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奇妙的对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草莓;连作;苗期;肥料

中图分类号 S6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061-02

草莓(Fragaria ananassa)属于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2009年世界草莓每年的栽培面积已达25.39万hm2,产量431.24万t。中国草莓的栽培面积已达11.4万hm2,年产超过200万t[1]。草莓连作障碍被认为是制约草莓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2],有调查表明,第2年连茬栽种草莓地发病率达82.9%,第3年发病率可达100%[3]。目前,对草莓连作障碍的产生机理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一般认为土壤微生物作用、营养失调、残株腐解作用和根系分泌物作用是草莓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该试验针对连作草莓苗期死亡率较高、生长缓慢的现象,就中化作物营养套餐对草莓苗期生长的影响展开研究,旨在探索“还地力”、“地还童”防治草莓连作障碍切实可行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山东乳山市乳山寨镇宝口村,田块平整,肥力均匀,种植水平可代表当地生产水平。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草莓品种为甜宝。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即处理A:底肥,中化智胜螯合肥(16-7-18)750 kg/hm2,“还地力”生物腐植酸肥料1 800 kg/hm2,“地还童”多元生物菌肥300 kg/hm2。对照(CK):底肥,市售高塔复合肥(18-7-20)750 kg/hm2、有机菌肥3 600 kg/hm2。3次重复,随机布置,每个试验小区面积200 m2。草莓种植密度为14.58万株/hm2。9月4日施底肥,9月10日移栽草莓苗。

1.4 外观指标测定

用5点法抽样调查,每个试验小区调查30株,调查内容为土壤外观、叶片数、叶长、叶宽、单叶质量、根长、根数、根重、死亡率。叶片指标的测定部位均为从心叶数第3片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草莓移栽存活率、缓苗期、生长势、整齐度、有益菌落的影响

通过对草莓移栽22 d后的观察,发现处理A存活率为99.76%,略高于CK(95.07%)(表1),而缓苗期为15 d,仅为CK缓苗期的68.18%。从图1可以看出,处理A未出现叶片萎蔫现象,叶片浓绿,而CK有大量叶片萎蔫现象存在。处理A草莓苗的生长势和整齐度要明显优于(表1)。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中化营养方案,可以有效缩短缓苗时间。此外,在处理A试验小区的地表观察表现有益菌菌落形成(图2),而CK则无。针对CK苗期连片死亡的草莓进行调查,发现草莓苗期死亡的主要特征是根部发褐,根茎中出现红褐色病斑,新生柱头褐变坏死(图3),其原因是草莓受到真菌性病害(如红中柱根腐病)危害。而中化作物营养套餐中添加了有益微生物,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使得有益微生物能够快速形成优势群落,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大大减少了草莓的真菌性病害及死亡率。

2.2 不同处理对草莓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

草莓移栽40 d后,田间观察结果表明处理A较CK的植株生长旺盛,叶色浓绿,叶面积增大。其叶片数量、叶长、叶宽和单叶质量分别较CK增加了37.4%,17.3%,35.9%和69.9%(表2)。

2.3 不同处理对草莓根系数量、根长、根系质量的影响

经过40 d的生长,处理A试验小区草莓根系发达,主根、侧根茂盛。处理A草莓苗的根数、根长、根系质量都要明显高于CK,其根数、根长、根系质量分别较CK增加61.2%、54.5%、75.4%(表3)。说明处理A的根系的生长发育要明显优于CK。

3 结论与讨论

草莓连作障碍的主要表现是植株生长发育不良、产量和品质下降及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4]。草莓连作障碍与土壤中养分减少、养分平衡失调、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加、有益菌减少、根泌自毒物质的累积和土壤的理化性质恶化有关。有研究表明,腐植酸及螯合肥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微生物菌剂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并可降解草莓根泌自毒物质,其均可缓解草莓连作障碍[5-6]。

中化作物营养套餐将“还地力”有机肥、NPK螯合肥和“地还童”生物菌肥配合施用,能够有效防治草莓连作障碍。试验证明,经中化作物营养套餐处理的试验小区,其土壤中形成了明显的有益菌落,连作草莓苗的存活率高达99.76%,缓苗期为15 d,能够避免草莓苗期死苗,与同类产品相比,草莓的缓苗期减少了约7d,且生长势、整齐度更好。在其后的生长过程中,经中化作物营养套餐处理的草莓长势旺盛,叶片生长快速,根系发达。草莓移栽生长40 d后,其叶片数、叶长、叶宽、单叶质量分别比同类产品的处理组高37.4%、17.3%、35.9%、69.9%,而根数、根长、根系质量分别比同类产品的处理组高61.2%、54.5%、75.4%。

综上所述,中化作物营养套餐中的“还地力”,“地还童”的有益菌群,能有效拮抗土壤中有害菌群,提高草莓苗自身抵抗力,减少病害的发生。“还地力”中50%含量的腐植酸能够迅速刺激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并且其中20%的易氧化有机质,能够迅速地被作物吸收,提供作物缓苗期必需的营养,中化智胜螯合肥通过缓释、控释技术,按照作物的需肥规律释放,可满足草莓苗期生长发育对氮、磷、钾的需求。采用中化作物营养套餐施肥,可改良土壤理化生性状,促进植物根际微生态平衡,增加有益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补充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有效促进草莓叶片和根系生长,提高植株抗逆性,有效地防治了草莓连作障碍,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4 参考文献

[1] 赵密珍,王静,王壮伟,等.世界草莓生产和贸易[J].果农之友,2012(6):38.

[2] 高志华,葛会波,李青云,等.Mycokick菌剂对连作草莓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4,21(2):188-190.

[3] 陈贵林,张广华,葛会波.保定地区日光温室草莓生产调查[J].中国果树,1998(2):45-46.

[4] 甄文超,代丽,胡同乐.连作对草莓生长发育和根部病害发生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7(5):68-71.

奇妙的对联范文第2篇

中草药,为中华民族所独有。故此,药名对作为对联之一种,是颇具民族特色的。除了在灿若群星的对联中,拥有一定数量的药名对外,民间还流传着一些用中药名对对的趣话。

何谓药名对?常有人将药名对误认为是那些把药名直接引中的对联。如:

马屁菌,

鸡屎藤。

其实不然。所谓药名对,是指那些采取双关的修辞方式,把药名暗含在联中的对联。如: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在这幅药名对中,纸(枳)壳、半下(夏)是同音双关,防风、陈皮是意义双关,均为中药名。

药名对,如果写得好,可以妙趣横生,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如,前几年在北京某药店有过这样一副药名对: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此联既风雅别致、诙谐有趣,又符合药店本身身份,对招徕顾客实有好处,不能不说它是一副颇见功力的意义双关对――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药名,在联中是一语双关的。

另外,还有一种汤头对,可视为药名对的同族。如曾有一副讽刺“皇帝梦”的对联,它自然而巧妙地借用了两个中药汤头名写成,辛辣、幽默,其联云: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这里“六君子”、“二陈汤”本为中药汤头名,却分别指拥袁“筹安会”六君子和首拥后叛的陈树藩、陈宦、汤芗铭三人。

药名对,除了前文已举出的,还可以列举三例――

其一:

稚子牵牛耕熟地,

将军打马过常山。

联中的“稚子”即栀子,“打马”即潘打马,全联对得十分工整恰贴。

其二: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联中“国老”即甘草的别名,此联全用中药名叙对,一气呵成,情趣盎然。

其三:

木通牵牛,过淮山,遇滑石,跌脱牛膝,问如何续断?

土狗推车,度寒暑,跨田翘,损破车前,看怎样茴香?

这副药名对采用了问答式,但它有别于一问一答式,其上下两联都是问句,而把答案留给了读对的人去思考,这样可以更增添药名对的情趣。

另外,有一则用中药名应对的趣话,民族特色颇浓,其内容为:有位中医,善于用中药名作对联。一天,有位客人一进门就指着门口的灯笼说:“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医生应声道:“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客人进院后,赞叹道:“烦暑最宜淡竹叶”,医生随口对出:“伤寒尤妙小柴胡。”客人在院里坐下后,又出一联:“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医生不假思索地应对日:“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客人看完病,辞别时又道:“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医生笑着对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总观以上几副药名对,不难得出如下结论:药名,草木生辉;药名联对,别具特色。

除此,还有一副集中药名、花名、虫名、鸟名于一联的趣对,其联云:

药是当归,花宜旋复;

虫还无恙,鸟莫奈何。

奇妙的对联范文第3篇

关键词:梳理与探究;任务驱动;引导;案例

一、 “梳理与探究”版块的整理及分类

人教版教材共设计了15个专题,每册安排3个专题。“梳理与探究”板块教学研究从内容上说分作三大类,第一是知识类,第二是能力评价及运用类,第三是鉴赏类。

(1)知识类:优美的汉字、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2)能力评价及运用:奇妙的对联、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 、有趣的语言翻译;(3)鉴赏类: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对于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教学板块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任务驱动――收集梳理――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碰撞创新――整合提升”。什么是任务驱动?那么对每一类专题如何指导?采用什么样的任务驱动方式呢?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任务驱动式的活动课不仅有助于营造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调动学生自助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活动教学中为了实现任务驱动式的教学目标,出来要遵循自主合作、策略评价的原则以外,还要落实到每类主题常用的驱动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环节: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二、知识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知识类包括――优美的汉字、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

案例1:“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学任务驱动

教学流程图:

姓氏的起源与相关知识的积累――学生课下调查自己的姓氏来源――探究思考姓氏寻根的热潮(撰写小论文)――汇报总结

任务驱动一:课前积累

1.关于姓氏的起源与相关知识的积累;阅读《百家姓》。2.学生自己查字典,了解自己姓名所用汉字的意思。3.了解本姓氏的起源与杰出人物。

任务驱动二:课堂展示

按姓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氏的由来。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究。

任务驱动三:课后提升

1.最近,社会流传一股姓氏寻根的热潮,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2.用一幅对联或两个成语评价自己的名字。3.收集你整个家族自豪的人,尝试为其中一位写个小传。300字左右。

对于知识类的梳理探究活动,主要采用问题式的指导方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自主积累。如成语的来源、成语的运用、成语的结构、成语误用示例、成语文化、外国成语等等。这样学生就有了积累的方向。

三、能力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能力评价及运用――奇妙的对联、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 、有趣的语言翻译。

案例1:“奇妙的对联”任务驱动

社会调查示意图:

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春节文化调查方向――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全高中部进行汇报

对于能力类的梳理探究活动,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式的指导方法。格物致知,操作能力就在调查中得以实现。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又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四、鉴赏类的任务驱动方式

鉴赏类――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案例:“走近文学大师”任务驱动

教学流程图:

析内容――提出问题,挖掘任务;探原因――分析问题,分解任务;寻方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

1.给出书目,学生先读完,评价书中的内容、语言以及作者传达的价值观。2.以某一话题为线索,作品详解。3.观点提炼,知识迁移。学生通过讨论,对比阅读,写出小论文或读后感。

如:文化观

阅读书目《论语》、《中华文化精神》、《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文化苦旅》、《孝经的礼运》……

学生阅读其中部分书籍,可谈全球文化,可谈中西文化的对比。对于鉴赏类任务驱动,主要是展示探究路径,确定探究任务,对比阅读梳理观点的方式。这样共10个课题,将阅读与高中生应该树立的观念融合,既解读文学作品,也将不同作品进行比较。

总之,梳理与探究活动课运用了任务驱动之后,学生明确了探究的方向,找到了探究的路径,明确的学习的方法。这也是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维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吧!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孙春成著.语文研究性学习:学与教的融合策略[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2]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论文类:

奇妙的对联范文第4篇

匾额

匾额最早见于南朝宋羊欣《笔阵图》,具有文学形象的匾额始于中唐,宋后题额多撷历代诗文名句而成。园林中的匾额主要被用作题刻园名、景名,陶情写情咏景或颂人写事,典雅含蓄,立意深邃,融辞、赋、诗、文意境于一炉,系诗情画意于一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艺小品。

匾额使物景获得“象外之境、境外之景、弦外之音”,获得灵魂和生气,人们得以涵咏乎其中,神游于境外。如留园楠木厅悬有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澂篆书匾额“五峰仙馆”,将人们的注意力投向厅南的湖石峰峦上,“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主人仿效的正是李白“巢云松”的风流。

匾额为游人点出景观的美学特点,可“使游者入其地,览景而生情文”,获得绵绵无穷的深永意蕴。如避暑山庄“锤峰落照”、“西岭晨霞”,观朝晖夕影;避暑山庄“月色江声”,赏月色波粼;拙政园“倒影楼”,看池中倒影;颐和园“玉琴峡”、耦园“听橹楼”,听水声淙淙;避暑山庄“曲水荷香”、狮子林“双香仙馆”、沧浪亭的“闻妙香室”闻鲜花馨香,等等。

写意式的抽象题咏更催人遐思:拥翠山庄的“月驾轩”、沧浪亭的“陆舟水屋”、避暑山庄的“云帆月舫”,驰舫游之思;耦园的“宛虹舡”、拙政园的“小飞虹”、“依虹亭”,骋彩虹之想。点出了虚实相济的园林欣赏空间主题,为风景传神写意。

匾额升华了创作情感,耐人品味、涵咏,给人以种种美感:

哲理美。留园书房额“汲古得绠处”,短绳难以汲取深井之水,汲取古人深遂的学问,也必须找一根长绳子。网师园“集虚斋”,“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出《庄子。人间世》,只有修持真道,才能至虚静空明的境界,才能使自己成为完全保持自然性的人。圆明园“坦坦荡荡”,撷《易经》“履道坦白”和《尚书》“王道荡荡”之意,表达帝王愉悦坦荡的心态。圆明园“鱼跃鸢飞”、留园“活泼泼地”,都是讲天机活泼,怡然自得的心理。哲理盎然。

理想美。有政治理想:帝王希望“天乐人和”(颐和园)、“万方安和”、“九洲清宴”(圆明园)、“四海承平”(颐和园);有社会理想:士大夫愿意在“小桃坞”(留园)、“人境庐”中,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拙政园、狮子林的“见山楼”),登东皋舒啸(留园“舒啸亭”),惬意地成为桃源子民;有宗教理想:或入“别有洞天”(拙政园半亭额)、“小蓬莱”(留园)、“方壶胜境”(圆明园),成方外仙客;或在佛国胜境“月地云居”(圆明园)、“四大部洲”(颐和园),大做梦中佛事;或在“参禅处”(留园)“面壁”(怡园)修行,参悟“亦不仁”(留园)法门;或夫妇“枕波双隐”(耦园),眠云卧石(退思园“眠云亭”),与清风明月为伍(拙政园“与谁同坐轩”),扁舟一叶,江海寄余生(“不系舟”、“网师园”等),象庄子般濠梁观鱼、濮水钓鱼(留园“濠濮亭”、北海“濠濮间想”)。

人格美。帝王追求“淡泊宁静”(圆明园),注意“澡身浴德”(圆明园),景仰严子陵之风范如“山高水长”(圆明园),要学习三代有道明君,“山仍太古留,心在羲皇上”(承德山庄“静含太古山房”),选贤任能,君臣和谐,如周代召、成卷阿之游(东宫“卷阿胜境”),常念创业之艰,感到热去凉来(颐和园“无暑清凉”);文人追求人格完善,怀冰握玉(拙政园“玉壶冰”)。

人伦美。娱亲的“豫园”、爱侣的“耦园”、兄弟怡怡的“怡园”,以及“敦宗”、“睦族”、“宜家受福”(狮子林)等。与朋友“诗酒联欢”(耦园“载酒堂”)、聚饮于南雪亭梅花下(怡园“南雪”)等。

朴野美。颐和园如意的“乐农轩”、“豳风桥”、延赏斋、蚕神庙、织染局、水村居等,圆明园的“多稼如云”,一片田园风光;承德山庄有占地58公顷的天然草原、“万树园”,占地440公顷的山区,深山密林,一派天然野趣。私家园林中也有反映田园野趣的题名,如拙政园有“劝耕亭”、“菜花楼”,芦荻、苇叶,棚架、花径,一派田园风光。明祁彪佳的寓山园建有山村“丰庄”、“豳圃”,种有桑树、梨、橘、桃、杏、李等果树。展现了优美的耕乐图。

园林许多门洞砖刻题名,大多是四字分刻两首,或刻在门宕的正反门楣上,也有三字、四字的,文采飞扬,内涵丰富:点景、引景:如“入胜”、“通幽”;点出厅堂方位特色:如“迎旭”(东)、“延爽”(西):“东甾”、“西爽”。抒情写志的:如“可以栖迟”:“岩扉”、“松径”:“缘溪”、“开径”等,大多典故出自古诗文名句,耐人咀嚼玩咏。当然建筑物本身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符合这种取之象外的艺术氛围,诗境和物境相通,才能使审美意境溶为一体,从而获得绵绵无穷的深永意境。

中国寺庙园林匾额,带有题撰者主观认识与情感的题额,也都颇富文学色彩。如四川云阳张飞庙壁匾“江上清风”,刻画了寺庙临江坐落的别致布局,醒人耳目。有的题额巧妙地包容了许多内容,如杭州灵隐寺“灵鹫飞来”匾,兼佛教盛事和寺前飞来峰,言简意赅,催人遐思。其他如“养心若鱼”、“即景遐思”(四川成都武侯祠水榍、爱树山房匾额)、“香国庄严”(云南晋宁盘龙寺)、“风流天下闻”(云南通海秀山武侯祠殿匾)等,或刻画情感,或描写环境,或蕴涵哲理,也足令人回味。

悬挂在厅馆楹柱上的叫楹联。它是随着骈文和律诗成熟起来的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融散文气势与韵文节奏于一炉,浅貌深衷,蓄意深远,既具工整、对仗、平仄、整齐对称的形式美,又具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写景状物的意境美和抒怀吟志的哲理美,是具有民族传统性的一种文学样式。

人文景观的联对,评说历史人物,数语关情,使人感发怀古幽思。如苏州沧浪亭原有清。齐彦槐的一幅对联: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出句化用宋。欧阳修《沧浪亭》诗句,咏沧浪胜景及苏舜钦当年买园本事。对句歌颂了先后成为沧浪亭园主的诗人苏舜钦和抗金名将韩世忠。名人名园,相得益彰。

园林中的风景联对,写景状物,可“使游者入其地,揽景而生情文”,成为美育辅导的生动指南。如颐和园南湖岛月波楼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上联特写云影徘徊的园林竹径,那丛丛幽篁、朵朵行云,幽雅、清朗、静谧。下联则将视线移往楼内:门帘半卷,可纳天地清旷,花影月色嵌入窗框,恰成一幅朦胧清冷的图画。全联写景聚焦在虚景“影”上:竹影、云影、花影、月影,天地之“影”浑融,形象超妙,给人以无尽美感。

写景的对联妙在切景,移他处不得,方称佳构,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北窗对联:

山势盘陀真是画,

泉流宛委遂成书。

对联悬挂在“小山丛桂轩”北面正中一扇正方形大窗的两侧。窗外假山一角恰如镶嵌在窗上的一幅天然画图:但见山势盘旋曲折,乔木丛生,画意横生。东侧引静石拱微形小桥下有一狭长沟壑,水流蜿蜒远去。“宛委”一词又恰为传说中夏禹得金简玉字之书的山名,寓变化于工稳之中,想象丰富而奇妙。

有的对联紧扣园名内涵,也颇耐咀嚼,如避暑山庄有条对联:

六月无暑,九夏生风;

峰回路转,曲径通幽。

上联扣“避暑”之意:六月徐徐清风,毫无暑热,清爽可人;下联切“山庄”之景:山峰重峦起伏,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花木深邃,一片清凉世界!读之顿觉遍体生凉。

园林对联大量的是古代知识分子揽景抒情之作,可以使今人洞见古人的情感世界;如网师园琴室对联:

山前倚杖看云起,

松下横琴待鹤归。

联语将言志、抒情、状景交融为一,充满佛理禅机,表现出一派高人逸士那种脱离尘世、浮游于万物之表的心境和隐适情调,意境淡远怡美。上联与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同一韵致;下联则有宋。坡《放鹤亭记》的神采:“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人在大自然中,任意停留观赏那山光、松影、飞鹤、白云,清闲惬意,悠然自得。倚杖、横琴,风神超迈。

有些园主自撰联,或抒情,或叙事,或写景,或写景抒情结合,别有一种人文的美感。坐落在广东梅州市杨桃墩小溪边的“人境庐”是清著名诗人黄遵宪私园,自撰对联一幅,悬于庭:

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

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上联写园中山水、植物以及自然风月,下联写园内的建筑及远借长江之景色。联语巧用基数字连接,虚实之景相互映衬,“七分明月”、“百步长江”,给人以境域浩淼联广宇的开阔之感,同时感受到主人欣喜自得的心情和开朗的襟怀。

名人名园,对联往往映照出名主人的影子,如南京袁枚的随园,有这样一条对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上联用王羲之《兰亭序》中句描写随园园景美色,下联写在这样的园林美景中可以尽情饱揽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全联并未一字实写园景,而是以虚补实;以古人名句相衬、以园主的饱学相映,既突出了名园幽雅宜人的环境,又令人相见著名文人袁枚的风采。

园林中有些对联在技巧上颇下功夫。有采用双关、象声、叠字,或者嵌字、拆字、回文等形式和修辞手法,含蓄又俊逸,既成为一种清新奇巧的文化娱乐,人们又不禁为它的新颖构思和深远意趣所折服。

如怡园石听琴室一幅嵌字联:

素壁写归来,画舫行斋,细雨斜风时候;

瑶琴才听彻,钧天广乐,高山流水知音。

联语为园主顾文彬从辛弃疾词中集出。上联写隐逸之趣,跌宕潇洒;下联以琴为中心,室内主人弹琴,窗外二石听琴,高山流水得知音,且嵌进“听琴”二字。既表达了园主的造景意图,又显得典雅、宛转,韵味澄淡。

上海豫园对联: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一幅回环联,仿杭州西湖花神庙联,顺读、倒读都合韵律,自然流丽。全联用十四对叠字组成,节奏鲜明,如美玉双叩声声入耳,极富音乐感。联文把形、色、声、情集于一体,以状艳冶之景;由于联中语词来自人们熟悉的诗文,这些诗文意境也增加了联语的韵味和涵量。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抱柱联:

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此联出句仿济南大明湖历下亭刘凤诰所撰名联,对句化用唐。李洞《山居喜故人见访》诗名句,有移花接木之妙;巧蕴“一、二、三、四”之数;描绘了四季之景;且切合此亭之景。

著名的温州江心寺联以同音假借的手法,写出了妙趣: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奇妙的对联范文第5篇

《奇妙的对联》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式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对联对学生来讲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如楹联、春联、贺联、挽联等。但是真正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对对子,好像又没那么容易。以前课堂教师只是一味的理论讲解,学生似懂非懂,动手能力很差。那么新课改如何组织课堂,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动手是备课必定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枯燥的理论讲解不可能使学生有什么收获。于是,整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学生分析理论知识。走上讲台,我问了一个问题: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有这样一道试题,上联:孙行者;下联:――。有以下几个答案:之,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等。阅卷的老师认为非常好,为什么?同学们看到是清华人学考试的题目,来了兴趣,又看到如此简单的上联,更有兴趣,看到只是评价答案而不需要对,更是兴趣大增,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言开了。一些同学回答“者(zhe)”是仄音,“之(zhi)”是平音,平仄相对。我说好。什么是平仄教材的知识短文中有讲解,能回答上来,说明这些同学自己看并理解了,一些同学回答上联中间字是“行”,下联中间字是“适、退、冲、引”,都与行动有关,相对仗,我说好,这就是对偶。接着,我就又问,谁能从内容上评价一下?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终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了一句“之是一个首倡白话文的作家”……我及时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便要他再重复一遍。同学们愣了一下,突然都鼓起掌来。我想有戏,我问为什么鼓掌,不知哪位同学说了一句:“那还用说,都是敢做第一的。”然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孙悟空斗天斗地,敢于反抗;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冲之的圆周率……一个小问题引发了学生各方面的思考。看来,设计问题要巧妙,有趣味。

理论知识解决了,第二个环节就需要考查一下学生的文学修养。我把几副与一些名人有关的句子写在黑板上:

一代文章推――,毕生心血似――。(茅盾的两部作品,查资料填写)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涉及到哪几个作家)

同学们在一番紧张的翻阅资料、讨论之后,答案准确地写了出来。我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提问:《子夜》、《春蚕》写了什么内容?你还了解作者哪些作品?唐宋家是哪几个人物?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连续的问题,不但没有让学生感到厌倦,相反,他们的兴趣却越来越高。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文学储备,真令人惊喜、欣慰。

整堂课的还在第三个环节上,学生当堂对对联。开始我只要求每组写两句上联,相邻组对下联。一会儿,情况就失控了,上联一出,学生就争着抢着对下联,一个上联甚至有好几个下联,学生也不由自主地离开了座位,围着讲台,思考着,评论着,争抢着,没有了回答问题的羞涩,没有了课堂上的挺身端坐,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展现自我的身影。看到好的下联,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便骤然响起。黑板的每一个角落都写满了学生稚嫩的对联,如中国字四四方方,方方正正;西洋文弯弯曲曲,曲曲折折。平顶山顶平;青草地草青。东升旭日山河秀;西落残阳星空奇。高一十班小组擂台热火朝天;运动盛会硝烟四起。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不愿离开,还围着讲台讨论着……。

课下交流,业务校长说,这节课,上得很好,如果买来红纸与毛笔,当时让学生来写对联,岂不是锦上添花?一语道破天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怎么完成?怎样在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回忆一下参观所见,资料所看,我恍然大悟。新课改的课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做学习的主人。

反思这一节课,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设计课堂问题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不是传统的分层、背景、写作意图与思想,让学生局限在这样的框框中而厌倦。形形的资料给了学生偷懒的机会,人云亦云的表述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备课切记远离现成的教案,给自己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更是给学生一个创新思维的机会,也就是说,备课一定要把“备学生”放在首位。

相关期刊更多

生活与健康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科学启蒙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师范大学

航空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