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检阅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计算机音乐;音乐教育;教学体系
随着计算机音乐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音乐制作已不再是一项高深莫测的技能。通过使用相关软件,音乐制作的过程可以变得更为简单和快速,甚至普通的音乐爱好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出自己喜欢的音乐。如今,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这是教育模式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已经具备了进行计算机音乐教育的条件。在计算机音乐教育中,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是完成计算机音乐教育的辅助手段。从目前发展情况看,计算机音乐技术正在对人们的音乐教育观念进行革新,同时促进了音乐教育内容、工具、方法等方面的变革,为我国不同层次的音乐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方向,有利于音乐教育在我国的整体发展。
一、计算机音乐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计算机音乐教育是以计算机的软硬件为基础,实现音乐的学习和创作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高校音乐基础教学来讲,计算机音乐教育更多的是进行软件的学习和运用。计算机音乐软件种类繁多,根据各自功能大致可分为MIDI音序软件、自动伴奏软件、乐谱排版软件、音源软件、多轨音频编辑及录音软件、音乐教育软件等。对这些软件的熟练使用,是计算机音乐教育的基础,也是计算机音乐教育的目标。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推行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全面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将计算机音乐技术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可以把传统音乐教育中单一的教学过程优化整合成为具有综合、互动、多样特性的教学体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充分发挥计算机音乐技术的优势,通过计算机实现音乐的授课过程,不仅可以发挥出计算机技术的优越性,并且在创新过程中,高校音乐教育将步入一个新的技术性的时代。
二、计算机音乐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本科院校的音乐学科可以在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建设两方面实施计算机音乐教学体系建设。首先,要吸取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重点师范大学以及综合型大学传媒学院的教育经验;其次,高校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量身订做一套能够体现新教育理念、新技术和新教学手段的教学体系。计算机音乐教学体系建设的原则如下:
(一)课程设置的“系统性”
系统性、原理性和普适性是对计算机音乐教学体系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由理论一般性到实验特殊性的教学规划思想。要在对计算机音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梳理主要学科和实践课程的结构与方法,加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贯彻计算机音乐教育的授课理念,保证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生动性。计算机音乐教育课程结构应调整好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合理地安排学科课程内部机制,使计算机音乐教育有持续发展的活力。
(二)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在我国,计算机音乐作为新兴的学科,要想保持发展壮大的动力,关键是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学导向,体现计算机音乐的核心教学价值。首先,要开展优秀计算机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增强教师在计算机音乐方面的专业性,授课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其次,与国外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合作,采用访问学者或人才引进的方式,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学院的师资队伍质量。
(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在计算机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教师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高科技带来的便捷,顺应时展步伐,积极开展教育转型工作。从我国计算机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出发,教师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发展音乐教育,积极推动计算机音乐教育改革。计算机音乐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巨大而长远的工程,要求教育工作者着眼于未来,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发展的模式,走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俱进的音乐教育改革之路。
(四)理论结合实践
计算机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音乐教学中,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并且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同理,在进行技术教学时,教师要对音乐的内涵和特点有深入了解。在计算机音乐应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把学生逐步引导到掌握计算机音乐技术的水准上去,让他们能够将计算机技术与音乐相融合,为今后的进一步提高奠定良好基础。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计算机音乐教育必须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计算机音乐教育发展之路。笔者所在学院从构建计算机音乐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一套适合学院实际情况的教学体系建设方案(图1)。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程度不断提升,计算机音乐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音乐教育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本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保持其科学地、可持续地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应重视研究如何提高教学体系的专业化程度,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具体包括更加深入地加强课程系统性建设、加强优秀师资力量的培养与储备、加强国内外的广泛交流等,不断丰富和加深计算机音乐教育教学的内涵,借此推进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作者:刘可祎 单位:哈尔滨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陆敏捷.由美国俄勒冈大学看美国高校电子音乐专业的教育模式[J].音乐探索,2010(1).
【关键词】计算机音乐 音乐教育 教学体系
随着计算机音乐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音乐制作已不再是一项高深莫测的技能。通过使用相关软件,音乐制作的过程可以变得更为简单和快速,甚至普通的音乐爱好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出自己喜欢的音乐。如今,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这是教育模式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已经具备了进行计算机音乐教育的条件。在计算机音乐教育中,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是完成计算机音乐教育的辅助手段。从目前发展情况看,计算机音乐技术正在对人们的音乐教育观念进行革新,同时促进了音乐教育内容、工具、方法等方面的变革,为我国不同层次的音乐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方向,有利于音乐教育在我国的整体发展。
一、计算机音乐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计算机音乐教育是以计算机的软硬件为基础,实现音乐的学习和创作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高校音乐基础教学来讲,计算机音乐教育更多的是进行软件的学习和运用。计算机音乐软件种类繁多,根据各自功能大致可分为MIDI音序软件、自动伴奏软件、乐谱排版软件、音源软件、多轨音频编辑及录音软件、音乐教育软件等。对这些软件的熟练使用,是计算机音乐教育的基础,也是计算机音乐教育的目标。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推行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全面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将计算机音乐技术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可以把传统音乐教育中单一的教学过程优化整合成为具有综合、互动、多样特性的教学体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充分发挥计算机音乐技术的优势,通过计算机实现音乐的授课过程,不仅可以发挥出计算机技术的优越性,并且在创新过程中,高校音乐教育将步入一个新的技术性的时代。
二、计算机音乐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本科院校的音乐学科可以在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建设两方面实施计算机音乐教学体系建设。首先,要吸取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重点师范大学以及综合型大学传媒学院的教育经验;其次,高校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量身订做一套能够体现新教育理念、新技术和新教学手段的教学体系。计算机音乐教学体系建设的原则如下:
(一)课程设置的“系统性”
系统性、原理性和普适性是对计算机音乐教学体系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由理论一般性到实验特殊性的教学规划思想。要在对计算机音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梳理主要学科和实践课程的结构与方法,加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贯彻计算机音乐教育的授课理念,保证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生动性。计算机音乐教育课程结构应调整好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合理地安排学科课程内部机制,使计算机音乐教育有持续发展的活力。
(二)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在我国,计算机音乐作为新兴的学科,要想保持发展壮大的动力,关键是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学导向,体现计算机音乐的核心教学价值。首先,要开展优秀计算机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增强教师在计算机音乐方面的专业性,授课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其次,与国外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合作,采用访问学者或人才引进的方式,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学院的师资队伍质量。
(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在计算机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教师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高科技带来的便捷,顺应时展步伐,积极开展教育转型工作。从我国计算机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出发,教师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发展音乐教育,积极推动计算机音乐教育改革。计算机音乐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巨大而长远的工程,要求教育工作者着眼于未来,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发展的模式,走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俱进的音乐教育改革之路。
(四)理论结合实践
计算机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音乐教学中,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并且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同理,在进行技术教学时,教师要对音乐的内涵和特点有深入了解。在计算机音乐应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把学生逐步引导到掌握计算机音乐技术的水准上去,让他们能够将计算机技术与音乐相融合,为今后的进一步提高奠定良好基础。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计算机音乐教育必须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计算机音乐教育发展之路。笔者所在学院从构建计算机音乐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一套适合学院实际情况的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程度不断提升,计算机音乐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音乐教育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本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保持其科学地、可持续地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应重视研究如何提高教学体系的专业化程度,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具体包括更加深入地加强课程系统性建设、加强优秀师资力量的培养与储备、加强国内外的广泛交流等,不断丰富和加深计算机音乐教育教学的内涵,借此推进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陆敏捷.由美国俄勒冈大学看美国高校电子音乐专业的教育模式[J].音乐探索,2010(1).
[2]王瑞年.互联网音乐资源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人民音乐,2003(10).
一、将问题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结合
生活有多宽广,我们的学习就有多宽广。叶圣陶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新课标也非常注重教学与生活的关联,提出建立大的教学观。小学生虽然小,但是他们却有着与众不同的丰富生活。一个苹果、一个玩具、一只小动物,这些在成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东西,在他们的世界里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那是他们的最爱,是他们所喜爱的事物。将问题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相联系,可以以外在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出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来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小学生的眼光来看待教学,只有以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才能将之与学生丰富的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由对生活的关注转移到对问题的关注上来,从而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这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生活性与趣味性,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行为。
二、将问题融于趣味游戏中
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将问题完美地设计于游戏中,使学生在玩游戏中来积极地解决问题,达到对新知的构建与对旧知的巩固,这不失为一种优化问题的好方法。
1.竞技游戏。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他们想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竞技游戏,让学生在比赛中来解决问题。如做计算题枯燥而无味,为了激发学生计算的积极性,我让学生展开比赛,看谁的作业书写得又工整,准确率又高。这样将解决这些问题寓于游戏中,学生为了取胜,会更加认真地书写,更加认真地计算,从而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趣味游戏。如在学小数的比较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小明被困于宫殿中,要想顺利走出宫殿,就必须正确地回答各道关卡处士兵的问题,这都是些什么问题呢?然后出示一组组数字,需要回答哪个数大。这样将新知的学习与趣味游戏相结合,学生为了帮助小明尽快地走出宫殿,会积极地参与新知的学习中来。通过游戏形式来问题,比直接抛出问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关注,能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将问题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更符合他们的天性,更能激发学习热情,这也正符合学习数学的规律。让小学生一节课乖乖地坐在座位上认真地听讲恐怕很难做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学氛围活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通过操作与思考再主动地解决问题,这样的操作环节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并由此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如在学小数的比较时,我们出示几组数字,然后让学生动手来摆一摆,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更能发现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又如在学习认识基本图形这一内容时,我首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张所剪出的各种图形,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哪些特点,在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这样的形状或包含这样的形状。在学生仔细观察与认真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剪一剪,在剪出教师示范的基本图形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动手将这些图形进行组合。这样的活动学生参与的兴致非常高,整节课都洋溢着学生的欢笑,教学氛围异常活跃。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节内容,同时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与思维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用多媒体来呈现问题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用多媒体来呈现问题,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关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解决问题、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强烈的视听效果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以直观的图像、动态的效果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改变单调的问题呈现方式。在课上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形象地展示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取其中一份;再将这个圆平均分成六份,取其中两份;将这个圆平均分成九份,取其中的三份…以此类推,然后将这些所取出来的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所取出来的这几份的大小情况。这样通过多媒体直观的展示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可以化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小学生形象思维间的矛盾,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来化解问题的枯燥性与单调性,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来,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
[关键词]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
一、设计理念
1.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全面地了解书中人物的特点和品质。因为,《草船借箭》的故事所反映的人物及人物的特点都很有局限性,只有继续读《三国演义》中的其它故事,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人物和事物,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哲学观的渗透和教育。
2.教材是本,课外阅读是延伸和拓展。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本末倒置,应以教材为本,充分发挥教材的“发面”作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并向学生渗透这一理念:阅读、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生活,才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3.“活到老,学到老”,“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些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确已让我这个进入不惑之年的教师体会得淋漓尽致。通过一些阅读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读书的同时,也迫使自己不断地阅读、学习,来弥补知识的不足。
二、活动时间及安排
第一阶段:课外一周阅读,搜集整理
第二阶段:课上一课时交流,促进阅读
第三阶段:课下张贴展示,结集成册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课外一周阅读,搜集整理。
1.提出本次阅读的内容:关于《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
2.师生交流,相互提示查找范围:故事、对联、歇后语、诗歌、人物、成语、著名战例等。
3.教师投影,温馨提示:自由结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第二阶段:课上一课时交流。
1.精彩回顾
(1)谈话:学过《草船借箭》一文后,给你印象最深的就是――(学生自由回答)
(2)谈话:下面,我们就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好吗?
(3)表演精彩片段,简单评论。
(4)自由交流文中主要人物及印象。
(这一系列活动的安排,既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七嘴八舌“话”人物
(1)结合《三国演义》一书中的故事或其它资料,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论。 (找到人物画像或画了人物的,在投影上展出)
(2)拓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
(3)播放课件:猜猜他是谁。(书中的各类人物)。 (设计理念:由内而外,自然过渡。再把自己画的展示给大家,被别人欣赏,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期盼,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是激发其潜能的最好老师。“猜猜他是谁”这一环节,充满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3.“三国故事”我知道
(1)比一比,看谁知道的三国故事多。
谈话:我们学过了《赤壁之战》,还有今天的《草船借箭》。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2)我来讲故事。
4.“三国知识”大比拼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如:对联、歇后语、诗歌、手抄报展示、自写诗诵读、成语、著名战例等。
(设计理念:著名教育家说:“与其守成法,无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无宁展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体差异,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2)播放课件(原文片段):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原文穿插其中。
附原文片段如下:
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设计理念:首先,选择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另外,教师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也适时地参与其中,体现了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学习伙伴”、“朋友”的角色,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原著,从而更好地阅读原著。因为,教材所选的《草船借箭》一文是通过改编的现代文。)
5.“三国歌曲”大家赏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既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6.教师总结
谈话: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三国演义》已成为永远的历史。但它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享之不尽的。现在,你一定还有很多疑问想弄明白吧?那就继续走进《三国演义》吧!
我们的口号是:(学生齐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第三阶段:课下张贴展示,结集成册。
1.择优(手抄报、故事、人物等)张贴在教室的看板上。
(因为,每个人都想展示自己,享受成功的乐趣。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也是我一直坚信的理念。)
关键词: 高师专业 基本乐理课 教学设计 实践研究
一、引言
基本乐理知识包含音律属性、节奏、音程、和弦、调式、记谱等,是高师音乐理论课程中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学好基本乐理知识对学生音乐知识掌握和巩固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音乐旋律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对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的界别,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并为学生音乐感悟和创造能力培养打下基础,因此,基本乐理课对高师专业学生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我国大多数高校中的基本乐理课教学形式较死板,教学理念显得较陈旧。课堂理论教学以“师授生学”为主,教师讲解以乐理知识灌输和概念剖析为主旋律,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乐理知识,并通过被动的技能考试掌握知识。因此,很多高师基本乐理课堂呈现出“教师津津有味,学生不知所谓”的状态,整个课堂教学质量变得“高耗低效”。
综上所述,在高师基本乐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基本情况,敢于创新教学形式,不断革新教学手段,将学生的“体验感、探究感、兴趣感”作为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的重要前提,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关键要素,创设多元化、立体化、创新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的同时,体会课堂学习乐趣和,真正做到“享受课堂”。以下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高师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创新设计的具体实施策略。
二、“乐理+视听”组合教学,构建“层次性+探究性”课堂
基本乐理主要是对音乐理论方面知识的讲解课程,大多数教师在授课环节中以乐理知识讲解、乐理习题训练为主,上述教学流程是一种最普遍的高师基本乐理课程教学策略,一定程度上使课堂授课质量得到保证。然而,如此“简单粗暴”式的教学模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下去,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长远看,反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设计基本乐理课程教学流程时不应将该课程作为一种单独知识体系,引入“交互融合”的教学理念,构建“组合式”教学课堂,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立体化的课堂体验感。我认为,将基本乐理知识与音乐视听技能锻炼结合在一起,通过循循善诱、问题引导等策略,构建“层次式+探究性”综合课堂,不失为高师基本乐理课程“组合教学”的一种良好的实践策略
层次一:创设听觉训练情境,探究初级乐理知识。
探究环节一: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和音响设备播放一条旋律,并提出以下基础性乐理问题:设问1:你从刚才旋律中能体会出何种情感?设问2:你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吗?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探究中心则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展开,由于设问1属于“个人情感发挥”类题目,因此得到全班同学的“偏爱”,大家纷纷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探究环节二:其次,利用多媒体和音响设备,再次播放上述旋律,并提出以下深入性乐理问题:设问3:你能否打出上述旋律节拍?设问4:你认为上述旋律的节奏是怎样的?上述两个问题涉及基本乐理知识中的节拍和节奏,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与沟通能力,课堂氛围更活跃。
层次二:创设动手训练情境,探究深度乐理知识。
探究环节三:再一次进行乐曲播放,完成后对该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作品内涵进行简单介绍,并提出一些难度较高的乐理知识问题:设问5:该首歌曲主题节奏的进入方式是什么?设问6:该首歌曲的段落如何划分?设问7:该首歌曲旋律中的主要节奏动机为?上述三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我采用“全班团体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收集完大家答案后,对他们的回答一一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探究环节四:通过前面一系列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聆听、探究基本掌握该首歌曲的乐理知识。接下来,我便展开动手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所听所想,使用钢琴弹奏出歌曲的旋律,并将乐谱中的主题旋律和主要音律记录出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升华。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将基本乐理与视听练耳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层层组织、分类设问的手段,构建组合式乐理知识教学课堂。整合授课环节中,教师没有进行“生搬硬套式”的纯理论化教学,而采用设问引导、自主探究、层次构建、实践训练等多种教学策略,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牢牢“锁”在课堂中,多元化训练学生的基本乐理知识技能,整堂课逻辑组织严密、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得到充分展现。
三、“乐理+趣味”渗透教学,构建“交互性+愉悦性”课堂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兴趣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愉悦与光明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途径。”两位教育界前辈的话不约而同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理,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构建饶有兴趣的课堂,强化与学生的交互沟通,以形式多样的乐理实践活动使基本乐理课变得愉悦丛生,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人性化、直观化。
我认为“趣味性”乐理课堂构建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本着“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不拘一格”的原则,结合班级学生具体情况,采用游戏教学、肢体动态教学等方式,完成教学流程设计与实践。
在讲解基本乐理知识《节奏》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节奏感和动态感,我便应用“肢体动态教学法”。在具体操作中,我结合“体态律动”教育体系相关内容,分别播放舒缓型、快速型、中速型等节奏感鲜明的不同旋律,并让学生以走、跑、跳、摆动等肢体动作与手部拍打相结合的形式,感受不同音乐节奏带来的动态感和生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深入学生,与他们一起进行“动态体验”,课堂教学趣味异常浓厚,让学生充分感受基本乐理课程的趣味性。
当整个课堂气氛被带动起来后,我“趁热打铁”引进游戏教学,为了让学生体会节奏感在音乐表现形式中的魅力,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敲钟》游戏。首先,我将班上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分为若干组,其中一人扮演钟,另一人则扮演敲钟的人;其次,我为他们提供钢琴伴奏,此时,扮演钟的学生需要根据我提供的节奏用双手表示钟所处的高低或左右等不同位置,而扮演敲钟人的学生则根据钟所处位置适时完成击打过程。最后,我根据各小组节奏演绎成绩,分别评判出一、二、三名,并给予相应物质奖励。
【教学效应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构建“肢体动态+游戏体验”的双轮驱动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设计理念。具体操作过程中,通过物质奖励、分组游戏等形式丰富教学实践过程,使学生在掌握“节奏”这一基本乐理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交互感,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得到提升,“乐理+趣味”的教学效果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结语
高效、趣味的乐理教学课堂考验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和实践能力,教师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总结对高师基本乐理课程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策略,革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重点,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实施流程,让学生在汲取乐理知识养分的同时,真正体验到“享受音乐”的。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