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毕业旅游

大学生毕业旅游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毕业旅游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毕业旅游

大学生毕业旅游范文第1篇

从当前我国开展旅游教育的教育体制看,我们的培养体系已比较完善,已经形成研究生、本、专科和职业教育四个培养层次。如果包括专业旅游院校及开设有旅游专业的院校,全国现在有一共1207所高等和中等旅游院校,其中494所是高等院校,713所是中等职业院校。此种规模与旅游发达的国家相比起来一点不逊色。然而,国内旅游企业所需要的是应用性管理人才,要求求职者不仅要有较强实践和沟通的能力,而且还要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国内旅游高校培养出来的是理论型管理人才,其特征是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扎实,但实践技能却非常缺乏。这种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之间的鸿沟,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影响是很大的。

(一)行业就业率偏低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在目前市场背景下,就业竞争异常激烈,旅游企业对需要就业的旅游专业大学生来说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所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较为苛刻,而旅游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因为缺乏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多很难满足企业的苛刻需求。有鉴此种情形,很多旅游企业往往选择使用高薪的方式从同行企业中招聘合乎要求的人才,而不愿在刚毕业的旅游专业大学生上花费时间和金钱,以此导致了旅游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行业就业率偏低的现象发生。

(二)就业后流失率存在过高的趋向

旅游院校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尚存在滞后和不足,造成毕业生大多思想单纯,以此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应对能力明显不足。此外,在旅游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忽视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情况,导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从学生到职场人士的角色转变较为缓慢。而酒店、旅行社等旅游行业的企业又要求多有员工都必须快速熟练的掌握职业所需要的职能。由于在此一方面存在的较为明显欠缺,导致旅游高校的毕业生遇到问题时,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而是将辞职放在了首选的位置,故而导致了旅游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之后的高流失率。有统计数字表明,近些年来,旅游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后的流失率超过20%,与于其他行业流失比率相比,其人才流失率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三)就业依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由于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对自身实践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以及对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谈不上制定一个一个较为明确的职业规划,所以他们对待学习和实践性教学,往往持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对自身职业素质的锻炼和就业方向的选择出于一种完全模糊的状态,对就业的准备很不充分,以此造成了要面临就业的时候不知所措,选择就业单位的时候很少考虑是否适合自己的发展。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很多大学生常常是不管什么招聘单位都投简历,不管什么招聘会都去参加,很少考虑到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盲目性非常强。

二、从企业的视角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市场满意度

市场的需求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动力和前提,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同企业需求一致才会相得益彰。学校应该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综合素养和工作态度四个方面入手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素质全面、能力卓越的创新型应用人才,这样才会受到学校的认可和企业的肯定。

(一)学生的知识储备

学校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对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储备进行引导。目前的院校教育模式下,学生一般具有较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表明学校的基础教学工作抓得比较到位,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是很正确的。但与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相比较而言,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却依然有较大欠缺,这在旅游管理专业即将就业的大学生中表现得非常突出。这也正是目前国内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模式下所存在的弊端。目前国内院校一般将旅游实践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措施,而没有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予以重视。出于各种原因,虽然学校投入了很多资金为学生建立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但往往只是流于表面,徒有形式,难以让这些基地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只停留在教室中和黑板上,与实际严重脱离,因此也实践教学体系不可能真正形成。

(二)学生的实践能力

企业在招聘中队求职者的考察首先重视的就是他的专业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对求职者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已现端倪,因此对旅游专业大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有了更高的需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表现出这两方面的优势,亦可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认可。其次,鉴于拥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沟通、服务及适应、应变能力,可通过一定的上岗培训较快的培养起来,能够较快地掌握所需的服务技能。由于旅游业的敏感性、季节性以及周期性等特点,企业在适应和应变能力方面对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独立工作能力与学习创新能力对旅游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此方面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则往往被忽视。在教学方法上,也是老师讲课,学生做笔记,学生根本很少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因此独立性和创造性表现得很欠缺。这样一来,势必在工作中会缺乏主见。

(三)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的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潜力。一般来说,综合素质可以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和礼仪礼貌四个方面来体现。总的来说,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除了心理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外,身体素质、职业道德以及礼仪礼貌三项的满意度都在一个比较适当的程度上。这种情况表明,实习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还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的。然而必须承认的是,在心理素质一项,大学生表现得较为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依然还不太适应。步入复杂变幻的职场,学生常常表现得单纯而焦虑,甚至有些不知所措。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在教学和培训应该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供学生竞争锻炼的机会,用实践来磨砺他们的意志品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培养出无论工作技能还是心理承受能力都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

三、结语

大学生毕业旅游范文第2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就业观念;供需错位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8-0144-03

作者简介:郑岩(1967-),男,辽宁大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

基金项目: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分会“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大连大学2010年度教学改革基金资助。课题号: LX2012Y231。

一、问题的提出

酒店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前景广阔、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我国酒店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酒店管理教育和业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却一直为供需错位问题所困扰,酒店行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宾馆饭店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能人才不足,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同时,我国酒店管理高等教育蓬勃发展,酒店管理教育规模日益扩大。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选择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了就业与专业错位现象。一方面酒店行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选择酒店就业的人越来越少。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是对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真实写照。这一现象说明,全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大都改变了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初衷,在毕业后选择了其他行业。酒店行业对员工需求标准与旅游高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及大学生对未来理性追求和对现实感性认识间存在的矛盾,导致了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供需错位”。到“十二五”期末,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将由2010年的1150万人,增加到1525万人,每年新增旅游就业70万人。调查显示,近年来,酒店行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据2012年1月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公布的最新五星级酒店名录显示,全国五星级酒店已达651家,各地待建、在建及已竣工的按照五星级标准设计的酒店项目约有500家。预计到2015年,全国的五星级酒店数量将突破千家。目前我国实际需要旅游(酒店)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每年缺口至少200万,今后还将以每年20万的速度递增。因此,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错位现象应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前景与市场需求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我国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入境过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我国已跃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直接就业达1350万人,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目前,我国有22万家旅行社、14万家旅游饭店、30万家住宿机构和2万个规模以上旅游景区。

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量旅游人才。《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预测,到2015年,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将达到1149亿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为1650万人,每年新增旅游就业6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为9750万人,高级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旅游业能直接创造出1740万个工作岗位,将占总体就业机会的23%。此规划科学预测的就业数量充分反映旅游景区与酒店对酒店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这为酒店管理专业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旺盛

与旅游业的发展相匹配,我国酒店业飞速发展。据2010年统计,我国星级饭店已达180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就已经超过600家。我国星级饭店从业人员180万人,旅游院校毕业生327万人,其中高校165万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162万人。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各大酒店中大专、中专甚至高中学历者仍是酒店从业人员的主体,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较少。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国际集团化管理酒店在我国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而且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国际化酒店管理能力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旺盛。这使得酒店业越来越愿意招聘和录用具有酒店管理知识背景的本科毕业生。从全国酒店管理人才市场调查情况来看,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的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非常受业界的欢迎,但由于国内酒店管理本科生源数量有限,无法满足酒店用人的需要,酒店管理人才“卖”方市场特征非常明显。总之,目前我国酒店管理人才市场存在着需求总量逐年增长、供需缺口较大、供给结构不尽合理等现实问题,酒店管理人才紧缺的形势特别严峻。

三、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ASSIST”对策

解决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错位问题需要高等院校、社会、学术界、业界以及毕业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学术界应做的研究(Academy)

专家学者应高度重视旅游人才培养工作研究。目前,我国关于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供需状况与就业意向调查的研究较少,国内学者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研究主要侧重于某特定地区,并且很少将大学生的特定专业融入到研究的范畴。同时,关于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大都偏重于情商培养等外在就业适应力的研究,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还有待于作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旅游专家学者应将研究领域延伸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动态、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领域,开展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供需状况和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供需错位现象,并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引起更多学者对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给予更多的思考和研究,从而丰富大学生择业、就业、创业等相关问题研究的理论体系,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状况、就业现状和择业意向研究提供指导。

(二)毕业生应做的努力(Student)

郑 岩: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郑 岩: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就业的主体,要实现更好的有针对性的就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须了解旅游企业的需求,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提升就业能力。热爱是干好酒店行业的第一把“利器”。首先,从主观上加强对酒店行业的认同,认识到在旅游服务工作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如锻炼人际沟通的技巧、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其次,从行动上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知名旅游企业进行认识性实习,参与教师科研、教改项目,参加旅游考察调研、旅游策划等活动,在培养自身旅游组织、策划、公关、创新能力的同时,增强自身学习旅游、热爱旅游、愿意与酒店业共同成长的决心与信心。尽管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但受传统思想影响,旅游服务被认为是“伺候人的活”,因此不被众多学生尤其是家长认可与接受。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一定要正视现实,转变观念,找准理想职业与现实就业的平衡点,积极寻找机会就业。学生应当针对自身的思想实际,不断激发自身的职业热情与从业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旅游服务工作中。

(三)学校应采取的措施(School)

美国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艾略特曾经说过“大学的真正进步必须依赖于教师”。学校应更加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对毕业生职业心态进行教育。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首先要从主观上增强对酒店行业的认同。这方面授课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与旅游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到酒店业是新型的朝阳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变部分学生心中导游服务、接待服务等工作低人一等的观念,调整学生的择业心态;此外,可组织学生开展野外实习、考察等活动,从培养学生对旅游的兴趣中激发对本专业的热爱。为了增强学生未来的竞争力,大学教育应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适当增大实践教学课时数的比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这方面,国外院校有许多的经验可供我们参考。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旅馆管理学院,校内就设有实习酒店,充分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要;还可通过辅环节完善和补充教学内容,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素质;此外,要科学安排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方面学校可与一些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使之成为毕业生的实习基地。

(四)行业应采取的对策(Industry)

星级酒店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就业的主阵地,学生在旅游企业能否获得较好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旅游就业的质量。旅游就业一方面需要有良好的酒店业发展大

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各旅游企业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成长提供一个好的机会。旅游企业要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须做好内部员工的培训,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首先,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其中包括“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人才破格提拔任用制度等,并为员工设计好发展的“通道”,建立起旅游企业素质型人力资源的培训体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为优秀员工提供带薪脱产培训、学习以及境外培训的机会。第二,构建学习型组织。旅游企业可将组织培训、自我培训、跨地区培训与海外培训结合起来,鼓励员工自发性参加各种与其工作有关的培训课程,在旅游企业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社会应采取的策略(Society)

宏观就业政策的改善将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本行业就业产生积极作用。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确定合理的酒店管理专业招生规模。同时,改善与毕业生就业直接相关的劳动、人事、户籍制度等就业机制和就业政策,促使毕业生市场更自由灵活。因此,政府方面应通过制定鼓励政策、健全人才配置渠道、设置更多的职业指导师等方式,解决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问题。政府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广大民众转变对酒店行业的偏见,正确认识和评价旅游企业大学生员工。要认识到旅游服务工作是社会分工重要的组成部分,使整个社会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以提升旅游企业员工的社会地位,为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六)旅游管理部门应实施的方案(Tourism)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和实施技能人才培训、选拔、职称评定等系列措施,使酒店、景区、旅行社等方面的从业人员都有相应的职称评定,如酒店设立高级、中级厨师等职称,把技能人才筛选出来,使酒店行业更加具有吸引力。各地要将旅游人才培养工程纳入到当地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在岗位培训、导游培训、旅游人才信息库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大力培养各类中高级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旅游人才,包括酒店经营管理、外语导游、中高级导游、旅游策划、旅游规划设计等领域的人才。鼓励酒店行业培育和引进一批酒店项目策划、产品开发、电子商务、资本运作、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方面的紧缺人才,对旅游领军人物给予重点培养,促使旅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丽,朱巧芳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4-5

大学生毕业旅游范文第3篇

大学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又具有自身的特征,旅游企业应根据其特征,结合现有和潜在的旅游基础设施,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合理的开发。1.1开发适合大学生的旅游路线和特色项目1.1.1开辟服务于课堂的认知旅游专线针对学生专业不同,开展各种符合其专业特色的专项产品,像历史学、考古学专业的寻古探幽;地理专业的野外考察;旅游专业的导游证口语考点游;机械专业的组织旅游者到工厂参观有关产品的制造过程,了解工厂的生产、销售情况,让旅游者获取相关知识的旅游活动。如我国著名工业企业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广东美的等相继向旅游者开放,许多项目获得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些内容在一线进行教学要比在课堂上讲授好得多。学校既节约了购买设备的管理的费用,也保证了学习场景的真实性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广东省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第四点实施产业提升战略,培育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中指出发展工业旅游新业态,依托我省全球制造业基地的优势,鼓励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增加旅游元素和配套功能,大力发展知识性和参与性强的企业生产参观游、厂区观光游、工业产品购物游和工业科普修学游。配合产业结构调整,将废弃的工矿业遗产进行旅游功能置换,开发工业遗产游、主题度假、创意文化体验、特种旅游等各种新的旅游项目。1.1.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旅游活动针对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新校园及其周围环境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因此旅行社可以举办一些相关的活动,例如:交友游或者高校联谊旅游;针对中年级学生学业任务相对较重而言,他们需要适当地休闲放松,缓解压力,因此旅行社可以为他们提供观光游、休闲游为主的市区或郊区一日游,如:东湖公园、白水带一日游,大雁山一日游、川岛一日游等;而针对毕业生课程安排较少的情况,因此旅行社可设计以交流为主的毕业旅游或者欢送晚会,在野外或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开毕业欢送会,并为他们提供设计活动内容等服务。1.2合理定价大学生属于依附于家长的消费者,因经济条件有限,大学生对价格比较敏感,大学生出游人数随价格变动弹性较大。只有合理的定价,才能激发多数大学生出游,形成规模市场。旅游企业应该坚持薄利多销的原则,外出的食宿条件以清洁、方便为选择标准,旅游过程中尽量减少收费性的服务环节,以学生自己动手来减少这部分费用。也可采用在统一定价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折扣的策略,例如:旅游淡季时针对大学生推出特价旅游线路,吸引大学生旅游,从而使旅行社和旅游景点在旅游淡季呈现火爆的态势;或者开辟大学生旅游独有特权旅游价,如:学生团体价、特困学生和优秀学生优惠价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旅游当中来。1.3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引导大学生旅游(1)要为学生出游提供优惠措施。如交通部门应放开政策,对学生假期旅游实行全面打折优惠,而不应将学生持学生证优惠这一措施仅仅局限于学校和家庭所在地之间及每年4次的使用权上。(2)政府支持学校,让学校鼓励学生旅游,如:每个学期每个班级都可以申请一定的经费进行一次修学旅游。1.4成立大学生旅行社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成立专门的大学生旅行社。根据大学生旅游需求,在“周末”和“暑假”两个热点时段推出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放松身心”为主的“科学考察、自然旅游、探险旅游”等专线旅游。“周末”尽可能根据季节变换特点,安排如“踏青、油菜花节、小榄展、古镇灯饰展”等旅游活动。“暑假”可以推出时间较长的环省或省外旅游线路。

2江门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推广策略

2.1学校开展奖励旅游对于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学校奖励的方式应该多样化,如采取奖励旅游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提供奖金。奖励旅游始自60年代的美国,至今也有较完善的发展。奖励旅游是一种特殊的高级旅游形式,在高校中开展奖励旅游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非拜金主义,又能达到奖励的目的,同时还能为大学生提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开展奖励旅游,能激发喜爱旅游的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质量。2.2采取开展公选课的形式所谓采取开展公选课的形式即是:江门各大旅行社可以与高校旅游系的教师联合,将旅游客体的路线、景点等活动内容制作成全方位和立体的形、声、色并茂的动画记录片和相关的资料一起发给合作教师,再由教师进行整理后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并将具体的销售、服务内容介绍给学生。2.3旅游企业与高校社团合作从江门的高校分布上看还比较分散,各个学校基本上各自为政,这样不便于旅游企业统一招徕业务,旅游企业可以和高校各大社团合作,深入学生内部,以赞助商和合作伙伴的身份要求社团给予宣传上的帮助,这样,既能提供给社团一定的流动基金,又能使社团为自己宣传产品,而且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例如:如可与摄影协会合作,开展旅游摄影比赛,既可提高旅游企业的知名度,又可节省人力、财力,达到良好的促销效果,出游后还可以和合作社团开展一些相应的后续工作来巩固旅行社在同学中的印象,如:旅游游记、旅游随想征文活动,摄影比赛等活动。这种方法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旅游需求的变化,推出满足大学生旅游需求的产品,又可以节省宣传费用,而且大学生是未来旅游消费的潜力大军,此举也能为旅行社培养具有潜力的忠诚的客源。如果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可以直接和高校的行政部门合作,上述的优势更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2.4采用海报、报纸、宣传单等宣传形式采用学校宣传栏张贴海报,利用勤工俭学的学生发宣传单、在每期学院报纸上开辟旅游专栏等宣传形式,在食堂、娱乐场所等地进行促销,将会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2.5其他方式在专门针对于大学生开办的杂志上广告、添加优惠夹页,定期赞助校园刊物,在校园报纸上举办冠名征文、开办旅游常识讲座、在校园BBS系统设立学生旅游网页、赞助学校的大型活动如迎新晚会、元旦晚会等大学生关注程度高、接受较为主动的传播途径,以此提高旅游单位在高校学生心中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3结语

大学生毕业旅游范文第4篇

一般所谓的旅游市场,仅指狭义旅游市场。即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中对旅游产品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旅游市场的形成必须具备4个要素,即旅游者、旅游购买力、旅游购买欲望、旅游购买权利。

(一)旅游者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的不断扩招,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的大学生人数已经达到2468.1万,早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根据《2012年全国大学生旅游意向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的大学生表示热爱旅游。在我国大学生中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人数众多,大学生旅游市场规模巨大。

(二)旅游购买力

旅游购买力也就是支付能力,也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外出旅游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大学生的旅游购买能力在不断提高。其一是因为父母的工资不断提高,其二是因为大学生自创收入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如做兼职或者申请助学金、获取奖学金等。

(三)旅游购买欲望

旅游购买欲望即指旅游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大学生作为受到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相比低层次的需求,更多追求的是高层次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通过旅游他们可以享受高品质的服务,可以开阔视野感受灵魂的升华。

(四)旅游购买权利

旅游购买权利是指消费者可以购买某种产品的权利。“20代”大学生的年纪都在20—-30岁之间,作为成年人他们旅游购买权利基本不受限制。除了上述的四个要素之外,大学生们充足的闲暇时间和我国日益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也是大学生旅游市场能够开发的条件。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

(一)注重理性消费和旅游体验

“20代”大学生大多属于消费层次较低的群体。在旅游过程中对价格因素考虑很多,吃、住、行、游、购、娱都要讲究理性消费,不会盲目消费。同时大学生更在意旅游本身的过程和带给自己感受。追求新奇、创意、放松、美感、身心和谐的旅游体验。

(二)出行方式以结伴自助旅游为主

“20代”大学生相比跟着旅游团进行拍照式和购物式旅游,他们更喜欢和志同道合的同学结伴而行,发挥自我意识设计游玩线路安排旅游活动。而且报旅游团的价钱不低,也是他们选择自主旅游的原因之一。

(三)旅游目的地以短途和周边地区为主

出于经济和安全方面的考虑,“20代”大学生出游目的地是以学校所在城市为中心的周边城市或景区为主,不会停留太长时间。但也有些人为了某些原因去长途旅游。比如去大城市看演唱会,或者自行车社团带着队员去远征等等。

(四)旅游顾虑事项多

“20代“大学生在初高中时长期过着家——学校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上了大学后出去游玩世界的旅游动机非常强烈。但由于之前出游机会少缺乏经验,所以对出游中的未知事物很是担心。包括交通工具的选择,食宿的问题,安全的问题等。

(五)受相关群体影响大

“20代”大学生主要居住在大学的寝室里,并以一个寝室或是班级为中心形成一个比较集中的旅游群体。生活在这样的群体中受到其他群体成员的影响很大,他们对其他成员旅游的效仿欲望很强烈。

三、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

(一)政府应担当重要角色

由于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认识不够,宣传不足。忽视大学生旅游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意义,单纯地认为大学生属于低消费群体,没有消费能力所以不予重视。使得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缺少指挥者,旅游企业也不敢贸然开发。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如下策略:

1、职能部门应该深入调查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准确评估其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和相关旅游企业的注意。倡导有口碑有社会责任感的旅游企业参与其中。

3、颁布相关法律法规着力有序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旅游市场创造一个开阔、法制的环境。

(二)产品策略

相比传统俗套的旅游路线,旅游企业应该投其所好地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来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1、爱情专线旅游:旅行社可以向大学生情侣们推出适合他们的爱情之旅。同时旅行社也可以将相亲旅游推向市场。大学生们都想谈一场说谈就谈的恋爱。但是师范类或理工类高校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使得想恋爱的大学生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旅行社可以推出相亲旅游路线,让大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大自然里相知相恋。这既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同时也可以帮助旅游企业创建特立品牌。

2、教学旅游:教学旅游的重点在于“学”。有些知识与其只靠老师在课堂讲解不如让同学们亲自去体会。如古代建筑风格,各种特色地貌等。而且大学生通过教学旅游更可以认识世界,接触社会,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各高校可以与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旅游线路、旅游内容,保证大学生安全。

3、体育旅游:体育旅游是我国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包括休闲、健身、体育观战三种类型。大学生们平时缺乏体育锻炼,需要经常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而参加骑马,打高尔夫球,游泳,登山等体育旅游活动不仅可以学到新技能又可以加强身体锻炼。

4、毕业旅行:和以往简单吃一顿散伙饭作为告别仪式不同,如今“20代“大学生们更喜欢用毕业旅行的方式来结束大学生活,再和相处四年的同学一起制造一份值得毕生回忆的经历。毕业旅行作为班级最后的集体旅行,想必人数众多,单凭学生自己策划难度很大。所以旅行社如果能及时推出适合大学生毕业旅行的路线一定会受到热捧。

(三)价格策略

1、旅游市场价格

对旅游企业回收成本获得盈利和调整旅游产品的供求关系上有很大的作用。而“20代”大学生们因为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对旅游产品价格承受能力不高,旅游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上不能过高。多为大学生提供价格适中的旅游产品,以量取胜。

2、除了低廉的价格优势,重点宣传零包价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购买零包价产品中,既可以享受团体机票的优惠,由旅行社统一办理签证和保险,同时还可以自己安排行程内容。虽然这种形式多用于出境旅游,不过希望国内旅游也可以普及这种旅游方式。

(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大学生求知欲望强充满好奇心,所以对陌生事物的问题比较多。旅游企业应该派出经验丰富的导游跟团,保证可以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五)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

1、建立网络平台

“20代”大学生的生活里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是他们了解时事,闲暇娱乐,消费购物的主要方式。旅游企业在针对大学生旅游市场时,应该减少在报纸上这种传统方式的宣传,应该建立网络营销平台来宣传和营销。将所有的资源整合放在网站的页面上,并配备在线服务人员对大学生进行解答和咨询服务。

2、加大在高校里的宣传力度

大学生毕业旅游范文第5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常态化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为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自从2013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99万,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之后。2014和2015年毕业生的数量还在增加,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式依然严峻。高校的扩招,一方面是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扩大内需;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从而提升受教育者的地位。但从当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学生在毕业时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已经成为摆在面前的一大问题。在当前整个宏观就业环境不是很理想和完善的情况下,面对我国巨大的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上,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同样面临着就业难得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就业供求的错位与渠道不畅通,大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却往往达不到旅游行业对于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旅游行业对于人才需求和高校对旅游管理人才的供给,存在着供需不对等的矛盾。依照我国旅游及旅游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和容量是巨大的。就目前我国欣欣向荣的旅游市场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本应成为旅游人才供给的主力军,不应该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还是没能满足旅游行业的要求,还是没能在激烈的旅游人才市场上找到理想的工作,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而如何从原因入手,探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实践教学中通过项目化训练的方式,加强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旅游管理专业主要为旅游行业培养专门的管理人才,是一个实操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要求很高。高校也认识到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提升等问题,专家学者做了相关的研究,而研究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二是对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的研究。

第一,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如苗雅杰就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其指出在当前的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是相互影响的,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而实践教学则是理论教学的价值集中体现,实践教学是现代旅游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时代需要。董志文和董效臣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当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实践教学课程设置重认知性内容,轻求知行内容;实践教学平台及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及薄弱;实践教学的配套教材滞后;教学内容宽泛,没有细化的目标等问题。而张淑贤和刘海洋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开设实践类课程,同事注重学生专业实习和综合实习环节,认清旅游行业市场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做到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及模式的设计。

第二,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及就业能力的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旅游市场存在旅游人才供给和需求矛盾的研究。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从旅游行业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的供给和需求是不均等的。杨卫武等指出我国旅游行业出现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包括办学定位不准确,学科建设滞后于市场,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师水品及实践能力不足等。其次,从旅游教育的角度看,很多专家学者认为造成大学生难就业的原因是业界和学界对人才培养的观念存在分歧,导致毕业生在激烈的旅游人才市场上不能满足旅游行业相关单位及企业的需求,造成供需双方的需求矛盾。吴国清和叶欣梁通过对旅游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当前高等学校对人才进行培养存在与旅游行业相脱离、缺乏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相关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特色、教学内容跟不上行业发展需求、教学方法和形式比较单一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造成大学生毕业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行业需求的重要原因。最后,从就业的主体大学生本身的角度进行研究,探究影响其就业的主观因素。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有其自身的影响因素。包括对就业工资期望值过高、读书、动手实践能力差、学习能力及沟通能力低的因素。郭倩倩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大学生就业难,有其自身的原因,如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目标不明确,盲目考证,不了解行业对相关技能和证书的需求和认可,缺乏针对性,同时,在就业时缺乏职业认同感,跳槽率和转行率高,在旅游人才市场上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缺乏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等,针对这些问题,在其研究中提出了解决的具体措施。作为对实践性和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除了在专业综合实习中得到锻炼外,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学校的实践教学来提升自身的能力,而能力的提高要高校、行业及学生三方的相互协作和努力,才能很好的实现。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学生的就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对就业技能的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业技能,包括就业技术和就业能力。随着国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对就业技能的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成果。就旅游行业而言,对大学生的就业技能,更多的是研究其就业能力。而关于就业能力的概念,自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提出以来,就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研究,依据美国教育和就业委员会提出的概念,其将就业能力定义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而美国培训和发展协会则提出了就业能力应包涵的16项技能,而这16项技能则被分为5个类别,分别为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和影响能力。而从帕特丽夏的《就业能力:从理论到实践》一书中,可以将就业能力概括为:从员工的角度看,就业能力是是劳动者的一种素质和技能,而从企业的层面看,就业能力则是对员工各种能力进行评价的能力。为此,我们从就业能力的概念出发,依照旅游行业对大学毕业生能力的要求,可以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技能概括为拥有从事旅游服务的相关技能,具备良好的旅游服务岗位基本胜任力,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好的团队影响力的能力。对行业对学生就业时所具备的就业能力,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缺乏系统性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实践教学对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技能的重要性,也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重视实践教学的过程。当前,高校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主要分为课程实践、独立实践、专业实习及综合实习四个部分。课程实践,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将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进行验证,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独立实践,就是独立开设课程的实践课,对于独立实践,主要是专门性实践,这时的实践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技能,如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前台前厅管理实训等。对于课程实践和独立实践,大多放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或实验室进行。而对于专业见习和综合实习,则主要放在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教学。相比与校内比较封闭的环境,校外的实训基地更能给学生真实而具体的工作环境。但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校外的实训基地如酒店、旅行社等,更多把实习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综合性锻炼的效果更加的不理想。因此,从目前的实践课程设置来看,不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实践,对学生相关职业技术和就业技能的培养还是停留在比较零散的局面,缺乏系统性的教学和实践,学生所掌握的相关技能也比较零散,也缺乏系统性,对学生毕业时能够充分的就业的作用不明显。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当前,在国家大力提倡创业就业教育,鼓励新成立的本科院校校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背景下,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相当一部分是从高校到高校的一级跳,缺乏相关的行业锻炼和职业历练,教师在理论教学和研究上,拥有着高能力,但是在理论知识丰富的情况下,教师缺乏旅游业界的实践锻炼,缺乏旅游行业相关的工作经历,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对专业的具体操作技能掌握不全面和不熟练。缺乏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的专业素质,对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认识不足,对行业的新发展、新态势也不能及时准确的把握。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践的指导,或许还仅仅停留在自己所掌握的那一部分,而对行业发展的对新技能的要求,则没办法或不能及时地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也不熟练和不全面。为此,教师的综合因素导致了教学的效果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较好的结合,这也成为了影响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三)学生自身对实践教学中就业能力的提升认识不足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一是可以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二是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可以说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也起到了应有的效果。但是,由于大部分实践教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开设的,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只是单纯地将实践教学当成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没能将相关的实践操作和技能和行业的需求联系起来,更加没有将其与将来的就业联系起来,以此对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而且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为进行实践而实践,实践的过程及效果没能转化为就业的能力。另一个原因就是在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中,由于学生是以实习生的身份进行定岗实习,所以在实习的过程中受到和正式员工有差别的待遇和制度的管理,是实习结束后,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从事与本专业、本行业有关的工作,这也是造成学生不愿意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原因,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没能形成职业认同感,也可以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的过程中,给学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使其对实践的过程重视不够,有的学生还存在逃避、不愿意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学习的行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四、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就业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在实践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就业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如何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这就要对实践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由于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涉及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这就要学生、高校及企业进行积极的配合,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创新的实践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进行项目化训练。

(一)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实现实践环节的项目化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课程内实践、独立性实践、专业实习实践和综合实习实践四部分,每一部分的实践都是相对的独立的,相关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是零散的和缺乏系统性的。这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技能的掌握和提升。为此,要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新的设计,用项目化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对学生进行就业技能的训练。而项目化的实践环节可以集中在学期结束前的两周进行,一方面,学生集中训练,有利于学生对相关技能的反复熟练和掌握,另一方面。放在期末,学生可以有相关理论的指导。比如,在学生一年纪的时候,可以开设旅游行业认知项目,学生组队建成旅游行业的相关公司或部门,对旅游行业的经营进行相关的模拟,在模拟的过程中老师起到指导的作用,而模拟结束,学生可以知道旅游行业所需要的那些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生做好规划。除了旅游行业认知,对学生形体训练、酒店餐饮、客房技能等,都可以通过项目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加强师资建设,推进教师实践教学的项目化教师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的培养有深远的影响。从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情况来看,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不足是基本的事实。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高校要积极利用校外实习实践基地,通过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进行合作,通过产学研的形式,校内老师承担实习实践基地的研究项目,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项目研究当中,从中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养。比如学生的学生能力、沟通能力、职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都可以跟随教师做项目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这是其一。另外,学生在参与教师和实践基地项目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方法,这都会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可以说在项目化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教师和校外基地三者是相互作用的。

(三)注重实践教学平台,推行就业技能训练的项目化高校的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而基于旅游行业对毕业生技能的要求,学生的就业技能主要包括五个类别,包括基本胜任力(阅读、写作、计算)、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和影响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可以在实践教学中通过项目化的形式进行锻炼,具体所要进行的项目,如表一所示。通过对学生能力提升以项目化的形式进行实施,将有利于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相关的技能,为实现充分就业做好相关的技能准备,能够及时的满足旅游行业对人才相关技能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