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端午节素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关键词 端午节日文化 文化大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4.040
Abstract Through the survey found that people in the face of the impact of foreign culture, the Chinese Dragon Boat Festival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the customs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memory and perception gradually indifferent. This situation is mainly due to the excessive emphasis on the dedication of the Qu Yuan spirit of the country, while ignor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festival, a deeper level of culture. Therefore, in order to solve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cluding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Culture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Dragon Boat Festival culture; culture integr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 端午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现状
面对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当代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他们对端午节日文化的认识情况,来分析现今端午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现状,共回收了150份有效问卷,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知习俗的内涵
“蓄兰沐浴是对端午节风俗最早文献载录的内容,古代端午节又称为 “浴兰节(《荆楚岁时记》 :“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①)。采药是端午节最古老的习俗之一。因端午前后许多草药茎叶成熟,正值采收时节,故形成此俗。但是调查问卷显示(图1)知道有此习俗的大学生仅占系4.7%,更不用说了解其形成的原因了。长命缕又称“续命缕”、“避兵缯”、“五色丝”、“长命寿线”等,拴在手腕、脚腕、脖颈上,可以辟邪和防止五毒近身,亦是端午节最古老的习俗之一。调查显示知道这个习俗的大学生占8.7%。这些都是我国端午节曾经盛行的习俗,但如今大多数的大学生听到这些时都是一脸茫然。此外调查显示,知道吃粽子为端午习俗的占98%、赛龙舟的占93.3%、挂艾叶的占72.7%、饮雄黄酒的占53.3%、佩香囊的占18.7%。部分端午风俗早已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渐渐被人们淡忘,这些习俗背后隐藏的内涵也都被遗忘了,大多数的大学生只知道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这四个习俗。不过这些被淡忘的习俗一经提及之后,也引起一些大学生的好奇之心,想对古时候的习俗一探究竟,看看过去与当下的端午有何不同。
1.2 对屈原爱国精神的误解
提到端午节,大部分大学生都会想到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甘于为国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根据调查结果显示85.3%的大学生认为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爱国精神的节日,很少有人深思屈原爱国精神的真正意义,他之所以选择自殇,并不是用来证明他的爱国之情,死并不是他的目的,他是为了追求精神和个体的独立性价值。大部分人都忽视了端午节俗的真正意义也包括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其存在与发展历程充分表达了生存智慧的内容,展示了文化生态的内涵。
1.3 对文化强烈的占有欲望
至今提及端午节之争,网络上的骂战还是此起彼伏。那么,端午节究竟是“占有”重要,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要?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冯骥才这样说:“中韩端午之争让我们反思,中国人自己是否拿传统节日当回事呢?是否一定要得到国际认可才当回事?如果自己不重视,评了文化遗产又有什么意义?”调查显示将近40%的大学生对待其他国家的端午节时,保持着坚信端午节是中国的,与其他国家斗争到底的态度。但是对文化的继承并不意味着占有,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的当代大学生们何不换个角度想想,我国的端午节被韩国、日本等国家学习,这恰好证明了端午节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和自身的优越性,否则它就不会被世人所接纳并传承。所以应该在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实现文化大融合,做到继承与创新相互结合,而不是纠结端午节到底是属于哪个国家,始终把他国看作是争夺端午节的敌对势力。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对端午节日文化的误解主要涉及端午节日习俗、屈原爱国精神、文化传承三方面。这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情况,为了更好地促进端午节日文化的传承,提升端午节日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分析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端午节日文化日渐淡漠和误解的偏差的原因分析
2.1 片面追求商业利益掩盖了端午节日更深刻的文化意蕴
自从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媒体就开始增加在这方面的报道。每年随着端午节的到来,全国各大超市内商品琳琅满目,除了商家推出的各种类型的粽子与端午节传统民俗有着实际联系外,其他消费品都被打上了端午节的标签。②此外旅游也占据着端午消费的巨大比重,作为一个汨罗人,笔者对此有着深切地体会,每到端午时节汨罗江畔的屈原纪念馆就会迎来许多的游客,周边的商户都会趁着端午热潮在这个时候大赚一笔,这势必就造成了民众的另一种意识,即把端午节当成购物狂欢节和旅游假日,而遗失了许多有意义的端午节习俗,也遗忘了端午节日文化更深刻的文化意蕴。
2.2 传统端午节日过分强调为国奉献的屈原精神缺乏时代气息
几千年来世人皆被屈原的爱国精神与自我牺牲精神所折服,却忽视了屈原自殇的真正目的――为了追求精神的独立、彰显个体的独立性价值。但是从历代帝王对屈原的封号――唐代敕封“ 昭灵侯”;五代进封“威显公”;宋代封“忠洁侯”、“清烈公”,元代封“忠节清烈公”及历朝的沿用,都显示了对屈原牺牲精神示范性的强大凝聚力。③此外,许多貌似重视文化传承的功能性文化节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文化统一、民族认同等目的,使端午仪式成为 “一个强迫接受同一性(文化统一与国家的认同等)的机器”,④漠视了对个体生命的关怀。被剥离了精神载体,与时代脱节只剩下空壳的端午节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2.3 端午节文化形象过于单薄
屈原在人们的印象中,只不过是历史上有名的爱国忠臣之一。谁又理解他在放逐生涯中不坠的高洁和难眠的忧虑呢?更不用说真正理解端午节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端午节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质感、苍白无力的。我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理工科类的学校“重理轻文”的思想比较严重,强调培养专门人才,导致学生人文知识匮乏。⑤久而久之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学生缺少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进而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人们才会感觉端午文化形象如此“单薄”。要是不能理解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民俗节日的民族意义,端午节日文化只会越来越“虚”,传统节日对人们来说也只会越来越陌生。
弘扬端午节日文化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创新,与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随时代进步不断创新传播的方式方法,构筑起广播、电视、报纸、局域网和手机短信“五位一体”的宣传网络,⑥深入挖掘端午节日文化的内涵,使其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重要精神力量,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 端午节日文化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
3.1 丰富端午节的文化意蕴
我国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导向型的经济,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强调了对个人利益的肯定,使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对部分人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产生了消极影响。⑦一些人开始走向追求物质利益的极端,而屈原拥有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则恰好给了我们警示,即使自身富贵,但也不穷奢极侈,不为声色所迷;即使自身贫困,但身虽贫而志不贫,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做不仁不义之事。这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文化资源。
3.2 拉近屈原与时代的距离
屈原强烈的爱国忧民及正直高洁的人品是其留给中华民族激励后世的人间正气。无论古今中外,谈到屈原,大都为其强烈的爱国忧民意识所折服。屈原对君主的忠贞,对国家的挚爱之情甚至已成为一种良好的教育素材。但在多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当下社会不良风气表现突出,道德败坏之人层出不穷,我们应该将屈原精神与时代紧扣,使屈原精神充满时代气息,促进个人与社会同时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3.3 挖掘端午文化中的生命与生活教育意义为思政教育指引方向
在激烈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许多人认为,拥有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较强的能力就足够了,而看不到道德修养、个人品质在人生与成才道路上的积极作用。以屈原作品、屈原事迹为载体的端午文化,作为中华悠久历史的一部分具有极大的生命与生活教育意义,两千多年来,传播海内外,不断彰显着屈原精神的民族凝聚力、 文化吸引力和创造力,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圣人古训、宣扬的爱国、修身、养性等观念在现代社会仍具有十分重大的教育意义,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对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必然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指引方向。
4 结束语
端午节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具有的精神力量不可小觑,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深远。新时期只有合理弘扬与传播端午文化,才可以使作为我们正确理解端午文化习俗,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端午节日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世世代代得以延续。
注释
① 梁・宗懔撰,宋金龙校注.荆楚岁时记[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47.
② 宋素红,聂岑娜.端午文化的媒介呈现―以 《人民日报》《海峡都市报》为例[J].东南传播,2012(9).
③ 龚红林.从历代封崇看屈原精神软实力的生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12).
④ Keenth Dean.中国东南地方宗教仪式传统:对宗教定义和仪式理论的挑战[J].学海,2009(3):38.
⑤ 肖维华,杨昭,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探究[J].南华大学学报,2012(4).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模式
幼儿园课程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确保幼儿能够享受美好的生活。在幼儿园课程建构的过程中,应该在课程中融入日常生活,增添整个课程的情趣,从而刺激幼儿的体验,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下面是笔者对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几点思考。
一、抓住课程生活特性,选择合理的内容
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观察幼儿园课程的生活特性:(1)幼儿园课程主要是立足于幼儿生活的,因为幼儿生活具有发展性、生动性以及多样性等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和小学课程存在很大差异,具有自身独特的生活特性。(2)课程视角中的幼儿园生活就是指幼儿园课程的生活特性,因此构建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模式应该以“使幼儿可以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作为价值取向。这样的话,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模式应该由“以本为本”慢慢过渡到“以幼儿为本”。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程内容和幼儿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兴趣是一种很好的驱动力,只有话题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才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课程活动中。因此,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中应该以幼儿的兴趣为主,比如,每年的春节往往都洋溢着快乐、喜庆的气氛,导致很多幼儿到了开学的时候都还没有走出来。为此,教师可以在均衡五大领域的前提下设计和新年有关的趣味性主体活动。
2.以纪念日或者节日活动作为生活化课程内容
我国有很多纪念日,比如“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这些纪念日可以作为生活化课程的素材。在即将到来第40个“世界地球日”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各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关于“认识地球,保护地球”的讨论活动,或者鼓励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环保愿望,或者邀请“环保小卫士”开展签名活动。开展上述活动后,不仅有利于幼儿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世界地球日”,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绿色意识,为幼儿创建绿色化生活环境。
同时,一年四季中有很多固定的传统节日,教师也可以以这些传统节日作为切入点开展生活化活动。比如,快到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小班幼儿们一起谈谈和端午节有关的传说,这样可以使幼儿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如果是中班幼儿的话,教师可以和他们一起制作香袋,让他们把自己做的香袋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如果是大班幼儿的话,可以要求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并且出一期关于端午节的展览。
二、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精心组织课程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设计中最根本在于幼儿,因此在开展幼儿生活化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有机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同时还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现阶段的发展规律。教师在设计课程主题时,应该贴合幼儿的生活,同时应该立足于幼儿的长远发展,为幼儿设计多种接触社会的形式,从而帮助幼儿积累关于主题的经验,最后再编制出能够突出幼儿园课程生活特性的主题网络,尽可能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三、精心实施生活化课程
可以发动全体介入实施生活化课程活动。首先家长是一种非常有利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实施“家长助教”的方式邀请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到生活化课程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家长根据自己的个人特长主动报名,而且应该和教师共同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然后预约一个具体、合理的上课时间,最后幼儿家长发挥自己的长处给幼儿安排一个精彩的生活化活动。这样不仅加强了家园联系,也可以使幼儿和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源自于生活,我们应该更加热爱生活,用心生活。
同时应该邀请保育人员的介入,他们主要是负责幼儿的日常生活,教师可以利用保育员的优势为幼儿上一堂生活化课程。比如,在中秋节、清明节快到的时候,可以让保育员在现场向幼儿示范和面的动作,制作饺子的方法,然后鼓励幼儿一起参与,亲自品尝。这样可以使幼儿在生活化课程中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真正品味到生活的乐趣。
综上所述,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并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精心组织课程,最后应该动员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到生活化课程实施中,尽可能为幼儿创造一种有情趣的生活。
参考文献:
可是,我们的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陌生和情感上的疏远,年轻一代正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兼顾语言与文化的层面,阐释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为了更好的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下的尝试: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文化内涵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每册书中,都安排了不少于七篇的优秀经典文言文,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
在教学这些文章的时候,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充分挖掘其思想内涵,对他们进行爱国教育,热爱家乡的教育,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等,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二、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1)教室布置:在班内建设文化长廊,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每天一首古诗,一句名言,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亲近,学习传统文化
(2)精心设计导入情节: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在教学《荔枝图序》时,我为学生展示了苏轼的《惠州一绝》里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学生追问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喜爱荔枝的兴趣下,抓住契机自然地导入新课,在好奇心的驱使学生有进一步领略了古文的魅力。
三、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活动中
(1) 诵读积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很多,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七年级学生主要背诵我校中华传统文化校本教材《三字经》和《国学经典诵读》,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校园。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2)情境解读,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厚重的,时代的变迁使有些诗词句的内涵显得深奥,学生不易接受,针对此种情况,我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文化名人的故事“凿壁借光”“程门立雪”等,自主趣味解读《三字经》,搜集成语故事,古代名人轶事……他们听了故事,了解了历史,体味了诗词的蕴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了文化底蕴。
(3)趣味训练 ,钟情传统文化
训练是语言学习的手段,也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富有情趣的训练内容,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妙。针对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组织学生寻找文字的起源,知道了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了解了汉字的发展过程,讲述了关于汉字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杨修巧解字》《欧阳修追字》《神奇的“打”字》《“马虎”的由来》等,同时透过汉字还可以看到祖先的生活,学生感觉汉字很神奇,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写字不再随随便便,而是用心写字,错字逐渐在减少。学生在活跃有趣的气氛中领略了中国文化,掌握了字词。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运用一些有趣味的训练内容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使学生了解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语言训练的趣味性以及诗与词之间的区别。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些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4)节日熏陶 ,追寻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节、重阳节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时引导学生诵读程颢的《郊行即事》杜牧的《清明》等诗篇。将节日融入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都将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实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通过出板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过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75-02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转变,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否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需要可靠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来检测。评价作为信息技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教学本身具有促进、反馈、调节等作用。
学习过程的评价是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价。学习过程我们一般分为学习过程前、学习过程中、学习过程结束,据此,我们把过程评价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一、做好学前调查
信息技术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与学生的前任信息技术教师交流,了解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对学生以前的学习做一个客观的评价,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如问卷调查可以设计如下内容:
1.家里有电脑吗?A、有?摇?摇?摇B、没有
2.你上过网吗?A、经常上?摇?摇?摇B、偶尔?摇?摇?摇C、没有
3.你玩过电脑游戏吗?A、玩过?摇?摇?摇B、偶尔玩过?摇?摇?摇C、没玩过
4.玩电脑游戏感觉如何?A、好?摇?摇?摇B、较好?摇?摇?摇C、没意思
5.你进过网吧吗?A、进过?摇?摇?摇B、没有
6.你能熟练使用画图软件画图吗?A、熟练?摇?摇?摇B、一般?摇?摇?摇C、不会
7.你参加过信息学奥赛吗?A、参加过?摇?摇?摇B、没有
8.你对计算机哪些知识感兴趣?(多选)A、画图?摇?摇?摇B、网络?摇?摇?摇C、动画?摇?摇?摇D、文字排版?摇?摇?摇E、网页制作?摇?摇?摇F、编程?摇?摇?摇G、其他
二、做好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教师通过布置作业,并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的作业的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上机操作完成的,学生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同样的作业,不同基础好的学生的完成情况也不同。根据教学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地设计作业,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如制作一个关于端午节的多媒体作品:
[任务描述]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请你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一份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大家介绍端午节。
[作品要求]
(1)主题明确、构思巧妙,能很好地表现端午节的特色。
(2)整体效果好,色彩搭配协调美观,图文搭配合理。
(3)准确、合理地综合运用多种媒体素材来表现端午节这一主题。
(4)灵活恰当使用制作工具和制作技巧,使作品具有吸引力。
三、做好总结性测验评价
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是指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及应用的评价。这种评价优点是可以大范围的对学生进行同时测试,能用较低的评价成本完成评价任务,缺点是选题的优劣往往影响着测试效果。如果通过笔试实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测试,选题需要注意以下一些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
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可见,信息技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生活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从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要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之能真正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例1: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其他的单位还有KB、MB、GB等。假设小明家的数码相机的存储容量为512MB,每一张数码照片占用128KB的空间,请问它最多能存储多少张的数码照片?
A.512 B.4000 C.4096 D.5120
例2:小明同学帮小丽家配置了一台多媒体电脑:主板(集成显卡、声卡和网卡)、P4 CPU、DVD光驱、机箱(含电源)、键盘、鼠标,还需配置 、 、 等硬件。
分析:这两道试题的取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容量的计算以及配置电脑所需哪些硬件。让信息技术不再高深莫测,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学好信息技术,让它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二)时代性原则
传统的信息技术评价忽视学科的“信息”要素,使信息技术偏离应有的学科本质,造成评价的缺位。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信息的获取与收集”,获取新的信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也是信息技术评价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学要凸显时代性,紧密结合时展要求。
例3:信息具有普遍性、传递性、共享性、失真性、加工性等特点。德国RTL电视台网站失实报道所谓的暴力事件,这主要体现了信息具有的( ?摇?摇)。
A.传递性?摇?摇?摇B.共享性?摇?摇?摇C.失真性?摇?摇?摇D.加工性
例4: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至目前为止,在中国内地确诊病例867例,治愈523例,你获取这条信息的途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