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莫言语录

莫言语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莫言语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莫言语录范文第1篇

是电视剧《夏至未至》的第二十三集。《夏至未至》是由上海辛迪加影视有限公司出品,根据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由陈学冬、郑爽、白敬亭领衔主演,夏梓桐、柴碧云、庞瀚辰、王玉雯联合主演,张超、郑合惠子友情主演,李现特别出演的青春言情偶像剧。该剧讲述了在每个人都被急速到来的世界冲撞得看不清未来的时候,更大的逆境接踵而至,几乎完全逆转并影响了每个人的人生:傅小司的坎坷、立夏的离开、陆之昂的入狱、程七七的背叛、遇见男友的去世。在离夏天最远的地方,十年的光阴让人发现,除了记忆外,什么也不能永久,但他们都学会了爱和成长,于2017年6月11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

剧本改编方面不仅还原了原著的剧情,还增添了严密的逻辑设置和密集的情节,使剧情更能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对于梦想与现实之间“度”的把握,不仅引发了观众对青春岁月美好的怀念,也让人不自觉产生对成长残酷的感慨和“且行且珍惜”的共鸣。无论是苦尽甘来的明朗少年陆之昂,还是“命运不济”的坚强少女遇见,亦或是为爱不择手段的程七七,每个角色都鲜活丰满,并在现实生活当中有迹可循。

(来源:文章屋网 )

莫言语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听听那冷雨》; 陌生化; 词汇; 语法; 修辞;

《听听那冷雨》语言生动华美,如川剧的“变脸”,不断跳出窠臼,让人耳目一新。奇光异彩的语言得益于作者余光中熟练掌握用词造句的辩证法,既能循规蹈矩,又能艺术反常;而他艺术反常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以“陌生化”反制“脸谱化”。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同学学习。

这里所讲的“陌生化”就是使日常语言感受新鲜化的手段。 “所谓陌生化,就是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在指称上,要使那些现实生活中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化为一种具有新的意义、新的生命力的语言感觉;在语言结构上,要使那些日常语言中为人们司空见惯的语法规则化为一种具有新的形态、新的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王安忆在《漂泊的语言》)“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的。他认为“陌生化”是相对于习惯、传统而言的,它产生于变形与破坏,产生于差异与独特,常见说法就是推陈出新、变习见为新知、化腐朽为神奇。

与“陌生化”语言相对立的是“脸谱化”语言。所谓“脸谱化”语言,是指那些为人们形成思维定势、不再能引起人们注意的语言。语言自它的产生之日起就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它的历史积淀性使人们在日常的交往中必须遵守语言的规范,这样才可以保证语言的可交流性。《荀子・正名》中提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说的就是人们不能随意地改变约定俗成的语言,否则,就会发生交际混乱。比如:人们习惯于用“雨”这个词来表示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所以,只要一提到“雨”人们便可心领神会。而约定俗成的最后结果会导致语言的脸谱化、熟知化,原有的语言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生了根,人们养成了惯性和惰性,感觉钝化,对普通语言熟视无睹。提到“雨”,人们交流的过程中言传意会的就是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难以想象出来你所说的“雨”和别人所说的有什么不同,个人的独特的见闻和感受难以用这个约定俗成的词来表达,人成了语言的奴隶。语言陌生化正是要不断破坏人们“脸谱化”、“机械化”的“常备反应”,使人们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来,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去感受事物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在《听听那冷雨》中,余光中将语言“陌生化”用得娴熟并臻炉火纯青,他实现语言“陌生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一.词汇“陌生化”

余光中主张,“真正丰富的心灵,在自然流露之中,必定左右逢源,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步步莲花,字字珠玉,绝无冷场”,“对于文字特别敏感的作家,必然有他自己专用的字汇;他的衣服是定做的,不是现成的”。在《听听那冷雨》中余光中自创了大量的个性化词语或短语,形成“他自己专用的字汇”,使读者阅读时有一种瞬间的陌生化体验,能强烈地感知到冷雨的存在和特性。

1.用描写象征的手法构成偏正式词或短语。如“鬼雨”、“冷雨”、“天颜”、“润碧”、“湿翠”等,形象具体,生动可感。

2.用借代、比喻等手法组成偏正式新词或短语,取代旧词或旧短语。如文中“雪”用“白雨”代替、“雨落屋瓦”用“美丽的灰蝴蝶”来代替等。

3.用成语里常见的并列结构形式创造四字格成语。如文中“潮天湿地”、“云情雨意”、“云缭烟绕”、“山隐水迢”、“摧心折骨”、“断柯折枝”、“豪情侠气”等。语素粒子自由组合,前后两分,地位相同地并列,联合起来共同表示一个意思;彼此又结构相同,长短一致,形成十分对称的格式。给人以新鲜活泼的感觉。

4.用不一样的重叠方式,个性化搭配多音节叠音词。如,“潮润润”、“湿漓漓”、“湿黏黏”、“忐忑忑”等ABB式三音节叠音词,“曲曲弯弯”、“滂滂沛沛”、“潮潮润润”、“细细密密”、“干干爽爽”、“回回旋旋”等AABB式四音节叠音词,“滴滴点点滴滴”、“轻轻重重轻轻”、“清清爽爽新新”、“细细琐琐屑屑”等AABBAA式或AABBCC式六音节叠音词,自创的叠音词充满感性,音律和谐。

余光中以俯拾即是的“陌生化”词汇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语言不断“变脸”,使读者从另一角度欣赏到了冷雨的美感。

二.语法“陌生化”

所谓语法“陌生化”,即打破常规语法,打破一般语言线型排列的组合方式,将语法成分重组或强化、浓缩、扭曲、套叠、拖长、颠倒普通语言,使熟悉的语言突然变得陌生,以追求“陌生化”表达效果。

《听听那冷雨》中主要通过颠倒语序、超常搭配、取消标点、省略句法成分等来实现语法的“陌生化”。

1.颠倒语序

余光中写作时相当灵活地组合词语、改变句子成分的位置,句前的可以到句末,句末的可以到句前;改变句子成分属性,主语改变为宾语,状语改变作宾语,定语改变做谓语……读者感受到文中的雨的情景偏离正规的传统轨道,身心产生从未体验过的情感冲击,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如“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表述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这几句话的常规表述应是“厦门街的雨巷,我走了与记忆等长的二十年,……晚餐后,我沉思冥想,整理青苔似的深深的记忆。”这样的表述优美的散文味儿少了,但把本来做定语的成分移去充当句子谓语、把本来做谓语的移去充当句子的介词宾语的中心语,奇迹就出现了“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这么一倒错,语言立刻变得陌生有味,正如《红楼梦》中香菱读王国维诗歌所说的“念在嘴里倒像有几斤重的一个橄榄。”

“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咯咯,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 句子成分属性发生了改变,定语“啾啾”“咯咯”“唧唧”改变成了宾语。颠倒语序后的语言对读者而言是受阻的、扭曲的,仔细体味这样的句子,相比“啾啾的鸟声减少了,咯咯的蛙声沉没了,唧唧的秋天虫吟也减少了”拉长了读者感受的时间,读者的生命状态便被激活,从而获得阅读的。

再如“因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正常表述为“雨是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的最原始的敲打乐,瓦是覆盖着听雨的人的最低沉的乐器,瓦是撑起音乐的伞”,“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从语法上讲,应作“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的是雨,那最最原始的敲打乐”或“雨从记忆的彼端敲起,那最最原始的敲打乐”更符合规范。但是如何换序都不如原文有味道。“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将动词后置并且略去被动语态的标志,句子读起来一下子就生动而立体,屋瓦微微上扬、雨打青瓦的美妙意境一下子就丰满起来。

作者颠倒语序,使语意变得灵活生动、丰富多彩,语言的表现力得以提升。

2.搭配新奇

词语的语义特征决定了它在使用过程中的特定的搭配对象,某个词能与哪些词语搭配,不能与哪些词语搭配,构成了一定的语法搭配规则,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为表达的需要,余光中有意识打破了固有的搭配习惯,使不同系统的词语组合在一起,造成词语间的新奇搭配,给平常的语言赋予了一种不平常的气氛。

如文中“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籁都歇的岑寂,仙人一样睡去。”“枕”做动词用,后面的宾语一般是具象的名词性短语,如枕头、石头、胳膊、兵器(戈),而这里“枕”后的宾语却是抽象的名词、形容词。不合常规的搭配却显现一幅空灵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景。

“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中“下肥了嘉陵江”下雨怎能肥了一条江?下湿了可以理解,但宾语怎么是“布谷咕咕的啼声”?搭配十分不合常规。语言的陌生化使读者“增加感觉的困难”,使读者的阅读期待受挫。同时,文本在不时的唤起读者的“经验期待视野”中的预定积累:肥,含脂肪多,肥沃等意思,这里写江肥,意思是雨使江水猛涨;“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啼声”、是听觉范畴,文中却诉诸于触觉“湿”,别出心裁的写雨“湿”了布谷的啼声,委婉含蓄的表达作者在雨中回忆江南,思念家乡却又归不得的凄楚的内心感受:雨“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也下“湿”了作者思乡的心田。

余光中还在汉语固有的词语形式上作些灵活处理,将同音词对比搭配、同义词叠用搭配,造成语意或音节特殊的意味。

如:“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霏霏――非非,同音词的对比搭配增加了语言和谐的韵律。“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一句,“山”、“伞”谐音生趣,寄寓着无尽的忧思与遗憾。“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凄凉、凄清、凄楚、凄迷一字之别,同义叠用,语言新颖奇特。

3.取消标点

在余光中笔下,标点不仅仅是表示停顿和语气,它也成为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余光中也擅长通过使用标点取得陌生化的效果。其中,《听听那冷雨》中最能使读者产生陌生感的也许要数无标点的语言。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此处作者刻意取消标点将文句拉长,造成文字稠密,意象繁复的效果,

“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这样的句子读起来让人窒息,没有标点,刚读完前面,容不得读者喘气下一个汉字就迎上前。这个长句读得人酣畅淋漓,节奏紧凑,又有移步换景的作用,雨中湿漉漉的一幕幕悉数呈现,美不胜收。

无标点的长句令读者剪不断偏要剪,理还乱偏要理,解读的难度反而激发阅读兴趣,给读者带来审美的满足感。

4.省略成分

“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喊谁。”这里作者省略了很多语句,“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省略主语、省略介词,“窗外在喊谁”按照我们习惯的说法,这句话本该为“雨在窗外喊谁”,省略主语、省略介词。换用常规语言表述,可改为“在这样潺潺的雨帘中,我想起了那个曾在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起了他悲凉的一生的人。那摧心折骨的鬼雨啊,你附着了一个怎样的灵魂?潺潺的雨声,你在窗外喊谁?”

跳脱的陌生化语言赋予了语言更大的模糊性和暗示性,开拓了语言的形象空间,丰富了语言的表情达意功能。

三.修辞“陌生化”

余光中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生命的特性,在他笔下,万物有灵,即泛灵,似庄子的“物我合一”的认知方式,造就了文中很多体现泛灵意识的句子,修辞上大量采用比拟、移就、通感等,从而达到了语言陌生化的效果。

如文中第一小节“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潮润润”一词用得出奇,本是形容雨的字眼,余光中采用移就手法,不拘旧俗,另辟蹊径,赋予思想以雨的情态。在雨季,自然是湿润润的,这勾起了作者思乡之情,使他的思绪也包含了雨意。这种不合常情的创新手法与“陌生化”使现实事物变形,赋予常见事理以新的不合常理的含义,从而使人转换角度去接触或感知事物。

“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倘若没有赋予无瓦的公寓、一盏灯灵魂,怎能说出这种意味清新的话语?不用拟人手法,换成“我回到一座无瓦的有一盏灯的楼上有雨窗子的公寓里。”韵味全失。

再如“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用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这里作者使用比喻、拟人手法,雨在读者眼里分明是一个人,一个弹奏钢琴的温柔的灰美人。

以泛灵的眼看世界,世界便是情感化的世界,余光中凭借语言激活了读者,使得文本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得以充分的显现,文本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

余光中文章语言陌生化 “度”的把握比较好,“变脸”恰到好处,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和再创造的能力。余光中讲究语言“弹性、密度、质料”,《听听那冷雨》是他语言主张的最好体现。

莫言语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道路施工工程大量产生,严重影响城市交通。道路施工必然要占用车道,这就会干扰交通秩序,降低道路通行能力,让城市交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传统道路施工采取优化施工工艺、加强交通管理和梳理平行分流道路为主的交通组织方法。主要依据管理者的经验来进行方案设计,主观性太强,缺乏科学决策。传统道路施工交通组织的方法难以满足区域大规模道路施工的要求。本研究是为了通过科学的进行交通设计和规划,妥善处理施工与交通的矛盾,在保证顺利开展施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道路施工对城市交通造成的影响。

1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目标和原则

1.1 规划设计目标

道路施工的开展,打破了现状道路交通的平衡;交通组织就是在重现分配道路时空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整个区域的道路交通正常运行,最大限度缩短车辆绕行时间,充分利用道路资源;并且,将道路施工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所以,在研究交通组织方案时,要从路网分流为重点,充分考虑紧急情况下的交通组织方案和临时道路管制措施,对施工和交通关系进行协调。

1.2 规划设计原则

交通组织规划与设计,要以交通工程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保证交通的通畅、便利、安全、效率以及环境协调为出发点,充分利用交通系统的时间、空间资源和投资资源,优化设计现有的和未来即将建设的交通设施和交通系统,设计选择最优化的交通改善方案,在设计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1.2.1“占一还一”原则

道路施工会必然会占用车道,使得道路通行能力降低;所以,在进行道路施工时,尽量在允许的道路红线范围内,进行临时通道的开辟,实现“占一还一”,保证道路通行能力。

1.2.2 行人、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优先通行原则

让行人、非机动车和公共车辆优先通行体现了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重要理念。原则上,尽量不改变公交车辆的线路,以保证人民群众的出行便捷性,而且公共交通服务范围的稳定性也要予以重视;如不得不进行改道,则应该在原站点,给予乘客以指引和说明。

1.2.3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对交通影响分析、交通冲突技术、管理与控制和交通配流等相关理论进行综合运用,尽量科学制定交通组织方案;另外,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科研成果迅速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以便取得良好的效果,保证交通组织方案的实施。

2 交通组织方法

2.1 宏观交通组织

2.1.1 交通分流

交通分流是根据交通流的类别和性质在空间和时间上对交通作出的分离和疏导。

1)时间分流:在时间上,交通量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周期性。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要想尽可能保证交通道路通畅性,就要对不同种类和性质车辆进行引导和控制,充分利用非高峰时间来缓解交通压力。

2)空间分流:施工道路上的车流主要构成部分有三个:第一,施工道路沿线的穿越型车辆,具体来说就是穿越施工道路起迄点但不在区域内的车辆。第二,施工道路沿线的内部车辆,就是说在施工道路沿线区域内的车辆。第三,施工道路间的穿越性车辆,就是在施工道路之间来往的车辆。为了使施工道路的交通量减少,要将施工道路穿越性车辆进行疏散,使其到路网中;充分利用同施工道路相互平行的道路,让车辆在平行道路上运行;对于区域内车辆应当采取相近路网让其得以出行。

2.1.2 政策引导

1)公共交通政策。在道路施工期间,要依据道路施工工艺,对沿线公交车辆停靠站,进行局部调整。道路施工过程中,行人安全和道路通畅要予以重点保障,所以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行人转移出施工道路。可以通过缩短公交车辆发车时间间隔、延长运营时间等方式来实现。

2)单双号管理。如果道路的交通压力较为沉重,可以通过单双号的方式来机动车辆进行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将车牌号末尾数字的同日期的结合起来,单号日期通行的单号车辆,双号同理。

3)其他政策措施。结合具体情况,还可将施工道路承担的交通量以其他方式转移出去,比如,利用现有铁路资源,在施工期间增开临时内部客、货运专线等。

2.1.3 交通管理

为实现穿越性车辆的疏散,更大限度的进行空间交通分流,应当将交通诱导系统设置在道路,让车辆向其他道路分流。

1)及时施工信息。为了顺利实施交通组织方案,要对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络、报刊等在内的新闻媒体以及交通诱导标志进行充分利用,及时施工信息,引起行人和车辆的注意。另外,做好引导工作,让车辆提前选择通行路线,避开施工道路,从而是交通压力得到缓解。

2)将分流诱导标志设置在上游分叉口处,以便能够增加更多的分流道路;另外,对上游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进行调整,使分流方向车辆的通行时间延长,并进行相应的交通管制。

2.2 微观交通组织

微观交通组织是指进行施工道路内部的改善和优化。

2.2.1 施工道路沿线交通组织

1)将保证直行交通作为施工道路沿线的交通组织;

2)在同施工道路相交汇的道路进行禁止左转的管制工作,并且采取在交叉口先右转再掉头的方式来解决禁止左后车辆绕行的问题,通过引调头区的设置就可以实现;

3)对车速进行相应的限制,严禁在路边停靠车辆,从而保证道路的通常和安全。

2.2.2 施工车辆交通组织

对施工车辆进行交通组织,必须满足道路施工的最低要求,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大型货车是施工运输的主体车辆,要有效降低的其对道路交通造成的影响,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交通分离策略实现,比如可以通过架设便桥、修建临时施工车辆专用道,实现施工道路交通流和施工车流的分离。

结语

道路交通施工组织非常复杂,涉及的方面较多,需要建设、交通、规知和施工等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完整的施工组织方案应包括道路规划设计、施工工艺、施工周期和交通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它的制定需要多方配合,相互合作,需要经过多次的从施工条件到方案设计再到评价反馈的操作流程。所以,道路施工交通组织应当由交通管理部门和实施部门作为主要负责人,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及时协调沟通,结合道路施工的实际状况,不断的对其进行反馈和调整。施工前提条件、排序计划,在众多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下,有可能会发生多次变动,所以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务必能进行弹性处理,以便能够应对各种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1]刘莹,于艳辉,姚旭. 桥梁改造对城市交通影响及对策[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05)

[2]张建荣. 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初探[J].才智.2010(25)

[3]李俊彬. 城市道路施工期交通组织研究[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1(08)

[4]谭小灵,杨葛飚. 道路施工对城市交通影响的分析和对策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03)

莫言语录范文第4篇

Abstract: With the steel production developing by leaps and bounds in our country, Blast furnac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progress in various aspects, but it also has the very big gap in the utilization rat of resources and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is article, it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ratio model of blast furnace according the target of the optimal cost, and it can calculate the optimization ratio scheme of meeting the goal request and also considering reducing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t compares the data of the cost of pig iron, the consumption of ore and the quantity of blast furnace slag which is from before and after of applying the optimization ratio model of blast furna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reduces the cost of tons pig iron, economizes resources, reduces the emissions, and obtains better economic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because of applying the optimization ratio model of blast furnace.

关键词: 高炉炼铁;成本最优;优化配比

Key words: blast furnace;the optimal cost;the optimal ratio

中图分类号:TF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047-03

————————————

作者简介:马光银(1991-),男,贵州瓮安人,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冶金设备管理。

0 引言

我国钢铁生产突飞猛进,在2005年生铁产量达到了3.3040亿吨[1],远远超过世界钢铁大国历史最高产量,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第一大国。

从我国高炉生产主要技术指标的变化情况来看,我国高炉生产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资源和能源利用率、高炉大型化、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及环保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努力向钢铁强国迈进[1]。

现代高炉的基本炉料有烧结矿、球团矿和天然块矿3种,所谓炉料配比就是指上述3中炉料的搭配[2,3]。含铁炉料的合理搭配使用对控制入炉矿品位,改善原料的冶金性能,促进高炉炉况顺行等有很大的影响;含铁炉料的合理搭配使用可以提高入炉矿品位,使熔剂用量和炉渣量减少,矿石消耗以及单位能量降低等;可以改善原料冶金性能如原料还原性、料柱透气性和造渣性能等;可以促进高炉热制度稳定和高炉炉况顺行,实现高炉“优质、高产、低耗、长寿、环境友好”的生产方针。

炉料配比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与炼铁科学技术进步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每个高炉的炉料配比都是根据本企业所能获得自然资源的条件(品级和价格)、铁矿石的冶金性能和物理化学成分,以及高炉炼铁成本等方面因素来进行选择的。对于炼铁企业来说,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并实现环境友好是其最终目标。因此,除了技术方面的因素之外,主要是经济效益的因素影响着高炉炼铁的合理炉料配比[3]。今天我们研究高炉炉料配比的目的在于合理的利用本国和世界的铁矿石资源,使高炉冶炼技术达到最佳状态,最终求得最大限度的降低生铁的成本。

我国高炉炼铁是生铁的主要来源,占总生铁产量的90%以上[4]。对高炉炼铁成本构成进行分析,以及世界铁矿石资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可知炉料搭配是否合理对炼铁工序成本影响很大[5]。而以往对炉料结构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如提出合理的入炉原料就是无熔剂或少熔剂的情况下造出适宜碱度和成分的炉渣、要求具有良好的高温冶金性能,能在高炉内形成合理稳定的软熔带等等。这些定性分析的确是高炉入炉原料研究的原则,但是对于钢铁企业来说,从这些原则中找不到具体的炉料配比[5,6 ]。

基于此类问题,本文以成本最优为目标,提出了高炉优化配矿模型。该模型可快速、准确计算出满足指定约束条件下成本最优又兼顾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的优化配比方案。高炉优化配矿模型应用于某钢铁企业效果很好,降低了吨铁生产成本,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排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 高炉优化配矿数学模型的建立

1.1 高炉优化配矿模型的设计思路 本模型的设计,以原料内部价格为基础,以吨铁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结合高炉炉料结构的相关知识,建立几个约束条件[7,8],通过优化配料模型计算出成本最优的配料方案。

1.2 优化配矿模型描述 高炉炉料配比优化的目标函数可简化为熟料、生料、燃料(包括焦炭和煤粉)的总费用,使这一总成本费用最低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高炉配矿优化模型是采用线性规划方法,以原料内部价格为基础,优化入炉原料的配比,在满足化学成分约束和炉渣碱度约束等条件下,使高炉炼铁成本费用(即炼铁成本)达到最低。模型中所用原料名称及编号和原料所含成分名称及编号,如表1、表2所示。

1.3 优化配矿计算的数学模型

1.3.1 目标函数 高炉配矿的原料包括烧结矿、球团矿、其他外购铁矿石、焦炭和煤。以内部价格为基础,有供应量限制,一吨生铁的成本最低,即

MinZ=■+■(1)

式中,MinZ 表示吨铁最优成本; x■表示第i种原材料的配比百分比; p■表示第i种原材料的单位内部价格(元/吨);aij表示第i种原材料的j元素含量百分比;?准表示铁水中的纯铁含量(945,公斤/吨铁水);λ4表示铁水收得率系数 (0.963);rjt表示焦比(公斤/吨铁);rmf表示煤比(公斤/吨铁)。

1.3.2 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来自下面几个方面:组分含量下限约束、原料供应量约束、碱度的约束、原料配比百分比的约束等等。

1.3.2.1 组分含量百分比上下限的约束

■■?燮■?燮■j

j=1-15(2)

式中,■j 、■■分别表示第j种组分含量百分比上限和下限。hjt表示焦炭灰分(%);hmf表示煤粉灰分(%)。

1.3.2.2 原料供应量的约束 生产生铁所消耗的原料应小于等于工厂所能提供的原料量。

■?燮Si i=1-15(3)

rjtQFe?燮1000S16 (4)

rmfQFe?燮1000S17(5)

式中,QFe表示铁产量(吨);Si表示计划期内第i种原料可供量(吨)。

1.3.2.3 炉渣碱度约束 本模型中采用二元碱度

■?燮■?燮■(6)

式中,■、 ■分别表示碱度上限和下限要求;hsi表示铁水中Si含量(%),初始值0.45。

1.3.2.4 原料配比百分比上下限约束

■■?燮xi?燮■i(7)

■xi=100(8)

xi?叟0(9)

式中,■i、■■分别表示第i种原料配比百分比的上限和下限要求(%)。

2 算例与求解

2.1 算例 根据高炉配矿配比优化模型,求在满足Tfe成分约束和炉渣碱度限制情况下的最经济配比[5],并计算其炼铁成本。本文数据来源于某炼铁厂的高炉车间实际生产的炉料数据。下表为高炉数据表输入图,原料编号1、3、10、11分别表示烧结矿、球团矿、2种外购铁矿石,原料编号16、17分别为焦炭和煤粉。每种原料的Tfe、SiO2、CaO、P 、S、MgO、Al2O3 化学成分百分含量、原料内部价格和约束限制条件,均在表3中。

2.2 求解 使用本文建立的配比优化模型进行计算,将上述数据代入数学模型中,通过MATLAB软件,可以计算得到以下结果,高炉配矿原料配比及成本如表4所示。

2.3 结果对比与分析 将优化前后矿石配比代入相关公式计算得到高炉炼铁相关数据,如表5。

经表5数据比较分析可知(以日产量2000 t计算):

①使用本文建立的高炉集成配比优化模型每吨可节约成本为10.12681元。应用配矿配比优化模型后的炼铁成本每天可节约20253.62元,其炼铁生产成本降低效果明显。

②矿石单耗可节约29.798 kg,炼铁矿石原料可节约59596 kg,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炼铁资源消耗。

③吨铁炉渣量减少了25.8993 kg,炼铁需处理炉渣量减少51798.6 kg,减少了高炉炼铁炉渣排放,降低了废弃物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 结论与展望

3.1 在满足生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基于成本最优的配比模型的应用,降低了炼铁生产成本,节约了矿石资源,减少了炼铁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2 当前世界铁矿石资源价格波动较大,该模型可以为钢铁企业选择矿石资源和节约成本,提供理论计算和依据,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3.3 本文从经济角度研究了高炉炉料配比对高炉炼铁生产的影响,后面将就高炉炼铁主要辅料在加入的时间、空间、方式等属性不一样,对主料的资源转化率以及高炉生产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在最优成本前提下实现高炉主辅料资源转化率提高。

参考文献:

[1]杜鹤桂.我国高炉炼铁生产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J].鞍钢技术,2006,5:1-5.

[2]Kaoru NAKANO;Kohei SUNAHARA;Takanobu INADA . Advanced Supporting System for Burden Distribution Control at Blast Furnace Top [J]. ISIJ International , 2010, (50)7.

[3]宋延琦,李京社,唐海燕.新兴铸管高炉炉料结构的优化与研究[J]. 烧结球团,2010,35(3):14-16.

[4]梁中渝.炼铁学[M].北京:冶金出版社,2009.

[5]王炜,薛正良,陈畏林.高炉精料与炼铁成本的关系研究[J].中国冶金,2006,16(5):41-43.

[6]余方超 ,王炜.高炉精料对炼铁成本的影响[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8,18(4):8-10.

莫言语录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用模糊数学方法预测燃煤锅炉结渣特性的新发展,阐述了各评判方法的优缺点。

锅炉结渣是长期困扰电站锅炉设计和运行的问题,威胁着电站锅炉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准确预测锅炉的结渣倾向,为大型电站锅炉的设计及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锅炉的可用率,节约能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结渣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取决于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它不仅与煤的灰分含量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有关,还与燃烧器型式、炉膛结构和设计参数、炉内温度水平、空气动力工况、气氛条件以及受热面的布置等有关。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结渣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类结渣预测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采用模糊数学方法预测结渣特性的新发展。

一、结渣评判指标

目前,国内外判断电厂煤结渣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①根据煤的成分特性进行判断,比如煤灰中碱酸比B/A、硅比G、硅铝比SiO2/Al2O3、铁钙比等;②根据煤灰的物理特性进行判断,包括软化温度t2、灰渣粘度、煤灰烧结特性等。此外还有一些判定结渣的指标,如沾污指数Rf、煤灰粘度结渣指标、硫结渣指标RS、煤灰三元相图等。陈立军,文孝强等对结渣的评判指标做了归纳。

美国EPRI曾调研了各种结渣指数的分辨情况,调研结果表明,没有任何一项单一的指数可以完全正确预报结渣倾向,但任何一项指数又都有相当的可靠性(70%左右)。

二、模糊数学方法

单指标评判和预测煤的结渣性准确率较低,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有必要找到一种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出不同指标的不同置信度的方法,以使判别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因而产生了综合评判方法。

煤的结渣程度由弱到强的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模糊问题。模糊数学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具有“模糊性”现象的一门学科,因而能很好的评判煤的结渣倾向。

(一)模糊综合评判

单一结渣特性判别指数分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分割界限太明确,人为地把复杂的模糊性现象简单地处理成了清晰现象,并且单一指标只能从某个方面因素判别其结渣程度。为了提高预报的可靠性,必须兼顾多种因素综合评判。

综合评判是一种通过考虑不同因素表现出的不同作用而得到全面、合理结论的决策手段。这方面研究的共同点是选取一些常规结渣指标作为因素集,取用结渣程度“轻微”、“中等”、“严重”三级被择集作为评语集,并确定因素集中各因素的权重,进行单因素评判,最后按某一模型加以单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到综合评判向量。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判定该煤种的结渣程度等级。上述方法使用方便,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选择具有较高准确度的评判指标,在合理选择隶属函数和权重集的基础上,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判别结果更准确。其关键在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合适的隶属函数和权重集。

1.综合评判模型的发展及评判因数集的选取

孙亦碌等人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预测燃煤结渣性,并编制了用于综合判别的RTSQ程序,此模型为燃煤结渣特性模糊综合评判的雏形。

冯宝安等人提出了常规结馇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将其用于8个煤种的结馇特性判,所得评判结果与实际结渣状况相符。又应用主因素决定型M(Λ,V)、主因素突出型M(·,V)、综合评判型M(Λ,)及加权平均型M(·,+)四种单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国内8个煤种的常规结渣指标进行评判,由评判结果比较得出单级模型M(Λ,V)的准确率最高的结论。

邱建荣等人对单一煤种及混煤的结渣特性进行了研究,以软化温度t2、硅铝比SiO2/Al2O3、硅比G、碱酸比B/A为评判因素集对煤的结渣特性进行了评判。该方法不仅能够全面考虑各种煤质因素在具体情况下对结渣程度的综合影响,而且考虑了不同指标在不同情况下的重要程度,因而与常规指标相比,其评价更为全面客观。

杨圣春提出了分别适合于预测单一煤种和混煤的模糊评判模型CSM1和CSM2。刘伯谦等人针对元宝山褐煤的结渣特性预报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将改进了的常规指标及锅炉运行参数等多种单一判别准则运用于模糊数学,对褐煤结渣状况进行了有效判别。

浙江大学曹欣玉、兰泽全等人在分析单一结渣判别指标的缺陷及其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常规指标评判水煤浆结渣倾向准确率普遍不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取了分辨率较高的结渣综合指数R以及4个常规指标构成评判因素集。该方法较传统的方法有更高的准确性。

2.隶属函数的确定

关于隶属函数的确定人们一直都是采用线性函数,杨圣春提出的混煤结渣模型CBM2的隶属度函数采用正态分布,函数变化较慢,评判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可信度,可为锅炉燃用混煤进行优化配煤提供参考。但该模型是否适用任何煤种,还有待于进一步通过实践来验证。

浙江大学舒红宁、黄镇宇尝试性地提出由正态分布函数演化而来非线性隶属函数,函数变化较慢,并与实际结渣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评判结果和实际结渣情况取得了很好的吻合。这些说明了用正态分布函数建立其隶属函数比线性隶属函数更准确、更合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3.权系数的确定

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中,权系数反映各个评价指标在综合评判中的可信度,直接影响综合评判的效果。因此,权系数的确定是综合评价方法的关键.通常采用专家咨询法来解决.而专家咨询法的致命弱点是过分依赖专家的主观判断和经验,其结果有时难以令人信服。

赵显桥等利用粗糙集理论来确定综合评判模型中的权系数,将权系数确定问题转化为粗糙集中属性重要性评价问题,利用粗糙集理论中的知识支持度和属性重要性评价方法,给出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权系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建立解析式的数学模型,完全是由数据驱动来确定各个预测方法的权系数,克服了传统权系数确定方法的主观性,使得综合评判方法更客观、更科学。

(二)聚类分析

灰色聚类方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的方法之一,是以灰色统计为基础,将聚类对象对不同聚类指标所拥有的白化数按几个灰类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判断聚类对象属于哪一类的灰色统计方法。

浙江大学曹欣玉等人在分析单一结渣判别指标的缺陷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将分辨率较高的Rs与另外5个结渣指数(t2、B/A、G、SiO2/A12O3、R)一起作为评判因素集,采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新汶黑液水煤浆及普通水煤浆结渣特性进行预测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较传统单一评价方法有更高的准确度。

许志华针对有关模糊判别法和灰色聚类法中所出现的缺欠,对其进行了补正,并讨论了补正后引起的计算量增大的问题。

邱建荣等人将邓聚龙的灰色聚类理论应用于燃煤结渣特性的评判中。灰色聚类理论继承了模糊数学法的优点,注意到分级界限不确定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属于某一等级的可能性分布。用此理论来判别煤的结渣性其结果无疑更符合客观实际。王桂明.谢竣林等人应用灰色理论对煤结渣性能进行评判,并对煤的结渣机理进行了分析,其结论与邱建荣等人相同,为煤的结渣评判提供了新思路。

华中理工大学郭嘉、曾汉才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分析预测混煤的结渣趋势,此方法不仅适合混煤的特点,而且考虑了模糊因素的影响方便易行。

(三)模糊模式识别

模糊模式识别法大致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又称群体模式识别方法)。直接法是根据最大隶属原则来归类,间接法则是按照择近原则来对被识别对象进行识别。

郭嘉,曾汉才采用间接法,将已知结渣状况的6个煤种作为模型,采用煤灰软化温度、硅铝比、碱酸比和硅比4个评判指标,对受检煤种进行识别。通过计算与前6个已知模型的贴近度,来判别受检者的归属类型。但此模型比较粗糙,识别范围狭窄,且只考虑了煤灰的特性,仅适用于燃烧工况比较接近的不同煤灰的评判。

兰泽全,曹欣玉采用间接法对待识别对象进行结渣特性判别。选用了7个已知结渣程度的燃煤作为标准模型,以4个常规指标和综合指数R为评判因素集,对同一台锅炉不同部位的3个样品(炉渣,转向室灰,除尘灰)以及某燃料水煤浆灰进行识别,以判断属于何种结渣程度,结果表明该模型较以前的四因素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同时指出应用模糊模式识别法来评价其沾污结渣特性时,在因素集的选取方面应更多地考虑锅炉设计参数及运行工况的影响。

赵利敏,路丕思综合考虑灰熔点、碱酸比、硅铝比、硅比及炉膛平均温度和无因次实际切圆直径6个因素,利用模糊模式识别的方法判断锅炉结渣。以实际运行中已知结渣程度的9台锅炉作为样本,对7台受检锅炉进行评判,评判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此新方法可预示大容量锅炉的设计及运行时的结渣程度。

随着模式识别样本库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此方法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三、结论

目前的采用的预测方法大多以煤指特性为指标,对锅炉的运行情况考虑较少。由于炉内结渣的多种因素影响,用某种固定的预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往往达不到要求的精度,难以找到通用的预测模型,而且数据本身也具有局限性。要想提高结渣预测的精确度,需要不断改进计算方法,建立和完善煤质特性、锅炉运行参数的数据库,寻找普遍使用的模型。

参考文献:

[1]陈吟颖、石惠芳、阎维平,达拉特发电厂3号锅炉炉膛结渣研究[J].动力工程,2003,23(5):2635~2637.

[2]张忠孝,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电厂锅炉结渣特性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20(10):64~66.

[3]陈宝康、阎维平、李霄飞,基于神经网络的电站锅炉辐射受热面污染监测[J].动力工程,2003,23(5):2660~2664.

[4]舒红宁、黄镇宇、董一真等,基于煤灰成分的非线性结渣模糊综合预测模型[J].电站系统工程,2006,22(4):11~12.

相关期刊更多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

安全生产与监督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海洋科学集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