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逆态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认知态度类动词;语义逆化;认知语言学
一、引言
认知态度类动词作为英语日常交际的一种常见语言现象,引起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对认知态度类动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用功能方面,很少涉及它们的语义特征。因此,本文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句法语义视角,研究认知态度类动词的语义逆化现象,通过分析三个认知态度类动词know,think和believe,探究语义逆化的证据、动机、演变趋势和结果。
二、理论背景
1.认知态度类动词的定义。语言学家Cappelli(2007)第一次提出认知态度类动词这一概念,指表示对事物认知、看法或者态度的动词。认知态度类动词是表示认知主体的认识和理据立场的手段之一。事实上,认知态度类动词被定义具有潜在的能够表达主句主语认知态度的能力。其中,术语“认知”是指认知态度类动词的一种心理认知过程,反应了人们对现实世界不同程度的心理理解。认知态度类动词作为日常交际的一种语言现象,给说话者提供了对事物的认识和理据立场,同时也给听者提供了对说话者所提事物的认识判断依据。认知态度类动词还包含这概念和程序信息的这种可能性也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
2.认知态度类动词的语义逆化。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antonymization”,认知态度类动词的语义朝着相反的意义演化的过程。简而言之,antonymization指的是语义演化的过程,当中的含义朝相反的方向改变。人们发现在句型“I don’t think/believe so, I know so”中,以往被认为是同义词的know,think和believe相互之间存在反义特征。认知态度类动词,know,think和believe,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被认为是同义词,均指信念,反应命题态度的动词。但是,在英语口语和非正式的书面载体中,如博客和讨论论坛,存在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我们常使用“I don’t think/believe so,I know so”的否定结构,而不是“* I don’t think/believe so, I think/believe so”。例如:
(1)A: Do you think Dr. Luby will lead a theater trip to Broadway in New York City again this year?
B: I don't think so! I know so! And I've already signed up for it.
(2)A: “Wow, do you really think so?” I fished.
B: “I don’t think so, I know so!” was this genius’s reply.
(3) A: Oh you’re smiling now, dude, but in a couple of minutes that smile will be long gone. It ends here. Right now.
B: You think so?
A: I don’t think so. I know so. You see, I’ve been doing my research.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以往被认为是同义词的know,think和believe相互之间存在反义特征。这一现象被称作语义逆化(antonymization)。
三、语义逆化的产生原因
语义逆化是语义朝着相反义演化的一个过程,人们在对认知态度类动词know,think和believe的语义识解上的差异,可能是造成语义逆化产生的原因。因此,本节将从内容义与程序义,客观义与主观义,传言义与认识义三方面研究know,think和believe的语义特征,从中发现语义逆化的产生原因。
3.1认知态度类动词程序义的差异。首先,认知态度类动词know,think和believe内涵的程序信息存在差异。相比之下,know的程序义的程度最低,也就是说,当说话者或作者用know来陈述一个命题时,know的认识义发挥主要作用,说话者或作者主要在叙述该命题的真实性而不带太多的个人观点或感情。相反,believe的程序义的程度最高,当说话者或作者用believe陈述一个命题时,believe的程序义发挥主导作用,也就是,说话者或作者着重关注他\她个人对命题的观点和态度。Think的程序义程度在know和believe之间。由此可以得到三个认知态度类动词的程序义等级:Believe>think>know
便于我们有一个更加清晰客观的理解,请看以下例子:
(4) a. You will agree with me, that her example is inspiring to us all.
b. I know you will agree with me, that her example is inspiring to us all.
c. I think you will agree with me, that her example is inspiring to us all.
d. I believe you will agree with me, that her example is inspiring to us all.
以上四个例子描述都是听话者或读者会同意说话者或作者观点的意思,她的例举对我们都有激励作用。但是,他们所表达的程度明显地不同。例句4(a)没有认知态度类动词,只是简单地陈述命题,例句4(b),说话者或作者着重在陈述“她的例举对我们都有激励作用”的事情真实性上,例句4(c),说话者或作者表达了他的个人看法也就是“it is possible that you will agree with me, that her example is inspiring to us all.”,例句4(d),说话者或作者强烈地表示了他们对“her example is inspiring to us all”的认同态度。
总之,不难看出,认知态度类动词know,think和believe在程序义和概念义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是人们对这三个词产生反义关系理解的原因之一。
3.2认知态度类动词传信度差异。认知态度类动词是由认识义和传言义两个基本概念域相互作用而成(程丽,2010)。这两个概念域的凸显程度导致认知态度类动词语义逆化的产生。通过比较,know的传言义凸显,可以说是一个纯传言性动词。也就是说,传言义在know中出于凸显地位,认识义出于虚化、弱化地位,know所断言的命题传信度最高。Believe 由认识义和传信义相互作用,传信度相对know较低。Think的认识义处在凸显地位,传信义弱化,传信度在三者中最低。由此,可以得出这三个认知态度类动词的传信度等级:Know>believe>think。可见,know和believe对所断言命题的可能性有较高的把握。其中,know的高传信度基于说话者或读者对所断言的命题有可靠的、客观的理据支撑。而believe的高传信度是基于说话者或读者对所断言的命题的较高的情感理据和自我情感,一般这种理据的可靠度不高。Think则在陈述所断言的命题的个人观点和态度时,也给听者保留了对说话者所断言的命题进行判断可能性。
总之,认知态度类动词think,know 和believe这三者在传信度上的差异性,也可能是人们产生反义关系理解的又一个原因。
四、总结
本文通过探索认知态度类动词know,think和believe的语义逆化演变,为认知态度类动词提供了一种全新且全面的解读,加强了对认知态度类动词的解释力度,加深了对认知态度类动词的了解,对促进日常交际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李 愚
最近,总有大学同学时不时地向我传达这样一个信号――生活过得真没劲,每天重复地工作、重复地生活,没一点儿激情和色彩。听起来也的确如此,初出校园的那份激情和新奇已逐渐被重复、机械的工作消磨殆尽了。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整日里无精打采、工作中少了改进和创新、心情压抑、内心苦闷、抱怨增多……
我们的抱怨也许是因为不满现状,因为它与理想相差甚远;抑或是由于工作本身,因为它不能给你带来你所期望的成就和满足感;再或是与周边人的关系紧张,使你感受不到关怀和温暖。不管使你感到压抑或不开心的原因是什么,都请不要让这种情绪蔓延开去,因为这只能使你与理想的距离越来越远,使你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使你与周围的人越来越陌生。我想你肯定不愿意让这样的结果出现,那就振作起来吧,生活其实很简单,复杂的只是你的态度。
一直以来,我都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既然是最好的,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去珍惜它呢?也许你认为自己的工作简单机械、枯燥繁琐,让你不堪忍受。那么请你转过头去看看你身边的人,我想不会是所有人都同你一样讨厌它。当你看到别人正充满热情地工作,并真心诚意地感受其中的乐趣时,你会发现这份工作、这个岗位就如同你对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公司、对他人是如何重要,你没有理由不把它做好,并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而当你把注意力和思想完全投入其中时,热情将会带回到你的工作中去,你的领悟能力和创造能力将得到重生,你就会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它也将带给你所期望的自豪和满足感。
工作如此,生活亦然。你要相信,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关键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操纵它。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心情舒畅时,乌鸦的叫声都是悦耳的;而当你心情烦躁时,百灵鸟的歌唱对你来说都是噪音。
有个故事我总是不能忘记:画家列宾和朋友雪后外出散步,朋友瞥见路边有片污渍,显然是狗留下的尿迹,就顺便用靴尖挑起雪和泥土把它覆盖了,没想到列宾发现时却生气了,他说:“几天来我总是到这里来欣赏这一片美丽的琥珀色的。”
生活中,当我们老是抱怨别人给我们带来不快,或抱怨生活不公平、不如意时,想想狗留下的那片尿迹。其实,它是“污渍”还是“一片美丽的琥珀色”,完全取决于你怎么看它。
工作如此,生活如此,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到朋友家串门,他3岁的儿子正在堆象棋子玩。小家伙玩得很投入,鼻尖上出了层细细的汗珠。我饶有兴致地看着。每次,当他摞上五六个棋子后,我就开始劝阻他别再往上堆了,不然就要倒了。但他很固执,就是不听,他想堆得更高一些。然而,随着堆起来的棋子高度的增加,它就会在某一刻突然开始摇晃,接着就“哗啦”一声整个倒了。
我们都想远离平庸,出人头地,为了梦想中的人生高度,我们流血流汗地追求,拼死拼活地奋斗。可并不是所有努力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不是所有付出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我们的人生在很多时候只能遗憾地停留在某种高度。其实,想想棋子“哗啦”倒地的情形,我们为什么不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笑对曾经的梦想,“挥一挥衣袖”呢?
生活其实真的很简单,复杂的只是你的态度。
赞美的杀伤力
亦 舒
一位歌唱比赛的评委在听一位参赛者唱完一首歌后问:“谁叫你来的?”“朋友。”评委答:“他们不是你的朋友。”
这故事叫我们惭愧。上一次我们对朋友讲老实话是几时?都埋没了良心,为着皆大欢喜,为着友谊永同,来日继续互相利用,好话说尽。
为什么不能据实相告:“你趁早找一份公务员做是正经,千万别从事文艺工作。”可不是,都说:“假以时日,大作一定会惊世骇俗。”
一个来自皇家工程学院的大男孩很不自然地坐在一辆新轮椅上,他的对面是4位来自某知名企业满头银发的面试官。
“你好像遇到了什么意外,小伙子。”
“是的。看到对面那栋楼了吗?我从三楼跳了下去,先生。”男孩坦言。
“跳楼?”面试官们一脸疑惑。
“因为我被院长勒令退学。”应聘者紧张地说。
面试官们面面相觑,对男孩投以怀疑和好奇的目光,“能说说原因吗?”
“因为我喝醉了酒在院长家门口撒尿。”
面试官们惊呆了。没人相信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会干出这样荒唐的事,还敢拿出来冠冕堂皇地说。
“从你的简历上看,你的成绩一直不好,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其中一位面试官不怀好意地问道。
“害怕,因为害怕!我从小就是个好学生,父母希望我结束家庭的贫穷,我每天都在为改变家庭和取得好成绩而祈求上帝的眷顾。你知道,得不了第一,我就什么也不是,我常害怕得难以呼吸。”男孩停了一会儿继续说,“断了16根骨头后,我终于明白:面对这艰难的人生,我不能再畏畏缩缩地活下去,而应勇于直面生活赐予的这一切。所以,即便今天你们拒绝了我,我也会去做我认为有意义的事。”
听到这里,面试官们向男孩抛出了橄榄枝:“20多年来,我还是第一次碰见像你这样的应聘者。你要知道,你的直率对工作后的业务开展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圆滑的员工去跟客户打交道。但是,如果你能改变这种态度,那么……”
这时,男孩看了看窗外明媚的阳光,然后坚定地说道:“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站起来,这种态度真是来之不易。所以,你保留你的工作,我保留我的态度。”
这个离成功一步之遥的应聘者掉转轮椅准备离开。
这时,面试官开口了:“等等,先生。”
是的,他成功了!
事实上,剧中可怜的大男孩迫于家庭的压力,学了他并不感兴趣的建筑工程专业。学校的院长是个专横跋扈的老头儿,为了报复这个老头儿,一晚,他和室友竟然在酒醉后跑到院长家门口撒尿。随后,愤怒的院长勒令他退学。得知这个结果,万念俱灰的他从教学楼三楼纵身一跳,险些丧命。而不肯就此罢休的院长却打赌他永远也找不到工作,因为他垫底的成绩连拿毕业证都成问题。然而,正因为上面发生的这一幕,校长最后因此而被剃去了他傲慢的胡须。
一个成绩垫底、在师生看来都没有希望的毕业生却在求职路上开出了灿烂的花瓣,何也?我想,每当我们为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唯唯诺诺地伪装自己、粉饰自己时,都应该来反思这个问题:我们在面试官面前交代了多少实话?
另一方面,我们中的不少人为了找到一份好差事,为了迎合面试官,不知轻易地改变了多少自我精彩的本色。我们随意地摈弃了自己宝贵的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甚至全盘否定了自己独立的存在形态,试问,有多少人敢为一个如此不负责任地改变自己的人埋单呢?
然后又有很多很多的人来到这里,享受着他们自己的故事,或许是非常的不可思议,或许也是怂人听闻的,但是他们一开始就不愿意相信那些天大的委屈又该向谁去诉说。
只不过看到他们那些轻蔑的眼神。即便是真的,装作不在乎,内心也是非常受伤的。多么渴望能有别人认可自己和理解自己,哪怕仅仅只有一个人也可以呀。
可是那个时候我们一直都在等待就从来没有等到一个真的可以让自己满意的结局和下场。他们在那样的时光当中游业者岁月总是期待着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看到我们。
同学们也许知道,在许多西方国家,情侣、夫妻们会在2月14日,也就是情人节这天互赠礼物。然而,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却非常独特――首先,他们的情人节叫“圣约尔迪节”,不是在2月14日,而是在每年的4月23日;其次,人们互相赠送的,除了巧克力或玫瑰花,还有一本精挑细选的书;另外,在有孩子的家庭,父母还会一起送给孩子一本书。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传统啊!加泰罗尼亚人把他们对书本的喜爱与尊重,以如此直接而又温暖的方式表达出来,实在值得称道。而且他们相信,这个传统应该发扬光大。于是,在每年“圣约尔迪节”前几天,在加泰罗尼亚的巴塞罗那市中心,都会举办热闹隆重的书市,提醒着人们,是时候为自己最重要的人挑本好书啦!
“阅读加泰语”
然而,哪怕是如此喜爱书本的民族,也不能避免电视、互联网带来的影响,特别是给孩子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变得不爱读书,更爱上网。另一方面,加泰罗尼亚人的母语在英语和西班牙标准语的夹击下,也有被弱化的危险。
面对这些新的挑战,加泰罗尼亚人决定发起新的活动来提醒人们要热爱书本,热爱母语。于是,加泰罗尼亚政府发起了“阅读加泰语”这一活动,把每年的9月12日定为阅读日,倡导人们在这天阅读至少一本以加泰语写成的书。
而且,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政府还邀请明星为这项活动代言。比方说,2010年在巴塞罗那凯旋门公园举办的大型书展上,他们就邀请了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的球星杰拉德・皮克出席,并介绍自己用加泰语写作的自传。活动中,皮克还与主持人一起用加泰语探讨书本和写作对自己的意义,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关注。通过这种方式,“阅读加泰语”活动在年轻人中得以广泛开展,母语的重要性得到正视,加泰罗尼亚民族喜爱书本的传统也得以继续发扬光大。
无论是“圣约尔迪节”还是“阅读加泰语”活动,加泰罗尼亚人对书本的喜爱、对母语的热爱都让人敬佩。
读书活动我策划
感受了加泰罗尼亚人民爱阅读的劲头,你是不是也热血澎湃起来?一起来策划读书活动吧!
1.同学过生日的时候,送上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