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热学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传热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手段;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章学来(1964-),男,浙江海宁人,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蔚雯(1991-),女,上海人,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硕士研究生。(上海 20130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99-02
“传热学”是研究物体内部或物体与物体之间由温度差引起热量传递过程的学科。“传热学”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一直作为能源动力类专业研究生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因此,如何搞好“传热学”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传热学知识,是必须重要解决的问题。
一、“传热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近几年本专业课程考试通过率从89%下降到85%左右,大部分学生集中在65~75分数段,高分较少,专业平均分下降3~5分,教学成果不尽理想,而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本科扩招,导致学生平均素质下降,以往的教学方式已无法完全满足当今教学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传热学”一向“难教难学”。一是课程内容较为分散,缺乏很好连贯性,使学生不容易横向理解;二是图表、经验公式以及半经验公式较多;三是一部分理论与概念较为抽象深奥,学生理解普遍存在困难;四是课程课时少,54课时不足以将内容完全讲解,因而同学无法很好地吸收知识。
根据以上教学困难,课程组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试手段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改善教学成果,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最主要的是教学内容。现在传热学发展十分迅速,而其教学内容相对滞后,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增加一些传热学前沿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1.注重对流传热及其实际应用
考虑到上海海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于制冷及其相关行业,课程将加大对流传热的讲解力度,并在课后作业与考试中引入其实际应用题,加深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自行批改作业,并根据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下节课堂中,教师将详细讲解学生错误题目以及题目要点,并且扩展题目类型以及应用实例。
2.注意本课程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师讲解知识要点,必须与专业的培养计划联系在一起,旁征学生已经学过的科目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要点,博引学生即将学习的科目概念来印证课程内容。例如将锅炉作为导热实例,回顾锅炉知识,切实印证导热作用;将对流传热与流体力学联系,方便于学生理解对流传热中流体的运动;将辐射传热与热管相结合,为之后换热器课程的学习做铺垫。该措施已实行了2届,皆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增强了同学专业的连贯性以及对专业知识的融合运用能力。
3.运用双语教学,加强学生的专业英语
基于学生现阶段的平均水平,教师在绪论、应用以及简单概念的讲述时通过自编英语讲义、英语板书以及双语口述实行双语教学,并在考试时酌情添加一些英语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该措施已试点3届,取得了一些成效。自编讲义不仅能够减少学生阅读专业英语的难度,更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的进度,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此外,在平日里的讲课与课后作业中,教师也将增加关键词与专业术语的英语讲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这种国际学术语言进行思考,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有效地掌握国际上传热传质领域中的最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样,教师在阅读英文教材、编写英文教案的过程中也将受益匪浅,不仅可以使教师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学动态与科研成果,而且还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1]
4.增加热管等专题
在完成课程教学但还未考试时,教师通过创新基地将给学生讲授热管等专题。在介绍热管的原理以及相关应用后,要求学生完成特定条件下求取热管周围特定温度点温度变化的程序编制。这个举措既使学生熟悉编程语言以及计算机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也通过热管这个当今十分普遍的应用实例巩固了学生对“传热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大大有利于学生在日后工作中适应现代工程的发展要求。[2]
三、教学方法的发展
现今的大学教学中,“传热学”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差不大,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学成果却大相径庭,而造成这个结果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则是各校教学方法的不同。
1.课前提问回顾,课后作业预习
课程教师通过每次上课前随意对学生的提问来帮助学生回顾上次课的主要内容,同时检验学生对上次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通过每次课后布置2~3道预习作业来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之后的课程,以加强听课效果。该措施已尝试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它可很好地将“传热学”课程串联起来,解决了课程内容较为分散、缺乏连贯性等问题,并通过课前提问的总结以及预习问题的解答,理清了学生及教师的思路,增强了学生对离散知识的概括总结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2.学生自主备课,上台讲解
对一些重要的理解难点,教师会根据教学进度,酌情要求学生自学难点并且自备教案。之后,教师将在课上随机挑选学生上台演讲,并查缺补漏总结难点内容。通过自学―教授―补充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总结归纳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还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2]
3.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践中完善方案
在54课时中有6课时用于“传热学”相关课程实验。教师在实验前讲解实验要求、基本原理以及提供的设备后,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以达到实验目的。实验时,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操作,并且通过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修改实验方案,最终提出一套正确、可行、完整的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查询各种资料,与同学讨论或是询问求教于导师。而教师在实验期间维护学生安全,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并在实验最后总结归纳实验精髓。通过此举培养学生独立设计一套完整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主动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手段的调整
众所周知,考试是目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有效手段,同时它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起着引导作用。因而,根据学生学习状况选择合适的考试手段则成为每个教师必须严阵以待的一个重要问题。
1.传统考试的形式及其优缺点
传统的考试形式一般有闭卷和开卷两种。
一般课程平日里都采用闭卷考试,这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考试。闭卷考试有着鲜明的优点:一是学生通过考前背诵与复习,能够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以及基础知识;二是学生不会心存侥幸,为了通过考试,考试前必定会做一定程度的复习;三是考试监考比较方便,能够通过比较简单的手段杜绝学生的作弊现象。但是凡事无完美,闭卷考试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劣势。由于“传热学”课程图表、经验公式以及半经验公式较多,这些公式与参考资料所需数量庞大无法在试卷中一一列出,而学生又无法全部背出且也无这个必要,所以试卷的出题范围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规避这些参考资料,所出试题难度较低,不能客观地衡量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
第二种考试手段就是开卷考试,这也是教学上比较常用的一种考试形式。开卷考试的优缺点正好与闭卷相反。开卷考试能列出一部分公式与参考资料,减轻学生的复习压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理解知识难点,增添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但是在开卷考试中,教师无法很好地监控学生的考试情况,很难做到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同时,学生一旦在考试中被允许翻开书本,就会忽视考前复习的重要性,对基本概念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就缺乏稳固,并且在考试中如果遇到问题,学生不会首先自行思考解决,而是通过翻阅书本来寻求答案。[3]
2.“1+1”考试手段及其优缺点
所谓“1+1”考试就是闭卷考试加“一页纸”的考试,“一页纸”是指允许学生将印有学院考试专用图章的纸带入考场,这张纸上允许学生记录自己认为对答卷有帮助的任何内容,如公式、解题方法或重要结论等。[3]一是通过一页纸资料的整理,学生拥有了一个“传热学”课程,归纳重要知识点的过程,这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更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二是一页纸资料的参考,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公式与参考资料的背诵,使学生免于无用功的困扰;三是一页纸篇幅有限,只能誊抄有限的知识要点,因而出题依旧保留很大的余地,解决了开卷范围过广 ,出题偏怪偏难的问题。同时学生在考试时无法完全依靠这张纸,所以依旧会重视考前知识点的复习,相信一张纸最后也将只是一个心理安慰。
但是“1+1”考试手段并非毫无缺点,它依旧有着需要继续研究与探讨的部分。一页纸的篇幅大小决定着考试开卷范围的大小,如果篇幅过小,则无法涵盖所需公式与参考资料,引起学生精力及时间的浪费;如果篇幅过大,则限制了考试的出题范围,考试将无法全面客观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
3.“开卷加闭卷”考试形式
目前课程运用的是开卷加闭卷的形式,对两种考试取长补短,既兼顾了公式以及参考资料的查阅便利性,拓宽了教师的出题范围,又考察了学生基本概念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督促学生必须重视考前复习。根据近几届的试验情况,笔者发现由于开卷考试的开卷范围过广,使开卷试卷的考试难度大大降低,如果提高出题难度,又不免出题偏于难题与怪题,违背了考查学生学习质量的初衷。
五、总结
“传热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希望通过上述改革能给“传热学”的教学带来一丝新的气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传热学”的基本理论及计算,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后续课程的学习基本要求,为未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
参考文献:
[1]钟晓晖,赵斌.“传热学”精品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08-111.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课程改造 探索与实践
课 题: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交教研1202-18)。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既是三管轮适任证书的考试科目,又对学生今后学好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等后续专业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现在,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做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成为新一代轮机员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船舶是一个利用能量的系统工程,熟练掌握关于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的相关知识,全面考虑船舶各系统的相互影响因素,最大限度地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是学生成为一名优秀轮机员所必备的技能。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较为抽象,学习吃力。随着我国教学课程改革的进程加快,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中得到了逐步推广应用。它是目前教育主管部门较为推荐的一种先进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应试式”教学不同的是突破了传统的课程设置,更能适应现代的教学现状,主动适应了经济的发展趋势,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现在课程的项目化改造大多集中在专业课程上,而基础课程由于距离实践较远,很难找到合适的项目。在多次从事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尝试着对本门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造。
一、项目化教学项目的构建
我们通过理顺教学内容,结合船舶工作实际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同时考虑学生没有船上工作经历,对船舶设备不了解的具体情况,共设计了3个教学项目。
1.船舶柴油机节能方案的制订
这个项目是整门课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遵循“我教你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所需用到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基础知识,并同教师一起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船舶柴油机经济性的分析中,制定出船舶柴油机的节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遵循“我教你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充分掌握在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中需要使用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并将之应用于实际。
2.空压机节能方案的制订
这一项目定位为“你做我导”的训练,利用空压机基本工作原理与空压机相同的但在生活中常用到的打气筒作为道具,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到的知识自行推导出单级压缩机的效率公式并制订出节能方案,达到在做中学的目的,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巩固了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教师不但要在课前给学生以充分的指导,还要解决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发现学生基础知识的欠缺,查遗补漏。
3.船舶冷库节能方案的制订
这一项目定位为“你做我评”,主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站在公司的立场评价学生所制定的节能方案,使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项目化教学实施的思路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走入课堂,使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项目实施的概要步骤如下。
1.前期回顾、肯定
在一个项目开始时,首先回顾上一个项目训练的得失,并对在上一个项目中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肯定,起到正面激励学生的作用。
2.项目引入
教师对实际船舶工作的需求进行描述或启发性提问,引入新的项目训练内容,使学生明白本次项目训练的意义以及要求,各小组明确自己的任务及组内成员的分工。
3.项目知识讲解
教师讲解完成项目所需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项目训练中去。
4.项目的完成
各小组按照分工完成项目,教师流动指导。小组成员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可以通过与小组内的其他成员探讨或通过手机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也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但每次的教师寻求帮助会适当扣除项目完成部分的分数。
5.项目成果的展示
在完成项目任务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本组成果,教师予以点评,使学生了解自己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不足,并系统梳理在项目中所用到的知识点。
三、项目化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原有的以一张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方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探索一种全新的考核、评价方式成为课程项目化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1.考核方式必须与教学方法同时变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权威。考试也是以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项目化教学则是教师只提供任务目标,学生可采取自己任务最合适的方法来完成项目,只要学生最后能说服项目的评价者(教师),就可以认为该方法是可行的。因此,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就会有不同的方法,这就使得项目的过程变的重要于结果。因此,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必须加强对过程的考核。
2.项目的考核形式
由于项目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其职业素养,因此在对过程考核时要包含对素质能力的考核。在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考核中,最终的期末考试占40%,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平时的项目完成情况占60%,其权重为课堂表现12%,项目完成情况30%,资料搜集情况6%,团队协作情况6%,创新意识6%,所有项目的平均成绩,即为该生的过程成绩。
四、在项目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
1.在项目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课程的项目化改造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素质问题。今年来,高校不断扩招,部分基础很差或是根本不想上学的学生在家长的压力下也来到了高校,造成了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这就使得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总有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一直将自己作为“旁观者”而非“参与者”,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应对方案
首先,采取均衡分组的方法,将学习较好的学生和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混合编组,使每组都有学习好的学生作为主力,避免整个小组因为对任务束手无策而影响参与的积极性。其次,细化任务分工,强调团队意识,要求小组中的每名成员必须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同时培养学生作为团队一员,对团队的责任意识,通过团队的力量来督促参与不积极的同学,提高其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先进教学模式,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不断从理论依据、知识体系的构建、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将之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郑红.“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课改实践中的探索[J].华章,2013(19).
[2]洪宵,付彬,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Abstract: The fair, flexible, efficient and scientific examination way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igh efficient examination. Obviously, the traditional examination has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paperless examination becomes a vital reform direction for the examination. Through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n the paperless examination in the curriculum examination of heat transmission scienc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dvantages of paperless examination and the difficulty and key points of its implement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aperless examination in the reform of engineering foundation courses.
关键词:无纸化;教考分离;考试改革
Key words: paperless;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testing;examination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5-0256-02
0 引言
近年来“教考分离”、“协同教学”、“慕课”、“多媒体课程”等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在传热学的教学体系中得到了较为深入的推广及应用,但是在最后的考试环节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管理制度及考试制度的制约――“一纸定音”。这样的考核方式显然与先进的教学理念所不相对应的。在国内外无纸化考试在计算机、英语、经济等课程考核体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但是在工程类课程的考核中应用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就无纸化的考试方式在传热学课程考核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计算机网络化的考核手段在传热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无纸化考试的优点
1.1 减轻教师的压力
传热学是工程热物理类专业的基础课,上课的人数较多,一个班级的人数一般在80人以上,因此阅卷工作任务繁重。无纸化考试的实施能够提高教师的阅卷质量,减少其劳动强度,通过计算机的自动对比阅卷准确且速度较快。其次,能避免教师个人的情感因素,保证阅卷过程的公平公正。同时,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与有纸化考试相关的教学事故大概有4种如表1所示。
因此,在阅卷过程中的教师总是提心吊胆,压力较大,一份试卷核对几遍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无纸化考试的推广能一定程度的解放教师的心理负担。
1.2 与教考分离相对应,更具公平性
无纸化考试是教考分离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尽管很多教学团队付出了较大的精力完善了试题库的建设,但是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还是难以做到试题的随机性。然而无纸化考试能保证试卷随机,也能杜绝提前泄题事件的发生,保证了考试过程的公平与公正。同时,面对随机的无纸化考试,考生的法律及安全意识也会提高,因为无纸化的考试一般都在特定的计算机房,都会有专门的摄像头等监控设施,考生对这样的考试环境一般都会有一定的敬畏心理。教师也不用疲于抓作弊、查夹带等监考工作,减少了教师的监考难度。
1.3 便于管理,节约成本
总所周知,有纸化考试涉及的环节较多,如印刷、封装、保管、监考、人工阅卷、人工录入成绩等。一个考试需要多个部门如印刷厂、教务处等部门和人员的合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无纸化考试涉及的环节较少。同时在试卷最后的存储方面,无纸化考试也只需要较小的磁盘空间,大大地节省了学校的财力及存放试卷的空间;最后,成绩管理及分析方面,无纸化考试能准确地分析试卷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考核情况,为学校及教师在管理和教学方面提供可信、有效的数据。
1.4 有利于实验课程的考核
像传热学这样的专业基础课一般会有一定的实验教学课时,那么对于实验的考核以往都是通过纸质报告来进行考察。但是无纸化的计算机考试方式可以兼顾这项的内容,将虚拟仿真实验穿插于考核内容当中,形象又深刻。一方面起到了考核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实验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
2 无纸化考试在传热学课程考核中的难点
2.1 考试题型的设置
不同于其他计算机、英语等课程,传热学是一门工程性较强的学科,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体系复杂而庞大,各个部分相互独立,图表和经验公式较多,理论和应用性都较强。因此在课程考核的时候,除了一般的客观题以外,有一部分主观题和计算题。那么主观题的计算机阅卷及考生的答案填写都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对于这部分题目的设置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当然,这并不代表要舍去这种类型的题目,虽然在计算机提交答案和编写公式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有利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2.2 计算机硬件等配套设施的投入
无纸化考试是通过特定的计算机房进行考试的,要求的计算机数量较多和服务器的存储空间较大。同时要求考试的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程序可靠[4-5]。从无纸化考试的推广来说就要求学校先期在软硬件上较大的投入。当然这样的改革必然要注重长期的效益,从先期的投入来看,该方式比无纸化考试投入的要多很多,但是它是一劳永逸的方式,并且一旦这样的考核模式建立,能推广到其他课程群的考试中。
3 无纸化考试在传热学课程考核中推广的关键点
3.1 无纸化的考试环境
由于无纸化考试通常在计算机房,那么考试过程中键盘的敲击声和鼠标的点击声等可能会对周围学生的答题带来一定的噪声干扰,影响考试水平的发挥。同时部分电脑的显示器遮挡了教师监考的视眼,一定程度上使得作弊更加有利。因此无纸化考试除了对计算机房的要求及硬件的要求相对较高,满足功能性的要求外,还需满足其他舒适性、安全性及便于监控等要求。
3.2 无纸化的管理制度
目前就江苏科技大学而言,尚未对无纸化考试形成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传热学这样的专业基础课在管理上要求必须试卷存档。因此,无纸化考试方式的推广还需要学校管理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及政策,否则这仍然是纸上谈兵的一个“不正规”的考核方式。
3.3 试题库的建设
无纸化考试的重要基础就是庞大的试题库建设,不仅要包含各种不同难度的题型,同时还要覆盖全书的教学内容。这是需要一个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团队共同来完成的。从试题库的录入、校对、答案的编写、评分标准的制定等各个环节需要精心设计及大量的人力投入。并且这样的试题库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考核反馈情况进行修正,并且实时的增加一些新试题,以免将学生引导为是试题库考试型选手。
3.4 监考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提高
无纸化考试依托的是现代化的计算机,因此决定了从学生到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以往像英语、文科类、管理类的无纸化考核过程中除了专业课教师外还需配备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来应付在考试过程中各种的计算机技术问题,这无疑增加了额外的人力投入。因此,从无纸化考试的推广而言,专业课教师计算机能力的提高也是关键点。
4 结论
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工作规划中已经明确指出要在传统的考试体系中引入高科技方式,这使得无纸化的考核方式成为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然而面对传热学等工科的课程如何有效地实施无纸化考试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及各方面投入。尽管无纸化考试在传热学考试的推广中尚不成熟,但是诚然它的应用是具有可行性的并且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改革方向。在改革的道路上,采用过渡的客观题无纸化考核、主观题笔试相结合的方式也是推进无纸化考试的一个好的开始。
参考文献:
[1]韩雪娜,关绍云.谈高校无纸化考试[J].教育探索,2009(11).
[2]岳琪,王珊.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无纸化考试的研究[J].信息技术,2007,31(4).
[3]姚春江.浅谈从远程教学考试看无纸化考试的优越性[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24(3).
关键词:传热学;英文教学;能源动力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208-02
一、英文《传热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被是能源动力专业的三大核心专业基础课[1]。传热学是研究在温差存在的情况下,物理内部或者物体与物体之间发生的能量传递规律的一门课程。由于自然界和科学生产中均处处存在导致热量传递的温差,所以传热不仅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而且广泛存在于各工程领域,如能源动力、机械制造、建筑节能、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热学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对《传热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能够参与国际化竞争和挑战的“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3]。在意见中提出,要在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开展双语教学,这是教育部首次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要发展双语教学[4]。而后,教育部分别在2005年、2007年多次颁布意见[5-7],大力推广双语教学和英文教学。
英文教学的顺利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术语,获取学科前沿知识,为以后的国际交流打下基础,而且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在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要实现高等教育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并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英文教学是重要的基础和手段[8]。在传热学领域中,为了了解时下的前沿动向,学习到国外先进的科学理念,借鉴最新的科研成果,与国际上的优秀学者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加之国际上大多数的优秀科研期刊都是英文资料,国际会议也是用英文进行交流,我们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由于学科交流中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普通的英语教学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有针对性的专业英文教学势在必行。在能源动力专业中的本科《传热学》教学中引入全英文教学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国际化办学程度,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度,不仅能够有的放矢、大幅度提高中国学生该领域的英语水平,而且能够吸引外国留学生,方便他们对该领域学科的学习,促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沟通。
二、英文《传热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文本作者在国外留学期间从事《传热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在爱荷华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开展了三个学期的《传热学》教学工作,既包括实验课也参与了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传热学》全英文教学基础。在国内工作期间,利用中文《传热学》课程的教学机会,部分穿插了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授课的尝试,并引入国外大学教授直接授课的模式,丰富了《传热学》课程的教学,并使学生受益。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全英文和双语教学中的优势,更发现了当前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对此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开展英文授课模式较为感兴趣,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美国本科生课堂中比较注重与学生互动这一特点,英文《传热学》的教学比中文授课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进入重点大学进行本科学习的学生英语水平基本达到参加双语课程的要求[9]。结合自身英语学习提高的方面,面对《传热学》英文课,学生在自身能够理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常抱着浓厚的兴趣学习。与平时的中文课相比,英文课从形式展示上做了全新的改变,这对学生无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学好这样的课对于他们也是一项挑战。
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存在部分问题,比如学生的表达部分受阻。由于缺少英语口语使用的语言环境以及本科学习对英语口语水平要求有限,国内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为“哑巴”英语,所以在英文课堂上,也存在着和必须要面对的一些问题。受口语水平的局限,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用英语提问,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课堂沟通机会会有所限制,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主要为被动式。因此在授课中需要注意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初期先穿行外语教学,随着讲解的不断深入,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和专业知识的提高,可以过渡到全英文授课的模式。此外,教师通过有趣的研究故事和经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生情感,及时关注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知反映和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建立师生之间双语交流的常态关系,从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随着全英文课程的逐步推进,学生逐渐愿意交流,并在课堂上用英文大胆提问。
在课程内容上,英文《传热学》与中文《传热学》的授课内容基本一致,但是对于具体的标点符号、公式形式,以及解题思想上有部分区别,因此对这一问题要进行注意。目前,双语教学的学校大多采用国外进口的原版教材。因为与国内教材相比,国外原版教材英文规范,表达清晰,内容丰富、新颖,阅读量大,可读性强,能提供该领域较新的专业知识[10]。然而,国外出版的英文《传热学》教材种类很多,但基本上是针对母语为英语的学生编写的教材。所以在教材选择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国内教材相比,国外教材在公式表达、标点符号运用,甚至解题思想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这给学生顺利使用教材带来了一些困难。
全英文教学中的考核不易控制。比如学生作业中,受英文水平的限制,学生对英文写作表达规范和标准把握不到位,他们完成的课后作业往往存在水平不一、表达不清晰、前后顺序不统一等问题,在考试中也存在这一问题。此外,《传热学》课程涉及公式、专业词汇较多,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他们有的侧重于大量掌握专业词汇,有的侧重于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重点和难点,为此考试标准难以制定和统一。
三、英文《传热学》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在对《传热学》英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可以尝试以以下方式进行解决:
1.尝试对学生分类管理,分别开设《传热学》中文和《传热学》英文班,让学生自由选择(针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考试时对不同班级分开考核。为了兼顾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可以尝试分别开设《传热学》中文和《传热学》英文班。其中,中文班侧重于讲授《传热学》中的理论、公式推导、实验原理以及应用问题的解决,英文班侧重于讲授《传热学》中的理论、公式推导等及相关的专业词汇和表达规范、该领域较新的专业知识英文文献阅读等。学生可以依据各自的发展方向进行自由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考试时对这两种班级进行分开考核,依据各自教授的重点制定考试形式和题目等。
2.《传热学》中英文半交叉上课,学生可以自由流动,课程内容加深理解。在开设两种班级的基础上,利用两种班级教授内容侧重不一、上课时间不重合的新颖形式,吸引和鼓励学生在上好各自选择的课程的基础上,自由流动,参与另一种形式的课程学习,以期积累浓厚学习《传热学》的兴趣,拓展自己专业视野,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然而具体的问题还有,因此需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继而找到全英文教学有效地实施之路。
参考文献:
[1]吕留根.《传热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广州化工,2011,39(14):183-184.
[2]李友荣,杨晨,吴双应,等.“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0(11):66-67.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2001.
[4]郑大湖,戴炜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现代外语,2013,1(1):2.
[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2005
[6]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育部,2007.
[7]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2007.
[8]谈多娇.双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3,(11):83-86.
[9]韩建侠,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季刊,2007,30(1):65-72
[10]李孔清,邹声华,向立平.传热学双语教学教材选择浅谈A]//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
Some Considerations in English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 Heat Transfer Course
YUE Ya-nan,XU Yan-ru,WAN Xiang
(Wuhan University,School of Power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Wuhan,Hubei 430072,China)
[关键词]CFD传热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119-02
引言
传热学课程是湖南城市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我校重点建设的课程。由于传热学课程的知识点多,课时在教学改革的推进中又不断被压缩,在这个矛盾中,学生们常感觉对知识点的学习不够深入,有许多问题想进一步进行深究却无法实现,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降。作为教师应当如何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们能够真正掌握该门课程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是当前传热学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及难点。要解决以上矛盾问题就必须提高学习效率,笔者认为将目前常用的计算机辅助手段引入传热学教学将有效解决这一矛盾现象。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是利用质量守恒,牛顿第二定律和能量守恒这三大定律的最基本形式,即积分方程或者偏微分方程转换成离散代数形式,然后求解代数方程得到离散的空间或时间上的流程数值,从而揭示其物理特性和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已成为十分热门的研究领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换热器流固热耦合三维流场仿真、电子设备热设计、通风空调设计、多种翅片管换热及流动特性模拟、多孔介质区域流动模拟、建筑风场模拟、复杂几何结构气动外流场模拟等许多工程领域。目前已有部分高校教师尝试将CFD技术应用到 “传热学”的教学中,该教学方法能够将各种课堂上学习的传热现象在屏幕上生动、形象地通过CFD软件模拟,对于稳态问题,可以通过计算结果的云图方式表示出来,对于非稳态问题,可以以动态变化的动画形式表示出来。通过模拟画面与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对比,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另外,计算机模拟又能十分灵活地改变各种参数,参数变化后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在学习传热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反映传热学基础理论比较晦涩难懂,特别是讲到对流传热部分,大篇幅内容都是讲经验公式,让学生印象不深。作为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具体动态地将传热现象讲授给学生,容易造成传热学理论知识学习无法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对于传热学这样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该现象需要尽快转变。传统的教学把实践部分的教学放在实验室中,但是由于学校实验经费、实验条件以及实验课时等问题约束,使得实验教学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要,比如实验室的器材无法给每个学生都能动手的机会,导致许多实验都成为演示性的实验,理论与实际不能相结合的问题突出。仅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传热学课程,其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而该学科在本专业中十分重要,对传热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
CFD技术与传热学教学相结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捷径,传热学中的一些传热过程是可以通过CFD软件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演示性模拟的,特别是对一些在实验室环境难以实现的实验,更能体现出计算机模拟的优势。而且模拟过程以及结果都以彩色画面在屏幕上展示出来,很直观,能增强学生对传热过程的感性认识。在课堂上也能传授一部分CFD软件的应用入门知识,学生们掌握一定的应用基础知识后也能独立地动手来模拟甚至探索书本以外的传热现象,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难题也更愿意探索深究其中的原因,如此良性循环不但能增加课堂生动性,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得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手段的改进
(一)多媒体教学
目前在课堂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PPT,其特点是形象、生动、容易制作,但对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这样的工科专业而言,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PPT在直观性方面还有待加强。而与实践没有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法必然与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精神相背离,也与大学教育的本质相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教学手段除了多媒体PPT教学外应该加入一部分CFD软件的模拟教学内容。例如在导热问题数值解法基础一章中,如果按照教材中所提示的,在课堂中用PPT演示区域与时间的离散化,就会相当抽象,对于初次接触导热问题数值解法的学生们来说比较晦涩难懂,但是如果引入CFD技术,比如通过fluent软件中的前处理软件gambit对某一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网格的划分,就能生动形象地解释离散的含义,有利于学生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二)双语教学
在课堂中,特别是课件中应引入双语教学。一方面,要了解传热学的最新的研究进展必须查阅外文期刊、国际会议论文集以及相关领域国际知名研究人员的研究报告,如果在该领域进行研究,无论是参加国际会议还是撰写科技文章,都需要用到专业英语,因此在课堂中学习相关的专业英语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各类CFD软件都是英文界面的,掌握好专业英语对CFD软件的理解也能提供很好的帮助,以FLUENT软件为例,该软件为全英文的,目前也有许多该软件的教材,教材的形式往往是以实例教学为主。在这些教材中,对实例中的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而对于专业英语学得好的学生,其中各种参数的设置含义将十分清晰,学习效果也将事半功倍,而如果专业英语不太好,对于参数设置半知半解,学习完这些教程也没有理解其实质,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如果想自学该软件也必须学好专业英语。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除了课堂上,传热学教学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并提升其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传统的实践教学以实验为主,这一点作为实践教学的根本,必须继续加强,一方面积极推进学校实验装置的建设,把硬件设备建设好是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的基础。另外,作为实验的补充,将CFD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十分可行的,CFD技术引入实践教学后能提高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该技术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都将有用武之地。在设计CFD实验中,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条件,来保证学生们的题目都不相同,都必须进行独立思考,避免了互相抄袭的现象。同时CFD试验带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一个设定条件的改变都能影响最后模拟的结果,这势必会带来课下更多的学习探讨,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不光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更要自己动脑学习,除了掌握所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总结
将CFD技术引入“传热学”课堂教学中,通过CFD软件强大的图形显示功能,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基本理论,能有效解决课程教学中的一些难于讲解的问题,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水平。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CFD试验部分,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传热学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陶文铨.数值传热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邓权威,刘欣华.CFD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以传热学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
[3]李雪梅,黄丽芳,李金成.传热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石油教育,2004,(3).
[4]刘彦丰,粱秀俊,高正阳,等.关于传热学课程创新教育综合改革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2,(4).
[5]温正,石良臣,任毅如.FLUENT流体计算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