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曹文轩简介

曹文轩简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曹文轩简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曹文轩简介

曹文轩简介范文第1篇

作者简介

曹文轩,中国作家富豪榜当红上榜作家,精擅儿童文学,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小说有《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等小说。

2013 年12 月5 日,2013 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主榜在成都,曹文轩以380 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第27 位,引发广泛关注。

内容简介

《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以曹文轩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素材,写了一个名叫桑桑的男孩。小说讲述桑桑在油麻地小学的六年生活中的种种故事和经历。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 《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他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当我们走近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我们确实被这样一种气息所弥漫。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写了离我们已远去的小学生活,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并不简单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未必经历过,但无疑我们都能体悟得到,那种发生在还未长大却向往长大的少男少女之间的纯真故事,有许多懵懂,但也是必然。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经历,不幸少年与厄运抗争的悲怆,残疾少年对尊严的坚守,等等,在这所其实并不大的草房子里扑朔迷离地上演,给人感人心魄之感,有时甚至催人泪下。

好句好段

1.白鸽在天上盘旋着,当时正是一番最好的秋天的阳光,鸽群从天空滑过时,满空中泛着迷人的白光。这些小家伙,居然在见了陌生人之后,产生了表演的欲望,在空中潇洒而优美地展翅、滑翔或做集体性的俯冲、拔高与穿梭。

2.他朝天空望去,天空干净得如水洗刷过一般。月亮像是静止的,又像是飘动的……月光下,桑桑远远地看到了蒋一轮和白雀。蒋一轮倚在一棵树上,用的还是那个最优美的姿势。白雀却是坐在那儿。白雀并没有看着蒋一轮,用双手托着下巴,微微仰着头,朝天空望着。月亮照得芦花的顶端银泽闪闪,仿佛把蒋一轮与白雀温柔地围在了一个梦幻的世界里。

3.当桑乔背着桑桑踏过松软的稻草走进校园里,桑桑看到了站在梧桐树下的纸月:她的头发已被雨水打湿,其中几丝被雨水贴在了额头上,瘦圆的下巴上,正滴着亮晶晶的雨珠。

4.窗外就是河。桑桑坐在窗口,一边继续吃烀藕,一边朝窗外望着。岸边有根电线杆,电线杆上有盏灯。桑桑看到了灯光下的雨丝,斜斜地落到了河里,并看到了被灯光照着的那一小片水面上,让雨水打出来的一个个半明半暗的小水泡泡。他好像在吃藕,但吃了半天,那段藕还是那段藕。

5.温幼菊会唱歌,声音柔和而又悠远,既含着一份伤感,又含着一份让人心灵颤抖的骨气与韧性…… 这是一只红泥小炉,样子很小巧。此时,炭正烧得很旺,从药罐下的空隙看去,可以看到一粒粒炭球,像一枚枚蛋黄一样鲜艳,炉壁似乎被烧得快要溶化成金黄色的流动的泥糊了。

6.立在炉上的那只黑色的瓦罐,造型土气,但似乎又十分讲究,粗朴的身子,配了一只弯曲得很优雅的壶嘴和一个很别致的壶把。

7.没有一丝风,一株株桑树,好像是静止的。

8.最后,它们首尾相衔,仿佛组成了一只巨大的白色花环,围绕着桑桑忽高忽低地旋转着。桑桑的耳边,是好听的鸽羽划过空气发出的声响。他的眼前不住地闪现着金属一样的白光。一九六二年八月的这个上午,油麻地的许多大人和小孩,都看到了空中那只巨大的旋转着的白色花环…

9.夕阳正将余晖反射到天上,把站在砖堆顶上的细马映成了一个细长条。余晖与红砖的颜色融在一起,将细马染成浓浓的土红色……

10.那是一九六二年八月的一个上午,秋风乍起,暑气已去,十四岁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幢的房顶。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学第一次一下子就全都扑进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地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他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将永远地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

11. 墓前,是一大片艾,都是原先的艾地移来的,由于孩子们天天来浇水,竟然没有一棵死去。它们笔直地挺着,在从田野上吹来的风中摇响叶子,终日散发着他们特有的香气。

阅读感受

曹文轩简介范文第2篇

放暑假了的皮卡又回到了油麻地,见到了当初被他吓坏了的花儿,不过此时的花儿已经胆大无比了。皮卡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捉鱼、疯玩,还一起智取了被小铜匠偷走的怪鸭。他甚至和有点儿痴傻有点儿怪异的矮鬼成了朋友。不过,在矮鬼扫荡了巴家渡后,皮卡与矮鬼拉开了距离。可是,矮鬼却离家出走了,他去了哪里……

曹文轩以往作品中的风格多以温情见长,文字清新典雅,富有诗意。而在《我的儿子皮卡》中,加入了大量诙谐幽默的文字,令人耳目一新。这是曹文轩的第一部少年成长小说,讲述一个小男孩从出生到小学毕业的故事。这里面倾注了作者的真情,不仅适合小读者阅读,也适合已为人父母的成年读者。

精彩试读:

皮卡向水塘跑来。

花儿慢慢蹲下身去。她的眼睛瞪得老大。她的心一直在怦怦怦地激烈跳动。那条鱼仿佛不是一条鱼,而是一只潜伏在淤泥中的千年怪兽。花儿不怕,花儿只是紧张和激动。花儿知道这条鱼会有多凶,但花儿今天一定要抓住它!

“抓住它!抓住它!”

花儿一边在心中呐喊,一边将双手张开,并将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手上。就在皮卡刚刚到达水塘的那一刻,她突然下手了!

她的手实在太小,力量又实在单薄,那条不知已静静地潜伏了多久的大鱼忽然受到惊动,尾巴一摆,猛地向前穿行,将水和淤泥划出一道深深的沟痕。

那是一条黑鱼。

黑鱼是一种十分狡猾的鱼,并且有超强的潜伏于淤泥的本领,听说它们能潜伏在淤泥里好几年时间。

黑鱼又是一种凶恶的鱼,有尖利的牙齿,靠吃其他鱼养活自己。

花儿追赶上去,然后扑到它身上,并立即用双手死死抱住了它。

它一个打挺,蹦上了天空,然后翻了一个跟头,跌落到了稻田里。

花儿一见,跟着追到了稻田里。

稻田有水,黑鱼可以游动。它的速度极快,只听见水呼噜呼噜地响。稻子已经长高,非常茂盛,虽然觉察到它在逃窜,但却看不到它的影子。

花儿不顾一切地追赶着。

皮卡也跳进了稻田。

不一会儿,他们就踩倒了许多正在成长中的稻子。皮卡回头看了看倒伏的稻子,犹豫地站在稻田中间。

但花儿根本不管,只顾发疯似的追赶着。

大黑鱼忽东忽西,一会儿潜伏一会儿穿行。穿行时,稻子激烈晃动,倒向两边。

看稻田的一个伯伯跑过来,看了看倒伏的稻子,向花儿大声喊道:“死丫头,你给我停住!”

花儿根本不听,依然不屈不挠地追赶着那条大黑鱼。

伯伯急得在田埂上跳了起来:“停住!停住!”

皮卡站在稻田中间,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他一会儿看看伯伯,一会儿看看一个劲地追赶着大黑鱼的花儿。

花儿弓着身子,慢慢地、慢慢地向前走着,样子很像一只抓捕耗子的猫。

伯伯不再叫喊了,情不自禁地也弯下腰来,慢慢地向前走着。

皮卡也是同样的动作。

天上,几朵白云,轻轻地向远方飘去。

花儿忽地向前一扑,不见人影了,但随即响起一片哗啦哗啦的水声。

花儿玩命地抱着大黑鱼,与它展开了激烈的搏斗。这一回,说什么,她也不会再让它逃跑了!

花儿死死地抱着大黑鱼,随着它的挣扎在稻田里翻滚。她连呛了几口浑水,眼睛被泥水淹得睁不开,但,她却牢牢地把大黑鱼抱在怀里。

伯伯在田埂上又叫了起来:“稻子!稻子!”

皮卡拼命跑向花儿,再也不顾把稻子踩趴下了。

花儿抱着大黑鱼在天空下翻滚时,让人分不清哪是她哪是鱼。

大黑鱼终于没有力气了。

花儿抱着大黑鱼,把身子用力压在它的身子上。

大黑鱼还在用尾巴一下一下地扫动着,激起一团团水花。

皮卡赶到花儿身边时,大黑鱼几乎已经不动了。

花儿抬头看了看皮卡:“抓住啦!抓住啦!”

皮卡连忙跪在水中,用双手死死按住大黑鱼。

走过来十几个人,站在田埂上,往花儿这边看着。

曹文轩简介范文第3篇

一、 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这种无意识行为的形成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积极配合,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 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整体,“一切为了读者”是其服务宗旨。我们学校每学期根据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及时配足配齐适合的图书,注重图书的更新和工具书的配备;同时改革图书借阅办法,充分利用师生闲暇时间,实行学生使用借书证自主借阅、开架借阅,以方便师生借阅。这样学生可以天天到图书室、阅览室读自己喜欢的书,从而使人找到了书,书找到了人,藏书的价值也才能得到成倍的体现。

2. 班级建设“小小书架”。我在学生中、家长中做了一份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当前的读书情况和他们喜欢哪些类型的书。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自主选择书的能力不够强。针对这一情况,根据学生的喜好及他们的年龄特点,我及时向学生推荐了适合他们阅读的中外书籍五十多本,并在班中建立了“小小书架”,鼓励学生每人带三本课外书到学校,与大家“共享”,以充实图书角落,也带给孩子们较为多样的选择。

3. 教师成为阅读的“先行者”。袁说:“要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教师就得先认真阅读几遍,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并且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我在课外阅读时,就常常保持一颗童心,亲近书中的文字,亲近作者,亲近主人翁,从孩子的视角去欣赏作品。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一起去爱,一起去怒,一起去恨,一起去痛,一起去乐。有时我也会选择书中一些生动的故事作形象的讲述,却不讲完整,或讲头留尾,或讲果留因,或中间空白留一个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引导他们自己去书中寻找结果。

4. 家长和孩子“亲子共读”。“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古人常把书斋比作家庭中的绿洲。今天,现代电器、时髦家具不断更新换代,走进无数家庭,而多少家庭尚存一块文化的绿洲?正像一位小学生所说:“我们家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书。”所以,家长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为子女营造浓厚的家庭文化气氛。为孩子买张书桌,买个书橱,给孩子准备适合他们阅读的、让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当然更重要的是家长也应该加入读书的行列,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感受,共同进步。

二、 指导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有效课外阅读

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需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有选择、有针对性地阅读。

1. 指导学生选择好书。培根说过:“史籍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作用。”教师除向学生推荐读物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合适的读物,在各类图书泛滥的今天,这点尤为重要。如要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可选择《少儿百科丛书》《十万个为什么》;要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可以多看相似的书籍或与教材配套的课外读物等;想了解少年儿童七彩的生活,就读读曹文轩的《草房子》、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五・三班的坏小子》。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读物,不要太浅,也不要太深。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选择读物时学会放弃,低级、不健康的书一定要摈弃,有些不适宜小学生看的书,也要学会留待以后读。

2. 指导学生选择读书时机。课外阅读是好事,但不能为读书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时间。阅读需要时间,古今中外的大学者都有一套有效利用时间阅读的好办法。在重时间效益的今天,会利用时间这点很重要,尤其是对自控力差的小学生来讲,教师要指导他们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读。如早晨、中午、入睡前,五分钟、十分钟都可以,读书也可长可短,贵在积累。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的环境,尤其是在家阅读时,要学会选择安静的场所,主动避开一些干扰源,如电视等。

3.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阅读。不同的读物、不同文体的文章,它们的阅读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我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四种阅读方法:整体读,全面理解文章时应用;朗读,精彩的片段、著作要朗读、诵读;浏览读,了解文章、书刊大意时应用;跳读,寻找信息时应用。如果是为学习的,应精读、细读,重要的文章第一遍通读,第二、三遍再细读细思;如果为获取信息的,可以浏览读,像百科类的书、新闻类的报刊等可以跳读。这也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

4. 指导学生课内外结合阅读。通过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这是抓好课外阅读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通过名作家及其代表作的介绍、某个方面知识或问题的悬念,或一段精彩的描述等,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去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学了《三袋麦子》这个童话故事后,我向学生推荐了《小布头奇遇记》《小猪唏哩呼噜》《小老虎历险记》等有趣的童话故事,让学生有选择地读一读,自己也可以试着写一写;学习了《石头书》一课后,我建议学生去读读有关化石、矿物的书籍,孩子们便立即行动起来,图书馆、新华书店常常成为他们的好去处。两者有机结合,对课外阅读而言,有了指向;对课堂教学而言,有了良好的智力“背景”,这样互补互动,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

三、 多种形式交流阅读所得,使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又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交流阅读成果,使课外阅读活动更有效。

1. 课前“谈天说地”。我们在每节语文课开始前都抽五分钟,由学生轮流介绍、评点图书,或是内容简介,或是阅读的感受,既精彩生动,又要点到即止,使听的同学欲罢不能,大大激起了大家阅读的兴趣。

2. 设立“读书园地”。我们班专门设立了一块读书园地的墙报,让学生通过书面语言表现自己的读书情况。“读书园地”共分这样几个栏目:(1)“荐书评书”:介绍自己认为好的书报,评点书籍;(2)“作家(作品)简介”,介绍语文书中相关作家(作品);(3)“读书快讯”:交流读书信息、读书方法;(4)“读书心得”:刊出学生的读书笔记、读后感。这样既为学生搭建了交流阅读的平台,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励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

3. 成立“班级读书会”。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班级读书会”,是可以选择的举措之一。我们可以先引导孩子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如以前我班学生阅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一书后,又阅读了他的其他作品,然后开展了一次“曹文轩作品”的专题讨论,大家纷纷发表看法,既交流了阅读的感受,又交流了各人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以新闻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古诗朗诵会”“成语故事交流会”“我喜欢的科学家故事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情趣;可以用编排小品、课本剧的方法将书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介绍给大家;可以举行“读名著、看电视”活动,让学生采用和影视作品同步阅读的方法,比较阅读,扩展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

曹文轩简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触发;儿童小说语言;习作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1-0020-03

【作者简介】蔡亚,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42),一级教师,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杰出水手”。

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前提,经常性的阅读有助于书面表达知识的记忆储存。小学生是喜欢课外阅读的,但并不代表他们就喜欢写作。事实上,很多小学生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但习作表达仍旧乏力。如何实现课外阅读与习作同步建构,促使学生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和谐相长呢?

经过苦苦探索,我找到了“触发”!触发,在夏D尊和叶圣陶先生合作的《文心》中有所阐释:“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1]尽管习作触发元素多种多样,但如果聚焦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探讨,就优秀的儿童小说而言,作家语言的表达内容、表达形式、表达技能已经达到极致,完全可以触发学生的习作思维,潜移默化地帮助其构建自身的言语表达,从而实现“儿童小说语言”与“习作语言”的同构共生。

一、小说“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与儿童“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

1.阅读寻觅。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心骨,衡量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就看其人物是否逼真,形象是否饱满。”[2]受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儿童小说的语言必须是生动、具体、鲜明的,这样才能给小读者带来审美体验。因此,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家喜欢采用儿童所熟悉的一些修辞手法。比如,作家常新港在《童年时的朋友是影子》中塑造了这样一个爸爸的形象:“我可真讨厌爸爸那张嘴,只要是对着我,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像是过年燃放的小屁鞭,不太响,但非常闹人。”

看似简单的语言符号,由于运用了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折射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因而文中“爸爸”絮叨的特点一目了然。

2.习作触发。

常新港的语言就是如此有魅力,他往往用其独特的想象生动地再现鲜明、丰满的人物特征,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对于这样独特的语言方式,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通过阅读展开想象、进行体验,通过联想激发习作思维。围绕“修辞手法”这个触发点,抓住“想象联想”的触发途径,就能实现“儿童语言”的创生。

师:这个“爸爸”,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生1:比较有特点。好心,但烦人。

生2:爸爸很絮叨。他和我们的妈妈一样,整天叽叽喳喳,絮叨个没完。用“过年燃放的小屁鞭,不太响,但非常闹人”来比喻,真是再恰当不过啦!

师:在我们的身边,肯定也有一些特征鲜明的人,你能学着用作家独特的表达方式来写一写吗?

一个五年级女孩这样写她的同桌:“同桌笑起来肥肥的身子会抖来抖去的。每当感觉有人嘀咕他时,他总是唰地起身,咚咚咚地跑过去。与对方当场理论一番后,他又头发一甩,大侠般地回到座位。”

二、小说“场面描写的生动传神”与儿童“表现生活的妙趣横生”

场面描写是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画面所作的描写,是特定场合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的综合。对儿童小说而言,描写儿童所熟知的生活场景是非常有必要的。

1.阅读寻觅。

在作家黄蓓佳的《今天我是升旗手》中有一段关于“挤街边小店场面”的描写:“当时他们班的男生刚刚在操场上踢过一场足球,一个个大汗淋漓,出了校门后就齐刷刷地拥到街边小店里,有要可乐的,有要矿泉水的,也有要棒棒冰、橘子雪糕、冷狗的。小店里霎时间拥挤不堪,空气中弥漫着男孩子身上的汗味、脚丫子的臭味,以及头发根里浸透了汗水之后的沤馊味。”

场面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感情与情绪的渲染,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述挤小店的场面描写,完全契合顽童的成长心理,一群活泼欢快的男孩形象跃然纸上,学生完全可以从中找寻到自己的影子。

2.习作触发。

第三学段教材选文多处涉及场面描写,如苏教版五下《只拣儿童多处行》中“知春亭中孩子欢闹场面”的描写,《梦圆飞天》中“人们为杨利伟送行场面”的描写等,而书后习题中也有涉及运用场面描写来展现一次活动的要求。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内、课外阅读对接起来,恢复知识与其所指和应用情景之间的本然联系,在课外阅读中发展课内习得的言语技能,然后在习作运用中有效积淀。就习得“场面描写”技巧而言,重要的触发点在于“类似体验”。

师:喜欢这个片段吗?

生1:当然喜欢。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些汗味、臭脚丫味的描写,多真实呀!

生2:对,我们也完全是“齐刷刷地拥到街边小店里”,一个也不会少的,而且大家都争先恐后的。

师:大家觉得作家这一处的场面描写为什么这么有生命力呢?你能感悟到什么?

生3:可以将“整体场景”和“局部细节”相结合,就像课文《大江保卫战》,既刻画了抗洪战士的群体形象,又塑造了典型人物――黄晓文。

有了对写法的深入认识后,学生结合自己参与的实践活动,就能很好地进行场面描写的练习。学校举行啦啦操比赛,一个五年级学生这样写道:“操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参赛队伍都能做到服装整齐,舞姿轻盈。特别是五(7)班代表队,他们以闪亮的服装、多变的队形、整齐的动作获得了大家阵阵掌声。他们的班主任亲自领操,她那迷人的笑容、曼妙的舞姿征服了所有的观众。”

三、小说“细节描写的细腻刻画”与儿童“情节描述的生动传神”

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苏教版五下《爱如茉莉》就是细节描写的典型。高年级学生习作多有“内容空洞”“描述乏力”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逐步领悟细节描写的妙处和重要作用。

1.阅读寻觅。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小红马》为了展现小红马的成长变化,进行了27处细腻的外形描写。特别是对生病前后小红马外形的对比描写,更是细化到上午、下午和晚上的不同变化:“乔弟看着那张马脸:眼睛半睁半闭,眼皮沉重干涩,眼角结上了眼屎。戛贝兰耷拉着脑袋,两耳松软无力倒向两边……”“一双眼睛这时几乎睁不开来,鼻子堵塞,呼吸时咝咝作响。一层白翳遮住了它眼睛看东西的那部分,马驹是否还能看得见东西,实在难说。它不时喷鼻子,想通一通鼻子,可是看上去反倒像塞得更厉害……”

细节描写是情节发展的支撑,是丰满情节的血肉。作者细腻到对眼睛、鼻子、耳朵等部分进行了连续五天的对比刻画,上述选文仅仅是小红马生病后第二天上、下午的不同表现。在阅读中,学生会时刻关注小红马的命运,并为此深深担忧、无限期盼其病情的好转,他们的心灵自然受到了震撼。

2.习作触发。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横向、纵向对比阅读,帮助他们去体会细节刻画,唤醒阅读期待,关注情节发展,这些无疑成了习得“细节描写”技巧最重要的触发点,而“阅读反刍”是最佳的触发策略。

师:第一天下午,你看到了怎样的马儿?

生:难受(读相关的句子)。

师:可是第二天早上,它并没有好。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它的眼睛、耳朵还有鼻子。(师生合作读第43页)晚上会怎样呢?作者还会描写它的眼睛、鼻子吗?(师生合作读第44页)通过早上和晚上的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在一次次的对比阅读中进行反刍,小红马“难受―痛苦―非常痛苦―奄奄一息”的过程逐渐清晰起来。那学生期待中的健康的小红马应该是怎么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思另一个情节,想象病好后小红马的样子,并进行仿写。

一个六年级学生这样写道:“多么精神的一匹小马!她的皮毛像绸缎一样光滑。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如一汪清水。我给她胡萝卜,她挪挪前蹄,愉快地扬起头,兴奋地喷了声响鼻。那个活泼好动的小红马终于又回来了!”

四、小说“环境描写的意象展现”与儿童“言语意蕴的精彩铺陈”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在儿童小说中,自然风景常被赋予一种象征的意味,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家曹文轩在《小说门》一书中指出:“风景在参与小说精神建构的过程中,始终举足轻重。”

1.阅读寻觅。

曹文轩的《草房子》中有这样一段环境描写:“一只黄雀站在一根刚刚露了绿芽的柳枝上。那柳枝太细弱了,不能让黄雀站立,几次弯曲下来。黄雀不时地拍打翅膀,以减轻对柳枝的压力。”

在这一段景物描绘中,作者寄予了独特的心灵感悟。作家借主人公桑桑的眼睛,看到了关于“黄雀与柳条的画面”。而此时,桑桑正身患重症,感觉自己活着的时日已经不多,他想到河边“抓紧时间好好去想一些事情”。原来,细弱的柳条、站立不稳的黄雀恰恰象征着生命的脆弱,映衬着桑桑孤独、无助的内心感受。

2.习作触发。

自然环境描写完全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作者心情、寄托人物情感。当然,景物意义包括景物特点及景物象征意义。就儿童思维而言,首先要弄清的是景物特点,然后才是景物的象征意义。就此而言,找寻“环境描写”语言表达技巧的触发途径在于发现“景与情”的链接之处,“在语言揣摩中领会象征意义”无疑是最重要的触发策略。

师:上述片段中,柳枝有怎样的特点?黄雀想要站稳,是否做了努力?

生1:从“太细弱”看出柳枝是弱不禁风的。

生2:这恰巧与“刚刚露出了嫩芽”相映衬,黄雀只有不时拍打翅膀以减轻对柳条的压力。

师:这个场景是谁捕捉到的?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一段?

生3:(恍然大悟)哦,知道了。桑桑病了,不知道能否治好,恰似这只黄雀的心情,对吗?

师:其实,作家曹文轩的系列儿童小说中,常常有大篇幅的环境描写,用来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

一个六年级女生在《孤独的背影》中写道:“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也悄悄地探出了头,欣赏着柳树姑娘婀娜多姿的腰身。一阵风吹过来,樱花纷纷如蝴蝶一般优雅地飞落。可他却无心欣赏美景,在一边默默拿着扫把,埋头苦干。不知人们在欣赏美景时,有没有关注他忙碌的身影?”

儿童的阅读应该是认知世界、肆意想象、舒展心灵的过程。儿童的习作应该是倾诉自我、创生思维、认知世界的过程。两者水融,相得益彰。故而巧用“儿童小说语言”触发“习作语言”,实现同构共生,是教师关注儿童阅读与习作表达的应有姿态,也是一种应然追求。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奠基儿童习作语言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夏D尊,叶圣陶.文心[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61.

曹文轩简介范文第5篇

费利克斯・萨尔登,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1869年9月6日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早年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和戏剧学,毕业后先后在维也纳和柏林从事戏剧评论和报纸副刊的编辑工作。1938年德国法西斯占领奥地利后,他流亡美国,直到纳粹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回到奥地利。萨尔登擅长写儿童小说,其小说中的主人公以动物居多,如《小鹿班比》《小兄弟》《小鹿班比的孩子》和《小猫德耶比》等,其中尤以《小鹿班比》最为著名。作者借助拟人化的手法,栩栩如生地反映了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表达了向往幸福、希冀和平的美好愿望。这些作品后来都被改编成动画片搬上银幕,在欧美许多国家上映,经久不衰。萨尔登于1947年10月8日在苏黎世逝世,享年78岁。

【作品简介】

故事开始时,一切都非常美好。小班比是一只聪明、善良的雄鹿,它活泼可爱、彬彬有礼、天真浪漫。它依恋妈妈,和小伙伴们嬉戏打闹,和野兔、松鼠、猫头鹰等丛林小动物交朋友。它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总是紧挨着妈妈,问关于鹿、关于林中动物、关于森林的一切问题。它热爱自由,向往森林和草原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危险悄悄降临。可怕的枪声打破了森林的宁静和美好,是人给丛林里的动物带来了恐惧和杀戮……

这部小说充满了爱和温馨。成长和教育是贯穿全书的两大主题。从小鹿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生命成长和接受教育的过程:认识自然万物,能够明辨是非,懂得保护自己,学会凭借智慧和勇气顽强地生存下去。就这个意义而言,它已不是一部单纯的讲述动物故事的小说,它要探讨的是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既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又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类对它们的伤害,并告诫人类:在人类和动物之上,还有一个自然法则,那就是残杀动物、毁坏环境,无异于自杀。在故事的结尾,作者写道:“又一个夏天来临,森林里充满了爱的气息。新的生命又开始被孕育――自然就是如此,生生不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崇敬和对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希冀。

【精彩片段】

他诞生在这片丛林当中,在一个小小的、隐蔽的林中空地上。这空地看起来是完全敞开的,但实际上四面八方都被遮挡住了。这儿只有很小的空间,刚好容得下他和他的母亲。

他站在那儿,靠着四条纤细的腿不稳定地摇来晃去,用什么也看不见的蒙胧的眼睛毫无表情地呆望着前面。他垂下头来,剧烈地哆嗦着,还完全处于昏迷状态。

“多么漂亮的孩子!”喜鹊大声叫着。

她从旁边飞过,被母亲分娩时发出的低沉的声吸引住了。喜鹊落在附近的一根树枝上。“多么漂亮的孩子!”她不断重复着,没有听见回答,她又哇啦哇啦地讲下去,“想想看,他竟然能够马上站起来走路,多么令人惊奇!多么有趣!我一生还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事情。当然,你可以说,我还年轻,离开鸟窝才一年。但我认为这件事真了不起。像他这样的孩子,生下来几乎不到一分钟,就已经开始走路了!我认为这了不起。真的,我发现你们鹿所做的事情样样都了不起。他也能够跑吗?”

“当然啦,”母亲轻柔地回答,“但要是我现在不同你讲话,那就请你一定原谅我。我有这么多事情要做,而且我还有点头晕。”

“别因为我而使你感到不安,”喜鹊说,“我自己时问就很少。但这样的事情你不会每天都看到。想想这种事情对我们来说是怎样的辛苦和麻烦:孩子们从蛋壳里钻了出来,不能够活动,只是软弱无力地躺在窝里,要求一种照顾。我再说一遍,一种你对他简直一无所知的照顾,喂养他们是多么辛苦,看守他们是多么麻烦。只消想一想,既要给孩子们寻找食物,又必须老是提防着他们会遭到什么意外,那是多么紧张。你要是不跟他们在一起,他们就没有人照顾。这难道不是事实吗?而且要过多久他们才能活动,要过多久他们才能羽毛丰满,看起来像个样子啊!”

“对不起,”母亲说,“我可没空听你讲话。”

喜鹊飞走了,“一个愚蠢的家伙,”她自个儿想道,“很有教养,但是愚蠢。”

母亲几乎没有注意到喜鹊已经走了,她继续热心地舔着她刚刚生下的婴儿。她用舌头舔着他,用一种温暖的按摩方式抚爱着他的身体。

这个小东西摇晃了一下。在母亲轻轻地到处舔舐着他身体的舌头的接触下,他缩成一团,一动不动地站着。他那仍然有几分零乱的小小的红色上衣,散布着漂亮的白色斑点,而在他那一副茫然的婴儿面孔上,仍然有一种沉沉欲睡的表情。

周围生长着榛子树丛、山茱萸、山楂和幼小的接骨木。高高的枫树、山毛榉和橡树在丛林头上交织成一片绿色的屋顶,而从坚实的、深褐色的土地上长出了蕨类植物、野豌豆和鼠尾草。下面,已经开花的紫罗兰的叶子,和正在开始开花的草莓的叶子,紧紧地依附着地面。早晨的太阳光透进了浓密的叶丛,形成一张金色的蜘蛛网。整个森林回响着千千万万的声音,弥漫着一种欢乐的激动不安的情绪。画眉不断地欢唱着,斑鸠咕咕地叫个不停,乌鸫打着呼哨,金翅雀婉转地唱着歌,山雀啾啾地叫着。从这些歌声当中飞来了鲣鸟,发出他那吵架似的叫声。喜鹊模仿着他们,而那些野鸡则发出又高又响的咯咯声。有时候一只啄木鸟狂喜的尖叫之声会超越所有其他的声音。雌鹰的声音轻快而又刺耳,在那些树顶上空尖叫着,而粗哑的乌鸦的合唱也断断续续地可以听到。

这只小鹿对这许多歌声和叫声,对这些对话一点也不了解,他甚至连听也没有听。他也一点没有注意到那些从森林里传出来的气味。他只听见那轻轻地舔他上衣、温暖着他和亲吻着他的声音。除了挨近他的母亲的身体外,他什么也没有闻过。母亲的气味使他感到很愉快,于是更紧地偎依着母亲,热切地到处搜寻着,终于找到了养育他生命的。

在他吃奶的时候,母亲继续抚爱着她的小宝贝。“班比。”她悄悄地耳语着。每隔一会儿,她就抬起头来,仔细地听着,用鼻子嗅着风。于是她又亲吻着她的幼鹿,感到放心和幸福。“班比,”她重复说,“我的小班比。”

【名家评论】

这些经典作品是人类高尚心灵的印记。我们从这些经典作品中,所得到的是心灵的滋养、感情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可以使童年的阅读成为一生永恒的快乐。

――金波

这套“双桅船经典童书”选择的是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它们无疑是精神的大餐。这些书就是我所说的那种可以为人类提供良好人性基础的书。这些书,是书中之书。我称这样的书为王书。

――曹文轩

相关期刊更多

陶瓷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交通大学

乡镇论坛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