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挖掘历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土历史取材于本地,一些历史故事、历史传说世代口耳相传。这些口碑资源深入人心,有的甚至家喻户晓。学生从小接触乡土历史遗迹资源和口碑资源的机会较多,因而对之已有或多或少的认识,教师运用本乡本土的历史充实教材内容,可以缩短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消除他们对历史的遥远感,以家乡史印证中国史,激发其对家乡史的探求欲望和对历史科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方面特别强调:“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要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要进一步挖掘蕴藏在历史过程中的巨大精神财富,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使其变成有效的教育资源。这给课堂教学渗透乡土历史知识提供了平台。“乡土史”( 包括历史档案、历史文献资料、地方志、家谱、族谱、历史小说等文字图片资源)是中国历史的细胞,也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每个地区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乡土史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乡土情味,学生对此有亲切感、认同感,对优秀的地方文化遗产有自豪感。在枯燥的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不但可以扭转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注意对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在新课标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引入一些乡土史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调查,使学生通过进入历史,走入社会,走近生活,亲自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其对未来的影响,锻炼自己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这段历史时,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自走访一些身边亲历“”的老人,通过收集本地有关的历史材料,发现历史,辨别真伪,并将整理的调查材料在班级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既丰富了历史材料,弥补了教材内容叙述的不足,还使学生对“”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是,目前历史教学中基本上以教材作为全部内容,课程资源的开发较为滞后。一是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看,主要是依靠少数的学科专家,并没有将广大的一线教师调动起来。二是从课程资源实施的空间看,仅仅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使课堂成为利用课程资源最重要的载体。三是从对乡土历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看,对乡土历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认识还不够,导致一方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历史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的认识和利用;另一方面,教师、学生和家长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造成乡土历史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四是从课程资源内容看,资源偏重于知识特别是学科知识的开发,忽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教材结构单一,相应学科知识的发展和课程资源渗透与融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课程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从内容上看,统编教材的内容,相对各地学生空间距离较远,难以满足各地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趣味上看,统编教材探究的内容不具有地方特色,难以激起不同地区学生的兴趣;从范围上看,现行教材注重全局的安排,不可能面面俱到,难以拉近与不同地区学生的距离。
【关键词】气象数据 云计算 私有云 Hadoop
1 背景
目前气象预报主要使用4种预报处理方法:第一种是经验预报方法,在天气图形势预报的基础上,根据天气系统的未来位置和强度,对未来天气的分布做出预测;第二种是统计预报方法,通过统计某一现象在历史的特定环境条件下出现的概率,从而推测出在未来存在类似环境时出现的可能性;第三种是数值预报方法,利用大气运动方程组,在一定的初值和边值条件下对方程组进行计算,预报未来的天气;还有一种是集成预报方法,即把不同预报方法对同一要素的多种预报结果综合在一起,进而得出一个优于单一预报方法的预报结果。
气象数据独立存在几乎没有价值,但往往配合其他数据,就会产生综效。从海量的气象数据众挖掘与其他商业活动的关联,从而实现精准营销和精确预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空管局气象中心有着海量的气象数据,包括了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MM5,WRF等气象数值预报模式每天的计算量更是惊人。气象预报的精度也从几百公里、几十公里提高到几公里,大大增加了模式的计算量。这需要配置很高的硬件才能实现,目前信息中心的数值预报每个计算模式是4台linux系统并行运算,该模式对硬盘的可靠性要求高,节点的接入和去除也比较复杂。因此如何高效的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挖掘气象历史规律,有效地存储、处理气象大数据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在,云计算技术可以为气象大数据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2 Openstack建设私有云
OpenStack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发的,以Apache许可证授权,并且是一个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项目,它是一个云平台管理的项目。部署OpenStack主要有三个核心开源项目,Nova(计算)、Swift(对象存储)和Glance(VM存储库)。Nova提供了跨服务器网络的VM实例的管理,它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为未知物理硬件和系统管理程序提供了一种计算编排方法。Swift项目可通过配置了普通硬盘的标准服务器提供可伸缩的冗余存储集群,可用于主要是静态数据的长期存储。Glance为Nova能够使用虚拟磁盘映像提供了一个存储库,提供了一个API来注册磁盘映像,还提供了磁盘映像校验和、版本控制(和其他元数据)以及虚拟磁盘验证和审计/调试日志.
目前全国七个空管局的气象中心信息室之间网络连接,数据共享。用于报文和气象产品分发的通信机为类linux系统(AIX或者linux),本文构想七个空管局气象中心用openstack搭建一个私有云。服务器、网络、存储的虚拟化,不但合理使用了各局之间的硬件,而且实现了数据的异地备份,节点的添加和去除也很方便。
该云计算数据中心整合了存储系统、刀片服务器以及小型机等,通过虚拟化、自动化、虚拟存储等技术将气象数据处理业务系统集成统一管理,构建了统一架构的应用服务平台,针对各种应用的维护、管理、升级均在服务器端实现,减少各地区管理员的维护和日常工作任务。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用户交互接口以Web方式向用户提供。首先是针对物理资源虚拟化,虚拟化机制将具体的物理计算特性加以封装隐藏,对外提供统一逻辑接口,从而屏蔽物理设备多样性带来的差异,实现了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目录服务是用户可以访问的服务清单,监控统计用于监控用户申请资源的运行情况,进行用户使用节点情况的统计。用户端在原有较低资源配置情况下实现远程高强度计算和大存储容量的工作。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前空管局气象中心信息室的资源难共享、数据不一致等问题,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当然也可以在一个中心单独部署,方便管理和维护所有应用。
3 用Hadoop挖掘气象数据
3.1 MapReduce处理技术
搭建云计算数据中心实现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方便了系统管理,也为hadoop云计算软件的工作提供了基础。Hadoop包括Hadoop内核、MapReduce、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以及一些相关项。
MapReduce通过把对数据集的大规模操作分发给网络上的每个节点实现可靠性,每个节点会周期性的把完成的工作和状态的更新报告回来。如果一个节点保持沉默超过一个预设的时间间隔,主节点记录下这个节点状态为死亡,并把分配给这个节点的数据发到别的节点。每个操作使用命名文件的不可分割操作以确保不会发生并行线程间的冲突;当文件被改名的时候,系统可能会把他们复制到任务名以外的另一个名字上去。如图1所示。
(1)与传统的计算方法相比,基于mapreduce模型编写整编算法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mapreduce计算模型是分布式的,它充分利用了多个节点的计算能力和 I/O带宽,将原本集中在一台单机上依靠顺序运行的算法改为可以并行运行,使得在较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利用了现有空闲资源。
(2)map和reduce之间的中间结果不需要程序干预平台,本身会将所有map出的结果进行处理,省去用户程序中对大量中间结果的存储和处理,简化用户程序逻辑。
(3)mapreduce 计算模型下任务运行更灵活。由于计算任务本身无需对数据源范围进行框定,所以可在不修改任务界面和程序的情况下,完成对不同时间段历史资料整编值的计算。
3.2 气象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气象数据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已知数据集中发现各种模型和概要的过程,其实数据挖掘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首先利用一些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检查,从某一个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可能对数据做一些修改,然后又回到开始,应用其他的分析工具,获得一个不一样的或者更好的结果。尽管如此,数据挖掘不是分析方法的随意应用,而是精心安排和摄入考虑,决定什么才是最有用、最合适的一个过程。数据挖掘的过程可简要归纳为:问题定义、数据清洗与集成、数据选择与转换、数据挖掘算法执行、以及结果的评估与表示。
目前,气象数据挖掘的方法主要有聚类分析、分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关联规则及孤立点分析、回归分析、依赖关系分析等,目前,有人采用聚类方法对气温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很好的气候区划结果,还有人采用粗糙集方法对台风路径进行预测。
3.3 实例
本文设计了一套测试方案,包括云平台集群构成、系统环境参数、并行任务、数据自身存储结构等。通过修改平台本身各项参数配置以及测试数据存储形式,分析云计算平台中map-reduce计算模型运算时效的各种因子,目前新疆空管局信息中心数值预报系统为4台linux并行,本文模拟该环境,虚拟化出4个系统,每个系统配置相同,系统版本为linux的一个分支CentOS 7,主节点配置IP地址为:192.168.2.1,其他3个分节点配置IP为192.168.2.2,192.168.2.3,192.168.2.4.
测试使用了MM5的计算,根据计算测试,比较和分析传统计算模型与mapreduce模型的计算时效量级。云平台的管理上更便捷,云计算平台的计算能力和运行时效与云平台集群构成、系统环境参数、并行任务、数据自身存储结构以及服务器性能、最大并行任务数、单个任务计算量、平台稳定性等诸多因素有关,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任意两参数之间也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hadoop在任务调度时,任务初始化时间和寻址时间在任务整体运行时间的比例是决定任务时效能否提高的重要标准。由于基于传统小文件方式运行的任务初始化时间和寻址时间占总体任务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可优化空间较大。
4 小结
目前空管局气象中心的数值预报的并行预算,节点管理麻烦,存储管理相对云平台也不可靠,使用openstack搭建空管局气象中心的私有云,在现有基础上将民航气象中心及全国七个地区民航气象中心构成为八个大型航空气象计算和存储中心,该云中心拥有十到百万亿次计算能力和TB到PB级产模式。服务器、存储、网络均虚拟化,不但简便了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减少故障率,更是在此基础上搭建hadoop的云计算,数据挖掘历史数据。MapReduce分布式处理技术可以有助于气象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本文设计的云环境下的气象大数据服务框架为气象行业大数据服务奠定基础,提供了一个技术参照。云环境下气象大数据的服务与应用可以加速气象行业信息化进程、加快各地区空管局气象部门信息共享、完善异地灾难备份方案。云平台的适当应用能解决现有气象业务中一部分科学计算任务面临的问题,所以探索和开展基于云计算平台的通用大数据量科学计算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彭九慧,丁力,杨庆红.几种降水集成预报方法的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2008,36(05):520-523.
[2]朱珠.基于 hadoop 的海量数据处理模型研究和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7-20.
[4]万至臻.基于mapreduce模型的并行计算平台的设计与实现[M].杭州:浙江大学,2008:17-21
[5]张强,熊安元,张金艳等.晴雨(雪)和气温预报评分方法的初步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9,20(06):692-698.
[6]金之雁,颜宏.数值天气预报并行计算模式的设计与可行性讨论[J].应用气象学报,1993,4(01):117-121.
[7]沈文海.从云计算看气象部T未来的信息化趋势[J].气象科技进展,2012,1(02):49-56.
现代挖掘机是由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是韩国现代集团之现代重工业株式会社与常林股份有限公司双方投资成立的合资企业。
公司由现代重工控股管理,全套生产设备由现代集团引进,专业生产“现代ROBEX”系列挖掘机,公司单体生产能力为目前国内最大,流水线为国内最先进,日生产40台液压挖掘机,是国内最大的挖掘机制造供应商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校友资源 校友工作 校友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保证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校友的成长与高校的发展可谓相伴相生。校友是高校建设与发展中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资源,因此,挖掘并汇集校友资源,是保证高等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一、校友资源对高校发展的作用
(一)提升高校声望,增强校友信心
作为高校的形象代言人,校友的质量往往与高校声誉呈正相关。校友的社会表现不仅仅代表他个人,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着母校的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和办学实力。他们的突出业绩有助于高校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优质的生源,如此循环往复地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校友,尤其是杰出校友的社会影响还能为在校生提供必要的精神财富。校友的社会实践经验对在校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榜样效应。通过宣传校友事迹、邀请校友返校为在校生开讲座、做报告等活动,有助于激发在校生为母校争光、为社会奉献的信心和决心。
(二)提供信息资源,发挥校友优势
校友是母校发展过程的见证者,是母校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对母校所处的状况有深入认识,对母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切身体会。作为信息的载体,校友能为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提供富有价值的反馈。
1.为高校提供办学信息。高校校友多具备较高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是一群知识丰富、信息来源广的高级专门人才。已有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的融合,为校友网罗最前沿的、最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奠定了基础。通过建立快速高效的校友评价反馈体系,不仅有利于高校把握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调整办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宏观上校友也能为母校的统筹规划及体制创新献计献策。
2.为高校提供企业信息。高校校友活跃在社会不同领域,对所处的职业环境有直观的认识。他们能为母校获取企业用人信息提供重要依据,为实现校企高效合作搭建了平台。例如,校友还能通过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哈佛、耶鲁校友会的求职网络就通过校友关系,帮助不少毕业生找到了工作。
3.为高校提供人脉信息。同一所高校的校友往往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及情感的依赖性,尤其在步入社会后这种特征更为明显。加之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事业的迅速普及,使校友之间、校友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双方可以便捷地互通信息,形成一张重要的社会人际关系网。高校利用校友提供的人脉信息将更高效地了解相关人员的最新动态。
(三)筹措办学资金,传达校友情感
近年来,我国一直提倡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但有限的教育经费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瓶颈仍旧无法突破。“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校友捐赠成为一项权重为3.11%的大学综合实力衡量指标。可见,校友捐资助校的方式既有助于缓解高校经费紧张的现状,保证高校的健康运行,又能满足校友表达对母校的的价值认同。
母校是赋予校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场所,在母校的精心培育和指导下,校友通过自身努力逐渐积累起物质财富。当校友功成名就、有经济能力时,相信他们会心甘情愿地为母校的发展慷慨解囊。耶鲁大学02届毕业生张磊表示,耶鲁改变了他的一生,并向该校管理学院捐赠888万8888美元,成为该学院毕业生捐款数额最多的校友。
二、如何充分挖掘校友资源潜力
高校开发校友资源应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以校友为本,坚持求实创新,真正做到合理规划,全面协调,统筹兼顾,使校友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推动高教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以和谐的校友文化为内核
和谐的校友文化能够促使朝夕相处的校友形成凝聚力和感召力,激发校友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与回报之意。校友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因缺乏挖掘与整合校友资源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未形成成熟的校友意识。对此,高校首先应当树立和谐的校友文化:
1.以精神文化育人。校友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由校友捐赠的“饮水思源”雕塑就起到了一定的熏陶作用。多种形式的爱校育人活动,对于提高校友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校友文化熏陶下母校与学生的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2.以服务学生动人。幸福感与归属感是高校与校友交流的最有利因素之一。鉴于此,高校首先应树立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理念,关心理解学生,提升校友的满意度,自愿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耶鲁大学的“骷髅会”,为校友织出一张实力强大的社会关系网,形成互帮互助、互利互惠的局面,使其会员不论在政界、商界还是学术界均能得到支持和资助。
(二)以校友工作制度化为抓手
高校应规范校友工作制度,推动校友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与美国相比,我国高校缺乏有组织的校友联络机构及专职工作人员,加上经费投入有限,捐款使用不透明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校友工作的展开。因此,高校校友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校友工作需要远见,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正所谓循序渐进才是赢得时间,细水长流才能直达永恒。在保证对在校生的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母校更要追踪关注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坚持与校友保持密切联系。美国校友会为校友提供奖励计划、信用卡计划、终身学习计划以及等多种形式的校友活动,启示我国高校,虽然校友工作的资金投入压力大且见效慢,但效益是巨大的。若急功近利,只在校庆或经费紧张时才想起校友,高校校友工作将失去真正的意义。
2.校友工作更应注重师生情及学生情。高校应扩宽校友工作的思路,而不是局限于母校这一实体,更应当充分利用师生情、学生情来提升校友工作的全员意识。一方面,教师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和高校的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学缘联系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搭建了桥梁,校友间的感情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校友资源的开发。
3.校友工作应重视互动性。不仅要注重校友为母校发展提供的各支持,更应注重母校对校友的服务工作,坚持在服务校友的基础上服务大学。校友毕业并不代表与学校脱离,高校应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校友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同时,应关心校友成长过程中的需要与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斯坦福大学校友会通过继续教育计划、凭校友卡进入母校图书馆、享受母校文体活动等优质服务,使校友及其家属均可受益。
(三)以开拓校友资源为基础
1.要关注毕业生,还要关注在校生。在校生是高校潜在的校友资源,高校应善待每一位准校友,积极做好在校生服务工作,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通过渗透与母校共荣辱的爱校意识,鼓励学生毕业后帮助母校未来的发展。美国大学每年举行的毕业典礼都会邀请知名校友演讲,这对即将迈出校门的毕业生及广大在校生无疑是很大的鼓舞。
2.要关注国内校友,也要关注国外校友。身处国外的校友是实现高校办学国际化的支撑力量之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高校应努力发挥国外校友资源优势,利用他们在海外工作或留学的经历获取第一手资料,拉近与世界交流与合作的距离,通过改革与创新高校发展模式来提升高校的国际知名度与国际合作交流水平。
3.要关注知名校友,更应关注普通校友。这要求高校做到统筹兼顾,既要重点突破,又要总揽全局。每一位校友都有可挖掘的价值,高校应当一视同仁,发挥校友的群体力量。只有将所有校友的潜力都激发出来,使更多校友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当中,形成向心力,才能充分地开发校友资源,增强高校的综合实力。
三、结语
校友是高校永久的人力资源,挖掘校友资源是促进高校长足发展的有力基础。诚然,情感是相互的,回馈是双向的,高校应创新校友工作模式,为校友提供优质服务,让校友自豪地回忆母校的点点滴滴。校友甘愿为母校的发展尽力,才能真正实现高校与校友的互利共赢。
此外,校友资源的开发仅靠高校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政策鼓励和经费支持、社会的普遍认同与监督等多方位合作,以此构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与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孙燕群. 浅谈中美大学校友会发展的比较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07).
一、操作类实验
所谓操作类实验,是指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它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及活动过程,能够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
1.利用实验,让插图“动”起来。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配有插图。通过看图,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但插图都是静止的,如何化静为动呢?运用实验就是一种好办法。
在教学第四册语文中的《雷雨》一文时。我首先在课前准备了一只能移动的“蜘蛛”,让“蜘蛛”从教学挂图的网上垂直向下移动,并画上一条细的直线,当作蜘蛛的丝。这样一来,不需我多费口舌,学生对“垂”字的意思便心领神会。再如“蜘蛛又坐在网上”这句话为什么要用“又”字呢?我只把那“逃走”的蜘蛛再移回去,学生就能体会到这个“又”字的妙处了:蜘蛛本来就坐在网上,是被大风吓跑的,现在风停雨止,所以它又回到原处了。第七册语文中的“趵突泉”,图为三个大泉眼“冒,冒,冒,好象永远不感到疲乏……”。教学中,我让一名学生上讲台用一根吹管向水槽中的水吹气,学生听着“咕咕”的水声,看着翻滚的水流,自然就能体会到大泉眼是怎么冒的,并进而体会到大自然的力量有多伟大!
2.利用实验,让情境“创”起来。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意义的情境创设是他们(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的无形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积极主动地动眼、动口、动手、动脑。
在教学《刻舟求剑》时,我通过实验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讲台正中摆放着一个透明的盛着水的大玻璃水槽,用一个无盖长方形的塑料盒作“舟”。在塑料盒的尾部放着一把小刀,把小刀推入水中,同时在该盒上用彩笔做上记号,然后让“小船”驶向对岸,问学生:“在做笔记的地方的水底下能摸到小刀吗?谁上台来试一试?”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并很快明白,原来掉剑做记号的地方不是停船时做记号的地方,船再移动,位置在变化。此举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3.利用实验,让难点“易”起来。
在《捞铁牛》一文中,铁牛是怎样离开水底,并被捞上岸来的,学生较难理解,是该文的难点之一。如用常规教法,恐难奏效。但利用实验却能使难点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迎刃而解。我是这样教学的: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水槽作“河”,用两个小铁盒当作两条“船”,用一个小铁块作“铁牛”。从“铁牛”分别牵出一根绳子拴在两个铁盒的中间。铁盒里各装了相同重量的钩码,然后同时从两个铁盒由小到大逐步取出钩码,随着钩码的减少,绳子越拉越紧,最后“铁牛”终于脱离了水底,再慢慢移动铁盒靠“岸”,“铁牛”就慢慢地被拉回了“岸”边,这样,把平常不易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从而突破了难点。
4.利用实验,让写作“活”起来。
写作课常常让不少语文教师和学生头疼。多数教师教学时,往往讲讲习作要求,简单提示习作内容,就放手让学生写,这样的指导,学生往往无话可说,即使写出来的也是空话、套话连篇。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想到了学生感兴趣的实验,何不把实验引进作文教学中来呢?经过充分酝酿,我指导学生写作《鸡蛋能掉进杯子里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我说:“同学们,我们下节课做实验……”学生一听,都欢呼雀跃起来,“为了做这个实验,请每个小组(5人)准备鸡蛋一个、硬纸片一张、顶针一个。”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看见同学们坐得端端正正,每个小组桌上都整齐地摆着上述用品。我把从仪器室领来的烧杯发放到每个小组,并装上三分之二的水。在讲台上,我用硬纸片盖上水杯,硬纸片上放顶针,再把鸡蛋竖在顶针上。学生不知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都伸长了脖子,露出既兴奋又疑惑的神情。我板书题目:《鸡蛋能掉进杯子里吗》,学生顿时议论纷纷,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有的说鸡蛋会打碎……学生争执不下。我说,大家不必争了,试试不就知道了吗?只见我手指对着硬纸片迅速一弹,纸片被弹飞,鸡蛋和顶针一块落入水中,鸡蛋完好无损。学生都很惊诧。我说,同学们可大胆地试一试,于是,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做起试验来。趁着学生意犹未尽,我说,请你们拿起笔,把你想说的写下来。于是个个奋笔急书,课堂上再不见咬笔杆迟迟不动笔的现象了。从学生此次的作文来看,大多做到了内容具体,鲜活形象,有感而发。
二、活动类实验
所谓活动类实验,是指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从事的某种活动。小学语文“新大纲”特别强调:“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试验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有机穿插活动类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1.利用实验,巧妙导入。
《蝙蝠和雷达》一文,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个实验。”用手绢蒙住几个同学的眼睛,分别让他们来“贴鼻子”。结果,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下巴上,有的则贴到额头上。同学们笑得直不起腰来。“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们都贴错了?”学生答:“因为他们的眼睛被蒙住了,看不见!”“对!他们的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当然贴错了,那么,被蒙上眼睛的蝙蝠会怎么样呢?”此时我再问:“为什么蝙蝠不会撞墙上呢?”有趣的实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欲探询究竟。
2.利用实验,精彩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