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桃花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指导;修改;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更多注重的是兴趣激发及写作,忽视作文的修改过程。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写文章也是同理,需要精心打磨。因此,小学生的作文要想写好,精心修改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修改作文应该从哪儿入手呢?
一、教师示范,教给修改方法
修改作文前,教师应先示范引路,品读评析,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悟,学生才能动手修改。如,这样一段话:春天柳树发芽了,小草也显得更加绿,这时候桃花开了。柳树在空中翩翩起舞。桃花岛里面就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桃花的花辫飘到了柳树的脚下,还有萝卜。长得又长又好吃,那里还有人去看美丽的风景。
此片段是陈老师执教三年级作文修改课的素材。那么陈老师是怎样引导学生来修改的呢?
1.看内容与主题是否相符。“修改作文,首先看内容是否符合写作的主题,如不符,就没有改的必要。”陈老师的一句话,提醒学生,写文章要围绕主题进行,否则,那也没改的必要。
2.修改标点符号和错别字。“用你的火眼金睛,把用错的标点和字改过来。”在陈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立即发现了几处标点符号用得不当,还纠正了“花瓣”与“花辫”,“柳树”与“柳枝”等词的用法。
3.查看句子是否通顺。引导学生读文不难发现,柳树没写完就开始写小草,景物描写顺序错乱。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悟,在读中悟出句子中的不足之处,再进行合理地修改。通过读,学生改正了这些错处。按“柳树—小草—桃花—萝卜”的顺序来描写景物。正所谓“此未终,彼勿起”。
4.学用修辞手法把事物写活。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赋予人们无限的遐想。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去领略文字意境美。此时,陈老师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小草怎么就绿了呢?”“萝卜像什么?”“柳树发芽了,小草绿了,桃花开了,这么美好的春天,还会有谁来凑热闹……”学生的想象思维一下子发散开来了,这是引导学生修改后的片段。多美的句子啊!学生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作文顿时变得十分优美。
春天来了,春风吹拂着大地。小草从地里探出头来,揉了揉眼,看,多美的世界啊!柳树发芽了,柳枝在空中翩翩起舞。桃花开了,就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落在柳树的脚下,像是给柳树穿上了粉红粉红的绣花鞋。这时候,萝卜也耐不住寂寞了,露出了白白的大肚皮,这时蜜蜂也来凑热闹了……
二、学生互改,学用修改方法
有了方法的指导,收获了修改的方法,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以往的作文修改,教师大多越俎代庖,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而作为主体的学生则冷眼旁观教师的“红色杰作”,很少“有”动于衷。这种高耗低效的作文修改模式,实为没有认真思考作文教学的特质,无视学生在作文修改中的主体性。其实,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进行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主动有效的参与中提高写作能力。
无论是视觉娱乐还是文字阅读,想必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接下去的情节早已在自己的“意料之中”。事实与预想完全吻合,一马平川,可以将你的情节预估到底,还有什么期待的理由?作文其实也一样,苍白总是乏味的,需要点技巧,或铺设,或曲折,或隐晦,或暗示,不一而足。今天我们就谈谈如何利用暗示这一写作手法来增添文字的魅力。
会说话的人,通常不会太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会写文章的人,通常也会给读者留一个咀嚼的空间,不会直白地挑明,暗示总会被他们有意无意地自觉利用。作文中的暗示就是不直接说明,而用含蓄的话敲敲边鼓,给点隐晦的提示,憋着不捅破这层薄薄的窗纸,等到读完故事,回过头来才发现原来前面已经作了种种的暗示,不禁为精妙构思拍案叫好。
林海音的《爸爸花儿落了》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通读全文,除了夹竹桃花的垂落来暗示父亲的离逝外,文章还有很多的暗示:
①矛盾的对话:“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②动作描写: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
③语言描写:“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④蹊跷之事: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今年爸爸都没有给上麻渣;到了五月节,石榴花没有开得那么红,那么大;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
⑤环境描写:看外面的天,有点阴。
⑥歌声:“长亭外,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是同学分别,其实也有父女诀别暗示)
⑦心理描写: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⑧景物描写: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看那垂落的夹竹桃。
⑨插叙:爸爸那么爱花,今年都没有给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上麻渣。
这样一找,我们才豁然明白,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文字都是在为父亲的离世处处暗示,处处伏笔,暗示的手段可以这么丰富,以致全文居然没有用一个“死”“去世”等字眼,太厉害了!
关键词:学生作文;教学技巧;培养能力;视野;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32-02
随着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观念越来越超前了,小学生的思想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做好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呢?这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深思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一、加强小学生作文基本功的练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所以做好学生作文基本功的训练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首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把生字词的意思理解了、融化了,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更准确地使用自己熟悉、理解的好词语。例如:在《画杨桃》一课的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教诲,重点给学生讲解了“叮嘱”一词的意思,并与“嘱咐”、“叮咛”做了详细的比较,使学生对三个词的感情表达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在一次写作中一名学生就准确的运用到了“叮嘱”一词,“我家就我一根独苗苗,每天上学前妈妈都再三叮嘱我过马路要注意安全,要等红灯了再走,还要记得左右都看看”,更好地表达了妈妈对儿子上学路上注意安全的谆谆告诫,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其次,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老师不光要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物体的观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那样学生的写作内容才会更广泛,学生才不会陷入眼前的事物很多,却无从下手的境地。例如:三年级上册的作文《介绍祖国的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有贴对联,贴福字,贴窗花;有国画,书法;有布老虎,中国结,皮影戏,捏面人;有赛龙舟,舞狮子,闹元宵等。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是缺少写作的内容,而是缺少写作的具体材料。有的学生想写贴对联,结果三言两语就匆匆结尾了,原因就是知道的有关对联的知识太少了,在过年的时候只是觉得新鲜好玩,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对联的来历,对联的常识性的东西积累太少,没有理解对联的意思,结果在写作的时候就显得无话可说。所以要培养学生少对周围的事物详细的观察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义活动,经常带他们到社会上,到大自然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只有教会了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使学生积累到更多的写作材料,为写好作文奠定内容基础。
最后,还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底,使学生学会运用一些写作手法。常用的写作手法有比喻,拟人,联想,想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正确的使用写作手法可以使小学生的文章显得更生动、更形象。例如:有一名学生是这样描写春天的:春姑娘像一位花仙子,挽着一个小花篮,把美丽的花儿撒向大地,大地立刻变成了花的世界,白的梨花,红的杏花,粉的桃花……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顿时显得秒不可言。还如:一名学生在一次作文中写到“我爱上了读书,读书时我就象坐着小艇穿梭于浩瀚的大海,心情是那样的愉快;读书时我就象品尝最爱吃的菠萝、蜜桃,丝丝甜蜜渗入我的心底;读书就象爬上高高的山顶,让我领略到了山下无限的美景。”比喻手法的运用把小作者在读书时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增加新的写作内容,使文章更有新意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因此,作文教学也要尽量联系现实生活,体现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的作文不至于太老套,太空洞。如在写《爸爸妈妈的爱》时,好多学生写的还是妈妈给我送雨伞,给我系鞋带;爸爸、妈妈陪我过生日;我生病了爸爸、妈妈在病床前照顾我。作文内容显得很陈旧,没有新意。通过讨论和老师的引导学生明白了:在自己跑步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爸爸的鼓励是对自己的爱;在街上看到展出的花卉,妈妈教自己认识花的品种也是爱;自己到同学家写作业回家晚了,爸爸发大火也是爱。我们启发学生写作内容要新颖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写出新颖的内容。还如:在写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作文《介绍家乡周围的环境》这篇文章时,由于学生生活圈子小,年龄小,对环境的关注范围很有限,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自己外出调查,或访问家长、周围的人还可以查资料对家乡周围的环境有更多的了解,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学生才会有话可写,内容才会更贴近生活实际,更有新意。内容新颖的作文更有活力,也更加吸引读者。
三、加强作文的思想教育作用
关键词:学生个性;作文评价;个体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个性化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一种个性化体验、积累与表达。要让学生的作文始终保持个性,教师就要如《标准》所说:“根据学生的心身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是作文评价的基本原则,也是张扬学生作文个性的有效举措。
案例一:学生王银在考场上这样写《老师的微笑》:“马老师的微笑是很难察觉的。有时,她的眉头微微地向上一挑,有时,她的嘴角微微向下一撇,有时,她的眼睛微微一眨,有时,她的鼻子微微一抽。这微笑实在是‘微小’啊。”
史老师的评语是:你是一个做事很细致的孩子,你把老师“微小”的“微笑”观察的很清楚。四个“有时”说明马老师轻易不微笑的性格特点。眉头一挑,嘴角一撇,眼睛一眨,鼻子一抽,这些词语运用得很准确,任何人无法为你更改。四个“微微”写出了“很难察觉”的原因。结尾句诙谐幽默,真是画龙点睛。从这段写话中可以看出,你是个平时善于观察的孩子,而且是个很细心的孩子,所以,你把老师“微小”的微笑都看出来了。你又是一个爱读书、爱积累词句的孩子,所以,你把老师的微笑写得很精彩,让老师佩服。”
案例二:讲台上放着一盆鲜艳美丽的花,这盆花飘着一股清香。看花闻香,我便有了这样的灵感:我们学校的厕所周围没有树,也没有草,如果在那些空地上种上花,厕所里的味道就臭得慢一点儿,厕所周围的景色也就美丽了。
老师的评语是:讲台上的花给你非常独特的灵感,你的创意让老师佩服,老师希望你将来干景观设计类事业。你作文的语言质朴,但读来很感亲切。
案例三:老师把花园里的花儿折了拿在手中,我就想起一件事。上星期的一天,我滚铁环,不小心,铁环滚进花园,打折了一枝花。王龙告了我的状。老师在教室门前瞪着眼睛,大声喊我:“彭刚,你怎么不爱护学校的花草呢?”我低头走到老师身边,说:“铁环跑得快,我跑得慢,没追上,铁环进了花园,碰折了一枝花,我不是故意的。”老师笑眯眯地说:“今后跑快点,管住铁环,你去吧。”今天,老师折了花儿,校长会批评他吗?
老师的评语:读了你的这段话,老师很感动,也很惭愧。老师之所以很感动,是因为你很关心老师,为老师折花的事担忧。老师之所以很惭愧,是因为老师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对你的态度很粗暴。读了你的这段话,老师觉得文中的人物对话写得很纯正。
案例四:操场边上有桃花、杏花、梨花,还有我们叫不上名字的花。每一树花儿都好看极了。我问王小丽,怎样描写这些花儿呢?王小丽说:“我爸爸早就逼我背会了朱自清的《春》,我们仿写不就得了!”王小丽说完就朝我做了一个鬼脸,然后背出几句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着赶趟儿。这些花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闭上眼想想,桃儿、杏儿、梨儿,馋得叫你流口水。”王小丽背完,又做了一个馋人的鬼脸。我一听,觉得她背的这些话还真写得像。
老师的评语:你不但描写了课间见闻,而且告诉大家一个很好的习作方法——把自己在阅读中的积累巧妙地运用在作文里。
案例五:我最爱吃爷爷种的化心果。这种果子到冬季就被爷爷放在阴冷的地方结冻,想吃的时候就取一些放在暖和处解冻。过一会,果皮里的汁就化成水了,所以叫化心果。化心果的味道虽然不是果中王,但它为你把心都化了,难道你就不觉得它的甜美吗?
老师的评语:你不仅认真地解说了“化心果”名称的由来,还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了对化心果的赞美之情。
关键词:新课改;小练笔;紧密联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15-01
一、推敲“练笔时机”
多数老师的“小练笔”都是放在“课后”的,对情感性特别强的课文来说,这当然是可行的。但是,“小练笔”提供的时机,除了“课后”、“课中”,甚至“课前”都是可以的,具体得看什么课时而定。如果是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到课文,就让他们提笔做“小练笔”好像不太合适,但如果是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呢?其实,对有些课文,也还是可以尝试让学生在刚接触到课文的时候就“奋笔疾书”的,如初读课文后,就让学生用笔来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对课文中人物的情感,表达自己初步认识的心里和认知感觉等。总之,“练笔时机”的把握是很值得推敲的。
二、和谐写作对象
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第6课《燕子专列》后的扩展性题目,它要求学生把想对贝蒂说的话写下来。这就要求学生和文本之间取得一致,走向和谐。这篇课文中虽然人物众多,大家为保护燕子表现出了无所畏惧的高尚品质,但小贝蒂无疑是学生赞赏的对象,因为贝蒂在恶劣的天气中为拯救燕子而忘我的精神境界更能打动人,产生共鸣。学生很自然地从小贝蒂身上受到感染,得到启示。因此,在进行小练笔时能融入文本的角色中,在语境中学习写作,以写促读,以写促写。在练笔的过程中深读文本,内化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是阅读和习作达到高度和谐。
三、注重练笔方法
方法是效果的保证,有的老师布置学生写“小练笔”非常单纯,随便交代一句“请同学们完成X X”就完事,这样显得太随意。有的“小练笔”可能不需要教师多言,但是多数情况下,教师还是应该做些具体的提示或指导。为他们更好地发挥做必要的铺垫,加以有效地引领。在方法上,我觉得教师与学生一起“动笔”写作是最有效的。教师的这种身体力行、潜心示范,不仅是对学生写作的具体指导,还能够打动学生,收到“亲其师”的功效。
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语感鲜明的课文,对于其中出现的经典、精彩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积累之外,更重要的是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的“点”进行小练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从而掌握写作方法。比如,三年级下册中《荷花》这篇课文,对荷花各种优美姿态的描写让人有如身临其境,感受到荷花、荷叶的各种美妙姿态,体会一池荷花的动态美。为了完成课后的“小练笔”,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然后,布置学生回家后仔细观察院子里的杏花、桃花、梨花(这里的人家几乎家家都有这些果树)等,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段话来描写一种花,有的学生写道:“我家院子里的桃花已经开得很热闹了。盛开的桃花挨挨挤挤的,一簇簇,一丛丛,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花蕊,引来许多蜜蜂。还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从学生的小练笔中我读出了他们对经典的汲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