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我的同学作文三年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习作;单向训练;策略
习作,是语文教学最终的物质成果显现,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主要杠杆。所以,“习作”成了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之一。从教材体系来看,三年级就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是各种习作能力形成的起跑点。所以,从三年级开始,保护好学生的习作热情,选择有效的训练方式进行习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习作现状分析
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怕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质量不高,这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就从二年级刚升到三年级的学生来看,习
作上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现象:
1.不知如何习作,无从下手
课堂上安排时间习作,有的孩子会拿着笔埋头就写,有的孩子则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希望从同学那儿得到一些提示,还有的孩子,一眼望去,非常认真地在思考,过了半天,你会发现他的作文草稿上还是一个字都没有,甚至还有孩子会很谦虚、很直接地问:“老师,这作文怎么写啊?”
2.无法学以致用
这是孩子们不善于调用自己积累的词语、句子,使积累的词语无法有效地输出。因为,孩子们在一、二年级时,更多的是背诵积累,却少了应用,到了三年级,突然要把以前纳入的词句进行适时应用,确实是有难度的。
3.入不敷出
学生作文难,除了不知如何下手外,更多的是入不敷出。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少得可怜。这对于农村刚跨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是常见的现象。
二、确定目标,让“单向训练”有效介入
针对学生害怕习作、教师指导习作效率低的现象,教师必须及时调整教学指导策略,提高习作指导效率。那么,该如何修改调整呢?
1.要解读清楚各年级的习作目标
这样在具体指导时才能不拔高、不降低,准确定位每次习作时的能力目标。
2.要有计划地进行整体安排
比如三年级习作教学,重点要培养孩子哪些习作能力?每一单元围绕的主题是什么?我的习作指导可以做哪几步安排?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策略操作,把“单向训练”落到实处
“单向训练”的介入,使我们进行习作指导时目标更加明确,具体操作时也更加容易把握。事实上,“单向训练”这个策略就隐身在我们的教学环节中,只是没有把它专门地导入作文教学中,事实上,其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只是需要操作教师从整个学年,甚至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宏观角度进行考虑和筹谋,如果只是一时兴起而为之,效果是无法显现的。
“单向训练”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看,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单向输入训练,二是单向输出训练。
1.单向输入训练,充实语言仓库
(1)熟读成诵,语言内化积累的单向训练
朗读背诵不仅仅是为了增强记忆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达到“其义自见”的境界,在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许多优秀的语言素材。中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古训。可见,朗读背诵是一个非常好的“单向能力”训练点。
①背诵经典诗文、精彩句子段落。对于这个能力点,我想很多老师一般从一年级就开始训练了。
②日有所诵。在我的班级当中,除了引导孩子背诵教材中的优秀诗文、精彩段落外,还带领全班孩子诵读同步阅读教材和《日有所诵》,特别是《日有所诵》所搜集的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儿歌、对子、颠倒歌等激起了孩子们朗读背诵的欲望,掀起了一日一诵的诵读风。
(2)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素材的单向训练
说到习作,有一位台湾学者王财贵教授曾说过这样的一番话话:学作文的学生是笨学生,教作文的老师是笨老师。只要读了一千本书,作文是用不着学的,也不用教的,他就能作给你看。从这朴实的话中,不难看出课外阅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
2.单向输出训练,适时提取应用
《语文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在把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极为重要而又常常被人们忽视的因素,即转换。”这三级转换理论告诉我们,学生习作是从思维到内部语言,再从内部语言到外部口头和书面言语表达。
所以,做好了有效、扎实的输入积累,学生的内部语言变丰富了,此时再进行有序地输出,进行内部言语到口头、书面言语的转换自然就能水到渠成。学生习作的输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口头和书面。但是,不管是口头还是书面的言语表达,我觉得最重要的要做到两点:
(1)唤醒语言积累,反复操练强化输出
针对孩子们不善于调用自己的言语积累现象,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创设情境,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唤醒学生记忆中的积累。让学生在玩中、交际中运用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刺激,让词语反复地从孩子口中蹦出,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能熟练运用。
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只要是学生乐于参与,又能与课堂教学进行巧妙结合,我想能长期坚持,肯定会有成效。
(2)运用语言积累,引导有序表达
在习作教学中,很多学生会说了,不一定就能写好,写通顺。所以,教师还要策划合适的习作时机,设计有效的练笔步骤,逐步引导孩子运用内部语言,进行有序地表达。根据三年级孩子达到年段特点和教材编排体系,我觉得可以做好以下几个单向输
出的训练。
①能采用不同方式的提示语进行人物语言描写的能力。
②围绕一个意思进行构段的能力。
③单个静态物体进行观察的能力。
④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能力。
⑤认识便条,能用便条进行交流的能力。
三年级要对学生进行这么多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每次习作指导要目标单一而明确,只要把每一次的“单向训练”做实,我想三年级学生的有序表达能力定能有效形成。
四、单向训练的注意事项
“单向训练”要求我们习作目标要专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太过独立,应注意训练的横向关联和外延地辐射,所以,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单向训练的方式要多样
进行“单向训练”时,我们训练的习作能力目标是唯一的,但采取的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毕竟三年级的孩子,刚跨入中段,所以,“单向训练”一定要注意训练方式的多样性、有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单向训练的目标
“单向训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要达成单向训练的目标,应该调动孩子们多感官地参与到训练中来,设计步骤最好能涉及听、说、读、写,让各种活动适时地穿行。以期更有效地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单向输入”和“单向输出”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训练,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形成输入和输出的习惯,以后自动输入和输出,形成自主学习、运用的能力。如果教师能坚持不懈,相信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单向训练,必能开辟一条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促使孩子们的习作能力自然迅速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钟玲.目标过程技巧:以同题材习作为例谈中年级习作指导.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3]张化万.破解小学作文教学难的三剂良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韩吉旺.关注语文素养,注重能力提升.教学月刊:小学语文,2011.
我的毛老师
我的毛老师是个很漂亮很可爱的老师。
毛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在我们的学校以经教书教了20多年了,现在语文老师已经五十多岁了,她在我们学校已经是个好老师了。毛老师已经交了我们三年了,直到现在,她仍然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毛老师跟别人的老师教书方法不一样。在三年级的时候,才刚学开作文,老师却没有让我们紧,轻轻松松得学作文。每天布置的作业也很少。不过,毛老师每天布置作业题都有一种特点,有一次,我发现这道题有两种回答的方式,我就写了两种,第二天,老师举起我的作业本,说:“这位同学他勤动脑筋,写了两种回答的方式,都对了,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我在下面都有些害羞了。
有一次的下课,老师把一个笔记本放到教室了,我有些好奇,就打开一看,哇,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习题,我终于知道了,老是每天那么辛苦,反而让我们轻轻松松的。毛老师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让我们备课。我从此看到老师的笔记本,最后,我认真学习,我的语文成绩不断提高了。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
小学一年级开学时,我很内向,不敢说话。严老师就时常开导我,上课时经常与我们互动,我很喜欢严老师。以前发生过的事我已经记不清了,不过这件事我依然记忆犹新。
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数学填空,题目是“妈妈的手有多大”,我填的“平方米”,我的单位带错了,王老师把我喊到办公室,对我说:“你的手大还是这张报纸有大?”我指着墙上的报纸,小声说了一句:“报纸大。”王老师把我的作业拿了出来。说:“那你既然知道,这题为什么错?如果单位真的是平方米的话,那你的妈妈的手有多大?还不成怪物了?”
王老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以后做作业要把题目看清楚了再下笔,不要老是马虎粗心大意啊!”我点头。结果那天晚上的数学作业我全对。
我还记得,以前我的作文真是烂到了极点,妈妈对此也是头疼地百般无奈,写作文时我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多亏望老师,在作文方面悉心指导,使我有了很大的进步,最近也连得了两次“优—”。
啊!老师,感谢您!让我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在临近毕业的时刻我想说:
老师,感谢您!是您让我各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不是您当初的悉心教导,自然也不会有我的今天。
老师,感谢您!是您让我学会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是您让我懂得了不粗心大意的好习惯。
一、让学生想说、敢说、愿说
学生在作文时,往往不能敞开心扉,不愿说真话,特别是不好的话,怕教师认为他们不够优秀,所以作文往往是“报喜瞒忧”,只写积极的一面,而对不足的一面羞于提及。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一定要让学生展示真实的自我。
如三年级(人教版教材)的第一次习作是向教师或同学作自我介绍,多数同学一提笔就是姓名、年龄、就读学校,然后就是“大大的头,大大的眼睛,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从头到脚都是“大大的”,不然,就从头到脚都是“小小的”,毫无个性,让人无从辨认到底写的是谁?针对这种“千人一面”的怪现象,笔者决定让学生感受一下“真话”。于是笔者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朋友,如果通过我的描述你们能准确地说出是谁,那么请给老师一点掌声鼓励鼓励,以此来告诉老师,我的介绍是成功的,好吗?”学生齐声喊道:“好!”他们个个眨着好奇的双眼,兴致盎然地倾听我的描述。
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汉字。”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确实,如果作文脱离了生活实践,哪怕好词妙语再多,也只是一纸空文。
在一次作文指导课上,当笔者提出习作要求是写自己喜欢做的一件事时,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其中占比例最大的一件事是:他们都提到如今天高云淡,秋风习习,最适合放风筝了。可是,虽说如此,如果要学生把放风筝的经过写下来,他们一张张兴高采烈的笑脸便顿时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因为他们大多没亲自放过风筝,或纵然放过,也没有留意观察,所以无从下笔。看着一张张由兴奋到失望的脸,我知道时机成熟了,便说:“现在你们自由组合,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发一个风筝,我们到操场去放风筝,好吗?”“太棒了!”“但是,你们得答应老师一件事。”“行!快说。”学生一个个语气坚定,俨然一副待命的特警模样。“你们得把这次放风筝的心情和经过详细地写下来。”“没问题。”于是,一节室外的作文课开始了,整个操场洋溢着学生的欢笑声。
三、放飞童心,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原因
(一)学生作文状况
从形式上讲,抄袭别人,背诵范文的现象严重。从内容上讲,空、假、简、乱、乏普片存在。
(二)教师作文教学状况
作文教学形式单一,方法简单,缺乏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缺乏理论指导,束手无策。
针对作文教学现状,通过观察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教师方面
①教师指导不得法,激发不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无话可说,无从下笔;②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因而内容显得空洞无物;③作文起步晚,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三年级起才抓作文教学,显得太迟了;④作文训练量少,有的老师一个学期只训练几篇作文。
2.学生方面
①缺乏观察力,学生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写作文时没有写作素材;②缺乏语言材料,学生写作文语言干巴,无话可说,底子太薄,没能“厚积而薄发”;③作文题材狭隘有限,思路不能打开;④缺乏自由性和开放性,由于受命题作文的限制,学生自由表达和想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受到约束,没有情趣,缺乏生命力。
二、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对策及设想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写作兴趣,增强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惹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差异、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志趣爱好、智力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活跃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让学生觉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心中有话不吐不快之感觉,让学生愿写、爱写,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如一次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回忆刚才课间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小事。学生在回想着、思索着,很多同学只是摇头,其中有一个细心的女同学举手发言:老师,有件小事可不可以写?于是就把刚才课间的事述说:有个男同学不小心把一个同学的书碰倒在地上却没捡起,另一个同学也视而不见,正当她想上去捡起时,小春同学却抢先一步,把课本捡起并放在原处。我就表扬她留心观察并给予肯定,及时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评议交流。这样,学生就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下来,既愿写又爱写。
(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中,生存在缤纷绚烂的大自然里,每天都面对着形形的东西,这些都是学生的写作素材,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老师要鼓励学生把观察到校园里的景和物、师生关系、同学之情,家庭中父母之爱、子女孝顺、邻里间友好往来、和睦相处,社会中的新闻时事、道德风尚,自然里的景和物……写成观察日记,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就能从中感悟出――原来习作素材就在我们身边。
(三)引导阅读,形成积累,厚积薄发
“胸藏万汇任吞吐”说的是学生的积累,只有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丰富,写作才能厚积而薄发。在积累方面,我做了如下尝试:
1.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鼓励学生有选择的读些文学精品,读些大家名著,当然刚开始会有些难度,但提高阅读兴趣,培养文学修养是可以从小抓起的。如中年级侧重提高幻想能力,可提供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古诗等,高年级主要培养文学想象能力,以文学为主。
2.开展美文赏析课
每周进行一次美文赏析课,让学生轮流诵读自己最喜欢的文章,然后谈自己喜欢的原因,最后进行评议、交流。
3.建立好词佳句摘抄本
每个学生都备有“好词佳句摘抄本”,每天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并在教室里设有展览台,供同学参考,以达到互相激励,共同促进的目的。
(四)开放内容,提倡自由,大胆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放开束缚,自由表达
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让学生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还给学生自。当然,教师要做好适当的指导和调控,否则便会放任自流,也就无从提高了。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还给学生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谈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互相评议、交流,达到“我手写我口”,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
2.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开放写作内容
记得去年,本校有位教师因工作需要,离教从政,一时还没能补充新教师,由我临时代班,当时学生非常希望有个老师来教他们语文,我就抓住学生的心理感受,鼓励学生说:“同学们一定有很多心理话要跟老师说,就借此次作文机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想写啥就写啥,实话实说,题目自己拟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一个个题目就拟出来了:《盼》、《老师,我想跟你说心里话》、《我真希望……》……一片片真情流露的作文就这样写出来了。
3.放开手脚,大胆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但能开阔视野,丰富写作内容,还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意境深远,蕴涵丰富,同时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情感得到陶冶。如我在想象作文训练中安排了这样一节课:出示图片,在森林中的河边,一只小鸭、一只小象、一只小猴、一只小熊;事由:小动物在森林里玩耍,小鸭不慎掉进一个陷阱里,让学生展开想象,小动物们用什么方法救小鸭,谁的方法妙,怎样救小鸭,并组织学生戴头饰表演,评论交流。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想象很合理。在我的诱导下学生分别写出了《小鸭得救了》、《森林奇遇记》、《粗心的小鸭》、《同心协力救小鸭》等作文,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