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台词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台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台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台词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台词范文第1篇

1.派的父亲:“不要被这些光影和故事迷惑,社会很复杂。”

派幼年时就生活在浓郁的宗教环境中,儿时,派的妈妈给他讲印度教的神话故事,少年派被这些神秘而神奇的故事吸引,在夜里用手电翻开画册,在祭祀的河边目眩神迷。但是理性的父亲俯下身来,轻声而郑重地警告他:“不要被这些光影和故事迷惑,社会很复杂。”

2.派:“信仰就像一座房屋、可以有很多楼层、很多房间。”作家:“那有怀疑的空间么?”派:“怀疑在每一层都占了几间。”

少年时期的派无端地深信多个宗教,在他看来神只是以不同的面貌存在并指引他而已。这句话是成年派向作家解释自己为何信仰多个宗教时的一个形象比喻,当作家反问信仰的房子里是否有怀疑的空间时,派的回答很笃定,当然有,怀疑在每一层都占了几间,怀疑是信仰的一部分。

3.派的母亲:“科学让我们认识外在的事物,却没有观照自己的内心。”

派的父亲仿佛是科学和理性的代言人,在他看来理性应该在信仰之先,因为“科学几百年来帮我们认识到的东西,比几千年的宗教都多。”对此,新派但虔诚的母亲表示认可,但她补充到:“科学让我们认识外在的事物,却没有观照自己的内心。”

4.派:“没有理查德·帕克我早就死了,对他的恐惧让我保持清醒,照顾他的需求让我得到意义。”

正如书中写道:“有时我因为帕克的存在而高兴,我心中的一部分不想让帕克死去,因为如果他死了,那么我就会独自在绝望中生存,而绝望是比老虎更可怕的敌人。”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有些东西并不合理但你必须相信;有些东西并不牢固但你必须依靠。

5.派:“我猜,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地放下,但遗憾的是,我们却来不及好好道别。”

如果要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No.1台词,这句应该毫无争议。派想向理查德·帕克说声谢谢,谢谢这个让他恐惧的猛兽一路陪伴他,帮他活下来。他想说“理查德·帕克,你永远在我心里,我爱你,上帝与你同在。”但理查德·帕克头也不回地离开,就好像不曾与派有过任何交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台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李安;恐惧;求生欲;《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一、赏析剧情

主人公派从小生活在印度南部的一个动物园里。特殊的生活环境让派生来对大自然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天在狮子的吼叫中醒来,在鹩哥吼猴和鹦鹉的嘈杂声中吃过早餐,在去上学的路上不仅有母亲和蔼的注视还有眼睛亮晶晶的水獭注视。这一切让派充满了灵性和对自然的敬畏。派的父亲是一个只相信自然科学的人,他以老虎的教训告诉派只有生存才是一切的本能。在派16岁那年,全家带着动物园里的动物登上货轮驶向加拿大。但船在途中因不明原因沉没了,家人全部遇难。派侥幸落在救生艇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的还有一只鬣狗,一匹断了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然而饥饿很快来袭,食物链的顺序无法改变。在最初的三天里,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马,老虎又杀死了鬣狗。很快救生艇上就只剩下派和450磅重的理查德帕克。在海上漂流的227天里,他们彼此警觉又彼此依赖。派要收集淡水,捕鱼捉虾,用尽自己所有的海上生存能力来喂饱理查德帕克以保证自己的平安。漂流的日子里,他遇见过令人绝望的暴风雨,也见证了星空的美轮美奂。他写日记,给自己加油,在希望与绝望之间苦苦挣扎。正当食物就要耗尽,派与老虎都奄奄一息时他们来到了一个梦境般的小岛,短暂停留补给后派才发觉这是一座食人岛,继而又踏上了旅程,终于在墨西哥海滩获救,然而老虎理查德帕克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他。

故事看似结束,但我们知道李安的电影永远不会如此简单。直到男孩将第二个故事娓娓道来,影片峰回路转,虚实相间,我们才意识到原来动物都是隐喻。斑马对应着僧人,鬣狗对应着厨子,猩猩对应着母亲,而凶猛的孟加拉虎则是派自己。影片一经上映,好评如排山倒海般涌来。每个人都在电影里看到了不同的故事。剧作家看到剧本,教徒看到信仰,孩子们看到勇敢,摄影师看到技术,而更多的人,选择看到灵魂。于我而言,更多看到了恐惧在生命中的力量。理查德帕克是一只虎,更像是恐惧的化身。这种恐惧来自于人性本能,是对自然的敬畏,对孤独的抗拒,对神灵的渴望。结尾时刻,理查德帕克头也不回地走向了丛林深处,好像悬挂了227日的心终于落下来,伴随恐惧永远消失了。派警觉于恐惧,也依赖于恐惧。那些战战兢兢的日子成就了派的生命,也最终丰盈了他的灵魂。

二、解析李安

张艺谋曾感叹:“像李安那种能拍中文、英文电影,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行走的导演,恐怕只有他一人。”惟一的华人奥斯卡最佳导演,两届金球奖最佳导演,两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导演,两届金马奖最佳导演……李安突出的成绩在华人导演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奇迹。然而在这样巨大光环背后的李安却常说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1984年在纽约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李安并没有找到一份与电影有关的工作,于是他赋闲在家不得不靠妻子微薄的薪水来过活。他烧饭,带孩子,每日在家中大量阅读剧本,大量看片。他常说:“如果自己有日本大男子气节的话早该切腹自杀了。”曾经一度李安帮剧组看管器材他都觉得害怕,怕有丝毫闪失便丢了这份工作。然而是这样一个经常活在“恐惧”世界里的胆小导演却勇于挑战最艰难的电影话题。从“断背山”,到“武侠”,再到“民国女人”,每一样主题都与他的生活差距很远,但每一部却都被他拍得好评如潮。这一次他选择的是电影界公认的三大难题:小孩、动物和水。不仅如此他更挑战了3D拍摄,这让本就难走的道路更多了几分曲折。2002年由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写的小说《少年Pi》风靡全世界。如今这部当年被评价为“最不可能拍成电影的小说”被李安拍下,而再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访谈中李安曾被问及:“你不害怕失败吗?”但他却说:“怕,怕才有劲,怕才会让人提高警觉。就像小孩跟老虎漂洋过海,他后来发现没有那个老虎他活不了,没有那种恐惧,没有让他一个惊醒的感觉。他对老虎的恐惧是提了他的神,增加了他的精气神,所以那种提高警觉的那种心态,心理状态其实是生存跟求知跟学习最好的状况,所以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刺激。”李安是很有野心的,他的头脑里一方面是中华文化:讲究中庸,平衡,平和之道。另一方面是西方文化:完全的对立,冲突,越是抗拒的两极之间的斗争越是好看。在两种截然不同文化下生存的李安,糅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所以越是表面看起来温和谦逊,内心里便越是卧虎藏龙。李安曾经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恐惧鞭策我不断求改进。因为没有比“恐惧”更强烈的感受了。

父亲的严格、严厉造就了李安的个性,也成为李安电影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从最早的《推手》到《喜宴》再到《饮食男女》,每一部都在讨论严父与爱子间的社会关系,于是被大家亲切称之为“父亲三部曲”。甚至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派的爸爸那种理性战胜一切的教育理念,也是李安父亲教育方式的投影。“人生到头来就是不停的放下,但最令我心痛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这是少年派里最震撼人心的一句台词也是最能体现李安心境的一句话。2004年李安的父亲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自此天人永隔,在美国拍戏的李安甚至没有来得及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是他一生莫大的心痛。父亲一生从未支持过儿子拍电影,而在李安资金窘迫的时候父亲却还是援手相助,在李安灵感枯竭的时候父亲还是以书信告知要坚持自己的理想。父亲生前最后的时光曾对李安说:“我看《绿巨人》,终于明白你在拍什么。找卷录像带送我吧。”父子间的情谊,早已融入不言之中。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最后,已经中年的派回忆起自己获救的过程时流下了眼泪:“我再也没有机会感谢父亲,感谢他教我的一切。告诉他,如果没有他的教诲,我恐怕就活不了了。”透过派的眼睛我们仿佛看到白发渐多的李安借派的言语说给天国的父亲听。李安总是恐惧,但也因恐惧而专注。在每拍一部电影的同时,李安都喜欢把自己放在其中,真正融入,用自己的心交换灵动。虽说少年派是老虎与少年的故事,但拍摄过程中并没有真的老虎存在,只有天然的想象世界。于是李安伏地扮成老虎,沉默地与年轻的演员对峙,用自己的辛苦造就了本不存在的美好想象世界。李安说喜欢做自己不知道怎么做的事情,想过一种受苦受难的感觉,想要找一点罪受,这样精神才会有所提升。他还说:“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卧虎藏龙,这头卧虎是我们的欲望,也是我们的恐惧,有时候我们说不出它,我们搞不定它,它给我们危险,它给我们不安,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让我们保持精神上的警觉,才激发我们全部的生命力与之共存。

三、辨析人物

现实中,在父亲和哥哥的眼里,派是一个胆小又迷信的人,他们认为派同时信奉三个宗教,便等同于什么都不信。被现代科学医治成功的父亲自称为“新派”印度人,它认为只有自然科学才能解决一切问题。父亲严肃且严厉,他认为让孩子看到残酷的现实是教育的最好方法。而母亲则是生活在“新派”与传统之间的印度人。在结婚后便与自己家庭隔绝了联系的她认为宗教是她与过去惟一的联系。在母亲眼里派有自己的世界,她认为科学只能帮我们理解外在世界,但宗教却能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派从小就是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孩子。就像印度神黑天一样你以为他只吃了尘土但张开嘴你看到的却是整个宇宙。印度教三千三百万个神都在他心中,不仅如此派还虔诚信奉着基督教和天主教。在现实生活中天主教、基督教和印度教都是排他的,所以具有泛神论倾向的派不禁让人发问他最终信奉的到底是宗教还是超越宗教内心渴望与上帝对话的自己。当派与老虎漂流在海上被狂风暴雨袭击时他绝望地向上天呼喊:“我已经失去了家人,我已经失去了一切!我已经屈服了,你还想怎样!”抗争退去,绝望慢慢袭来了。这样的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是很少见的,当人定胜天的英雄形象横贯人类文明的精神世界时,现实世界中对自然的迫害也显得更加积极。“西方文明把人摆在首位,讲究人定胜天。”李安说,“一切按照人的意愿进行下去,这个地球终究要走向毁灭。我们是不是该谦虚一点?”正是中华文化中“尽人事,听天命”的因素起了作用才使得少年派这个本来很好莱坞式的故事多了很多对信仰的追问和对自然的敬畏。李安从小生活在宗教氛围很淡的国家,自然在看待宗教问题上有着和西方导演不一样的立场。所以结尾的两个故事到底哪个是真的导演永远不会给出最明确的答案,这本身就像主人公“派”的名字一样无解。

李安不仅在拍戏思路上与大家不同,在选演员的问题上更是另辟蹊径。在票房至上的经济时代,大牌明星是票房收入的重要保证,很多导演为了票房不惜采用明星堆砌的方法。在短短一百多分钟用上一百多个明星,使观众无暇顾及剧本的内容,只能一门心思数着熟悉的面孔。名声大噪的大牌导演李安却花了六个月的时间在印度面试了三千多个少年,他寻找的是一张有点傻里傻气的脸。我们想象中与猛虎漂洋过海的应该是一个勇敢聪明的少年,而相反,派却是一个善良简单近乎于单纯的少年。他相信一切神灵的存在,相信一切爱与力量的感知。在拍戏时,太平洋,老虎都是不存在的。这个从来没演过戏,从来没见过大海,更连游泳都不会的印度少年完全用自己的天真幻想出一个瑰丽奇幻的世界。有人说李安要讲的便是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却又恐惧的环境里,人要如何学会与自己相处的故事。

四、结

派的奇幻旅程结束了,他终于回到人类文明的世界。有意思的是电影的开头到结尾派始终生活在家庭的幸福里。对于生活在恐惧与无解中的派来说,家庭和宗教才是可以躲避和休憩的港湾,也是应对一切困难的力量之源。派的奇幻旅程结束了,李安也终于回到令他不再那么痛苦挣扎的世界。拍摄过程异常艰苦,李安自己就如同和老虎漂洋过海,路途艰险,且看不到尽头。虽然《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如今已经获得潮水般的好评,但他依然活在恐惧的世界里。他害怕自己会怠惰,害怕自己不能给对他充满期望的人一个交代。在《十年一觉电影梦》中,他曾大致说过这样一席话:每拍一部电影都是完全把自己放进去,很喜欢这样,但同时又非常恐惧,因为不能忍受自己完全暴露在公众面前……这何尝不是每个人心中的念想?既想把内心的大门敞开,让别人进来做客,但又怕别人进来之后发现屋内隐藏的另一个自己。所以,好的电影匠人与电影大师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电影只是提供视觉张力或者心理刺激,而后者的电影以人性深处的欲望为导向,提供独特的想象和价值观,让人们看到世界之外的另一种可能,从而让我们去探究真正的自己。也许除了李安特有的“恐惧”之外,那种谦卑到尘土里,又冲破力量敢于挑战的态度才是我们最该学习的本领。正如英国当代诗人西格里夫·萨松那句很有名的诗: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参考文献]

[1] [加拿大]扬·马特尔.少年Pi[M].姚媛,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2] 张建红.《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复调艺术特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 田俊武,朱熹.《少年Pi》之主题学初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4] 张妍瑜.虚幻与真实、镜像与自我——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老虎角色分析[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台词范文第3篇

一、电影视听材料运用于英语口语课中的优势

1.趣味性、直观性。电影设置一系列戏剧冲突、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配合优美动听的配乐,带给人美的享受,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英语电影呈现的画面与音乐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思维更加活跃,感官更为敏锐,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厌倦情绪一扫而空,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精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原汁原味、生动句型,合理设计课堂,深入挖掘电影情节中的典型词汇、句型、英语文化和语言习惯,结合具体情节讲解,让知识在观看影片时不知不觉印入学生的脑海。电影能全面而真实地直观的展示英语语言,学生能预设情节的发展,并且利用多个感官去捕捉语言信息,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发展脉络和剧中对白。影片渲染的环境和气氛还能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学习氛围里,不受其母语的干扰,给他们足够长的时间去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听、读、看和感受,加强他们与目的语的接触,积累语言的输人量。

2.审美性。英语电影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配合精致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配乐,带给人美的享受,吸引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大量的英语浸润和听说是外语习得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电影能真实立体地再现英语句型的背景和使用环境。电影的对白往往能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富有节奏和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些经典的台词,既包涵哲理,又具有美感,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重音、语速中所携带的大量信息,既能积累词汇、掌握句型和语境,又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语感。英语电影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去思索什么是真善美。

3.多元文化载体。电影是文化的载体。“一定背景下的一个国家的视觉特点,包括其建筑、习俗、气候、社会组成,都能够通过电影有效地描述出来”(Hill,1991)。电影艺术通过画面,声音能够跨越时间的局限,动态的表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在风俗、文化、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变迁,剧中对白能够充分表明英语的发展和演化。通过英语原版电影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形成、民族风俗、发展轨迹、社会和性格特点以及各民族所独有的表达方式、发音方式、语言习惯、表情甚至手势等,从而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语言中的文化现象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英文电影运用于英语口语课的目的

1.学习自然、真实的英语语言。英语电影的口语教学,首先必须服务于语言学习。旨在让学习者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接触标准、地道的,、真实交际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英语电影涉及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典型语言。现实生活中也不全是标准英语。英语电影不仅能让英语学习者了解和熟悉英语国家人们说话的真实状况,为学生提供在社会生活的不同场合得体使用英语的感性素材。电影的来源广泛,能让学生习惯不同地区所形成的独有英语发音方法,不同的语音语调。这样,在生活中才能听懂不同口音的英语,和不同的人们对话才不会手足无措。

2.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和语言是相互交融,共同演化的。不同时代的英语电影通过描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能够展现不同时代的英语特点,外来词的融合,英语词义的发展。这不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的发展,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交流的方式、习惯、传统以及人民的性格特点,全方位的促进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3.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电影艺术是以镜头为表现手段的视听相结合的叙事性的艺术。电影中的画面、语言、音乐都是审美的对象。电影通常能将视觉艺术与文学艺术进行完美的融合,能通过大银幕震撼人心,能让学生得到极大的审美体验。电影不但是直接可视性的艺术,更重要的是它能鉴赏者引向内心深处,进而升华为一个主题,耐人寻味,富有意蕴。许多英语的名片佳作,宣扬人性之中美好与善良的一面,如《泰坦尼克号》展现人们面对灾难,坚持的儿童优先,女士优先。如《阿甘正传》对于人贵在坚持的阐述和战争的无言抗议。这些都给学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让人思索生命的意义。

三、英文电影运用于英语口语课中的步骤

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实施上述各项目标的关键。英语语电影课上的语言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口语能力、审美和为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英语电影。这项训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其具体实施可以分为四步骤:观前预热、电影赏析、观后讨论和课后作业。笔者认为最为理想的是听写台词、模仿配音。

1.观前预热。

(1)作品介绍。详细的作品介绍是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英语电影,有助于学生理解影片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可向学生介绍该片是根据扬?马特尔风靡全球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华人导演李安执导,影片讲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原创音乐奖4项奖项等相关资料。

(2)介绍生词、根据情节发展提出问题。课前让学生熟悉生词,教师在观看影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故事脉络提出一些问题,可以是有关语言学习方面的,例如某个单词、句型或者俗语,也可以是关于情节发展和听力理解的。要求学生观看完后各列举出一些自己听到的觉得有用的句型和谚语。也可以安排一小段时间让听懂的学生对英语对情节进行简要复述,既考察了学生理解水平又帮助了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台词范文第4篇

早在2007年,春晚曾向郭德纲发出过邀请,但彼时的郭德纲以“作品不合适”为由把导演组拒之门外。之后,郭德纲不仅没和春晚合作,还时不时把春晚揉进自己的段子里,2009年曾在自编节目《我要下春晚》中挤兑春晚。

但在演艺江湖,互惠互利才是硬道理。这些年来央视春晚的影响力不断下滑,迫切需要一些新鲜的元素来吸引年轻观众。今年总导演哈文以“开门办春晚”的主旨邀来了“中国好声音”学员的加盟,又大度邀请郭德纲上春晚,可见春晚多么急迫地想把各种流行、话题性节目纳入囊中。

对于郭德纲来说,加入春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他已经改口说“我对春晚并没有成见,如果哪一天因为‘规则’的改变,我的东西能够合适那个舞台了,我也挺乐意上的。”之前曾经在德云社说过相声的李菁、何云伟和曹云金已经登上过春晚的舞台,而且也因此拓展了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闻,郭德纲和于谦这次的相声围绕着郭德纲开烤串店招募帮手展开,郭德纲将多次拿自己的身高开玩笑,并调侃当下人们热衷于遛宠物的爱好。

焦点:郭德纲

好作品才是硬道理”

——总导演哈文

好多同事为我起誓说我不上春晚,但说句良心话,我也没这么说过,我只能说我的意思可能是被他们曲解了。我这个年龄是看着春晚长大的,春晚不好做,众口难调。如果人家需要我,正好我有合适的节目,何乐而不为呢?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作品,我可以上。”——相声演员郭德纲

据说郭某要上春晚了,这里包含了两个信息,属于赵本山时代的农民低级搞笑时代终于结束,属于郭德纲的城市高级流氓时代终于开始。”——网友司法考试案例网

在央视春晚这竿大旗下,许多草莽英雄纷纷被招安,郭德纲也一样!郭卖嘴看似李逵实则宋江,若问真正的英雄是谁?自然非陈小二佩斯莫属!正所谓:陈佩斯坚持得牛逼,郭德纲妥协得漂亮!所谓平民英雄,只不过是一场戏!”——网友田金双

语言类节目

姜昆+沙溢

姜昆除与徒弟周炜搭档外,还邀来了影视演员沙溢与姚芊羽,四人将合作一个名为《我要上一线》的相声剧。据悉,该相声剧内容涉及娱乐圈,还调侃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王的盛宴》等三部电影。

麻花+嘻哈

继龙年春晚推出“开心麻花团队”后,这支新锐喜剧团队今年再接再厉,沈腾和马丽的《齐天大事儿》参加终审。另外,80后相声小团体嘻哈包袱铺今年也得到了机会参加春晚语言类节目终审。

赵本山+倪萍

“倪萍就是我的梦中情人!”1999年,赵本山曾在央视春晚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中有过这样一句经典台词。多年后,当赵本山的老搭档宋丹丹声言不再上春晚后,倪萍有可能搭伙本山大叔。

郭德纲与央视

2006年

央视举办“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郭德纲认为比赛“门派”气息浓厚,临阵勒令德云社弟子退出比赛。

2007年

郭德纲因代言某饮品广告,被央视3·15晚会曝光。郭德纲为此自嘲:“汝终身不得上春晚。”

2007年

春晚向郭德纲发出过邀请,被郭德纲以“作品不合适”为由拒之门外。

2009年

郭德纲在其作品《我要下春晚》宣称:“两个人说的是对口相声,三个人说的是群口相声,62人说的是春晚的相声。”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台词范文第5篇

一部中国电影能够引发西方主流媒体长时间的持续关注,应该是由《泰囧》首开先河。电影界本来就是一个名利场,所谓“成者为王败者寇”,若非因其本土票房的超常成功,世界的青眼也不会投向这边。媒体对“新闻事件”的热衷也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普通观众却是只会直接奔酒而去,而不管媒体的“醉翁之意”到底为何。

仅从国内市场而言,《泰国》的成功堪比美国的《宿醉2》,以至于影片在美国上映之前,见诸美国媒体的业内文章多多少少都隐含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期待:也许从此片开始,世界电影市场的风向将会从“西风东渐”转向“东风西渐”。而且影片由世界最大的院线公司AMC亲自捉刀,有违常规地既负责发行也负责放映,被视为一缕革命性的微风。足见《泰囧》的本土成功,不仅为中国电影划了时代,而且还成为了全球电影产业的一件大事儿。到底是什么样的影片居然能够打败同期上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及其他商业大片7单是这一点便足以撩拨起强烈的观影欲。

然而,AMC却对该片的发行异常谨慎,非但没有耗费重金大肆炒作,就连发行档期也是在离首映日不到一周之前才对外,相当于给了观众一个突袭。既没有提前安排影评人和媒体专场,也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传统宣传,仅仅在中国人都看不到的YouTube和Facebook网站上略做推广。由此可以推想发行方对影片的预期:尽管被万达并购之后,仅在北美就拥有5000多块银幕的AMC院线已成全球最大的院线公司,但它为了不耽误自己的“钱程”,还是必须按照产业的游戏规则来行事,而不能无视产品本身的实力而去迎合别人的醉翁之意。在此全球经济低迷的敏感时期,似乎全世界都在盯着中美两国的市场及其蕴藏的财富,所以,AMC不得不慎而又慎。

于是乎,他们只能将影片的主体观众明确地定位到特殊的兴趣群体,也就是美国的华裔和留学生观众,所以才会赶在中国的春节档期匆匆上映。一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华人观众进入影院,二是为了从盗版商那儿抢出一点时间。然而,及至2月8日影片在美国首映之时,距离国内的档期已过六周有余,该看盗版的已经看过盗版,尤其是作为影片主体定位之一的熟谙盗版观影路径的中国留学生。区区29块银幕在首映周末仅收29,143美元(单银幕票房833美元)。截止到2月18日,银幕数扩展到35块之后的总票房也才57,387美元。这无疑对此前的哪怕是有限的预期构成了一个重大打击,就连发行人热切期待的本该以此欢度春节的华裔观众也没有如期而至。

先前的行业预期认为,这部中式喜剧出乎意外的本土成功完全可以使之成为足以跨越文化边界的一种全新类型的“中国大片”,因为它已经不再是那种早就让西方观众餍足的、远离中国当代现实的古装武侠大片,而是对都市中产阶级的雄心和焦虑直接发声,触碰了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很少在商业大片中见到的东西,具有更为现实的文化猎奇感。尤其是该片对中国电影产业自信心的提升,应该能在大洋彼岸打下烙印,并向世界证明中国电影也许终于具备了那种可以令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利益层面上实现真正的“走出去”的时代精神触角,久而久之或能与好莱坞形成某种抗衡并与之争夺全球影响力。这一切在影片的美国首映之前都显得是那样地顺理成章。

可是,尽管影片的类型风格对中国观众来说的确耳目一新,但AMC却不敢太存奢望,而只能把《泰囧》当成另一部面向小众的壁龛影片来处理,因为自2010年以来,AMC已经与中国公司合作发行过25部中国电影,没有一部得以进入主流。最大的成功也只是从21块银幕上收回426,894美元票房的《非诚勿扰2》。AMC在不赚钱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发行中国电影,也许有其非市场的醉翁之意,但此举可以说明,中国电影的新面孔能否真正驻扎这个最大的主流平台,还有待市场的长期检验。作为发行商和放映商的AMC之所以不敢大张旗鼓地号令市场,皆因其营销智慧判定了《泰囧》的中式幽默实在太中国,其所能驱动的钟摆摆幅实在太小,难有更大的市场跨度。这一点也同样能够解释当年中国市场的票房冠军《让子弹飞》为何在美国仅仅在10块银幕上获得63,012美元票房的原因。由此可见,在西方市场推广中国电影的营销肌腱还有待加强。

无论是东风西渐还是西风东渐,其实都是一种文化和实力的博弈。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当国内市场强大到饱和的程度时,也就是说,像《泰囧》这样的影片越来越多之后,必然会发生自然的溢出。《宿醉2》的海外成功便正是这种“溢出效应”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