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接地电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防雷装置接地电阻测量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检测是防雷装置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防雷系统的安全运行,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科学合理地测量、准确评估其状况十分重要。对从事防雷检测业务技术人员来说,是必须掌握的一项内容。它虽简单、易学,却不易真正掌握,许多从事防雷检测多年的同志,对接地电阻测量工作比较薄弱,一些关键的技术观念比较模糊,技术手段落后,工作方法上还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认识,能够在不同的环境状态,测得较准确的结果。
一、测量原理
接地电阻就是通过接地装置泄放电流时表现出的电阻,它在数值上等于流过接地装置入地的电流与这个电流产生的电压降之比。计算公式为: ,其中:
R 接地电阻,是指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测试值)。
U 电压,是指接地装置(网)与大地零电位参考点之间的电压。
I 电流,是指“流过接地装置入地的电流。
电流--电压表法,就是给接地装置(接地极或接地网)施加一个电流I,测量出接地极(网)上的电压U,电压与电流相除,就得到了工频接地电阻。如图(b):
按图(b)原理接线可导出接地装置、测试电极之间的电阻关系公式如下:
,由此可得出,第一项R1为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测量值,后三项,它由三个互电阻构成,也就是测量误差,即:接地装置G、测试电极P和测试电极C的互电阻,而互电阻又是由各电极的相对位置引起,取决于各电极位置的布置。它与G、P、C三极的具置关系十分密切。正确的电极位置的布置应使后三项为零,则测量误差就可等于或接近于零。
实际上,在运用三极法测量中,由于现场各种原因的影响,很难保证电压极打在准确的位置(零电位点),这三个极如何布置呢,具体说,辅助电压极与辅助电流极与被测接地装置(网)的距离如何布置和掌握,这是测准接地电阻的关键之一。这需要根据具体测试方法的要求,分别对待、正确运用,且应尽量在干燥季节和土壤未冻结时进行测量。
1. 测量辅助电流极(I)
从中可知,电流极的作用--构成回路。测量时,电流是从接地装置流入大地,而从电流极流出,回到电源。因此,电流极的电阻值应尽量小,以保证整个电流回路阻抗足够小,使试验电源输出的电流足够大,提高检测精确度。实践检测中如何解决“电流极的电阻”偏高?
① 加大电流极直径,增加长度,降低它的接地电阻。
② 采用多个电流极并联或向其周围泼水的方式降阻。
③ 在新建检测时,可以适当利用人工桩作电流极。
④ 采用人工接地极或利用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作为电流极,但应注意避雷线分流的影响。
在三极直线法、夹角法测量接地电阻时需要在远方临时打一个辅助电流极。辅助电流极离被测接地极(网)越近,电流场的畸变越大;辅助电流极越远,电流场的畸变越小,但测试工作量越大。因此,就需找一个合适的最佳的距离,在满足测试准确度的要求的情况下,使辅助电流极比较近,从而也减小了工作量。
2. 测量辅助电压极(U)
同样中可知,辅助电压极的作用(任务)--取得零电位。测量时,电压是指接地装置(网)与大地零电位之间的参考点电压。因此怎样获得准确的零电位点,这又是准确测量接地电阻的关键。要根据接地装置形状和测量方法来确定零电位点的位置(即电压极P的位置)。大地零电位参考点在哪里,如何取得,是接地电阻测试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显然我们不可能到无穷远的地方去找零电位参考点,而是在一个较近的可以接受的地方寻找零电位参考点。大地零电位参考点又在哪里呢?有的人有一种误解,认为大地总是处于零电位的。认为,地电位就是零电位,这是不正确的。其实,只要地中有电流流过,就有电压降,就不是零电位。没有电流流过的地,才是电气上的零电位地。因此,严格地说,零电位在离被测接地装置(网)很远的地方。一般地,对于单根金属管接地极来说,离接地极的距离在20m以上,就可以认为是零电位,如下图1(独立接地体的电位分布图)。 但实际测量中,很少是这种接地装置的,针对各种形状的接地装置如何寻找零电位点呢?应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来确定。
二、测量方法
主要是以工作中常用的三极法来介绍,包括:三极直线法和夹角法。即由接地装置、电流极和电位极组成的三个电极测试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方法。
1. 直线法
直线法是接地电阻测试中使用最多和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如下布线图所示:
其中:G极(接地装置)、P(测量用的电压极)、C (测量用的电流极),dGC=(4~5)D,D为被测接地装置的最大对角线长度,点P可以认为是处在实际的零电位区内。
为了较准确地找到实际零电位区时,可把电压极沿测量用电流极与被测接地装置之间连接线方向移动三次,每次移动的距离约为dGC的5%,测量电压极P与接地装置G之间的电压。如果电压表的三次指示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则可以把中间位置作为测量用电压极的位置。在测量工频接地电阻时,如dGC取(4~5)D值有困难,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① 当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电阻率较均匀时,dGC可以取2D值,而dGP取D值;
② 当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dGC可以取3D值,dGP值取1.7D值。
③ 测试回路应尽量避开河流、湖泊;尽量远离地下金属管路和运行中的输电线路,避免与之长段并行,与之交叉时垂直跨越;注意减小电流线与电位线之间的互感的影响。
④ 电位极应紧密而不松动地插入土壤中20cm以上。
⑤ 新建建筑,特别是共地的情况,接地装置(对角线D值)会变得很大,在单栋楼时,注意检测。
⑥ 使用接地电阻表(仪)进行接地电阻值测量时,宜按选用仪器的要求进行操作。 原理与方法同电流—电压表法。
注意,大型接地装置一般不宜采用直线法测试。如果条件所限而必须采用时,应注意使电流线和电位线保尽量远的距,以小互感合的影响。
2. 夹角法(三角法)
夹角形法是将辅助电压极与辅助电流极以夹角向两个方向布置,接地装置、电压极与电流极三点呈等腰三角形。当dGP=dGC ≥ 2D,θ= 30°时,测量误差δ≈±10%。,如下布线图所示: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测量接地网接地电阻时,P点至E点的距离要大于10m,小于10m测量结果误差较大。
2. 测量时,要根据现场情况仔细选择C点,E点至C点所在直线的延长线一定要通过地网的中心点G,即CE连线要垂直于地网边缘。
3. P点要选在C点至地网G的中间,若对测量的数据有疑问时,可多选几个P点进行测量,再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得出较准确的测量结果。
4. 测量时,接地电阻测量仪的测试线一般要求不要互相缠绕,测量线必须拉直,更不能盘起来,测量每一点时不能怕麻烦,一定要将检测线全部放完,且尽量拉直。
5. 测量时要避开地下的金属管道、通信线路等。如对地下情况不了解,可多换几个地点测量,进行比较后得出较准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接地电阻是判定防雷装置性能优劣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也是我们防雷检测和防雷工作中判定整个防雷设施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
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由于受地质、地势等条件的限制,防雷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接地电阻值的高低对防雷工作至关重要,降低接地电阻是保障防雷安全最直接、有效的技术措施。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查看地质、地势及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有效的降低接地电阻。
要降低建筑物的工频接地电阻,首先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做好地质地势的调查,了解建筑物工频接地电阻超标的原因,看建筑物处在什么样的地形,实地勘测土层的情况和土质的情况。
其次,测试建筑物周围的土壤电阻率,看四周是否有土壤电阻率低的地方可以利用,再测试不同深度的土壤电阻率,看地下有无可以利用的低电阻率的地层。
影响接地电阻最主要的因素是接地系统范围内的土壤电阻率,其次是设置接地系统过程中对接地极的设计与处理。对降低接地电阻值来说,土壤电阻率和对接地体的处理是主要的。
1 降低接地电阻的具体方法
决定接地电阻的因素很多,接地电阻的大小不仅与土壤电阻率有关,还与接地网的尺寸、形状、接地体金属的材料、横截面大小等因素密切相关。《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了一、二、三类建筑物建筑物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分别不大于10欧、30欧,防雷电电磁脉冲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20欧,由于工程实践中,防雷通常与建筑物内的电子信息系统一起考虑,于是就规定了共用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值取各接地电阻的最小值,即在设计中常取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或1欧的要求。正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下垫面地质条件很差,接地电阻一时达不到规定的电阻值,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大部分精力放到了如何降低接地电阻的问题上。
1.1 更换土壤
土壤电阻率主要受温度和湿度以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温度引起土壤电阻率变化的比率,从20℃~-15℃变化的范围,同一土地中电阻率随温度可增加459倍,这主要是因为水的电阻率会因温度的变化而引起敏锐的变化,因此接地点的选择应在土壤湿度大的地方,如办公楼的背影面,地下水的出口等,其次再考虑温度对它的影响。
更换土壤是采用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土壤(如黏土、黑土及砂质粘土等)替换原有电阻率较高的土壤,置换范围在接地体周围0.5m以内和接地体的1/3处。这种换土方法降低接地电阻的效果较好,但缺点是人力、物力消耗较大。
1.2 人工处理土壤
在接地体周围土壤中加入食盐、电石渣、石灰等,对土壤进行化学处理。采用食盐,对于不同的土壤效果也不同,如砂质粘土用食盐处理后,土壤电阻率可减小1/3~1/2,沙土电阻率减少3/5~~3/4,砂的电阻率减少7/9~7/8;对于多岩土壤,用1%食盐溶液浸渍后,其导电率可增加70%。这种方法虽然工程造价较低且效果明显,但此种方法在土壤经过人工处理后,会降低接地的热稳定性、加速接地体的腐蚀、减少接地体的使用年限。
1.3 深埋接地极
当地下深处的土壤或水的电阻率较低时,可采取深埋接地极来降低接地电阻值。这种方法对含沙土壤最有效果。据有关资料记载,在3m深处的土壤电阻系数为100%,4m深处为75%,5m深处为60%,6.5深处为50%,9m深处为20%,这种方法可以不考虑土壤冻结和干枯所增加的电阻系数,但施工困难,土方量大,造价高,在岩石地带困难更大。
1.4 多支外引式接地装置或扩大地网面积
如接地装置附近有导电及不冻的河流湖泊,可采用此法。但设计、安装时,必须考虑到连接接地极干线自身电阻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外引式接地极长度不宜超过100m。
合理采用接地装置形式,扩大地网面积。以水平接地为主的环形接地网,当地网的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时,应扩大其面积,具体做法是:在地网增设1圈或2圈环形接地装置。环形接地装置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水平接地体的长度一般不应大于100m,如水平接地体过长,由于电感的影响,对降低冲击接地电阻无效。对于水平接地体应根据现场的地势、地形、沿建筑物四周向外放射水平射线为主,水平接地体与地网宜在同一水平面上,环形接地装置与地网之间以及环形接地装置之间均应每间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也可在建筑物四角设置辐射式延伸接地体。
1.5 添加相应降阻剂
利用接地电阻降阻剂后,可以起到增大接地极外形尺寸,降低与周围大地介质之间的接触电阻的作用,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接地极的接地电阻。降阻剂用于小面积的集中接地、小型接地网时,其降阻效果较为显著。
降阻剂是由几种物质配制而成的化学降阻剂,是具有导电性能良好的弱电解质和水分。这些强电解质和水分被网状胶体所包围,网状胶体的空格又被部分水解的胶体所填充,使它不至于随地下水和雨水而流失,因而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导电作用。降阻剂这是目前采用的一种较新的和积极推广普及的方法。
1.6 利用不和水接触的钢筋混凝土体作为流散介质
充分利用水工建筑物(水井、水池等)以及其它与水接触的混凝土内的金属体作为自然接地体,可在水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内绑扎成的许多钢筋网中,选择一些纵横交叉点加以焊接,与接地网连接起来。当利用水工建筑物作为自然接地体仍不能满足要求,或者利用水工建筑物作为自然接地体有困难时,应优先在就近的水中(河水、池水等)外引接地装置,接地装置应敷设在水的流速不大之处或静水中,并回填一些大石块加以固定。
1.7 采取伸长水平接地体
结合工程实际运用,经过分析,结果表明,当水平接地长度增大时,电感的影响随之增大,从而使冲击系数增大,当接地体达到一定长度后,再增加其长度,冲击接地电阻也不再下降。
1.8 采取污水引入
为了降低接地体周围土壤的电阻率,可将污水引到埋设接地体处。接地体采用钢管,在钢管上每隔20cm钻一个直径5mm的小孔,使水渗入土壤中。
1.9 采取深井接地
有条件时,还可以采用深井接地。用钻机钻孔,把钢管接地极打入井孔内,并向钢管内和井内灌注泥浆。
2 小结
接地的主要目的是防雷,所以接地装置的形式,设备接地的方式都应以防雷为目的,在降阻措施的采用上也应以降低冲击接地电阻为主。不宜采用特长的外延接地和较深的深井接地。可以结合现场地形采用放射形接地,深埋接地体和采用适当的降阻剂的方法进行降阻。
在确定降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地区接地电阻的具体措施时,应根据当地原有运行经验、气候状况、地形地貌的特点和土壤电阻率的高低等条件进行全面、综合分析,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来确定,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方法。这样,既可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又可避免接地装置工程投资过高情况的发生,收到理想的防雷效果。
1、工作原理为由机内DC/AC变换器将直流变为交流的低频恒流,经过辅助接地极C和被测物E组成回路,被测物上产生交流压降,经辅助接地极P送入交流放大器放大,再经过检测送入表头显示。借助倍率开关可得到三个不同的量限:0~2Ω、0~20Ω、0~200Ω。
2、接地电阻测试仪是摒弃了传统的人工手摇发电工作方式,采用先进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DC/AC变换技术将三端钮、四端钮测量方式合并为一种机型的新型数字接地电阻测试仪。适用于电力、邮电、铁路、通信、矿山等部门测量各种装置的接地电阻以及测量低电阻的导体电阻值;本表还可测量土壤电阻率及地电压。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接地电阻 防雷检测 问题分析及对策
1 测量中几种异常现象的分析
1.1 同一地网每次测得的地阻值相差很大
测得的地阻值是电压极(P)极和接地网(E)极间的值,接地网实际的地阻值应是接地极与大地之间的接触值,在实际测量中真正的接地电阻值无法得到,而只能得到在一定允许范围内的测量值。实际上辅助接地棒与接地网间有一定距离后测得的地阻值的变化与距离的相关性明显减小,而与P极在CE间的位置相关。在相关规范中对测量的距离作了规定:CE间距离取(4-5)D,PE取(0.5-0.6)CE,把这情况下测的得的R值作为该地网的接地电阻。从CE值一定时P位置变化时测得的接地电阻值的关系可以分析出:在0.5CE附近,曲线比较平坦,阻值变化不大,将这区间的R值作为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在测量规范中,对测量方法作了规定:当 CE位置确定后,P极在0.5CE附近进行测量,并几次调整P极的位置,得到的结果相差不大时,这个值可以看作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值同辅助接地棒相对于接地网的位置也有一定的关系。规范中还规定使用三极测量法时CP二点的连线应与地网垂直,使用角度法测量时P、C两点分别与地网测试点的连线间成90的角度。除此之外,当地网周围土土壤电阻率不同时,测得的电阻值也不同(如存在回填土、建筑垃圾等)。因此,接地棒的正确定位是接地电阻测量数据正确的关键。
1.2 测量电表指针摇摆不停
产生这情况可能有3个原因:(1)仪表和测试导线受到周围强的电磁干扰影响。(2)地网上有泄漏电流。(3)对于高度较高的建筑物,其受风速影响,其原理是电力线切割地磁力线,在测量线上产生感应电动势所造成的。
1.3 测量值与实际严重不符,甚至出现负值
产生原因有以下几个:(1)电阻值很小或接近0值,主要是由于测量电极与较干燥的被测土壤接触不良,或者可能因为测量电极与地下金属管线触碰导致。(2)电阻值出现负值:出现负值的情况一般在测量高层建筑较高的部位需加长与测试点连接的测试导线时发生。(3)测量数值超量程:接地体的连接线断或夹子脱落、夹子与测试点处氧化物没清理干净造成接触不良,测得的电阻值变大,超出电表量程。
2 消除干扰的措施
2.1 消除接地体上零序电流的干扰
发电厂、变电所的高压出线内于负载不平衡,经接地体总有一些零序电流流过,这些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会在接地装置上产生电压降,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常用如下措施进行消除:(1)增加测量电流的数值,消除杂散电流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为了减小工频接地电阻实测值的误差,通过接地装置的测试电流不应小于30A;(2)测出干扰电压U',估算干扰电流I',当零序干扰电流估出后,实验时所升的电流I=(15~20)I',可使测量误差不大于5%—7%。
2.2 消除引线互感对测量的干扰
当采用电流电压法测量接地电阻时,因电压线和电流线要一起放很长的距离互感就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为了消除引线互感的影响,通常采用以下措施。
(1)采用三角形法布置电极,因三角形布置时,电压线和电流线相距的较远。(2)当采用停电的架空线路,直线布置电极时,可用一根架空线作电流线.而电压线则要沿着地面布置,两者应相距5-10m。(3)采用四极法可消除引线互感的影响,另外还可采用电压、电流表和功率表法测量。
3 接地电阻的测试异常现象应对方法
3.1 作好测试前的准备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待测地网的位置、地网周围环境、土质情况、以前测试时的记录等。辅助接地棒应选择在土质比较均匀,(最好是原土层),而且周围近距离范围内地下无金属管道和其它接地网的场所。
3.2 严格遵守规范规定的测试方法
规范中对测试方法作了规定:在三极测试法中要求C、P两极的连线与地网垂直,C与地网E距离为地网对角线的3-5倍,达不到要求时可适当减少到2-3倍,实际上这样的距离也很难找到。随地阻测试仪配备的测量用导线分别为20m、10m、5m,按仪表使用说明:PE间有5-8m、PC间也有5-8m就可以进行测试。这对于测试地阻值较大的地网(1欧姆以上)造成的误差不会很大,可以满足要求,但对于测量地阻值
3.3 作好检测记录
作好检测记录工作是检测工作的重要一环,记录内容包括检测数据、检测人员、当时气候情况等,最好还要绘制检测现场平面图,注明辅助接地棒的位置,供以后检测参考。注意:严禁在阴雨天气进行接地电阻测量。阴雨天气测量一方面影响测量数据,也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
4 结语
科学、合理地作好接地电阻的检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仅仅要求检测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包括天气、电气、建筑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懂得与检测环境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由于检测环境的不同,随时都会产生新的问题,检测人员遇到问题后要善于思考、分析、应对,认真总结,积累经验,改进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仲江.防雷工程检测与验收[M].气象出版社,2009.
[2]潘忠林.现代防雷技术[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李祥超,赵学余,陈广昌,李霞,游志远,防雷工程设计与实践,2009.
关键词:变电站;接地电阻;构成;方法;措施
前言
为了更好的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电力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则在变电站内需要设置接地系统。但在变电站接地系统运行过程中,一旦接地电阻处于一个较大的水平,则会导致接地短路故障的发生,地网电位也会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不仅会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而且还会破坏设备的二次绝缘,如果高压串入到控制室内,还会导致控制和监测设备管理出现误动或是拒动,破坏监测设备管理,从而导致严重的损失发生。所以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接地电阻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其能够降低,从而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1 变电站接地电阻的主要构成
1.1 接地极与接地线电阻
接地电阻主要由接地极及接地线电阻所组成,而且接地极和接地线电阻由于其属于金属类的导体,所以在整个接地电阻中,接地线电阻只占极小的一部分,而且几何尺寸及材质会对这部分阻值产生一定的影响。
1.2 土壤接触与接地体表面的电阻
在变电站接地电阻中,还存在着土壤接触同接地体表面的电阻,这部分电阻的阻值直接受制于土壤颗粒大小、土壤性质和土壤中含水量的影响,同时与地面接触面积的大小也与其阻值具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这部分阻值所占接地电阻的整体阻值比例较大。
1.3 散流电阻
散流电阻也属于接地电阻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是当接地体在向外延伸时,在一定圆周范围内当扩散电流通过土壤时会导致电阻产生,同时土壤中的电阻率、接地极的几何大小和形状都会对散流电阻的阻值带来一定的影响。
由上分析可知,接地电阻主要由接地极与接地线电阻、土壤接触与接地体表面的电阻、散流电阻等三部分所组成,而在这其中接触电阻和散流电阻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在对接地电阻进行降低时,需要从接触电阻和散流电阻入手,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接触电阻和散流电阻的方法来确保接地电阻的降低。
2 几种常用的降低变电站接地电阻的方法和措施
2.1 从选材上降低接地电阻
目前在对接地体的金属材料进行选择上,由于其类型较多,所以选择的空间也较大,但我国变电站通常都会选择镀锌圆钢作为接地体材料,其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性,而且应用范围也较广。同时配上高强度特种制成的驱动头和钻头,可以在施工时将棒打入到地下三十米以上,从而能够有效的获得到恒定的低电阻。
另外在目前变电站接地产品选择时还可以选择电解离子接地极,电解离子接地系统是充分的利用大气压力和自然空气流动时利用电解离子接地极系统的顶端的通气孔促使空气流入,然后与接地极内的金属盐化合,并进行吸湿处理后会形成电解液,这些电解液通过向四周扩散从而形成接地根,降低土壤中的电阻,实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这种方法在当前一些变电站对于接地具有较高要求,而且接地工程难度较大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而且在进行接地网设计时,通过将接地网与电解离子接地极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可以有效的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效果。
2.2 引外接地
当一些高土壤电阻率的地方,这时变电站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是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所以需要利用人工接地装置来从旁边有低土壤电率地区或是水源来进行引外接地,从而来达到就电站接地电阻的降低。
2.3 深井接地
利用深埋接地极的方式来达到接地电阻降低的目的,这种方式通常会在水和地下深处土壤电阻率较低的情况下进行采用,而且利用深井接地方式不会受到气候和季节等条件的影响,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克服场地窄小的问题,但在采用深井接地方法时,还需要通过地质勘察来和其他方法进行适当的比较,有效的避免出现打井无效的情况发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2.4 更换土壤或采用导电性混凝土
当变电站内土壤电阻率较高时,则需要将这部分土壤利用电阻率较低的土进行替换,通常在接地体周围半米以内进行置换,从而达到电阻降低的目的。
2.5 电解接地
电解接地系统是近些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种接地降阻的方式,这种降低接地电阻的方式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实际应用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电解接地的原理:在地中那些垂直铺设或者水平铺设的金属管道中,加入一些特殊的电解化学物质,是其和空气或者土壤中的潮气接触,从而使管道中的化学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电解溶液。通过管道上的过滤孔使电解溶液向土壤周围渗透,进而使土壤的电导率得到提高,同时降低电极和土壤的接触电阻。
3 一些特殊的降低变电站接地电阻的措施
3.1 爆破接地技术
爆破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指:在地中垂直钻的地方利用钻孔机钻一个直径为100mm,几十米深的孔,将接地电极安置在孔中。接着为了爆破方便,沿着钻孔隔一定的距离安放一定量的炸药,把附近的岩石爆裂、爆松。然后将调成浆状的物理降阻剂用压力机压入深孔和那些由于爆破产生的裂缝隙中,为了使降阻剂能够和地下巨大范围内的土壤内部接触和沟通,使岩石、土壤和接地电极的接触面积变大,进而实现大幅度降低接地电阻的目标。
3.2 斜井降阻技术
打斜井降低接地电阻的基本原理:通过采用非开挖技术,沿着变电站进站的道路和线路的终端塔外,把接地电极从站内的主接地网的边缘,牵引到电阻率较低的站外地区,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扩网效果。打斜井技术是一种往土壤释放电介质来降低土壤电阻率的方法。施放电解质的载体通常选用DK.AG作为电解地极。这种电解地极是一种无毒的埋在地下的铜管内填装的化合物晶体。土壤里的水分通过铜管上的呼吸孔而被铜管吸收,从而使化合物晶体接触水分而变成电介质溶液,再从铜管的呼吸孔中排泄出,并向四周流人土壤,在土壤中形成良好的电解质离子土壤,使原来导电率差的地质结构形成良好的电解质导电通道,因此降低大面积内的土壤电阻率。
4 结束语
在当前变电站内,对于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有许多种类,而且每一种方法在具体应用时都需要有特定的条件与其相适应,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针对各地的不同特点及土壤条件来进行,从而对各种降低接地电阻措施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还要对各种方法的实际适用范围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达到降低电阻的目的,但各种降低电阻的方法并不是独立的,可以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相互配合使用,这样可以确保得到更好的降低电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宏宇.接地模块接地工频电阻计算及在送电线路中的应用[J].四川电力技术,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