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装设计教学

服装设计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设计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装设计教学

服装设计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职中服装教学 服装设计 服装分类 设计要素 教学要领

职中服装教学主要是以服装裁剪、基础缝纫、服装设计、饰品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专业。在教学中,通过学习掌握服装设计的概念、知识体系和基本的方法,培养服饰形式美感和服饰时尚把握能力。然而,怎样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怎样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服装设计师,是落在每一位职中教师身上的重大责任。

一、服装分类

服装分类法很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服装分类,从穿着季节上可以分为春、夏、秋、冬装;从穿着者的年龄或性别上可分为:婴儿服、童装、青少年装、中老年装等;从服装面料上可分为棉布服装、丝绸服装、裘皮装、针织服装、羽绒服等;从服装传递的扮饰类别可分为职业装、休闲装、礼仪服、戏剧表演等;从服装的穿着功能和组合层次上可分为内衣、衬衫、裙子、裤子、外套等;从时尚潮流风格上可分为:时尚、前卫、复古、另类服装等。

二、服装设计要素

服装设计要素包括服装的款式、材料、色彩、工艺等方面。

1.款式

以人的体形为基础,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根据人体的体型特征满足人体活动需要,利用外形设计和内在结构设计展现人体形态美,构成了服装款式造型设计的基本要求。

2.材料

服装设计可用材料已不再局限于常见的棉、麻、毛、合成纤维等衣料,现代服饰材料还涉及树皮、塑料、金属、纸等的提成合成物等综合材料。不同质地的材料以其组织的细密、松软与厚重、色泽的光与暗、亚麻而产生不同的量感与质感,如塑料、漆皮给人以清凉滑爽的感觉。只有善于运用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才能更准确地表达设计构思。

3.色彩

服饰色彩搭配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服装的成功与否。服饰用色除了一般性的色彩调和规律外,还要有明显的流行性特征,设计师要把握每一季流行色的市场动向。服饰色彩还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服饰色彩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类型的人对色彩的感受因其生活经历不同对色彩的体验也各不相同。设计师要在了解个性颜色的同时,把握公众对色彩认识的共性,在融合个性与共性的色彩选择中表现出流行时尚。

4.工艺

服饰设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主要通过裁剪与缝制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把服装设计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物品。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即使是优秀的设计师,即使是拥有丰富经验的裁剪缝制师傅,在面对不同款式的时候,也要选择相应的工艺步骤来实施,将他们的灵感的火花转化为理想的现实。

三、服装设计教学要领

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是建立在理论性、艺术性和实践胜相结合的基础上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服装的形式美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占很大比重。而中专服装专业教学课程在设置方面,并不是非常强调如何进行服饰形式美的教学,时代的发展已经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本质上讲是变化与统一的协调,主要有比例、平衡、韵美、对比等几个方面的内容。[1]

1.比例教学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比值,是各个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定则,当对比的数值达到了某种美的统一和协调时,被称为比例美,如著名的黄金分割比例。对于服装来讲比例就是服装各个部分尺寸之间的对比关系。[2]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特别重视服装的比例问题。

2.平衡教学

平衡问题是一般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却是服装设计中不可小觑的问题。它体现了力学原则,是不同方的量、形保持均衡的状态。双方面积、大小、质料在相等状态下的平衡为对称式平衡,应用于服装中可表现出严谨、端庄、安定的风格,而非对称式平衡则打破了对称式平衡的呆板与严肃,可体现活泼、新奇的着装情趣。[3]服装中考察的是形体、色彩、空间和动势等方面的平衡。

3.韵美教学

服装设计中韵律美是服装构成要素往复行动,以一定的间隔、方向按规律排列,连续反复运动而产生的。这种重复变化的形式分有规律、无规律、等级渐变性重复,如重复节奏、交替节奏、辐射和放射、渐变等。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服装风格巧妙应用,以形成节奏、韵律与旋律美。

4.对比教学

对比是构成变化的一种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在设计服装时有意识地运用元素之间的对比,例如通过服装不同材质质地的对比、色彩的对比,使表现力更加丰富而有感染力。在运用中要避免对比过杂,要善于运用调和使整体和谐。

四、结语

在人类文明迅猛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不断地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突出个性的需要。因此,服装设计也应该不断顺应时代潮流,这就需要我们从基础抓起,从学校抓起,让每一个服装专业的学生都学有所成,设计出优秀的服装作品。

参考文献:

[1]王秀芝.服装设计中分割线的应用[J].四川纺织科技,2003(04):15.

服装设计教学范文第2篇

服装设计就是时尚设计。设计师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做一件能够遮体的“布衣”,而是一件让穿着者从内心感到振奋的“华服”。从务虚的层面上阐述:我们要设计的不是服装产品,而是引领风尚潮流的服装新精神。服装设计这一概念,其历史并不久远,仅仅产生在18世纪中叶欧洲的产业革命之后。在此之前,所有的手工艺是没有单独设计意识的,而真正意义上的服装设计,诞生于19世纪中叶。在漫长的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类的服装变化总是有着明显的自身文化特征和造型、色彩、工艺特征,服装设计发展史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正确对待“继承与发扬”、“批判与吸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要弘扬古老中华民族优秀的服装文化,又要学习全人类服装文化的宝贵经验。所以在服装设计的教育教学模式方面,一定要有创新,通过对各个时期、不同地域服装的发展特点的了解,认识服装发展变化的规律,开拓视野,提高修养,增强对服装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能力的培养。

二、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构建

1、服装设计课程的创新模式

服装设计课程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服装设计发展史以及服装造型设计基础的学习,服装设计课程一定要有独特的创新模式。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特别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做到“产学结合”,许多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已经走向了工作岗位,与时代接轨,设计并研发了一系列的新服装,这种好的案例可以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带动学习积极性,更好地进行服装设计方面的创作,因为服装设计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一个好的服装设计直接直接体现了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2、学生个体发展兴趣培养模式

每个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要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要发挥个体作用,突出服装设计的独特性,服装设计的创新理念与学生自身的设计理念也是分不开的,从学生的心里上进行单独的辅导和关心,从而发展学生的个体性,采取兴趣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独特的思考精神和能力,典型的创造性设计思维是从事服装设计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发挥学生特长,使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有创新的培养模式。

3、发展“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一条龙学习模式

学校近几年大力支持各专业的“工学交替”模式,使学生边实践边学习理论,效果非常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根据这一特点,服装设计也应“产学结合”,从设计效果图,到面料设计与选择,到设计成衣一体化,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多参与社会实践,投入部分时间到企业中去,提高社会实践教学能力,在发展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方面,能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因为服装设计是与时俱进的,服装的设计直接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和地区内的人们对服装的款式、色彩、面料及着装方式的崇尚和追求,并使这种局部的着装方式通过竟相模仿和传播而形成一种逐步扩大性的社会风潮,随着现代服装文化的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均在不断地吸取彼此的精华,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文化体系。

三、服装设计的教育教学创新模式迫在眉睫

如果说对创造性设计思维的研究如要解决服装设计的思维方式的问题,更注重对服装设计师在创意思维方法上的引导;那么,对创新设计灵感捕捉问题的研究则主要体现在对服装设计灵感阐发的渠道、规律和方法的探索上,更关注有效获取服装创新设计灵感的方法、过程与结果。服装设计的教育教学创新模式迫在眉睫,不能一成不变,特别是灵感是中客观存在的东西,但它漂浮不定,其显现与捕捉的过程带有许多偶然和不可思议的成分,所以,它总是以披着神秘面纱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不过,积累、养性、思考、探索是服装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用方法引导的,这样才能使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有更好的设计灵感和发展。

四、结束语

服装设计教学范文第3篇

(一)人性化设计理念

随着服装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到如何将“人性化”设计理念融入到服装设计中。“人性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关注所设计的服装能够贴合穿衣者的心理需求,让其充分被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1]。“人性化”理念下的服装设计,要求服装设计师在对充分把握服装设计原理及人体特征的基础下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主观感受。服装设计师不仅仅要考虑到设计的符合的审美水准,还应当掌握人体生理特点、及其心理需求,使设计出的服装受穿衣者所青睐。例如,Movember中一款牛仔裤,为方便左撇子人群穿着,有一口袋和拉链被特意设计在左手边,是典型的“人性化”设计。“人性化”在考虑穿衣者的穿衣体验时,除了其穿衣舒适度,更应关注其精神追求。设计师应当作为一个“倾听者”,对现代人类的生存状况、精神关注点、人与自然间的互动等多方面加以感受,在设计中加入“隐喻”等技巧,让服装具有丰富的内涵,让人们通过穿衣感受到被关注、并激发起对生活的热情。

(二)“绿色”设计理念

人类通过工业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随之出现的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生态系统破坏问题也愈发严峻。这就迫使人们开始不断反思该如何调整其与自然间的关系。“绿色”设计理念体现的就是人类的这一反思过程。在“绿色”理念下的服装设计,设计师除了关注穿衣者的主观感受外,还将“环保”元素融入进来。比如,设计师设计服装时多会为“环保”选择低污染材料;以“一衣多穿”法节省成本;制衣过程强调低污染等[2]。

(三)“兼收并蓄”设计理念

“兼收并蓄”关注的如何是在服装设计将不同文化巧妙融合起来。在设计师的服装中,人们往往会看现代与古代、民族与国际、传统与激进等不同性质的文化元素同时存在,却独具特色。若要让所设计的服装能够“兼容并蓄”,设计师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面,文化积累浓厚,对多种文化的结合能够做到巧妙有度,使其服装能够意境深远。(四)网络化设计理念互联网时代下的人们生活方式及其思维模式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不断加速的信息交换、信息爆炸使得使得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及对其的包容度不断提高。为跟上时代步伐,各行各业都必须了解并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加速其发展。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也应当具备足够的互联网应用技术,提高其设计水平。特别是若使用“虚拟技术”,设计师在设计对服装的外观、舒适度、穿在人体上的效果等信息都能够准确、生动的了解,并可适时加以调整[3]。目前国内该技术的发展还不尽成熟,但定是未来服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二、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服装设计教学中

(一)服装设计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服装设计观念

服装设计专业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服装设计理念,具备美感、文化素养、生活感受力、创造能力及高尚情操。教师应当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

2、提高审美能力

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的基本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当致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讲授艺术理论、时尚潮流、设计审美等多方面内容,并致力陶冶其情操、丰富其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设计出有充分美感的能力。

3、造型与结构的有机结合

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拥有平面设计能力,还应当加强他们的立体思维能力。学生只有拥有“平面”转“立体”的思维能力,才能够根据服装设计图缝纫出立体的具备美感的服饰。因此,服装设计教学应当注重“造型”与“结构”的有机结合。

(二)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现代设计理念

1、“人性化”理念的培养。进行“人性化”的服装设计要求设计师能够从生活体验中捕捉灵感,使服装可以品味高尚并穿着舒适。为使学生具备“人性化”服装设计理念,要做到:首先,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敏锐找出“美”的元素;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养成“人性化”设计思维;再次,教师应重点讲授“结构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其能够设计的服装比较舒适[4]。

2、绿色”理念的培养。“绿色”理念的服装设计中,要求设计师掌握相关材料学知识,使其选择服装材料能够绿色、环保。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讲述材料学知识,如“新型纤维”的特性及其使用技巧等,让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会使用服装材料。同时,教师还应当讲授一些生态学知识、地球环境污染现状等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能够热爱大自然、养成“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

3、“兼容并蓄”理念的培养。若做到“兼容并蓄”,学生应当熟悉如何在设计服装中体现文化内涵,同时具备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度。首先,教师应当致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讲授各国服饰文明特点及其发展史,如“古希腊”服饰、“维多利亚”服饰等。同时,教师也应让学生多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民族服装特点;其次,教师要训练学生对多元文化信息的提取及重组能力,使其设计出内容丰富、意境深远的服装作品。

服装设计教学范文第4篇

服装色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构想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引进务实的色彩计划,加深学生对色彩的多角度理解,让他们学会将学到的知识充分体现在色彩运用这一环节,同时加强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不断发掘他们在设计领域无穷的创造力和新思维。下面是在色彩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提出的几点构想:

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梳理设计的源头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无拘无束,而是要有实际理论作为支撑的。很多学生出现的问题是,当他们沉浸在大量的写生训练的时候,就忘记了基础知识的理论学习,以至于学生们只管手头上练习的手绘,却连色彩的三要素都不能回答得完整、干脆。这实际是处于一种极其危险的学习状态。设计并不是一门放纵自由的学科,它同样需要基础原理知识作为支撑,要知道毫无设计创作指导思想的实践必定是盲目的、不全面的。课程的安排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开始步入色彩设计学习的前期课程就是以基础知识为主,了解色彩、光与色、物体色的关系,充分掌握每种色彩给人带来的心理感觉,还有色彩的调和与对比等等。

注重设计色彩和服装设计衔接应用服装色彩设计中的色彩设计最终是要为服装设计锦上添花,也就是说他是为服装设计所服务的,所以教学的重点还应该放在充分理解色彩设计的运用范围上。了解色彩设计的不同任务,在设计衣服中运用一些经典的案例,探索色彩的运用在服饰搭配上的巧妙之处。

定期开展有关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的专题讨论因为服装色彩设计就是以这个为教学目的而设置的一门课程,因此围绕这个问题所展开的讨论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老师应该多多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他们对色彩设计的学习兴趣,从而开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服装设计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美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8-140-2

对高职院校学生落实美育培养,是保证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拥有实用性技能并向着服装设计的更高领域深造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美育效果,就没有足够优秀的服装设计思路和独创性的审美灵感,其作品也就会因为没有独特的思路、独特的性格和文化魅力而丧失设计的灵魂,最终只能成为跟随别人的附庸,无法创新。所以,从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前途考虑,从为我国培养大批实用性服装设计人才、提升我国服装设计产业水平和高度来考虑,也需要重视在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教学中提高学生美育培养成果。

一、对学生美育培养的教学目标和成果预期

(一)服装美学观念的基础培养

服装设计,重在设计。如果没有独特的思路做支撑,就无所谓设计。高职院校学生的美育培养,第一是审美的理论和知识的培养,也就是美学观念的基础内容灌输。这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育要注意摒弃高职院校强于动手弱于动脑的老传统,没有坚实的美学基础,再灵巧的动手能力,再好的设计潜质都是浪费。只有建立坚实的美学基础,才能衍生出更加丰富多样的美学思维,创造出更具新意的设计作品[1]。

(二)实用美学培养

实用美学,是指学生的美学系统教育,要灌输实用性的原则。服装设计的美,包括外观的美,也包括造型的美。如果学生设计的服装不实用,既不能作为时装展示,也不能作为日常服装穿戴,那就失去了实用价值。构建实用主义美学思维,才能保证学生的美学思想能够学有所用,也更有利于促进我国服装行业的实质进步。

二、学生美育培养的优点和意义

(一)促进服装行业人才结构调整和行业优化

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可谓迅速,不过时至今日,提起知名的服装品牌来,基本上都是外来户。真正的本土品牌,非常少[2]。尤其是在高端服装行业、时尚服装设计领域,罕有中国本土设计师的身影,也罕有中国服装品牌。而随着国外服装品牌的渗透,我国服装品牌、服装企业、服装设计人员都面临着了较大的困境,无法突破市场环境的挤压。

能够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的美育效果,相当于培养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服装设计师,在设计理念上取得突破性进步,以产品赢得市场,这才是服装设计人才的真正出路。而伴随着服装设计人员的水平提升,必然带动国内服装行业整体水准的上升。这不仅是服装设计人才结构的优化,更是服装行业层级的优化。

(二)推动服装行业的国际贸易地位提高

熟悉我国服装行业国际贸易现状的朋友会发现,我国服装行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据底层阶段,以输出劳动力和产品初加工为主;不仅收益小,而且不利于服装行业的贸易形势。如果能够提升一大批高职院校学生的美育成果,那就意味着可以为我国服装行业输送一大批具备国际中高端服装设计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可以推动我国服装行业向国际贸易的中高档领域进军,从而带动整个行业成为国际贸易的最大受益方[3]。当中国庞大的服装行业成为全世界高端服装和时尚品牌的发源地,那将会给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的提升带来极大的帮助。

(三)推动我国就业形势的转变

高职院校学生近年来同样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具体到服装设计来说,由于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不明显,尤其是在设计思路上,大同小异,就不具备吸引力和职位竞争力。如果学生美育成果提高,学生具备很多新颖的设计理念和独到的审美见地,其服装设计就能够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这自然也就意味着服装行业会有更强大的竞争力[4]。

从相关的调查资料来看,我国并非缺少设计型人才,而是缺乏有创意、有见地、有新意的设计型人才。偶尔出现有这种能力的学生,都是各个服装厂哄抢的对象。我国服装加工企业非常多,这种创意性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是十分庞大。如果能够迎合厂家的需要来提升美育教学成果,想必可以大幅缓解学生紧张的就业形势。

三、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更新

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普遍有一个特点,就是对理论性的知识比较不擅长,因此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题材的新颖有趣。

建议结合事实,结合业内案例来进行教学。比如美国纽约时装周、法国巴黎时装周,比如国内外众多盛典上的明星、主持人、名人大腕的着装艺术和着装案例研究[5]。所谓美学无处不在,这些真实生动的案例中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理念研究话题。如果教学过程中可以贯穿对这些具体案例的解读,不仅可以带给学生非常新鲜的教学体验,而且教师永远不会因为缺乏案例而苦恼。再者明星大腕是中国高端服装的主要群体,对他们的着装进行美学探讨,也根本不必担心学生接触的美学思想和理念落伍。

此外,为了提升学生的美学思维,提倡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和宽泛的审美素质培养。虽然服装设计上的美学是以视觉上的设计为主体,不过有深度有美学意蕴的服装设计,其视觉效果传达的内容,却绝不仅仅局限于眼睛看到的。很多时候,在服装设计上融入了特定的文化理念、文化符号,比如中国山水泼墨的图案设计、中国书法的写意风格、花鸟鱼虫的生动造型和传统的年画设计、剪纸元素等,其在浅层的视觉效果之上形成的是更浓郁和吸引人的文化气质与性格特点。学生自身的美学修养达不到这个层次,其作品给人的感觉必然无法达到如此深度。

(二)基于网络信息化和数字设计工具基础的演练

高职院校拥有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那么就要有效地利用这个机会。现在教育中的专业设计软件和信息化平台,比如网络技术、网络应用、手机应用,都为服装设计中美育培养的贯穿提供了可能。

应该鼓励学生在设计软件上进行随心所欲设计,同时利用信息化平台,将学生得意的作品拿出来做展示,带动学生的讨论。也大可以开设一个博客,把学生们的作品贴上去,让网友自己去评判;或者建立微博对学生作品进行个性化展示。通过这些新颖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来设计服装,还可以检验大众对设计理念和作品的反映,来推动学生设计作品符合大众审美诉求。

另外,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国内外服装设计大师、服装企业建立联络。比如收集学生设计作品提交给某服装品牌进行评论、筛选,或者邀请提出建议。这种基于信息化和网络应用普及的教学方式,不耗费成本,沟通方便,利于接受,对学生的美学理念和能力提升很有帮助[6]。

总结: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对学生美育的培养,是一个利好颇多的举措。不过要真正落实起来,还需要学校教育人员能够大胆地进行创新和改革,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普及带来的优势和便利,以更新颖的教育思路指导学生建立更加宽泛的美学基础,并鼓励学生发表美学见解,进行独创性设计。

参考文献:

[1]赵轶群.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

[2]何刚.电化教学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23).

[3]周丽宏.浅析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职业教育研究, 2010,(04).

[4]张秀春.浅谈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5]郭爽.论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2).

[6]刘兴邦. 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