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在线占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快速发展的保险业与一成不变的保险法,在现实环境中已然构成了一对难以协调的矛盾,这自然成了推动保险法再一次修改的驱动力。
作为过渡时期的法律,这部刚刚实施还未满两年的保险法的再次修改,似乎注定将成为2005年保险业界需要关注的一部重头戏。这部重头戏的修改热点也不断闪现。
实业投资冲动落地
尽管现行保险法第105条中明确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
但是各大保险公司渴望获得更大投资权限的热情已难以按捺。
先是太平洋保险集团斥资10亿元参股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消息的不胫而走,据有关媒体披露:“该学院预计总投资接近20亿元人民币,为目前内地二级学院之最。太保此番出资近10亿元人民币,占50%的股权。”有业内人士称,该学院已经成为太保集团母体上一个不可分割的新生独立法人实体。
而紧随太平洋保险集团发难保险法的就是平安保险集团。近日,平安保险集团常务副总裁孙建一对外透露,平安已向有关监管部门和国务院申请成立保险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国家长期基础设施项目。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能否投资实业,将成为刚刚启动的保险法再次修改工作中的一大热点。
“目前,很多保险公司确实都有投资实业的冲动,但受限于现行保险法不能如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的郑伟博士对此如此评价。
郑伟解释说:“不允许保险公司投资实业,主要是监管机构出于对风险监控的考虑,这道口子一直没有开。
因为投资实业需要大量变现资金,保险公司在现金流上容易出现问题,这样将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组织形式频现新面
现行保险法关于保险公司组织形式的规定仅限于两种:一是股份有限公司;二是国有独资公司。
但是随着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等组织形式的创新以及自保公司的暗潮涌动,目前保险法中关于公司组织形式的规定,显然与当前的我国市场已不相吻合,也与国际市场有较大的差别,不符合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现实。
这是记者认为将在保险法二次修改中出现的又一热点。
据了解,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近日向有关部门提交的保险法修改建议中,明确要求“增加有限责任公司、保险相互公司、自保公司等组织形式”。
国内众多由中外两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保险公司,也有望在保险法二次修订的过程中讨到一个“合法身份”。目前,众多的合资寿险公司既不是国有独资公司也算不上股份有限公司,因为按照现行公司法第75条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5人以上为发起人,其中须有过半数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此外,有学者提出,目前保险法对保险业务的划分并不精确,仅简单地划分为财产险和人身险两大类。他建议保险法应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划分为寿险和非寿险,并将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列为第三领域保险。
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保险法二次修改很有可能将从多方面进行重点突破,除了上述提到的修改热点之外,还将包括合同法部分的修改、资金运用领域的拓宽、为保险业拓宽经营范围提供法律依据,以及增加组织形式和完善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等。
我个人对平板短期内会出现价格战不大认同。目前平板价格还很难降低,这取决于产业链中的成本考虑,山寨机产业链还无法渗透到这个细分市场。对于追求低成本与快速反应的低端制造行业来说,目前的平板市场存在巨大的开发风险和售后风险,他们更愿意采用成熟的产品方案。最近推出的些大屏幕山寨平板,实际上只是把手机的屏幕放大,在用户体验和质量稳定性上无法满足这个细分市场的用户需求,是没有生命力的。
现有平板的购买者主要分为三类: 类是粉丝级的发烧友,喜欢体验前沿产品,期望获得社会认同,第二类是高端商务人士,身边需要个能快速阅读和快速游戏的设备,第三类是家庭情况较好的,买来做赠品,或者给老人和小孩当玩具。
由于低端市场尚不具备启动条件,平板厂家发力高端,追求品牌的战略思路是正确的。在段时期内,低端用户的移动办公或移动娱乐需求,会由于低价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得到满足,而中高端用户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之外再添置平板,是为了追求不一样的使用体验。高端用户和粉丝用户对价格敏感度较低,但对体验感知要求高。生产厂家要满足这个高品质的差异化用户体验,研发与品质控制的投入必然无法减少。因此,现在还不是打价格战的时候,也就不存在由于价格战产生的市场冲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对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矿产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需求更会有增无减。据专家测算,河南现有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不足1/3,不可能完全依靠省内解决问题,必须大力勘查开发和引进省外、国外矿产资源,以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
河南省地矿局居安思危,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地质勘查为主导产业,走“资源经营”发展之路,不断拓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成效初步显现。
“河南省地矿局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走得出去,扎得下根,而且开花结果,成就不凡。地质找矿工作‘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拓宽了河南资源保障渠道,增强了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说。
从西非到东非,从打工到创业,河南省地矿局地矿二院(以下简称“地矿二院”)不断地拓展“走出去”发展途径,不畏崇山峻岭上的稀薄空气,不惧酷热之地的恶劣环境,把钻头深深揳入异国地层深处,一大批矿产资源相继呈现在世人面前,为中原经济区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动力……形成了新时期“敢为人先”的几内亚精神。不仅在西非几内亚打了一个漂亮仗,也在东非坦桑尼亚开辟了一条突破之路。
起步早
2006年,地矿二院借船出海,依附河南国际公司进军坦桑尼亚的打井和供水市场,通过一年的艰难拼搏,在接地气、晓人脉、服水土上已小有建树。由于打井和供水市场技术含量低、竞争激烈、利润率小,如何在坦桑尼亚选准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方向,成为地矿二院在坦桑尼亚长期稳固发展的重大课题。
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并且有吸引外资投资矿业的政策优惠,结合自身优势,地矿二院领导班子即刻决策,于2007年元月委派技术专家前往坦桑进行矿业考察,开始了在坦桑尼亚的艰苦创业之旅。
当年带队考察的院副总工程师卢耀东告诉记者,在坦桑尼亚野外考察的3个多月里,正是当地的雨季,基本上天天都要下两三场大雨,行进途中路被洪水冲断、山洪拦路、车辆深陷泥潭和侧滑下路等现象时有发生。在野外踏勘时更是糟糕,狂风暴雨袭来人人都成落汤鸡,雨过天晴人好像又进入蒸笼,在40摄氏度左右的湿热气温下不论是倾盆大雨,还是骄阳烘烤,身上的衣服永远是湿得滴水。这个季节也是蚊虫肆虐的季节,考察途中同志们都感染上非洲的恶性疟疾,高烧40摄氏度,为了不耽误考察行程,只有就近治疗,他们用的都是24小时快速治疗法,也就是连续输24小时的奎宁后出院。由于奎宁的毒副作用特别大,中国人根本受不了,出院的同志连路都走不成,需要人抬着上车……
100天的野外考察就是这样度过的,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考察足迹踏遍了坦桑尼亚的每一个重要成矿带……最终他们在坦桑尼亚选出了8个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并在坦桑尼亚地矿部实施了矿权登记,其中4个矿权地得到了坦桑尼亚地矿部的批准,并且还收购了一个金矿探矿权地。自有探矿权区的总面积达232.41 平方千米。并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还登记注册了“河南亚非地质工程(坦桑尼亚)有限公司”。
至此,地矿二院在坦桑尼亚的矿产勘查和矿权经营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为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迈步走
矿权拿到后,地矿二院于2007年下半年成立办事处,“坦桑尼亚MWAMOLA金矿预查”、“坦桑尼亚NGAYA地区KITALAMA金矿预查” 分别申请获得中央财政2007年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和河南省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支持。
在河南省地矿局 “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新水平”的海外创业计划的指导下,地矿二院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谋划,加快“走出去”的战略步伐,在统筹安排、部署、实施好现有矿权的勘查基础上,抓紧时机继续加大矿权登记和收购工作,并将公司注册资本金扩充到50万美金,以享受到坦桑尼亚外资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
在一个矿区,地表被黑土覆盖着,下面的端倪暂时看不出来,中间还有一条河流经过,有的外国专家就认为这个地方肯定不会有矿而被淘汰,但经过地矿二院的地质工作者实地调查并与相邻矿区的成矿条件进行类比,认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并进一步采取了物探、化探等地质工作手段。
果然不负所望,通过初步勘查,2008年地矿二院在自有矿权区内共圈定物探异常25个,发现金矿脉一条,长度达到800米以上,最高金品位达41.02克/吨,实现了找矿的重大突破。
稳步行
看到曙光的地矿二院,为加强环维多利亚湖绿岩带的金矿勘查工作,于2009年4月专门成立了坦桑尼亚勘查项目部,副院长王建光同志亲赴前线,并担任项目部总指挥,当年就新收购金矿权5个,并拿到了一个金矿区的开采权。
为适应在坦桑尼亚的发展需求,2010年地矿二院根据河南省地矿局的总体工作部署,与河南豫矿国际矿业投资公司在坦桑尼亚投资200万美元注册了河南豫矿国际矿业投资(坦桑尼亚)有限公司,主要开展矿山勘查、矿业开发、矿产品贸易等业务。当年就完成3个矿权的普查评价,并取得了找矿的重大突破。新收购矿权6个。
随着在坦桑尼亚实现找矿突破,从2011年开始,河南省地矿局将嵩县找矿模式推广到坦桑尼亚,并将坦桑尼亚金矿勘查项目列入河南省地矿局重点局管项目和2011年度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示范项目。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地矿二院抽调6名中层干部负责项目的统筹实施,抽调最好的技术专家组成专家团队为项目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抽调12名技术骨干确保项目的高质、高效实施,固定投资也超过3000万元。
由于钻探工作量较大,并且在坦桑尼亚使用的钻机多为进口的卡特彼拉全液压钻机,为此,地矿二院专门抽调主持过大型国际工程项目的李旭庆等钻探专家和泥浆专家亲自上阵,彻底解决钻头寿命短、钻进效率低、施工成本高等问题。单台钻机日总进尺由原来的平均12米提高到34米,钻头平均使用寿命由原来15.2米提高到65.5米,最大达到230多米。2011年完成进尺超过1万米,为年初计划的137%,钻孔质量全部为优秀。
2011年,地矿二院在坦桑尼亚完成8个勘查区的普查评价工作,勘查区总面积405.84平方千米,完成钻探施工10743米。在其中一个矿区估算金金属资源量超过10吨。
阔步奔
到2012年年底,地矿二院在坦桑尼亚拥有矿业权23处,其中采矿权1个,总面积达700平方千米,在坦桑尼亚首都设有办事处,在姆万扎、信仰噶市有固定的基地和办公场所。并形成了“商务先行、地质跟进、找矿突破、成果转化”的海外地质找矿新模式,执行以“坦桑尼亚地质勘查为核心,辐射周边国家,实行矿种多元化、公司国际化,带动旅游地质、岩矿测试发展”的经营战略。
地矿二院在坦桑尼亚Mwamola地区Maheiga金矿普详查项目中,发现两条较大规模矿脉。M1矿脉区内总体长度超过4000米,宽度超过20米,其主矿体单工程金平均品位最高达18.88克/吨,单工程最大厚度22.87米,平均厚度2.22米;M2矿脉位于M1矿脉东侧约600米处,与M1矿脉走向近于平行,地质特征也与M1矿脉相似。
2012年5月1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储亚平莅临坦桑尼亚考察指导工作。在视察了地矿二院的项目后,他说,“走出去”企业已走出最艰难的“交学费”阶段,进入理性的发展时期,要积累经验,提高水平,不断开拓进取;在创造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按照经济规律、市场规律、价值规律办事,创造利益最大化;要紧抓“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牢牢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增强国际意识,加强国际合作。河南省人大将会更加重视外经工作,从社会宣传呼吁、提案立法、政策倾斜等多方面保护和支持“走出去”企业。
地矿二院院长郭付三敏锐捕捉这一信息,他顺势提出“内外兼顾、双业协调”的发展思路,即国内、国外兼顾,地质找矿和地质服务协调发展,这样的思路完全符合当时的发展形势。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推动,地矿二院的坦桑尼亚梦迎来了最好时代。
2012年9月,地矿二院以股份合作方式成立了天宇地质测试中心(坦桑尼亚)有限公司,开展岩矿测试分析,岩石加工业务。主要为自己服务、为进入坦桑的地勘单位服务,为当地政府服务。
现在,在副院长王建光的带领下,地矿二院正在通过坦桑尼亚政府,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保护和开发利用地质遗迹。并且还购买了3块土地。不远的将来,在坦桑尼亚将会新增一个欣赏奇特的地质景观和人文自然景观的好去处。
如今,6个年头过去了,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绿岩带金矿整合勘查的找矿成果已达金金属资源量30吨。
从单一的出海打工、到地质找矿的突破,再到在坦桑尼亚的多元发展,反映了地矿二院对国家“走出去”工作的正确理解,展示了全院领导班子抓住机遇和抢占先机的能力,更揭示了祖国的强大和企业的进步。
在河南省地矿局“双十”地质成果评选会议上,坦桑尼亚Mwamola地区Maheiga金矿详查入选2012年度十大地质成果项目,坦桑尼亚Mwamola地区Maheiga金矿普查入选2012年度地质找矿十大重要发现项目。同年,坦桑尼亚金矿勘查项目部获得河南省地矿局重点项目建设劳动竞赛标兵集体,坦桑尼亚公司荣获焦作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2012年11月4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郭付三院长参加并接受《国土资源报》记者专访坦桑尼亚项目。
2013年2月28日到3月1日,《中国日报》高级记者安德鲁先生、海外版记者赵艳蓉对地矿二院坦桑尼亚项目部进行了专访。
“无处不在的网络”是基于信息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和网络技术而提出的先进理念,它为人类文明社会勾勒了一个美妙图景:即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能做他想做的事情。这个先进的理念,对于发展中的现代物流无疑增添了新的活力,因为现代物流必须建立在发达的信息网络之上,必须依托强大的信息网络作支撑。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没有完备的信息系统和畅通的信息流,现代物流将寸步难行。
一、牢固树立信息致胜的思想,加速构建与现代物流体系相适应的信息网
应当看到,物流管理要做到科学决策、合理计划、准确调控,就必须准确及时地掌握各类用户的需求,同时也必须掌握各类物流资源的配置情况。所有这些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势必依靠物流信息系统来提供。从现代物流战略层面来审视,发展现代物流业应当树立信息致胜的思想,注重高质量的信息系统建设。不论是谋划现代物流的发展战略,还是组织落实物流建设规划,都必须将物流信息网络建设作为重点工程,切实抓好落实。当然,在具体组织建设物流信息网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充分做好总体的规划论证工作,要充分考虑到现实需求、现实条件以及未来的发展;避免盲目地追新求洋,也避免粗制滥造,扎扎实实地推进现代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二、搞好技术集成,大力加强现代物流可视化建设
包括条码技术、RFID技术在内的物资识别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广泛应用到物流领域。我们必须对这些先进技术加以理性选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充分做好技术集成和优化工作,使先进技术的功效得以充分发挥。目前,首先要做好在储物资的自动识别工作,至少在储同一门类物资采用统一的编码,应用统一的条码技术或射频技术,以提高在储物资的管理效率;其次在运物资的自动识别技术,应放在物流大系统来考虑,以便整个物流系统真正实现信息流的畅通无阻。那种多物流环节自立山头,随意选用识别技术的做法,只会给物流信息化设置障碍。任何先进的技术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技术集成搞得好,应用得恰如其分,则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个别技术的先进性,则反而影响整体效能的发挥。物流领域中推动可视化系统建设,实现物流过程的可视化和透明化,必须搞好战术和技术的结合,搞好系统的整体优化工作。惟有如此,才能将丰富的技术资源转化为真正的物流成果。
三、做好基础性工作,全面推动现代物流的进步和发展
引入“无处不在的网络”的先进理念,必须深刻理解消化这个先进思想的实质,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物流的实际情况,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决断。经过近十年来的实践,我国物流已跨入崭新的发展阶段,突出的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建立了物流部级联席会议制度,全面规划物流的建设与发展;二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快速发展;三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日渐进步,其经营管理水平迅速提高;四是国外先进物流企业登陆中国,有力地带动了国内物流的振兴;五是物流理论继续深入,许多高校纷纷开设物流专业,下大力培养各级物流专门人才。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我国物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无处不在的网络”时代即将来临,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物流企业应扎实地抓好以下几项基础性工作:
1.切实搞好物流教育,分层次多渠道培育物流专业人才。认真做好中国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从宏观上制定中国物流人才培养规划;在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多种形式培训物流专业人才,不断开展现代物流学术理论研究,鼓励自主创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物流理论,完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
2.进一步搞好物流标准化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做好标准化体系的顶层设计,分门别类地指导各行业物流的标准研制;在研制标准时,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同时也要充分做好实地调研工作,要充分发挥典型大企业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标准化深入发展。特别对于IT产业的一些标准,应审慎研究,从严抉择,必须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保证我国物流业的战略安全。
关键词:关键成功因素;价值链;核心业务过
我国是电池行业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电池产业竞争在国内愈来愈激烈,BK电池有限公司的崛起彻底打破了以索尼、三洋为首的日系锂电池电芯一统天下的格局。锂离子电池市场潜力庞大,且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为此,从战略的角度探索BK公司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BK电池有限公司背景介绍
BK电池有限公司,于1998年成立,是一家集锂离子电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BK工业园坐落于深圳市龙岗区,占地面积36万多平方米,注册员工达7000人。公司销售网络不仅覆盖中国大陆市场,且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多个地区。随着“日产100万只锂离子电芯项目”完成投产,BK公司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锂电专业制造商之一。在公司的不懈努力及锂电专家的带领下,圆柱型、聚合物锂电等技术均已成熟,配合进口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产品一致性达到了新的高度。目前公司已在美国上市,BK公司以“在业内追求最高品质、最低成本”的经营理念,“真芯去沟通”的服务宗旨,用品牌营造诚信,创造行业售后服务标兵荣誉,以诚挚服务作为联系客户的桥梁,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锂电专业制造商。
2 企业内部战略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下,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企业内部能力和条件的分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以价值链分析为主体,综合关键成功因素和核心业务过程对BK公司进行深入的内部战略分析,以此形成对公司资源和能力形成的竞争优势的探讨,指导公司总体战略发展。分析框架如下所示:
2.1 关键成功要素分析
竞争优势,产生于企业的顾客价值创造战略。企业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为顾客创造出比竞争者更多的价值,企业就拥有竞争优势。从总体来看,BK电池公司拥有4类关键成功要素:行业特性、竞争位置、经营环境和企业内部发展。
(1)行业特性。
对于电池行业来说,电池中正负极活性材料是控制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技术所在。可以预料,随着电极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的深入,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出来的各种规整结构或掺杂复合结构的正负极材料将有力地推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和应用。
(2)竞争位置。
随着BK电池有限公司“日产100万只锂离子电池芯项目”的圆满完成,公司现日产额能达到150万只,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手机锂电池芯制造“航母”,名列世界锂电芯生产三强。
(3)经营环境。
相对于平稳的手机电池市场,笔记本电池市场将成为支撑锂电池市场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近几年,国外笔记本电池制造巨头梦想完全垄断市场。然而,BK公司首条国产笔记本锂电池全自动线的诞生,标志着BK电池已迈开多元化发展步伐进军新的领域。
(4)企业内部发展。
①科技进步是BK公司发展的动力。公司非常重视人才和技术引进,现已汇集了一批锂离子电池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大学为技术依托建立了独立的研发中心。
②产品质量是公司发展的根本。从原材料的甄选到生产过程的控制,从技术工艺的形成、创新到产品质量的控制,BK实施了一套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现已通过英国 NQA的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已通过欧盟的CE认证,北美的UL认证正在进行中。同时公司产品经美亚保险公司承保,为客户提供了有力的质量保证。
③完善的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是公司发展的基础。BK公司高容量、高稳定性的产品,其销售网络已覆盖中国大陆市场,并远销欧洲、北美、东南亚以及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2 价值链分析
(1)价值链理论。
企业的价值链特点及其构造如下:
①价值链分析的基础是价值,各种价值活动构成价值链。价值活动是企业所从事的物质上和技术上的界限分明的各项活动。它们是企业制造对买方有价值的产品的基石。
②价值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是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及其销售、转移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辅助活动是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外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各种公司范围的职能以相互支持。
③价值链的整体性。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不仅要理解企业自身的价值链,而且也要理解企业价值链所处的价值系统。
④价值链的异质性。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价值链。在同一产业,不同的企业的价值链也不同,这反映了他们各自的历史、战略以及实施战略的途径等方面的不同,同时也代表着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潜在来源。
(2)运用价值链对企业内部能力进行分析,一般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对每项价值活动的逐项分析,属单项能力分析,用以发现企业在这一价值活动环节上存在的优势和弱点。
②企业的优势来自于价值链的单项活动本身,企业的价值链也蕴藏于范围更广的价值系统之中,因此对价值链内部的各种联系分析十分重要。
(3)BK公司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是通过评价企业作业价值创造潜力的要素,确定企业拥有增加价值潜力的作业领域。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这些核心能力是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BK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特别关注和培育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能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分析方法第一次将顾客价值作为考察企业竞争能力的基本导向,但它没有提供作业之间关系的思路和方法,下面的核心流程分析是对价值链不足之处的补充。
2.3 流程与系统分析
流程就是为完成一定的任务,由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作业组成的系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因素:核心流程、支持系统和控制系统。
(1)核心流程。从最基本的角度看,无论是生产产品还是提供服务,每一项业务必须要有开发产品、引发需求、处理需求这样的作业,称之为核心流程。BK公司大胆创新开发体系,构筑起独具行业特色的“决策、管理、研发”三级体制,建立起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辅以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为一体化的研发体系,成功地实现了产量的飞跃。
(2)支持系统。要完成一项经营活动还需包括那些保证核心流程能顺利实施所必需的资源管理系统。BK电池研发中心是深圳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每年投入的开发费用占其销售总额的5%,且开发团队中除了有三位世界级的锂电池专家外,硕士以上学历的占有57%。研发中心与Motorola能源部、法国UNIROSS电池开发部等建立了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战略联盟,取得了斐然成绩,公司现有液态锂离子电芯、聚合物锂电池及圆柱电芯领域研发的100多项专利。
(3)控制系统。对工业品制造企业来说,产品的品质是决定市场的关键。在整个锂电池芯制造链上,关键岗位或者工艺全部采用自动化设备控制,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同时,BK公司到如了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国际市场实现了无缝接轨。
3 内部战略分析法应用总结
综上所述,内部战略分析方法的每一个独立框架都有局限性,只有结合使用才能互相弥补不足。而通过实践证明,价值链思想是其中研究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前沿信息,利用最先进的手段,更加科学完备的指导BK公司进行战略决策分析,以培育独特的竞争能力,发展强效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