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品交换

物品交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品交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品交换

物品交换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闲置物品 C2C 交换

随着大学生输入输出的快速换血,学生常年挤压的闲置物品一直给学生自身和社区环境带来问题,因此,一个立足于高校系统内的闲置物品C2C交换平台能将学生的闲置物品进行二次及多次配置,利用大学生对需求品的互补性、周期性、普遍性,在学生问形成资源合理配置的良好局面,达到低碳环保的良好局面,让大学生的闲置品“绿”起来。

一、国内易物平台的现状

截止2012年2月,根据“中国换客网”的统计数据显示,该网累计“换客”已达139539人,易物总量239774件,成功交换15268次。随着易物风潮的兴起,国内其他几家类似网站,如易物联盟、易登网,也如雨后春笋般涌入人们的视线,并且借着“物价上涨”的东风,催生了大批精打细算的“换客族”。时下国内的易物业务由同城、同区范围的实物交换引导主流,涉及日常用品、数码产品、交通工具、艺术收藏等,并由学生、白领、准白领构成换客主体,年龄主要集中在16至40岁之间。

二、校园C2C易物平台的SWOT分析

(一)优势因素(strengths)

1.市场需求优势: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完整的消费观念,又有着追求新事物和经济生活的矛盾心理,从而,易物平台可利用不同阶段学生在需求品和闲置品上的互补互足,进行资源合理配置,让学生以“换客”的身份各取所需。

2.“零仓储”优势:借助学生社区公寓的固有空间,利用“储存云技术”将闲置物品“云”到持有者的寝室内,实现“免仓储,免管理”的库存维护方法。

3.组织体系优势:完善的资源管理系统,多渠道的信息交流网络,高素质的大学生客户群,专业涵盖广泛的大学校园环境,使“高校易物”能借助每个学生的“信息源”身份,快速扩散。

4.人力资源优势:大学是人才与社会接轨的孵化园,将易物平台建立于高校中,良好的工作锻炼机会、交友机会和收入机会能吸引学生为易物平台服务。

5.“绿色环保”理念优势:在全社会关注“绿色生活的背景下,“以物易物”作为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渠道之一,能号召广大学生的参与,极大程度上缩短了其成长周期。

(二)劣势因素(Weaknesses)

1.质检难度因素:交换物品其质量的参差不齐、部分换客的不良动机等本身对换客利益构成了安全隐患;除此之外,服务、技能、电子软件等无形商品的交换使监督更是难上加难,成为了平台运行的一大挑战。

2.市场竞争因素:在C2C业务迅猛发展的当今电子商务市场,要使高校易物在C2C业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甚至是竞争者的排挤和打击。

(三)潜在机会(Opportunities)

1.业务领域拓展机会:“高校易物”能解开易物业务局限于“有形商品交换”的枷锁,更大程度地关注于“无形商品交换”的项目,如技能交换、服务交换、和虚拟物品交换等,让各有所长的大学生换客同时体验当“技客”的非凡感受。

2.后期多元化发展机会:在高校易物平台获得一定号召力的基础上,可以开发闲置物品的租用、拍卖、援助贫困生无偿使用、试用申请、商家产品推广等多种业务,使易物平台满足学生的多方位需求,在大学社区内获得高度影响力。

(四)外部威胁(Threats)

1.网络攻击威胁:在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上,不道德言论、不良信息的甚至服务器病毒攻击等将时刻威胁平台的安全。

2.“兄弟产业”威胁:竞争激烈且模仿迅速的电子商务领域中,兄弟产业竞争、行业巨头冲击等时刻威胁着该平台生存和发展。

3.客户信誉威胁:在开放的电子商务平台上,部分道德素质较低的用户将威胁他人的权益,并借此欺骗他人财物,成为“易物”平台健康发展的“毒瘤”。

4.淡季周期威胁:由于大学生的在校时间具有周期性,学生的假期时间成了“易物”平台的潜在淡季,削弱了平台的受关注度,人气被假期潮流大大减少

三、大学生闲置物品C2C交换平台的模式探讨

(一)总体发展策略

秉承“学生为主、一换多得、紧抓主流、兼顾特殊”的宗旨,建立“自由配对、牢牢监督”的大学生闲置物品C2C交换网络平台,广泛收集学生的闲置物品信息并进行二次及多次资源配置。在“需求决定价值”的主旨下,模糊“价格”概念,抓住不同时期学生对需求品的周期性、普遍性、互补性,提高交换成功率,并形成高效系统内一种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并让用户“换对”价值标准;让社会“换来”低碳经济;让学生“换轻”生活负担,让平台“换出”良师益友。

(二)业务规划

1.实体物品交换。主要为书籍、电子产品、学习工具、交通工具等。主要流程为:用户提交物品信息,发起交换请求,由易物平台将请求发给其他换客;物主在后台的个人管理中心,查看收到的交换请求明细,筛选请求;在双方物主经谈恰后,通过留言、电话、邮件等方式确认交换事宜,进行交换;双方对该次交换进行评价,并给平台反馈意见,从而促进诚信机制建立和整个平台的发展。

2.虚拟物品交换。如电子软件、电子消费券、团购券、创意想法、音乐作品等,主要流程类似实体物品交换,但将利用网络完成交换,并双方事先协定好版权及知识产权问题,避免纠纷。

3.服务或技能的交换。如英语能力、音乐技能、舞蹈、烹饪等,其流程也类似实体物品交换流程,但由于交换周期较长,将分阶段、分类别处理。该交换是校园易物系统的一大特色,有利于换客以“技客”的身份结交良师益友。

物品交换范文第2篇

经过几年的实验,我们根据教学整体的系统观点,以教育这个大系统为出发点,设计了思想品德课“五环 式”电化教学结构,其基本模式为: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明理(提供事实,充分感知)——激情 (举例验证,激感)——辨析导行(设难置疑,巩固强化)——总结延伸(深化观点,培养习惯)。

一、艺术地运用导入环节,诱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应该简洁明快,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这课的需 要。教师要发挥创造性,使开头新颖、别致、巧妙。

列举几种常用的开头形式予以说明:

1.问题引入:根据教学内容的设问让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小品表演:把教材内容编成小品,以形象的表演导入新课。

3.情境渲染:通过播放录音、电影、录像片断、放映幻灯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 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

4.启发谈话:把握教学要求,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用情真意切的语言,亲 切自然地导入新课。

5.设置悬念:教师先把课文中的故事或事例的矛盾冲突揭示出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6.游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游戏、竞赛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艺活动导入新课,给学生创设轻松愉 快的学习气氛。

除此之外,还有“以情激情”、“实物、图片演示”、“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对比分析”、“ 故事引题”等导入新课的方法。总之,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环节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 况而精心设计。

二、认真把握明理环节,提高道德认识

明理,即讲清观点,使学生对本课的道德要求有个明确的认识。

本阶段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道德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初级阶段,是一节课的主体部 分,是教学的重点,这个阶段要在“理”字上作文章。

要把握明理这一环节,就得深入挖掘教材的明理内涵,找出与学生道德认识的结合点。

小学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行为的评价多是着眼于行为的、直接的、具体的后果,而不是着眼 于行动的、间接的、深远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教师对那些思想深刻、意义深远的教材难以把握,这就更加要 求教师认真把握明理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如教十二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课时,教师对这类看起来较为“口号式”的教材进行分析时,首先指 出:“利益”是什么?“人民”指群体还是指个体?个体是人民的什么?在此基础上深入阐明“人民的利益高 于一切”有三个层次:低层次,要热爱人民,而热爱人民须先从爱同桌、同班、同校的同学,爱师长、爱邻里 做起;中层次,努力学好各门功课,长大后去努力为人民服务,教师可进一步点明:在我们的国家,过去、现 在和将来大多数人只能是这个层次;高层次,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而这一层次并不是人人都 能做到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录音、投影、录像等电教媒体列举出过去革命战争年代,80年代在祖国南疆的英模 ,小英雄赖宁等的事迹,使学生从中逐渐感受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是可以从平时的 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的:通过分析讲评,表扬好人好事,使学生认识逐渐升华到新的高度,达到明理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深化环节,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的培养是思想品德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品德课中深化环节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契机,不可 忽视。

如教学“过马路,不乱跑”一课时,通过听录音故事《我的教训》,使学生懂得了不遵守交通规则则会带 来惨重的后果,接着采用投影展示出每年在交通事故中死伤的人数及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然后让学生看录 像。录像中一个个“血的教训”,触目惊心的事例,真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孩子们的内心引起强烈的 震憾,从而产生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强烈愿望。

在教学中,明理和激情环节结合得尤为紧密,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结合。

四、切实落实导行环节,指引良好的道德行为

导行是在讲明道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分辨是非,使他们知道应该“ 怎样做”,同时要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并具体指导行为方式。

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评价能力、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关键,也是由“理”到 “行”的过渡阶段,是对明理环节的论证。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辅助材料丰富观点、运用观点 、深化观点,增强教育的效果,使学生不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探求真 理的精神,让学生敞开思想,解决模糊认识,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升华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

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让学生先想、议, 然后归纳出采取什么样的道德行为;(2)运用小品 表演从中悟出道理;(3)运用投影、录像等媒体创设情境,学生进行行为辨析;(4 )联系实际进行“现身说 教”,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5)表彰好人好事, 评析不良现象;(6)指导完成课后练习;(7)完成《 达标与检测》。

如“过马路,不乱跑”一课的导行环节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出示红绿灯模型,认识红绿灯,采用抽拉投 影片进行演示,使学生懂得了红绿灯的作用,明白了在有红绿灯的路口应怎样过马路;接着用投影出示一组填 空题,通过“考考你”的形式使学生轻松地了解了基本的交通常识,然后用投影出示交通法规中对行人的具体 要求,同时放录音《交警叔叔的话》,对学生渗透初步的交通法规意识;最后利用投影为孩子们创设情境,请 他们扮演“红领巾交通警”,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进行批评教育。孩子们积极思维,热心参与,在分析比较中 ,得出结论,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合理组织总结延伸环节,强化观点,形成习惯

课的结尾应当既画龙点睛总结全课,又意味无穷对今后提出希 望。因此,思想品德课的结尾应当在下课前 安排足够的时间,先对全课进行总结,使学生对这节课所讲的道德要求“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有个系统的认识,或者利用板书通过简洁的语言进行总结,然后又要对课后怎样实践这一道德要求提出希望, 恰到好处地结束全课。低年级常用儿歌结尾,使学生对这一课所讲的观点回味无穷。

《小学德育纲要》中规定:“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 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的任务”,所以在德育过程中,应紧扣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 外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使课堂教学得到扩展延伸,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强化观点,使道 德行为形成习惯。

物品交换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尽其用;分析设计;交换旧物

中图分类号:TP39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133-01

1引言

与朋友交换物品,在情感上会过意不去,直接送吧!朋友也不一定用得着,用得着还好,用不着,也就只有占用朋友的狭小的空间,有时朋友也不一定住在附近,去看朋友带着几件旧物总是不好的,当垃圾扔了,怪可惜的,当废品卖了,那是废品吗?何况收废品的也只收废纸、塑料瓶、等一些物品,可没有收戴过一次的发饰的,那个女孩子没有几件发饰的,可是戴发饰的却是少之又少,戴发饰也没有戴满头,有的发饰戴过一两次就不戴了,也有只是在买的时候觉得可爱,买回来从来就没有用过的,还有一些书呀!包包啊!像《购物狂》里的方芳芳房里堆满的东西,该怎么处理呢?那就交换吧!

本系统是为交换旧物的“物尽其用”旧物在线交换平台,在网上交换旧物,可以避免朋友之间交换的尴尬,也可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双方的满意,还可以交到新的朋友,在有网络的地区,选择交换的地方也不会太难,因而开发出“物尽其用”旧物在线交换平台。

2应用需求分析

“物尽其用”旧物在线交换平台主要是为了给换客们提供一个网上在线换物的平台使换客们可以方便快捷的查询各种换物活动,“物尽其用”旧物在线交换平台可以对会员信息、换物活动、文章、评论、留言进行管理。

可以实现会员信息管理、物品交换管理、交换意向管理、留言信息管理、发表文章管理、评论管理、信息搜索管理。都可对以上进行编辑,删除,保存等操作。

系统的数据流图是由会员开始的,会员要添加换物活动、查看换物活动,参加换物活动、留言、发表文章,发表评论、搜索换物活动、搜索换客信息。

会员参加一个换物活动的一个总过程,客户进入网站首先注册登录,然后进入会员空间,完善会员信息,添加换物活动;在首页查看各种换物活动,查看详细信息,发出交换意向(或留言),等待换友确认,如果换友同意换物克约定换物时间和地点进行换物,换物完成后换客克对换友做出评价;也可以根据要换物的种类搜索物品,进入换客空间后换客还可发表文章,交流换物经验等整个换物活动就完成了。

3系统功能规划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物尽其用”旧物在线交换平台分为六个模块,分为会员信息管理模块、物品交换中心模块、交换意向模块、留言信息模块、发表文章模块、信息搜索模块。会员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对会员的信息进行管理,有修改密码、修改基本信息、修改头像等。物品交换中心模块主要对物品交换进行管理,有添加物品、显示待换物品。显示成交物品的功能。交换意向模块主要换主的意向管理,有换主已发出交换意向的动向和换主换物活动收到的意向。留言信息模块主要是换主和换客的交流模块。发表文章模块主要换客们自己的一些见解交给大家来评论。信息搜索模块主要对物品的搜索和对换客的搜索。

4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能模块设计主要是分析“物尽其用”旧物在线交换平台的各个模块的组成。

会员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对会员的信息进行管理,有修改密码、修改基本信息、修改头像等。

物品交换中心模块:主要对物品交换进行管理,有添加物品、显示待换物品。显示成交物品的功能。

交换意向模块:主要换主的意向管理,有换主已发出交换意向的动向和换主换物活动收到的意向。

留言信息模块:主要是换主和换客的交流模块。

发表文章模块:主要换客们自己的一些见解交给大家来评论。

信息搜索模块:主要对物品的搜索和对换客的搜索。

5数据库设计

根据功能分析得出数据库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以后,就可以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逻辑结构设计打下基础。这些实体包含各种具体信息,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形成数据的流动。

包含的实体有会员、物品、文章、评论、留言、密码。图中也标出了会员与换物活动、会员与文章、会员与评论、评论与文章、会员与密码、换物活动与留言、会员与留言之间有联系,联系类别分别为添加与查看、发表与查看、发表与查看、对应、拥有、对应、提交。图中也标出了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多对多或一对多的关系。最后是每个实体的属性,每个实体的属性在后面有单独画出来。

会员(会员ID、会员昵称、性别、年龄、所在省、所在市、电话、Email、QQ、个性签名、信誉度、会员头像)

换物活动(换物ID、会员ID、我的物品名、我的物品类别、新旧程度、我的估价、物品数量、详细介绍、物品图片、想交换物品名、想交换物品类别、想交换的物品估价、有效期、联系人、Email、电话、传真、地址、时间、交换意向、是否成功交换)

文章(文章ID、会员ID、标题、内容、提交时间)

评论(评论ID、文章ID、内容、提交时间)

留言(留言ID、标题、发送方ID、接收方ID、换物ID、留言内容、发送时间)

密码(密码ID、会员ID、密码)

由于换物平台中会员的人流会很大,因此数据库中建立一个会员表,用于存储所有的会员信息。

换物活动实体的主要属性有换物ID、会员ID、我的物品名、我的物品类别、新旧程度、我的估价、物品数量、详细介绍、物品图片、想交换物品名、想交换物品类别、想交换的物品估价、有效期、联系人、Email、电话、传真、地址、时间、交换意向、是否成功交换。

由于会员的人流大,而每个会员随时可以添加换物活动,因此换物活动的活动量也会很大,需要为换物活动建一个表利于对换物活动的管理。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换物活动表,用于存储所有的换物活动。

文章实体里的主要属性有文章ID、会员ID、标题、内容、提交时间。

当会员换物完后,会员可以根据换物经历写文章以交流换物经验,每个会员可以写多篇文章,系统将会员的文章存储到数据表中,以便会员对文章的管理,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文章表用于存储会员的文章。

评论实体的主要属性有评论ID、文章ID、内容、提交时间。

会员查看文章,可以对相应的文章发表相应的评论以交流经,每篇文章可以有多个评论,每个会员可以对多个文章发表评,为了方便对评论的管理,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评论表用于存储所有的评论。

留言实体主要属性有留言ID、发送方ID、接收方ID、换物ID、留言内容、发送时间。

会员为了参加换物活动要对换物活动发出交换意向,也可以留言征求意见或询问物品的信息,每个会员可以对多个换物活动发出留言,每个换物活动可以有多个留言,为了对留言进行管理,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留言表,用于存储留言。

密码实体主要属性有密码ID、会员ID、密码。密码用于会员登入所用。

物品交换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价格;价值;时间等边际

中图分类号:F12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1-0015-05

一、价格决定价值

价格就是市场上的实际价格,价值则是等边际时的边际效用。

等边际原理:“效用最大化的基本条件是符合等边际原理,即在消费者的收入固定和他面临着各种物品的市场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花费在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一美元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正好等于花费在其他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一美元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的时候,该消费者就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效用。”[1]

由等边际原理可知:对某人来说,等边际时,在其购买的物品范围内,1美元买到的物品的边际效用相等,也即1美元买到的物品的价值相等。我们把此时1美元买到的物品的价值定义为1美元的价值,用数量表示为1美元。

1美元所能购买到的物品的数量为:q=1/P q:1美元买到的物品的数量; P:物品的价格。

由此可知,购买的任何1/P量的物品的价值等于1美元。则可求出一单位物品的价值:Q=1/q=PQ:一单位物品的价值。即有:一单位某物品的价值等于它的价格。

一物的价值和它的价格相等,那么人们究竟是根据价值来确定价格,还是根据价格来确定价值呢?由于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是价值决定价格,所以效用论并没有真正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马歇尔在论述一个人的需求表说:“为了完全了解对于一物的需求,我们必须确定在此物可能被供应的每一价格上,一个人愿意购买多少。他对茶(比如说)的需求情况,能由他愿付的价格表――即他对不同数量的茶的几个需求价格――来最清楚地表明。这个表可称为他的需求表。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他会购买:每磅50便士时―― 6磅。每磅24便士时――10磅。每磅40便士时――7磅。每磅21便士时――11磅。每磅33便士时――8磅。每磅19便士时――12磅。每磅28便士时――9磅。每磅17便士时――13磅。”[2]

从这段话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人是如何根据茶的价格变化来确定自己的需求量的,他总是使需求的最后一磅茶的边际效用即价值恰好等于茶的价格。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是茶的价格决定着茶于这个人的价值,而不是相反。

从边际效用下降原理看,随着物品数量的变化,物品的价值是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需求量来使物品的价值确定在最大边际效用和0之间的任意值。我们观察到的普遍事实是,在市场上,消费者调整的不是价格,而是根据既定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量,好使物品的价值和价格相一致。

我们已经知道,一物于购买者的价值等于它的价格,那么,当一种物品没有价格时,它的价值又是多少呢?

首先,让我们将效用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到人的全部活动。我们认为,人的所有活动都有效用。如果不承认活动都有效用,那么,就无法解释人们为什么还要进行没有效用的活动。从效用最大化原理来看,如果某项活动没有效用,人们就会取消这项活动去进行别的有效用的活动,来增加自己的总效用,这样有利于效用的最大化。

其次,任何效用的取得,都要耗费时间。效用最大化一定是时间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物品A的效用是物品B的效用的两倍,如果取得物品A的时间是取得物品B的时间的3倍,那么人们就会选择物品B。如果把单位时间取得的效用定义为效用生产率,那么效用最大化原理其实就是效用生产率最大化原理。

我们把等边际原理里的“一美元”换成“一单位时间”,就可以得到时间等边际原理: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基本条件,是必须使耗费在任何物品或活动上的最后一单位时间取得的边际效用相等。

我们把最后一单位时间取得的边际效用定义为一单位价值。可见,任何一单位时间取得的物品的价值等于一单位价值。价值的单位可以用任何一单位时间取得的物品表示,为简单计,用时间单位表示。比如,我一小时生产5个苹果或3斤大米,那么,对我来说,1个苹果的价值就等于1/5小时;1斤大米的价值就等于1/3小时。如果用大米来表示价值,那么,1斤大米的价值就是1斤大米,1个苹果的价值就是3/5斤大米。

从时间等边际原理可知,一单位时间的价值是活动能否进行的分界线。单位时间取得的效用大于等于价值的活动就进行,否则就不进行。所以,任何于我有效用的东西,其效用必须大于等于价值,才有价值,否则就没有价值。比如,树上的果子,地下的矿藏,由于它们的效用小于价值,所以于我没有价值。

根据时间等边际原理,对任何人来说,在其有价值的物品范围内,均有:U=1/SU:物品的价值;S:物品的生产率。

我们惊奇地发现,尽管物品价值是一个主观的量,但物品价值的大小却完全由其生产率决定。一个人不管如何离奇古怪,在其有价值的物品范围内,物品的价值都是由其生产该物的生产率决定的。

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任何两物价值之比等于它们的生产率倒数之比,后者决定前者,随着两物生产率之比的变化,其价值之比跟着变化。

用时间来计量价值,比用价格计量更具有普遍性,人的任何活动都可以用时间来计量其价值。购买时,物品的价值为:U = T = P/R+tU:购买品的价值;T:购买品耗费的时间;P:购买品的价格;R:收入;t:交换时间。

忽略交换时间不计,则有:U = P/R

我们看到,购买品于某人的价值等于它的价格除以某人的收入。收入一定时,一物的价值由它的价格决定。这和前面的结论是一致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交换时,我们只能讨论物品于购买方(看做消费者)的价值。因为在以完全交换而非消费为目的的生产中,产品本身可能对生产者没有任何效用。此时,生产者遵循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更多的收入,效用最大化原理以收入最大化原理体现出来。

根据边际效用下降原理,我们知道,总效用越大,边际效用越小,也即价值越小。因此,由效用最大化原理可以得到价值最小化原理:欲使效用最大化,必使价值最小化。

在生产物品时,U=1/S价值U最小化,可得生产率S最大化原理:欲使效用最大化,必使生产率最大化。

在购买物品时:U = P/R由于价格不是购买者所能控制,所以,购买者为了最小化价值U,总是最大化自己的收入R。即有收入最大化原理:欲使效用最大化,必使收入最大化。

所以,当我们作为消费者时,效用最大化原理表现的是等边际原理。当我们作为生产者时,效用最大化原理表现的是收入最大化原理。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总是追求收入最大化,原来追求收入最大化,其实就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只要存在价格,除非收入无穷大,物品的边际效用总是大于0,收入的增加总会增加总的效用。

讨论到这里,我们发现效用论和劳动论有了达成一致的基础,一单位的价值都可以用一单位时间来计量。只不过劳动论用来计量价值的时间应该改为个别劳动时间。所谓个别劳动时间,就是每个人自己的劳动时间。

每个人都用自己耗费的时间来计算物品的价值,我们把这样的价值论叫做个别劳动价值论。个别劳动价值论彻底解决了劳动论存在的弊端,它不仅和效用论达成了一致,而且大大增强了对现实的解释力。

个别劳动价值论是以一个特定的人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价值论的。这个特定的人可以是我,可以是你,也可以是任何人。如此,任何一物于我的价值都可以用也只能用我的劳动时间来计量,而不是用任何别的人的劳动时间来计量,更不是用什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取得一双鞋,我要3天时间,你要1天时间,比尔・盖茨只要1秒钟时间。那么,1双鞋对我的价值是3天,对你是1天,对盖茨只是1秒钟!

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劳动论,以前的劳动论都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分析的,而现在,我们则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一物的价值不是等于生产者的劳动,而是等于消费者的劳动。一物于购买者的价值不是等于出卖者的劳动,而是等于购买者自身所付出的劳动。我们把交换看做和生产一样,都是劳动的一部分,我们购买的物品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所得。

根据个别劳动价值论,我们可以得到和效用论一模一样的公式。

生产物品时,U=1/S

购买物品时:U = P/R

像效用论一样,劳动论也可以得出了价格决定价值的结论。

二、价格的形成

交换的原因是什么呢?效用论以为,人们总是用效用小的物品去交换效用大的物品,但它并没有提出一个判断效用大小的客观标准。

劳动价值论则根本找不到交换的原因,“在不变的等价物支配下,贸易是不可能的”[3]。劳动论无法理解交换,它把所有的人都假设为一模一样,然后再来解释交换,最后只能得到“交换是不可能的”结论。事实上,所有的交换最终都是两个个体的个别行为,交换的根本原因正是个体的差异性。

人们为什么要交换呢?原来,“交换是一种奇妙的交易,交换双方总是得到好处。”[3] “卖葡萄酒买谷物的A,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大概会比种植谷物的B酿出更多的葡萄酒,而种植谷物的B,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大概会比酿酒的A生产出更多的谷物。可见,与两人不进行交换而各自不得不为自己生产葡萄酒和谷物相比,用同样多的交换价值,A能得到更多的谷物,B能得到更多的葡萄酒。因此,就使用价值看,可以说,‘交换是双方都能得到好处的交易。’”[3](在这里,马克思没有把A和B看成完全一样的人,而是看成有差异的人,否则他就没办法解释交换的好处)

这样看来,人们之所以交换,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使用价值(即实物)。如果交换不能带来更多的实物,甚至反而减少原有的实物,毫无疑问,他们宁可自己生产,也不会交换。交换的基础,就是交换双方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能得到更多的实物。换句话说,交换的基础就是提高交换双方的生产率。

假设A、B两人不进行交换而各自为自己生产葡萄酒和谷物,双方得到的实物如下表:

进行交换时,双方得到的实物如下表(实际情况很可能完全不同,为便于分析,简化如下,此种假设不会影响我们结论的正确性):

很显然,如果Qa2’=Qb1。因此有:

Qa0 = Qa2’- Qa2

Qb0 = Qb1’-Qb1

通过交换,A多得Qa0量的谷物,B多得Qb0量的葡萄酒,把交换看做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则有:A生产谷物的生产率和B生产葡萄酒的生产率都得到了提高:

p12’ = Qa2’/t = p12 + Qa0/t

p21’ = Qb1’/t = p21 + Qb0/t

我们再来进一步讨论,人们为什么愿意通过交换而不是通过生产来得到某些实物呢?前面已经说过了,这是因为交换提高了生产率,人们通过交换比通过生产得到的实物要多。人们需要的实物多种多样,哪些自己生产,哪些通过交换是由各人的生产情况和交换比例的关系决定的。

先假设某个劳动者A通过生产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方便起见,我们假定他的需要只有葡萄酒和谷物两种。则有:

葡萄酒: Q1 = p1t1

谷物:Q2 = p2t2

现在再假设,在市场上葡萄酒和谷物的交换比例为b1:b2,至于交换比例为什么是b1:b2先不谈,假设就是这么多,那么,对于A来讲,他可以只生产葡萄酒,然后用葡萄酒交换谷物。反过来也是一样。他可以只生产一种实物,然后通过交换得到另一种实物。假设A在生产葡萄酒和谷物之间可以自由的转换,生产率并不因此发生变化,劳动时间也并不因此受到限制,同时假设交换时间为0,那么,A会怎样决定自己的生产和交换呢?

假设A只生产葡萄酒,则有:Q1 = p1(t1 + t2)

P1t1用来消费,p1t2用来交换谷物Q2’,则有:Q2’ = p1t2(b2/b1)

很显然,只要Q2’>Q2时,A就愿意只生产葡萄酒,否则,A就会拒绝交换,宁可自己生产谷物。因此,A愿意只生产葡萄酒时,应有: Q2’ > Q2

即有: p1t2(b2/b1) > p2t2;即有:p1/b1 > p2/b2 或:p1/p2 > b1/b2

所以,只要p1/p2 > b1/b2(或p1/b1>b1/b2),A就愿意只生产葡萄酒并用葡萄酒交换谷物。

同理,只要p1/p2 p1/b1),A就愿意只生产谷物并用谷物交换葡萄酒。其情形(如下图):

推而广之,当A有多种需要时,只要pi/bi值最大,A就愿意只生产Qi,并用Qi交换别的实物,也即A在Qi上具有比较优势。

但是,这是最理想的情形,现实中并不存在。因为一方面,A在生产葡萄酒和生产谷物之间,不可能自由的转换,生产率在转换时也一定会有所变化;另一方面,交换时间t0也不可能为0,如果t0用来生产可以得到比交换带来的实物还要多的话,交换就不会进行。

同样,假设A只生产葡萄酒,并用葡萄酒交换谷物,同时,假设生产谷物的时间用来生产葡萄酒的生产率为p1’,交换时间为t0。则有:Q1 = p1t1 + p1’t2

P1t1用来消费,p1’t2用来交换,则有: Q2’ = p1’t2(b2/b1)

没有交换时,t0用来生产,则: Q2 = p2(t2 + t0)

如要交换,则应有:Q2’ > Q2;则有: p1’t2(b2/b1) > p2(t2 +t0)

则有: p1’/p2 > (b1/b2)(1 + t0/t2) 或: p1’/b1 > (p2/b2)(1 + t0/t2)

所以,只要p1’/p2 > (b1/b2)(1 + t0/t2),A就愿意只生产葡萄酒,并用葡萄酒交换谷物。

同理,只要p2’/p1 > (b2/b1)(1 + t0/t1),A就愿意只生产谷物,并用谷物交换葡萄酒。

又:当p1’/p2 = (p1’/p2)t2/(t2 + t0)时,A就不愿意用葡萄酒交换谷物,而宁可自己生产。同样,当p2’/p1

所以,当(p1’/p2)t2/(t2 + t0)

其情形如下图:

我们看到,A生产什么以及是否参与交换,取决于交换比例b1/b2和自己生产情况的关系,随着b1/b2的变化,A会调整自己的生产策略和交换策略。

前面说到一个人是这样根据自己的生产情况和市场上的交换比例来安排自己的生产的,现在我们来谈谈交换比例是如何形成的。

交换比例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交换价值,它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3]

交换比例好像是一种纯粹偶然的东西,但实质上是可以捉摸的。马克思认为,交换比例是以社会必要劳动量为基础的,而事实上交换比例与社会必要劳动量风牛马不相及。

交换比例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一个劳动者是如何根据p1/p2和b1/b2的关系来决定生产和交换的。由于各个劳动者有不同的p1/p2,所以,各人的生产情况和交换情况也不同。如果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每一个这种单个劳动力,同别一个劳动力一样,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3],那么,各人的生产情况和交换情况就会完全一致。在此情况下,交换根本不可能发生,因为大家都愿意用同一种实物去交换另一种实物。各人p1/p2的不同,是交换的前提。

让我们重新回到交换的理想状态,将图一变换一下,p1/p2与b1/b2的关系(如下图):

各人根据自己的p1/p2与b1/b2的关系来决定生产Q1还是Q2,p1/p2>b1/b2时,生产Q1;p1/p2b1/b2,另外一些人的p1/p2

人数n在数轴p1/p2上的分布是一种次数分布,服从次数分布的规律。次数分布主要有三种类型:钟形分布、U形分布和J形分布。我们以钟形分布为例:

在图4中可以看出,p1/p2< b1/b2的人生产Q2,p1/p2> b1/b2的人生产Q1,p1/p2= b1/b2的人生产和交换不受限制。随着b1/b2的变化,生产Q1或Q2的人数会跟着变化,供给量也随着变化,每个人对Q1和Q2的需求量亦会跟着调整,部分人对Q1和Q2的生产量也会发生变化(图4不能表示供给量在这方面的变化)。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某个人在b1/b2的情况下,Q1或Q2的需求量并不能满足Q1和Q2的单位边际效用之比的倒数恰好等于b1/b2时,他就会升高或降低b1/b2。即个人的力量可以反作用于价格。很容易理解,只有当Q1和Q2的生产总量恰好等于需求总量时,b1/b2才会停止变化,达到平衡。此时每个人Q1和Q2的单位边际效用之比的倒数都等于b1/b2。

这是不考虑生产率的变化和交换时间t0时的情形,如果把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我们知道,对某个生产者A来说,当b1/b2l [设l = (p1/p2’)(1+t0/t1)]时,生产谷物。每个不同的生产者都有不同的m和l,但人数n在数轴m和l上的分布依旧服从次数分布的规律。以钟形分布为例(如图5):

1.只有b>c且b1/b2在区域(b,c)之间,交换才会发生。m落在ceg范围的人生产葡萄酒Q1,l落在bfg范围内的生产谷物Q2。

2.部分人不会参加交换,因为自己生产比交换要好;

3.b1/b2由参加交换的劳动者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即b1/b2趋向于使Q1/Q2 = D1/D2.

我们看到,交换比例完全由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两个因素来决定。打个比方:好比参与交换的人合力拉一个物体,该物的运动就如交换比例的形成。各人的力是不同的,而且方向和大小是时时变化的,物体运动将会随着合力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每人的力都可以独立出来,并且变化过程可以准确测量,那么物体的运动就可以精确的描述。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交换比例的形成过程也一样,要将交换比例长期稳定在某一点也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6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65.

物品交换范文第5篇

让闲置的宝贝赚钱

2010年3月,聊洪斌在北京五道营胡同开了一家小店,专门卖铁皮模型,但生意却没想象中那么好,因此聊洪斌考虑给小店转型。

一天,他偶然看见房间里外国友人送的几件小礼品,都是有当地特色的礼物,他顺手拿了几件摆在店里。没想到,当天就被顾客相中,很快就成交了。

不久后,一位朋友说自己也有好多这样的小礼品,放着也没用,想拿到店里,看看能不能卖出去。他觉得,这样既可以让那些小礼品找到喜欢它的新主人,自己也能有收益。结果,这位朋友送来的那些小饰物,几天内就卖出去了。

聊洪斌琢磨,用闲置的东西赚钱是个不错的想法。事实上,大家手里都有很多闲置的东西,因为对所有人来说,东西总在不停地买,等到不用了,要么闲置,要么就是扔掉或者当废品卖掉。如果让大家把闲置不用的东西拿到店里来交易,生意一定能不错。

交换商店怎么挣钱

如果只单纯地收集大家闲置的物品,那就成了寄卖店;如果用现金收购的话,卖不出去就积压了资金;如果不收购只寄卖的话,那又成了当铺,这样的店早就有了,并不新鲜。聊洪斌觉得,要开就应该开一家有特色的店,这样才能吸引顾客。

后来,聊洪斌从网上得知,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有一种小店,店里的所有物品都是社区居民送来的,人们奉献出自己的闲置物品,放到店中,那些有需要的人可以随时拿走。这里没有交易,大家都是自愿的。基本上,社区的所有人都会参与,类似一种慈善公益的行为。虽然这种模式不能完全照搬,但给了聊洪斌很多启发。

经过摸索和交流,聊洪斌逐渐探索出一个以物易物的新模式:顾客把自己闲置的物品拿来,估价后放在店里,然后可以选购想要的物品,这样闲置的物品就能流通起来,不仅环保,还能创造新价值。

2010年6月,聊洪斌给小店起了个名字――交换商店,并设置了广告语“交流改变生活的内涵”。他觉得,交换让闲置的商品再次体现了价值,并且这种交换促进了人们生活的改变。广告一贴出去,小店立刻就火了起来,没几天,店里堆满了来寄存的各种商品。

交换商店的商品如何流通呢?顾客把自己的闲置物品送到店里,双方就对这个物品进行估价,协商出一个合理的价格,然后就可以依据这个价格进行交换了。如果交换来的物品价格更高,那就要补一些现金,如果价格更低,聊洪斌会给顾客开一个账户,把剩余的差价记下来,以后可以继续“购买”。当有客人嫌某件商品太贵的时候,聊洪斌会耐心地讲解它的价值,若对方还是犹豫,他会说:“那就等等再过来吧,但愿那时候这件东西还没被其他人换走。”因为交换商店的价格策略是“不断降价”,每一个商品的价格都不是固定的,通常是刚刚上架时最贵,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降价,如果一直没人买,最后可能会降到1元钱。时常有客人以极低的价格在这里淘到心仪的商品。

巧妙经营受热捧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以物易物,怎么能挣钱呢?事实也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小店转型经营的当月,聊洪斌只有3单生意,而且都不涉及现金。

但如果你以为交换商店挣不到钱,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交换在创造价值。店中所有的东西都是通过交换来的,而且都是顾客送上门的,省去了进货的麻烦和成本。也就是说,所有现金收入就是店中的毛利。更重要的是,传统商店进货时,除了进货成本外,还要了解市场和顾客的需求,万一选货失败,就会造成商品积压。而交换商店的每件商品,已经经过一次流通,被人认可过,所以不用担心积压问题。

2010年7月,也就是交换商店转型后的第二个月,聊洪斌就成功地实现了盈利。那时,慕名前来的顾客逐渐增多,有些顾客进店后,立即被店里丰富的商品吸引了。那些大多是原主人去外地旅游时带回来的小礼物,各具特色,让顾客们眼前一亮。有些慕名而来的顾客,手里并没有要交换的商品,又觉得相中的宝贝实在便宜,就赶紧掏腰包买下了。这些现金就成了交换商店的利润。

为了吸引顾客,聊洪斌想出了一系列的办法,比如推出一元咖啡的优惠:凡进店的顾客,只要花一元钱就可以喝上可口的咖啡。试想,有谁不愿意掏一元钱喝上一杯咖啡,然后细细地浏览店里近千个商品呢?如果还能淘到一两件自己喜欢的东西,那就更满足了。随后,他又推出一些吸引顾客的活动,小店的人气和知名度大增。

聊洪斌喜欢在网上记录和分享开店期间遇到的小故事,他在豆瓣网设了一个名为“交换商店的东西都跑到哪里去了”的相册,通过它,人们可以看到,原本被闲置的物品如今正在为新主人服务。从去年6月正式营业到现在,已经有上万件闲置物品通过交换商店实现了循环使用,这让聊洪斌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