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丑小鸭教学反思

丑小鸭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丑小鸭教学反思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片段一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是第一次认识大家,我还不知道你们的名字呢?谁能向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

生:我叫谢小亭。

师:亭亭玉立的小姑娘,连名字都这么好听。(指另一名同学)你想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吗?

生:我叫刘阳。我出生的那天阳光灿烂,妈妈就给我起名刘阳。

师:这个名字可不一般呀!是有特别纪念意义的名字啊!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呢?(课件出示课题)

生:丑小鸭

师:请一个同学来叫叫它。

生:丑小鸭。(重音落在“丑”)

师: 我们学着刚才这位同学的语气来读一读。

生齐:丑小鸭。(重音落在“丑”)

师:看到它的名字的时候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它为什么叫丑小鸭?

(师在黑板上板书问题)

生:这个名字真不好听,它妈妈为什么要给它起这个名字呀?

师:看样子大家都不太喜欢它的名字,都想弄清楚它为什么叫丑小鸭,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吧。

反思:课前谈话是跟学生拉近距离的绝好机会,我是第一次跟学生见面,于是我利用学生向我介绍名字的机会,通过作出相应点评,为开课认识“丑小鸭”的名字埋下伏笔。人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人的名字都是父母花了不少心思起的,“丑小鸭”这一名字就特别在它的“丑”,文章也是围绕“丑”展开的,我抓住题目重点,引导学生质疑,有助学生把握文章重点。

赏评――巧入题:有意义的学习应该强调建立新知识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我们从这个片段中可以看到,教师借助课前谈话,看似在拉近距离,实为激活学生已有知识,铺陈有序地搭建起与已有认知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有效质疑。

片段二

(读完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卧”字)

师:刚才同学们写了字,读了课文,还进行了小组讨论,大家辛苦了,我们“卧”在桌上休息一下吧!

(学生都趴在了桌子上)

师:看样子大家都明白了老师的要求。(指一名同学)老师说的“卧”是什么意思呀?

生:趴!

师:真聪明,能用换字的方法帮助自己理解词意。课文中的“卧”也是趴的意思,但有时候“卧”也是躺的意思。你能用“卧”的这个意思组词吗?

生:卧室。

生:卧铺。

生:卧倒。

生:握手。

师:握手跟“手”有关……

生: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是提手旁的“握”。

师:反应真快,能自己纠正错误,要表扬。

师:鸭妈妈卧在草堆上干什么?

生:等孩子出世。

师:鸭妈妈带着怎样的心情卧在草堆上?

生:鸭妈妈幸福地卧在草堆上。

生:鸭妈妈高兴地卧在草堆上。

生:鸭妈妈充满期待地卧在草堆上。

生:鸭妈妈激动地卧在草堆上。

(学生齐声朗读第一自然段)

反思:“卧”字比较书面化,学生平时并不常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意,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动作以及巧妙地换词充分理解“卧”的意思,又通过组词强化孩子对“卧”的理解。其中有一个学生出错了,我并没有及时告诉他答案,而是给予了一定的提示,他也马上认识并纠正了错误,这样学生的记忆一定更深刻。在对“卧”的字面意思有了清楚的理解以后,我再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赋“卧”以感彩,轻松指导了第一自然段的朗读。

赏评――巧释词:我们从这个片段中可以看到,教师巧设“卧在桌上休息”的情境,让学生不仅理解了“卧”的含义,同时也体会到了“卧”的舒适,他们的生活经验得到了丰富。于是在接着体会“鸭妈妈卧在草堆上”的心情时,刚才体会到的舒适生活经验帮助了学生,学生能水到渠成地体会出鸭妈妈卧在草堆上时幸福、激动、充满期待的心情,词与文的理解达到了水融。

片段三

(学生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后,教师出示了课件――很多鸭蛋,每个鸭蛋上有一个生词,学生小声议论着)

生:是蛋。

生:是鸡蛋。

生:是鸭蛋,肯定是鸭蛋。

师:你为什么觉得是鸭蛋呀?

生:因为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丑小鸭》。

师:哈哈,你真了不起,猜透了我的心思。这些的确是鸭蛋,现在何老师要请大家帮帮忙,你要是能把鸭蛋上的生词读准确,就会有可爱的鸭宝宝从里面蹦出来。

(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生词,一只只小鸭子从鸭蛋中蹦出来,同学们非常开心,一个劲儿地鼓掌。所有生词认读完以后)

生:老师,怎么没有丑小鸭?

生:是呀!是呀!丑小鸭呢?

师:大家都很关注丑小鸭,它去哪里了?鸭宝宝都出生了,怎么还没看见它?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们等一会就到课文中找找原因。

反思:在教学设计中,我并不是特意不安排丑小鸭出场,这是课堂的生成。我的意图很简单,就是给学生识字创设一种情景,让识字不那么乏味。由于这节课一开始,我就不断引导学生质疑释疑,他们的小脑袋瓜里的“问题意识”越来越强,在这样一个环节中,他们自发质疑,我也恰好可以巧妙“接疑”进入课文的学习。

赏评――巧预设: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就要重视课前的巧妙预设。我们从这个片段中可以看到,原本只是简单的检查识字,因为教师在预设中设计了与文本内容紧密相关的“生词鸭蛋”情境:把鸭蛋上的生词读准确,就会有可爱的鸭宝宝从里面蹦出来。这样的教学情境本身就可以促使学生由单纯的认字迁移到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思考,于是才会出现未曾预约的生成之美――学生们主动提问关注“丑小鸭”,从而实现了“顺学而导”,顺利进入相关课文的学习,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片段四

师生合作,配乐(哀伤的音乐)朗读一二自然段。

师:丑小鸭就这样带着一些遗憾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它渐渐长大了,你们可知道在丑小鸭身上发生了怎样的神奇变化。

(响起《四小天鹅》的音乐,直接连接最后一段的教师范读)

师:丑小鸭变成了什么?美吗?有多美?用横线画出丑小鸭变成天鹅后的样子。

生: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它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师:它美吗?

生:美!

师:有多美?

生1:美丽极了!

师:你说呢?

生2:美丽极了!(语气更强烈了一些)

师:你觉得呢?

生3:美丽极了!(语气更强烈了)

(教师露出满意的笑容,用手示意全班读。全班同学激情饱满地读:美丽极了)

师: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指一名同学读)

生1: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语气不够肯定)

师:它相信这是自己吗?

生1:不相信。

师:那你读出它的怀疑。

生1: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语气肯定一些了,但不够强烈)

(很多学生纷纷举手)

师:男同学试试看。

男生: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语气强烈)

(师满意地点点头)

师: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它再看了看水中的影子,欣喜若狂,忍不住大声感叹: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谁来当当这只欣喜若狂的天鹅。

生: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情绪饱满)

师:丑小鸭高兴地说……(示意一二组齐读)

(一二组齐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师:丑小鸭欣喜地说……(示意三四组齐读)

(三四组齐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师:丑小鸭欣喜若狂,激动地感叹……(示意全班齐读)

(全班饱含激情齐读: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特别想知道的吗?

生1:我想了解丑小鸭是怎样变成天鹅的。

生2:我想了解它变成天鹅之前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3:我想知道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美丽的天鹅。

师:我们下节课再带着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反思:在体会到丑小鸭的与众不同、丑小鸭的“丑”以后,我直接跨越到它变成天鹅的最后一段,目的是形成强烈反差,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下一节的学习埋下伏笔。在朗读教学中,我重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体会丑小鸭变成天鹅后复杂的心情变化,通过激情朗读,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1 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却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猴王出世》一课时,先播放猴王出世的视频,孙悟空敢做敢为的勇敢形象就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在按看画面——读课文——看画面这一程序,图文结合,诱发了想象,在感悟文章的内容时,学生们对文中的语言就不再陌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先学习课文再播放视频,效果就差多了。由此可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处理重难点,鉴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难点处运用好多媒体,无疑是把学生的求知欲调整到兴奋状态,让难点迎刃而解。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考虑到学生生活在北方,没有见过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样,无法体会桂林山与水的特点,更不能走进文中的诗情画意,为此分别演示了以下课件。课件一:有关桂林山的风光片。通过观看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课件二:有关漓江水的风光片。让学生从感性上感受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再让学生走进课文,自由读一读,想想作者笔下的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从中心句入手,进一步将学生引向文本的更深处。正所谓“提领一顿,百毛皆顺”。桂林的山水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呢?让学生仔细品读,美美地读一读,使学生真正理解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体会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漓江水多么令人陶醉,从而深入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采。课件三:有关游人乘坐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观赏桂林山水的风光片。让学生从心灵上来理解山与水的特点,并体会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意境。课结尾采用图片加音乐的方式,再次荡舟漓江,使学生加深了对本文的理解。通过以上课件的演示,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到桂林山水风景区旅游了一番,很轻松地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层层深入地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和语感。

3 运用多媒体培养创新能力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逻辑性、感官性、知识性、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包含了丰富的文学涵养,为广大学生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语文课本就像是浩渺的苍穹,包罗万象。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写成文章。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一、营造审美情境

美的情境需要用心来营造。古人将优美的景色、感人的事件、悲痛的心境都用优美的句子描绘下来,记录一时的情境,抒发无限的感慨。语文正好是这样的一本书,它包含了各种意境的文章。教师要从这些文章中发掘美的意境,挖掘小学生的审美认知。意境,是一种思维的描绘。如何让小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受,完成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是教师在教学上的首要任务,是小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重中之重。

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出了多么深厚的友谊啊!当自己一个人默默地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显得多么的孤独与落寞。但这时一个朋友来送别,就像是荒漠中有人赠与一杯水,感动的泪不由自主地流出眼眶。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将自己与汪伦之间的友谊说成比千尺的潭水还深,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深情,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这些深远的意境需要教师仔细地讲解,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尤其是小学生思维开阔,当学生动情的时候就是把作者的经历都体会到的时候。当然,只有教师把其中的意境与感情理解了,才能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区分美与丑、善与恶。

二、培养审美感知

如果一个人有生命却没有思想,就是只有一个躯壳而没有了情感。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要让自己的生命更有质量,精神世界更丰富,就要感受生活的愉悦。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很单调,生命中只有自己的人,就会变得很孤独,很没有安全感,情绪易波动,内心苦闷,生活质量就无从谈起。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呢?

1.朗读形式

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纠正读音的错误,更是为了体验作者当时吟诗作对的情景,再现当时的画面,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吸收作品中的营养,让学生充分想象当时的画面,激发学生对于真、善、美的渴望,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情感得到升华。如课文《丑小鸭》,教师通过低沉的语调,再现了丑小鸭的孤独、可怜,激发了学生对丑小鸭的怜悯之情。教师通过欢快、抑扬顿挫的语调,展现了当丑小鸭看到自己变成白天鹅时的激动与快乐。让学生学着教师朗读的语调来读,可以让学生对作者所描绘的这个形象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体会到世界上时时存在的希望。

2.戏剧形式

小学生现在学的童话、寓言,描写的都是一个个场景,跟实际生活特别贴近,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这些文章排练成舞台剧,让学生来扮演角色,通过表演让学生深刻体会舞台剧的魅力以及文章主人公的情感。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画图形式

让学生把文章所描绘的场景用画笔描绘出来,把文字变成图画的形式,这样更为直观,更容易理解。在这里,教师需要先为学生讲解一下课文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将图画画出来。

三、激发审美情趣

如何带领学生进入审美的世界,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美、享受美呢?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如此的现象:绿色的小草遭到无情的践踏;可爱的小动物被主人赶出家门,流浪街头;一些残疾人、老年人在路边乞讨;一些边远地区的小孩子挨饿受冻;病人在床上却无人问津;清扫阿姨受到人们的鄙视……审美教育完全就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完美体现。生命的价值是生命本身所散发出的光和热,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契机,我们要让学生用心来观察生命、体验生命,这种观察与体验是靠教师的引导逐步完成的,这种行为也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反思与发展。

总的来说,实现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多种形式,但要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理解审美教育还要靠教师对课文的讲解。教师要根据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美的判断力,让他们能够辨认什么才是真正的真、善、美,假、恶、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听、说、读、写样样具备,使学生德、智、体、美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是美丽的花朵,只有挥洒出了汗水,花朵才会开得更加艳丽。

参考文献: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摘 要]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也是有章可循的。教师若遵循学情,在学生认知出错时,在学生成功出彩时,在学生学而不达时,在学生产生异议时,在学生出现“意外”时都能巧妙应对,就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动态课堂 以学定教 学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44

新课改以来,“生本课堂”逐渐深入人心,它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善待了学生差异。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呈现生成性、开放性以及多变性。因而,“以学定教”的动态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深刻理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与实施,并在复杂多变的动态教学中依据学情,运用自身的智慧,灵活地调控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笔者以为,从大的方面看,课堂教学中展示的学情一般可分五种情形:一是出错,二是出彩;三是不到位;四是产生争议或疑问;五是出现“意外”。如果我们都能依据学情,巧妙应对,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认知出错时——耐心纠正,反诘归谬,及时巩固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的检查交流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生字读不正确的情况,此时教师不宜单纯机械地否定、纠正了事,而应延迟评价,依据学情,随机调控。当然,这样的引导方式也可以运用到写字、说话等方面。

【案例1】苏教版六年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中,教师问学生最佩服谁时,有学生说佩服白骨精的持之以恒。这时,教师就问学生:“是的,白骨精是不达目的不罢休,但是她干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当学生说是做坏事时,教师又追问:“那么,她如果越不泄气,就越怎么样?”学生说:“那坏事就越干越多了,对人们的危害也就越大了!”教师随即反诘:“如果像你刚才所说,那么,你是佩服她坏事干得多,危害大了?”教师和全班学生都发出了笑声,在笑声中,学生也明白了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

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全面地认识事物,产生一些不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很正常。智慧的教师不会简单地否定,而是顺水推舟,通过反诘归谬,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案例中的教师这样的应对、调控策略,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二、成功出彩时——典型引路,及时推广,强化提升

如果说【案例1】是在学生学习出错时的引领,那么学生在获得良好学习成果时就应进行推广共享,化个别的成功为集体的成功。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资源。

【案例2】人教版三年级《月球之谜》

我根据学生朗读的停顿,把这些“谜”分成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讲看到的现象或事实,后一部分是提出的问题,并让学生同桌间进行练读,一个读现象部分,一个读提出的问题。接着进入展示阶段,第一组学生读得不够好,在我的情境引导下再读,进步仍不明显;第二组学生读得还好,经我再一点拨,第二次读得非常到位。于是,我觉得火候已到,就及时引导:“同学们,让我们学着他们的样子读一读!第一遍我们(师生)合作读,我读现象部分,你们读提问部分,注意语气、语速。读后,同桌合作再读一次。”

的确,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模仿,学习从模仿开始。同样,这样的推广也可以运用于写字、识字、说话等方面。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照着样子做,照着样子学,就能让学生在推广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提升学习的效果。

三、学而不达时——发挥主导,正确引领,用心呵护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同样也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主导作用。面对学生的认识偏差,或是有悖于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理解,教师就当“该出手时就出手”,给学生以有效、正确的地引领。

【案例3】人教版二年级《丑小鸭》

《丑小鸭》的教学已临近尾声。突然,一个学生漫不经心地说道:“我认为,丑小鸭没什么可高兴的。因为,她本来就是天鹅蛋孵出来的,那她长大了当然就是天鹅喽!”全班一片寂然。一会儿,只见语文教师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对全班学生说道:“那位同学说得完全正确。的确,丑小鸭长大了肯定是天鹅。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假如丑小鸭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那么多的磨难,假如丑小鸭面对种种困难和挫折害怕了、退缩了,那么你想一想,丑小鸭长大了能成为一只真正的天鹅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从学生的神情举止中,教师明白了学生的答案是否定的。于是,教师趁势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那只在充满嘲笑、歧视、侮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天鹅会是怎样的……

案例中的学生存在认识的偏差,教师抓住这一学情,通过引导,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了白天鹅美丽的内涵和文本的主旨。

动态的课堂充满着我们难以预见的情况,特别是在学生展示自己不甚完美的学习成果并受窘时,我们要抱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要呵护学生的自尊。教育是爱的事业,不能因为我们的疏忽而让学生的心灵受伤。只要我们心中装满关爱,做到以生为本,并坚定课堂上所有的生成点都能成为教育教学资源的信条,那么受窘的学生也能获得满脸的灿烂。

四、产生疑义时——耐心倾听,探因求源,待机而解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因此,当学生对文本有着与众不同、独特的理解感悟时,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解答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案例4】人教版六年级《一夜的工作》

在理解句子“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时,有学生提出异议:不对,应该是增加了!

我一愣,说:“我想你有你的理由,请说说你的理解!”“‘好像’只是‘好像’,并不能说明事实,我认为是增加了,只是增加之后还是很少,给人感觉好像没有增加,这更说明了生活俭朴。”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尊重,心里装着学生,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就一定会换来课堂无边的精彩。

另外,当学生对文本理解产生疑问或异议时,如果解决的时机还不成熟,就需要等待,应先存疑,让学生在深入文本学习之后再来解决疑问,从而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

【案例5】人教版五年级《珍珠鸟》

初读后进入交流环节,有学生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也有学生说珍珠鸟是不怕人的鸟。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性问题,就先存疑,让学生在课尾再来讨论,就会有更深的理解:“那它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鸟呢?让我们学习了课文后再来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学了课文后,我让学生回顾存疑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们认识到了怕与不怕其实取决于人的态度。

教师待到时机成熟时再来解决疑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最后水到渠成,使学生学得深入有效,既不会浮光掠影,印象不深,课堂也显得更高效。

五、出现意外时——反思成因,紧扣教学,因势利导

课堂总是让人感到意外,当然这里所指的意外不是意外的出彩或出错,是指出现与自己的教学预设、教学内容相去甚远的课堂突发事件。课堂突发事件在课堂中被认为是一种危机,阻碍着课堂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但同时这些危机也是一种教学良机,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贵教学资源。

【案例6】人教版四年级《五彩池》

课堂交流时,一位学生问:“五彩池里能否游泳?”当时我想:“这不是有意捣乱吗?”就装作没有听见,只是含糊着过去了。其实,这个学生的提问虽出于其天生的好奇心,但却颇具探究价值。如果顺势让他们展开思索,或许将大有收获。因为五彩池里能否游泳,至少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池水深浅如何,二是池水是否干净,三是池中有无危险。而这些内容,在课文中或明或暗都可以找到相关的材料信息,可惜课堂上未能让学生展开研读。

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教师应迅速地对“意外”资源做出正确判断,巧妙运用教学机智及时调整。同时教师可以借此为切入点,顺着新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工作,把预设与生成巧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突发事件上回归到学习当中,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

课堂中还有一种经常出现的意外就是冷场。冷场的出现,多数与教师备课没有备学生有关,或者说与教师对所教的学生不够了解有关。但是,教师若能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地引导冷场,调控冷场,往往能够使课堂豁然开朗,重现课堂教学的一片盎然春色,重展课堂教学的一片勃勃生机。

【案例7】苏教版二年级《有趣的发现》

一位教师在教学《有趣的发现》一文时,在课堂行将结束时,教师问:“达尔文考察时能根据昆虫翅膀的规律发现其形成的原因,我想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发现。来,说说吧!”出乎意料的是,刚才还热闹的课堂一下子沉寂了下来。学生们或皱眉不语,或低头沉思,教师充满期待地看着学生,可仍旧没有一个人举手。怎么办呢?此时,教师面带微笑地对学生说:“这样,我先来讲一个我童年时候的发现吧!”“好!”顿时,教室里一片寂静,39个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教师。教师讲了一个小鱼出水与下雨的关系的发现。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嘀嘀咕咕起来:“啊,这么简单呀。”“我也有。”学生纷纷举手……

当然,造成冷场的因素是很多的。面对冷场,如果引导得当,反而是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参与教学对话的绝妙机会,还可以唤醒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像上述教学片段,面对冷场,这位教师沉住了气,在经过短暂的思索后,机智地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巧妙地采取了合适的方法,有效地处理了这次冷场,反而掀起了一个课堂教学的。

丑小鸭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成长

一、涉猎儿童文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是一张纸的两面,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缺乏文学教育的理念和操作,而在阅读教学理论研究中,文学教育也被普遍忽视,可以说,这样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理论都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完整性。

所谓文学教育,就是指在语文教育中,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将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故事、小说、散文、古诗文等文学样式所具有的教育价值转化为教育成果的一系列过程和行为,达成文学语言教育、想像力培养、健全人格的养成这三方面的内容和指向。

文学教育的缺失,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教师唯教材是瞻,把课文分析得入肉入骨,而很少关注文学作品本身。小学语文教材中《丑小鸭》《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教师都有许多经典的教例可以借鉴,有些教师教这类课文也已经轻车熟路,然而,我想问一句:“老师,你读过安徒生的原作《丑小鸭》吗?那可是近6000字的大作。你读过方惠珍、盛璐德的原作《小蝌蚪找妈妈》吗?”

少年儿童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无论是周围环境,还是未知世界,他们都想了解。然而,他们的现实的生活天地却相对比较狭小,能接触到的事物不多,于是书本便成了他们扩大视野、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哈里・波特》、《马小跳系列》、《小神龟》……都成为学生的首选。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儿童文学在人文性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陶冶性情,增进美感,对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儿童文学是关于寓言的艺术,儿童文学是传递人类价值的文学。课外阅读最主要的读物当然也是儿童文学。然而,要推荐与介绍儿童文学,教师自己必须去读,去涉猎儿童文学,去关注现当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去读学生喜欢读的作品,知道秦文君、杨红樱、车培晶、北董……捡拾丢失的文学教育,启动学生喜爱的阅读行程。

二、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在教师日复一日地进行有计划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问题所带来的焦虑、困惑、压力和冲突,这时,不妨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对自己或别人的成功或失败的教育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其中蕴含的理论,认识取得的经验,吸取教训。这就是反思。

如果说,“教学就是培养一种习惯”是大家尊崇的教育信条,那么它就不仅仅适用于教育对象――学生,教师本身同样受用。教师要养成的是一种研究的习惯,一种反思的习惯,不断思考自己的精彩与失误,这是专业化教师的必备素质。

教师的反思不仅可以针对某一教育事件、教育行为,包括具体的一堂课,也可以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进行全面的分析、评判,这是一种持续实践过程的反思。比如在进行了儿童诗教学或对联教学一个阶段后,对自己选择的内容、学生的兴趣状况和接受情况、成效的体现及整个教学安排的经验和失误进行一次全面的反思,以促进自己下一阶段尝试和研究的开展。

三、开展叙事研究

叙事,是通过对个体经验的揭示,探讨一种可以穿透个体经验的、归隐在经验背后的深层次的哲理,体现出对人们生活故事的重视和对人类内心体验的关注。教师叙事,其实质是教师生命在实践中的体悟。教师所叙之事是教师生命中真实的经历,是教师生命中独特的经历,是教师生命中有意义的经历。

教师叙事,就是教师“讲故事”,在故事中追溯自己经历过并留下深刻印象的、鲜活的教育事件。通过叙述,使教师在过去的教育活动中所经历的事件得以再现,使那些曾经在教师记忆中被遮蔽的印象得以敞亮,使个体的教育经验得以与他人共享,使教育事件成为教育活动中最有价值的存在。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叙事研究是直面教育事件本身的研究,其旨趣在于走进活生生的普通人(教师、学生与管理者)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关注常人的命运与处境,而不是追求所谓的教育客观规律或验证预先设定的理论假设。这种研究方式与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降低了教育研究的起点,为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开辟了一条坦途。

教育叙事研究所叙之事应具有问题性,这些具有问题性的事件,常常是那些让人从心理上感到振奋、激动、惊诧、感慨的事情,或忧虑、悔恨、彷徨、困惑的事情。教师叙述的,可以是让自己感慨万千、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的事件,可以是百思不得其解,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偶得。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戏剧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阅读与写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语言文学学会;广西大学中文系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