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烈士的诗句

烈士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烈士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烈士的诗句

烈士的诗句范文第1篇

2、虚伪的朋友就像影子、当你处在明媚的阳光里就紧紧相随寸步不离;当你处在无月的黑夜中就逃离的无影无踪消声匿迹。

3、我的真心以待,换来你的无情伤害,知道你的欺骗,背叛。却选择视而不见,不是我笨,只是你带给我的伤太过沉重。

4、我曾经清楚的告诉你做不到可以告诉我我不会生气,可是我最恨别人欺骗我!

烈士的诗句范文第2篇

1、表示忠勇义烈的是红色。京剧脸谱中红色一般用来表示耿直、忠义,有血性,多表现正面角色。

2、蓝色表示人物性格刚强、豪爽,有时候也表示人物的阴险、狡猾。

3、黑色一般用于正直无私,刚正不阿以及性格直爽刚毅而勇猛的人物。

(来源:文章屋网 )

烈士的诗句范文第3篇

冰在薄处裂的上一句是绳在细处断。是一句谚语。意思是绳子通常断在最细的地方,冰层也总是从最薄的地方裂开。凡事都遵循其客观的规律,比喻在薄弱环节容易出现问题,对事情的一种因果结论。

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来源:文章屋网 )

烈士的诗句范文第4篇

一、与方程的整合

例1在等差数列{an}中,a1=1,an,an+1是方程x2-(2n+1)x+11bn=0的两个根,则数列{bn}的前n项和Sn等于().

(A)112n+1(B)11n+1

(C)n12n+1(D)n1n+1

解:由题意可设{an}的公差为d,

则an=1+(n-1)d.

又an,an+1是方程x2-(2n+1)x+11bn=0的根,an+an+1=2n+1,即1+(n-1)d+1+nd=2n+1.解之,得d=1,an=n.

故11bn=an・an+1,

即bn=11n(n+1)=11n-11n+1.

Sn=b1+b2+…+bn

=(1-112)+(112-113)+…+(11n-11n+1)

=1-11n+1=n1n+1.故选D.

例2已知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3・a4=117,a2+a5=22.

(Ⅰ)求通项an;

(Ⅱ)若{bn }是等差数列,且bn=Sn1n+c,求非零常数c.

解:(Ⅰ)由题意易知,a3+a4=a2+a5=22,又a3・a4=117,a3,a4是方程x2-22x+117=0的两个实根,又公差d>0,a3

a3=9,a4=13,a1+2d=9,a1+3d=13.

解之,得a1=1,d=4.故an=4n-3.

(Ⅱ)由(Ⅰ)易知,Sn=2n2-n,

bn=2n2-n1n+c.

{bn}是等差数列,2b2=b1+b3,

即2×612+c=111+c+1513+c,整理得2c2+c=0.

c≠0,c=-112.将c=-112代入bn=2n2-n1n+c中,得bn=2n(n-112)1n-112=2n,bn+1-bn=2(常数),即{bn}是等差数列,故c=-112,符合题意.

点评:以上两例将数列与方程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视角新颖独特,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与函数的整合

例3已知函数f(x)=2x,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2.若f(a2+a4+a6+a8+a10)=4,则log2[f(a1)・f(a2)・f(a3)・…・f(a10)]=.

解:由题意易知,f(5a6)=4,即25a6=4.

解之,得a6=215.log2[f(a1)・f(a2)・…・f(a10)]=log22a1+a2+…+a10=a1+a2+…+a10=10(a1+a10)12=5(a5+a6)=5(2a6-2)=5(415-2)=-6.

例4设函数f(x)=logx2-log2x(0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求证:数列{an}为n的单调函数.

解:(Ⅰ)由题设易得an-11an=2n,即a2n-2nan-1=0.解之,得an=n±1n2+1.

故an=n-1n2+1(n∈N*).

(Ⅱ)an+11an=(n+1)-1(n+1)2+11n-1n2+1=n+1n2+11(n+1)+1(n+1)2+1

例5已知a1=2,点(an,an+1)在函数f(x)=x2+2x的图象上,其中n=1,2,3,….(Ⅰ)证明:数列{lg(1+an)}是等比数列;(Ⅱ)设Tn=(1+a1)(1+a2)・…・(1+an),求Tn及数列{an}的通项;(Ⅲ)记bn=11an+11an+2,求数列{bn }的前n项和Sn,并证明:Sn+213Tn-1=1.

解:(Ⅰ)由题意易知an+1=a2n+2an,an+1+1=(an+1)2.a1=2,an+1>1,两边取对数得lg(1+an+1)=2lg(1+an),即lg(1+an+1)1lg(1+an)=2,故数列{lg(1+an)}是以lg3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Ⅱ)由(Ⅰ)知,lg(1+an)=2n-1・lg3=lg32n-1,1+an=32n-1,an=32n-1-1.

Tn=(1+a1)(1+a2)・…・(1+an)=320・32・322・…・32n-1=31+2+22+…+2n-1=32n-1.

(Ⅲ)an+1=a2n+2an,an+1=an(an+2),11an+1=112(11an-11an+2),11an+2=11an-21an+1.又bn=11an+11an+2,bn=2(11an-11an+1),

Sn=b1+b2+…+bn=2(11a1-11a2+11a2-11a3+…+11an-11an+1)=2(11a1-11an+1).

an=32n-1-1,a1=2,an+1=32n-1,

Sn=1-2132n-1,又Tn=32n-1,

Sn+213Tn-1=1.

点评:数列与函数的整合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类:(1)已知函数条件,解决数列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利用函数的性质、图象研究数列问题;(2)已知数列条件,解决函数问题,解决此类问题一般要充分利用数列的范围、公式、求和方法等对式子化简变形.

三、与不等式的整合

例6若{an}是等差数列,首项a1>0,a2013+a2014>0,a2013・a20140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是().

(A)4025(B)4026

(C)4027(D)4028

解:由题意易知a2013>0,a20140,S4027=112・4027(a1+a4027)=112・4027・2a2014

例7已知数列{an}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且a210=a15,Sn=a1+a2+…+an,Tn=11a1+11a2+11a3+…+11an.求满足Sn>Tn的最小正整数n.

解:设{an}的公比为q,依题意知,(a1q9)2=a1q14,a1q4=1,即a1=11q4.

q>1,00.

又Sn=a1(1-qn)11-q,Tn=a-1(1-q-n)11-q-1=a-21q1-n・a1(1-qn)11-q=a-21・q1-n・Sn.

Sn>Tn>0,Sn1Tn=a21qn-1>1,qn-1>11a21=q8.又q>1,n-1>8,n>9.故满足Sn>Tn的最小正整数n=10.

例8已知数列{an},an≥0,a1=0,a2n+1+an+1-1=a2n(n∈N*).记:Sn=a1+a2+…+an,Tn=111+a1+11(1+a1)(1+a2)+…+11(1+a1)(1+a2)…(1+an).求证:当n∈N*时,(Ⅰ)ann-2;(Ⅲ)Tn

解:(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n=1时,a2是方程x2+x-1=0的正根,且a2=15-112,a10,ak+1

(Ⅱ)由a2k+1+ak+1-1=a2k,k=1,2,…,n-1(n≥2),得a2n+(a2+a3+…+an)-(n-1)=a21,a1=0,Sn=n-1-a2n.

由ann-2.

(Ⅲ)由a2k+1+ak+1=1+a2k≥2ak,得111+ak+1≤ak+112ak(k=2,3,…,n-1,n≥3),

11(1+a3)(1+a4)…(1+an)≤an12n-2a2(n≥3),于是11(1+a1)(a2)…(1+an)≤an12n-2(a22+a2)=an12n-2

又T1

点评:以上三例将数列与不等式整合在一起,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既考查了两个基本数列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又考查了不等式的基本运算和证明,是深入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

四、与三角函数的整合

例9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余弦与1成等比数列,则最小内角的正弦等于.

解:设最小内角为A,则另一锐角为π12-A,则Acos A>cos(π12-A)>0,故等比中项只可能是cos A,cos2A=1・cos(π12-A),即1-sin2A=sin A.

解之,得sin A=112(15-1).

例10已知α,β,γ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α∈[0,2π],且sin α,sin β,sinγ也成等比数列,求α,β,γ的值.

解:易知β=2α,r=4α.又sin2β=sin α・sin γ,整理得cos α=2cos2α-1,即2cos2α-cos α-1=0.解之,得cos α=1或cos α=-112.当cos α=1时,sin α=0不合题意.cos α=-112,α∈[0,2π],α=2π13或α=4π13.故α=2π13,β=4π13,γ=8π13或α=4π13,β=8π13,γ=16π13.

点评:以上两例以数列为载体,考查三角函数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既有数列的性质,又有三角函数的化简与求值,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五、与解析几何的整合

例11已知F1,F2为双曲线x21a2-y21b2=1(a>0,b>0)的左、右焦点,P为右支上的一点,点P到直线x=a211a2+b2的距离为d.若|PF1|,|PF2|,d依次成等差数列,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1,2+13](B)(1,13]

(C)[2+13,+∞)(D)[2-13,2+13]

解:设P(x0,y0),则x0≥a.2|PF2|=d+|PF1|,|PF1|-|PF2|=2a,|PF2|=d+2a,ex0-a=x0-a21c+2a,整理得x0=a(3ac-a2)1c(c-a)≥a,e2-4e+1≤0,

e∈(1,2+13].故选A.

例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O为圆心的圆与直线x-13y=4相切.

(Ⅰ)求圆O的方程;

(Ⅱ)圆O与x轴相交于A,B两点,圆内的动点P使|PA|,|PO|,|PB|成等比数列,求PA・PB的取值范围.

解:(Ⅰ)依题设,圆O的半径r等于原点O到直线x-13y=4的距离,即r=4111+3=2,故所求圆O的方程为x2+y2=4.

(Ⅱ)设圆内动点P(x,y),易得A(-2,0),B(2,0),由|PA|,|PO|,|PB|成等比数列,得1(x+2)2+y2・1(x-2)2+y2=x2+y2,整理得x2-y2=2.PA・PB=(-2-x,-y)(2-x,-y)=x2-4+y2=2(y2-1).由于点P在圆O内,故x2+y2

x2-y2=2.解之,得0≤y2

-2≤2(y2-1)

点评:以上两例将数列与圆、圆锥曲线的有关性质整合在一起,综合性强,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设条件,找出等或不等的关系,然后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之.

六、与平面向量的整合

例13已知数列{an},{bn}满足an=logabn(a>0,a≠1),点P(1,2),Q(2,an),R(n-11n,11n),存在实数α,β,使OP=αOQ+βOR,α+β=1,其中O为坐标原点,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解:易知(1,2)=α(2,an)+(1-α)(n-11n,11n),即 2α+11n(1-α)(n-1)=1,

αan+11n(1-α)=2.消去α,得

an=2n+1,又an=logabn(a>0,a≠1),

bn=a2n+1.

例14已知A(-1,0),B(1,0)两点,第一象限的点C在直线2x-3=0上,且AC・AB,CA・CB,BA・BC成等差数列,记θ为CA与CB的夹角,试求tan θ的值.

解:设C(312,y),y>0,则AC=-CA=(512,y),BC=-CB=(112,y),AB=-BA=(2,0),AC・AB=5,CA・CB=y2+514,BA・BC=-1.由AC・AB,CA・CB,BA・BC成等差数列,得2y2+512=4.解之,得y=1312,即C(312,1312),CA=(-512,-1312),CB=(-112,-1312),cos θ=CA・CB1|CA||CB|=21717>0,

故tan θ=1312.

点评:以上两例将数列与平面向量整合在一起,既为数列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平面向量找到了坚实的着陆点.

七、与概率统计的整合

例15已知数列{an}满足条件:a1=117,an+1=712an(1-an),则对任意正偶数n,an+1-an=317的概率等于().

(A)1(B)112

(C)2n+112n(D)n-112n

解:记对任意正偶数n,an+1-an=317的事件为A.由题设可求得a2=317,a3=617,a4=317,a5=617,…,易知{an}除首项a1外,是以317为周期的周期数列,A是一个必然事件,即P(A)=1.故选A.

例16由计算机选出大批正整数,取其最高位数字(如35为3,110为1)的次数构成一个分布,已知这个分布中,数字1,2,3,…,9出现的概率正好构成一个首项为115的等差数列.现从这批正整数中任取一个,记其最高位数字为ξ(ξ=1,2,…,9).求ξ的概率分布及期望Eξ.

解:设P(ξ=n)=an(n=1,2,…,9),公差为d,则有115×9+112×9×8d=1.解之,得d=-1145.P(ξ=n)=115-1145(n-1),

即P(ξ=n)=-1145n+219(n=1,2,…,9).

ξ的分布如下:

ξ111213141516171819P191451814517145161451514514145131451214511145Eξ=2×(1×9+2×8+3×7+4×6)+25145

=1113.

点评:以上两例将数列与概率统计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具有内容新、结构新、综合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培养综合运用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与微积分的整合

例17对正整数n,设曲线y=xn(1-x)在x=2处的切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an,则数列{an1n+1}的前n项和Sn=.

解:由题意易知,y′=nxn-1-(n+1)xn,

题设曲线在x=2处的切线斜率k=f′(2)=n2n-1-(n+1)2n=-2n-1(n+2).切点为(2,-2n),切线方程为y+2n=-2n-1(n+2)(x-2).令x=0,则an=(n+1)2n,

数列{an1n+1}的通项公式为2n,

故其前n项和Sn=2(2n-1)12-1=2n+1-2.

例18(理)若等比数列{an}的首项a1=213,且a4=∫41(2x+1)dx,则公比q=.

烈士的诗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导线;排列方式;线间距离

架空配电线路在变电所出线及通道走廊紧张时,必须采取线路同杆多回路架设。同杆多回线路在经过一定的架设长度后都必须再分离架设,就存在由于杆塔挂线方式的变化,导线会在水平排列、三角排列、垂直排列的几种排列方式之间发生变化。由此带来在原档距内线间距离的变化。如果在设计中未考虑导线排列方式的变化,并在投运前又未能及时发现因导线排列方式改变造成线间距离已减小甚至达不到设计规程规范要求的最小线间距离,这一设计缺陷将在投运线路上隐蔽地存在着。通过对多处运行中的线路现场进行分析后发现,导线由原水平排列方式变化为三角排列或由原水平排列变为垂直排列时线间距离都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线间距离没有问题。但在垂直排列方式与三角排列方式之间互相变化时,在档距内中导线与上、下导线之间总存在一个线间距离最小点。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合理地把距离最小点之间的距离拉开。由于导线在档距内改变排列方式,在线路的档距中间就必然存在最危险的最小线间距离。

1.导线在杆头的排列方式

导线在塔头上的布置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水平排列、垂直排列和三角形排列。后者实际上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

1.1垂直排列方式

垂直排列方式使用于双回路配电线路,两个回路的导线分别悬挂于杆塔两侧。这种排列结构紧凑,节省投资,但是杆塔较高,增加雷击机会,而上下层导线容易相互接近而发生相间闪落。因此这种排列的运行可靠性较低,根据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正六边形、伞形、倒伞形、平行形等。

1.2水平排列方式

水平排列有两种布置方式。一种是对于10KV和35KV配电线路中跨越杆、跨越直线杆等,应用两棵杆与横担组成门型结构,导线使用悬式绝缘子固定于横担上,杆顶可以设置两根避雷线。这种杆塔能承受较大的负载。

1.3三角形排列

三角形排列方式常有3种布置方法,线路采用针式绝缘子时;线路采用悬式绝缘子;杆顶可设置避雷线。

2.导线的线间距离

当导线处于静止平衡位置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叫做线间距离。确定导线线间距离,要考虑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导线在杆塔上的布置形式及杆塔上的间隙距离;二是导线在挡距中央相互接近时的间隙距离。取两种情况的较大者,决定线间距离。

2.1按导线在杆塔上的绝缘配合决定线间距离

根据绝缘子风偏角计算出导线间的线间距离为

式中 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R――最小空间间隙距离,按三种情况(工作电压、外过电压、内过电压)分别计算;b――主柱直径或宽度;φ――绝缘子串风偏角(有三个值)。

2.2按导线在挡距中央的工作情况决定线间距离

水平排列的导线由于非同步摆动在挡距中央可能互相接近。垂直排列的导线由于覆冰不均匀或不同时脱冰上下摆动或受风作用而舞动等原因,上下层导线也可能互相接近。为保证必须的相间绝缘水平,必须有一定的线间距离。垂直布置的导线还应保证一定的水平偏移。目前根据经验来确定线间距离。

(1)水平线间距离

《架空送电线路技术规程》规定对l000m以下挡距,导线的水平线间距离一般按

下式计算

式中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U――线路线电压,kv;√fmax――导线最大弧垂,m。

(2)垂直线间距离

在一般地区,考虑到导线覆冰情况较少,导线发生舞动的情况更为少见,因此,规程(SDJ3―79)推荐导线垂直相间距离可为水平相间距离的0.75倍,即式(2)计算结果乘以0.75,并对各级电压线路规定了使用悬垂绝缘子串杆塔的最小垂直距离值,见表1。但这一垂直距离的规定,在具有覆冰的地区则嫌不够,尚需考虑导线间的水平偏移才能保证线路的运行安全,所以规程中又对导线间水平偏移的数值作了相应的规定。

2.3三角排列的线间距离

导线呈三角排列时,先把其实际的线间距离换成等值水平线间距离。等值水平线间距离一般用下式计算

式中 Dx――导线三角形排列的等值水平线间距离,m;

Dp――导线间的水平投影距离,m;

Dz――导线间的垂直投影距离,m。

根据三角形排列尺寸求出的等值水平线间距离应不小于式(3)的计算值。

3.避雷线与导线间的距离

3.1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应满足防雷的要求。

式中 a――对边导线的保护角,(°);

S――导、地线间的水平便宜,m;

h――导、地线间的垂直距离,m。

a的值一般取20°-30°,330kv线路及双避雷线220kv线路,一般采用20°左右。山区单避雷线线路,一般采用25°左右。对大跨越挡高度超过40m的杆塔,a一般不宜超过20°。对于发电厂及变电所的进线段,a不宜超过20°,最大不应超过30°。

(1)避雷线和导线的水平偏移应符合规定。

(2)双避雷线线路,两避雷线间距离不应超过避雷线与导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

(3)在挡距中央,导线与避雷线间距离S1+15℃,无风的气象条件下应满足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华.10kV架空线的导线排列方式变化处理[J].供用电,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