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千万不要学数字媒体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为一个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在本科阶段需要学习多门专业课程。但是如何学以致用,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本着新时期国家提出的教育改革之一的创新教育,尝试将各种教学方法优化、整合[1,2],即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寻找适合学生学习,并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教学方法[3,4]。通过实践教学总结,我认为在自动化教学的过程中,打破以往先教习理论再进行试验的教学过程,而是反其道之行,先试验后理论的教学过程,并在其中穿插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以项目的方式来实施。这种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学习,对其后续的理论教学也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 教学案例
自动化综合试验教学课程是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的一个短学期课程,是在他们学习了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之后,还未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安排的自控综合试验课程。让学生了解作为未来的自动化工程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技长,这些技术的掌握与所开专业课程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带着疑问,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在安排综合实验的过程中,参考实验室现有设备,我们搭建了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采集控制系统[5,6],要求学生基于现有实际硬件平台的基础上,利用所学过的C语言编程知识[7,8],自由组合,2~3人一组,共同设计实现一个温度采集与显示系统,具体的硬件实现原理图如图1所示,软件设计要求如下。
(1)温度测量范围10 ℃~70 ℃。
(2)精度误差小于2 ℃。
(3)温度数值显示在LED数码管第3、4位,并要求以摄氏度方式显示当前环境温度值。显示的温度值要经过软件滤波处理,LED显示稳定不应有数字或者字符抖动现象。
(4)具有报警功能。当温度数据大于设定值常量时,LED的第5、6位显示为“PL”,以示提醒。
在这个综合实验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按照实际项目的要求,我们期望的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搭建实际平台,如何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更要让学生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同时还期望在实现综合实验的过程中,组员之间该如何团结合作,如何发挥各组员的特长,如何在综合答辩中展示团队的优点与长处。
2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有效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吸纳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点拨”“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问题驱动,任务分解,精讲多练”等等[9,10]。实践证明,将这些方法灵活地综合应用,对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2.1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综合试验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不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组队,根据要求自己动手设计方案,并不断去尝试,使其自行面临解决实际操作中碰到的问题,同时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使学生在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享受成果的同时,对自动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会倍增。
2.2 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
考虑学生还没有真正接触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实际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诸如,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从事那些工作,作为未来的自动化工程师,应具备哪些必备的知识与基础,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才能在职场中处于不败之地。教师在上课时,需要用准确而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将抽象的名词具体化、专业的语言生活化,能够使学生愉快地接受那些“枯燥”的专业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给学生更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一些图片、动画过程,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及创新的欲望有着别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效果,对教学效果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2.3 问题驱动,任务分解,精讲多练。
综合试验课程是一个连续的上课环节,一开始教学时,教师在介绍相应系统的特点之后,会抛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了对应的时间安排,只有每天都按时完成了当日的工作任务,才能在课程结束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给出一个完美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具体的项目任务要求,完成时间以及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这些会促使学生不断尝试、努力完成。由于该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来进行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把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如何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如何按照项目的要求,分解工作,并组建团队完成工作等。
3 合理评价,提高课堂反馈有效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能运用新型教学评价理念在课堂上正确地评价学生。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学的阶段性评价等都将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11]。自动化综合课堂的操作性很强,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千万不要吝啬给予反馈。学生的一举一动、所见所得,教师都应及时地给予反馈、评价,并给他们的操作进行指导。当然很多类似“真的很棒、好极了、你想得太周到了、你很关注细节”等语言的使用,更能给学生一种肯定、鼓励和希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高的积极性,相应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多样性,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这样,一节课结束时教师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及时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自信能力、综合素质有个清醒的认识,并做及时的反思、总结;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自身能力。课堂评价有多种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穿插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上所述,为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客观地分析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堂;教学;尊重学生发展;转变;平等民主;音乐美感;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13-01
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要求我们音乐教师需要彻底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高中阶段学生心理上有着强烈的自尊需求,并有着强烈的自立意识。有探究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关注学生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尊重学生,欣赏和鼓励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尊重爱护学生,善于与学生交朋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不竭动力,是学生一生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所必须的催化剂。音乐实验教材突出地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勇敢参与到音乐课堂实践中,教学评价也要从束缚学生思维的,由教师一锤定音的一言堂,改为让每个学生都踊跃参加的群言堂。让学生知道艺术评价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以书本中的所谓权威结论提出不同看法,培养质疑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高中阶段,繁重的文化课给学生以沉重的应试心理负担,学生盼望着每周一节轻松活泼的音乐课,以使身心获得充分的放松和愉悦,如果音乐课堂展现给学生的是毫无生气的脸和毫无幽默可言的照本宣科式枯燥无味的语言,那么,音乐课就失去了魅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打消对音乐课的兴趣。而教师的一句幽默话语;一个赞许微笑:一次安抚动作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也许不经意间就会改变一名学生的人生观。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社会化会发生深刻作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因此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音乐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和高高在上的角色定位,在课堂教学中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格局的传统教学环境,以学生位置的各种排列方式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宽松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教师虽然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但音乐课程的任务不是向学生单向灌输音乐知识,而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互动为手段的艺术实践和探索的交流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给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和发挥潜能的机会,通过师生频繁互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得到艺术之美的享受和生活乐趣。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要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充分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而感受到音乐课强烈的感染魅力。
三、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教学气氛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之一。因此音乐教师要把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生活化、形象化,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应该比知识性学科更富有感彩,更具有亲和性和趣味性。音乐教师和学生之间,更需要有一种相互交流、默契配合的关系,更需要有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从音乐课自身特点和学生心理出发,课堂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觉到不是在上课而是在享受音乐。音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美感和享受。为学生终身音乐学习打好基础。从教育本质上看,音乐教学中不但要注重音乐实践的结果,更应该注重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享受。
四、适应网络时代的音乐教育
主题词:WiFi 风险 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现在WiFi被广泛应用,各种媒体也时常报道在公共场所使用WiFi致使个人信息和财产被窃取的事件。最近又有流言:近日有黑客自曝:在星巴克、麦当劳这些提供免费WiFi的公共场合,用一台Win7系统电脑、一套无线网络及一个网络包分析软件,15分钟就可以窃取手机上网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密码。国内某知名安全机构的工程师承认,这个真可以做到。通过这些事件,我们不难看出:WiFi给我们的网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埋下了隐患。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过对互联网的监测发现,在公共场合搭建一个不设密码的WiFi无线信号,一旦用户使用计算机或是手机接入网络,上网用户的个人数据和密码等私密信息就会被轻易窃取。
一、什么是WLAN与WIFI技术
WLAN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的英文简称,是以射频无线微波通信技术构建的局部区域网络,不用缆线即能实现传统有线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的所有功能,是高速有线接入的补充,属于小范围、短距离无线接入,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有线网络相比,WLAN具有安装简单、成本低廉、扩展性强、使用方便、接入灵活等诸多优点。它利用无线接入设备AP(Access Point)和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无线网络,通过无线多址信道为传输媒介,使用户摆脱了传统线缆的桎梏,用户通过WLAN的无线接入点AP,使用具备WLAN功能和兼容协议的PC、PDA和手机等数据终端设备,就可以实现互联网或企业网的随时随地接入,方便快捷的进行移动上网、现场办公、网络娱乐、电子商务、远端监控等信息交互。
WIFI是WLAN网络中使用的一个主流技术标准,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的英文简称,又称802.11X标准,是IEEE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主要有802.11a、802.11b、802.11g、802.11n等,该技术标准使用的是5.8GHz和2.4GHZ附近的频段。前期比较主流、较为成熟的是802.11b标准,该标准最高带宽为11Mbps,在信号较弱或者存在干扰时,带宽可以自动调整为5.5 Mbps、2 Mbps和1Mbps,有效地保障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802.11b的一般接入点在开放性区域通讯可达305米,在封闭性区域通讯约为100米。由于802.11b具有较高的接入速度和可靠性以及公共无线频点等特点,可以较为便捷的与现有的有线以太网络进行低成本整合组网,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办公室、家庭、宾馆、车站、机场和重点客户等众多热点场合。随着802.11g标准的诞生,无线接入带宽最高可达54Mbps,且该标准具有向下兼容802.11b标准的技术优势,这就把WLAN的性能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该标准已经成为当前设备供应商和运营商首选的最为流行的认证标准。
另外,WIFI的802.11a和802.11n技术标准以及我国制定的WAPI(国标GB15629.11-2003无线局域网鉴别与保密基础架构),同样由于较比802.11b具有更高的接入速率和安全性,在WLAN应用中也备受业界关注。正是由于在WIFI的应用中多种协议标准竞相绽放,能够兼容各具特色的多种协议标准也就成为运营商对无线接入设备的最基本要求。当然,要搭建一个完整可商用的WLAN网络,不仅需要建设安装若干个满足热点和特定区域覆盖的无线接入设备(AP),还要通过有线、无线的数据传输链路将AP接入到核心网络,同时还需要配置一套完整的用于对接入设备和用户进行管理的接入控制器AC(Access Controller)系统、以及鉴权认证AS(authencation server)和其它计费、业务支撑、网络安全管理等核心系统。
(一)误入“钓鱼”Web网站。公用免WiFi热点增多,其中可能潜藏“钓鱼”行为,即恶意提供免费WiFi进行网络“钓鱼”,诱使计算机、手机用户免费登录WiFi,一旦输入账号、密码以及可能涉及私密的个人信息、财务或者私密数据资料就会被窃取。
(二)泄密系统中个人私密数据信息。在不能确定安全的免费WiFi环境下,如果采用明文传输,用户的诸多信息数据(包括私密)在传输过程中会轻易被截获。
(三)下载恶意插件、软件。使用安全措施不到位的免费WiFi上网,计算机、手机用户可能下载恶意插件、软件,用户在使用这些软件时会出现问题,特别是银行、支付宝、快钱等涉及钱财的敏感应用软件。
二、WiFi网络的安全措施
要想有建立一个安全的wifi环境,有关专家建议用户采用如下方法防范:
第一,选择正规WiFi热点。恶意攻击者一般会起非常相近、容易迷惑人的WiFi热点名字,在公共场合选择WiFi热点时,一定要看清楚热点名称,咨询管理人员,确保无误再接入网络。
第二,增设WiFi热点密码。无密码的WiFi热点容易被空中截获数据和密码。
第三,屏蔽问题Web站点,加强后台验证。尤其在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网关,在支付时增加预留信息验证、手机短信或者动态密码验证等功能。而通过手机上网,则是通过浏览器服务商提供的后台安全认证,提供网址访问、应用下载、网络传输等方面的防范措施。
但我个人认为,想要完美的保护个人信息,降低把重要的信息暴露给网络犯罪分子的风险。保护WiFi网络安全,首先要学会安全防护措施。没有良好保护的无线网络中的无线通讯可能会遭遇黑客的拦击、病毒的侵袭。黑客可以利用网络的安全漏洞窃取个人信息,从而危害上网安全,所以应该建立一系列重要方法保证WiFi网络的安全。
(一)保护手机WiFi网络的安全措施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商家都会以免费的WiFi网络作为吸引消费者的手段之一,因此手机WiFi用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来增强手机WiFi网络的安全性:
1、使用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运营商网络的安全性相对高一些,可以通过电话或短信,获取免费的WiFi账号和密码。最后就是要设置你的移动设备,不要设为自动连接,要设置为手动连接,只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才手动连接到安全的WiFi环境中。
2、警惕假冒WiFi热点。对于个人接入WiFi网络,要随时察觉恶意接入点。有些接入点有可能是潜在的攻击者制造的。不良黑客自建的名称总是和这些公共场合的免费名称高度相似,诱使警惕心不高的人连接。用户通过此网络发送和接收的所有数据,会全部被不法分子截获,最终造成网银被盗。所以,普通手机用户在接入WiFi网络连接前,一定要确认好是否是正规的渠道,避免落入黑客设置的圈套造成损失。
3、建议使用密码保护的公共网络。密码保护是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可以让上网更安全,个人资料不易被黑客所获得。为了防范泄密风险,建议使用有密码保护的公共网络。
4、尽量不要使用网上银行等服务。在连接公共WiFi连接时,一定要加强安全警惕性,尽量不要在公共WiFi网络中使用网络银行、信用卡服务、登录网络游戏、电子邮箱、访问企业VPN等服务,因为一旦这些数据被截获,很可能给受害人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保护电脑WiFi网络的安全措施
现在很多家庭都借助无线路由器架设起了自己的电脑WiFi网络,电脑WiFi用户同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来增强电脑WiFi网络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实用的措施:
1、关闭网络的SSID广播。我们都知道,在家用电脑无线上网的过程中开启SSID广播,容易让黑客或攻击者猜中你的网络连接密码,遭受攻击。建议在无线路由器中关闭该功能,可以显著增加网络连接的安全系数。
2、启用AES加密标准的WPA2对网络进行加密。许多电脑用户的安全意识不够,对于已经加密的WiFi网络,通常都采用相对落后的WPA或WEP方式机密,加密的安全性不高,很容易被破解。但是,启用AES加密标准的WPA2对网络进行加密的话,这种加密无法被破解。
3、采用较复杂的密码。一些家庭的WiFi网络甚至连最基本的加密措施都没有,这样任何人都可以连接到此网络,通过简单的嗅探程序就可以截获各种机密信息。另外,有的家庭网络密码设置也不合理,容易被攻击者猜出。简单的密码,就等于是像没有设置密码一样有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4、定期更改密码。定期更改密码的话,即使密码被破译,也能限制所影响的时间范围。密码尽量要没有规律性,不容易被猜出。例如,千万不要使用出生月份、年份、身份证号码作为密码。较复杂的密码最好同时包括大小写字母、特殊符号以及数字。
5. WLAN网络建设的发展及存在问题分析
过去,WLAN技术各标准由于其自身技术的缺陷(切换、漫游、安全和计费等)以及盈利模式的不明确等原因,在商用上遇到许多困难。但是,随着电信运营市场的重组,数据业务爆发式增长,移动和数据接入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电信运营商仅靠手中的2G、3G网络已无法有效地满足用户的需要,考虑到WLAN在各类终端中极高的支持率,特别是WLAN自身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其高效、快捷、低廉、简单的组网特点,运营商们不约而同的将WLAN作为网络建设的拓展重点。WLAN已成为电信运营商快速提升全业务网络竞争能力的手段,并成为移动无线网络和有线接入网络数据业务覆盖的重要补充。
虽然WLAN不是一个新技术,但是要规模化建设并形成电信级网络,对各运营商来说无论是网络建设还是市场运营都是一个新课题。就目前WLAN网络建设及业务发展情况来看,由于WLAN技术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以及在实际网络建设及业务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各运营商的战略目标以及分流移动网络的数据流量的主要目的远未达到预期效果,用户渗透率提高不明显,总体建设效果差强人意。分析其主要存在:网络建设和运营经验不足、有效覆盖不够、用户认证不便、客户应用缺少等关键问题,体现在网络建设上主要原因表现在:网络接入资源不足;网络AP利用率低;热点获取和选择不当;接入端口带宽不足;不能与蜂窝室内覆盖系统形成一体化建设;安装施工质量难以达到验收规范要求;网络维护优化力度不够;建设及业务涉及部门较多,部门之间协调不够等等。 三、中国移动WLAN的规划建设策略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基于无线城域网的WLAN网络,与基于无线广域网WWAN(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的GSM/GPRS(2G)、TD(3G)以及未来的LTE(4G)蜂窝移动网络,四网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将是中国移动未来网络发展和企业运营基本战略,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多种网络架构和接入手段的相互补充才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性、社会性。这也是中国移动“要把管理、建设、运营、维护WLAN业务发展纳入公司的业务运营轨道。要像重视GSM、TD、LTE一样重视WLAN。”的内涵所在。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确立了以“无线+基站光缆延伸+IP+IMS”的全业务网络发展策略,明确了“加大力度开展WLAN建设,找准热点、确保投入、精确建网,尽快形成规模”的网络建设思路。其网络规划建设主要策略:一是,采用WIFI/WAPI技术兼容的方式进行组网。在无线AP的选择上优先选用2.4GHz频段,以支持WIFI802.11g标准的设备为主进行组网,向下兼容WIFI802.11b标准;二是,在用户密度大、吞吐量需求大的地区可适当部署支持802.11n标准的设备,以提升网络容量。当频率资源紧张时,适当启用5.8GHz频段(802.11n的标准设备);三是,为简化AP设备的安装、满足网络的集中管理要求,在网络建设中原则上采用瘦AP设备;四是,在WLAN网络管理中采取的是二级认证管理体系。公众用户主要由集团公司的中央WLAN认证系统(CMCC)统一进行认证和管理,省内高校部分用户由分省WLAN认证系统(CMCC-EDU)负责WLAN业务认证和管理。
在WLAN接入网络建设中,应充分利用中国移动现有无线基站(室分)及集团客户专线的传输线路资源的覆盖优势,配合综合数据业务接入网络的建设,快速实现WLAN热点的接入和组网,以弥补我们现有城域网光纤接入资源不足、宽带业务难以展开的现状,也契合了“无线+基站光缆延伸+IP+IMS”的全业务接入网络发展策略以及“四网协同”的战略规划初衷。
要积极推进WLAN、移动室内分布(2G、3G及4G)以及移动基站的一体化建设,全面实现一体化规划、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建设、一体化施工、一体化监理和一体化维护、一体化优化的集中、扁平化网络建设和维护管理模式。在实际热点的选择和签约时,由于WLAN的无线宽带的性质,WLAN相对于无线基站和室分容易被业主及周边居民所接受。因此在选点签约上可以统一以“无线宽带接入”为口径,将G、T基站和网络深度覆盖与WLAN统一定位于“无线宽带网络建设”绑定谈判和签约,避免各项目单打独斗式的选址、签约和施工。
当今,随着欧洲和北美对于城域WLAN网络的部署,WiFi/3G双模技术已经在很多地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预示着移动网络和无线接入网的融合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基于此对4G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普及的4G系统,能实现全球范围内多种移动网络与无线网络间的无缝对接,是二者的一个整合体,包含业务、覆盖范围、话音、数据图像的融合度很高。对于用户,可以在二者之中均可使用。因此,4G系统是一个综合体,无线局域网部分提供了热点地区高速业务,蜂窝提供了广域网的移动性,二者珠连璧合,为无限局域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归宿。
参考文献:
[1] 杨丰盛.Android应用开发揭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于:你现在是美国印第安那州南本德交响乐团的驻团指挥、音乐总监和新加坡华乐团的音乐总监。我感兴趣的是,首先,作为一个钢琴专业的毕业生,你是怎样成为一个指挥家的?其次,你怎样从一个西洋管弦乐团的指挥家,成为一个身兼民族管弦乐团的“两栖类”指挥家?
叶:我出生在上海,母亲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我5岁开始学钢琴,10岁考入“上音”附小,13岁直升“上音”附中,都是钢琴专业。得益于贺绿汀院长为“上音”制定的“洋民合于一校”的教学思想,我从小生长在一个西洋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混合的环境中,周围有许多学习民乐的同学,《二泉映月》《阳关三叠》等乐曲从小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的家庭与秦鹏章、陆修棠、卫仲乐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小我就喜欢民间音乐,喜欢上民间音乐课,喜欢民歌与地方戏曲。1972年,我被分配到安徽省艺校任钢琴教员。在那里,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民族民间音乐。我的同事之中有二胡教育家刘北茂的嫡传弟子童文忠、唢呐演奏家刘凤鸣、盲人笛子演奏家尹明山,以及安徽花鼓灯打击乐演奏家谈守文等人。我也与素有“黄梅戏音乐之父”之称的时白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曾经独自一人到凤阳去听当地人唱凤阳花鼓,还到大别山区采集民歌。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历年的耳濡目染,实际上在我灵魂的深处筑起了一个颇为丰富的民族音乐小仓库,在“冷藏”二十几年之后居然在我的指挥领域大放异彩,这是我当时怎么也想象不到的。
1977年,我被东方歌舞团团长王昆调到了东方歌舞团,担任钢琴伴奏,还做过团支部书记。1979年东方歌舞团到泰国、新加坡和香港访问演出后,我开始考虑今后的业务发展。当时我已经29岁了。我的姨父韩中杰告诉我,现在指挥人才青黄不接。他主张我去学习指挥。在他的建议下,我开始到中央音乐学院听课,他给我上了亨德尔的《弥赛亚》。后来,小泽征尔、卡拉扬先后率团到北京演出。我被他们精彩绝伦的表演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我发现了比钢琴表现力更为丰富的乐器――交响乐队!这进一步坚定了我要做一个指挥家的决心。我于1979年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本科。我用两年的时间学完了三年的课程。
1981年我赴美学习。赴美后初期的生活大致有这样三条线:
第一条线,入校学习。本来我报考的是伊斯曼音乐学院,学校给了我很高的奖学金。但到了纽约后,我被纽约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我决心留在纽约。我到达时已8月底,朱利亚和曼哈顿等院校已结束招生,当时只有曼尼斯(MANNES)音乐学院还有最后一次招生考试。该校的钢琴、指挥专业水准很高,指挥家郑明和就是那里毕业的。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该校,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我当时是钢琴、指挥双主课。Sidney Harth是我的指挥老师,钢琴老师是俄裔钢琴家Nadia Reisenburg。我在这所学校学习了两年。这是非常关键的两年。这期间,我逐渐熟悉了美国社会和它的语言,逐渐在音乐界站住了脚。我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去听音乐会,例如到音乐厅去等中场的退票(有人只听上半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还经常有学生票(6美元),座位上还提供乐谱。我要求自己每听一场音乐会,就像上一课,起码要学到两三条。在学校我初涉现代音乐。同时,对中世纪的音乐也补充学习,包括数字低音的演奏。还学习奥地利理论家申克 (Schanker)创造的理论体系,从德国古典乐派到浪漫乐派,抓住音的倾向分析乐曲的结构。这对我学习指挥非常重要。1983年我毕业时得了两个“大奖”:一是优秀音乐理论学习,二是各科平均分为全校最高分。毕业后我考取了耶鲁大学音乐学院。耶鲁大学与两个基金会给了我包括学费和生活费的奖学金。Otto-werner Mueller(德国人)是我的老师。他对德奥音乐有着深刻的理解,教学十分严格,在他的课堂上被训得哭鼻子的人不在少数。他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讲起,不像国内先讲柴科夫斯基。他为我打下了如何指挥德奥曲目的基础。我从他那里获益匪浅,他是对我指挥生涯有着重要影响的导师。
第二条线,天赐良缘。1981年8月我到了美国,11月认识了我现在的太太黄秀兰。她是香港出生但在美国长大的美国华人。从她那儿我开始了解美国的生活习俗、社交场合的礼仪等等。她不仅积极支持我的专业学习,从语言到生活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第三条线:社会活动。1982年,我参加了Aspen(科罗拉多州的山区)音乐节,那里风景美丽,气候宜人,每年都举办一次长达9周的音乐节。美国许多乐团在那时都放假,许多音乐家都到这里来边度假,边教学。我报名参加那里的指挥大师班,但必须经过考试。考试的曲目是斯特拉文斯基的《士兵的故事》和舒伯特的《八重奏》。我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大师班的老师Murry Sidlin是有着丰富经验的指挥家。我在那里也结识了许多其他知名的指挥家,其中有后来把我从指挥大赛的选手中选出的St. Louis交响乐团音乐总监Leonard Slatkin。在指挥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爱与死》时,我比那些美国青年指挥显得更成熟,因而我被当时国际闻名的“埃克桑/美国国家艺术基金指挥大赛”的主办者看重。大赛的奖励条件十分优厚:获奖者将到美国十大交响乐团中做助理指挥,任期三年,工资由比赛主办方支付。比赛有很大难度,曲目都是交响乐名作,其中有许多我连听也未听过。谁知委员会研究后居然决定让我轮空,直接进入第二轮。我与其他11名从第一轮选出的选手共同进入第二轮,比赛的曲目是一套全新的,其中有弗朗克的《d小调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等,准备时间极短。比赛第一天就淘汰了8名,我有幸进入下一轮。在后来的面试中,评委向我提出各种问题,例如:“指挥里有什么哲学?”“根据不同的观众和场次,你的音乐会应该定出哪些曲目?”等等。我的英语当时虽不熟练,但我的大胆与机智却令评委印象深刻。我又顺利通过了。最后一轮是新的曲目――柯普兰的《墨西哥沙龙》。我给我的老师Sidlin打长途请教,他打过来一个多小时,给我上课。他是一个十分厚道的人。在最后四个人的比赛中,我还指挥了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当时,指挥家Slatkin要求我们把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的末乐章按他的要求重复指挥一遍。这是对助理指挥的要求。两周以后,比赛委员会打电话通知我,经过委员会评选和乐队投票,一致通过我为优胜者,并要我给Slatkin做三年的助理指挥。当时,我的心情你可想而知。
1984年9月,我告别了学生生涯,带着新婚的太太,离开纽约到圣路易斯交响乐团任助理指挥。从此,我跨入了一个新的生活阶段。这三年给了我许多新的知识。其间,我还到各地观摩。“艾克桑/美国国家艺术基金指挥大赛”主办者特别让我去费城向当时已退休的指挥大师Max Rudolf学习,并为此租了一个乐团。Rudolf在临别时对我说了一番令我一生受益的话语:“你有非常优秀而突出的个性,要学会运用它你才会成功。”这使我如梦初醒,豁然开朗。二十几年来在中国我虽然学习成绩超群,但总是被各层的老师、领导批评“个人风头”,所以一直战战兢兢去“合群”,不敢越雷池一步。Rudolf使我发现了一个真正的“自我”。从此我开始变得充满信心,更加大胆进取。
美国大经纪公司哈罗德肖(Shaw)与我签了约。这三年里我接触了大量的曲目,我深感国内乐团的曲目实在太少!我还参加了艺术管理大师班。作为一个音乐总监,你必须懂艺术管理。你还要根据不同的观众,安排不同的音乐会曲目。同时,我还要学会合理安排排练时间,等等。
1987年,我到佛罗里达州交响乐团出任驻团指挥。1988年我被聘为印第安那州的南本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至今。其间我担任过三藩市交响乐团、明尼苏达州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高级助理。1985年第一次回国指挥中央乐团及上海交响乐团音乐会。90年代先后指挥过台湾省立交响乐团、香港交响乐团等众多亚洲乐团。1997年任香港小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
在指挥古典音乐的同时,我也十分关注和支持现代音乐的发展。在芝加哥交响乐团时我接触了法国指挥/作曲家布列兹,从他那儿我学到了许多处理现代音乐的办法。谭盾、陈其钢在国内的第一场现代作品音乐会是我指挥的。中国音乐学院华夏乐团音乐会也是由我帮助训练的。我任音乐总监的美国南本德交响乐团还获得了“美国作曲作词家联合会”(ASCAP)颁发的大奖。
于:你从何时开始涉足民族管弦乐队的?
叶:过去我曾经指挥过台北市立国乐团与香港中乐团。第三次是在2001年指挥新加坡华乐团。几个月后,他们向我发出邀请,拟请我做新加坡华乐团的音乐总监。当时,我身兼数职,不需要再有这份工作,何况我自认为对民乐不熟悉。思考了好几天,也征求了许多人的意见。国内不少朋友从人事关系和艺术发展上反对我去,但也有人主张我去,如李西安、张维良等。有趣的是,倒是美国音乐界朋友中大多数支持我去,因为他们觉得东方音乐有巨大发展空间,认为欧美的观众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2002年1月,我正式走马上任,出任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
于: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你虽然指挥过几场民族管弦乐团的音乐会,但面对一个从乐器到编制以及创作观念等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的民族乐团,应该说是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你是怎样烧这“三把火”的?
叶:我主要做了这样几件事:
第一,扩大曲目。过去,华乐团较多演奏的是50年代到70年代的作品,比较单一。扩展曲目,无非是向两个方向:一是真正原生态的传统(而不是那个“洋为中用”的传统),另一是现代,以改变两头都不沾的现状。我上任后的第一场音乐会,曲目是《达勃河随想曲》(何训田)、《三笑》(陈其钢)、《变数》(吕黄)、《醉眼看西贡》(陈明志)、《弦乐组曲》(谭盾)等等。音乐会后反响很大。团员感到作品难度较大,也有观众认为我是不是要把华乐团“洋化”?但我坚持下去了。彭修文、顾冠仁、关忠的作品仍然演出,另外,我还委约了一些作品,例如刘的清唱剧《马可•波罗》及多媒体音乐会《千年一瞬》等。
第二,训练乐队。我上任后对华乐团的音响很不满意。尖、扁、散、杂,音准差,整体音响不融合,演奏现代作品缺乏张力,演奏传统交响性曲目缺乏音响平衡。节奏问题也同样严重,符点与三连音雷同,无法准确地演奏五连音、七连音。缺乏适度的速度感,一激动就往前冲。还有其他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如何使乐队的音色变得圆润、集中、透明?使力度速度张弛有方,使节奏准确有致?我很小心,不能全部套用西洋乐队的训练方法,要根据民族乐队的特点进行训练。我用不同的曲目,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入手,切入点为音准、音色、节奏准确度、音量平衡等,也在乐队排位上下了许多功夫。
我一方面用现代作品训练乐队,例如陈庆恩的钢琴协奏曲《镜花水月》、唐建平的《后土》等。在另一头,我每年排一个地方戏曲、乐种,如黄梅戏、越剧、京剧、粤剧、南音、潮州音乐等等,以拓展乐队在传统音乐方面的表现能力。
对中间这块功能和声与民族曲调结合的作品,我特别挑选了像赵季平这样功力深厚及刘锡津这样旋律优美的作品来训练乐队的融合能力并积累了不少的心得体会。我现在给你放一段我们团的录音,刘锡津的高胡协奏曲《鱼尾狮传奇》开始的片断,你听听开始是什么乐器?
(接着,叶聪给我播放了这段音乐。我听到了一种从民乐队中从未发出的奇妙音响。)
于:这是几只笛子的和声吗?
叶:啊,你听出来了!(叶聪颇为兴奋。)
于: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从来没有听过几只竹笛能吹出这么和谐、纯净、透明的音色。用笛子演奏单旋律,飘在乐队上面,很有韵味儿。我最怕听作曲家配几只笛子吹和声,不仅音不准,音色也特别刺耳。
叶:所以必须严格训练。每次排练,我首先抓音准问题,同时也调整音量平衡与音色融合,弦乐、管乐、弹拨乐每个声部都严格要求。每次用奏和弦的办法练起,先把根音奏齐,再奏五音,最后奏三音。找准之后才进行排练。这就是解决纵向的和弦音准问题;而横线条则有微分音问题,我一说“奏到钢琴缝里”,队员就心领神会了。这里不仅是音准问题,还关系到风格韵味的问题。另外,弦乐的揉弦问题,弦乐的“肚子”问题。我主张不能“压”弦。高胡、二胡在揉弦、音色等方面的处理都要向首席看齐。管乐还要抓vibrato问题,等等。这里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求全体乐队成员都来听,都来互相靠。经过几年来不断的要求,我们在音色、音准及音量平衡上有了相当的进步,正如你刚才从唱片听到的。这应该说是把全乐队70多人的耳朵打开的结果。
除了音准,我还进行节奏方面的训练,如附点、切分音、三连音的准确性。我牢记布列兹的话,千万不要不抓重点一遍一遍地“过”,而是把具体难点分解开来,针对难点进行练习。这里最关键的是要训练乐队成员找到每一个节奏型底下的“细胞音型”或称“小拍”。比如4分符点加16分的“细胞音型”就是16分音符。再比如4分三连音的“细胞音型”就是8分三连音。以“细胞音型”来带动节奏的办法已证明为达到节奏准确性的最佳途径。
关于乐队的排位,我给你看一段华乐团演出赵季平《大漠孤烟直》的DVD。(随后,叶聪边放DVD,边指着屏幕上的乐队谈了自己对乐队排位的做法。)
赵季平的作品很利于乐队整体音响的训练,所以我选了他的作品。
乐队的基础音色是什么?我认为是弦乐。在乐器的排位上我也做了较大的调整。例如,我把扬琴从正中央搬到了左后方,让高胡、中胡、二胡自左至右在乐队中心形成一个半圆,并抱成一团以突出弦乐作为乐队基础音色的地位。把扬琴从正中央搬到左后方,一是改变多年“中分头”式一劈两开的摆法;二是扬琴至今没有解决制音器问题,泛音“打架”,互相干扰的结果是乐队整体音响扁、薄。
确立了弦乐作为乐队基础音色的地位之后,还要解决与弹拨、管乐声部之间的衔接问题。我把管乐声部的笙、唢呐、笛、管依次放在右后方并排成一条斜线,使唢呐吹奏的方向改为斜吹。弹拨乐放在二胡声部的右方和后方。低音声部的大提琴、贝司,被我移到我左面的上方,用三层台阶把他们分层垫高,贝司处最高层。当然,每个音乐厅还因其不同的舞台设计而不尽相同。
于:你觉得民族乐队与西洋乐队相比,它的优势、劣势有哪些?
叶:民族乐队的最大优势自然是它的风格性,最大的问题是包容性差。比如说唢呐本来经常用于室外礼仪性音乐的,所以音量大,穿透力强,而弦乐器则经常用于室内小型乐队,如江南丝竹。它的音色柔美但音量不大,把它们放在一起是不容易融合的,这样就要发展包容性较强的乐器,例如笙和阮。最近,我们订购了一套香港中乐团阮仕春改良的中阮,共鸣箱是弧形的,音色音量都大大改观了。扬长避短――这是我的基本原则。改变乐队排位就是基于这种考虑。我把扬琴的位置移开,可能没有其他乐队这样做的。当然,扬琴有它的特色,音色透明,琶音很有特点,所以还要保留。但是除了一些早期作品外,并不适合放在乐队正中间。
于:前不久我听了一张扬琴独奏的CD,顶尖级的演奏水平,作品写得也不错,但由于没有制音器,几乎所有的音都缠在一起,难以忍受!坦率地说,几十年来,我第一次对扬琴有这种感觉,这连我自己都颇感意外!
叶:二胡独奏曲像《三门峡畅想曲》和《豫北叙事曲》改用扬琴伴奏效果并不好。
于:中央民族乐团把高胡声部全部取消的做法在民乐界争议很大,你对此怎么看?
叶:这等于取消了弦乐声部的高音。二胡的高音区较弱,不够明亮,高胡至少能弥补二胡这方面的不足。当然,民族管弦乐队的高胡必须要解决与广东音乐“分家”的问题,声音要圆润、透明,减少“鼻音”,不要“压”、“挤”。另一方面,我也在寻求一种高音二胡而非高胡的乐器。
于:现在的民乐合奏中,中胡的音色沙哑、干瘪,好像起不到二胡与低音声部衔接的作用。
叶:这里既有乐器本身的问题,也有演奏水平的问题。中胡的声音很弱,起不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许多乐团常常安排二胡拉得较差的人去拉中胡,这一做法欠妥。我不是这样,而是调二胡拉得好的去加强中胡声部。要让中胡与大提琴多些重叠,我还计划加入大胡,衔接在中胡与大提琴之间。总之,弦乐各个声部之间,高胡与二胡、二胡与中胡、中胡与大提琴之间都要互相挂钩,衔接好。
于:华乐团的演奏员许多来自新加坡以外的不同地区,想必个人技术都相当不错,但他们的合作能力如何?
叶:重视独奏,但对合奏能力的培养不够,这是我们国内音乐学院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毕业生工作后不能马上适应乐队工作。这方面民乐系往往不如管弦系(学西洋乐器的),而我国又落后于美国。美国就十分重视四重奏以及乐队课的训练,这是远比“一狂二狂三卡门”重要的基本功。我上任后下大力抓了这方面的训练,队员的合奏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华乐团一年有十几场小合奏音乐会,很受乐队演奏员的欢迎。
于:对大型民乐队的编制是否需要统一,目前是各持己见。你是怎样主张的?
叶:我主张相对统一,但不要定死。新加坡华乐团的规模大致在70―80人左右。四个乐器组相对统一,但个别乐器可有不同,这可以体现各自的特色。例如我们就加进了加美兰的锣,是根据我团的率制定做的。
于:从你团的资料中看到,除了纯器乐作品外,你们还演了一些综合性的大型舞台作品。乐团团员和观众反映如何?
叶:华乐团每年搞一次这样的大手笔,让乐团多接触大作品,可以扩大乐团的艺术表现力。这几年演出的有:罗伟伦的清唱剧《海上第一人――郑和》(随即,叶聪给我播放了该作的DVD录像),罗伟伦、罗永晖等人的多媒体音乐会《千年一瞬》,莫凡的音乐会歌剧《雷雨》,刘的清唱剧《马可•波罗》等等。观众反映很好,剧场上座率很高。
于:2000年11月高雄的研讨会上,我在宣讲论文时呼吁,大型民族管弦乐团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一手抓创作,一手抓乐改”。昨天的研讨会上我建议尽早召开全国性的乐器改革会议,改变现在各行其是的局面,而且我也找到了会议主办方,但似乎响应的人不多。你在乐改方面有什么想法?
叶:首先,要解决作为乐队基础音色的弦乐问题。高胡音色太“扁”,二胡没有高音,中胡音色嘶哑,最好有大胡,可与大提琴结合在一起。管乐中,唢呐的问题很多,加键唢呐的音准和音色都不理想。笙的低音太弱,缺乏爆发力。笛、唢呐的包容性较差。梆笛的音色尖,与新笛融合不起来。管乐要解决从高音到低音的系列问题,使声音相对统一。扬琴的制音器问题我刚才谈过了。第一抓弦乐,极力加强它以起到把整个乐队包起来的作用。第二抓一些包容性较差的乐器,像唢呐、笛。
于:打击乐呢?
叶:打击乐中我最不满意的是中国大鼓,质量太差!声音松散,不集中。日本的太鼓是用一棵树的完整材料做的,声音好,但价格昂贵。我将在最近把鼓全部换成台湾制作的鼓。
现在的乐器厂都是面向市场,很少有人再关心乐器改革。现在的乐改多是个体行为。搞乐改要有资金,还要有人才。香港中乐团的阮仕春不仅是演奏家,他学过工程学,在乐改上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乐改,当然要注意保持乐器原有的特色。
于:民乐的演出市场不景气,这几乎是个普遍现象。在使华乐更加贴近新加坡普通百姓,使他们更加喜爱民族音乐方面,你们是怎么做的?
叶:如何让华乐进入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心中?这也是我们经常思考而且必须面对的问题。问题在于,我们缺乏对Pop音乐的学习和研究,以为只要架子鼓一敲,流行歌一唱,这就是Pop了。岂不知,美国的爵士音乐不就是从民间音乐中发展而来的吗?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那么丰富,为什么不到那里去挖掘呢?我们民间吹打乐中就有许多Pop因素,要从中提炼出来,发展我们自己的Pop音乐。我们的排鼓不是很有特点吗?难道一定要用架子鼓才叫Pop?唢呐卡腔中就有许多诙谐、幽默的东西。安徽花鼓灯音乐中也有许多娱乐性因素。我最近就委约作曲家用台湾民歌《天黑黑》为素材,再加上卡腔写一首Pop给我们华乐团。我心目中真正的Pop应该从民间音乐中提炼出主题和素材。我们华乐团不仅有大乐队的Pop曲目,也有从中抽出10个人组成的小乐队,民乐加电贝司、合成器,演奏《四季调》《天黑黑》《北京一夜》等乐曲。
于:对你团接触的作品在创作水平上你有何评价?你觉得民族乐队大型作品在创作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叶: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质量高,有的需要修改,有的只演一次就不再演了,大致是这三种情况。主要问题是作曲家对民族乐器的基本性能缺乏了解,常常写出乐器难以演奏甚至无法演奏的音。有的配器粗糙,不太讲究。我希望作曲家更多地熟悉民族乐器,掌握它的基本性能,最好的音区以及与其他乐器的组合效果等等,写作时应该扬长避短。最重要的是,要以民族音乐的思维而不是西洋音乐的思维进行创作。
另外,我希望更多看到传统与现代结合得好的作品,既有传统风格的韵味儿,又有现代手法的张力,能够拿到国际上去演出。现在,从结构、多声,再到织体配器都比较满意的作品比较少。对我来说只要处理得当,传统功能和声与现代手法都能出好作品。但这里的关键是传统的和声与曲式结构必须采用现代的思维来组织,这样不会流于陈旧。而试图创作现代风格作品的作曲家则必须在传统“四大件”上过关,不然再复杂的音色,再不协和的和声也无法掩盖结构的空虚与脆弱。
于:现代音乐,或称“新潮音乐”,在新加坡的听众中反映如何?
叶:过去,我们采取专场演出的办法,观众反映平平。后来,改为把传统和现代作品安排在一起,目的在于不要把现代音乐“边缘化”,而是要“主流化”。到欧洲演出,我带了一些作品,既具有中华神韵,手法又有新意。这样的现代作品观众还是很喜欢的,如谭盾的《火祭》在欧洲大受欢迎。在亚洲演出时,曲目是传统、现代、Pop三大类都有。
于:华乐团与中国大陆、港台的民乐团比较,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有哪些?
叶:各有千秋。过去,无论是港台,还是新加坡、美国等等海外乐团,走的都是大陆路线。近几年大家开始注意发展自己的特点,初步显露出多元化的格局。我们过去的劣势是底子薄,曲目积累少。乐团成员来自不同地区,拉琴的方法也有差异。但从事物的另一面看,底子薄,可以轻装上阵,反而成了优势。这几年我们急起直追,主要有两大变化:一是乐团整体音响的融合性、透明度大大提高,二是曲目积累愈加丰富。在曲目积累上,我们大量委约作品,一是现代风格,二是Pop音乐,三是南洋风格。2002年我刚上任时,曾经看过一个“南洋画派”画展,启发我想到了音乐,我开始注意这一问题。我向作曲家提出了南洋风格问题,例如我要求在《郑和》《马可•波罗》中要有马来音乐风格。下个月(11月)下旬,我团主办的第一届南洋风格民族管弦乐队作品国际比赛即将举行,届时有70部作品参赛,将有13部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新加坡奖和青年作曲家奖。比赛之后还将举行两天的研讨会,探讨南洋音乐本体化问题。这套曲目可以带到欧洲演出。明年10月我们将带几部来中国演出。德沃夏克当年曾对美国作曲家讲,你们要创作美国音乐风格的作品,不能只是欧洲风格。他还指出,要学习黑人和印第安人的音乐。这些话使当时的美国音乐界感到极大的震惊!50年以后,出现了格什温、柯普兰、伯恩斯坦这样伟大的美国作曲家。这使我想到,要创作出一批优秀的南洋风格作品,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以后还要组织作曲家采风,两三年搞一次比赛。
于:民乐指挥人才的培养现在仍然迫在眉睫。这次你来参加民乐指挥大师班,你觉得这一领域有哪些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叶:近年来,民族管弦乐作品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相比之下,指挥的素质、水准问题就凸现出来。因为,没有高水准的、听觉敏锐的指挥,就无法改变民族管弦乐队的整体音响,再好的作品也难以完美地得到表现。几十年来,民乐队的指挥数量大大低于“洋”乐队指挥。要打破过去那种学“洋”乐队指挥不成功再改学民乐队指挥的做法。实际上,在对微分音、节奏、音准的敏锐程度上,对民乐指挥的要求更高,更不要说还要有积累曲目的远见卓识了。这些年华乐团的委约作品,如《郑和》《马可•波罗》等都是我提出的创意。指挥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包括对作品的诠释,对乐队的训练,最重要的是对民乐的全身心投入。这次大师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中国音乐学院应当培养出既能“洋”,又能“民”,有敏锐耳朵的指挥来。我从这次大师班中发现,民乐指挥之间缺乏互相交流的平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在指挥互相交流方面,西洋乐队中早已形成了很好的传统,各国都有指挥家协会。大师班要经常办,招生质量要提高,课程设置要改善。我认为,在本科阶段,不要把学“洋”的与学“民”的分开,两方面的知识都要懂,到了研究生阶段再分开。还要有形体方面的训练,我学过芭蕾、少林拳、太极拳。还要学习艺术管理,懂得市场,否则无法与经理部和董事会打交道。要学习心理学,不懂乐队队员心理就要栽跟头。过几年如果我能每年空出三个月,我就要搞全套指挥课程设置的改革。现在学得太慢,与实践脱离。学校不教乐队训练,老师也缺乏实践经验。我教了15年大师班,学生有几百人,散布在全世界。在捷克办大师班时,我就痛感在校学习时的不足,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改革,要系统化,与演出实践结合。
于:你刚才讲到艺术管理问题。你是如何参与华乐团的艺术管理呢?
叶:我是音乐总监,行政方面也有总监。我们的上级是董事会,董事会决定大的走向。我和行政总监共同对董事会负责。还有一个年轻的行政班子,下设几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如节目制作、人事、行销赞助、财务等等。他们双语能力强,善于吸收海外的管理经验。他们的工作效率、责任心都是一流的。这比团长制好得多。我一年四个月在新加坡,其他时间可通过电话、E-mail等遥控。
在人才选拔上,公开招聘。考试时,第一轮闭幕,第二轮开幕。乐队队员每两年签约一次,不搞铁饭碗。我上任后基本保留了原来人员。我不想靠裁人来提高乐队水平,而是要通过训练来提高。为了提高队员的演奏水平,乐团经常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对演奏员进行培训,经费由乐团支付。可见乐团对人才培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