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荆楚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荆楚文化;家居设计;家具与装饰;精神功能

1.荆楚文化简介

荆楚文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主要是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荆楚文化主要有支柱:炎帝神龙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现代革命文化。弘扬荆楚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步在当今社会已被人们高呼,她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与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都是社会发展的源泉。现今,人们已加快了开发荆楚文化的脚步,逐渐的让更多荆楚文明在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中竹木漆器、青铜冶铸、丝织刺绣、以及屈骚文学等[1]更是在人们的现代家居产品中屡见不鲜。

2.现代家居设计

在现今的生活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经济都有所提高,家居设计也逐渐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在现代家居设计中,人们除了对家居产品自身功能的利用外,更多的人逐渐去追求家居产品艺术及精神文化。设计师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多的含有中国古文化的家居产品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现代家居产品是每个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含有文化的家具产品更是倍受人们的青睐。荆楚文化在现代家中的运用不仅让更多人拥有好的生活质量,也让荆楚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文化,了解家居产品中文化的运用。下面便浅析一下荆楚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运用。

3.荆楚文化在现代家居中的运用

3.1荆楚文化在家居设计中家具方面的运用

室内环境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联,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生活中各项活动的空间,更能满足人们的心理、精神、审美等多重需求。室内环境承载了人的大部分活动,所以荆楚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出来,让人们去感受和领悟。然而家具设计是室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人们的室内生活中更为频繁相见的物体。因此它的文化宣传意义更是非同一般。在现代的家具设计中有很多的荆楚文化的运用与体现,竹木漆器便是荆楚文化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一大亮点。

3.1.1竹木漆器在竹雕茶壶中的运用

在荆楚文化中,楚国手工艺非常出色,尤其是当时的竹木漆器更令世人之倾倒。在源远流长的荆楚文化中,竹木漆器不仅做工精细,其在外形图案制作上也堪称一绝。其主要利用竹木的可连接性扩大了利用空间,让制作出来的产品不仅在功能上更适合人们的使用,在图案的美观和视觉传达上更让人心怡。

现有市场上有很多体现荆楚文化的竹木漆器,而竹雕茶壶更是荆楚文化中竹木漆器这一特色文化的突出体现。如该茶壶便是现有市场上的一款特色的竹木漆器。其加工质朴、典雅,极富艺术欣赏价值!蕴含着丰富的东方古老文化的图案。它主要利用到楚国手工业的做工精细以及对材料的拼接和组装等原理,将一款茶壶能做到如此的具有艺术价值和天然气息,这也正是符合现在呼吁低碳生活的要求。对于造型设计,也非常体现了楚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不仅能够反映出楚人对自然力的掌握,也更能体现出楚人有创造第二自然的能力。该茶壶虽然是现代产品,但在它的各个方面都能充分体现出荆楚文化。相信这样的产品会让荆楚文化有更好的未来,让含有荆楚文化的产品有更好的市场地位,也让越来越多的产品含有博大精深的荆楚文化。

3.1.2竹木漆器在竹雕笔筒中的运用

竹雕笔筒是一种用柱子雕琢而成的笔筒,不仅为现代文学爱好者所喜好,早在春秋,明清等时期也是文人墨客装饰书房的最好选择。在手工业发展非常鼎盛的楚国,一些竹刻名家便将山水等图案刻画在竹筒之上,设计者将一幅山水画刻一竹筒之上,让竹刻艺术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实用性,而且也能够工人们鉴赏收藏成为收藏的艺术品。

在现有的出土文物中以及市场上热销的家具产品中,有很多具有荆楚文化的典型特例,其做工不亚于2000多年前楚国手工业所制作的产品。当然,这同时也反映出现今社会对荆楚文化的传承和重视。竹木漆器在家具产品中的运用也更体现出荆楚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继承和弘扬。

3.2 荆楚文化在家居设计中装饰方面的运用

3.2.1丝织刺绣在装饰方面的运用

在室内装饰中,最主要体现装饰作用的是字画、雕塑、工艺品等。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我们可以见到有更多家具装饰产品在市场上跳跃。尤为突出的更是那些含有古文化,含有中华民族灵魂的室内装饰产品。而荆楚文化中的丝织刺绣文化、青铜冶铸文化便是很多商家所看重的。

在楚文化中,丝织刺绣一直是手工业中的代表产物,在现今的室内装饰中同样也是首要选择。据报道在江陵某贵族墓中出土各类衣物35件,其中有刺绣的衣物就有21件。由此可见刺绣文化的源远流长,现今广为人们所熟知的十字绣也是丝织刺绣文化的代表。在墙体字画的装饰中我们会见到很多十字绣或一些其它刺绣,他们的装饰不仅让室内空间显得更加有活力,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安逸,同时也更能体现出荆楚文化带给人们的积极精神。

3.2.2青铜冶铸在装饰中的运用

楚国文化中青铜冶铸也是当时手工业中的一朵奇葩。青铜器在当时的制作工艺上市精巧绝伦,显示出古代匠师们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现在市场上也有很多青铜冶铸的工艺产品,其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也具有很好的艺术收藏价值。

例如在荆州博物馆的姐妹青铜古钟,做工非常精细,而且很具有艺术特色,它不仅让消费者时刻掌握时间,而且在室内装饰上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像这样的含有荆楚文化代表的产品在市场上比比皆是,这样在身边的文化的运用才是让一种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最有效方式。

荆楚文化博大精深,能够有效的将其利用到现在家居设计中,也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体现。不仅让居室更加富有特色,也让人的素养有更大的提高。精神文明才是最大的文明。

3.3荆楚文化在家居设计中精神方面的运用

在室内环境中,不仅在物质环境上能让人使用的舒适,更要在思想上让人得到启发、激励人上进、提高人的思维与道德素养。有一门学科叫环境心理学,它主要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包括那些以利用和促进此过程为目的并提高环境设计品质的研究和实践[2]。因此,在室内环境的装饰中,更要加强精神方面的文化运用。荆楚文化除了其物质文化的优越,其精神文化更是让人激励奋进。在荆楚文化的发展轨迹中,可以总结出五大当今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一是“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二是“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三是“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四是“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五是“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这些文化特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现在的墙体装饰中,会见到很多字画以及名人名言。它们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墙面,更多的是为了体现一种精神,一种让人奋进的精神。有人为了体现创业;有的为了体现开放;有的为了体现创新;有的为了体现爱国;有的为了体现大和。这些都是荆楚文化的体现,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加上进,能够更加积极,博大精深的荆楚文化在室内装饰中得到了最好的运用。

结语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在家居设计中的运用让她有了更多展现的舞台,同时也让那些在舞台之下的人有更多更深的体会。不仅是物质上的实用,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在人们对荆楚文化的探索与研究中,也正是荆楚文化的运用和发展,她的传承将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源动力,会将她的支柱,五大精神传向更遥远的未来,更多的历史得到发掘,让更多的文明得到发展,更多精神得到传承。

参考文献

荆楚文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荆楚髹漆;文化生态学;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髹饰”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古代用漆漆物谓之“髹”“,饰”有纹饰之意。前人或言漆工,或言漆器,常用这两个字来概括。漆器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荆州与楚式漆器技艺渊源尤为深厚。

一、荆楚漆文化概况

楚国人对漆器的使用是引人瞩目的,特别是那些王侯的墓藏,埋藏着精美的漆器。1978年随州境内出土的曾侯乙墓,发现了2000多件漆器,虎座鸟架鼓几乎与同时期出土的编钟一样成为“楚地”的标志。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是一种荆楚地域民间漆器髹饰传统技艺。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漆器制作工艺已达到了极高水平。许多文物考古专家都以为制作技艺已经失传,事实上,2000多年来,这一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荆楚传统技艺,一直在荆楚地区不断默默传承和演变着。

二、文化生态学与文化研究

文化生态学是近些年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将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和系统论的思想应用于文化学研究,研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与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理论研究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第一,生态学研究生物群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其理论研究符合人类文化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从文化学的理论看,人既是生物意义上的人,也是自然物,是社会的人,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文化既是人类文明不断进化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环境中不断适应和协调的手段和过程,所以文化的特征和性质与人和生态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不同地域、种族的文化现象和模式、文化的差异和变迁,是人在不断适应自然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所作出的选择。“每一种文化都以原始的力量从它的土壤中勃兴起来,都在它的整个生活期中坚实地和那土生的土壤联系着。”因此,在研究人类文化时,不能忽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第二,文化是一个系统,一个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对应的文化系统。一方面在被自然创造出来,同时另一方面也与自然界相分离,并在自然系统之上自成一个独立的系统,这个自然之上的文化系统既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关联,又相对独立,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它在人类社会生活和需求的多样性发展中不断丰富,因人类社会生活的演变而不断进化完善,因此,生态性不仅表现在自然生态系统,同样也存在人类的文化系统之中,所以称为文化生态系统,我们可以把每一种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各种文化交错汇集在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文化群、文化圈、甚至类似生物链的文化生态链。

三、文化生态学理论对荆楚髹漆文化研究的启示

文化生态学与传统的文化分析方法相比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具有优势,它是将把系统论思想引入对文化的研究中,表现在:

第一,整体观和共生观。每一个文化因子的生存、发展都不是孤立的,每一个文化因子与它所在的生态系统以及与其它文化因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密切联系,即文化的共生关系。如果把系统中某个因子被分离出来,它就会改变其在原来系统中的性质、特征和作用,导致发生变迁或变异。如果引入的这个文化因子不属于这一系统,就会发生文化濡化或文化同化现象,破坏原本系统的平衡。从整体上去考虑文化因子与环境之间、文化因子之间关系的文化生态学为荆楚髹漆文化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也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域。“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荆楚地域文化的典型性代表,它具有多重身份,既是荆楚地域的传统技艺,又是民间文化艺术,还是荆楚文化的组成部分

第二,多样平衡观。文化多样性是人类与环境长期协同进化的“心理积淀”, 每种文化都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精神价值、符号价值、准确性价值、潜在价值等多样性价值, 属于不可再生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资源。荆楚髹漆属于民间文化范畴,民间文化是人类的母文化和元文化,具有丰富的人类文化基因,并以直观且又生动形象地表达着人类最本质的物质与精神诉求。面对当今全球文化同质化的趋向,文化生态学的多样平衡观为我们指明了对待荆楚髹漆文化的正确态度。

第三,动态开放观。荆楚髹漆自春秋战国发展鼎盛以来,从祭祀重器到实用器物,到艺术形式,再到文化交流的载体,其功能随着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的变迁发生过几次变化,在今天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下还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对诸多问题的研究,所有个体文化都需要结合新的生态环境的特点,看到新时代不同层面的要求,以动态开放的观点作出回应,实现荆楚髹漆文化在新的生态环境中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层次结构观。层次结构观还指引我们在研究荆楚髹漆时既要研究它时间轴上的纵向传承,又要研究它空间范围的横向传播,从而探讨在不同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荆楚髹漆的艺术形态存在等方面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荆楚髹漆文化与各个相关生态环境的关系。

综上所述,文化生态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对研究荆楚髹漆文化有重要意义。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研究文化的目,是要建设发展好生态文化,也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的荆楚髹漆文化与它所处的各个层次的文化系统能够协调、共生,就能够持续发展,从而文化繁荣,反之,若与各个系统不相协调,不能共生,就只能萎缩、消亡。

参考文献:

[1] [美]莫・卡冈著,凌继尧、金亚娜译.《艺术形态学》,三联书店1986年

[2]陈绪新.《文化生态:以一种对话的视野回救现代性》,载于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第2期, 13- 16页

[3][美] L・A・怀特著,沈原、黄克克、黄玲伊译.《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06

荆楚文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品经济;文化;文化基础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5―0173―03

经济与文化向来是相生相荣的,经济发展是文化进步的源泉,而文化又是经济发展与演变的动力和基础。一种缺乏文化支撑的经济,其发展必然是畸形和无力的。弗朗奈瓦・佩鲁曾经说过:“经济体系总是沉浸于文化环境的大海之中。”[1](P19)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每一次经济形态的演变都伴随着社会文化的相应更新。广义上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我们这里所讲的商品经济的文化是狭义上的文化范畴,它是指与商品经济形态相适应的价值观念、道德范畴、伦理习俗、行为规范等观念文化。作为全球化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必然也内蕴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因素,那么,是何种体系的文化基础促成了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过渡,而且后来又支撑了商品经济如此高效、有序的发展呢?商品经济究竟需要怎样的文化为基础?

一、“利利相生”的全赢利益观

人性假设是与任一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观念文化的核心,特定的人性假设是特定社会经济形态得以形成和维系的逻辑前提。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们就把人类行为动机的自利原则纳入了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体系之中,即引出了“经济人”的假设,长期以来,这一假设便成为经济领域中实践运作和理论分析的基点。然而,随着人们的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人类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人的本性远比“经济人”假设要复杂的多。阿・玛蒂亚・K・森在《论伦理学与经济学》中明确指出:“对自身利益的追逐只是人类许许多多动机中最为重要的动机,其他的如人性、公正、慈爱和公共精神等品质也相当重要。”[2](P41)现实社会中存在三种利益:自我利益、他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在商品经济时代,要弘扬“利人利己”的全赢利益观,即承认个人利益,以个人为主体,但追求个人利益要在不损害他人和公共利益的原则下进行,以尽可能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商品经济的有利之处就在于:它使得人们在追求利益的驱动下,能最大限度地将自身潜力挖掘出来。的确,竞争是极其激烈和残酷的,但依靠你死我活的搏杀并不是取胜的唯一办法,并且,经济主体会在其经济性的指引下,越来越发现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只有“利人”才能更好地“利己”,掺杂使假、强买强卖、假冒伪劣、欺行霸市、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等损人利己的行为将导致恶性的市场竞争,两败俱伤自食苦果。现代商品经济中更注重“非零和博弈”,即达成共存共荣的合作互利关系,实现全赢的经济增长。人们都遵守“各有所让、各取所需、利己利他”的原则,形成大家都赢的利益“正和”关系,避免出现你亏我赢、你死我活的“零和”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商品经济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二、契约思想与诚信原则

契约源于拉丁语conbtractus,基本意思为交易,而契约思想指的是商品经济所派生的契约关系及其内在原则,是一种平等、尚法、守信的品格和思想。商品经济需要契约思想。在西方商品经济形态的萌芽、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契约思想传统曾作为重要的精神文化条件发挥作用。但契约是不完善的,任何契约都不可能做到把所有情况都估计全面,这种不足就需要诚信的道德原则来加以弥补,这也是商品经济文化本质的主要表现之一。商品经济是以诚信为原则的经济,诚信原则要求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的各行为主体之间在经济交往过程中讲究信用。信用意味着秩序,无论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还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诚信原则都是各主体和谐共处的道德准则。

人与人之间讲不讲信用,是决定商品经济能否存在的基础条件,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交换,必须以交换者互相之间的身份认可和交换原则的共同认可为前提。一百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第一家专营异地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山西平遥县的“日升票”票号,在没有公正、监督机关的情况下,它之所以能取得全国各地商贾百姓长久信任的最重要原则就在于讲究商德、讲究诚信。因此,契约思想辅之以诚信原则,是商品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础条件。

三、法制观念与正义精神

商品经济是法制经济,商品经济离不开法律至上的法制观念,没有法制保障的商品经济,根本不是真正的商品经济,既不会有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更不会有社会公正。因为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人们被各种各样的利益包围着,不时有诱惑袭来,抵御住外部诱惑、扼制人性中恶的冲动,仅仅依靠根植于心的道德信念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强制性的法律规则来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使法与德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塑造稳定、有序的商品经济秩序。一个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是商品经济良性运行的有力保障,否则,市场就会严重变形,成为阴谋家的乐园、行善者的墓地。

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侵害他人利益时,抱着侥幸、投机、冒险的心理,行使一些违反规则的非法行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自身利益无端受到侵害时,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使违法行为一再得逞,甚至更加嚣张。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快了立法的步伐,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严重妨碍了经济高效、有序的运转,民众法律意识的淡化和执法的疲软,使法律惩恶扬善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但是,权大于法的现象在我国某些地区和部门仍然非常严重。法制观念源于一种正义的文化精神,弘扬社会正义,惩治邪恶犯罪。只有培养起整个民族的正义精神,才能更自觉地遵守法律,并主动以法律为武器,打击违法行为。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增强全民族的法制观念和正义精神,在加快推进立法的同时,切实加强执法力度,真正实现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为我国商品经济的高效运转提供基础性的精神文化条件。

四、多元文化与开放意识

商品经济打破了自然经济的地域狭隘性和封闭性。世界市场出现,国际贸易交往日益频繁,各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这些都使得世界范围的商品经济文化体系呈现多元性和开放性。西方国家作为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其文化模式必然在世界商品经济文化体系中占据优势和主导地位,发展商品经济,要以开放的襟怀,在挖掘和发挥本民族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吸收外国在发展商品经济过程中积累的优秀经验。

在这一点上,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日本在立足于本国特点和传统的基础上,消化和吸收东西方文化,尤其是东方的儒家思想,把东西方文化有机地融合和运用于国力增强和经济发展之中,高速地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在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地区,也正是强烈的开放意识使浙江人不断超越自己,保持了经济的强劲活力和发展后劲。浙江人在改革开放后,率先走向全国开拓市场,而如今,浙江人又不断走出国门,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外向型开放发展道路的成功又反过来进一步激励和强化了浙江人的开放意识。因此,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掘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创造性地吸收西方文化中符合我国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有益因素,使传统文化现代化,使西方文化中国化,真正发挥文化在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总之,作为全球性经济发展形态的商品经济具有其复杂和深厚的文化基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特定文化体系的配合。全赢的利益观、契约思想与诚信原则、法制观念与正义精神、多元文化和开放意识,这些都是商品经济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文化动力和支撑。我们必须解放旧的文化观念,将上述文化基础的建立与弘扬融人经济发展的总体考虑中,从而以先进的文化基础条件推动现代商品经济更高效、更高质量地发展。

[参考文献]

荆楚文化范文第4篇

小店区实验小学四年级五班 刘昊原

爸爸说周末带我去滑雪。我想:滑雪是不是和滑旱冰差不多呢?只不过一个下边是板子,一个下边是轮子罢了。爸爸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说:“会滑旱冰可不一定会滑雪!”我想就算这样,凭我这么高的智商和曾经高超的旱冰技术,学这也应该是雕虫小技吧。

来到滑雪场,我全副武装,穿上滑雪鞋,戴上滑雪板,满怀信心得冲上战场。先试试怎样前进吧,我脚向前迈,果然和爸爸说的一样,板儿不听使唤,刚向前一步,又退回了原地,不行,再试,试了几次,还是失败了。爸爸告诉我:“想向前走,身体要重心向下,保持平衡,双脚呈内八字,慢慢向前就可以了。”按照爸爸所说的,我很快就能前进了,接着,爸爸又手把手地教了许多技巧和滑雪要领。“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基本技术掌握了,练习就靠我自己了。看着我渐渐熟练地滑行,爸爸过来说:“咱们来场比赛吧,看谁先到达远处那棵大树,你赢了,我请你吃烤肉。”“行,一言为定!”我信心满满。

比赛开始了,我聚精会神地看着前方,两条腿有序的来回摆动,身子向前倾。爸爸也不甘落后,我们不相上下,可不一会儿,我就没劲了,速度渐渐慢了下来,这时,爸爸瞅准时机,在我慢的时候紧滑几步,不一会儿,就把我远远抛在了后面,我一看大事不妙,心急如焚,就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我使劲加速,可无济于事。当爸爸宣布“game over”的时候,也许我的决心和信心、不服输的精神打动了爸爸,或许是看在我是第一次的份上,宽宏大量的爸爸答应我重来一次,于是我奋起直追,又一次赶上了爸爸,可不知怎地,身体突然失去了平衡,我像一只惊慌乱窜的老母鸡一头栽倒在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雪人”,不能再次失去机会,我下决心超过爸爸,吃上美味的烤肉,赶紧爬起来,拍拍身上的雪,向前滑去。就这样绕了三圈,离爸爸越来越近了,追上了,我心中暗喜,一定反超。加速…….我赢了! 我熟练的刹车,看着紧跟在后面的爸爸,会心的笑了。

荆楚文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文化;大学精神

大学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形态,从创立的那天起就有了其特定的群体文化,这就是大学文化。文化从狭义讲上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相对于普通的文化概念而言,大学文化付之于大学一词则将大学文化限定了范围,大学文化是一种只有“大学人”才能参与的区域文化,这种区域文化是对社会文化反复选择后加以吸收并融进大学个性的文化结构。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传统相联系,不论你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是否有意识地去构建,它都客观地存在着,都在发展变化并时刻影响着“大学人”,且这种影响是不以教育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有人认为,大学文化即大学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但当下对大学文化只求表面不求本质的片面理解,或许可以说是对大学文化这一高尚的精神概念的误解和亵渎。因此全社会对大学文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显得极为重要。大学文化既不是一种类似于社会文化那种覆盖广泛、易于接受的大众文化,也不是某些小范围传播、鲜为人知的小众文化。它是一种存在于大学内部,经过时间的积淀,历史的熏陶,知识的洗礼,逐渐形成的一种独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的文化,是给大学行为提供指导,使大学采取科学措施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弗莱克斯纳指出,大学是人类迄今创造的机构中无与伦比的机构。也有人曾做过统计,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组织只有两种,一个是教会,另一个就是大学。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就存在的大学,现在多数都还存在,原因就是这两种组织的存在不为物,不为钱,而是有着超现实的崇高使命,宗教是为神而存在,大学是为精神而存在。因此,大学精神是大学存在的根本,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精神发展至今,历经变迁,其形式和内容因地点而不同,因时代而不同,但其本质却不曾改变,即在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气质、内在品质和理想追求,这也就是其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我所理解的大学精神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创新精神、育人要旨、学术研究。

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价值。涵盖创造精神的大学精神则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组织,并具有生机的根本力量。大学是传承并引领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以人才培养为己任,而创新性恰恰是人才的核心特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创新精神是大学贡献于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因此,创新精神更能体现大学精神的本质。曾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之久的艾略特认为,大学精神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使学生具有开放的头脑,经过训练而谨慎的思考态度,谦恭的行为,掌握哲学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前人积累的思想,这就是大学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性,创新性必须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一百多年来,绝大多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于大学,而小部分的人多数也是接受过大学教育,大学精神使他们孕育、传承了创新精神,并在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实现了价值。

育人要旨是大学精神的永恒使命。众所周知,育人是大学之本。大学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蕴育人才永远是大学精神恒定的使命。大学作为社会道德的辐射源和社会文化的引领地,务必培养学生使其真正达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而大学精神的实现要靠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来实践,要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思想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达到育人的有效目的。师生的和谐互动,能有效促进科学、人文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在心中自觉凝成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真正使大学精神成为学生成长的力量和成才的载体,这样,大学精神不仅留在了校园里,更留在了学生的心中。

学术研究是大学精神的有效载体。学术研究是现代大学的特征之一,学术精神是教授高深学问、探讨深奥知识、培育科技思想的灵魂。自学术开始进入大学殿堂以来,科研在大学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大师,素以孜孜不倦地探究学问为特质”失去了学术精神,大学精神当然也就失去了真正内涵。同样,学术精神也是使所造就的人才具有学术水平和学术能力的驱动力。有学术精神的大学生,不应单纯地接受知识,更应以探索学问为己任。大学之高深、大学之涵阔、大学之发展均在于有探究学术的精神。学术研究需要坚持学术的真正自由,为行政所主导、为经济所左右的学术绝不是真正的学术,没有真正学术的大学难有丰富的大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杨东平.大学精神.辽宁:辽海出版社.2000.1

相关期刊更多

荆楚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

荆楚学术论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

荆楚法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