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学经典手抄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指导思想在校行政和上级少工委的领导下,以“创新、服务、育人”为宗旨,以活泼、健康、务实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有效提高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进一步增强我校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学校少先队事业的新发展。
二、主要工作针对本校实际,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开展文明礼仪行动、绿色上学行动等形式丰富、内容新颖、活泼向上的少先队教育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
2.积极抓好学校少先队的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规范少先队仪式和礼仪,规范队室的档案管理,增进少先队教育的感染力,用特有的少先队文化来育人。
3.辅导员老师要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的学习与钻研,带领学生开展好“国学经典诵读”少先队课题研究,参加各级各类的少先队科研活动,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基础,为少先队事业作贡献。
4.相应学校各项活动的宣传工作,办好手抄报、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为学校的少先队工作造势搭台,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树立形象、提高声誉。
三、工作措施(一)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在学校行政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开发区团委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符(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 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形式,坚持用活动育人,把基本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少先队员的情感和意志,成为他们的内在品质。
1.组织开展“讲礼貌、重礼仪、常礼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以“看现象、评事例、做标兵”等活动形式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区”等活动阵地为途径,在系列教育活动中,使队员明白“文明礼貌”的重要性,人人都来争当“礼仪小标兵”。
2.继续组织队员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养成教育》,用“规范”和“队章”来约束少先队员,培养他们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优良作风,树立起遵章守纪、知法守法的自觉意识。
3.推进少先队工作社会化,不断增强教育整体实力。大队部将配合校党支部、德育处,当好少年儿童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加强与开发区及社会各界的合作与配合,共同创造具有时代特色、少先队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扩大学校少先队活动的运作空间,为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强少先队的基础建设,促进少先队工作可持续发展。
1.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
(1)各中队辅导员要有明确的少先队工作意识,对学生加强队前教育、队礼教育等队知识教育,开展生动活泼的少先队主题活动,认真填写好中队日志。每月定期召开辅导员例会,做好学习笔记,及时改进和反馈工作。
(2)加强对小干部的培养。建立队长学校,设立大队委每月例会制度,加强对队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各中队要设立类型的队干部服务岗位,实行民主选举和队干部轮换相结合的少先队小干部任职制度,并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技能培训。
(3)上好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课。活动应结合学校工作、节日文化等进行,开展队活动应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参与,辅导员要避免“包办代替”。
(4)组织“优秀少先中队”以及各项校内外评优评比工作,宣传和推介先进。中队辅导员要对“光荣升旗手”进行培训,以确保升旗仪式的严肃和庄重。
2.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
(1)抓好“红领巾广播站”的队伍建设,配合常规检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及时将广播内容做记录,为学校营造具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2)进一步提高升旗仪式质量,充分发挥升旗仪式潜移默化的育人职能。
(3)加强中队建设。中队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缩影。各中队工作要落实四个有,即:期初有计划,周周有安排,月月有重点,期末有总结。各中队还要设有“文明公约”、中队角、光荣簿等,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促进良好氛围的形成。
(4)加强队室的建设和管理。定期更新内部布置,坚持大队委员每天值班制。本学期队室将进一步完善少先队档案,强调在规范和细化上下功夫。
(三)深化国学经典诵读行动,推进经典诵读活动不断发展。
本学期,继续深化国学经典诵读行动,确立富有校本特色的诵读活动,使之成为衡量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
1.大队部将围绕“礼仪”、“诗文”、“艺术”各评比一次校级奖章,评比依据是国学经典诵读主题活动表现。
2.继续开展“每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辅导员老师要对活动进行管理和指导,使之成为实践体验、诵读经典的重要阵地。
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份1、制定少先队大队及各中队学期工作计划。
2、常规教育——“礼仪规范、队容队貌”。
3、举行“诵读国学经典演讲比赛”。
4、布置教室,美化校园。
5、庆祝教师节,开展以“庆祝教师节”为主题的班会和黑板报;。
6、组织各中队以“安全伴我行”为主题,开好主题班会。
7、大队部的换届选举工作,确定少先队干部、升旗手、播音员名单,并进行一些培训指导工作。
8、举办迎“十·一”跳绳及拔河比赛少先队大队活动。
十月份1、国庆节宣传活动——出好以“庆祝国庆”为主题的校宣传黑板报和手抄报。
2、积极创新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内容,弘扬国学经典,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3、卫生知识宣传活动-----讲座:卫生保健知识;
4、培训辅导员,队干部。
5、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十一月份1、11月9日 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宣传学习消防知识,进行消防逃生演练;
2、举行国学经典诵读主题大队会。
3、开展读书教育活动,美化绿化校园。
4、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校宣传手抄报和黑板报。
十二月份1、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
2、开展食品、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活动。
3、筹备庆“元旦”文艺晚会,设计庆元旦手抄报活动。
一月份1、开展“庆元旦”文艺活动。
2、表彰各类优秀人员和中队、资料归档。为三好生、优干、优秀少先队员、优秀辅导员等先进个人颁发荣誉证书。
3、班队工作经验交流,辅导员工作小结。
4、少先队工作总结。
一、多种形式诵读,传承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诵读是对典范性、权威性并经过历史结晶的最有价值的国学典籍的诵读,它重在“诵”。“诵”,意为“用高低抑扬的腔调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诵”这一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诵读,在诵读中探索,在诵读中感悟和理解,在诵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1.有节奏地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教学中,第二种停顿方法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小节线,以便更好地进行诵读。如教学《学弈》一课,在初读时要引导学生画出小节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画出小节线后,学生懂得怎样停顿,读起来也就朗朗上口了。
2.配乐诵读。音乐是一种特殊而富有表达力的语言。在诵读教学中,选一首与课文情感一致的乐曲与朗读同步播放,音乐的节奏、旋律就会把朗读者融入乐曲的意境和情感之中,让朗读者在文学与乐曲交汇的海洋中神游,受到感染和熏陶。如教学《学弈》一课时,选择古筝曲子来配乐诵读,学生在背景音乐的配合下声情并茂地朗读,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释放,不仅能给听众带来美感,还能激起读者的情感波澜,扩大读者与听者的想象空间,最终达到理解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教学目的。
3.摇头晃脑地读。古代诗文讲求韵律,富有音乐感,诗人读诗往往会情不自禁地随着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摇头晃脑,进入诗境。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摇头晃脑地诵读,不仅能把握诗词的节奏,让学生逐步进入状态,既读得非常投入,又能感悟诗文的韵律美和内涵美,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
4.表演诵读。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形式之一。经典诗词的内容往往是通过小故事来揭示深刻的道理,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如果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把经典诗词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并表演出来,就能更好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经典诗词。如表演《学弈》中两个弟子学习的情景,当乌鸦飞过时、当树叶飘落时、当叫卖声响时……其中一人专心致志,而另一人心猿意马的情景,可以让学生明白两个人由于学习态度的不一样,学习的结果也不一样的道理,进而理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通过多种形式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也能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深化学生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
二、故事启发理解,感悟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诵读关键在“诵”,过程在“趣”。国学经典中有时一句话就是一个故事,学生很不容易理解。如果创设故事情景,让学生在故事中感知,在故事中体验,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解经典故事,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如教学《弟子规・出则悌》一课时,通过给学生介绍历史上很多孝悌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经典故事。如讲唐朝李绩的故事,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一样的大官员,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可在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李绩的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是老人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孝悌的精神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三、联系生活实际,弘扬国学经典
中国优秀的古典诗文意蕴高远,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
1.运用经典,明辨是非。教学《弟子规信》时,通过创设情景剧“小红和小明”,让学生判断,他们中谁对谁错?错在哪?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有这样失信的事?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就自己与朋友、父母、同学等相处时是否做到“信”来谈感受?在明白道理的同时规范自己的行为。
让经典走进生活,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学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掌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
2.运用经典,充实习作。学生在学习古典诗文后,会在习作中引用经典名句来充实习作,突出习作的主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学生的习作片段:
①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我用学过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劝导他。
②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恩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③来到瀑布下,仰望倾泻而下、泼洒飞流的瀑布,我不禁想起的诗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学生把学到的国学经典诗词运用到习作中修辞语句,不但为自己的观点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后盾,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还使文章显得更生动,语言更亮丽,体现出学生具有的文学素养和不同一般的写作功底。
四、有效拓展,展示国学经典
一、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均享有崇高的地位。在春秋后期,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不分国别、种族招收弟子,对于传播华夏进步文化起了积极的作用。孔子“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打破了贵族垄断学于官府的格局,开创了平民办学之风,为当时造就了一大批有用之才,为后世提供了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他的这一教育主张,对我们今天来说,就是不应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谁都有一视同仁地享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我们这一课题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不管年龄性别,不管智力好差,实验班级学生全员参与,在三年的研究期间从没有放弃过一个学生。
二、因材施教,展现特长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大有启示,对我们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也有不少启发。我们吸取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安排、成果的提取等方面做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培养的目的。
第一,以趣为导,分层实验。
只有在以兴趣为动力的条件下,才谈得上教育的效果;不讲兴趣的教育,造就出的不是庸才便是蠢材。因此,课题组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己挑选感兴趣的阅读内容。有的挑选国学经典,有的挑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有的喜欢诗词,有的喜欢国外作品……题材广泛,丰富多彩。
第二,根据特征,区别对待。
对不同的受教者给以不同的活动安排,因生制宜,区别对待,这是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精髓,也是这一思想得以落实的保障。它既应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质,也应该是学生才能有效培养的捷径。在课题实施中,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提供不同的读本:七年级上学期以《初中经典读本》中的《弟子规》《二十四史格言选》《人文上杭》《孟子》《中国历代文赋选》(上)《中国历代诗、词、曲选》(上)为主;八年级上学期以《初中经典读本》中的《弟子规》《二十四史格言选》《人文上杭》《孟子》《中国历代文赋选》(下)《中国历代诗、词、曲选》(下)为主;九年级上学期以《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下)《格列佛游记》《简・爱》《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及巴金“三部曲”之《家》为主。
第三,注意方法,扬长避短
因材施教的核心是在发现其兴趣、优势后正确引导,扬长避短。在学生自由选择读本阅读后,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要求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写读书心得,阅读水平一般或更差的学生做读书笔记或者手抄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学习锻炼,得到了提升发展,这样既完成了阅读目标,更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第四,讲求实效,灵活多变。
在目的明确的情况下,教学或者检测的手段、方法、内容可不拘一格,无论作怎样的探索都是有益的。在课题实施中,成果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知识竞赛、读书心得、手抄报、校刊、黑板报、演讲比赛、诗词朗诵……通过这些方式的呈现,调动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也使课题研究提高了一个层次。
三、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孔子“教学相长”思想为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学相长”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其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师生活动,学生向教师学习,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理念,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三年来,课题组师生本着边探索边实践的原则,课题实验在结出理论硕果的同时,在实践中更是成效显著。
第一,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年下来,课题实验使阅读成为学生酷爱的生活方式,阅读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实验不仅使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更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们不再仅仅依赖于课堂,更多地自发地延伸到了课外,书写了厚厚的阅读笔记,背诵积累了大量名篇名段。学校处处可见由阅读而呈现的各种活动:手抄报展、名著阅读论坛、读书汇报会、演讲比赛、随笔交流会……阅读已成为学生个体生命的过程和酷爱的生活方式,这是课题实验带来的最大成效。
第二,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也比过去大大增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成为学生的主动行为和自觉要求。与此同时,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等都有所进步。学生在读读、写写、画画、背背、抄抄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背诵经典诗文提高了记忆力、注意力,提高了学习阅读、写作的水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在相关的语文知识或征文比赛中,实验班学生多人多次获得市、县、校奖项。
第三,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及研究水平。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师生们少了些浮躁,多了些书香,群体素质悄然提高。实验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学校语文组,经典阅读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老师们通过参加培训、开展实验、上研讨课、写实验心得体会、交流经验等途径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课题组还收集、整理了不少研究过程中的其它物化成果。
第四,推动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课题组在实验过程中,结合校本教研,定期举办各种研讨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带动了学校的整体教研。每位教师都在教研中学习着、反思着、培养着自己科研的热情和严谨态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
第五,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
课题研究使学校的语文学科在县统考和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实验班的学生整体语文成绩优于非实验班。在课题组带动下,全校研讨“经典阅读”的书香氛围异常浓厚,带动了全校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学校语文成绩在县统考及中考中连续三年居同类学校排名前茅,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在政治思想、意识形态、行为规范、教育理念、学习方法、修身养性、治国安民以及历史、经济、为政、礼仪等等各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在今天,我们应推陈出新、取其精华,使这一宝贵财富对现代人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应有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同学们:
2017年寒假正向我们走来,新的一年新的期盼,我们从寒假开始起航。假期里,让我们走进社会多体验生活,多诵读经典,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学习安全知识,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过一个健康、丰富有意义的寒假生活。校团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决定开展2017年寒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过有品位的文化年
二、活动对象:初一、初二学生
三、活动时间:2017寒假
四、活动内容:
(一)加强体育锻炼
在寒假期间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全家一起总动员,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增强身体素质。在运动中亲近自然,感受阳光,锻炼体魄,体验健康与快乐。
(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用好寒假时间,因地制宜,就近就便,积极参加各种实践体验活动:读一本红色经典图书,发现一个家风故事,体验一项传统民俗,参加一次实践活动,走进敬老院贴春联送温暖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伙伴,在假期注意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特别是在燃放烟花爆竹、外出旅游、不要到危险河面上滑冰等,提高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
以上活动积极参与、踊跃投稿,上传活动感想体会文章、视频、照片等,到未来网红领巾集结号( )、“中国红领巾”微信公众号(微信号: ), 各班开展活动情况和优秀案例请及时报校少先队大队部邮箱: 。
(三)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在假期里,同学们要积极诵读经典,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与自豪感,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学以致用。 1、开展“每日一吟”活动,睡前10分钟朗读吟诵;2、建立一本经典诵读小册子,做好“每日一抄”活动,随时诵读,便于记忆;3、结合语文学科要求背诵优秀诗文,做好“每日一背”活动;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诗文为内容创作一幅画,或诗文手抄报活动。
五、活动要求
①各班要认真组织,精心策划,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就近就便原则,在组织活动中严防意外,确保在安全的情况下组织活动。
②各班班长对本班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认真进行总结,收齐各类表格与相关活动资料,评选出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于开学第一周上报校团委,评选结果记入班级考核。
关键词: 诵读经典 校本课程 有效策略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一部中国文化史,犹如一条滚滚长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诗经楚辞、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烁着美丽迷人的光芒。可时至今日,由于当代中国语文教育存在的一些误区,一些华夏儿女已不知如何继承中华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在我们的血脉中渐渐地流失。
现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生活条件优越,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大量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表现出,而且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所以,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培养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而开发校本课程,诵读经典诗文,为这个目标的实现提供可能性。
1.从理论角度讲:经典诗文是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人文典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工具。其一,人类历史发展证明,经典非一时之存在,人类的和睦相处,永远需要经典精神的陶冶;其二,经典精神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经典精神不局限于哪个时代,也不局限于哪个民族或哪个阶级,它具有全人类的自我修养的意义。譬如,敬业爱人、敦厚朴实、心地坦荡等人文精神,都是一般的心性修养。儿童诵读,为读而读,是纯心之读,有特殊功效。童子之功,一日成诵,终身具有,这是成人读经所不能企及的。所以让儿童以一定时间诵读经典,使其渐渐具有经典精神是必要的。
2.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其发展曲线各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依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的发展从零岁开始,一至三岁便有显著发展,三至六岁更显著,六至十三岁,则为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代,十三岁是一生中记忆力的最高峰,以后至多保留在这个水平上;理解力从零岁开始酝酿,一至十三岁虽缓慢上升,但无明显进展,十八岁以后才渐渐成熟,随着经验的丰富和思考的训练,理解力会一生维持上升趋势。所以一个人的发展在其十三岁以前是以记忆力的发展为主的,少年时期的儿童,处于既有能力记忆又善于记忆的最佳时期。这时如果让他们熟读背诵一些人文经典,将具有一生的修养意义,也恰恰符合他们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的天然学习方式。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从这个层面讲,经典诵读挖掘的是学生一生的潜能。同时,诵读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
诵读经典诗文意义远大,我校在这方面采取有效策略。
一、科学而有选择的选编校本教材。
以经典诵读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顾名思义就是把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古典诗词、古典名著等文化积淀中的精华作为课程内容,以诵(吟诵、熟读、背诵)读(朗读、默读、略读、精读)为课程实施和组织的主要方式,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丰厚文化底蕴,启迪品性灵气,全方位地以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化涵养为教育教学目标的一种课程实践过程。经典诵读向来是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从秦汉至清末,从私塾到学堂,熟读精思,口诵心唯一直是语文教育最基本的教与学的方式,经典是最基本的甚至是唯一的课程内容。
经典教育之初,我们主要接受王财贵教授的理念,在全校开展背诵经典活动。我们先后背诵了经过科研组删减的《弟子规》、《增广贤文》、《朱子治家格言》等,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存在很大问题。一是学生兴趣度不高,易记易忘,往往要靠强制,这违背了教育初衷。二是全校背诵相同的内容,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不科学。三是没有连续性,缺乏整体规划。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有效且有序地进行,我们确定以《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古诗词》、《论语》、《经典名言》等国学经典作为校本教材的主要内容配上译文后编印成册。校本教材紧紧围绕“修身、养性、励志、劝学”这根主线选定适合学生背诵的经典内容,按照年级分类,每学期一册,6年共12册。每学期安排16周的学习量,每册除了必背的经典内容外,还增加了格言、谚语、古诗词等选学内容。一年级学生处于识字阶段,教材中童谣、歌谣占了很大比例,二、三年级以较浅显的蒙学为主要内容,四、五年级以《四书》中的精华为主要内容,按照主题进行编撰。六年级学生临近毕业考试,内容选取侧重于扩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内容涉及诸子百家。
我们对读经的内容、授课模式、读经的时间、经典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等进行了规划,并编辑出版了校本教材《水韵书香》,使读经诵典教育走上可操作、可量化的轨道。
二、开设课程,保障学生诵读时间。
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形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我们在鼓励学生背诵的同时,不忘帮助学生理解其蕴含的深意,使学生学到千古美文中的道德原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为了保障校本课程的实施时间,学校将课程排入课表,每班每周安排一节校本课,由班主任老师负责。要求每位老师在上校本课前认真备课,分门别类地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学生的积累容量。
除了每周一节课外,学校还专门安排了每天上午的一次课间十分钟为全校校本诵读时间,伴随悠扬的乐曲诵读溢满校园。在朗读上,老师时刻尊重孩子们的朗读个性,不拘一格,赛读、唱读、摇头读,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彰显个性,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将校本诵读贯穿跳皮筋、跳绳等各种活动中,将《三字经》等内容编成游戏边玩耍边背诵,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三、因地制宜,诵读的形式丰富多样。
1.集中指导。每天的必背篇目,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字音、韵律及抑扬顿挫的背诵指导。
2.分散训练,每周、每天老师都要布置相应的诗文背诵作业,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背诵。
3.一、二年级学生可将当天要求背诵的诗文当做家庭作业来完成。
4.拓展诗文诵读的外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学生对精典诗文的独特理解。
(1)画诗文,我们让学生根据对经典诗文的理解,想象诗文的意境,用绘画的形式把诗文的内容画出来。
(2)查诗文,由小组长定期检查本组诵读情况。
(3)改诗文,要求高年级学生根据诗文内容将其改写成散文、记叙文等,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5.加强指导,领会诵读方法。
(1)寓背诵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动中读背。
①把诵读与传统的跳橡皮筋、跳绳等课间游戏结合起来,让那些古奥的诗句伴随着跳动的轻快身影,像儿歌一样从孩子的嘴里脱口而出。
②在动态的表演中进行背诵。把诵读与武术、舞蹈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经典与传统的和谐融合。
(2)据意而背,分门别类,在横向的对比中进行背诵。
诗文按内容分,有写景的,有叙事的,有抒情的,在背诵过程中,可以把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整合到一起,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理解上的难度,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横向对比中感悟诗的情韵。例如让师生搜集以“送别”题材的诗,如《别董大》、《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赠汪伦》等诗归纳到一起。
(3)据时而背,借助季节变化,跨越时空界线,面对自然风光,身临诗中境界,把诗人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化为眼前大千世界。这种方法是根据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例如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花红柳绿,春光烂漫,就可以让学生背诵与春季有关的诗文《春》、《清明》、《草原》等,让学生浸润于自然风光与翩翩诗情之中。当盛夏来临之际,可让学生背诵与夏季有关的诗文,如《小池》、《夏日》、《荷塘月色》等;步入了秋的高远,让学生背诵《秋思》、《我与地坛》、《明月几时有》;当隆冬到来时,可让学生背诵《梅花》、《济南的冬天》、《江雪》……
(4)创设背诵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音乐走进课堂,用音乐烘托情感,为学生配乐诵读;要用动态的画面展示诗文中描绘的风光,让学生看图背诵……
(5)多种形式综合背,走出机械背诵的狭窄胡同。
为了激发学生背诵诗文的兴趣,可以采用两人赛、小组赛,可以限时背、师生背、轮换背、接龙背,可以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可以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让多种形式的综合背,交织于学生背诵的过程之中,让灵活多变化的方式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6)适应家长的意愿,简单易诵的诗文可要求家长和学生同读同背,让家长做孩子读书的榜样。
四、拓展活动,激发师生诵读热情。
每学期都要开展各种类型诵读活动,活动内容年年有新招,年年收获丰。多姿多彩的诵读活动,促进学生的诵读向乐读延伸,辐射到每个学生的家庭。
1.举办校本教材诵读比赛,激发热情。
为使活动有效而又生动活泼地开展,我们每学期都进行校本诵读竞赛,形式丰富:归类对诗竞赛,使学生对同一类古诗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有充分感悟;千字文接龙、说唱,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经典学习的热情;韵文对歌竞赛,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经典故事表演,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经典诵读的内容。这些竞赛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华经典的喜爱和理解,促使学生主动扩大经典诗文的诵读量,更好地接受经典诗文的熏陶。
2.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学校定期举行“古诗诵读大王评选”、“古诗文手抄报评选”、“经典诗文书画展览”、“经典诗文临摹”、“经典诗文摘抄”、“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知识竞赛”、“节日诵诗”、“诗词情景剧表演”、“亲子共读一刻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犹如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在经典美文中,他们体味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领悟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胸怀;感受到“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品质;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领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蕴含的真情。这些,必将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3.诵读与节日庆典结合。
利用节日庆典,结合美术、手工等课程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图文兼美的诗文书签、名言贺卡等,做到学以致用,使节日生活因校本课程而更丰富多彩。
4.强化素质培养。
我们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地摘录诗文名篇,记录诵读经典的心得体会等,进行笔记、心得体会等评比,对优秀的诵读笔记进行表扬与奖励,并对全校学生展览;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期手抄报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将自己了解的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办成手抄报,学校评出优秀手抄报,并给予表彰奖励。
五、创设科学、多元的经典诵读评价机制。
经典诵读评价的目的,是要通过教育改进学生的心理和外在的行为。如果评价没有教育性,即对学生、教师无所教益,那么评价就没有任何价值。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不断进步,最后积淀为厚实的素养,达到学生高尚人格塑造和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评价的效果。
经典诵读为主的校本课程评价除了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诵读数量和质量、活动的评价外,更重要的要纳入语文课程评价中。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背诵积累篇目,将古诗文诵读纳入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当中,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学期末给出相应等级,可以通过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情况(兴趣、态度、背诵篇目等方面),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