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秋天的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读着它们,都能使人置身到奇特的异象当中,感受大自然给予的无限美好的馈赠!
两位作者在自然景物里自然心情的表露,自然情绪的表达,没有任何刻意的渲染,一切都在不经意间传递着,使人为在世间的渺小存在而轻轻地叹息。
秋日里,尤其是晚秋,那零落的秋叶,摇曳的芦苇,清凉的秋风,萧萧的秋雨,南飞的归雁,给人一种独立寒秋的空旷。而落日下的苍茫则给人一种深沉的孤寂和色泽富丽的感官享受。在秋野中,那日落是一种静谧,一种神圣,一种苍凉,一种美好。《秋天的日落》不同于以往读到的散文,作者虽然在这篇散文中写了衰草残茎的荒凉秋景,却让人感觉不到一丝悲哀、忧郁和惆怅,表现出作者一种豁达的人生观。而《草色倾心》中,春天的小草刚刚发芽,一切是那样的新鲜和新奇。作者把生命的那种弱小但不卑微,幼稚但不缺活力通过看、听、想描写得活灵活现。
纯美的语言,纯美的意境,淳朴的情怀使人感到一种蓬勃的积极向上的力量,仿佛自己就处在这自然的力量之上。这种感怀同样贯串于两篇文章之中,尤其在文章的结尾处都得到了升华,如“总有一天,太阳的光辉会照耀得更加妍丽,会照射进我们的心扉灵府之中,会使我们的生涯充满了更大彻大悟的奇妙光照”(《秋天的日落》)。“这声音,迅即漫上你的心。你,也就变成了一棵草,不,应当是草芽儿。”(《草色倾心》)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小学生作文的水平呢?
1. 指导学生观察,激发观察事物的兴趣,使其愿观察,爱观察 如秋天到了,大自然万物成熟,田野的庄稼,使人感到丰收的喜悦;山上的野果,使人垂涎欲滴 ……这时,把学生带到田野中去,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秋天,去领略秋的神韵,饱览秋的身姿,拥抱大自然的风光。湛蓝的天空,凉爽的风;争奇斗艳,傲霜斗雪的;黄澄澄的稻穗;金灿灿的佳果;碧波荡漾的湖水,湖中肥大的鲤鱼……这些都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唤起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激情。当学生有了观察事物的兴趣,喜爱观察大自然时,要指导他们善于观察,教给观察的方法。比如,观察一处景物,关键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观察呢?对比观察是一种好方法。一次郊游,我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去铜佛顶登高。我要求全班同学,把观察到的山花野果,山川溪流,朝霞夕阳,记在心里,细心揣摩,回来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中的景物描写。 回来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想说要写,可就不知道如何把铜佛顶写真写象。这时,我指导学生回忆到过的龙山,并和铜佛顶比较。同样是山,同样是水,同样是封开县境内,两山差别很大,龙山奇峰怪石,野菊争奇斗艳,溪流平缓;而铜佛顶则是另一番艳装,青松挺秀,野果飘香,流泉飞瀑,百鸟布谷。这样对比,铜佛顶的秋天的特点找到了。还应注意的是,同一样的事物在不同时间内的情况。同样是树,秋天与春天不同;同样是野果,夏天与秋天不一样。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方位不尽相同,同样是杨桃,从正面看它是五角星;……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时,认真细致地加以比较,也就是要善于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把它写真写象。
2. 指导学生联想,把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文章更生动更吸引人 许多学生的作文却是干干瘪瘪的,使人读了泛味,无印象,其原因就是学生不懂进行联想。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呢?其一,抓住一切契机,让出现在眼前的具体事物在脑海中找出与其它事物相似之处,进行类似联想。比如,“一棵大榕树”把它想成“这棵大榕树就像一把撑开的绿绒大伞”,“小鸟在树上叫”想成“小鸟在树上歌唱”,“一片片白云”想成“一片片白云宛如一座座覆盖着白雪的小山”,“一条溪流”想成“一条溪流像镶嵌在山间的玉带”,“鲜花盛开”想成“鲜花绽开了笑脸,向我们问好”,……这样在写具体事物的基础上,加进实在事物引起恰当的联想,使文章显得生动具体,把具体事物跃然纸上,给读者的印象就深刻了。
其二,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联想。所谓相关的联想,就是依据事物彼此相近,相关的关系,去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比如,当你看到水平如镜的水库,便不禁想到建设水力发电站,利用水库的水发电,使千家万户用上电灯,利用水库进行网箱养殖,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创造致富之路。同时,水库的水灌溉万亩良田,连年获得丰收,收获成果的喜悦……又如,我们由粉笔想到老师,由扫帚想到清洁工人……指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联想,不但可以使景致更加宜人,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这样的联想,既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又使人领悟到景致的内在价值。
其三,在平时指导学生联想时,还可以进行对比联想的指导。也就是说,根据事物之间相反或相对的关系由此及彼的联想。比如,在寒冷的冬天,同学们对某家境贫寒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这令寒冬也逊色,由寒冬想到同学们火热的爱心,两者相对比,文章的中心思想就突现了。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是描写冬天的。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是描写春天的。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是描写夏天的。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宋·秦观《秋日》是描写秋天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特邀撰稿教师: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 胡静霞
要求:
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晶莹可口的葡萄……让人垂涎欲滴;漫步林间小道,你会看到飞舞的树叶像可爱的黄蝴蝶;再抬起头,你还会欣赏到千变万化的秋天的云……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今年的秋天很特别,很美丽!
秋天的落叶会送信,那是祝福即将远行的大雁的平安信;秋天的果园很热闹,累累的果实在召开“我最棒”的庆功大会;秋天的云彩在演出,那奇特的魔术表演吸引了许多孩子驻足观看……选择一两种你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快乐导航:
同学们,要记住哦,写景的文章,首先要有一定的描写顺序,娓娓道来;要有详有略,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挑选喜欢的、熟悉的景物详细描写;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这样,你的文章才能脱颖而出。
瞧,康城实验学校的沈睿姿,写起景来就有她独特的一套。
秋天的傍晚,我和家人在小区里散步。快到邻居家院子时,一股花的清香扑鼻而来。我走近一看,院子里有好多色彩鲜艳的。白像雪一样白,黄球菊白里透黄,墨菊紫里透红,红像太阳一样红,还有那金灿灿的就像小姑娘金色的卷发……五颜六色,美丽极了!看来这家的主人一定很喜欢!(本文的开头不疾不徐,读来心生舒适。一组精悍紧凑的排比句,更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秋的娇艳迷人。)
我们沿着小区的马路溜达,秋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路边大树上的叶子变黄了,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飘落。地上有些地方已经铺满了落叶,远远望去,就像一块金色的地毯。我迫不及待地踩上去,脚下沙沙作响。我竖起耳朵听着,闭上眼睛感受着,觉得自己仿佛变成了一片树叶,秋风一吹,我挣脱了大树妈妈的怀抱,像蝴蝶似的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着……(“共情”是作文的一大妙招,在这里,小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片树叶,表达了她对秋的热爱。)
一阵铃铛声由远而近传来,我睁开眼睛,看见一只雪白雪白的小狗,它有一个葡萄似的鼻子,一张大大的嘴巴,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骨碌碌直转,走起路来尾巴一摇一摆,像个雪团,可爱极了!它在路边停留了一会儿后向远处跑去,留下了一堆便便。我心想:谁会有这个“小幸运”踩上后走“狗屎运”呢?这时,一个拿着晚报的男子走了过来,他停顿了一下,左看看,右看看,最后弯下腰,用手中的报纸把便便包了起来,扔进了垃圾桶。这一刻,我觉得我们小区的秋天更美了!(匠心独具的结尾,老师自叹弗如!)
指导老师 胡静霞
一、形象的比喻
在作文中如果能有一两处生动的比喻,那就会使文章鲜活起来。如一位同学这样描写春的,她把春比喻为“春姑娘”:春姑娘来了,她穿着翠绿的连衣裙,迈着轻盈的舞步,飘然来了,她给每一个观众都留下了一个热烈的吻,吻着山冈,山清了,焕发出勃勃生机;吻着村庄,村绿了,穿上了一套绿色的绒衣;吻着桃树,桃花立刻羞得满面绯红,引来了蝴蝶翩翩起舞。春姑娘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绿色的向往,哪里就有绿色的希望。这个同学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春姑娘描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充分地展示了春姑娘的美丽和可爱。如一位同学这样描写秋天的:“秋天犹如怀了孕的妇女,挺着硕大的肚子,披着金色的大衣,在农民的眸子里晃动。”这样把金色的秋天比喻成孕妇,使农民看到了希望,充满了喜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巧妙的夸张
在作文中使用夸张能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看见这绿色的麦苗,就能嗅到面包的香味来。”这对葱绿的庄稼进行了夸张,想象丰富,给读者超前全新的感觉。在《晏子使楚》这篇文章中,晏子严肃地回答:“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大伙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阵雨……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晏子用举袖如云,甩汗如雨,极言夸大齐国人多,妙不可言。鲁迅在《漫谈漫画》中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使我们立刻感受到燕山原来这么寒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
话了。
三、感人的细节
细节是文章的血肉,有血有肉的文章才能显得丰润有色,具有真情实感。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道,“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袄,蹒跚地走过铁道……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的眼泪很快掉下来了,我赶紧擦干了泪,怕他看见。”这一细节,把年迈体弱的父亲爬铁道的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淋漓尽致,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同时也表现出“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感、伤痛之情。俗话说:文眼决定主题,细节决定成败,在《保护环境,爱我家园》的征文比赛中,一个作者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年龄大约八十多岁,手拄拐杖,晃晃悠悠在大街上走着,一阵狂风吹来,地面上尘屑飞扬,空中飘飞着一些杂物,这位老人边走边盯着空中飘飞的塑料袋,追赶了七八米,他举起拐杖,翘起脚尖,用拐杖的弯弓把飘飞的塑料袋勾下来,然后包着石块放进垃圾箱里,这时才安然地向前挪着。目睹此景,我的心被震撼了。老人举杖勾袋的细节描写,透露出老人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精神风貌,实在是可敬可佩,老人的这一行为潜移默化影响着许多人们,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四、生动的描写
一出戏要有紧锣密鼓的开场,一堂课要有锦言妙语的描绘,好的描写就能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传神逼真。如在讲《祝福》这篇课文时,老师让学生张开放飞的翅膀,让学生发挥想象来描述祥林嫂的形象。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炮竹声声,在现在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根下端开裂的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惨遭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这样的描述既传神,又有穿透力,使师生共同进入了《祝福》的意境中。
五、合理的引用
在文章中如果能合理地引用名言、格言、谚语、歌词等,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如在以“奉献”为主题作文中,一学生在作文中大量地引用了格言、名句,他这样写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赠人一物似于玉珠,伤人一语胜于剑戟。”“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形容老师辛勤工作无私奉献时,他引用了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然后又引用了陶行知先生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样就使文章大放异彩。如有位记者在美伊战争报道中写道:“战争打响后,俄罗斯表现出‘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势态,但并没有‘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语言清新,文采横溢,又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