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替孩子感谢老师的句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完成了为人母的使命之后,我是多么欢呼雀跃着,校领导又如此信任地让我重新走上班主任的岗位:我又可以回归我所最爱的教室,拥抱属于我自己的一群“娃儿”,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干劲扑在我所热爱的工作上。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我把这样的“乐”和“好”化成无数次的言传身教,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们打造着一个充实、快乐的班级氛围。我庆幸,我是那个“好之者”,我更骄傲,我是那个“乐之者”!
“全方位、立体式包装”,甩开“高分低能”的大帽子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大宝贝,说起学习成绩来一个比一个优秀,但对生活中的一些实践活动却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个人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孩子增强生活能力,懂得热爱生活、发现快乐,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一、开展有效且快乐的实践活动
孩子们来到学校,不是只有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这一个任务,更要学会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所以,我会经常结合书上的一些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比如“我和春天交朋友”就是语文书上“语文大课堂”里的内容,可是今年的春天却来得特别晚,讲到这里的时候窗外还是灰蒙蒙的一片。
可是这么能调动孩子积极性的机会怎能错过?于是,我和孩子们与春天订下了一场约会,它若五月来,我们便等它到五月;它若七月到,我们也候它到七月。
终于,几场小雨过后,春姑娘才扭捏着姿态现出了倩影,而孩子们的满心期待也终于可以付诸于行动。于是,我在课堂上边放着美丽的图片边向他们描绘着春天那迷人的景色,并在黑板上明确了活动的要求和建议,请他们利用周末时间去赴这场期盼已久的“约会”。成果是可喜的:他们与春天合影;给春天拍照;为春天写诗;帮春天“画像”;为春天歌唱……为了让他们的那颗纯真美好的心可以更加飞扬,我把他们的作品精心装裱,贴到了走廊里。
后来听雪校长这样告诉我:“下课了,孩子们舍不得出去,认真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我问了几个孩子,哪是你的作品?孩子们指点的时候,可自豪了!没白付出,作为你的学生,他们太幸福了!谢谢你!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多彩的童年!”还有一位家长这样说:“真为孩子能有您这样的老师感到高兴。在孩子人生成长中最重要的阶段有您的教诲,真是幸运。谢谢!”——看,我的“乐之”也换来了许多人的快乐,知足了!
二、教育之事,小细节中可见大改变
有主题、有目标的主题活动并不是总会开展,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体现在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上。当孩子们遇到一些小岔路、小坎坷的时候,我们的爱应该像一阵清风,一涓细流,温润、清醇地引领着他们走向正确且快乐的人生。
比如,当他们在雨天里来到学校却把雨衣胡乱塞进书桌里的时候,我会宁可占用语文课的课上时间,也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折叠雨衣,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再比如,当他们在数学课上做一道有关“父亲比儿子大几岁”的数学题,却答不出我随口问的“你爸爸比你大几岁”时,我会把“询问父、母亲的年龄和生日并像背课文一样记住”作为当天晚上唯一的作业,引导他们懂得关心长辈,关心身边的人;还比如,当他们因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执,双双到我这里来“告状”的时候,我会不急不恼,露出有些小鄙视的笑或故弄玄虚地“呸”一声,让他们在笑容里再双双抱着跑开,边跑边自认很丢脸地大喊:“俺俩没事啦!”,让他们懂得与人相处要包容、豁达,不要小肚鸡肠……
这样的细节看似没教育,却将教育过程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看到他们有条不紊地完成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当我接过他们在我咳嗽时送来的水,收到家长为孩子的懂事和成长而发来的感谢信息的时候;当我每天安静地享受着教室里的阳光,耳畔却没有一年级学生“必备”的“投诉电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无比充实且满足。同时我也相信,这样的学习氛围,这样的品德习惯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厚积薄发、润物无声”,让学习成为孩子们的乐趣
其实,很多知识孩子们并非不会,也并非他们不喜欢学。只是他们正是爱玩爱闹的年龄,若知识的传授只是枯燥无趣的,又如何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呢?
一、基础知识的讲授扎实却也不失乐趣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会把课前认真备课的结果全部呈现给孩子们,让他们在这有限的四十分钟里尽量能达到有效地学习,同时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将课堂所学发挥极致。如在学习了《添口歌》后,我请孩子们自己续写《添口歌》,并加以美工,上交的作品评出各类别具特色的奖项,既拓展了知识,发展了语言能力,又提升了审美能力。
然而毕竟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那咱们就用无意注意和“耍宝”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好了:《认识图形》讲到半路,有的同学心不在焉,我突然来了一句:“我的脸更接近哪个图形?”;下午的课上孩子们困得抬不起头,却有一只不知趣的马蜂在窗边飞舞,我“哎——”一声之后就盯住马蜂不动,所有人的注意就全过来了,眼睛眯成缝的也睁得跟鸡蛋似的,我再问一句:“说说你什么心情?”他们就说出“看到马蜂我很害怕,吓得一身冷汗”之类的句子了。
二、“忽悠”中衍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一年级的语文课,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是重点,辅以简单的仿句子训练。但其实小人儿们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模仿力和观察力,随文增加一些略难的语言文字训练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也会在他们的脑海里留有印象,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很多时候,我会结合课文增加一些“比喻句”、“拟人句”、思维训练类的题目,他们开始答出的内容一定是简单直白的,我这“大忽悠”就该出场了:“哎呀呀,不得了啊,他的句子里用上了‘兴高采烈’,这是三年级学生才能说出来的句子啊!”(
“嘿,看你们都是‘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人家可是‘一边划船一边看风景’,这生活质量,明显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啊!”“嗬!能把那么常见的月亮比喻得这么美妙,你将来一定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啊,到时你可得开车来接我去见见大世面啊!”……被表扬的孩子要么偷偷抿嘴笑,要么嘴咧多大;其他的孩子小脸涨得通红,手举得高高——用小沈阳的话说:“妈呀,这也能行啊,要这样的话,那我也能行!”就在这样的你追我赶中,孩子们说出了“阳光照在我的脸上,就像妈妈抚摸着我的脸”这样的句子;在不断的引导和启发中,他们可以用弯腰的小花和飞在半空中的伞来表示风来了;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他们记住了,“看图写话”的主人公不管叫什么名字,他(她、它)一定是有心情变化的……这就是随堂训练时“忽悠”的力量!
三、中国孩子的阅读,就从国学启蒙开始
中华民族那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其间多少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经典。作为中国的孩子,英语要学,国学的经典更是必须积累的。我个人偏激地认为,那些不肯净下心来背一背、读一读中国文字,而是叽叽喳喳满口英文的孩子总是过于浮躁,没有沉稳内敛的气场。所以我们师生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集体诵读《三字经》,目标是在一年级结束的时候把它背诵下来。
现在我们已经按计划完成了任务,下一步是准备向《弟子规》“进军”。我期待也相信“幼而学,壮而行”、“勤有功,戏无益”这样比宝石更珍贵的金玉良言会在他们脑海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收获灿烂的明天!
“众生平等、有教无类”,打造愉快团结的班风
孩子自从上学之后,在他身边时间最长的便不再是他的家人,而是我们这些老师了。同样,在集体生活中,我们如亲人一样的关爱对他们来说也同样不可忽视。
一、想愉快团结,必先公平公正
几十个孩子凑到一起,必定是什么性格、什么家庭环境的都有。但有一点所有人都相同:他们都希望老师喜欢自己,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所以,在平日的相处和教学中,我总是尽我所能做到公平公正。
开运动会的时候,每班都要选派方队,我不看他们的成绩、性别、身高、胖瘦……只要间操队列走得好的,就可以成为方队成员,并且一年一换,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骄傲地走过主席台;为班级取书的时候,若你这次去了,那下次就换成别人;课堂上提问的时候,简单的问题全部留给成绩稍差的同学,让他们也可以像优等生那样,在答对问题时露出自信的笑;在班级的记事本上,为每个孩子记下他曾代表班级参加过什么活动,以便再有机会时,尽量让给其他同学……
因为害怕我偶尔的疏忽或失误会让某一个人误会我,以为我是讨厌他的,所以我总是告诉他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老师喜欢你们每一个人,你们是爸妈心里的大宝贝,也是老师心里的大宝贝。你犯错误的时候,你爸妈“收拾”你不?所以我也得“收拾”你,因为我和你爸妈一样爱你!
二、关注全体,用细心呵护他们成长
每当看着一朵朵“小花”仰起纯真、期望的脸,充满崇敬和热爱地看着自己,我就在心里暗暗许愿:我要尽己所能,让他们的成长过程多一次微笑,多一缕阳光,多一份希望!于是,除了关注他们的学习和品格的养成,我也会抓住一切机会,不吝播撒我的关爱:“六一”的时候,我为他们亲手挑选、包装礼物,并逐一贴上手写的祝福卡;期末到来,我会给每个孩子写上一封信,与他(她)交流本学期他(她)的得与失,称呼一律为“亲爱的***”;我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收藏起第一次的试卷、第一次的作业、刚上学时的样子、每学期收集的一百分、亲手画的“全家福”、在校园里拍下的珍贵瞬间……
家长们因为这样细致的爱而纷纷发来信息:“昨晚我看了您给孩子写的信,饱含着热泪读完,真是让我由衷地感动,为您的这份用心,这份真诚,这份对孩子深深的情意。
遇到这样一位有爱有心的老师我们真的足矣!”“看到了您发给孩子鼓励的卡片,深深感受到您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对您这种负责任的精神表示感谢。”“老师,我收到了您给孩子的信,感谢您对他的表扬和肯定,更加感谢您平日对他的关怀和教育,您辛苦了”……
其实,我的想法再简单不过,就是让他们每个人都快乐,都觉得上学是最高兴的事,走进一年九班是一天中幸福的开始,一句话,我想告诉他们:我爱他们每一个人!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与家长联手促进班级工作
年轻的时候,对很多家长不能理解,总是挑剔他们诸多做得不对的地方。直到做了母亲,才明白他们的心理。每个做父母的都和孩子一样,是怀揣着希望和忐忑结识我们班主任的。没有一个人,送孩子来的时候就想和老师闹矛盾,就想给你找茬。只是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对事情的认知也不一样,所以才会有所分歧。但若你做得让他们信服,让他们感动,你就可以成为家长和孩子心目中的“神”!
所以,在开展班级工作的时候,除了对孩子认真负责、细心公正,对家长也本着“多理解、多感恩”的心态,与家长像朋友一样相处,勤沟通、多交流。
一学期的工作结束,自己掏腰包请他们吃糖,庆祝我们共同携手完成了困难最多的入学初期;他们偶尔的疏忽影响了班级工作,大度地表示没关系,“您能这样重视班级纪律,作为班主任由衷地感谢”,再帮忙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孩子成绩不好,常鼓励,勤加油,发现孩子有点滴进步就及时转告,让他们和孩子一样看到希望;他们为班级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更是马上致谢,让人家的付出得到回报;偶尔听见“隔辈人”不理解的牢骚,就笑着拉过她的手:“阿姨呀,你咋这不讲理啊,我这么做不是因为……”换来她不好意思的笑……
一年下来,班级的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全力帮助和配合,从前有些头疼的交往瞬间变得简单顺利。许多家长在与我沟通的时候这样说:“孩子真幸运能遇到您这么负责认真的好老师,感谢您想的这么周全。您不仅教会了她知识,更让她学会了内心的平和,遇到您是她此生荣幸。”“之前一直担心孩子上学后的情况,现在发现他很喜欢上学。遇到您这样的好老师真的很幸运,我替孩子谢谢您。”“发自内心地感谢您对孩子一学期的照顾和鼓励,我们家长一定会全力配合,争取把成绩赶上,您辛苦了。”……
《论语》中说:“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这应用于治国的道理同样也适用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一个班主任若能对班级工作、对家长宽厚、守信、勤敏、公正,就可以得到最有力的支持,让班主任的工作成为一件轻松且美好的事!
学校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我们教师回到班上先对我们的学生开展动员大会。作为教师的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既兴奋又担忧,因为的学生更注重自我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对周围人的帮助麻木不仁,熟视无睹。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犯了错误,老师的批评声高了,就抱怨老师态度不好……人们也在拷问感恩教育的缺失。学生会对这一次的“感恩”教育活动感兴趣吗?于是,我精心地做了一些准备,抱着万分期待的心理来到了班上作了一次摸底测试。
我微笑地面对着学生们说:“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别人的嘴里说着“感恩”这么一个词,大家是如何去理解“感恩”这一个词的呢?学生们沉思了一会儿,纷纷表示当他人对自己帮助时要表示感谢。于是我又紧跟着他们的话题继续发问:“你们有没有对身边帮助你的人做过感恩的事,就如你们的父母。这是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孩子们脸上那种茫然的神情,让我的心中不禁涌出一股落寞,不过由于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我并未被此打住了,继续微笑着问:“那好,我们每天都在父母的爱中长大,你们仔细想想:妈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要无微不至地照顾你的饮食起居;你生病了,还要风雨无阻的带你上医院,衣不解带地照顾着你……爸爸在外面这钱养家,顶着各种压力,多么不容易啊!但无论多么辛苦,他们都会感到幸福,因为他们爱你们,他们觉得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此时,我又仔细地观察讲台下的的学生们,似乎在有所思,心中不禁一动:难道学生们的感恩情感被我挖掘出来了?于是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说说平日里父母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大多数学生都只说的不外乎是自己生病时父母照顾自己,自己想要买什么父母都会答应,但缺少真实和细腻。看得出来,很多时候,孩子们把父母为之付出看作是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的美味,却不知道父母的疾苦。这也难怪每次家长会上,家长们都会向我倾诉孩子不懂他们的辛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花钱大手大脚,还一天到晚抱怨父母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对,不知感恩。
二、案例分析:
面对上面的情况,它反映出我们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众星拱月般的家庭生活为孩子们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大人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家务不让孩子碰,甚至作业也是家长陪着做……很多的的时候家长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已把一切看做是理所当然的,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于是孩子也就逐渐形成了对父母要求多了,替父母分担少了;对他人挑剔多了,尊重理解少了。(二)家长的感恩意识淡薄,教育方法不到位。我们的家长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自身就缺乏感恩意识,在关心孝敬父母、长辈、关心他人方面就没有给孩子以榜样作用,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面前肆无顾忌谩骂、殴打自己的父母。再一个,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要不认为自己是父母,心甘情愿地付出,造成孩子认为自己的任何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要不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就开始哭诉自己的辛苦。表面上家长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调自己付出多,但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孩子会以形式来感恩父母,那种感恩只是一种义务,并不是出于真心。(三)学校对德育的教育不够重视。我国大多数的学校现在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因为现在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质量检查、评比,使得学校必须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抓课堂上的教学质量,课后抓后进生的辅导。尽管学校在德育工作中也开展一些德育主题活动,但存在着说教的倾向,说得多,做得少,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也都不够重视,导致了学生对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实效性不是很大。
三、措施与效果: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相传汉代的韩信功成名就之后,费劲千辛万苦寻找对自己有一瓢之食的人,以优厚的赡养以报其恩惠。像这样的故事在我们中华民族里还有很多,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是一种责任。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感恩、包容、奉献的基础上,让学生之恩于心、感恩于言、报恩于行,有利成就他们的坚韧、无私、坦荡、善良、敬业、忠诚善行美德,从而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快乐和健康起来,并因此让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必须教育孩子们学会感恩,但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营造感恩的环境,才能让学生从小感悟感恩的道理,培养社会责任感,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我国在各种类型的教材里贯穿了教育学生们 “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可对于小学生而言,直观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要好理解。“爱家、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也远比”爱祖国、爱人民“实际得多,也就是先要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
为了感恩教育收到实质性的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一)加强感恩教育宣传力度,激发感恩意识。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多为学生们读案例,讲故事,搜集“感恩”相关的句子互相交流交流,让感恩的的种子悄然地播撒进了他们心灵中神奇的土地,遇到雨露,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二)感恩教育需要家校联手,内化感恩行为。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从小进行计划花钱教育,让孩子懂得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每一分钱来之不易;可以在家要让孩子帮自己干一些体力劳动,让他们从劳动中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多带孩子一起去观看亲情影片,加强体会亲人的恩情;也可以在孩子面前讲述自己一天的辛苦,流露出需要他们帮自己捶捶背,揉揉肩,或一个深情的拥抱的愿望……在学校,要让学生懂得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要以实际行动尊敬老师,报答老师的博大的爱,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体验一下当“小老师”的感受,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搬教具、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开展有关征文或演讲比赛,抒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可以在各种节日给老师送一句问候,一张自制的贺卡…….在教师节写一封感恩信。还可以引导学生感谢同学乃至他人的帮助之恩,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送同学一句鼓励的话、我为同学做件事、电话或信件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帮助过自己的人,如清洁工、交警、医生等陌生人,领悟他们的关爱、人生的冷暖以及浓浓的恩情;还可以带他们去关爱慰问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我坚信,只要我们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使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发自内心真诚地感谢他人,感恩教育便收到了实质性的效果。到了需要的时刻,我们还会出担心他们不会爱国吗?
四、活动效果:
我们必须记得,3岁孩子心中存在着一个内在的老师,并且一直正确无误的引导着他。
3岁幼儿,就是小大人了――知道反抗,还会戏弄人。
生理发育特征
发育标准
蒙氏心语
有了实际工作的经验,幼儿的自我就会逐渐发展强化。
如表所示,一年里体重只增长2公斤,而身长却增长了7厘米左右,手脚变得细长,整个身体也似乎更苗条了。虽然有的孩子个子高、有的孩子个子矮、有的很胖、有的挺瘦,但只要孩子的发育情况良好,身体健康,就无需担心了。3岁儿运动多,肌肉结实,摸上去很有弹性,不再像新生儿和1岁儿时总感到软绵绵的,而且脊椎骨也由婴儿时代的笔直变得有了明显的弯曲,这为适应剧烈运动和保护内脏起到一种很好的弹簧作用。由于更多地走步,脚掌心也明显内凹,即使走很远也不感到累了。
3岁半时的体重和身长表:
体重(公斤) 身长(厘米)
男 女 男 女
平均值14.55 13.8 96.1 94.7
低于此值要引起注意 11.6 11.1
本表不包括未成熟儿的体重和身长
运动机能
蒙氏心语
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我们能谦虚地耐心等待的话,那我们就一定会看见孩子的创新转变。
大运动
走:姿势正确,动作协调。到3岁半时能听口令或音乐节拍走圆形或变换队形。
跑:姿势正确,跑时前脚掌着地。半分钟跑40-50米。
跳:自然跳起,落地较轻,双脚向前连续跳5-7米远,原地跳30-40次,能从25-40厘米高处跳下,能原地跳过25-30厘米宽。
平衡:上身直立,双手侧平举,两替走过宽18厘米、高25厘米、长2米的平衡木。
攀登:动作协调,能翻过攀登架(高194厘米)。
钻圈:动作敏捷、灵活(圈直径67厘米)。
迈过障碍物:能迈过30-35厘米高的横杆。
投掷:能投2两重沙袋3-4米远,姿势正确。
体操:能站纵队,听口令;会做立正、看齐、踏步等动作。
游戏:能遵守规则,按要求做各种游戏。
精细动作
蒙氏心语
手让人类表现他的智慧,并推动文明向前进步。
握笔:姿势正确,能画圆形、菱形、梯形、十字、平行线和斜线,画面整洁。
折纸:能折猪头、小船、小袄等各种小物品,边角整齐。
搭积木:能用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积木组织起来搭楼房、城门或其他模型。
穿扣子:能熟练地用玻璃丝连续穿8-10个以上的扣子,并能将线拉出。
穿衣服和脱衣服: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能将脱下的衣、裤等按顺序摆好,能将鞋整齐的放在床下。
适应能力
蒙氏心语
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的活动并试着了解,是我们教育方法中最首要的原则。
能用各种形状的彩色方木模仿搭楼房、城门楼和其他形状。
能照图样模仿出十字、圆形、菱形、梯形、平行线等。
在没有画完全的人体中,补画两个到三个部分。
能用手指着物体计数到“5”。如给五块以上方木,每个相距5厘米,让孩子一个一个地点,至少能正确点到“5”。
能重复三个五位数,三试二成。如大人对小孩说:“我说几个数,你跟我说”。接着开始“3-5-2-6-1,4-9-3-7-5,3-6-2-9-7”,一定要把数说清楚,说完后让孩子重复,三次有二次成功。
语言发展
蒙氏心语
了解孩子的秘密,能使老师对孩子有更深层的爱。也许这是他们第一次体验真正的爱。
逐步掌握正确的发音,语言结构较以前规范,吐字清楚。
会用较完整的句子回答大人提出的问题。
学会6-8首儿歌,每首7-8句,每句7-8个字。能说出由十几个字组成的句子,句子较前完整。用字总数达1800个左右。
能精神集中20-25分钟,逐渐学会复述故事。
社交行为
蒙氏心语
孩子天生就能够改进他们的行为,而且他们也喜欢如此。
能和小朋友一起玩集体游戏。
会和别人交谈自己当前的事。
在大人的稍加指导下,能自己穿、脱衣服、裤子、鞋、袜等。脱后会将鞋整齐地放在床下,将衣、裤叠好放在椅子上。明白整洁和自律会得到别人的喜欢。
懂得四季、天气变化(晴天、阴天、刮风、下雪)的名称及其简单特征。
熟悉日常生活用品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能说出父母的名字、职业和家庭住址;认识常见交通工具名称和特征,认识不少的自然景观。
教养典录
蒙氏心语
这世界并不是为我们的享受而缔造的,我们的存在是为着这个世界的前进与进化。
3岁儿的记忆力会发生一次飞跃,不但能记住那些具体的、自己体验的事物,而且还能记住那些听来的、自己说过的、抽象的事物,对周围的事物具有观察力和思考力,兴趣浓厚,总要问“为什么”。甚至能控制和演绎自己的情绪,按照自己的想象使自己进入角色。
因此,这一时期的幼儿教养应寓教于乐,大人积极参与进来,不仅乐趣无穷,且同样受益非浅。
摘水果
[目的]练习走和双脚向上跳的动作,认识高与低,促进长个子。
[方法]将塑料玩具水果参差悬空挂起来,水平相隔距离2-3尺,以3-4个为宜。配欢快音乐,宝宝走走跳跳去摘水果。高度最低一个稍用力即能够着,然后一个比一个高一些,最高的一个以宝宝尽最大努力够着为宜。
[提示]1、请宝宝自己选择先摘最高的还是最低的。
2、刚开始玩,高度要让宝宝都能摘到。
蚂蚁搬家
[目的]练习钻爬的动作,领会规则的意义,学习生活常识,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方法]请三四个小朋友一起来玩,放背景音乐。
准备蚂蚁头饰若干,藤圈两个,垫子两个。小朋友站成纵队,游戏开始,妈妈说:“今天我们来玩蚂蚁搬家的游戏,你们扮小蚂蚁,妈妈扮蚂蚁妈妈(戴头饰)。”接着说:“小朋友们,天快要下雨了,我们快来搬家吧。”蚂蚁妈妈带着小蚂蚁一个跟着一个钻出洞口,爬过小路(手、脚着地)。然后一个跟着一个钻进洞口。进入新家,来回进行几次。结束。
大家尝一尝
[目的]发展小肌肉动作,培养小孩模仿能力,培养做家务的兴趣。
[方法]
口念 动作
卷子这么长, 两手并拢手心向上握拳
包子这么大, 两手并拢手心相对握拳
打开一包糖, 两手心向上五指展开作棒状
大家尝一尝, 两手五指展开做吃的动作
感谢好妈妈, 两手从胸前展开向上举
添上身体部位
[目的]认识身体器官名称和位置。
[方法]出示一张缺少面部某个器官或身体某个部位的图画,先让孩子观察图中缺少的是哪个部位(如嘴或鼻子等),让他说出来然后再鼓励他拿笔将它补上去,也可出示一张缺少身体某个部位的图片(缺只腿或胳膊),用同样的方法让他先说出来,而后再鼓励他拿笔将它补上去,也可出示一张缺少身体某个部位的图片(缺只腿或胳膊),用同样的方法让他先说出来,而后再鼓励他用笔把他补画上去,观察他最多能补上几个部位。
按要求拿出一定数量的方木
[目的]学会理解数的意义。
[方法]在1-8块的范围内,孩子按要求从桌上拿出来相应数量的方木,看最多能拿来对的数量及成功的次数。如,先让孩子从方木堆中拿出“3”块给大人,若能拿对可改要“5”块,不断变换着数量要方木,观察他在5次中能拿对几次,能拿对的最多块数是几块。这种游戏可反复进行,训练孩子对数的理解。
记电话号码
[目的]培养记忆数字的能力。
[方法]家长可先开始让孩子记内部电话的号码(四位数)如刘阿姨的电话是5623,每天强化1-2次,当他能记住后再告诉吴奶奶家的电话是5819,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练习,如都能记住,再适当增加记忆的数量,而后还可改变为5位数或6位数。
学会自我介绍
[目的]学会准确无误地讲清自己的情况。
[方法]逐步教孩子能说出自己的名字、性别、年龄、住址、爸爸名字、妈妈名字等,要分开一次一次学,反复学习,最终能完整地掌握。
什么不见了
[目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及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准备娃娃、飞机、船。种类不能太多。妈妈把娃娃、飞机、船等玩具拿给宝宝看,然后让宝宝睁开眼睛,看什么东西不见了。
注:先请宝宝猜猜,如有一起玩的小朋友,可请大家一起猜,藏玩具时也可请小朋友藏,这能提高他们的兴趣。
摸黑到房子里取东西
[目的]练习不用视力而用触觉及记忆力去取物。
[方法]第一次由大人陪伴,在不开灯的条件下,进屋去取放在桌子上的笔盒。逐渐适应后,孩子不怕黑,可以自己进屋去拿自己想要的东西。要完成这一“任务”,主要是靠孩子的空间位置感觉和触觉,同时也与平时的记忆力有密切关系。经过锻炼,不仅可以提高本体感觉,而且对促进记忆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搜集废品,废中求用
一、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
我校地处农村,每学期都会组织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冬天铲雪、清洁区保洁……这些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李爽同学在《柿子园遭遇》中写道:……该我们组打扫清洁区了,秋婆婆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今天的树叶落得比往常多,不过看着一个个黄澄澄的大柿子冲我们笑,心情好多了。突然一个熟透的大柿子像炸弹一样在我的头上炸开了花,同学们闻声一看,立刻扔下笤帚笑得前仰后合的,也没有人管我的死活,我扔下笤帚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唉!真惨……”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在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动心灵的作文。
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
如在年级拔河比赛后,我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我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帮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小作文。
三、在节日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节日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的素材。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务活,或为父母排忧解难,在行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体验成功,这样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体会母亲的辛勤和伟大,于是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对他们进行教育。我特意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开展“惊喜的礼物”主题班会,要求孩子中午替母亲刷一次碗,晚上为母亲洗一次脚。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学生不但每个人都能如期向同学们汇报,而且均能真实生动地叙写自己的整个“孝心活动”的行为心理过程。每一位学生写得都极具个性,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学也能写得文字通顺,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王菲菲同学在《第一次给母亲洗脚》中这样写道:“妈妈的脚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光滑,脚后跟布满了裂痕,摸着妈妈粗糙的脚,我哭了。从小到大,都是母亲照料我。我曾经想过要报答母亲,以为拿出母亲最满意的学习成绩,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可是,我现在才发觉自己是那么不懂事,就在昨天还吵着向母亲要一件不该买的衣服。我感谢她的理解和包容。我爱我的母亲。我愿母亲永远健康快乐!”这次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亲情教育。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
摘抄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汇、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并要把抄来的好句好段读熟,甚至背会,指导学生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比一比谁摘抄得多,背诵得多。还要求学生尽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图,可以根据内容插图,也可以按自己喜好去画。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阅读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便于学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创”。通过积累,学生拥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学生没内容可写?
五、在班级活动中获得写作的素材
七日“心灵相约”小信箱,为学生自主表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为学生的语言积累创造了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我鼓励每个学生把班级发生的大事小情,或自己的感想、趣事或疑问、烦恼,“投”进信箱。对信件本身的质量要求并不高,只要是学生自己感受到、观察到的都行。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段落,一份随笔,一次感动或愤怒……我都给予鼓励和支持。渐渐地我看到了越来越丰富多彩的世界。一次,小博通过悄悄话信箱提出:“班上出现了起外号的现象,有人管我叫‘孙猴子’,老师,我希望您帮帮我。”这些问题与困惑让我们看到工作中的不足,也为我们随时了解孩子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供了线索,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我们组织了“今天我们聊聊”、“如何看待同学之间的关系”、“遇到困难怎么办”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帮助他们获得了写作的素材。
当然她没有,她的人生中有过太多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经历,她总能在逆境中满血复活。她就是闻名遐迩的“手机玻璃女王”周群飞,她是中国最优秀的女性创业者之一,她所创立的公司就是蓝思科技。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周群飞是个神秘的女富豪。确实,有关她的公开消息少之又少,若不是蓝思科技A股上市行将成为创业板“旗舰”,恐怕没有多少人会了解她和她那庞大的手机玻璃视窗的王国,更不会有人知道为了自己的事业她到底闯过了多少关、迈过了多少坎。想听她亲口说自己的故事真的很不容易,但当你真诚走近她时,会发现她比你多的,正是那份在坎坷路上坚持到底的勇气。
父亲的言传身教
命运多舛。
周群飞5岁那年,母亲便离去了,而周父又是一个因意外事故造成视力衰弱、接近失明的人。在上世纪70年代湖南湘乡的农村里,周群飞所处的家庭可谓比贫寒更甚。用她自己的话说来就是:“吃完上一顿饭,下一顿饭要怎么计划、要吃什么,也得去筹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的农家女孩脑子里的“理财”观与生俱来。
幸在父亲是个坚强而且充满智慧的男人。“他拜过八位师傅,这八位师傅将他带入了不同行业。”他为了维持一家的生计,只能不停的学做各种各样的手艺活,赚钱来贴补家用。“他是一个残疾人,还要不停地学,何况我是一个健康的人。在这样一个家庭,你只有逼着自己去学!”这也正是为何周群飞后来会把打工生涯的首站选在深圳大学附近的原因之一――方便半工半读。
打工的日子里,她先后考取了会计证、电脑操作员证、报关证、甚至包括一张B牌驾驶证。“没有学好英语。”周群飞说,“我报考英语班的时候,刚好有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放弃了学英语,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身教言传,父亲的勤劳好学影响着她,他的教诲也令童年的周群飞早早对自己有了要求。
“他的字写得非常好。小时候要求我背诵《增广贤文》,要我读《三字经》。有一些经典的句子现在还记得,它也成为了我做人做事的一个准则。”面对记者,周群飞不假思索的便吟出了一句:“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正是贫寒的家境和熟读的《增广贤文》让她始终存在紧迫感,从懂事起,她就暗下决心,必须靠努力学习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语文老师教给她的
只是,在1970―1980年代的湖南山村,通过正常求学改变命运的机会本就寥寥无几,父亲已尽力供她上学,可因必须承担超出自身年龄、繁重的家务和农活,她连正常上课的时间都不能完全保证。念书时她的语文成绩特别好。就在蓝思科技上市前夜的创业历程交流会现场,周群飞便请到了当年的语文老师,在所有来宾面前向他表示感谢。“他会来家访,教我要写好作文,一定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
蓝思科技有一款镀膜视窗玻璃的专利发明,最初的创意正是来自于周群飞回想小时候对荷叶的观察。“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形成水珠,水珠滚动后叶面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周笑着回忆那个细节,“要不是从小老师教我细心观察,我可能就没这灵感发明这个专利。”
就像她从来不避讳自己出身微寒一样,周群飞也毫不讳言自己的事业起点是一家小小玻璃加工厂的打工妹。而打工妹的起点,又是从一声至今未能道出的“感谢”开始的。
“20几年前来深圳打工,那时的南山还有很多农田,路灯都没有。从韶关出发坐了十几个钟头车,下车后是晚上还下着雨。我要找一家开在深圳大学附近的工厂,可自己怎么找也找不到。我只好走进深圳大学,找到一个大学生,是他把我送到了那家工厂――工厂规模实在太小,完全没有知名度,甚至连个显眼的招牌都没有,现在我还记着那个好心人,因晚上没灯光,也没看清他长什么样子。只能在心里一直感激他,是他让我找到了事业的起点。”
改变人生的辞职信
最初的工作是加工手表玻璃。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周群飞认为当初的工艺实在太简单。“一片普通的玻璃原料,再切割、仿形、抛光就可以出货了……”那家企业规模很小,“一栋小三层,不到一千平米,设备全是旧机器翻新的,工艺也不齐全,员工吃、住、工作都在那栋小楼里。”做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周群飞便觉得那里“没有东西给我学。”她迫切的期望转型,于是写了人生第一封辞职信。岂料,这封信却真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
一个不足20岁初出茅庐的打工妹,就地升职,要自己去筹备一个新部门--丝网印刷部。
回想起来,周群飞也没搞明白怎么会出现如此戏剧性的变化。“也许是我的字写得不错,所以引起了厂长的注意。”又或许是在那个年代打工妹给厂长递辞职信本身就是一件很文艺的事,而周又在信中诚挚的表达感谢,让厂方深觉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优秀女生。“留下我,还要升我职,交给我一个全新的部门去管。”
23岁的打工妹做了小老板
没有谁可以教周群飞,好在她从一个北京来的同事那里得到了一本来自北京图书馆的《丝网印刷》,她如获至宝。我把这本书天天捧着看,总能找到那么几句话可以解决工艺上的一些疑难问题。”这本书至今还是蓝思科技的“传家宝”。
“书中自有黄金屋”一点不假,遇到丝印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就翻书,边学边做,从最初的丝印到后面的出菲林、晒网版、烘烤、调色、褪油等所有流程全部熟练掌握,据说现在行业使用的玻璃油墨也是来源于她的配方,行业首条自动印刷线、烘烤线、褪镀线、CNC加工的设备和工艺都来自于她和她的团队,且很乐于共享给同行业。
然而好景不长,正在周群飞干劲十足的时候,厂长离职了,出资人打算放弃在宝安筹建了一半的工厂,听到这个消息后,她找到了出资人,主动跟他说:公司的工艺我都懂了,我也很年轻,很需要一个给我发挥的机会。如果亏了你的钱,我一辈子给你打工,如果赚了,工资随便你给!”
这个年轻女孩的勇气和她前期的努力果然打动了出资的老板,由印刷部门的一个小主管,变成了统管全厂的责任人。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她所能施展拳脚的平台和学习积累的空间也越来越大。盖房、布线、消防、备案、报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三来一补小企业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周群飞都亲力亲为。三年后,原本的小小加工厂已经变成了一家颇具规模的正规工厂。此时却出现了新的问题。
那时来深圳投资的港澳台小老板大都有一个特点,资金并不充裕,内地的社会关系又相对复杂。随着规模的扩大,“这个工厂出现了太多老板的‘皇亲国戚’,我越来越受排挤,无论怎么做都是错。”事实上,这也正是蓝思科技上市前夕网络上一些负面舆论指责周群飞的理由之一,说她“忘恩负义”,“从培养她多年的工厂辞职,还带走了骨干和客户……”
周群飞对此立场明确:“首先本人从未在报道中的那家公司工作过,而且那家公司成立于2003年;其次我创业是帮玻璃厂及表壳厂加工电镀、丝印而已,而且当时的来料加工厂是不允许内销的,可我的客户都是大陆工厂(内销)何来抢客户之说,再说在我创业那个时间段中国也没有太多的亿万富翁,何来有人给我几个亿?”
当时在工厂管理上的矛盾突出,已经到了她无法妥协的地步,只有主动放弃。“还有媒体报道说是我想加工资,所以出走――这个说法也不对。因为那个年代我还年轻,我不在乎工资,我只在乎我有多少学习锻炼的机会,包括现在我跟我的下属都是这么讲!”
那是1993年,不满23岁的周群飞自己做了老板。
两万多港币起家创业
1993年3月18日,她带着哥哥、嫂子、姐姐、姐夫、还有两个堂姐妹,在黄田(现在宝安国际机场附近)租下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农民房”,干起了自己最熟悉的表面玻璃印刷。
说印刷厂太抬举它了,其实就是一个家庭作坊。促使周群飞下定决心搞作坊的,是她的堂姐。
“起先也没想过一定要自己创业。当时我在行业里有点小名气,知道我离职后,有人想请我。可堂姐跟我说:‘你给任何人打工都只是打工,还是要受气,要不然我们一起干!你发得出工资就发,发不出我们就跟着你!’”
创业的资本是她的“私房钱”,港币两万余元。“我也留了点心眼――正工资全给爸爸了,加班费自己存着,其实那时我也开了间时装店。”起步虽艰苦,但年轻人们对未来却满怀憧憬。“三房一厅这么安排:房间做宿舍,女孩子住大房间、上下铺,男孩子睡小房间;客厅做印刷、包装车间;厨房做食堂。”做的还是丝网印刷的老本行,当时买了一块大铝板,切割后加工成几台手动印刷机,自己拉订单,自己做生产。这支创业团队一直在这家“公司”坚持了四年。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周群飞的家庭作坊带来了直接的冲击,她发现自己原本就回收艰难的货款更加没着落了。“付不起加工费,他们就把一些旧设备折价给我。”为了维持“公司”运转,她唯有被动接受。“只能是把设备拉回来,整修翻新。去香港的旺角去买轴承、波条,靠一个双肩包背回来。”
“那次有女儿陪我去,在旺角车站红绿灯跟前――以前我瘦,背着包真是很重很重,可那一会儿我突然感觉背包轻了!我以为是包底磨破、东西掉了,赶紧转头看,发现――是女儿用双手托住了背包!”上世纪90年代末,周的女儿还是个瘦弱的小孩子,她在红绿灯前用尽全力的举动,深深的烙印在周群飞的脑海里。
“我一定要改变现状,要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卖掉房子也要发工资
她整修好客户拿来抵货款的旧设备,又购置了几台国产新设备,重点在手表玻璃、丝网印刷的工艺上下功夫,一点一滴的用质量来打动客户、赢得订单。不辞劳苦,不言放弃。寸进之间,到2000年左右,她的工厂已经在行业内做得小有名气,也接触到了业内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司。
可是,此时的她内心却极其焦虑,渴望转型。当时的珠三角集中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钟表行业产能,相关配套加工企业发展如日中天,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的周群飞为何不能安于现状呢?
确实,当时珠三角的钟表行业配套加工企业数量极其庞大,所以也良莠不齐。对周群飞这样的创业者而言,自己除了要精研生产工艺、赶超同业对手,还不得不面临最劳神费力的工作――追讨货款。“整整三年过春节,我和先生都没回过老家。”并非他们不孝顺,而是春节是追讨货款的敏感期。当时有一部分小微企业主临近年关便开始“搬家”,连人带厂玩消失,拖欠其供应商的货款往往也不了了之。为此,周群飞和其丈夫也是创业伙伴郑俊龙必须在春节期间四处奔走,一路追访那些拖欠货款的老板们。
“利润非常的微薄,一个月几十万的生意额度,客户却又百来家。每天晚上我跟先生都要自己开车去送货,每个月为了给员工发工资都要收几十家的货款。曾经有两次客户赖帐,我们只能把自己的房子卖掉换钱来给员工发工资……”
与收货款时的追踪与反追踪、侦察与反侦察相比,推销的艰难程度亦毫不逊色。
当时互联网不普及,除了翻黄页寻找客户之外,周群飞只能用最土的办法去找米下锅,“找那些表壳厂、手表厂,一家一家去陌生拜访。跟以前推销保险的方式有点类似,就走进每一幢工业大厦去敲门。有时候有可能有一条狼狗在你面前对着你吠,有可能就是保安员非常大声吼:‘滚开’!”
周群飞说她是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虽然从小家境不好,但她的父亲、奶奶都很宠爱她。“那时出门拜访客户时,往往在敲门之前要想几套方案,如果人家拒绝的话我还能怎么说。”周说自己现在不太懂得拒绝别人,“因为我那时被拒绝得太多了,太痛苦了。”
跨界思维成就“手机玻璃女王”
不过,正如《增广贤文》中所说: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机遇,总会垂青那些不断努力的人。
2000年随着模拟手机的逐步兴起,通过一位做职业经理人的朋友,周群飞有了涉足手机视窗玻璃的加工生产的机会,当时因为自己的生产规模不大、产能不足,担心客户不会大量采用她的产品,为了将这个市场做大,她主动将竞争对手的联系方式提供给客户,正是她敏锐的意识和豁达的心胸使得苦苦寻找的转型方向得到了验证,从此各国内手机品牌都相继直接或间接成为了她的客户,手机视窗玻璃的订单也越做越多。
这是一个累积经验的过程,也是她逐渐转变思路的过程,这一过程持续了三年。转型是痛苦的,如今梳理起来,周群飞感觉有五道关口最难突破。
其一是资金压力:以前手表订单只有几百、几千片,产品重复性高,手机都是专用、定制且量大,需要大量周转资金。其二是技术要求:手表的加工尺寸小、精度差,没有应力要求,需要重新开发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其三是客户群:原来客户都是些小规模的工厂,直接和老板对接,手机行业都是大企业,部门多、分工细、对接起来非常辛苦。其四是供应商:以前的供应商都是规模小、产能低,进入手机需重新开发、培养具备一定规模的供应链,这都是需要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第五是员工观念:以前的员工都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每个人过于保守,不愿意共享技术资源和经验,无法适应快速扩产的发展需求。
“大概是2003年,第一家国际品牌(手机)找到了我。”周群飞加冕“手机玻璃女王”之路从此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可那时她的公司规模很小,总共还不到一千号人,客户在了解情况之后有些不放心。“他们问我一个问题:如果这产品破了,(玻璃)割到我们的总统、割到哪个明星,你们赔得起吗?”而令这些挑剔的外商没有想到的是,周群飞偏偏是一个极其“霸蛮”的湖南女子,面对当时最为知名的国际手机巨头她并未怯场,而是打算要替自己和公司拼出一个未来。
为了得到客户认可,她三天三夜没离开工厂车间,将原材料通过离子交换法来做各种实验,不同的时间、温度、浓度,最终找到了最适合的加工参数。凭着执拗和一线生产多年的经验,周群飞终于成功的达到了客户设置的标准。“我们的样品从一个特定的高度范围内自由跌落不会破碎,超过某一高度范围跌落虽然可能破碎,但破碎以后也不会伤人!”至今她还保持着那份成功的喜悦,“当时在这个行业内,我们第一个达到了外商跌落测试的要求。”
她的“跨界”思维也在关键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摩托罗拉V3手机风靡市场时,正是周群飞通过结合手表玻璃镀膜、印刷的技术,完美解决了这款手机视窗玻璃面板印刷油墨较易脱落的问题。从此,她和她的产品得到了市场认可, “蓝思”已经不再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