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李白将进酒

李白将进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李白将进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李白将进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将进酒》;豪放风格;时代文化;流派文化

项目名称:浙江师范大学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成果(编号:201129)。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著名咏酒诗篇《将进酒》,作为具有浓厚探究意义的文学作品,其在文学风格上的审美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学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是作家长期匠心独运的结晶。也正因为如此,读者往往凭着作品的语言特色,就可以辨别出是谁的作品,把握不同作家作品的风格特点。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语言特色十分鲜明,在遣词造句上富于奇特的想象,超长的夸张,高度的虚拟,在语言节奏和旋律上则奔泻急促、迸发突进、气势磅礴,这些都体现了其豪放的风格特色。而《将进酒》,就是其豪放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

一、豪放风格的审美价值

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什么价值。雄浑刚劲的风格可以壮人胸怀,清新俏丽的风格可以舒人心脾,飘逸疏野的风格可以养人性情,沉着含蓄的风格可以启人思力。不同的文学风格,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将进酒》豪放旷达的风格特色,也有其特定的审美价值。 段志西说:“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具有突出的狂放美特征 ,在作品中主要表现为磅礴遒劲的气势美 ,炽烈昂扬的激情美 ,和为了强化气势美、激情美而运用的奇谲的想象美、大胆的夸张美 ,从而达到了一种亦仙亦野、傲岸不羁的审美奇境。”

细看《将进酒》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诗人认为人生虽短暂,但是人活一世,都要尽情把握享受生活每一天。下面两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它洋溢着诗人自信开朗、清高脱俗的气质――老天既然让我来到这个世界,就必定有我的用武之处。即使散尽了千金,也不过是身外之物。只要有才能,这千金还会再回来的。诗句融合着一种对生活自信豁达的态度――所以,趁着现在大家都有这份闲逸的雅致,就要烹羊宰牛大吃一顿,干掉三百杯酒。三百杯当然是个夸张的数字,体现了李白不拘泥、潇洒的特质,给诗增添了旷达的氛围。诗人虽然在当时不被重用,但是他并没有沮丧、一蹶不振,而是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乐观地享受着人生,体现了其旷达而豪迈的艺术风格。

吴企明曾有这样一番评价:“诗人想落天外,用两组排比句发端,突兀惊人,以雄豪奔放的气概,不同凡响的艺术构想,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群,抒发了自己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无穷感叹。”《将进酒》诗句开头两句“君不见” 运用夸张的手法,第一句突出了黄河奔流时磅礴激昂的气势,而黄河水流入大海不再回淌,就好像时光一去不复返,使人读后既有一种潇洒脱俗的情怀,又融入了青春易逝、时光如梭的悲叹。第二句用了较多颜色的词汇,如“白”、“青”、“雪”等,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年华易老、人生短促的画面。其中,“朝”和“暮”、“青”和“雪”构成了对比,早上还是一头乌丝,晚上已是雪色白发,给人视觉的冲击,更让人体会到时间的快速流淌。“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雄浑豪放,表达出时光易逝的强烈感慨。诗中之歌,乃是神来之笔,叙说古往今来,圣贤不足道,荣华不足贵,富贵功名皆成尘土。最后一层六句诗,宕开一笔,写出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反客为主,连连呼出僮儿,将‘五花马,千金裘’卖掉,换来美酒,与两位好友开怀痛饮,长醉方休。结穴处‘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端遥相呼应,总结全篇,力敌万钧。‘万古愁’,既指人生不得已之‘愁’,又指我材未用之‘愁’。只有醉酒尽欢,才能消除那深邃广袤的‘万古’之‘愁’。诗人将这种愁随美酒泻出,少了几分细腻惆怅,多了几分大气磅礴。

纵观通篇,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传达出来的大气磅礴的气势美,炽烈的激情美和新奇想象和夸张美。

二、豪放风格与时代文化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深受时代气息的感染。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李白诗歌的豪放的浪漫主义风格,也与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李白一生经历了唐朝武后、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六位帝王,且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隐居和求仙学道的生活中度过的。这种生活培养了他对自由的热爱,对精神解放的追求,以及不愿受世俗羁绊的性格。他傲岸豪迈又蔑视世俗荣华、向往自由。因此,李白的一生是积极奋发的一生,同时又是坎坷潦倒的一生。

李白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盛唐,经济繁荣,国富民强,因此他少了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风格,多了豪放豁达、浪漫理想的特点。《将进酒》这首“劝酒歌”, 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颖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诗人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语)之际,于是《将进酒》以自由昂奋的炬火烘映出诗人那昂扬的生命。悲叹虽然不免,但悲观不是李白的性格。诗人虽然感到青春易逝,功业未成,自悲自叹,但另一方面又觉得来日方长,此生大有可为,故又自解,因而“在芸芸众生前行的旅途中留下这一首超越忧伤的千古名曲”。《将进酒》中,诗人所展现出来的悲愤激昂的人生态度和豪放不羁的艺术风格与其所处的时代互相辉映、互相映照,体现了诗歌的豪放风格与特定时代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豪放风格与流派文化

包裹在个人风格外面的,还有流派文化层。流派是一个伸缩性颇大的概念。严格地说,并不是每个作家都主动参加过一个明确的流派,但宽泛地说,又可以把大部分作家纳入已有的、相关的风格类型,从而认为某某作家属于某某流派。流派风格的多样化,往往是文学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唐代诗歌极其繁荣,很大程度上与流派纷呈关系密切,如初唐形成宫体诗派,盛唐出现王孟诗派和高岑诗派,中唐形成新乐府派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将进酒》中一开始就运用了两个气势磅礴的“君不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在诗中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将进酒》作为李白的浪漫主义特征的代表之一,属于以豪放飘逸风格为主导的诗派,其绽放出“豪而悲、豪而狂、豪而怒”的独特浪漫主义风格,使诗歌具有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虽然在文学史上,并没有明确定义李诗的流派文化。但诗人独特鲜明的文学艺术风格,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形成了以豪放风格为主导的流派文化。《将进酒》展现了诗人李白的独特艺术风格,以及其非凡的气概和生命的激昂。作为一个文学意义浓厚的文学作品,其豪放飘逸的文学风格具有特定的深刻的审美价值。其风格与时代文化和流派文化的密切联系,也展示了这部文学作品的深远的探究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文晶.试论李白《将进酒》一诗的气势狂放美[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6).

[2]高建山.一曲生命昂扬的歌――李白《将进酒》品读[J].现代语文,2005(11).

[3]马华.从《将进酒》看李白的积极浪漫主义特色[J].中学教学参考,2010(16).

[4]吴企明.唐诗鉴赏[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

李白将进酒范文第2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蒸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钱少?

径需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翻译研究者郑海凌说文学翻译是审美的翻译,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文学翻译再现原作的艺术形象,即生动具体的生活画面;另一方面指译者使用的艺术手段(译语)具有形象性,这样的解释让本文作者觉得其实译者就像作画者,对着原作就像面对要描摹的对象,翻译就像一个作画的过程,先要仔细地观察和理解对象,然后用生动而不失真的笔摹绘出对象,也就是说,译者必须把原诗的形象和图画用目的语翻译成自己的形象和图画,这样才能保持诗文的美,这也许是诗难以翻译的原因之一吧。

以上是朱春生将李白的诗《将进酒》译成的英文。中文古诗里的文字的表达力之强往往会导致在翻译的时候很难达到语言的精练或者诗体形式的保存,所以有时候为了达到形式上的美,不得不在意义上有较大的改动,或者为了意思的完整而放弃形式上的对等,(有时候人们索性把诗译为散文的例子) 这也许是中文古诗难译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诗体的形式上看,朱春生先生的《将进酒》译文总体上从格式上遵循了原文的风格,行数总体上基本对等,字数也基本相当。(原诗一共25行,译文27行。原文上节和下节都是88个汉字,译文上节100单词下节98个单词)保持了诗体的简洁的形式,意义表达十分精炼。

从语义角度来看,首先,诗题《将进酒》译为cheers保留了原文进酒的意味,更将文中透露出的李白虽怀才不遇却乐观通达的情怀也点明,因为cheers在英文里是敬酒用语,也有精神振作之意。这样的翻译不仅在语义表层上作到了完整无误,在深层意义上也达到了不同寻常的对等效果。用 pouring from和rushing into 将原文描述江水奔流的气势形象而生动地放置在读者的眼前,真的是原文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精确再现。Mirror is saddened by the grey hair用被动语态和转喻将对镜悲叹的不得志者的悲哀转托在镜子上,悲者,人情也,这里将镜子也译活了,似乎人与镜同悲,是对原诗的超越,修辞的应用也使译文达到了与原诗一样用字精练的效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抒发了李白怀才不遇而流露出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其实也抒发了李白这位酒圣的豪放之情。译文Ah,let’s enjoy ourselves while we can——啊,让我们在我们能够尽情享受生活的时候及时的享受。“啊”字的应用承接了前文,其实是把上文作为下文的原因来解释的,如果没有这个关键的 “Ah” 那么下文的let’s enjoy ourselves while we can 就可以看作是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好好享受生活的一种纯积极的呼声了,那么目的语读者将很难看到诗人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天生我才必有用” 译者用 “必非无故”——not for nothing——的曲言法,貌似低调其实双重否定的语气之强决不亚于李白原文。“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译文用I long to dwell in drunkenness,and never wake up to a sober world. 将李白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信心而不能施展抱负,就只有在酒醉中寻找解脱的心情翻译得淋漓尽致。诗的结束的翻译用了 end the endless worry 译 “共销万古愁” 可谓是又一次创造性的翻译。

原诗虽不时流露李白怀才不遇的感喟,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译文的不足之一,在作者看来就是用cheers译“将进酒”只能说是表达了 “干杯”这层意思,把语用意译出来了,可酒本身的无限内涵却未能表达,因为少了个 “酒”字,丢失了李白大诗人对酒的特别的情怀,也使诗文少了些许豪迈。也可以说是失去了和李白相关联的酒文化. 因为李白爱酒,有杜甫《饮中八仙歌》为证——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还有更多的典故也是李白和酒的渊源。 也正因为酒,李白比他同时代的诗人更为豪放更为浪漫。原诗里头的酒字虽然只出现了两次,可第一次是标题里——《将进酒》是汉乐府《短萧饶歌》旧题——第一眼就看到酒字就能让人想起李白的豪迈,而第二次是在第一节的最后,是一口气喝上三百杯后 “将进酒,杯莫停。” 此时在少许牢骚过后,那种举杯畅饮的情形使诗人豪气冲天的意象生动地刻画出来。其二,译者在译 “陈王旧时宴平乐……”这一典故时采取的纯意译,在注解中也为未加以标注,可以算作是一处不负责任的翻译。以上片言是作者在赏完《将进酒》英译文后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参考文献】

李白将进酒范文第3篇

1、《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题目意译即“劝酒歌”。

2、后来《将进酒》指唐代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创作的古体诗。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

(来源:文章屋网 )

李白将进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李白;诗;酒;感情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004-01

一、引言

“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的诗和酒是分不开的。“酒”这一意象在李白诗中的蕴含的情感类型颇多,本文以《金陵酒肆留别》《月下独酌》《行路难》《将进酒》四首诗为例,尝试分析李白诗中“酒”所含有的个体生活之情与家国事业之情。

二、个体生活之情

(一)超越江水的朋友之情

《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在暮春时节,李白要离开金陵了,一大堆朋友来送他,或许李白会有些许的不舍,但因离别而带来的伤感必然是浅淡的。更多的是浓浓的感动,是朋友们的浓情厚意。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柳絮是没有味道的,但是酒是香的,酒香四溢时,谁又敢断定“柳花”不香呢?此景为美景,此酒为甜酒。“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送别的话题是永远也写不倦的,深情话别,依依不舍,唯有尽情饮酒。“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是抒情,满满的情谊溢满了长江,既有友人们对李白的不舍,更有李白对友人的谢意。

“多情自古伤留别”,一般来说,送别诗难免带些有因不舍而产生的伤情,可是在这首诗中,只感受到了不舍、感动、幸福,并没有感受到消极的情绪。这首诗中的酒杯杯甜美!

拥有此种超越江水的朋友之情,实为大幸!

(二)需要借月亮和影子来驱逐的孤独之情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首句就奠定了孤苦寂寞的感情基调。“花间一壶酒”,花是美好的,情是上扬的,假使下句描写的是二人或是多人一起“互酌”、“对饮”、“相亲”,无疑是一种乐景;事实则不然,“独酌无相亲”!“独”字让花间美酒变成了月下苦酒。经过“花间”与“独酌”的陪衬,“酒”便成了寂寞的载体。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多么坚强的臆想!此时的李白已经醉了。无奈是境况,同种境况下,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同在月光之下,李煜“无言独上西楼”,苏轼则“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而李白,则边喝酒变疯疯癫癫地和月亮、影子做朋友。同样是寂寞的人,李煜无语,也不能语;苏轼则是想着千里之外的坟堆。如果李白会羡慕苏轼至少还有个坟堆可想,那他可能也会嘲笑李煜不能像自己那样找月亮来玩。因此,在我看来,三人相比,李白的寂寞程度居中。我相信李白找月亮玩必定是醉了之后的事,所以李白比李煜多了酒,就多了俩暂时的玩伴。这算是借酒消愁的变体吧。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永结”,实在是再好不过了;“邈云汉”,看来“永结”只是醉话罢了。

需要借月亮和影子来驱逐的孤独之情,实在不幸!

三、家国事业之情

(一)迷茫而坚定的希望之情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初次接触此诗,不加细读,以为最后两句诗和前面的诗句不协调,不合理;细细品读之,方觉实在是浑然一体,合情合理。

面对理想,面对未来。初始阶段,“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迷茫是难免的。第二个阶段,“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为了理想奋斗的路上,困难重重是必然的。第三个阶段,“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历尽各种困苦,仍然不放弃,总想着终有一天自己是可以实现理想的。第四阶段,“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尽管不会放弃,但是仍然忍不住慨叹奋斗之难!第五阶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无论有多难,一定会成功的!概括一下就是:茫然――难――不愿放弃――真难啊――但终究会成功的。这就是我们很常见的一种心理活动。哪个年轻人不迷茫?对未来感到迷茫,而现实是残酷的――无路可走啊(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生活中总是有各种难,尤其是那些影响到未来的问题,必须去克服它,可克服起来又是那么得难,甚至在短时间内根本就拿它没一点办法。可是呢,没有谁会主动放弃自己的未来,所以还是忍不住去幻想未来。无奈现实是冷酷的,面对着当前是不能解决的各种难题,除了无奈,就是发愁了。但是“我终究会成功的啊”,这是一种年轻人特有心理。无论是多么的没有希望,这种心理保证了年轻人或许会抱怨、或许会伤心、或许会生气、或许倍感失落,但是,不会绝望。再怎么没有希望,都不会绝望。看似奇怪的心理,却就这么真实地存在着。无论遭受多么大的毁灭性打击,年轻人总有一种幻想,也可以说是一种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怎么会真正的失败呢?只不过是成功还未来临罢了。

拥有迷茫而坚定的希望之情,便是年轻!

(二)不再希望的无望之情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肆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儒家研究如何做人,道家热衷如何成仙。如果说《行路难》人气十足,那这篇《将进酒》就带有浓浓的仙气了。年轻人恐怕是不愿意成仙的,而更热衷于做一个成功的人;当年轻不再,《将进酒》里带有的那种侥幸心理消失之后,部分人会成仙,无奈地成仙。

《将进酒》里的李白便是酒中之仙,对年轻时的梦想不能实现的这一现实,李白已经承认了,已经打心底承认了。故而少了那份执着,更多的是一种洒脱:对梦想的洒脱、对梦想的不能实现的洒脱、对因梦想的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悲愤的洒脱。洒脱与悲愤不矛盾。也正是由于对悲愤的洒脱,这首诗的悲愤之情的流露就显得特别自然,没有主观上的对悲愤的压抑,也没有刻意的夸张,就是那么自然。

年轻人总是无法做到如此洒脱的,总是牵绊多多,最大的牵绊莫过于自己的梦想。所以,此种洒脱是有代价的――梦想已逝、年轻不再。这样满含无奈悲愤的洒脱与纠结发愁的牵绊相比,看似洒脱,实则是更深层的无望!

不再拥有希望,可叹可悲!

李白将进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词教学 教法创新

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考中对诗词鉴赏也有考查。因此,大多教师都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了考试而去教学古诗词,使诗词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诗词之美。其实,古诗词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激起的一朵朵或美丽、或壮阔的浪花,短短几行诗句中蕴藏着诗人巧妙的智慧和真挚的感情。教师应当与古为新,让学生去体会诗词中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让诗词课堂富有生活气息。

一、歌词导入,曲径通幽

学生们大多都喜欢听歌,如果找到与课本上的古诗词有联系的现代歌曲,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发地去寻找联系,比较区别,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古诗词之美。

以选修课本唐诗宋词选读中《将进酒》一诗的教学为例。这首诗作于李白长安放还之后,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悲叹,又体现了他通达乐观的情怀。深沉的思想内容和成熟的艺术表现使这首诗成为千百年来争相传诵的经典,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歌手在这首诗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我首先让学生预习这首诗,然后在课堂上播放了宋祖英、罗大佑和燕池的《将进酒》。虽都名为《将进酒》,但罗大佑的根据此诗改编了歌词,宋祖英和燕池的《将进酒》对歌词几乎没有改动,只是加上了不同的配乐。我让学生仔细听这三首歌,分析哪一首表达出了他们心中的《将进酒》。学生分析,宋祖英的《将进酒》大气磅礴,吟唱中又能让人感受到些许伤情,既有豪迈,又有悲叹,还原了她心中的《将进酒》;但是燕池的《将进酒》曲调单一,过于忧郁,不太好。但又有学生分析,这首歌曲调看似单一,实则有递进。前几句低沉的唱法也能表现李白对r光流逝的无奈,每句唱法都体现了诗的内涵。还有学生分析罗大佑的《将进酒》,这首歌很有年代感,开头也写了黄河,但侧重描写的是爱情,和李白的格局差太多,但最后的“今宵有酒今宵醉”也颇为豪迈潇洒。我在综合点评学生见解之后,带领他们对这首诗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这样的联系比较,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也展开了更多的思考。

二、集句训练,引导创作

对联大概可以分为自撰联和集句联。集句联是从古诗词甚至成语中选取合适的句子或者词,按照对联的要求重新组成的联句。它难度不高,又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怀和品质,还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贴近学生的生活。

以高中语文必修四中《虞美人》一词教学为例。这是南唐后主李煜被毒死前夕所作之词,以问起,以答结,是一曲生命的哀歌。我提示学生,其中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与其他词中某句话组成集句联。一学生回答道:“这是一句问,可以找一句答,那么辛弃疾的那句‘却道天凉好个秋’正好可以和它组成一对。”虽然对仗不完全工整,但跨越朝代的组合,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以选修课本唐诗宋词选读中《无题》的教学为例。这是李商隐以女性口吻所作抒写恋情的诗,这里面有一句令人动容,“相见时难别亦难”,班内有一学生在学此诗时也找到了从含义上可以与这句诗相对的一句,即“一别西风又一年”。这句诗出自《红楼梦》中一句诗,可见该生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虽然学生可以写出集句联,但是对仗都不太工整,所以我给他们展示了一些比较经典的,比如,“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等等,与他们一同进行鉴赏,并分析可以怎样用在作文中。

让学生从对集句联的创作和鉴赏中,增进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既贴近生活,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互文拓展,升华认知

虽然古诗词的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在苏教版的五本必修课本中,古诗词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古文和现代文数量较多。教师可以从这些文章入手,互文拓展,升华学生的认知。

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五的“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歌颂的是人之间的伟大情感,有如泣如诉的亲情,有执子之手的爱情,也有旧日时光中的友情,来自古人,也来自现代人,来自中国人,也来自外国人,这些美好真挚的感情跨越了时间和空间,逐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动,不由自主地吟出“此情可待成追忆”这首出自李商隐的《锦瑟》中的经典诗句。在这个专题的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们感受了这些丰富、高尚的感情,体味了“此情可待成追忆”这句诗的含义,学生指出,对于这些文章的作者来说,那些美好的年代和事都只能留在记忆中了,这也启示着我们,把握和珍惜当前的美好真挚的感情,不要等到失去之后才开始悲叹惋惜。

古诗词或许过于深奥,或许过于抽象,但是与其他一些文章结合起来学习,我们就会发现,这一句句诗,是这些文章的升华和概括,也让看似距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的诗句,显得贴近生活起来,这都得益于互文拓展。

杜甫曾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古诗词虽短小,却字字珠玑,是先辈们流传下来的瑰宝。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吸收、再创造,可以通过歌词导入、集句训练、互文拓展等方式,与古为新,使古诗词学习充满生活气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收获启迪。

【参考文献】

[1] 姜有荣.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 语文天地,2015(4).

[2] 宫万兵.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浅议[J]. 学周刊,2016(2).

相关期刊更多

李白学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李白研究会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教育厅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