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生命的文章

有关生命的文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生命的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关生命的文章

有关生命的文章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命 语文教学 坚强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笔者现结合我省西宁市某中学生自杀事件实例进行讲述。

事件回顾:2011年11月28日13时30分至14时30分,西宁市某中学政教主任在校门口值班。14时20分左右,学校一名高三女生告诉主任一名初中女生在校外某小卖部与商家发生争执,希望主任协商和解。主任与店老板交涉后将该女生领到学校门卫室等候。14时30分左右,主任带着张小(化名,以下同)和其他4名同学前往政教处了解情况。回教学楼途中,张小未进入教学楼,悄然离去。当时主任不能确定张小的具体班级和姓名,他先后到教学楼各班寻找该女生。在寻找到初二(8)班时,他发现该班一名学生未来上课,确认缺课学生就是张小。政教处的教师及时将情况告知了其家长。寻找过程中,学校保卫人员根据校园监控继续寻找。16时30分左右,有学生上厕所途中发现该女生从家属楼七楼楼顶坠落,后经青海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生确认该女生死亡。

芝麻小的误会,却消失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应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进行深思。生命如此脆弱,怎能随意轻视?我们只有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提示,激励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受生命的可贵,感悟和诠释生命的本质。

一、积极认真地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合二为一

(一)情境中诵读课文,诵读中感悟生命

语文这一门学科,知识繁多,其中有好多课文是赞美生命、诠释生命真谛的美文。为了将生命教育真正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我利用早读和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经典文章和书籍。每次的教学实践,我都加强诵读,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大声诵读课文,然后整体了解文章内容后,再次诵读中感受文章主题,引领学生漫步文本,用心体验生命的快乐。例如,指导学生阅读《生命手记》文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写出读书笔记和感悟体会。有个学生这样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我最欣赏文中对生命的恰当比喻和美好赞誉,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作为学生,我们会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这些都比不上生命的高贵。”

(二)合作中探究真谛,讨论中体现价值

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生命教育,这是个任重道远的话题。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此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生命的真谛。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一课时,我让学生合作理解诗的最后一节,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的理解让人惊讶,他们对人生中的挫折和磨难有了坦然的认识,处处表现出更加坚强的自我。马强同学在读后感中这样写道:“人生漫长,难免有挫折与绊脚石,为了实现自己心目中美好的愿望,再大的磨难也挡不住我奋斗的脚步,因为我很坚强且很努力。”对此,我很欣慰,因为这样的教学很有效果,实现了情感价值观的目标。

二、写作教学和生命内涵的亲密接触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美好人格的主要方法。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有关“生命”话题的作文,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内涵。例如,我组织学生看完电影《汶川不相信眼泪》后,立刻布置写观后感。在批阅中,我发现有个学生这样写文章结尾:“眼泪是什么?眼泪只不过是人的情感符号。但是眼泪中凝聚着坚强的元素,人生不需要眼泪汪汪,只需要铁骨铮铮。”可见,通过看、悟、写的教学模式,学生对生命有了独特的见解,从写作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谛,明白了“坚强的活着才是王道”。

三、爱心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火花碰撞

爱心是每个人固有的,只是没有更好地开发出来。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主题班会、辩论赛等方式来进行生命教育。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班会课,班会课的主题是“珍爱生命,感恩母亲”。在这节课上,学生自演自唱,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母亲浓浓的爱,懂得了生命是母亲给予的,应珍爱生命,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母亲,并用实际行动将浓浓爱心与生命教育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四、生命体验与生命教育的领会和感悟

例如,在学习《生命!生命》一课时,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去领悟课文有关生命的意蕴的:我以青海玉树大地震中感人的事迹引入新课,并利用课件结合课文内容及时进行生命体验。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说出学习收获,结果学生说出了好多感动的话语。如有个学生这样说道:“其实生命很幼小,而且也很脆弱。人生中没有人帮你获得坚强的生命,只有自己才是磨炼坚强生命的老手。”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学中明白了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有关生命的文章范文第2篇

一条染色体有数万对基因。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DNA存在的特定形式。细胞核内,DNA紧密卷绕在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周围并被包装成一个线状结构。

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

(来源:文章屋网 )

有关生命的文章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生命教育;语文

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教育为了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很多人认为职业学校专业最重要,掌握好专业就能顺利就业,教学功利化色彩越来越浓,文化基础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职生受此影响,重视专业学习,忽视语文基础课的学习。因此,职业学校生命教育缺失,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主张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生命教育应贯穿教育的始终,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从而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生命课程,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渗透是最有效的途径。语文学科的性质为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提供了便利,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科,其根本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充分挖掘生命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彰显学生生命的个性,从而提高生命质量。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一、通过品读文本渗透生命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知、认识生命,还要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对语言优美、情感意蕴浓厚的作品,可以让学生运用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知识、感悟作者情感,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对意蕴丰厚、意义深刻的文章,教师要抓住蕴含生命色彩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在品读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对学生不熟悉的画面,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营造形象可感的画面,感悟生命的美好。如通过《离太阳最近的树》、《森林写意》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悟自然界的顽强生命,从而体验人类奋发向上的精神;通过《边城》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感受至善至美的人性;通过《淡淡的深情》引导学生在赏析母爱中体味人间真情。

二、依托教材文本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起点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是个体在生命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生命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命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中职语文教材涉及的范围广,很多课文都蕴含着作者对自己、对世界观的认识,对生命的感悟等。因此教师要激活教材的生命活力,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但中职语文教材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单元,也不是每篇文章都能用作生命话题。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设计生命教育系列主题,有意识的进行渗透,这样生命话题会变得系统,也有助于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如朗读《像山那样思考》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生命的珍贵,激发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考;朗读《纪念刘贺珍君》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朗读《老人与海》让学生认识到不屈不挠精神的伟大,体验生命的顽强。这样教师利用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拓展教学内容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珍贵,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活的道理,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精彩。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指导学生选择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从而延伸生命教育。如教学《离太阳最近的树》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和环保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生命的力量,唤醒学生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意识;教学《走出地平线》时,可以让学生延伸拓展不断突破自己,走出自己,寻找生命的意义,如轮椅上的张海迪、断臂女孩雷庆瑶等,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不怕苦难的精神。

四、借助语言训练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言训练中会有一些学生存在自信心不足、自卑、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等心理特征,对此语言训练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中职语文教师在学期开始前设置好语言训练环节,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参与的积极性及语言表达情况记入平时成绩。语言训练环节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安排,可以是介绍自己喜欢的书,与同学分享其中的精彩片段及体会;可以介绍自己的座右铭,阐释座右铭的涵义及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可以讲小故事大道理,分享小故事带给自己的感悟;可以即兴讲话,针对热点话题、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等。这样会让学生变得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表现自己。

五、提高教师素养渗透生命教育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受教学观念及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很容易消磨教学激情,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学生的热情。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价值为导向,使教育沐浴在人性中。要让学生由强烈的生命意识,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面对一个个的生命,内心要充满责任感,坚持生命化教育观念,坚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要树立生命教育观念,教师就要有较高的素养、坚定地人文理念才能构建充满生命气息的语文课堂。

一位教育家曾说:最好的教育,是不着痕迹的教育。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气息,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彰显学生的生命意识,绽放灿烂的生命之光。

参考文献:

[1]路秀平.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7)

有关生命的文章范文第4篇

生命对任何人来说只有一次,这也是生命为什么如此珍贵,而我们必须要真爱生命的最大理由。而生命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其目的要培养小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甚至要超越生命,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

生命教育一般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来展开研究与思考。广义的生命教育需要从生命的角度来理解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充分体现出教育的人文关怀。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生命教育,主要是教育内容中涉及到生命教育的内容,教师需要有意识、有目标地来组织学生,并通过生命教育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不断的学习与领悟。进而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甚至超越生命。生命教育的提出,不仅是要学生掌握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生命给我们带来的各种美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之间的联系

1.语文教学与生命认知之间的联系

生命教育也属于一种生命意识上的教育,要让学生掌握生命之特点,对生命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从而熟悉生命法则,而小学阶段必然要让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小学语文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其教材也包含了对多元化生命存在的解读。例如:以自然界生命为对象的教材内容《咏柳》、《》等等,以动物界生命为对象的有《天鹅的故事》、《狼与鹿》、《两只小狮子》等等,而以人为生命的对象也比较多《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等等。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涉及到生命教育题材的课文比较多,为生命教育开展提供了一定的资源,课文中对生命有不同的呈现,能帮助学生加强对生命的理解。

2.语文教学与生命实践之间的联系

生命教育也是一种生命践行的教育。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与情感都还不够,必须要履行生命存在的义务与职责,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也为别人的生命尽一份力。小学语文课堂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感染,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榜样力量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小学生的行为学习通常会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而且喜欢模仿受欢迎、受尊敬的的一些对象。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样的典型人物,可以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示范,不仅可以起到对小学生践行生命教育内涵的导向功能,而实践能力也是提升小学生生存技能与生命质量的基本方式。

三、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教育实施具体策略

1.感悟生命之可贵,把握青春年华

语文学科的基本形式就是听、说、读、写。而小学由于年龄的特征与心理的特征,感情相对比较细腻、丰富。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生命教育,教师需要对学生内在的情感诉求进行把握与分析,通过“听”的方式可以将他们成功引入教学情境,进而感受生命之可贵,才能更好的把握青春年华。例如:学习《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让学生对本篇文章的作者背景进行了解。《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由于小时候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90%的关节坏死,虽然她的腿不能动、手不能抬、腰不能转,但是她从来不肯向命运低头,忍受者病痛的折磨,利用这变形的双手创作了这篇《生命生命》这篇优秀的文章。笔者相信学生在没有学习这篇课文之前了解作者背景之后,心灵上已经产生了共鸣,在情感上非常佩服作者,也感受到了生命之可贵。随后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作者围绕“生命”的主题展开写作,如飞蛾求生片段中“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学生在阅读这个片段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力量,飞蛾尚且如此,而我们又应该怎样把握生命的想法油然而生。教师可以利用《命运交响曲》打造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对全文进行回读,真正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流失,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生命因珍惜而可贵,生命因把握而更加美丽,在音乐的渲染下,真正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真爱与赞美。

2.领悟生命之感动,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生命教育中学会感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生命道路上最迷人的风景。人的一生往往会因为身边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动。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对白都能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感情激发出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来自父母的关爱、来自朋友的帮助等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把感恩之情“说”出来。语文教师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研讨会,也可以通过课堂读报等等直接的形式,进而让学生将生命中的感动一一倾诉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例如:学习《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对本篇课文进行精读,《她是我的朋友》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是为了抢救受了伤的伙伴,还是已让献出了自己的献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出自己的献血时,他只说了:“她是我的朋友。”文章重点对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生动的展现了他为了就朋友而无私风险的精神。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时,受到感染与教育,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朋友之间要常怀感恩之心,朋友之间要相互扶持,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朋友观。

3.把握生命之真谛,敢于担当

人为何会来到这个世界上?而生命的意义又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这类问题无论到了哪个时代,相信永远都是一个复杂深奥的哲学问题,而这个问题笔者相信也永远不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而小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更是不知所措,甚至会感到困惑,感到不解。身为小学语文教师也不需要一定要给小学生一个定义,但是探索生命的真谛,诠释生命的真谛,把握生命的真谛,似乎要从古今之外的历史典故、名篇佳作中去分析与研究了。

有关生命的文章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语文 生命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39-01

目前,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沿袭着“讲授+训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具体、详细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没有交流与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想象力与创新力被扼杀。以至于一些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走出学校后,语文素养不高,远不能适应就业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偏离了语文教育的本质目的。因此,职业学校必须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从而彰显语文学科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 在品读文本中渗透生命教育

职业学校语文教材收录的都是经典美文,我们仔细阅读会发现很多文章都蕴含着作者对自身、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和对生命的感受。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语文教材特有的优势,激活语文教材的生命活力,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赏析经典作品,走进作者,体会作者蕴含于其中的情感,深入认识生命的本质。在多层次认识生命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课堂教学在教师、学生、作者的情感交流中进行,从而活化课堂教学。如教学《石缝间的生命》时,教师可以把文中自然界的生命活力延伸到人类生活方面,生命在石缝间顽强抗争成为人类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文章的目的是要引出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是拼搏,就是要寻找自己立足的天地,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寻找像石缝间的生命一样顽强的个体或群体。学生会想到轮椅上的张海迪、断臂女孩雷庆瑶等,从而深刻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理解生命,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2 在赏析影片中渗透生命教育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单纯的说教式教育收效甚微。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中赏析影片是一条有效途径。语文教学中在文本教育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播放一些视频等打动学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最后一片叶子》时,老贝尔门为了拯救在病榻中丧失意志的琼西,用自己的生命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叶子,但老贝尔门却因为风寒的袭击患上了肺炎而失去生命。读罢让人心里酸楚而又温暖。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真正内涵,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一段视频来自中央电视台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中的英雄孟祥斌,他是人民,为了救一位跳水自杀的女子献出了自己年仅28岁的生命;另一段视频是2009年震惊中国的“天价捞尸”故事。观看这两段视频后,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探索生命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了解每组进展情况,对学生的独到见解给予鼓励、做好引导。另外,还可以结合实际给学生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如《隐形的翅膀》、《小孩不笨》等,看后教师不做评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中获得感悟,学会珍惜生活。学生在赏析这些影片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而教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服务好学生的需求。

3 在写作训练中渗透生命教育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课程,写作训练不只是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抒发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塑造健全的人格。因此,写作训练中可以渗透生命教育。散文家余秋雨曾说过: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他对写作训练的界定引发我们反思传统写作教学中注重技法指导的误区,重构生命式写作教学。写作训练中渗透生命教育首先体现在写作是生命的倾诉与表达。哲学家狄尔泰指出生命是“体验——表现——理解”的过程,他比较注重“表现”环节。其实,狄尔泰说的表现是对生命固有的表现。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能表达他们鲜活的、富有朝气的年轻生命是自由的抒写生活,倾诉生命情感,释放生命张力。而这正是写作训练的成功之路。从狄尔泰对生命的界定中可以看出,体验是表现的基础,所以写作训练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生命体验。体验是参与,是个体生命的真诚投入,是学生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内在情感与主观经验。其次写作中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生命思维。同样的生活经历,学生的体验会有不同,这是因为人的生命思维不一样。生命思维主要包括捕捉生命元素的能力、感受生命经历的能力、提升生命体验的能力等。如果说生命表达是写作的基础,那么生命思维就是写作的提升,是写作突破自我的关键。

4 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要进行生命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热爱生命,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要引导职中生热爱生命,必须让他们与热爱生命的人在一起。教育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基础,但互动不单单是师生之间一问一答式的互动,而是教师担负的责任与学生求知心态的互动,在互动中教师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传递给学生。所以,教师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绪,避免个人的不良情绪。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有关生命意义是建立在科学的、系统的基础上的,尽力避免在教学中渗透个人对生命的片面、肤浅的认识,这是因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语文教师要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正确对待学生的优缺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打开学生心扉。

总之,有教育家曾说过:最好的教育,是不着痕迹的教育。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传授语言文字的同时,更要进行生命教育,从而拓宽语文教学的内涵,提升教师的魅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