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赞美教师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无论将来我成为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为你祝福!!
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3、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堂堂正正做人。
4、一旦天下无智,唯有您来破天机--因为您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5、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6、也许有一天,老师在您再也站不起来的时候,我们都站起来了,在您的微笑中我们站成了一排排苍翠的大树……
7、我是月亮,因为你——太阳,人类可以目睹我的光彩。老师,你的守护,是我千年的祈盼。
8、心灵和心灵撞击,生命和生命对话。
9、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祝福您,节日愉快!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2、我愿是一块轻柔的纱巾,为您擦去汗水和灰尘;我愿是一束夜来香,和星星一起陪伴在您身旁。
13、延续了你的工作后,才明白当日的你。明了这一切后,我会做得更好,只因为你是我的老师。
14、扬黄牛精神,做平凡工作
15、我是幼苗,您是雨露,滋润枯的心田。我是小草,您是太阳,照耀我成长的路。谢谢您,老师!
16、学生眼中的您:婚前比婚后亲;课下比课上活;校长比学生熟;假期比开学忙。
17、欣赏别人的优点,善待别人的缺点,尊重别人的隐私,快乐自己的人生。
18、像天空一样高远的是您的胸怀、像大山一样深重的是您的恩情、请您接受我诚挚的祝福吧,教师节快乐!
19、我的灵魂是你净化的,我的天空是你支撑的,老师我一定要给您一片蓝天。祝您幸福健康!
20、我们都坐着,老师只有您站着!您站着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一棵参天大树,您挥动的手臂摇落了满树的硕果。
21、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黄石公
22、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23、希望今天,所有的老师都会从心里微笑,为了桃李满天下!只要老师快乐,我们就快乐!
2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
2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赵翼
26、贫穷是不需要计划的,致富才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并去实践它。
27、一个个日子升起又降落,一届届学生走来又走过,不变的是您深沉的爱和灿烂的笑容。祝福您,亲爱的老师!
28、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2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30、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关键词:唐诗 美丽中国 道德教育
党的十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中学语文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唐诗中对祖国山水赞美与热爱的诗歌,对学生进行“美丽中国”理念的灌输与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炽烈情感。
一、对应节令时序的诗句:一草一木皆关情
“美丽中国”的概念首先看重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的感受。唐诗里有很多对应节令时序的景致描写,抒发出的是对自然景色的直观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景色幻化成诗人笔下的美丽词句。在学习这些诗句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这些洋溢着自然情趣的诗句,使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流传不衰的好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西湖的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不但描绘了西湖的旖旎风光给予人的感受,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颇有天人合一的意境。如果教师能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转换用于本地的景色描写,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就更大了。
又如,杨万里的《小池》描写的是初夏的静谧氛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的另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是直接描写了西湖夏日的美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的炎热在唐代诗人的笔下竟然透出阵阵的清凉,别有一番趣味。
刘禹锡的《望洞庭》则描绘了秋天的平静与坦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诗人在日暮时分遥望洞庭湖而写的,表现出洞庭湖面开阔,水光月色交融。诗人还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远望湖中翠绿的君山仿佛白银盘上漂浮的一只青螺,意境深邃。
高适的《别董大》显示的是另一种意境:“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晖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中的灰色天空给我们以强烈的感官冲击,似乎联想到了眼前的环境问题。
通过朗读和比较这些描写四季景色的唐诗,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还可以让他们领悟用心感知秀美景色的道理,进而培养他们爱护美好河山的道德情感。一草一木皆关情,而建设“美丽中国”是需要每个人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对应山水胜景的诗句:青山绿水在心中
唐诗里还有很多对应着山水胜景的诗句,表达出的是对祖国山水胜迹的迷恋与赞叹,而背后则是个人心境的自然流露。阅读和学习这些诗句时,教师应让学生抓住自然景色的独有特点,在抒发个人情怀的同时关照生态环境的变化。
杜甫的《登高》可能唐诗中最为萧瑟凄冷的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长江之滨的夔州(今四川奉节)以猿多著称,夔门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不仅感慨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则对比了长江两岸的不同景致:“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人站在江北,遥想江南的秋景:此时的时令已过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萧条冷落,而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还是青山绿水,风光依旧旖旎秀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景观也不同,地带性的差异是观察者的立足点,别有一番风趣。
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优质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更多关于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请点下方链接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精选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教案设计范文一教材解读:
《塞下曲》是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唐朝很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用过此题写诗。卢纶的《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我带领孩子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我的教学思考也是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到雁惊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满”入手,感受雪大、环境恶劣,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
教学目标:
一、读通诗句:读准字音,书写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读出诗的节奏。
二、品读诗句:了解诗所描写的将士雪夜准备追敌的情景,由景入情,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险、英勇无畏气概的赞美之情。
三、发挥想象,叙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由题入手,简要了解《塞下曲》以及诗人卢纶。
二、引入古诗学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的是这六首《塞下曲》中的其中一首,第三首。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3遍),要求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正音:这首诗中,有些字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出示:单于、遁逃、欲将、轻骑,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自主选择比较难写的字词写在田字格中,并说说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3、请个别同学朗读,纠正读音,读出诗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通过读并借助注释了解诗所描述的一件事情。
这首诗究竟写的是什么呢?请你根据注释了解一下,然后,我们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成简单的一两句话: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板书)
四、品读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解读“夜”:夜晚、黑夜、深夜,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气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
读出单于溃败的样子。
2、解读“满”: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由满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五、叙写古诗。
1、诗读到这儿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买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是追到了单于呢还是没有追到?(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学生叙写并交流。
)
六、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5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交流交流。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教案设计范文二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3、把握将军的形象。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带。
一、激趣引入
今天我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广。
据记载,在李广巡视打猎时就发生过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流传到唐代,被一位名叫卢纶的诗人即兴改编,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取名为《塞下曲》。(教师随机板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的学习。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1、板书课题、作者,理解题目。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
3、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指名读。
作出评价。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
1、想具体了解这首诗写了飞将军李广的什么故事吗?不过在学习之前,老师想让大家回忆一下,要想学好古诗,必须有好的学习方法,回忆一下,都有哪些方法?
2、学生小组互助,理解诗句。
3、交流。
A、说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两句诗的意思。
抓住“引”字总结联系上下文解释的新方法。
从“惊”字体会,感受气氛的紧张。
教师指导朗读。
B、说说“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两句诗的意思。
抓住“没”,并且利用情景表演体会将军力气大,勇武。
读出赞叹之情,指导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生评价。
两个人对读。
师生对读。
四、全诗整合
1、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飞将军李广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
下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不过,需要大家的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
五、把握情感,全班朗读
李广将军真不愧是“飞将军”,最后,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齐读《塞下曲》!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5首古诗中,第3首“月黑雁飞高”也十分有名。另外,像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摘抄在采集本里。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教案设计范文三一, 教学 目标
二, 重点、难点 已混点
三,教 学准备 六、课 时安排 七、方 式、手 段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3、把握《塞下曲》中将军的形象。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已混点:《塞下曲》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课前查找资料。 1 课时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四、教学过 程
第一课时 激情引入,解题质疑.一、激情引入,解题质疑.(预设 5 分) 1、在中国古代,有许多位著名的将军,他们都凭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高超武艺,建 立了丰功伟绩。那么,你知道古代的那位将军,给大家介绍一下! 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将军,他就是西汉名将李广。李广驻守 边疆的时候,让敌人闻风丧胆,号称飞将军。这节课,我们就可以从唐代诗人卢纶 笔下的古诗《塞下曲》中,领略这位飞将军的风采! 2、课前交流搜集的有关西汉名将李广的资料。 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10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10 分) 1、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解题,简介作者及背景。 2、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 3、小组内互读。纠正字音,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小队长检查词语。 (1).指读生字词,分析字词,理解词义。 读音重点:卢
纶 没 棱 词义重点:草惊风 夜引弓 平明 白羽等 (2)开火车读诗歌,达到熟读能够背诵的地步。 3、听老师范读,体会情感。 4、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飞将军李广的什么故事?(写了西汉飞 将军李广以石为虎而射之的故事。) 深入探讨,挖掘主题。( 。(10 三、深入探讨,挖掘主题。(10 分) 1、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利用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自己总结一下 诗意。)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研讨。 A、说说诗句的意思。你认为每句诗中的关键词是谁?能起到什么作用? B、找出文中最能表现将军力气大、勇武的诗句,谈一谈理解。 把握情感,全班朗读。( 。(10 四、把握情感,全班朗读。(10 分)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飞将军李广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下面, 谁愿意做故事大王,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 生讲故事,教师鼓励要声情并茂。 师: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可以吗?请大家跟我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 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好不好? 师生合作。 迁移运用,内化积累( 五、迁移运用,内化积累(5 分)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的飞将军李广现在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你特别想对他说 些什么呢? 学生说出最想说的话。 师:最后,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 齐读《塞下曲》! 引导发现,尝试创作。( 。(5 六、引导发现,尝试创作。(5 分) 同学们,喜欢这首古诗吗? 其实,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 6 首。今天我们学 习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 5 首古诗中,还有第 3 首“月黑雁飞高”十分有名。另外,像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 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们积累在采蜜集里,或者是办一张精美的手抄报,然后 一起来展览!
《塞下曲》借西汉飞将军李广以石为虎而射之的故事,描写了一个射箭的场面, 赞美了戍边名将的勇武。
板书设 计
《塞下曲》 唐代诗人 卢纶 汉代飞将军 李广
达标测 试
27 古诗二首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将军(jiāng jiàng)平明寻(xún sún)白羽 没(méi mò)在石棱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曲赋堪称我国古典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古典诗歌则是诗词曲赋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形式最简单的一种文学样式,因而最为人所喜闻乐见,其中许多篇目和诗句已成千古传诵的佳作、名句。这些古诗,一方面大都语言浅显通俗,篇幅特别短小,比较易于记诵;另一方面文质兼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读之能够愉目,品之可以赏心,所以古往今来相当多读者对它情有独钟。也许正是基于这些原因,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编入了不少的古诗作品,作为让小学生初步接触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载体,也作为向小学生传输中国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如何用好古诗教材,充分发挥这一特有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有作用呢?笔者以为,应该以审美的目光去发现古诗之美,引导学生从各个层面揣摩古诗之美,体味古诗之美,欣赏古诗之美,享受古诗之美。
一、 创设诗境,引导学生感知古诗的整体美
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故友的离情别绪,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所教古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再在大屏幕上出示诗人与孟浩然告别的画面。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拔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虽然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间。再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让学生欣常歌曲《九月九的酒》,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艺术氛围。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整体感知了诗文的诗意。
二、指导学生感知文本,解析古诗语言之美
读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不能不叹服“诗仙”李白出神入化的修辞技巧,他将语言文字玩弄于纸笔之间,“三千尺”“落九天”,分明是夸张至极致,却又毫无出格或失实之嫌,相反让人犹如伫立瀑流之前,耳闻目睹着瀑布直泻而下、轰然作响的壮美气势;读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也不能不钦佩“诗圣”杜甫这么工整严谨的语言风格,你细细地看:“一行”与“两个”、“黄鹂”与“白露”、“翠柳”与“青天”以及“鸣”与“上”,数量,色彩,名称,动作,在这里一一对应,紧紧配合,何等整齐,何等匀称!你轻轻地诵,舒缓与激越,平声与仄声,在这里交替呈现,协调有致,给人轻盈灵动感觉。这就是古诗的语言之美。由于古诗通常有其格律,如七言律诗7字一句,全诗8句,五言绝句5字一句,全诗4句,长短句(词)则格律更为丰富。此外,对句之间讲究平仄对应,诗句尾字要求押韵,这就使得古诗诵读起来琅琅上口,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有鉴于古诗的语言之美,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诵读,从有板有眼地读到有声有色地读,通过诵读感知古诗语言的音韵之美;还应引导学生用心研读,字斟句酌,通过研读发现古诗语言的表达之妙。有了这样的感知和发现,即便不再外加其他功夫,学生对诗句妙处也能体会个八九不离十了。
三、加强诵读指导,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诗歌意味
语文教学中最古老、最有效的方法――诵读。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苏轼曾有“旧书不厌百遍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的诗句。朱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让我们受益匪浅。新课标更是明确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朗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人感受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当然朗读还可以使学生将心中的情感释放出来,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而且朗读和分析是相辅相成的,分析是朗读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才能朗读好,朗读又是分析的补充,通过反复的朗读,能把读者带进诗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思想美、语言美。
笔者认为朗读的方式方法应该有很多种,可分为个人读、小组读、带读、抢读、竞赛读、表演读。竞赛读时学生参与的热情相当高,听读的时候专心致志,能把别人读错的字找出来,并且轮到自己读的时候也相当认真,表演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配乐和动作的编排,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事实证明,这些读的效果真的不错,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朗读,学生能够享受古诗的熏陶,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诗歌讲究音律和节奏,反复吟诵能激起学生的情感。
四、引导学生换位移情,体验古诗情感之美
一、以自然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当陶醉在静谧、清新、犹如诗情画意般的自然风光中时,人们生活态度会变得更加积极,严格恪守高尚的道德准则,不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干扰,因为在优美风光的欣赏中,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这就是优美的情境的作用。在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语篇,这些语篇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融入自然、净化心灵的情境,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
例如:三年级上册课文《庐山的云雾》就向读者展现了奇幻美丽的庐山风光。千姿百态的云雾给秀丽的庐山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似缕缕轻烟、似倾泻的银河,又似浩渺的大海,瞬息万变,行走在山间,就像漫步于仙境般――这些都给人一副朦胧、优雅的自然之美。读过这篇优美的文字,品过这番绮丽的风光,孩子们都会感觉到陶醉其中,净化自身的灵魂,这些都是对学生的优秀思想品格的感染和熏陶,这就是自然情境作用的结果。
二、以英雄事迹激发爱国情感
英雄主义精神千古传诵,人们在这些英雄的身上看到了无私精神的伟大,体会到了国家危机时刻人们生活的艰难,在这些危难时刻,是这些英雄人物不懈奋斗、不断努力为我们争取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名篇教育了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起学生对英雄人士的尊崇和敬畏,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无私,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五年级上册课文《大江保卫战》,这篇通讯既是气势磅礴保卫大江战役的真实反映,也是整个抗洪战斗的壮丽呈现。课文真实地再现了人民指战员在大江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的场面、为民奉献的感人事迹和英雄本色,“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文章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赞赏了抗洪抢险的战士高尚情操,震撼人心。学生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受到英雄们的感染,情感的熏陶,进而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以优美诗句引发审美情趣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于它拥有精华的语言魅力,在于其中充斥着作者的丰富的情感,自古以来,诗人为了表达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怀和对世界万事的观点,创作了大量不朽的诗句,有激动人心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壮丽的景色描绘,也有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这些都为语文的学习增添了无尽的色彩,学生在这些感情的熏陶下,发现了文学中的美,也是对自身美学修养的提升,优美的诗句在塑造学生完美品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长江之歌》,这首诗歌颂了哺育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的长江,赞美它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吟诵诗句、理解诗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审美情趣。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出西湖六月美景:荷叶碧绿,无边无际;荷花娇美,映照日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孩子们从诗句中感受到文学的艺术美,也美学涵养得到提升。完美的涵养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品格的体现,是一种人生美好的美学展示。在完美内涵的影响下,学生才能提升自身的优良品质,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展现崇高的一面,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
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托物言志诗《石灰吟》中,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了国家不怕牺牲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烈火焚烧若等闲” 象征着仁人志士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这首诗是于谦生平的真实写照。孩子们在诵读这首诗时,感受到诗人的人格魅力,促进自身健全人格的构建。
由此可见,通过学习文学诗句,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力量的伟大,这股力量是对学生的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更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