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风险防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针对财务风险问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狭义的财务风险可以解释为是企业在不同的资本结构影响下存在不同支付本息能力所出现的风险或是对债务融资不断增加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问题中可以用资金来衡量的风险,是企业风险的体现形式。特别是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发展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多样化,只要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会造成不良影响的,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都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换算为经济的损失,无论它是否是经济类的损失。财务风险的概念早在90年代便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确立。针对财务风险美国学者和英国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美国学者认为应明确风险管理的对象,把如何处理风险作为主要任务。英国学者则认为风险管理应该侧重于对经济的控制和程序的处理等方面。目前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方面所处的环境是十分复杂的,企业经营主要受到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分别是企业内部的运作管理水平和外部的环境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对各种可能存在或带来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与判断。要在发展过程中规避风险,在风险中创造收益,最终促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
在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方面,财务风险识别是其中的重要工作环节,也是对财务进行风险管理时进行的首要任务。识别财务风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这个环节一旦出现偏差,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会使企业发展偏离原本的轨道。因此,财务风险的识别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它能够及时的发现隐藏的风险,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减少损失。越早的发现风险的存在,就越利于企业采取应对措施。任何风险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对此企业应定期进行风险衡量指标,及时进行风险分析并作出判断。多数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来制定分析时段,无论是一年还是半年,都是具有严格要求的例行性工作。在特殊情况下企业更应进行对自身财务风险的分析。例如,面临重大投资决策时,面临国家政策调整时以及企业经营发的严重变化等阶段。由于财务分析要依靠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就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这是对企业员工的责任心和个人素质的考验,在风险防范意识工作中需要不断地丰富工作经验、加强自身素质,此外,寻求相关专家的帮助和支持也必不可少。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发展就要学会适应外部环境,学会提高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会根据发展规律和相关政策制定战略计划。企业一旦缺乏明确发展路线或是没有切合实际制定发展战略,结果都将导致企业的亏损。盲目的进行企业发展计划,难以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造成发展的动力不足。企业的发展战略一旦过于激进,就脱离了企业实际的发展能力,偏离了原本制定的发展方向,过于激进的发展计划会导致企业扩张过度,无法掌控财务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频繁的进行战略更改,致使资源浪费,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针对以上问题,在企业的发展方针上要有效的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例如,
(一)建立健全组织监管机构,对企业的监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二)企业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进行调查,科学的对形式进行分析和预测,广泛听取可行性意见,并且考虑到经济政策的要求和国内外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三)在企业发展制定战略规划时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可以阶段性的设定发展目标以及工作内容等,争取稳中避险。
(四)积极培养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并将企业文化建设运用到企业经营的各方面,争取做到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
(五)企业在不断地完善自身能力的同时,还要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一定范围的控制,主要是对资金等资源的控制,必须严格依据筹资方案来加强对企业资金运营过程的管理。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每一环节,因此,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需以财务风险成因、类型与基本特征为指导,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达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财务风险,属于经济风险范畴,其不仅包括风险特性,而且蕴含经济因素,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可用四个词语概括,即客观性、全面性、激励性和不确定性。(1)客观性:指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识发生转移,客观存在于企业中。(2)全面性:指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均有涉及财务风险,财务管理各环节与多种财务关系是其主要体现。(3)激励性:指基于财务风险条件下,企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促使财务管理效率得到提高,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4)不确定性:指虽然通过财务措施可估计和控制财务风险,但基于多方面因素影响下,致使人们对财务风险的认知与控制能力存在局限性,导致财务风险程度和大小具有不确定性。
二、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束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使得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下降。然而,导致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财务管理观念不强
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较大,致使混合管理企业财务成为普遍现象,导致会计人员财务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财务管理观念不强,致使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现象,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难以提高,阻碍企业长足发展。
2.未构建健全的财务分析管理制度
基于经营成本压力下,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分析管理制度,未以会计规范为指导,科学设置会计机构。同时,部分会计人员虽然具备初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但其理财方式落后,管理观念不强,基于企业会计机构作用下,分工缺乏细化、层次较模糊等问题频频出现,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
3.融资渠道单一化
融资渠道单一化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除企业内部融资外,商业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是企业主要的融资途径,具有单一化特点。针对银行贷款融资方式而言,银行在考虑到企业财务管理现状、风险高等因素下,放缓贷款发放速度。针对发行企业债券融资方式而言,受企业债券信用度低等条件影响,导致投资者对企业投资信心不高,大大增加了债券融资困难,加之企业存在金融风险因素,获得政府部门的批准较难。针对发放股票融资方式而言,目前,虽然诸多企业已成为上市公司,但通过股票达到融资需求难度较大。
4.财务分析效率低
一般而言,企业经营规模较大,管理存在单一化问题,短期投资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由于企业财务分析效率低下,市场论证缺乏科学性,难以达到预期管理效果,致使企业财务负担增加。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基于我国计划经济转变为特色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财务风险在企业中避免不了。因此,为防范财务风险,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企业应采取可行措施,达到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推动企业发展。
1.构建健全的法律制度
构建健全的法律制度,主要针对国家而言。经营规模大、财务风险抵抗能力低等是企业的基本特点,加之企业存在资金经营水平低等问题,致使市场融资存在较大风险。在此背景下,国家应通过完善法律制度的方式,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同时,给予企业适当的优惠政策,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指导我国构建健全的法律制度。例如,美国的《电力企业法》以及日本的《电力企业基本法》等。
2.融资途径多样化
资金缺乏是束缚企业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合理负债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鉴于此,实现企业融资途径多样化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宏观条件下,以国家政策与法规为指导,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采用多样化方式,达到融资目的。在此,笔者介绍两种融资方式:
第一,租赁融资模式:租赁融资,指基于融资为最终目的的基础上,企业实施的信用手段,采用租金方式,实施分期返回所融资金的融资模式。针对租赁融资模式,其未明确规定企业的信用要求,满足项目现金流量即可。在此前提下,企业通过租赁融资,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状况,进而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减少企业现金大量流出,保证企业经营周转正常运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租赁融资模式可达到避税的效果。
第二,直接融资模式:目前,针对诸多地区,企业融资模块已初步建立,对于业绩优秀但资金紧张的企业而言,该模块扮演着理想融资的媒介角色,达到缓解企业资金偿还压力的目的。与此同时,针对融资金额偏大的情况,采用增加股东所有权的方式,通过社会筹集资金,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动力,优化企业权益框架,改革传统管理模式,为企业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3.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财会队伍
财会工作人员与企业财务分析效率存在直接联系,是企业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保障,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构建一支综合质素高、专业能力强的财会队伍在企业防范财务风险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企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与教育讲座,指导财会工作人员深化学习财会相关知识,提升财会人员工作能力,迫使其秉承着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保证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有序开展,为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财会队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完善奖惩制度,明确奖惩评定标准,例如,针对工作效率高、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给予及时的物质或精神奖励,针对工作效率低、不认真负责,且存在侥幸心理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对应的惩罚。与此同时,引导财会工作人员感到危机感,激发财会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迫使其主动学习,从而提升自我,使其更好地开展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效果,推动企业发展。
4.强化投资风险防范意识
基于企业发展特点条件下,企业以自身财务风险为指导,达到投资科学化效果。具体而言,投资前,研究并论证投资可行性,在优化投资防范的前提下,及时总结、评价投资项目,科学管理工程项目,达到强化投资风险防范意识的目的。
【关键词】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 财务预警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改革高等教育体制,高校办学规模连续扩大,高校的财务管理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过去我国政府的财政拨款几乎是高校的全部经济来源,因此,通常情况下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程度是比较低的。目前,X大学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其内部财务控制依然未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财务信息的公开度与透明度很低,易导致高校资金的运用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因素,很容易导致高校财务风险的产生。
第二,行政管理部门设置过多,机关人员超额现象严重,导致办事效率低下。这样在其经济活动支出审批的过程中造成资源、时间浪费。特别是其中存在不少的审批人员责任意识低下,不仅未能严格控制资金支出审批过程,甚至与申请人一起同流合污,产生多支乱支现象,容易造成高校的财务亏空。
第三,未严格按照支出预算控制财务支出,日常经费开支次数不但多而且杂,使得有限的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导致财务支出偏离年初预算。
二、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第一,合理安排经费支出。高等院校在经费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要提升自身的现金支付能力,就必须合理地安排经费支出。应该在整体上衡量本校的发展建设的基础上,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障重点”的经费支出总原则为依托,对其包括建设投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所有经费支出编制全面合理的预算。
第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并综合本校的具体性质,给出以下管控措施。第一职位相离。x应将各个不相容职务的职位分离开来,合理协调会计及相关财务工作岗位,要按需划分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其形成相互制衡机制。第二内审行为。应设置专职机构和人员进行的审查和评价。尤其要对各部门、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不定期审核,形成一种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第三,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针对x大学的具体情况,应有计划有方法的、逐步逐层的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首先,x 大学相关人员应先对本校的财务情况进行观测、总结和评估财务风险,并将相关的风险评估值公开化,与领导和相关专业人员一起商议做出控制或降低相应财务风险程度的措施。为此,x 大学要做好对其自身财务活动的审计工作,这样才能依靠准确的审计数据来预测分析本校的财务风险类型与程度。其次,由于隐形问题的不可控性,预警系统会面临临时失效的隐患。对此,就需要相关人员时刻关注该校面临财务风险程度的大小,不能仅仅依靠定性分析的结果,必须综合考虑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分析后,再做出控制财务风险的对策。全校树立防风险意识,管理层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预测方法,领导层充分考虑反馈上来的意见和建议,架构起财务预警系统安全防控网。
参考文献:
[1]汪榜江.我国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
1.1高校财务风险内涵理解。关于财务风险内涵,基本上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在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时,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脆弱的偿债能力,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使得企业的经营常处在风险之下。广义的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确定性事件,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收入,进而导致企业的财务收支出现较大幅度的偏差,甚至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情况。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经营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可控制或预料的因素使得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可能给学校经济效益造成损失,使得财产有遭受风险损失的概率。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其区分于企业的特殊性的性质,决定了高校所面临的风险与企业的财务风险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的不同。由于我国的高校属于社会公益性质,其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而企业的资金管理主要是为了为股东获取更大的利润。从这个角度看,高校的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高校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方面、经营方面、投资方面以及财务支出方面。
1.2高校财务风险的特点。当前时期,高校的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等日益增多,在资金的供需方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矛盾。从不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上级给以的财政支持,往往不足以支持学校的日常运作,一些学校还借了大量的外债。这种资金的缺口,最终会反映到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上面,具体来说,高校财务风险主要发生在筹融资、投资及财务支出等方面。
2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2.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学校的借债风险,也就是高校向银行举债过度或是出现不良款项,借贷的不良款项有可能影响学校的教学科研、财务安全等。随着高校招生竞争日益激烈,不少高校为了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在基础设施改造、硬件设施配备、师资力量引进方面,耗费了大量资金,并欠了很多银行贷款。一般来说,高校比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资金贷款。但是,在偿还过程中,高校的资金收入经常入不敷出,很多借债经常出现延期偿还或者根本无力偿还的情况。
2.2对外投资风险的风险。与此同时,高校在社会项目的投资方面,并没有成熟、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所投资项目的实际运作管理,常常超出高校的组织能力范围,这些不确定性很大的投资活动,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和风险。
2.3支出风险的风险。目前高校的学费收入减少,而违纪的支出增加。高校的收入来源已经实现了多元化的渠道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学费收入仍然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学费上涨的空间不大,基本上已属固定。随着高考人数会渐渐的回落。高校的招生人数也会逐渐的下降,自然学校的收入就会减少。在很多活动项目的资金支出方面,由于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较大,很多资金支出情况也不够准确,不少高校的资金支出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3新《制度》对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的体现
3.1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财务风险控制防范的规定。调整了新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新制度只有高等学校作为适用主体;并明确了总会计的职权职责;完善了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编制的依据、原则、程序和预算调整等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重点增加了决算管理的有关规定;调整了收入和支出分类与口径,根据政府收支科目改革的要求,将财政补助收入规定为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增加了收支管理的内容,适应公共财政改革要求,增加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支出绩效和票据管理等内容;完备结转和结余管理的规定,延续设立学生奖助基金等专用基金。
3.2明确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财政部联合教育部针对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强调,高校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不断强化风险意识,严格按照学校发展经费的预算进行资金的安排和使用。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充分发挥学校内部财务审计的作用,对相关项目的资金投入,要按照绩效评价的原则进行,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高校的固有的资产,要切实加强管理,防止出现国有资产的大范围流失。强化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把具体的管理责任分配到个人,让主要领导负责。
4高校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4.1培养强烈的风险意识。任何行动的先导都是思想,先有想法,然后才有行动。对于财务风险,如果没有一定的风险意识,那么就会恶性循环,发展到最后无法解决的地步。只有提高每一个职工强烈的风险意识,并严加注意,在工作中严格把关,防范财务风险。任何一个方面工作的缺失都有可能带来风险的隐患,因此要保证高校每一个职工都有风险防范意识。
4.2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和银行投资监控。在高校融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拓宽资金的来源,降低对单一银行贷款的依赖。政府相关部门要监督高校资金的用度,防止高校的盲目投资和无用建设,保证高校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这是政府部门的责任,要加强监管的力度。同时,政府还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监管:一是鼓励捐资助学;二是通过助学贷款解决困难学生的欠学费问题;三是对于助学贷款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奖惩监管机制。在银行投资监控方面,银行不能一味的借钱给高校,要考察高校的还贷能力,综合多方面的考虑合理的借款给学校。在借贷了之后还要对学校的资金用度进行监控,督促高校及时的还本付息。
4.3创新财政管理模式,加强财务风险监管。高校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财务风险防范。首先要加强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保证预算的相对准确可靠。尽力编制更加精确的预算,因为,科学的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此外,财务风险的管理,要细化评价指标,对高校的资金支出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考核,提高量化指标的应用水平。在财务管理模式上,要不断进行创新,学习一些优秀的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独特之处,并结合自身的财务管理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丰富和创新。
4.4加强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管。高校管理加强审计监督。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在日常工作中保持常规化,在面对一些重大经济决策时,应寻求中介机构的帮助,找准投资方向。高校管理在加强财务监管的同时应进行财务公开,这对防范财务风险是重要的。在接受政府各方面的审计、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内部审计和全校师生员工的民主监督,在学校内外和上上下下形成监督体系。在这种联动的机制下,财务风险将会得到有效遏制。
4.5加强高校财务的核算监督。高校财务核算监督必须加强。财务人员在报销审核票据时,严格把关,不但要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记账凭证的合理性、签字手续的完备性,对资金的管理要进行分析、评价,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尽可能地减少或杜绝风险的发生。财务核算监督,要切实发挥好财务风险监督的作用。对于高校在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防止风险的扩大。
5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办学自的不断扩大,高校筹资办学资金呈现出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化新格局。伴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和“银校合作”的方式在全国迅速地推广,高校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各高校学生人数与教工人数急剧增加、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银行信贷资金大量涌入高校。大额度举债办学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扩张,也加大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如何规避与防范高校财务风险,减少财务损失,促进高校持续稳定地发展,已成为各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这也是当前财务管理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涵义及其现状分析
高校财务风险指高校在资金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面临的风险。深入研究高校财务风险的生成和传导机理,深刻地认识财务风险的本质,对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提高高校财务活动的运作效益十分必要。风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风险具有客观性,无论是否承认它;(2)风险具有普遍性,时时、事事、处处存在;(3)风险与不确定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可知性;(4)风险不等于损失,风险既可能带来不利结果与损失,也可能带来额外收益,但人们更关心前者,即风险厌恶普遍存在。
2005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名为《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社会蓝皮书称,为了扩建或吸引人才,部分公办高校向银行大量举债,并热衷于圈地和参与大学城建设,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10亿甚至20亿元,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2000亿元左右。各高校除去一年内的工资奖金和教学、科研、行政开支,所余款项只够偿还贷款的年利息,学校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何谈还清贷款。所以贷款高校有可能成为继银行、证券业之后的又一个高危行业。
二、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使高校潜藏财务风险
高校的财务风险决非朝夕之间就突如其来,往往是由于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和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危机爆发,措手不及。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由于高校在很长时间内处在国家预算约束下,不需要考虑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导致了高校领导层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不强,对财务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有效地开展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防范。风险意识淡薄是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大规模扩招增加了高校财务风险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大规模扩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1999~2004年期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增长了220%,而此前1993~1998年的6年间,只增长了34.4%。2006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为530万人,其中本科招生计划260万人,研究生招生计划40万人。与2005年的招生规模相比,本科生增加了30万人,研究生增加了3万人。在高校规模急剧扩张的过程中,高校原有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扩招的需求。扩招导致高校每年大量的资金投入,急需后续资金的补充,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与此同时国家允许高校向银行贷款发展教育,银行对高校的贷款政策门槛也较低、操作较简便,因此,高校普遍利用银行贷款来补充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这成为高校迅速扩张、形成规模效益的主要方式。随着贷款在整个高校投资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高校每年支付的利息费用逐年增多,还本付息负担沉重,达到了高校承载负荷的极限,高校的财务风险也逐渐升级。
(三)资金结构不合理引发高校财务风险
资金结构是指企业资金总额中不同来源资金各自占有的比重,而狭义的资金结构则指债务资金占资金总额的比率。高校通过不同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可以筹集到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两种性质的资金。不同方式的资金来源应合理搭配,以保证高校资金的正常周转。然而多数高校资金结构失衡,债务资金特别是银行贷款占资金总额的比重过大,这在加大高校债务利息负担、减少高校经济利益的同时,降低了高校长期与短期偿债能力,削弱了高校短期偿债保障,使高校资金链越绷越紧,加上高校缺乏对贷款规模与还款计划的可行性研究,贷款结构失衡带来还款期的过度集中,加大了高校财务风险程度。
(四)缺乏财务预警系统使高校难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财务预警分析就是通过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利用财务数据和采用数据化管理方式,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对高校经营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但大多高校由于技术、人员素质和管理方面的原因,都未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甚至未认识到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这道“防火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已经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学校,由于现行财务预警系统的局限性,其工作仍停留在表层上,定性分析不足。这给高校财务安全埋下了隐患。三、防范与化解高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强化管理层风险意识防范高校财务风险
全面、有效地控制高校财务风险,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特别应提高学校领导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要把风险防范理念贯穿到整个决策工作全过程中,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与预测,及时发现风险发生的征兆,采取分散和规避财务风险的举措,有效地防范高校财务风险。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者,也应不断学习和掌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强化风险意识,通过自身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加强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降低高校财务风险
高校扩招是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在国家财政资金难以满足扩招对资金的需求时,银行贷款成为高校在扩大规模时获取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高校在筹集资金、举债经营时,首先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遵循规模适当、筹资及时、结构合理、方式经济的原则,科学分析高校资金需求总量,认真论证投资建设项目,在项目可行性基础上,确定合理的筹资总规模及资金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其次,根据高校实际情况,从自身发展潜力、借款的承受力、偿债能力进行评估,制定贷款财务计划。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确定适当的负债比率,负债额度以不超过高校的事业收入为宜。第三,根据负债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通过对负债规模、用途及偿还额度与偿还时间的合理规划,从源头上预防财务风险。
(三)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分散高校财务管理风险
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债务资金占总资金比重过高的现实问题,可以说已成为引发高校财务风险最直接、最巨大的动因。如何优化高校资本结构,降低高校财务风险,是高校继筹资任务之后面临的又一复杂难题。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是建立在负债数额适度,负债比率适中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可能带来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高校负债比率及负债金额要与高校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在借入资金中,长短期资金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使债务结构趋于合理,并且要与高校自身的长期与短期偿债能力、偿债保障基础相适应,安排好不同期限的银行信贷资金的结构比例,以便合理分摊各期间的债务负担,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以提高学校的信誉度,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
(四)构建财务预警系统规避高校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