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维护消费者权益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一些思想品德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起着统领作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才得以组织和调整,教学活动才得以合理的安排和开展,学习结果才得以预测和分析,学习评价才有科学的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严格的学习需要分析和学生特点分析,使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盲目性
例如《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理解人人平等是指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并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能力目标: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平等和尊重他人的公民意识,体会平等重在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这个教学目标,第二条几乎可以适用于任何框题。教案所设定的总的教学目标,没有衡量学生现有知识状况与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仅仅依一种课堂模式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习惯、原有能力。不分析学习需要,就难免在课堂上做重复工作,甚至抑制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会使教学目标落空。
(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忽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例如某教师设计的《严也是一种爱》一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应让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看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情感目标,实为教师灌输的内容,而非学生学习此文产生的情感升华。因而也不是建构,而只是“填鸭”。
由此可见,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应该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执导下,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注重内外因素的结合去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缺乏理论指导的学生活动往往会走向形式主义,不注重学生活动就只能局限在灌输教学的低级状态。
(三)没有把握目标的可操作性,使教学目标难以落实,教学成果难以考查
例1:《做情绪的主人》
(1)了解情绪是可以调适的,认识到情绪与个人的人生态度是紧密相连的。
(2)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消费者享有哪些合法权益,知道什么是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维护尊严权、监督批评权。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1是符合要求的,案例2则存在“认知目标”过多的问题,几乎把教材中的内容都罗列进来,未能突出重点;“能力目标”有些抽象,缺乏针对性,修改为“培养学生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知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就比较具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制定得不恰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这节课的内容不符合,不是这节课的主要意图。
三、解决的策略
为避免和减少上述问题,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应该要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对全课教材内容、教材结构和教学目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其次,在这个前提下,再根据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地制定课时的教学目标,具体操作步骤为:
(1)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本课时基本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基本要求是什么;
(2)找出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的结合点;
(3)分析、思考、挖掘蕴含在教材内容中的基本观点,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因素是什么;
(4)把上述内容按照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整理和概括,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5)适当参照教师教学用书(参考书)中对全课教学目标的表述,纠正、充实、完善自己所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
据此,以下为笔者对《生命需要彼此尊重》一框的教学目标设计,仅供参考:
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了解环境恶化的现实,懂得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珍爱自然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地的观察与探究或者上网查找资料,感悟生命世界的多彩;知道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状况,通过讨论与分享,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教师引导的“社会环境综合分析”懂得生命是彼此联系的,需要彼此尊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 思品 生成性资源 捕捉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思品教学过程中时常会生成一些与预设不一致的信息(资源),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信息,运用多种手段使之生成有效的课程资源,从而使课堂因此变得多姿多彩。
1伺机捕捉投情入境之道
此种方法多用于由于天气及环境的突然变化,也就是将教学内容及时巧妙地与当时的环境氛围联系起来,形成情境交融之势,将动态资源化为极好的课程资源。笔者在教学《做自尊自信的人》时,教室外忽然下起了初春的第一场大雨,大多数学生的目光逐渐被洋洋洒洒的雨点吸引到窗外。此时如果继续讲课,效果势必大打折扣,情急之中笔者索性大声朗诵起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学生们不觉也跟着吟诵起来,于是朗朗上口的诗歌使课堂的步调渐渐变得统一。笔者“趁火打铁”道:“这首《春夜喜雨》,道出了春雨的金贵,也道出了‘好雨’的高尚品质,同时还影射出一切‘知时节好人’的高尚人格,其实我们这里所讲的‘自尊自信的品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大家顿时一愣,课堂也随之安静下来。接下来,笔者顺势把诗改编成顺口溜:“好学知时节,当堂乃发生。随声潜入脑,理解在心中。窗外云俱黑,教室火独明。细看黑板处,能有几个人?”学生心领神会地笑了。这时,望着学生兴奋、渴望、默契的眼神,笔者重新组织教学,“水到渠成”地完成学习任务。
2借“风”点“火”化解尴尬之道
师生在课堂上的有些意外行为乍看起来极不协调,但教师如果把握得好,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笔者在教学《人生难免有挫折》时,走进教室,刚登上讲台,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惹得学生哄堂大笑。笔者迅速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然后不慌不忙地说:“同学们,请安静,这就是我要给大家上的一堂课。”这句话使学生们都愣住了,纷纷竖起耳朵欲听下文。是呀,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上,无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呀!谁能保证不跌倒几次呢?跌倒了,不可怕,怕的是,不愿意爬起来!接着,笔者借这一偶发事件,导入到挫折的客观存在性,进而与学生探讨遇到挫折的态度与解决挫折的方法。
3随机应变深化认识之道
课堂上,学生时常会答出与教师答案不一样的或稀奇古怪的话,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给予引导、启发,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身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又可深化学生的认识。笔者在八年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教学中,出示了一则问题情景:小明买回一双皮鞋后,发现标签上的产地和厂家与营业员提供的不符。当时想想算了吧,可是穿了不到一个星期,皮鞋就脱胶了。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办? 通过我的预设问题情景,学生们通过讨论明白了: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用以上这些合法的途径,这样这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顺利地完成了。这时一位学生突然提问:“消费者知道某商场卖的是假货,故意去买假货,然后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经营者要求赔偿,这样可以吗?”他这一问,犹如在平静的水面掷下了一块大石头,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这突然的发问超出了教师的预设范围,怎么办呢?教师思考了一下,说:“刚才这位同学从另一角度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却被忽略的问题,很不错。现在我们能否根据本节知识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呢?”学生们讨论开了,有的说:“这种做法是可以的,知假买假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有的说:“这种索赔的做法可以唤醒消费者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的说:“这是不对的,是投机行为。”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生成资源,并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解决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这一问题探究的好奇心。
4利用幽默一石多鸟之道
在给七年级新生上第一堂课,为说明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笔者讲了“歧路亡羊”的故事,之后是如下的师生对话:师:“杨子的学生始终猜不到到老师为什么忧愁,你们比他们聪明,你们来猜,杨子忧愁的原因。”生1:“杨子姓杨,羊丢了,由丢羊他想到了自己。”师:“哦,你的意思是杨子也是羊,他担心把自己丢了?” (众生笑)。生2:“不是,杨子忧愁把学生放了羊。”师:“啊,你是说学生是羊,杨子教书是放羊?”(全班学生笑)。如此,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笔者把话题一步一步引到“人生歧路”,怎样选择人生道路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上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自然突现出来。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把幽默的话题变成重要的课程资源,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5以小见大举一反三之道
生活事件、生活现象之间在事理上往往是相通的。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认知迁移便随即发生,以小见大是学生社会性品质发展的有效环节。在教学《创建新集体》中的“各尽所能,发挥特长”时,笔者出示问题情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计论后形成如下结论:说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也存在自身的缺点与不足;说明要全面正确地认识(下转第82页)(上接第68页)自己。正当笔者准备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时,一学生突然举手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尺不如寸,寸比尺优呢?”这可是教案中没有预设的的问题,笔者没有回避这一“生成”的问题,而是对这位同学善于动脑,具有独到见解的行为表示鼓励和肯定,然后引导学生从平时的所见所闻和体验感受中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由于应用的地方不同,尺有显短的时候,寸也有显长的时候;同样,“优”与“劣”、“长”与“短”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或所显示的含义也不相同。因此,事物具有双重性,要学会全面正确地看问题,要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为国家、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的眼界逐步扩展、深化,跳出学校生活圈子,步入人生社会自然这个大世界。如此,举一反三,以小见大,就大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6明断暗收为我所用之道
在学习《自我新期待》这一课中,笔者讲到人要创新发展,不要做“井底之蛙”。这时,突然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冒出一句:“我就要做“井底之蛙” !”面对这个调皮鬼,笔者并没有动怒,而是冷静地问:“你为什么要做井底之蛙?”生答:“井底安全,况且井外污染太严重,河水臭烘烘的。”笔者肯定了这个学生的话,指出他把自我创新跟环境安全问题联系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创新主见,和老师想到一块了,而青蛙每天在井底观天,不就是都在期待着什么吗?通过循循善诱,调皮鬼终于认同了笔者的观点,这样的处理就起到了明断暗收,为我所用的良好效果。
总之,教师要善于依托生成性资源营造生命成长的课堂,让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在这样和谐的W习平台上,课堂就会成为一片想象翅膀飞翔、创新火花频现、快乐之声回荡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张立元,朱瑛.莫让“生成”迷了眼――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教学行为的反思[J].湖北教育,2005(Z1).
[2] 巫惠群.在开放的教学中让目标不断生成[J].江苏教育,2002(16).
[3] 李孔珍.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观[J].教学与管理,2006(07).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满足会计专业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需要,构建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突出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特色实践课程体系,实现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顺利就业,对专业课程的改革,已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经济法是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然而传统理解上法学又不像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强,如何进行改革突出特色向来是每位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老师头痛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感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课程培养目标的改革
过去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偏重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开拓分析问题的思路。不太注重学生学以致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学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印象就是纯理论,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意识到这门课程在其会计职业生涯中起到的作用。因此要改革,首先就要从改革课程目标入手,突出课程的特色,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作用。课改后将原课程名称更换为《经济法应用》,课程目标也从原来单一的知识目标拓展为了若干子目标。包括了专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三个部分。旨在改变传统学科研究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体系,构建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社会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较强适应性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同时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的兴趣。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打破原有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以项目驱动教学,将知识重新整合。力求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具体而言,选择以下项目实施教学。
(一)经济法知识认知。包括法律基础知识认知、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的大体学习。
(二)企业法。包括非法人企业和法人企业的申办和运作过程中纠纷的解决。
(三)破产法。学习企业破产清算的具体程序和操作。
(四)合同法。包括如何订立一份经济合同,合同纠纷的解决。
(五)劳动合同法。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争议的解决。
(六)知识产权法。包括商标权和专利权的申请。
(七)市场运行相关法律本文由收集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如何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学习。
(八)证券法。包括证券发行与认购条件的学习。
不难发现重构的课程内容以讲授市场主体法律制度和市场主体行为规则为重点。其原因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工作在各企业单位,从事财经类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向学生讲清楚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的特点,以及在会计事务所的学生可能接触到破产清算的项目,我们必须让其学会破产清算的程序和基本操作流程。考虑到学生自主创业的需求,合伙企业法、独资企业法等法律的基本内容也应重点介绍。合同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等也应作为教学重点。上述法律制度既是各种会计类、经济类职业资格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工作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法律知识。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高职高专的教育观念必须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传授为主线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法上要体现高职高专的特点,摆脱纯粹理论教学的桎梏,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具体而言: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案例教学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一些法律理论外,重点是要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如何填写独资企业开办申报书、如何起草和签订合同、如何进行破产清算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经济法的实用性和与会计工作的关联性。同时,采用模块教学模式依托立体化教材,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统合多媒体、多形态、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实训指导书、电子教案、试题库等部分。其不同于传统教材之处,在于它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并发挥其优势,形成媒体间的互动,强调多种媒体的一体化教学设计,解决了课堂外教学的难题,适应了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多、学生在校外时间长的特点。
四、实践教学的改革
20*年是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本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九届三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任务,根据《20*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要求,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着力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着力于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着力于营造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抓住重点、细化分类、扩大效果,认真做好全年的各项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大力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
(一)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原原本本地学习十七大报告,重点学习有关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内容,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找准加强和改进整体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十七大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着眼大局,以解决民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围绕完善民主制度、围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开展工作,注重在领导干部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注重在广大市民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提高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广泛宣传改革开放30年以来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主题,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所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安排好“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系列活动。结合现行宪法的历次修订,加强宪法教育,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公民的宪法观念;进一步准确把握市民法律素质,认真做好市民法律素质评估调查工作;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烘托气氛,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氛围。
二、抓住重点,统筹兼顾,深入推进“法律六进”各项工作
(三)进一步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继续完善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重点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重视案例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法治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与解答,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年内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不少于两次,各区县、各市级委办局至少举办一期领导干部法制研修班。启动“双百”工程,即:100名“学法用法模范公务员”和100名“学法用法示范机关”的评选工作,通过评选,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并推广至全市。建设和完善“干部学法网”,丰富在线学习课程,完善考核办法,进一步夯实公务员学法用法的阵地。
(四)重点推进“法律进学校”活动。积极配合市科教党委、市教委,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以增强引导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为重点,推进法制教育进课堂。加强学校章程建设,研究制定市和区县二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评比标准和办法。以“依法办学、以德立校”为主题,组织开展对学校领导和法制课教师的法制培训,推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配合司法部办好全国大中学生学法用法演讲赛。会同有关部门,通过组织举办法制教育观摩课、法制课教案征集评比、法制学科教研活动等,加强学科建设。充分利用法院、监狱、劳教所、戒毒所等,进一步拓展青少年课外活动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体验性活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体系。
(五)突出做好“法律进企业”工作。以推进依法诚信经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重点,大力开展《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宣传活动,把握正确导向,通过法制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的水平和能力,帮助企业职工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讲师团资源优势,定期进企业开展法律培训。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分别召开市有关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有关方面的座谈会,认真探索“法律进企业”活动的有效抓手,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年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法律进企业”现场推进会,并探索开展“守法经营示范企业”的创建活动。
(六)继续开展“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活动。以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为重点,全市每个街道、镇举办三次以上的专题法制讲座或法制文艺演出活动,提高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程序意识和责任意识。上半年内,明确“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小区”的评选标准,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小区”的创建和评估验收工作。积极开展“法律下乡”活动,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十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基层农村民主法制教育活动,组织法律工作者进村入户,宣传宪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宣传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规,采取各类有效措施将“法律下乡”活动引向深入。继续做好第四届“梅陇杯”法制故事征集评比活动。
(七)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配合市总工会、市文明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办好“学法律、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等各种针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春运等进城务工人员大量流动的时间节点,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宣传,增强进城务工人员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培育他们自觉守法的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三、总结经验,梳理思路,集中开展“五五”普法中期检查
(八)认真开展自我检查工作。按照市“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在下半年组织“五五”普法中期检查。各区县、各单位要把迎接全市检查与自我检查有机结合在一起,主动与区县人大共同开展普法评估验收工作。要对照全国和本市的“五五”普法规划以及“法律六进”的文件,对本地区本单位的学法用法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总结,整理工作体系和各项机制,总结之前的成功经验,查找遗漏和不足,制定措施并及时改进。通过系统自查,切实提高各区县、各单位普法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九)积极组织做好中期检查各项准备工作。市法宣办将适时邀请市级和区县人大代表到各区县和各单位,对“五五”普法以来所开展的具体工作进行综合检查和评估,主要检查基础工作机制、五类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法律六进”的实施落实情况、法制宣传教育的阵地建设状况以及相关台帐资料。举办回顾小结座谈会,梳理成功的做法,同时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提供经验支持,以确保“五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
四、弘扬法治,营造氛围,大力开展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十)深入推进20*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系列宣传活动。结合迎接奥运会和世博会,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法、体育法、公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各区县、各单位至少举办一次大型宣传活动,使市民学习了解与奥运、世博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积极参与和自觉配合两会的成功举办以及期间的城市运行和管理,为迎接奥运会和世博会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十一)继续做好“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区县、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与有关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和专项主题活动紧密关联的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以及其他重要节点,如《反垄断法》、《企业所得税法》的施行、“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知识产权宣传周”、“5.25”交通宣传日、“6.26”国际禁毒日、“119”消防宣传日等,举办一次以上主题鲜明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
(十二)围绕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和本市第二十届宪法宣传周,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区县、各单位要把宪法宣传周作为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展示窗口,提前规划,精心设计,突出主题,结合运用生动材料,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在宪法宣传周期间,深入开展至少一次以宪法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市民的宪法意识和民主意识,在全社会掀起学法守法用法的。
五、拓展渠道,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建设
(十三)健全工作机制,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继续发挥好各区县、各单位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的作用,建立相关责任制和考核措施,明确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要求,确保今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对各区县、各大口的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考核方法以及法宣骨干和联络员例会制度,加强多方面、多渠道的沟通和协作,整合有效资源,完善整体工作网络,在社会中实现普法的全覆盖。
(十四)抓好法制宣传教育的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对基层法宣干部的教育培训,注重培养服务大局需要、为民解困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宣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讲师团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完善基层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力争全市各个区县都有一支相对稳定,整体素质较高的普法志愿者队伍,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逐步增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的总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