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区角设计

幼儿园区角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区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区角设计

幼儿园区角设计范文第1篇

1.1 社会性的涵义

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与他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情感、态度和观念以及这些方面随着年龄而发生的变化。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又称为儿童社会化。

幼儿园社区教育:狭义,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从更广义的理解,可以把所有利用社区资源的教育活动都称为幼儿园的社区教育。包括了“走出去的教育活动”和“请进来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社区教育以获得直接经验,萌发社会情感,提高社会行为能力为主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帮助幼儿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从小培养幼儿社会责任感的基本手段,是“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化”的重要体现和实现方式。

2 开展幼儿园社区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2.1.1 教师要善于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

例如:组织小朋友到农田参加蔬菜的种植劳动,我们可以邀请农民伯伯讲解蔬菜的生长过程、种植要求,示范种植方法,然后让小朋友直接参与种植活动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萌发幼儿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尊重劳动成果的情感。这个活动利用了农民伯伯这一人力资源。

指导幼儿参观美术馆、陶艺馆、博物馆、社区广场、动物园、植物园、医院、银行、邮电局、发廊、消防大队、养殖场、无公害蔬菜基地、工厂、农场、农田、河流、超市、敬老院、小学等等,提高幼儿社会性认知能力,萌发社会性情感,养成社会行为技能。

又如: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周围的自然环境,知道本社区主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1.3 教师要及时捕捉社区的社会文化资源

如:参观社区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表演,参观土特产加工厂、参观土特产一条街,在民间节日深入到社区群众中了解民间风俗等等,并让幼儿学习制作民间工艺品,观看土特产加工过程,学习模仿民间艺术表演,开展民间风俗角色表演、游戏等,通过这类活动使幼儿了解本地区的传统的社会文化,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社区教育内容丰富多样,我们应该结合幼儿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社区教育内容,通过不同领域的社区内容,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全面发展。社区教育内容和目标包括:

通过让幼儿进入社会情景,接触社会生活,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幼儿初步了解社会运作方式、人们的生活,了解并逐步掌握基本的社会公共规则,形成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鼓励幼儿主动地表现出亲社会行为。

2.2.2 热爱自然,珍惜环境

2.2.3 关注社区,服务社区

2.2.4 学会关心,懂得交往

例如:组织幼儿定期去敬老院和老婆婆、老公公联欢,送慰问品、纪念品,做一些简单的劳动等,给老人家送去温暖的同时,小朋友也体会了快乐,并学会 了关心他人,萌发了尊敬老人的情感。在慰问、联欢的过程中,让幼儿与老人家结对做好朋友,互相问候,学会与人交往和懂得关心别人。

2.2.5 认识自己,善待自己

根据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和目标,我们要围绕以培养“完整儿童”为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并恰当地整合各项教育内容,努力使幼儿在社区教育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社区教育资源是我们的活教材,我们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既可以组织幼儿走出去直接感受,亲身体会,也可以通过拍摄回来的录像进行间接教学。另外,我们还可以把社区资源请到幼儿园来进行教学活动。如:组织幼儿“走出去”参观农贸市场;把醒狮团“请进来”向幼儿介绍醒狮文化等。

只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才能更全面深入了解社会现实,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4 树立整合的幼儿园社区教育观

2.4.1 教师要树立整合的教育观

2.4.2 注重目标、内容、资源、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有机整合

社区资源的整合包括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社区文化资源等的有机整合,还要进行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资源、家庭资源的整合;在社区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形成资源整合的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2.4.3 关注幼儿发展的整合

幼儿园区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 区角活动 组织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25-02

一、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概念

幼儿园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需求,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加入教学材料,给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自己的愿望,提升自己实现愿望的能力。区角活动是幼儿教育中,集体活动的一个重要补充,对于幼儿教学工作的开展具备重要的补充作用,能够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在当前的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对于幼儿区角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认识阶段,幼儿园区角教学在整体的教学活动中的比重还不够高,教师对区角活动教学方式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从当前幼儿教育的工作角度来看,做好幼儿区角活动的教育教学,对于提升幼儿学习的能力具备重要作用。

二、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开展,在幼儿园集体活动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幼儿园教育工作来说,提升幼儿园教学的整体水平,就要从多方面的教学方式手段入手,提升幼儿园教育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幼儿园活动,制定适合区角活动的教育策略,对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要从实效性角度出发

区角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活动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拥有什么样的区角活动开展环境,对于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开展效果的发挥具备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设计和发展中,教师要充分研究幼儿园活动的内容,对区角活动的开展进行全面的分析,整合区角活动开展的各种资源,提高区角活动设计和开展环境的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实现效果。

首先,教师要从幼儿的角度来对区角活动的开展进行全面的思考,作为幼儿,他们自身对于区角活动的设计是具备一定的需求的,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对区角活动设计的需求,从幼儿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对于区角活动的认识和关注的焦点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区角活动环境能够带给他们更大的兴趣参与到区角活动中来,这是区角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区角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区角活动开展环境,作为教师,其在区角活动的设计中扮演着主导者和组织者的双重角色,区角活动开展的顺利与否,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深刻思考对区角活动设计的认识。只有教师这个区角活动的组织者实现了对区角活动开展的环境认识,才能够营造一个更好的,实效性更高的区角活动环境。

其次,区角活动环境的设计要充分联系活动主题来构建。区角活动不是简单的幼儿园游戏活动,也不是一次简单的集体活动,它应该是一个主题性比较鲜明的活动内容,区角活动的设计,应该有一个具体的,鲜明的主题,主体鲜明,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区角活动开展的目标要求。作为教师,应该从区角活动开展的本身要求来制定。传统的区角活动设计,教师单纯的把区角活动作为一个集体活动的部分来看待,在主题设计上缺乏鲜明性和整体的特点,这种区角活动设计方法不仅不能够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这也不利于区角活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从区角活动的目标角度来全面分析,做好区角活动主题的设计。

(二)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要具备针对性的策略

在区角活动的开展中,活动材料是活动开展的重要道具,对于区角活动开展的内容而言,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区角活动的发展,选择什么样的投放材料非常关键。

幼儿园教学,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要充分研究幼儿年龄和学习的阶段特点,选择什么样的投放材料,对于幼儿而言,发挥的引导作用也会有所区别。例如,小班幼儿思维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在投放区角活动材料的时候,教师应该把材料选择的标准更多的定位在对小班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引导层面,材料投放不宜过多,应该以一些简单的材料为主。而对于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又大一点,而且对于幼儿园的学习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幼儿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就可以从思维引导的层面来进行选择,通过对幼儿思维的引导能够进一步提升区角活动的水平。对于大班幼儿,他们在区角活动的开展中已经能够独立发展自己的思维,对于区角活动材料的运用也具备自己的一些思想,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在进行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时,就要从幼儿思维提高的角度来进行选择提升幼儿园区角活动开展的标准,材料的投放也应该选择一些具有思维拓展标准的材料,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幼儿思维的提升。

(三)区角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要注重适度性的标准

区角活动开展以后,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他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应该把握区角活动开展的主题,设定区角活动开展的重要目标,在进行活动指导的过程中,也要适度。

作为教师,幼儿园区角活动开展的目标实现,适度性原则的把握,需要教师充分研究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内容,全面认识学生身上的一些优势,分析他们在区角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在区角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该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在区角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全面的活动指导,同时,作为教师应该紧密观察在区角活动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那么教师在区角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够实现适度性原则的表现呢?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对区角活动进行适应,区角活动的开展过程,本身就是幼儿自己主导的一个重要过程,教师应该适度的把握,虽然发挥着指导作用,但是不能过度干涉幼儿在活动中的思维发展,活动内容等等。其次,区角活动的开展,应该全面分析活动开展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对于活动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困难等,教师要有一个合理的把握,给幼儿一定的机会自己去解决区角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难题。除此之外作为教师,在区角活动的设计和发展中,还要适度的对幼儿进行鼓励性教育,提升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信心。教师的引导和一定的评价,能够给幼儿的学习带来一定的方向性指导,提升幼儿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这样适度的评价对于幼儿参与活动的能力以及活动的目标实现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结论

区角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角活动的开展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能力,提升幼儿思维的发展水平,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教师,应该充分整合教学资源,遵循在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中的一些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区角活动开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幼儿园区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学投放;幼儿园;区角材料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16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0.105

为了使幼儿园区角能真正成为幼儿探究学习的场所,推动幼儿健康地成长,就要重视区角活动。区角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往往来自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对材料的操作,所以幼儿园区角中科学地投放材料显得至关重要。

一、投放层次不同的材料

区角投放的资料必须考虑到年龄和个性的差异,要注重纵向层次性和横向层次性。因为同一区角存在不同年龄的幼儿,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也是有高有低的,所以对设置内容和投放材料需要有差异性,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例如,大班在科学角可以投放电线、塑料、毛线、电池、手电筒、纸条等材料,促进幼儿探索、尝试和发现。因此为各个活动区投放层次不同的材料,能更加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使幼儿在“玩”中成长。

二、投放各式各样的材料

一般来说,高结构材料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达到和检验自己的活动结果,低结构材料能充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发挥幼儿的多元智能。所以,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相结合,注意区角中投放材料的多样性。投放的材料,既要有买来的现成材料,还要有教师制作的活动材料;既要有成品,更要有半成品;既要有教师、幼儿的收集材料,也可以有家长的收集材料。例如,各种瓶罐、盒子、袋子、报纸、纽扣等,都可以成为受幼儿喜爱的操作材料,各种新旧材料在区角活动中都可以有效培养幼儿。

三、恰当地变换更新材料

幼儿园各班按区角投放材料后,区角内容不能一直保持不变,而是要随着幼儿能力的发展及主题背景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换、添加,使材料呈现动态性。首先,随着主题的开展要调整材料,我们在创设区角时,有一些是常设性内容,是相对静态的;而有些区角内容与主题紧密相连,它可以随主题活动的开展不断变化、调整,是动态的。例如,主题中一些以操作、实验、探究为主的活动内容可以投放在相应的区角中,主题活动收集的资料或物品,也可以投放到区角中,并赋予新的目标和操作要求。其次,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发展水平及时调整材料,当某个区角的主题较长时间不被理睬,或当幼儿已能轻而易举地完成某项任务时,教师要考虑调整材料了。有时只要对材料稍作调整,又会重新激起幼儿操作的兴趣。例如,小班幼儿注意力、兴趣持续时间相应较短,教师要利用易吸引他们的新鲜事物来保持幼儿的活动兴趣。

四、投放具有针对性的材料

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不同,在相应区角中应投放不同的材料,区角中投放的材料必须有针对性。比如,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是主要表现特征,那些比较鲜艳的色彩往往能被第一时间注意到。因此,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就应该在特定投放区投放一些鲜艳的材料,也可以借机增加幼儿对颜色的认识,但是要注意颜色不要太复杂,这样会对幼儿在认识方面产生很多干扰。又如,中班的美工区可以通过材料有针对性地投放,让幼儿在游戏和学习过程中感受艺术的气息和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

五、投放具有多功效的材料

区角活动即是幼儿的游戏地,也是我们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好帮手。我们合理利用区角的材料来讲解抽象的知识,更容易被幼儿所理解。那么,在设计区角活动的时候,尽量多选择一些多用途的材料,发挥区角的作用最大化。比如,在打扮小蝴蝶的游戏中,就可以丰富幼儿对图形的认识,让他们自己去根据蝴蝶身上的空缺处,寻找合适的图形并镶嵌在上面。这样一件材料发挥了多种不同的功效,满足了不同学习内容的需要。

总之,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氛围宽松,是幼儿百玩不厌的乐园。而区角活动中区角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我们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经验能力把具有学习性、探究性、创新性的材料科学地投放到区角中,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这样可以积累幼儿的生活常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芳.走进乡土舞台 挖掘数学资源[J].家教世界,2013(11).

[2] 滕春玲.让区角游戏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2).

[3] 梁婷.让小班幼儿快乐地玩游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

[4] 翁志娟.浅议幼儿园区角活动[J].新课程学习:下,2012(10).

[5] 余丽娟.让幼儿成为区角游戏的主角――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启示[J].家教世界,2015(3).

[6] 陆小燕.中班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的策略[J].快乐阅读,2012(6).

幼儿园区角设计范文第4篇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因此,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首先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成为区角游戏的必要性,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其次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某些内容相近区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计算区等放在小箩筐中合并为一个区,可以让孩子资源共享,也便于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另外,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幼儿总是喜欢在一个区活动,而对别的区角却没有兴趣,但我们又不能强迫那个幼儿一定要离开那个区,或是一定要去某个区活动。此刻,我们就要对照目标看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戏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儿才爱玩。

再者参与孩子的活动,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孩子并不是无知和无能的,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和富有创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角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

再者注重幼儿能力差异,安排适当内容,每一个孩子总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许多人眼里的乖孩子可能在动手能力方面却差强人意,而一个平时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建构区可能会有突出的表现。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设立榜样,让幼儿说说自己哪方面最棒。并在区角设立成果展示台,随时放上幼儿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绝技”。此外,我们还开展区角内的手拉手活动,鼓励幼儿互相指教,体验同伴间互动学习的快乐。

在区角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都在不断的积累经验,我认为只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才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个幼儿园都为幼儿提供各种活动区域,以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区域活动又称区角活动,它的特点是:自由、自主、个性化、指导的间接性。区域活动的类型分为:主题 区域、常规区域(运动 、手工、角色、阅读、科学、表演)、特色区域(五子棋、废旧材料制作)。

区域活动的指导原则:目标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兴趣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多样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互动性原则。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是观察者和指导者,在幼儿需要的情况下做适度的指导。区域活动具体组织结构为:开始即介绍任务、介绍层次性材料、介绍活动要遵守的规则阶段;幼儿进入区域活动阶段即幼儿自主选择主动探索、区域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师适时指引;小结时进行多种形式的点评,对幼儿进行鼓励。

以上我的收获来自北顺幼儿园李延楠老师为我们所做专题《幼儿园区域活动》。这些在我们的一日活动别适用,李老师为我详细解剖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让我们对区域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为我们今后开展区域活动指明了方向。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我有幸参加了11月24日上午8:00开展关于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培训,由黄老师主讲的有关区角活动培训班,黄老师在讲座中运用讲述课件、观看图片以及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使每位教师在学习中获得了对区角活动重新认识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我对区角活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学习后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对区角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清楚的认识到,区角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例如:区角活动慢慢的从“重复操作”向“交换玩法”过度,如:益智游戏(图形配对、智利大拼版)、角色游戏、建构区、科学探索区。

二、区角材料准备:

为了丰富区角里的材料,我们将调集家庭力量,能收集一些需要投放到区角里的材料,欢迎家长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区角材料哦,有的孩子对别人的玩具很感兴趣,老师建议幼儿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还有让幼儿带图书到幼儿园形成图书角,让幼儿带各种水果形成干果店。比如一些废旧不要的小衣服可以先不用急着丢掉(区角活动:娃娃家——幸福小屋能用的到)、好的瓶罐不用急着扔掉(区角活动:商店可以用到)、漂亮纸盒、糖果盒不用扔掉(区角活动:美工区等可以用到哦)。

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中班可设置有重视孩子的合作意识的区域

大班提供自编的表演区域,丰富的科学区、探索区、运动角、操作区、搭建区。

爱祖国主题 可搭建名建筑——天安门、万里长城、六和塔、家乡名建筑、青岛的五四广场等

找春天的主题 可设置种植角供幼儿观察,记录(在记录时注意真实性)

在区角活动中必须提供直观形象的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这样能让幼儿做做玩玩,他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如数学角的魔术罐,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使一些不爱动脑的幼儿也乐意去玩,他们在抽抽玩玩中积累了数组成知识,幼儿的智力得到了开发。学习性区角活动中,我们也会根据主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使主题内容融入各区角之中。在进行“马路上”主题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有关汽车的图片、图书、各种废旧的纸盒。

孩子们在与它们的互动中了解到了许多汽车的秘密。就拿建造汽车来说,我们在个别学习中为他们提供了各种辅助材料,但不指导他们怎样完成。起初,观察到:有的孩子做的汽车就是一个盒子上贴了四个小圆片。慢慢地,汽车的样子复杂了,汽车的功能丰富了,有的安装了车灯,有的剪出了车门──通过孩子们的不断尝试、探索,他们开始自己设计了汽车,并自主生成了“建造汽车城”的活动。采用开放性的材料投放方式,幼儿有更多自由发现的机会,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真实水平,并提供进一步的引导。

四、通过学习对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与回应有了相应的指导策略

强调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游戏。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如给幼儿提供的游戏空间是否合适,游戏行为有否发展,该丰富哪些经验,新投放的游戏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没使用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经过观察分析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如在构建天安门的时候黄老师给我们出示了好几张照片,第一次孩子搭建是什么样的,中间没有的门是堵死的,老师跟幼儿说,我们要怎么进天安门呢,幼儿马上改造他们的“天安门”,接着老师又说,天安门来了好多客人,可是门前的东西太多了,没地方停车了,结果幼儿马上把天安门门前的地方整理干净。就这样教师从旁指导,让幼儿自己对自己的“天安门”进行改造,结果孩子们做的非常棒!而且对这样的区域兴趣特别的强。

总之,通过学习区角活动,使我们能进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我们具有了这些全新的理念之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区角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与活动方式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创设一个与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游戏环境,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所谓活动区(或活动区域)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如把活动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把幼儿活动材料按类别分别放人这些区域,并设有屏障构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

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1.把区域活动视为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师重点在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余的幼儿或者在其它区域作自己喜欢的事,或者按教师预先提出的要求复习(包括应用)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然后交换。

2.把区域活动视为集体教学(上课)的延伸。其因指导思想的不同分为三类:(1)考虑到集体教学不容易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幼儿的其它自由活动时间,在相关的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些必要的辅导;(2)有些内容的教学(如有些主题活动)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或补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和应用;(3)有时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在课上演示,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关的区域,让幼儿自由操作。

3.把区域活动视为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创设的一种自由活动的形式。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通过游戏和自由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有关经验。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1.围绕目标创设活动区域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域的种类。这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根据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的转移应该随时调整。记得玩娃娃家时,许多幼儿喜欢做饭,我们灵机一动,何不开家“小饭店”?于是在我们的提议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和饮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们的“小饭店”和”海陵早茶店”开业了!许多幼儿争着当小厨师、服务员或小客人,这里每天人头攒动,“生意兴隆”……活动区域的大目标明确后,可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拟定各区的具体目标。其原则如下:

(1)活动区域的活动材料要紧扣目标。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2)同一内容,各年龄班级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级幼儿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午龄班的活动目标是不同的。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探索愿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动区域的目标尽可能与正规性活动目标相联系。在制定各活动区域的具体目标时,最好能联系教学活动,使非正规性活动与正规性活动结合起来。当然这种结合必须是自然而不是勉强的,本质而非形式的。

2.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提供材料

有关研究发现幼儿的竞争性、侵犯性和破坏性行为在空间小、活动材料贫乏的情况下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空间大、活动材料丰富的情况。因此,在活动区域的材料提供上应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做到多层次多侧面,尽量要丰富多彩。

(1)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幼儿对新鲜、变化的事物较易产生兴趣。因此,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标时所设计、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样,以满足幼儿反复操作的需要。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3)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应及时观察、分析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根据幼儿个体发展差异,为幼儿设计、提供多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幼儿量力而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能力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教师在活动区域除了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外,要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师则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通过观察。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由此教师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发展?

了解幼儿以后的指导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即个别指导和共同参与。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不断提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并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所谓“参与”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以平等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活动。这里,参与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在正确时机进入并参与幼儿的活动可以扩大及丰富幼儿活动内容。但如果时机不对,可能会使幼儿中止她们的活动。因此,教师应事先观察,再决定是否加入或何时加入。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认真阅读了《指南》,进一步了解了游戏作为《指南》实施途径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也对幼儿活动区活动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活动区环境的创设给幼儿更多的动手动脑机会,让幼儿通过主题活动的不断延伸在区角环境的区域内自主增加、改进或减少,从而推进主题活动的深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活动”、“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幼儿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的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理念精神,使五大领域的课程目标得以在区域活动中更好的体现。

下面我将结合读书的感悟,谈谈自己在活动区环境创设方面的一些感受。

一、合理创设区角,保证幼儿动静适宜。

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地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我班为幼儿设置了益智区、阅读区、美工区、娃娃家、建构区等区角,并力求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我们设置了大小不等的空间间隔,比较适合不同人数小组的活动。最小的空间可供幼儿所设的安静区或隐蔽区,稍大一些的空间适合幼儿在小组群中活动,通过在活动中协商、竞争等行为,学会和别人分享,保护自己等社会行为,除此之外,还可利用与午睡室相连的活动室和走廊,设置2-3个活动性教强的区域,以避免与幼儿安静的操作区活动互相干扰,例如用矮柜隔出半开放的空间,暗示幼儿进入这一区就需轻声细语。

二、参与区角创设,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幼儿园的活动区和主题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讲区角游戏活动关注的是区角材料的使用和挖掘。主题活动关注和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因此,将活动区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教育整体,能够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开展。活动区可以根据孩子喜欢动手操作,自己摆弄的特点,把主题活动的内容融入到活动区中,使孩子在区角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升。我们积极帮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通过与幼儿共同探讨来“生成”活动区域,引导他们广泛地参与到主题的确立、内容的设计、资料的收集、材料准备、制作与装饰等活动中,并用职业的敏感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使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三、进行检查指导,适时适度调整环境。

我们必须通过观察,才能知道幼儿材料恰不恰当,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观察每一位幼儿的发展特点,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具体的指导,使不同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对不认识操作材料、操作中出现错误的幼儿,应该引导他们重新认识材料,探索最佳的操作方法。对那些认知水平较高、能熟练操作但不感兴趣的幼儿,及时提高要求,增加难度。在活动中,幼儿通过积极探索,增强好奇心和主动性,获得新的经验。教师可以转换角色,以幼儿的同伴参与到幼儿的操作过程中。与幼儿合作,共同完成,进一步促使幼儿从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为了使我们的区角能真正成为孩子探究学习的场所,为了不段提升教师创设环境的能力,真正推动孩子有效的发展,我们非常重视活动区的检查和反思,指定了活动区的检查的制度,且在每次检查后与教师一起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寻找原因,提出建议,帮助教师梳理和提升。活动区的检查和反思推动着教师们进步、孩子们的发展,我们将把区角检查和反思进行到底。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游戏是有别于小学的幼儿园教育的专业特殊性体现,要真正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来实施《指南》,教师需要具备如下专业素养和能力:创设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游戏环境;有效推进幼儿发展的游戏指导;为教学设计游戏。活动区活动是实施《指南》的重要形式,在活动区中,幼儿主要是通过自发游戏来学习的,教师通过对活动去材料的投放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对幼动区活动是最能真实体现幼儿自主性的方式,活动区教育目的在于让幼儿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各种要求得到必要的满足,使幼儿在满足需要、发展个性基础上形成一种对未知事物的积极探索态度,并对自己的探究能力充满自信。如何有效指导成为许多教师关注的焦点。结合《指南》当中的理念,我归纳几点区域活动开展的策略。

一、利于幼儿游戏心理健康的策略。

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心理自由的环境是指创设一种使幼儿可以不受教师支配,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速度、活动时间的氛围;心理安全的环境是指建立一种没有批评、指责,种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赞扬的环境。幼儿只有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展个性,才能激发出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建立在讨论基础上的师幼共同建构的指导。

建构指导主要指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讨论解决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幼儿自己建构新的经验体系的方法。

1、通过活动区规则的建立,体现幼儿自主性的策略。以往活动区规则往往

是由教师制定,如今的活动区游戏中,教师可与幼儿共同讨论,由幼儿提出规则,教师则多问“怎么办?”“怎样使大家都玩得开心?”使幼儿将规则意识内化为自己经验,教师帮助加以归纳,同时用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方法记录规则。如小班可将某些规则绘制成图画,中大班可由幼儿参与制作,用符号和文字表述。

2、幼儿经验的提升和分享。幼儿常常会把自己对真实社会局部的、片面的理解反映在游戏中。有些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完善,而有些观念是不合适的甚至是错误的,

只有引导幼儿把凌乱的经验梳理清楚,才能使游戏情节得以丰富,促进幼儿逐渐形成完整的经验体系。教师要多引导幼儿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把孩子单一的点状的知识串成线状,使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适应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经验需要提升:有些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发现游戏情节没有新的发展,

就常常会以幼儿的游戏水平不高来解释。其实,幼儿在游戏中对某个主题不感兴趣,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主题超出了幼儿的经验水平,他们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二是主题对幼儿不具有挑战性,幼儿可能会对教师提供的玩具材料失去兴趣。幼儿的经验是需要成人帮助提升的,教师不妨把幼儿关注的问题、矛盾冲突的焦点等进行讨论,帮助幼儿学会发现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学习不同的解决总是的方法和态度。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必须让幼儿共同就一个总是展开讲座引导幼儿在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不公能丰富幼儿己有的经验,同时也能发展幼儿实际能力。同时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善于让幼儿分享彼此的经验,向教师学习、向同伴学习、向环境学习。游戏结束后的讨论就是一个让幼儿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发生矛盾冲突时的指导策略。

1、与人发生冲突的指导策略。解决这类冲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帮助幼儿构建与人合作、交往的技能技巧,比如分配角色的技巧、化解小摩擦的技巧、解决争抢物品问题的技巧等。二是通过之前的讨论建立规则。

2、与物发生冲突的指导策略。教师要区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发现幼儿争抢玩具材料,说明玩具材料数量不足,此时应啬同种玩具的数量;发现幼儿出现新的游戏情节或动作,除了及时加相应的玩具材料之外,还可启发幼儿发挥想象,一物多玩,以满足幼儿游戏发展的需要。

3、与自己的知识经验发生冲突的指导策略。第一: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除了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注意帮助幼儿积累知识经验之外,将教学和游戏相事例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把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转变为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积累和提升经验。第二:通过创设环境、投放材料和语言启发,将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调动起来,从而诱发新的游戏主题或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四、教师参与游戏的几点指导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介入法、材料提供法、语言指导法来参与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和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

游戏介入法是指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利用“平行式介入”或“交叉式介入”的

方法参与幼儿游戏,从而起到指导游戏的作用。材料提供法是指通过提供材料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可视游戏的需要分别提供“替代材料”或“辅助材

幼儿园区角设计范文第5篇

1 区角活动的意义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因此,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幼儿园《纲要》所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的最有效的措施。

2 区角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区域活动的开展被幼儿园视为课程开展的一部分,占相对重要的比重,然而却没有相对系统的教材可供参考,幼儿园系列教材和建构式教材中虽然有部分提供区角游戏投放的建议,但不一定完全适合本园幼儿的发展特点。我经常鼓励老师们不断地、积极地设计一些适合本班幼儿的原创性游戏,然而,一段时间内开展的区角游戏中往往还是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2.1 随意性强。在活动中我发现部分教师本着只要幼儿有材料可操作的想法,简单的投放一些供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由于园内区角活动受场地限制,有时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类似,不能体现年龄班特点,甚至有时候一个区角中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过多互相争抢,无目的地摆弄,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发展。

2.2 盲目性大。园内大部分材料属于教师和孩子们本身的原创,有些是幼儿园出资购买的,但从总体来看的话,教师们对一些材料的投放还比较的盲目,有些只是纯粹的操作,缺乏对幼儿发展真正需要的认识,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忽视了他们的年龄特点、自主探索的需要。

2.3 脱离游戏性。在活动中我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材料投放后,孩子们玩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趣。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制作的难易程度掌握不够好,导致无法吸引幼儿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材料操作性不强,孩子们不能自主的投入,导致区角活动脱离了游戏性。

2.4 缺乏探索性。孩子们对新奇、新鲜的事物感兴趣。缺乏挑战性的材料无法长久的吸引幼儿的兴趣,导致孩子们在游戏的选择、游戏的探索上都明显的缺乏自主性,活动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3 提升园本特色,制定有效活动措施

我园把区角活动作为园本特色教育活动来抓,希望能从中总结一些特色教育的经验,开辟出一条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蹊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区域活动开展得如何,与区域游戏的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能够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设计出构思巧妙、有价值、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区角游戏,是我们进行区角活动的理想境界。为此,我们逐渐通过理念解析、过程剖析、材料剖析,从理念、技术、实践三个层面设计区角游戏,开发出了一些适合幼儿动手动脑,而且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原创性区角游戏活动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游戏活动的兴趣,并制定出了一系列有效地活动措施:

3.1 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

活动区是孩子们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3.1.1 在活动前提出规则。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孩子们在活动中务必要遵守,对于这类规则,我们可以在活动前就向孩子们提出来,比如:使用玩具时需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游戏结束后的整理、归放。活动中遇到问题应开动脑筋想办法等等。区角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3.1.2 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

宝宝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帮忙解决问题,而应当引导宝宝自主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比如:在积木搭建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展示,这是为什么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宝宝后,得到了多种答案。有的说:“我搭了一间漂亮的房子,但被别人捣乱推倒了”,有的说:“收玩具时我们自己拆掉了”还有的说:“我快搭完时,自己倒下来了”等等。“那怎么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来告诉我好吗.”经过多次玩后,孩子们把发现告诉了我:“玩的时候要搭牢固一点,另外不要有太多人挤在一起玩,保护好自己的作品,防止被撞坏。”在教师的建议下,孩子们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同时玩游戏的规则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