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情绪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有一个病人,他是在公司体检的时候被查出患有乙肝。开始他觉得不可思议,牛高马大的他,平时连头痛脑热都少有,怎么有被传染上乙肝了呢?来就诊时,心情很郁闷,总觉得自己太倒霉了。乙肝病毒没有一下子打败他的身体,但给他的心头压上了一块大石头。老想着乙肝病毒和它们不断在肝脏内的复制再生,心理上不仅仅是郁闷,还因郁闷而变得易怒。常为工作、生活中的一点小事大动肝火。同事们善意的劝慰也变成反击的理由。到了年底公司裁员名单上,也有了他。那样的情况对疾病的治疗更带来不利的影响。我在给他开药的同时,送他一句话:幸亏你得的只是乙肝而不是肝癌,比起那些身患绝症的人来说,你还是幸运的。我让他以这句话为起点来做想自己的一切。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恚怒伤肝,致木失条达,疏泄不能,肝气横逆,往往会使病情恶化。反之,开朗乐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则有利于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疾病康复。针对肝的生理病理特点,在情志方面应首戒恚怒,次戒忧思。怒则气上,血气奔涌,忧思伤脾,消化功能减弱。乙肝患者多肝脾同病,脾运失常,湿浊内生,极易导致湿热疫毒胶结,病情迁延,此时肝脾俱病,病情复杂。
乙肝患者要学会控制情绪,制怒防忧,学会主动寻找快乐。根据自身条件与特长,走出小天地,到忘情的环境中,做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打球、跳舞、跑步、书法、绘画、养鸟、育花等。但要掌握运动量,适可而止,量力而行。控制情绪还有以下方法。
转移法在即将发怒时告诫自己,快速脱离当时环境,出去找朋友聊聊天,让情绪逐渐稳定。
忘却法对生活中的烦恼和不顺心的事不要耿耿于怀,不要深究。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或多考虑家事及高兴的事,主动忘却令人心烦易怒的过去,以避免进一步损肝伤脾。
自我调节法怒与忧皆为事物在大脑中的一种刺激反应。以理智对待人或事,不斤斤计较,要自我安慰,调节自身心境,宽容为上,切忌感情用事。
对于容易冲动的毛病,可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首先,调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冷静下来。
在遇到较强的情绪刺激时,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采取表达情绪或消除冲动的“缓兵之计”,尽量使自己不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比如,当你被别人无聊地讽刺,嘲笑时,如果你顿显暴怒,反唇相讥,则很可能引起双方争执不下,怒火越烧越旺,自然于事无补。但如果此时你能提醒自己冷静一下,采取理智的对策,如用沉默为武器以示抗议,或只用寥寥数语正面表达自己受到伤害,指责对方无聊,对方反而会感到尴尬。
使自己生气的事,一般都是触动了自己的尊严或切身利益,很难一下子冷静下来,所以当你察觉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眼看控制不住时,可以及时采取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松,鼓励自己克制冲动。
言语暗示,如“不要做冲动的牺牲品”,“过一会儿再来应付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等,或转而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电视、外出活动等,这样可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不好的心情有所缓解,或去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这些都很有效。人的情绪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几分钟就可以平息下来。但如果不良情绪不能及时转移,就会更加强烈。比如,忧愁者越是朝忧愁方面想,就越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忧虑的理由,发怒者越是想着发怒的事情,就越感到自己发怒完全应该。根据现代生理学的研究,人在遇到不满、恼怒、伤心的事情时,会将不愉快的信息传脑,逐渐形成神经系统的暂时性联系,形成一个优势中心,而且越想越巩固,日益加重,如果马上转移,想高兴的事,向大脑传送愉快的信息,争取建立愉快的兴奋中心,就会有效地抵御,避免不良情绪。
在遇到冲突、矛盾和不顺心的事时,不能一味地逃避,还必须学会处理矛盾的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个步骤:①明确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双方分歧的关键在哪里?②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③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难以接受的?④哪些解决方式是;中突双方都能接受的?⑤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并采取行动,逐渐积累经验。
冲动的情绪有时候是因为偏离事实的认识,错误的理解方式造成的。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将别人开玩笑的行为理解成敌意的行为,是否对于生活中一点不如意的地方就容易郁闷、生气,是否对他人甚至自己的失误缺乏理解和宽容,是否对别人的意见、批评难以接受甚至大发其火……
如果存在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观念、理解了。不要把朋友善意的玩笑理解成侮辱,对于别人偶尔的失误要学会宽容,理解;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难处,培养自己能屈能伸的坚韧性格,而不是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让别人的言行都围绕自己的好恶:对于别人批评要善于接受,不要将意见、批评理解成对自己的否定、反对,把问题、意见和个人分开,别人说得对的改了就行。
当然,就算是再有涵养的人,也是会有愤怒和想抱怨的时刻,只是他们的处理方式不同而已,不会像一些人直接把心情都写在了脸上,不会一点儿小事儿就喋喋不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找一个僻静或者宽阔的地方,大喊一下,发泄一下内心;又或者是铺开一张纸,写写画画,抒绪,还有的人去运动,健身或者跳舞,有的人则是安静地去插插花,听听音乐。
这些方式是在修心式地宣泄,而不是扰人式的。
毕竟情绪的好坏都是会感染到周边的人的。
有好心情,周边的人也会受到影响,情绪不对,整天摆一张臭脸,别人以为哪得罪了你,自然处事也是小小翼翼。
所以,碰到坏情绪只有自己想办法去排解,而不要让自己成了情绪污染源。
今天发生三件让我不愉快的事情,导致情绪有点低落,有点郁闷但还是尝试分析原因并且让自己平静下来。
第一件事是晾晒在阳台的窗帘被大雨打湿,导致无法使用,需要重新清洗和晾晒,最近天气不好需要再花上两天时间才能再次使用。导致窗帘被打湿的原因是没有查看天气预报以及嫌弃太笨重偷懒不挂在衣架上,这件事本来可以避免而且并非客观因素造成,是主观原因造成的不愉快我必须无条件接受,不能跟自己较劲否则下次一样会犯错。
第二件事是在网上购物的时候,客服的原因导致下错单发错货,一来二去需要退货,在这件事情上浪费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并且导致计划推迟三天,计划落空是一件很不好的体检。只能重新制定计划,并且重新下单买物品;原本发错货不影响使用,但近来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喜欢的东西绝不留下,否则最后还是会闲置不去使用。会导致再次浪费;在可控的因素之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对错都不能沉浸在其中,否则会更加浪费时间和精力,学会控制情绪也是一种能力,希望自己能更加提升。
【案例】
阳阳12岁,刚上初一,是个懂事的孩子,平时要是看到妈妈不高兴,他也会内心不安,会主动过去安慰。阳阳虽然成绩不错,但毕竟是个孩子,偶尔也有不自觉的时候。
周末,阳阳在家玩电脑游戏近一小时了,妈妈看他还在玩,就在一旁唠叨:“你还要玩多久啊,后天都要月考了,别人在家每天都学习……”妈妈看他还没动静,又继续叨唠了将近半小时。阳阳一时受不,就跟妈妈吵了起来。阳阳妈一看平时乖巧的儿子竟然敢和自己顶嘴,火气更大了:“你还有理说,你现在大了,翅膀硬了是不是?你要造反了?孩子他爸,你过来看看,你儿子什么态度?”紧接着呜呜地哭了起来,后来在床上躺了一天,光哭,任凭父子俩怎么劝也劝不住。
这样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比如,阳阳不爱吃鱼,有一次妈妈做了鱼,他不肯吃,妈妈就把筷子一摔,回自己的房间去了。阳阳不得不来劝妈妈,叫妈妈不要生气了,自己马上去吃鱼。
【行为分析】
阳阳妈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是在用情绪控制孩子。她可能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地养育孩子,为孩子付出这么多,而孩子却不听她的话,还敢顶嘴,这令她十分恼怒,又委屈又失望,所以开始时怒火攻心,大发脾气,以维护自己的权威,进而又伤心哭泣不止,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妈妈的这种行为加深了阳阳的内疚感,认为是自己的错,所以向妈妈做出了让步。在这种反复的较量中,妈妈无意识中发现这是个很好的控制手段,于是在之后的教育中继续使用这种手段,而阳阳每次都以妥协告终,阳阳妈成功地运用情绪控制了孩子。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父母、成人和儿童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当一个人以儿童自我状态与人交往时,他的情感、思考和行为表现等就会像孩子一样。案例中的阳阳妈任性地发脾气、向丈夫告状、躺在床上一整天也不起来、拒绝吃饭等表现,表明妈妈本身就没有长大,心理还不成熟,在孩子和丈夫面前是孩子的角色,需要别人来“照顾”她这个“孩子”,而照顾的结果就是孩子的让步,这样就成了软性控制。其实这种情况下的儿童自我状态是不健康的,病态的,对教育是不利的。
【消极影响】
1、使孩子失去个性
简单地说,内疚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过错或过失的感知,是认为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或没有做该做的事,造成了他人或社会的某种损失,从而产生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这往往有良心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并试图做出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失。适当的内疚感是必要的,这会提醒自己照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调整自己的不当行为,以适应他人正常合理的需要。但是,过多的内疚感却是有害的,它会使人长期处于压力、紧张和痛苦中,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案例中阳阳妈的一系列行为让阳阳感到可怕的后果,而这些后果是由自己引起的,由此,阳阳习得了一个模式:要放弃自己的愿望、需要,以迎合妈妈的愿望、需要,要照顾好妈妈的情绪,不让妈妈生气、难过。但是,作为强势一方的父母并不是所有的愿望和需要都是合理的、正常的。而孩子过分内疚导致的迎合、取悦行为,使孩子不能维护自己的需要,不能有自己的个性,失去自己把握生活的自由。
2、使孩子内心承受巨大痛苦
妈妈这种哭泣、生气,甚至像孩子一样任性地耍脾气,以此控制孩子的手段,是一种“收爱”行为,即你要是不按我说的去做,我就不爱你了;你要是不听话,我会受伤的。如故意冷淡孩子,不加理睬;不停地哭闹,让孩子害怕;说些让孩子内疚的话,甚至拒绝吃饭;离家出走,让孩子找不到自己而着急,等等。显然,这是用所谓的爱作为筹码,来换取孩子对自己的言听计从。这是一种隐蔽地、间接地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方法,是一种软手段,因为妈妈是以受害者的姿态出现的,不像打骂那样与孩子正面冲突,而是以退为进地来进攻孩子,最后赢的还是妈妈。在较量中,妈妈是赢了,但是孩子也怕了,他在妈妈的控制下会活得痛苦,活得累,活得很无奈。
【专家建议】
1、避免情绪化的教育行为
当父母发现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先不要处理事情,而是要先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再来处理事情,这样才有效果。带着情绪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有教育偏差,所以父母首先要学会控制和把握自己的情绪,要避免情绪化的教育行为,不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比如,离开事件现场,自己出去走一圈冷静下来,放松心绪,再想教育对策。
2、用协助的方式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