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点名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回答:你一定会说,这是什么烂问题,谁那么笨,花钱买罪受?
可同样的情况换个场合,自己或许就做类似的蠢事。
不少男女都曾经抱怨过他们的情人或配偶品性不端,三心二意,不负责任。明知在一起没什么好的结果,怨恨已经比爱还多,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还是要和他搅和下去,分不了手。说穿了,只是为了不甘,为了习惯,这不也和光临餐厅一样?
――做人,为什么要过于执着?!
问题二:如果你不小心丢掉100块钱,只知道它好像丢在某个你走过的地方,你会花200块钱的车费去把那100块找回来吗?
回答:一个超级愚蠢的问题。
可是,相似的事情却在人生中不断发生。做错了一件事,明知自己有问题,却怎么也不肯认错,反而花加倍的时间来找借口,让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大打折扣。被人骂了一句话,却花了无数时间难过,道理相同。为一件事情发火,不惜损人不利己,不惜血本,不惜时间,只为报复,不也一样无聊?
失去一个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无法挽回,却还是那么伤心,而且一伤心就是好几年,还要借酒消愁,形销骨立。其实这样一点用也没有,只是损失更多。
――做人,干吗为难自己?!
问题三:你会因为打开报纸发现每天都有车祸,就不敢出门吗?
回答:这是个什么烂问题?当然不会,那叫因噎废食。
然而,有不少人却曾说:现在的离婚率那么高,让我都不敢谈恋爱了。说得还挺理所当然。也有不少女人看到有关的诸多报道,就对自己的另一半忧心忡忡,这不也是类似的反应?所谓乐观,就是得相信:虽然道路多艰险,我还是那个会平安过马路的人,只要我小心一点,不必害怕过马路。
――做人,先要相信自己。
问题四:你相信每个人随便都可以成功立业吗?
回答:当然不会相信。
但据观察,有人总是在听完成功人士绞尽脑汁的建议,比如说,多读书,多练习之后,问了另一个问题,那不是很难?
我们都想在3分钟内学好英文,在5分钟内解决所有难题,难道成功是那么容易的吗?改变当然是难的。成功只因不怕困难,所以才能出类拔萃。
有一次坐在出租车上,听见司机看到自己前后都是高档车,兀自感叹:“唉,为什么别人那么有钱,我的钱这么难赚?”
我心血来潮,问他:“你认为世上有什么钱是好赚的?”他答不出来,过了半晌才说:好像都是别人的钱比较好赚。
其实任何一个成功都是艰辛取得。我们实在不该抱怨命运。
――做人,依靠自己!
问题五:你认为完全没有打过篮球的人,可以当很好的篮球教练吗?
回答:当然不可能,外行不可能领导内行。
可是,有许多人,对某个行业完全不了解,只听到那个行业好赚钱,就马上开起业来了。
我看过穿着没有任何品位或根本不在乎穿着的人,梦想却是开间服装店;不知道电脑怎么开机的人,却想在网上聊天,结果道听途说,却不反省自己是否专业能力不足,只抱怨时不我与。
――做人,量力而行。
问题六:相似但不相同的问题:你是否认为,篮球教练不上篮球场,闭着眼睛也可以主导一场完美的胜利?
回答:有病啊,当然是不可能的。
可是却有不少朋友,自己没有时间打理,却拼命投资去开咖啡馆,开餐厅,开自己根本不懂的公司,火烧屁股一样急着把辛苦积攒的积蓄花掉,去当一个稀里糊涂的投资人。亏的总是比赚的多,却觉得自己是因为运气不好,而不是想法出了问题。
――做人,记得反省自己。
问题七:你宁可永远后悔,也不愿意试一试自己能否转败为胜?
回答:恐怕没有人会说:“对,我就是这样的孬种”吧。
然而,我们却常常在不该打退堂鼓时拼命打退堂鼓,为了恐惧失败而不敢尝试成功。
以关颖珊赢得2000年世界花样滑冰冠军时的精彩表现为例:她一心想赢得第一名,然而在最后一场比赛前,她的总积分只排名第三位,在最后的自选曲项目上,她选择了突破,而不是少出错。在4分钟的长曲中,结合了最高难度的三周跳,并且还大胆地连跳了两次。她也可能会败得很难看,但是她毕竟成功了。
她说:“因为我不想等到失败,才后悔自己还有潜力没发挥。”
一个中国伟人曾说:胜利的希望和有利情况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做人,何妨放手一搏。
问题八:你的时间无限,长生不老,所以最想做的事,应该无限延期?
回答:不,傻瓜才会这样认为。
然而我们却常说,等我老了,要去环游世界;等我退休,就要去做想做的事情;等孩子长大了,我就可以……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科学地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1、说明文一般结构形式为:先对说明的对象作总的概括介绍,然后导入具体说明,概括介绍的方式包括概述式 、描述式、设问式和定义式。
2、具体说明的结构思路
说明文的结构由事物的性质确定,一般来说,确定它的结构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按说明对象的自身条理性来安排结构。二是按人们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安排结构 。
(来源:文章屋网 )
例如:命题作文“坚持”的主题提炼。我们先来看“坚持”是一个动词,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观点。可能有的同学会说:这怎么是一个观点类命题作文
呢?“坚持”只是一个词语,连句子都算不上,怎么会是一个观点呢?其实我们在这个题目前加上“我们要”三个字,
就可以揣摩出隐含在题目背后的观点――“我们要坚持”。可能有的同学又要问了:为什么一定要加“我们要”呢?为什么不能加“他们要”呢?这是因为出题者的出题意图是考查中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所以便加“我们要”。
那么,“我们要坚持”这个观点能否作为我们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呢?不行,因为这个观点还太抽象,同学们要对它进一步充实,使它成为一个具体、完整、全面的观点。如何充实呢?可以针对前面得出的基本观点――“我们要坚持”问“为什么”,即“为什么我们要坚持?”
依据自身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同学们可以找出许多原因,比如:只有坚持,才能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接着同学们要将基本观点――“我们要坚持”和针对这个基本观点问“为什么”之后得出的原因――“只有坚持,才能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而全面的观点:我们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这才是同学们要写的文章的主题。
整理刚才的思路,可以归纳出动
词性观点类命题作文的方法步骤:
1.“加”:在题目前加“我们要”,形成一个基本的观点;2.“问”:针对这个基本的观点问“为什么”;3.“合”:将得出的原因和基本观点整合为一个具体、完整而
全面的观点。由此得到“三步法”,即一
“加”,二“问”,三“合”。
试比较下列三个命题作文题目中,哪个可以运用“三步法”提炼主题?并试着提炼一下。
1.成功的门是虚掩着的
2.极限
3.合作
思路分析:第3个题目可以用“三步法”提炼主题。提炼过程如下:1.“加”:在“合作”前加“我们要”三字,得出基本观点“我们要合作”;2.“问”:“为什么我们要合作”,同学们稍作思考,可以找到一个原因:合作可以让我们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学习的效率,获
得更大的进步;3.“合”:将基本观点――“我们要合作”和原因――“合作可以让我们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得更大的进步”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充实、具体而完整的观点:我们要合作,合作可以让我们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得更大的进步。这就是同学们要写的文章的主题。
下面同学们再来看一下“表现自己”这个命题作文如何提炼主题。“表现自己”是一个动词性的短语,同时也是一个动词性短语的观点类作文命题,因为在“表现自己”前加“我们要”三字后,可以组成“我们要表现自己”这一观点。于是我们可以按照“三步法”的三个步骤来审题立意:1.“加”:在题目“表现自己”前加“我们要”三字,得出“我们要表现自己”这个基本观点;2.“问”:针对“我们要表现自己”这个基本观点,问“为什么”。同学们稍作思考,可以得出一个原因:表现自己,可以让他人了解自己的才能,从而获得他人的欣赏;3.“合”:将
基本观点――“我们要表现自己”和原
因――“表现自己,可以让他人了解自
己的才能,从而获得他人的欣赏”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观点:表现自己,可以让他人了解自己的才能,从而获得他人的欣赏,所以我们要表现自己。
由此可见,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
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要求:1.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主要考点: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命题例析:这一考点的命题,主要考查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
【例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回答1~3题
1. 地球的普通性主要表现在
A. 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很相似,自转周期较短
B. 从结构特征看,地球属类地行星,体积质量适中,比巨行星小,比远日行星大
C. 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十分相似
D. 从结构特征看,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周期适中
2.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 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
B. 绕日公转与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C. 表面存在大气层
D. 位置适中,体积和质量适中
3. 想了解M星球上是否有生物存在,你认为必须了解下列信息中的哪些信息?
①M星球上是否有火山活动 ②M星球上是否有水 ③M星球上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M星球上的温度是否适宜 ⑤M星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解析:地球的普通性在于其所处的位置和特征与其他行星相似,特殊性在于其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可以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主要包括适宜的温度、厚厚的大气、充足的水源等,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稳定的太阳辐射和安全的运行轨道等。
答案:1.C 2.A 3.A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一 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及特征。
命题例析:这一考点的命题,以基础为主,考查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突出生产、生活特别是利用地震波的原理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等。
【例2】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但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2)最近,我国在渤海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______波。
解析: 第(1)题,地球内部圈层和分界面名称属基础知识,此题较为简单。第(2)题,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能穿过固、液、气各态物质,而横波只能穿过固态物质。
答案:(1)(见图2) (2) 横
考点二 地球外部圈层的结构及特征
命题例析:这一考点的命题,突出地理的综合性,考查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及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例3】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1~3题。
1. 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 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A. 瀑布 B. 岩石 C. 树木花草 D. 大气
3.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答案:1. C 2. C 3. B
三、“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课标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 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考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命题例析:这一考点的命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对气候、环境、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例4】图4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 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 。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 和 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 环节。人类可以通过 、 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4)在全环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 、 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解析: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的意义: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对全球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由此产生了流水侵蚀、沉积等作用,塑造了地表的形态;人类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答案:(1)海陆间 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2)水 水能 流水沉积作用
(3)c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4)蒸发、植物蒸腾作用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英文电影片名;翻译原则;翻译策略
电影片名作为文艺作品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多以极其简洁精练的语言对作品的内容、主题及思想做高度凝练的概括。本民族文化特色也富含其中。电影必须能给观众提供审美享受,好的电影片名能给观众的感官带来愉悦,同时将观众带入电影为他们创造的艺术氛围当中,因而好的电影片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期望,并吸引更多的观众。一般来说,电影片名翻译要求较高的通俗性和广泛性,而半文学体风格又要求此类翻译讲究语言的逻辑性、艺术性和感染力。鉴于此,电影翻译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理论支持。
任何译文里,都隐含着译者的主体性,不管这种主体性对广大读者而言是有益还是有害,它都是不可能避开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描写翻译学的兴起为代表,翻译中的文化研究逐渐盛行。翻译界认识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意识必然会对翻译活动产生影响,因为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化,更重要的是思想交流和文化交流。译者主体性亦称翻译主体性,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性,即翻译主体能动地操纵原本(客本)、转换原本,使其本质力量在翻译行为中外化的特性。译者主体性给电影片名翻译带来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使译者能够更完美、准确地再现电影的信息和美感。
一、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
电影片名是一种专有名词,是编剧精心构思的产物,既高度概括影片的主题或内容,又强烈激发读者的观看欲望。为了使电影片名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和商业价值,译者需发挥其主体性,遵循影片片名的三大翻译原则,采取恰当的方法,获取最恰当的译文。
1 信息传递原则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电影艺术作品标题的文化内涵,发挥其文化交际功能,译者首要的任务是把原电影的信息内容传递给译语观众,片名译文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信息传递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观众对影片的解读。片名之于电影,恰如地图之于旅人,有方向指引之功能。有不同偏好的观众群就能按图索骥。选择适合自己品位和兴趣的电影。
2 美学欣赏原则
译者在对片名进行翻译时,应考虑译语的观众的审美心理。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的文学翻译理论中的“三美”翻译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是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亦可以应用到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之中。译者要掌握一般片名翻译规律,比如文艺片的片名一般认为要译得文雅一些;娱乐片应译得通俗一些。译文要紧贴译语观众的审美心理。但是对于美的追求要把握一个度,文雅不等于故作高雅,通俗也并不等于庸俗。译者要依据影片的内容和风格来定,恰到好处的装点会让人心旷神怡,反之,则弄巧成拙。
3 文化重构原则
由于中西文化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在片名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根据译语观众的文化因地制宜,有时候要对西方文化进行重构。好的片名翻译就好比把“西餐”引进中国。既要保持原汁原味又要符合国人的口味,经常能引起观众的联想,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为此,译者在必要的时候对源语进行文化重构是保证观众普遍接受片名翻译的最好手段。
二、译者主体的电影片名翻译的策略
许均在《“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一文中指出,“所谓译者主体意识,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出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及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这种主体意识的存在与否、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整个翻译过程,并影响着翻译的最终结果,即译文的价值。”作为独立主体,译者的主体意识自始至终贯穿于翻译活动。
为了达到电影片名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带着脚镣跳舞”的译者必须在一定的限度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进行“再创造”。
1 把握源语的含义,采取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
译者不但要根据影片内容反复推敲,仔细斟酌。还必须在两种文化中进行比较、选择与转换。归化或异化是译者通常采用的翻译策略。前者是以民族主义为中心,把国外的价值观归化到译语文化之中,把原文的作者请回家;后者则离经叛道地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表现出来,把读者送到外国去。好的译片名传递着“美”的信息,引起观众遐想。有先睹为快的强烈欲望。
归化,又称“改写”,是一种自由的翻译方法。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提倡归化的翻译方法。即译文在音、形、义等方面尽量达到精神、事实、意境的对等。译者传达主题信息,确立全片感情基调,为观众提供审美愉悦。如把Speed译为《生死时速》,把Casablanca译为《北非谍影》等。它们既保留了原文的精髓,又符合译语的语言习惯。如果把Speed直译为《速度》。把Casablanca直译为《卡萨布兰卡》,译语观众将很难判断影片的题材和内容,同时译文本身也缺乏语言色彩。
异化应用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上,就是指中文译名保留了英语的语言文化特点,由此而产生的陌生感能够增强观众的文化差异意识,给观众以原汁原味、别样的体验。从而使观众充满好奇、主动去理解感受并接纳影片带来的外来文化。如把God Father译为《教父》、把TheLord 0fRings译为《指环王》等,都是成功的翻译。这种洋腔洋调能够给观众以新鲜感,激起他们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心。
2 理解源语影片的内涵,对其文化进行重新构建
由于文化差异,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观众必然受自己特定语言文化环境的熏陶,形成一种固有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电影片名的翻译若不能顺应目的语文化语境,是万万行不通的。电影是生活中某种文化或实或虚的反映。体现电影内容的片名自然而然也包含了很多文化因素。作为译者。一定要考虑到译语观众对译文的接受程度。对异于本民族的文化内涵要进行再度创作。好的电影翻译片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期望,将他们带入再度创造的艺术氛围当中。并吸引更多的观众。如美国电影Waterloo Bridge这一片名原意为“滑铁卢桥”。众所周知,1817年英国在泰晤士河上出资建造了滑铁卢桥,以此来纪念威灵顿公爵指挥英国军队打败拿破仑而取得的滑铁卢战役的胜利。如果依据英文直译成“滑铁卢桥”,观众定会认为这是一部与拿破仑打仗有关的战争片或介绍与该桥建筑有关的纪录片。但看过此片的观众都知道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片。Bridge这个词和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桥”的故事有着相同之处,如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陕西省蓝田县一年一度的“蓝桥相会”等。而“蓝桥相会”的传说与Waterloo Bridge故事情节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所以译者把原名“滑铁卢桥”译成了“魂断蓝桥”,这样做不仅避开了中国观众由于地城文化差异、历史背景知识缺乏而引起的不解;而且“蓝桥”这一隐含中国文化的意象能使观众一看到片名即刻领悟到这是部关于爱情的电影。此译文融人了一些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标志着美的意象,既切合影片的内容,又体现了原片的悲剧色彩,令观众对影片产生美好的想象,进而产生观看的兴趣和欲望。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重构的意义在于它能及时有效地达到使译文与观众沟通、使观众心领神会的效果。
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的“the Third Man'’起初译为《第三者》,结果被中国观众误以为是婚姻。其实“the Third Man'’指的是片中车祸事件的第三个目击证人,该片译为《第三个人》或根据剧情转译为《黑狱亡魂》是不是更恰当呢。
3 掌握语言音韵美的特性,让译语朗朗上口
电影片名的音韵尤其讲究炼字,而炼字就需讲究音美。语言的音乐美是语言美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的特点决定着语言节奏的形式。汉语的节奏以其音部的回旋、停顿的久暂、韵脚的和谐、平仄的变化等特征体现出汉语的音乐美,从而产生优美的韵律节奏。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使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有“音美”的片名读起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汉语音乐性的特点为词的组合,尤其为形式结构上成分驳杂而又整齐匀称的四字格词组的组合,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现代汉语的成语。大多是四字句。一个故事、一种现象或一条哲理,被自然而然地浓缩于四字之中。堪称语言杰作,它精练、圆润、简明、优美。它介于词与句之间,具有较强的伸缩性,尤其在声调、音韵、节奏等方面表现出“读来爽然,听来了然”的音乐美。另外三音节词在我国古代韵文中用的非常多,五言、七言体现为三节拍或四节拍的韵律节奏。译者掌握这些汉字的音韵之美,结合影片的内容,把片名翻译得既传达了原文中心又使译语好记、朗朗上口,极其传神。四字译文,如The Conten-der《政界风云》、You Can Count On Me《诚信无价》等;三字译文,如Boogie Night《不羁夜》、Outland《天外天》;五言译文,如:Sleepleas,n Seattle《缘分的天空》;七言译文,如:TheGreat giegfeld《歌舞大王齐格菲》等。这些成功的翻译无一不体现了汉语的读音特点、构词习惯,无一不让观众记忆深刻。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