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2019年小学生中秋节主题班会方案

教学要求:

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2、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传奇故事。

教学过程:

一、齐读班会的主题,交流对主题的理解:

(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中秋知识竞猜: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小学生中秋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小学生中秋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2、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我们知道些什么习俗都可以说出来哦,看谁说的多?

(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

三、故事引趣:

1、师引: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学生扮演嫦娥姑娘来介绍其他中秋节的习俗

好,听了老师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

拜月娘

拜土地公

3、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好,听了嫦娥姑娘的给我们的介绍,老师觉得中秋节真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啊。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呢。(看时间待定)

月中玉兔

吴刚伐挂树

4、介绍中秋节的水果

四、联系班级实际,讨论中秋节的活动方案

1、讨论:很快就是中秋节了,我们有什么想法吗?大家想过没有,中秋节怎么过?

2、同学之间交流

我们二(3)班的特点之一就是,我们班有几个寄宿生,他们的爸爸妈妈不在桃山,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我们该对他们做点什么?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全班每一个同学都爱他们。他们的亲人不在自己的身边,可是我们同学都在他们身边,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

4、同学交流

五、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我们班级同学如何过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二(3)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大家永远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做好每一件事!

2019年小学生中秋节主题班会方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中秋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中秋节简介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活动二】中秋话习俗

1、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2、月饼欣赏

(多媒体课件:月饼)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中秋讨论会

讨论:对于现在的高价月饼现象怎么看?

3、主持人小结:

【活动四】谈感受,激感

1、今年中秋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品尝月饼。

2019年小学生中秋节主题班会方案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20××年9月

三、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八(1)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 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 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三、 中秋佳节话月饼

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老师: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 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老师: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格式。(对称、均衡)

(2) 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

(3)队员作品欣赏。由队员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2、举办月饼宴

老师: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师: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谁送的?

老师:为什么要送月饼?(过团圆节,送月饼表示和家人团圆。)咱们中队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们愿不愿意和全体队员一起过这个中秋节?(板书课题)

① 送月饼:

② 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四、中秋灯谜

1、老师: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得月楼前先得月。猜一字(棚)

2、重逢。猜一字(观)

3、举杯询包拯。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

4、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正大光明)

五、游戏:“月”字组词接龙。

要求:以“月”字开头组词,以“中秋节”收尾。

优胜:组词过程短者获胜。

六、老师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某某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听力;朗诵;语言记忆力;语义理解力;话语品评力

【Abstract】2004, I with a few colleague together established the city class topic"new the lesson mark descend a beginn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language to hear ability of development method research" topic set, in the research the process, establishment obedient the contents and procedure of teaching.Contents:Speech recognition dint;Language memory;Language righteousness apprehension;The words criticize dint.Procedure:Listen to will listen to into remembering to listen to understand.For grade eight student but speech, heavy criticize the development of dint in the language memory, the language righteousness apprehension and words.Combine grade eight text speech a text a constitution a characteristics:Concentration(grade seven dispersion at each unit, grade eight concentration at 562 unit), have great capacity(grade seven only 67, grade eight have 10), for the sake of transfer student study text speech text of interest, don't feel lifeless in the text of two unit the speech the culture and education learn, so grade eight listen to dint train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put at the text speech text unit.Train the point is a student to pass to listen to read aloud, sing a text speech text concerning the expert, exaltation the language memory, the language righteousness apprehension and words criticize dint.

【Key words】Listen to dint; Read aloud;Language memory;Language righteousnessapprehension;The words criticize dint

前言

听说能力是口头语言的接受和发表能力,也是两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①《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的第九条: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看来,听说能力训练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形势下,2004年我和几位同事共同成立了市级课题“新课标下初中学生语文听说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制定了听话教学的内容和程序。内容:语音辨识力;语言记忆力;语义理解力;话语品评力。程序:听进

记住

听懂

会听。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重在语言记忆力、语义理解力和话语品评力的培养。

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来训练呢?这时,我把眼光投入到了八年级五六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连续两个单元的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可以先从文章的朗诵、吟唱入手,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适时的引导、点拨,这样既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了文言文,又达到了听力训练的目的,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训练一:听朗诵,再现美景。

《桃花源记》、《三峡》、《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中写景的句子比较多,意境美,这样的篇章,我采取这样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听力:请闭上眼睛听著名的艺术家林如朗诵《答谢中书书》,再现山川之美。

师:假设你就是这幅画面的摄影师,你的镜头是如何推进的?

生1:首先是山水掩映图,远镜头拍下“高峰入云”,再渐渐地把镜头推近,拍下“清流见底”。接着再聚焦到两岸色彩斑斓的石壁,四时常青的竹子和树林。

师:那么,接下来,该怎么拍摄呢?

生2:晨昏变化图。早晨出发到山上,将镜头对准氤氲的、逐渐消散的雾气,侧耳倾听此起彼伏的猿鸟的叫声。到了傍晚,远镜头拍下快要落山的太阳,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宽阔的水面上,潜游在水中的鱼时而跃出金色的水面。

师:两位小小摄影家,能否为我们朗诵一下刚才你们捕捉到的画面呢?其他同学再闭上眼睛听,再现画面。

两个学生分别朗诵之后,全班再朗诵。这样三遍朗诵,两边听读,大部分学生都能背诵了,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记忆力、语义理解力。

训练二:听吟唱,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行路难》、《明月几时有》,文中作者的情感起伏比较大,这类文章需要老师在网上找朗诵或吟唱的好的篇目,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比如,教学《明月几时有》,我就在网上找到了杨小勇的吟唱和黑风的朗诵。两者我都放给学生听。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个?

生1:我喜欢黑风的朗诵,因为他很符合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杨小勇的吟唱听起来怪怪的。

生2:我不赞同,我喜欢杨小勇的吟唱,他一唱三叹,虽然里面好像有一些京剧的元素,让我们觉得有些不习惯,但是他唱出了苏轼的心声,让我们能够感觉得到苏轼强烈的情感变化过程。感觉刚开始的时候他内心抑郁、悲愤,才会“我欲乘风归去”,逃避现实。后来心胸开阔,有些释然,才会表达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师:我很欣赏刚才这位同学,他听出了吟唱中所表现的词人的情感变化。其实,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所以杨小勇的吟唱恰当地再现词人当时的境况。我这儿,还有一首王菲关于这首词的歌唱。我们再来听一听。看看你喜欢杨小勇的吟唱,还是王菲的歌唱。

生3:我喜欢杨小勇的吟唱,感觉王菲的歌唱没有那种古味,平淡了一些,情感的变化不大,没有那种心潮起伏的感觉,词人那种由苦闷、矛盾转而豁达、乐观的情感表现得不够。

通过这样的小小的争论,在听读对比中,在直观的感受中,让学生既领会到了词人微妙的情感变化,又锻炼了学生的语义理解力和话语品评力。

训练三:听诵读,品评作者的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中作者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中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了作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怀和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安居乐业的美好理想。这样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的伟大思想,要让现代的学生去理解并学习借鉴,教师的巧妙引导非常关键。

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我是这样做的:

师:请同学们先听诵读,边听边找出体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课文中有关于这句话的翻译,我们一块儿来看一看。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你赞同吗?

生1:我不是很赞同,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忧国忧民我赞同,但是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我不赞同。如果天下人都乐不起来,那么不是永远都快乐不成了吗?

师:我不赞同,《孟子》中有这么一句话:“独乐乐,与人乐,孰乐?”天下人都乐不起来,你一个人乐,那有什么意思?

生2:我赞同,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其实跟我们现在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差不多。对于我们现在的独身子女而言,缺少的正是这种精神,吃的穿的要好的,遇到困难就退缩,以个人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忧乐观。

生3:我也赞同。我记得历史书上曾经讲过孟子的民本思想,范仲淹在这儿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他在被贬谪的苦闷中,还能发出这样的呐喊,是难能可贵的。

……

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思维的碰撞中,坚定了自己的立场,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作为一位育人的语文教师而言,这是她应尽的责任。当然,学生语义理解力和话语品评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后记

前面提到的八年级文言文教学中的听力训练,是带有目的性的训练,所以关键是在听之前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文章有所侧重,而且尽量单一,多了学生反而难以掌握。当然,现代文阅读的听力训练,那就更不同了,这是后话,希望更多的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因为“听说读写”,“听”是放在第一位的呀。

① 出自《语文教学设计论?听说教学设计论》。

参考文献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创新是语文的源动力

在我国,从小学至高中,语、数、英三大科目都是学生的必修科目。而语文不同于数学的死板,也不同于英语的陌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给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创造一种感性的思维模式。因此,创新应该是语文课堂本应具备的特点。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将创新融入课堂教学,而是将富有感情的课文讲解得很死板。同时,由于语文就是关于文学的科目,因此很容易使得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失去了学习兴趣,更提不上能够真正地感受语文所带来的乐趣。语文本应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思维,但由于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失去兴趣,致使他们的综合能力素养并没有真正地得到提高。

因此,语文老师如何能够真正地将创新和趣味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这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课前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前备课是准备一堂课的基础,教师必须认真而充分地备课,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有一些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很容易忽略课前备课这一关键环节。然而老师在课前的充分备课对于上课的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老师只有认真备课后,确定文章的重点方面,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泰然自若,下面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为例作简要分析。

分析: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课《但愿人长久》中,虽然这篇词曲老师已经熟悉于心,但是老师也应该在课前预习课文。充分把握文章所要体现的内涵和意义,做好教学设计。例如,为何苏轼要写这首词曲?因为老师面对的是一群稚嫩的小学生,因此老师应该摒弃华丽的辞藻,尽量在课上向学生使用简洁明了的词阐述课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只有这样充分备好课,换位思考,老师才能够在课上轻松面对学生的问答。因为小学生往往很羡慕拥有渊博知识的人,而老师是他们的启蒙者,老师在课上的一切表现都是学生学习的模范。因此,充分备课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1]。

(二)创造课堂情境,情景交融

我国小语专家崔峦老师曾经说过:“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陶冶学生的性情。”创造情境,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改前,旧教育的老师们通常只注重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地将感情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课改后,由于新课程的理念要求老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如何在课堂中提起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也是老师们重点解决的问题。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为例题作简要分析。

分析: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课《徐悲鸿励志学画》中,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因此老师需要通过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事情来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只有让学生在五分钟内觉得这堂课是有趣的课,才可以保证接下来的三十五分钟是有高效率的课程。因此,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编演关于这篇文章的短篇话剧,让学生们真正融入到这篇文章中来。又或者,老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分好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着课文中的人物,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感同身受以后,才能加深学生对这篇文章、人物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的印象。让学生走入课文中,给学生多一点探讨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

(三)调动课堂氛围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力量。由于在传统的课堂中,语文课都是比较沉闷、木讷的,因此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老师应该如何营造一种自主、轻松的课堂氛围呢?

分析: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九课《诚实与信任》中,老师可以通过改编课文末尾两个主人公的对话(比如改编成反例),让学生想象应该如何编写,从而让严肃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有趣,使得学生们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而后再通过对反例的说明,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讲课过程中。由于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让人感到有趣,因此,老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鼓励其大胆发言。语文课堂将会由以前老师机械式的传授知识变为老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这样可以启发学生边读边问的学习态度,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掌握知识[2]。

三、结束语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并不是一时之事,而是应该要持之以恒。老师应通过对学生的心态做出进一步了解,换位思考学生需要的是怎样的课堂,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不断地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例如通过反问、猜测、甚至改编原文的手段,让学生对课文能够进一步的思考。

无论是任何科目的教学,都应该以课本为基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以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才能够真正地提高课堂质量。笔者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内驱力,而创新和感性是语文的原始特点。老师应该抓住这两点,积极探索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够更好地发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参考文献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阅读;张扬个性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5-0038-02

[作者简介]彭卫兰(1963―),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启东市启隆乡学校教师,一级教师。

个性化阅读主要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受自己注意力、兴趣、经验以及课文特点、教师指导、拓展方法等的影响,自主地对文本进行感性理解、探究而产生的独特见解。从定义上可知,个性化阅读具有如下特点:自主性、体验性、差异性和创造性。很多一线教师深深意识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时容易走进误区,主要表现为:简单认为个性化阅读就是放任自流,是“新、奇、特”,“捧杀”学生,过于追求表面的“热闹”等。那么,如何走出发展误区,让个性化阅读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张扬呢?

一、重视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中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提前了解文本内容,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小学生年龄小,很少会主动去预习新课内容,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渗透课前预习,并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提出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恐龙》这一课时,教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并要求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个问题。在预习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主动进行预习,学习效果倍增。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中,大多学生都能提出问题。有学生问“恐龙为什么从地球上消失了”,有学生问“恐龙有哪几种分类”,有学生问“恐龙长得那么大,会吃人吗”,等等。从学生的提问中可以看出,学生圆满完成预习任务,并在思维不受束缚的情况下提出个性问题。而当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再利用言语调动学生深入阅读,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即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体验阅读,促进学生理解文本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世界等都有所不同,因而学生阅读同一文本时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作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必须组织体验阅读,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

(一)个性朗读,促进感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朗读能够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与提升。因此,在个性化阅读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开展个性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启发。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这一课时,教师在上课时给予学生个性朗读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促进感悟。课堂中,有学生大声朗读,有学生小声默读;有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试图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在读到“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时,有的学生声音非常缓慢而低沉,有的学生则大声朗读,表现出埋怨之意,而有的学生则饱含感情地朗读,试图读出那一股埋怨之意。学生的朗读风格各异、各有不同。因此,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应更新观念,不应以“统一标准”压抑学生的个性,而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个性朗读,促进感悟。

(二)创设情境,体会文本

小学生生活经验不多,对于很多文本中的内容都没有亲身体验过。因此,为了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学生体会文本,教师可以以情境为载体,创设问题和活动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自主体验。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鞋匠的儿子》这一课时,教师以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入境体验,体会文本的情感。

师:一个鞋匠的儿子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大家想不想认识一下鞋匠的儿子?

(接下来,教师就引导学生入境想象)

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描写鞋匠的儿子?一个鞋匠的儿子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如果你是那名鞋匠,你会如何培养自己的儿子?

在此,问题情境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体会文本。

三、构建开放课堂,张扬学生阅读个性

(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头脑里产生的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因此,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打开学生个性发展的大门。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谁的本领大》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通过阅读课文,你觉得能分出谁的本领大吗?如果你是小裁判,你会判谁输谁赢?能给出结果吗?又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会走路的树》这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刺激学生深入思考:真的有会走路的树吗?会走路的树究竟是指什么?这一阅读文本的题目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因为学生根本没有见过树走路,况且树没有腿,怎么能走路呢。因此,语文教师巧妙利用学生的矛盾心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然后展开个性阅读,强化体验,得出个性见解。

(二)利用反问,活跃学生思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作者往往会“留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留白”,引导学生去填充、去想象。当学生在阅读时感觉到与自己的理解有偏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反问,或是利用反问活跃学生思维,促进精彩课堂生成。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江雪》这一课时,教师针对诗句“独钓寒江雪”设计问题,激起课堂“浪花”。

师: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当时天气非常寒冷,还下着雪。大家想一下,这位老人真的是为钓鱼吗?

(学生眼睛里透露出疑惑)

生1:可能这位老人喜欢雪,正在乐滋滋地边欣赏雪天美景,边享受钓鱼乐趣呢。

生2:我觉得这位老人肯定非常孤独,下那么大的雪来钓鱼,可知其孤独的程度。

生3:也许老人期盼春天的到来吧。严寒的冬天来了,春天也应该不远了吧。所以,我觉得他钓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而不是鱼。

……

教师及时表扬学生的个性见解,以促进其他学生更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营造阅读环境,提升个性阅读能力

展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以提升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首先,为学生打造课外阅读文化。文化熏陶的作用不可小觑,教师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墙面进行整体设计。例如,在教室两边的墙面挂上名人名言和头像,以激发学生去阅读该作者的书籍;教室后面的宣传墙定期更新书籍故事,让学生“尝鲜”,进而主动阅读。其次,在班级内定期开展读书活动。例如,读书分享交流会,让学生与同学分享读后感受;好书推介会,让学生介绍自己看过的书籍给同学,调动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教师从学生角度思考,为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读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进行拓展阅读,促进自己阅读能力的提高。最后,教师定期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例如,在读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不懂的可以查字典,利用多种方法交叉阅读,如精读、泛读、快速读等。

总之,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做好“放任”与“监管”的工作。当学生提出个性见解时,应及时表扬,但不应“捧杀”,应遵循适度原则。教师只有准确定位个性化阅读,才能真正利用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张扬个性。

参考文献:

[1] 马学思.如何实施小学语文的个性化阅读[J].学园,2013(36).

相关期刊更多

全国新书目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新闻出版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