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夸父追日

夸父追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夸父追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夸父追日范文第1篇

早期对太阳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天文望远镜。但由于大气层的影响,从地面观测太阳受到很大限制。

航天时代开启后,发射人造探测器前往太阳附近成为可能。1960年3月11日,美国发射了“先驱者5”号太阳探测器,这是第1个探测太阳的人造飞行器。1962年3月到1975年6月,美国发射了“轨道太阳观测站”系列探测器,获得了大量的X射线、伽马射线和紫外线观测数据。“阿波罗计划”结束后,美国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空间站“天空实验室”。在服役期间,“天空实验室”拍摄了15000多张太阳照片,发现了日冕洞,也就是太阳表面在x射线波段暗色的区域,这是太阳风的出口。1980年,美国发射了“太阳峰年”(SMM)卫星,发现了日冕质量抛射现象。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科技的进步使人们对太阳的探测更加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尤利西斯”

1990年10月6日,“发现”号航天飞机携带“尤利西斯”号探测器升空。与以往的太阳探测器不同,“尤利西斯”号的轨道经过太阳的两极,主要目的是研究太阳的极区。“尤利西斯”号总重380千克,携带有9种探测仪器。1992年8月“尤利西斯”号飞越木星,利用木星引力改变轨道,偏离黄道面转向了太阳的极区。1994年6月26日,它经过位于黄道面70。的太阳南极上空,看到了人类从未见过的太阳极区景观。它对太阳极区的磁场、太阳风、日冕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测量。1995年2月,“尤利西斯”号飞越太阳赤道,同年6月,“尤利西斯”号在飞临太阳北极上空时又对这一极区从未见过的情况进行了探测。

长寿的太阳观测卫星

1995年12月2日,美国和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的太阳观测卫星(SOHO,其全称为“太阳和日球层观测台”)发射升空,开始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太阳探测活动。SOHO总长3.8米,重1850千克,携带有太阳大气遥感仪、太阳风测量仪、太阳震动测量仪等11种探测仪器。sOHO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平衡点(第一拉格朗日点)日晕轨道上运行,不受引力干扰,昼夜不停地工作,探测太阳的内部结构、最外层和太阳风的起源与组成。

升空不久,SOHO就捕捉到太阳喷射现象,拍摄到了最清晰的喷射照片。1997年,SOHO又发现太阳表层之下的高温等离子体。1998年,SOHO发现在太阳上存在巨大的太阳旋风,其大小与地球直径相当,时速竟高达50万千米。1999年初,它又发现太阳风来自太阳表面蜂窝状磁场的边缘。太阳磁场像绷紧的琴弦一样,被碰撞时会产生振动,当其振动频率与周围呈螺旋状运动的带电粒子的频率相同时,带电粒子就会得到巨大的离心加速度,从而使太阳风达到惊人的速度。

太阳观测卫星SOHO原定服役两年,但成就斐然,不断有新的发现成果,退役时间也一推再推。SOHO是人类宇宙探测历史上最成功的杰作之一,它已经为科学界提供了大量有关太阳活动的信息。按照目前的计划,SOHO将于2009年12月结束光辉的一生。

“起源”号的太空杂技

在以往的探测活动中,探测器只能够通过获取太阳的电磁波辐射来对它进行研究,而人们一直期望获得太阳本身的物质。“起源”号就担负了这样的使命。2001年8月,“起源”号从佛罗里达发射升空,达到距离太阳1.48亿千米的轨道,绕太阳飞行了两年半,采集太阳风粒子。“起源”号的轨道远在地球磁环境之外,可以避免地球磁场对太阳风粒子造成污染。科学家们期望通过采集到的太阳风粒子,能够探明太阳究竟由哪些成分组成,获得关于太阳和太阳系形成的重要信息。

“起源”号也不负众望,2004年圆满完成了采集任务。按照计划,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之后,“起源”号将展开翼形降落伞,并由好莱坞特技演员驾驶着直升机在空中进行回收,因为着陆的撞击可能使采集到的粒子样本受到损坏或者污染。然而“起源”号为期三年的太空之旅却在最后一刻近乎功亏一篑。2004年9月8日,当“起源”号前卫的碟形返回舱进入稠密大气层之后,由于传感器故障,降落伞并不如预想的一样展开,返回舱过快的坠落速度和不规则的翻滚使最优秀的好莱坞特技演员也束手无策,最后“起源”号以每小时约300千米的速度一头扎进犹他州的沙漠。还好,抢救工作表明,采集到的太阳风粒子样本并没有完全损坏,“起源”号计划部分取得了成功。

新的阶段

2006年9月23日,由美国、英国和日本联合开发的“太阳-B”探测器在日本鹿儿岛成功发射,标志着新一轮太阳探测活动的开始。在今后三年内,“太阳-B”将在距离地面约6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太阳耀斑的形成以及太阳大气的变化情况。太阳耀斑是太阳表面发生的巨大爆炸,其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十几亿兆的TNT,如此巨大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磁场。当太阳磁场内储存的能量瞬间释放时,就产生了太阳耀斑现象。太阳耀斑喷发时,常伴有密集的磁场冲破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和阴暗区域,并在太阳的表面形成一个等离子区,向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和卫星发射出高能粒子,比如质子,这些高能粒子可以在十几分钟内飞临地球,它们会对地球的磁场造成严重的影响,干扰航天器的工作,破坏无线电通讯,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灾难。目前科学家们对太阳的了解已经相当深入,但仍然不能准确预测灾害性的太阳活动。人们期望“太阳-B”能够将这方面的研究向前推进一大步。

夸父追日范文第2篇

今天,我长大了,学习了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学习了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多么遥远,学习了太阳的东升西落,也知道人们要触摸到太阳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我当初幼稚而天真的想法被科学扑灭了,但无法扑灭的是夸父那永不放弃的情怀。他丢弃那两点一线的平淡,努力地去追求,追求,尽管累死也不放弃他那个永恒的梦想。

夸父的努力,夸父的自信,夸父的敢做敢言,使我向往,使我崇拜。他的那种特殊的“不自量力”已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

天空大大方方地蓝着,这个下午开启了我万里胸怀的豪情,像一把钥匙。我爱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像夸父般拼命地去追求,只为寻求那个心中永不褪色的梦。我趴在窗前,望着窗外的碧蓝,它令我想笑;天边堆垛的云,让我想跑。

我爱好做白日梦,梦见自己的梦想之舟在不断追求的呼喊声中驶向彼岸,为自己追求的灵魂戴上成功的光环。于是醒来后又不断地去追求,不断地去探索。

我突然惊觉到自己有了夸父的血统!

不知道当初那个被追的太阳是否在长河平原上踏下几个慌张的脚印?天空以变幻的蓝色铺叙,云以干净的手法描绘,然后交给我眼睛去印刷,我们都在叙述一个夸父的故事,那个古老却仍年轻的神话。

夸父追日范文第3篇

每逢元宵节,厦门都会举办元宵灯会。在元宵节的那天,我和爸爸一起去了园博苑看花灯。

大约晚上六点半,我和爸爸到达了园博苑。

过了写着“2013厦门元宵灯会”的大门,再走一段距离,就能看见一个水池。水池上,有许多活蹦乱跳的“小鱼”,还有许多千姿百态的“荷花”。这时,我仿佛看见了活蹦乱跳的小鱼,在水池里欢快的嬉戏,荷花为它们遮雨。我们又继续往前走,走到广场上,看见了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那样子,好像要把生机铺洒大地。我们还在广场上看见了一位“真人猪八戒”,说白了就是人扮演猪八戒。

我们又走到了“花灯展区”,这里的花灯更多更漂亮,有“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麒麟送宝”、“美丽思明区”、等。“后羿射日”是神话英雄后羿已射下了几个太阳,他左手持弓,右手搭箭,准备射太阳,保护百姓平安。“夸父追日”也出自神话故事,这里的夸父正跑过桥,马上就要追上太阳了。

晚上8点,我和爸爸依依不舍地回家了。我感受到中国人过年时候的氛围是多么的美好啊!

夸父追日范文第4篇

一、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从思想上动员学生积极参与

教育家程颐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心不乐学。”美术教学追求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广泛的美术情境中认识美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丰富生活,形成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然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故事、谜语、儿歌、游戏等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1.以趣味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天边的彩虹》一课,采用谜语的形式引入课题。“雨过天晴挂天上,身材细弯像座桥,让我仔细数一数,七种颜色真漂亮。”这样彩虹更加形象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课程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2.创设故事情境,渲染课堂气氛。

在低年级的美术教学中,用故事串联教学,能让学生在故事中轻松学习。如《小兔的奇遇》一课,我讲述自编故事:小兔生活在大森林里,一天它去采蘑菇,遇见了一只小刺猬……故事继续,在讲述的过程中不断发问,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参与创编故事,凸显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并从中得出小兔的奇遇奇在哪?你还安排了哪些奇妙的旅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使学生沉浸在小兔奇遇的探索中。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游戏激趣,树立探索精神。

在美术教学中,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形式,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方法。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精神放松,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学到技能。如教学《色彩的魔术师》时,我任选三原色中的两种颜色相调和,调出另一种新的颜色,这一变化学生觉得很新鲜,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学生动手尝试,最后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在实践中得出了结论。这样的教学有新意,学生觉得新鲜,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在不断尝试中提高了动手能力。

4.活跃课堂气氛,深化主题。

“拉大锯,扯大锯,外婆家里唱大戏。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在《看大戏》一课,我播放拉大锯儿歌视频,把儿歌和戏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导入本课,使原本抽象的戏曲文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听着看着,学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熟悉的戏曲,比如《女驸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等,有的还试着唱了起来。这样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学生对我国戏曲的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指导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法。

采用这一方法有利于学生积累创作素材,以亲身体验启发创作灵感,从而把眼睛观察到的落实到画笔上,继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如四年级的《昆虫与花朵》一课,先让学生课前到学校的小花园观察,并且运用写生的方法加深记忆,课堂上学生的绘画热情高涨,纷纷对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进行二次创作,画面栩栩如生。这一做法,让学生更加热爱美术创作。

2.重视学生的技法训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把加强技法训练与教学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作。根据不同的内容,合理运用美术技法,能大大提高作品的欣赏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如:在《下雨了》一课教学中,我利用油画棒不溶于水的特点,用油画棒画出雨中的风景和雨滴,再用水粉颜色渲染背景。这样一幅雨景便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运用绘画技术,大大地提高学生创作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3.利用情景再现的形式,创设情境,增强感受,启发创作。

《夸父追日》一课主要的学习活动是让学生了解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并根据夸父追日的故事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利用泥塑的形式,生动地塑造夸父追日的形象。上课伊始,请出夸父的扮演者生动再现夸父追日的情景。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探讨夸父的各种动作,并用手中课前准备好的铁丝人物框架模仿夸父的动作。通过小组合作,分析、研讨、探究等方式尝试泥塑人物。课堂中引入情景剧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提供动手参与机会,提高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造学习氛围和环境,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1.小组合作交流,可以有效地取长补短,让学生在互动中增长知识。

通过切身体验与小组交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发挥群体互补的优势,使学习变得更有效率,更富有创造性。这样不仅能提升人格和张扬个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增强学习效果。

夸父追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夸父 悲剧 精神 审美

在漫长的蛮荒的远古时期,古人在面对未知与恶劣的外在环境时,总以或崇拜、或畏惧的心理来解释所有的自然现象。这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由于当时人类自身的弱小,他们常常以幻想的方式塑造或神化一些英雄人物,来表达战胜自然险阻的愿望。在中国远古神话中有这样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录了夸父的故事:“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1】(p136)据考证,夸父是一个族名,而这则神话中的夸父是一个夸父族人。对于夸父追日原因及意义的研究,前人已有不同的看法,但究竟是为何因还没有一种令人十分信服的说法。本文将不细究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所反映的本原,而是仅从审美与文化的角度来探究夸父行为的悲剧形象及其精神困于自然现实的无奈,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一、 英雄之悲剧美

《山海经》是战国时人对于流传已久的神话传说的记载,也是收集记录古代神话最多的一部神话古籍。在生产力极为低下原始时期,古人面对一些未知的自然现象,或恐慌、或敬畏。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原始先民对于自然现象、世界的产生、宇宙的形成等问题已经有了自己原始而朴素的感受和领悟。在强大未知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十分弱小,求得生存,这对于先民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先民为了生存不仅要躲过洪水、战争、猛兽等的袭击,还要不断的制造工具用以狩猎,克服来自外界的生存挑战。神化的英雄人物的产生也是基于此。在那个时代,原始的先民需要有这样的英雄,以振奋与自然对抗的决心和信心。“造神,既是中华先人面对盲目自然力的压迫、深感其自身力量之渺小与脆弱、因而不得不把暂时为人所无力把握的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幻化为巨大的神灵偶像。”【2】(p7)

《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命运往往是悲剧性的。他们往往是为了对抗自然困境以保护人类的生存,以自身弱小的力量来对抗强大的外界势力。如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等,都反映了人类为生存敢与强大的天、神来对抗,这是一种不畏强势的抗争精神。“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群像和悲剧情结,传达出了先民们向死亡抗争的积极精神和无畏态度,一直激励着历代人民坚韧而不绝望地向自然威力发起了挑战。”【3】(p12)

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夸父被认为是自不量力:“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诚然,夸父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在当时先民不可能了解更多先进的自然科学和地理知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极其的弱小,也许是为了生存或者是某种祭神活动等使夸父有了这样的行为。所以不能将其理解为愚蠢或自不量力。夸父用尽全力地去突破自身限制的束缚,大步流星的奔向太阳。这时的夸父由于连续的奔波造成的疲倦以及遭受太阳的炙烤,“渴欲得饮”,不可避免的悲剧即将发生了。夸父将河渭的水都喝光了,继而“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夸父不是死于放弃理想、停止追逐,而是死于饥渴,死在追逐理想的路上。“悲剧的结局往往是生命形式的变形“【4】(p22)那种奔腾的喜悦至此已化为深深的无奈与遗憾。但是最终依然困于缺水,缺乏自然外物的支撑,他失败的倒下了。来自于自然外物的束缚正是夸父失败的原因。

悲剧性是属于美学范畴的。神话中的悲剧精神是英雄人物不满足于现实,不畏惧自然神力,以自身弱小的能力、坚定的意志、冷峻的情感向自然神力提出挑战以突破人生困境的精神。在美学范畴中,悲剧性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悲剧人物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努力与外在力量产生矛盾冲突并不可避免的失败了,从而引起人们悲痛、激奋的情感体验。夸父的悲剧在于他逐日的个人行为与自然运行规律形成了一种对立与冲突。这种矛盾是无法调节的。夸父积极勇敢探索的结果只能是失败。他的牺牲是必然的。夸父追日付出了巨大的体力,耗费了很多精力,他在艰巨的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来自现实的打击。饥渴,这一现实的困难与伟大的理想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冲突,夸父饮于河、渭,又北饮大泽,还未到达目的地时他轰然倒在了追逐太阳的路上。这一壮举体现了人类与现实困难斗争的伟大实践力量。袁珂先生认为夸父是在“追求光明“,并且“夸父的牺牲遗留给人的不是悲哀的印象而是振奋的感情。”【5】(p152)因此这种实践力量带给读者的除了对于夸父悲剧的遗憾还有一种昂扬的审美感受。所以不得不说夸父的这一形象同样是崇高的。崇高是指在外在形式上显示出实践的艰巨过程和斗争痕迹,从而诉诸心理情感的昂扬。夸父的形象是极其壮美的,在气势上是非常雄伟豪壮的,他的体力和肚量惊人,并同现实的艰难做了超越与征服的努力,显示出伟大的实践力量。所以可以说夸父的实践斗争是崇高的,而不可避免的失败确实悲剧性的。

二、失败中的伟大

在探索自然规律与挑战个人能力极限的过程中,他没有丝毫的畏惧和犹豫。夸父输给了自然力量,但他的这种实践行为给读者带来的并不是挫败感,失落感,而是一种激励人心的力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当夸父融入太阳的光环时,夸父的光辉形象已然竖立在读者心中了,给人以奔腾的喜悦和亢奋的激情。夸父的伟大在于他以自己的行动为自己的理想进行了追赶太阳的实践。当夸父不惧艰险、不以万里,以一种雄伟的气势、强健的力量追赶太阳并融入太阳的光晕中时,他的形象是如此耀眼炫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鼓舞,和敬畏的审美体验。夸父的行为体现了原始先民对于未知的自然现象的探索意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在人类弱小的童年时期在面对自然威胁时不正是需要这种探索的心理需求吗?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夸父因连续的追赶和奔跑以及来自太阳的炙烤,造成了体力的下降,急需饮水。夸父竟然一口喝干了河、渭之水,居然还没喝够,继而去北饮大泽。这是一种多么雄伟的肚量,这种气吞山河的气势给人以震撼和敬畏。夸父最终“未至,道渴而死”,牺牲在了“渴欲得饮”的路上。夸父的这种为实现宏愿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正是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勇于探索、不惧艰险的民族精神。“为达到自己的目标,抱定一种持之以恒、勇往直前的精神,表现出了一种凌厉无前的顽强意志和壮烈崇高的人格魅力,而这恰恰是华夏先民所推崇的生命价值观:生命意义的价值永远高于生命本身。”【6】(p213)

夸父不懈的坚持让我们想起了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西西弗斯因为触怒了天神,被罚到世间受苦。他的任务是每天要把一块大石头推向山顶。然而,之后石头又会自动的滚落山底。所以,前功尽弃,第二天西西弗斯必须得重复前一天的工作。但是他不相信宿命的力量,每天都不懈的做着努力,重复着不可能成功又毫无意义的事情。西西弗斯也是一个失败者,与夸父相同,不可避免的要面临失败。支撑他坚持下去的是他内心中不败的信念和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并没有受到惩罚,相反,他得到的是内在精神的充实。他的命运是属于自己的,内心的强大的毅力就是在告诉世人:天神的惩罚是要给他已永久的挫败感,但他自己却从中获得了力量。西西弗斯在与强大的自然力量进行对抗,基于自身力量的微薄,他的努力、他的激情同夸父一样都能够振奋人心。

另外,夸父伟大的地方还在于,他倒下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据清毕沅考证,邓林即为桃林。《汤子。列问》这样记载:“夸父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里。”这里描写“邓林弥广数里” ,可知桃林之大,夸父的手杖之大,夸父的形体之大。夸父的壮烈的死给人的感受不是忧伤的,他不是悲惨的死去,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永存在世间,他的精神是不死的。精卫,另一位神话英雄,她也是死于自然力量的强大,死后的她化成了精卫鸟,日复一日的衔石填海,即使死去,她也不忘复仇,以另一种存在形式继续着与强大自然力量的抗争。夸父死后化为邓林,给他人的支持不也是在继续着对自然的抗争吗?这是一种奉献自身的精神,夸父的血肉之躯化为了一片桃林,为后人继续追寻梦想提供了休憩止渴的地方,这是一种无私的造福后人的精神和伟大品质。

康德认为:美不仅与对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内在精神也是美的条件之一。“精神是人身上生机勃勃的原则……人们常说,一段话,一部著作,社交中的一位太太等是美的但没有精神。”【7】(p147)他认为审美的表象能够激起情感的愉悦。夸父追日并融入太阳光圈的炫目之美确实给予人们美的审美体验。而夸父追求理想的不懈精神、勇往无前的精神,奉献精神更是他美的所在。一个人如果光是外在形象方面能给人以审美方面的感受,但没有内在精神的活力与伟大,那么这个形象是单调的没有精神的外在躯壳。夸父的探索精神、奉献精神产生在人类童年时期是极其伟大的是中华传统文学中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

结 语

总之,夸父作为一个远古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他勇于探索自然、英勇无畏、利用自身伟大的能量去追寻理想并付诸实践,追求光明,他光辉的、壮烈的形象、气吞山河的气势是崇高的、壮美的。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不可避免的失败了,他是一位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主体的死亡这是夸父形象的悲剧价值所在。夸父作为神话人物永久的为后人所传诵,他是古代神话中非常耀眼的一颗明星,更为可贵的是夸父虽然困于束缚,但依然能够勇往之前、不懈的追求理想,最终不忘奉献自身,造福后人,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后人永远记诵与流传。

参考文献:

[1]韩格平. 山海经译注[M]. 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2]朱立元. 天人合一――中华审美文化之魂[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张文杰.中国古代神话的悲剧性精神[J]. 2003.

[4]岳欣莹.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悲剧性因素[J].2009 .

[5]袁珂.古神话选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2.

相关期刊更多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长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作家协会

收藏拍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