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衣带水的寓意

一衣带水的寓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衣带水的寓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衣带水的寓意

一衣带水的寓意范文第1篇

——贾宝玉

一首《高山流水》牵动了多少知音的感念,一曲《红楼梦》何尝能诉尽人间的悲欢离合。

在红楼,醉一场,梦一场,痛一场。黛玉,你把泪水熬成刻骨铭心的海,最后把自己淹没。多少次,我为你而心痛。但你终究进一方天池,洗一身清洁,得一心灵动。

贾政痛打宝玉,你去看他。没有梳妆的你惟有红肿的双眼证明昨晚的彻夜难眠,越发让人怜爱。那一刻,女儿的柔情似水在你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本在太虚幻境潜心修行,为报神瑛侍者三世浇灌之恩,绛珠仙子带着郁结的惆怅落入凡间,她就是林黛玉,万千姑苏女儿的典范。三生石注定你和宝玉三世之缘,却无法终成眷属。想到这儿,你的泪洒入灵池,荡起圈圈涟漪。

虽然如此,但她拒绝薛宝钗的圆滑,拒绝王熙凤的心计,她只要自己的纯洁,却——

一衣带水的寓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通识教育;教育理念;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23-02

“此今朝,去楼台;细雨朦,心飞扬。”怀着对宝岛台湾的憧憬,开启了此次赴台教学法研修学习的征程,这是本人赴台登机时的心情写照,而三周返程后的脑袋里不时地跳跃着的是从乡愁到美丽岛,身心灵,通识教育及全人教育。我知道自己的内心接受了一场同文化体系下不同的演绎方式,而它却已经不经意地触及了我的神经,深深地扎根到我的心里。

既然是教学法的学习,应该多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入手,我的最直观感受就是这所学校从整体上对于所有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设计与实践。这可以说是一个大智慧,一个大设计,更是无数教师和学生在翻转着学校的课堂,考量着教学方法及设计的妥当性,关乎着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命。

每个人都可以随口说教育,那么不由得要问,什么是教育?中国大陆的大学教育和台湾的教育有着什么样的异同。我的感受很简单,要真正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教师该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学校作为载体,如何能够为教与学构建平台。

一、中原大学教育理念的设计

教育是农业,需要深耕细作,而非做大做强。莫言曾说,在摇动和唤醒之前,首先让我们变成一棵树,让我们先拥有澄清的灵魂吧。

要想办好一个大学,校长、教师和职员应该发挥什么样的角色呢?校长是一个学校的Leader,在学校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始终将校训的理念贯穿于政策之中,让教师有尊严,进而才能散发更多的正能量,从而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全面的影响。而管理人员要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和热情,要提升自己内心的领导力,而非管理能力,如果一个貌似管得很好的工作,如果没有内在领导力,不会获得受管理者内心真正的认同与接受,管理者会管得很累,往往事倍功半。

二、C湃瞬庞胱ㄒ等瞬诺那别

专门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这是对于培养学生最为准确的一个定位。中原大学多年来秉持“育自由思考、重责任伦理、秉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开设了宗教、音乐甚至爱情等多门全人教育课程。所谓全人教育,类似于大陆的素质教育,而寻求天人物我间的和谐是全人教育的核心理念。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伦”,张光正校长认为,中国人还应该特别重视“第六伦”――群我关系,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因此,中原大学把通识教育作为培养合格人才的最优教育方式。就是在专业之外,藉由不同的课程规划,帮助学生接触各类议题,扩大知识基础,加强对生命与生活的领悟,从而培养独立学习和跨学科思考能力,成为有识见,负责任的公民。课程设计上,把一般通识分为四大类:天学、人学、物学、我学。强调天人物我的汇通,使学生成为身、心、灵平衡的全人。通识课程的开设、学习要早于专业课程,体现其基础,该种课程体系设置有利于学生先修心,后修功,有利于专业学习。

三、教师的职责

韩愈说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所有的职业,它是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职业。古今教师的职责都应以育人为第一位,教书为第二位。中原大学教师一般来讲不仅要教书,而且要承担各种校内职务,真正体现在教书的过程中达到育人的目的。教师最大的职责真心不是知识,而是“发现”与“鼓励”。个人观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需求为教学核心,关注不同时代、时期、不同学习类群学生的“学法”,我们应该给予学生的是“点金术”,而非送我们所谓的“金子”即知识点给学生。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明确一个思想,知识体系是庞大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学会,何况知识本身天天在更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明确“授人以渔”胜于“授人以鱼”的基本道理。换言之,强调方法比单纯知识传授更重要。

四、教师教学的领导力的培养

现在,教师教学领导力是被国际和国内越来越认同的一个观点。领导力的培养就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职位角色要素以及所具有的非权力性要素,比如知识体系、能力、情感及思想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一种综合影响力,是教师利用自身属性对教学活动过程施加的影响,以使教学活动可以得到有效的运转,并且可以取得预期目标的一种力量。在距今已有的研究中表明,教师教学领导力的组成要素主要包含了当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教师教学领导力的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教师的基本技能影响力,主要是指教师在语言阐述表达、文字整理书写、为人师表行为、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可影响学生的能力。其次,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能根据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及所用教材开展实际教学过程独立设计的能力[1]。第三,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及方式,调节及调动课堂积极性及专注度,有效完成教与学互动的任务。最后,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教师如何进行分析、反思、解决并且最终运用到教学中的能力。可见,对于教学活动,教师教学领导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对于教学环节,重在提升教师教学领导力,使之专业技能专业化,教学过程专业化。

五、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权衡

就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台湾中原大学和大陆的大学基本上都秉承着科研促教学的理念。都重视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考察。在现行体制下,高校教师一般要承担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然而,教学与科研在知识的掌握方式上实际上存在较大差异。高校教学要求体现在课程知识的系统性与表达性方面,而科研要求体现在专业知识的专深性与创新性方面。两者都为大学教育所需要,并且两者具有不完全兼容性。再加上时间、资源与知识、资源、禀赋等约束条件,则这种不兼容性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因此,高校教师如要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取得教学、科研双丰收,就必须要恰当处理这两者的矛盾。

1.充分J清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教学与科研是高校两个独立的活动。首先,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学以讲授全面性的、体系化的、相对稳定的知识为主,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如何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知识等方面。而科研则要求高校教师对本学科某个方面问题的持续关注与深入研究,创新性、单一性、不稳定性是科学研究尤其是创新性研究的主要特点。第二,教学与科研的接受对象也存在较明显差异。大学教学的知识接受对象主体为本科生,而科研成果的接受对象主要为社会、企业、政府、大学教师、研究机构等。第三,由于个人兴趣、时间、精力有限等原因,高校教师关注的科研项目可能与正在教学的内容有很大脱节,或关系不大。

2.教学与科研又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第一,教师的备课活动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思考的研究过程。没有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便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第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与发展过程。我国要求高校教师“应联系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激发他们解决学术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兴趣”如果一位教师不搞科学研究或不具备科研能力,就无法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培养人才的高校教师仅停留在“教学型”是不够的,应强调科学研究能力与科学研究精神是当今大学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否则,就谈不上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意义与科学态度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也无法提升教学过程的效果和质量。

这几个方面是台湾之行关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的思考。有很多想法不够成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研究与学习。

参考文献:

[1]袁静.台湾地区师资培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25(4):28-31.

[2]陈朝萌.案例引导教学法在“伦理与领导力”课程中的应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9(2):112-115.

Educational Idea of University Culture System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Narrow Strip of Water

―Go to Taiwan Zhongyuan University Study Exchange Experience

SUN Yong-feng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118,China)

一衣带水的寓意范文第3篇

浙江师范大学梅新林教授在《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一文中认为,流域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流域为中国文学版图的形成与演变奠定了基本轴线,流域轴线的移动促使和推动中国文学地域空间的移动。二是为文人群体的聚合以及作品的区域传播提供了天然信道。尤其在古代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舟行河流是最普遍的行路方式之一。三是流水作为文化生命之源泉,对于作家创作灵感的激发,也是其他物象所无法比拟的。这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水流域与古代文学的关系,而本文侧重从文学本体属性角度进行分析,挖掘水流域与文学审美和文学风格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文学审美上的水流域特征

审美是一种体验,审美体验是形象的直觉,外在的客观之物能通过审美心理机制直接影响并促成审美主体的观念。因此,特定流域所具备的独特气候、地理以及物象必然对身处其境的文人们产生特定的文学审美反应。流域之水是一种审美原型意象,加上特定的地理区域色彩后,才复合出其他意象种类。

《汉书·地理志》中记述:“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这说明,区域文化的形成主要由自然水土环境而致。四大流域文化区域中,辽河流域主要流经辽宁省、东部地区和吉林省南部地区。以“红山文化”为代表,主要包括“东北部文化圈”和“游牧文化圈”。地理特征为山高水寒,这使人皮肤收缩,汗毛孔闭合,穿着厚重,与自然的距离加大,对外界持一种疏隔、抗拒甚至是征服的审美态度,故文学上主要选取凉风、寒蝉、白露、飞蓬、归鸟、孤兽、廖廓之谷等适宜寄托清冷之气和哀愁、忧患之思的物象,侧重冷色调。如完颜亮《驿所》:“孤驿潇潇竹一丛,不同凡卉媚春风。我心正与君相似,只待云梢拂碧空。”又如其《过汝阴作》:“门掩黄昏染绿苔,那回踪迹半尘埃。空亭目暮乌争噪,幽径草深入未来。数仞假山当户牖,一池春水绕楼台。繁花不识兴亡地,犹倚阑干次第开。”爱新觉罗·玄烨《松花江放船歌》:“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等。

古代文学评论中常把黄河流域所代表的狭义北方文学与长江流域所代表的狭义南方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本文也按此论析。我国秦岭以南的地面水流向长江水系,秦岭以北的地面水流向黄河水系。黄河流域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等9个省(区),东入渤海。黄河流域地理特征为黄土流沙,河宽水湍,是中华文明的先发流域,特别是从汉至唐引领中华文明发展。以“仰韶文化”为代表,主要涵括了燕赵文学圈、秦陇文学圈、三晋文学圈和齐鲁文学圈。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导致其民心境开阔,粗犷壮直,忧患意识浓,文学审美上多取狂风大川、峦山阔原、白云骏马等适宜抒发奔放狂野心意的物象,倾向于以贞刚之气叙事辩理,黄色调明显。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干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等十个省市。流域内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长江流域文学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主要涵括了巴蜀文学圈、荆楚文学圈和吴越文学圈,唐以后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引领者。由于长江流域草木茂盛,地窄山险水丰,正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地孰饶食,无饥馑之患。”所以其多取小桥、曲水、清泉、柳枝、花月等体现柔、细、雅审美倾向的物象,绿色调突出。古代文学研究中,常拿代表北方文学的《诗经》和代表南方文学的《楚辞》进行比较,具有显着的代表性。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里所说:“《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曾指出,北方文学“词义贞刚,重乎气质”,而南方文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道:“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着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黄河流域文学代表类型有喻事析理的先秦散文;气势磅礴的汉赋;苍凉慷慨、风骨劲拔的建安文学;率真爽直、豪放刚健的北朝民歌;激越深沉、雄浑悲壮的盛唐边塞诗;叱咤风云、“挟幽并之气”的金词等。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川》);“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等。长江流域文学代表类型有“信巫鬼,重祀”、“香草美人”的屈楚文学;情辞婉转、轻靡绮艳的南朝诗歌;润泽华采、清新秀美的唐代山水田园诗;婉约柔媚、徘侧缠绵的宋词等。作品如“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斡《室思》);“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等。

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四个水系组成,分布于我国的云、贵、桂、粤、湘、赣六个省(自治区)。珠江流域成扇形格局,北依五岭,南临大海,中亘两广丘陵,大山、盆地穿插其间,兼有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双重特点。其代表文学派系主要有滇云文学、黔贵文学、八桂文学、岭南文学和琼州文学,元明清时期才后来居上,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一支。文学中多取瘴、岭、贪泉、毒草、蟒蛇、蛊、麻石街、竹板、芭蕉等表达险恶蒙昧和原乡审美倾向的物象。具体文学类型有幽怨难适的唐宋流放派;原生开放的明清岭南文学等。如“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李商隐《异俗》);“瘴海寄双鱼,中宵达我居。两行灯下泪,一纸岭南书。地说炎蒸极,人称老病馀”(卢纶《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孤舟泛盈盈,江流日纵横。夜杂蛟螭寝,晨披瘴疠行。潭蒸水沫起,山热火云生。猿蹈时能啸,鸢飞莫敢鸣。海穷南徼尽,乡远北魂惊。泣向文身国,悲看凿齿氓。地偏多育蛊,风恶好相鲸。”(宋之问《入泷州江》)等。

二、文学风格上的流域特征

日本学者竹内敏雄把地理环境差异作为影响文学风格的三大原因之一,而我国历代的文学评论者也注重从地理环境角度来研究文学风格,如曹丕、刘勰、司空图、皎然、姚鼐、刘师培等。

从流域视角来看,辽河、黄河、长江和珠江四大流域的文学风格各有特征。辽河流域文学风格以“劲健”、“清奇”为主,带有鲜明的民族性。文学史上,辽金元时代是辽河流域的兴盛期,所以考察这一时期辽河流域文学风格具有典型代表性。

黄河流域文学风格以“悲慨”、“高古”为主,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特征。长江流域文学风格则以“绮丽”、“委曲”为主,具有显着的浪漫主义特征。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一文中指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越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风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散文之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者,北人为优;骈文之镂云刻月善移我情者,南人为优。”比如产生于黄河流域的《诗经》和发轫于长江流域的《楚辞》风格迥异,极其生动地展现了南北两大地域文化的特征。前者具有现实主义倾向,擅长状物传情,是一种朴素的美;而后者则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富于想象变化,是一种华丽的美。屈楚文化以神巫性、浪漫性、卓然不屈的总体特征,对文学加以渗透,形成了长江流域文学的独特风格,另辟了一个与北方黄河流域文学朴质风尚迥异的充满玄想的文学典范并与儒家构成儒道互补的文化传统。相对于北方的理性,南方显得浪漫、妖媚、奇异与诡谲,神秘莫测。陶礼天在《北“风”南“骚”》中亦曾浓墨重彩地分析了《诗经》与《楚辞》在地域风格与美学上的差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里将南方长江流域文学风貌概括为屈骚传统,称它是北方理性之外的“充满浪漫激情、保留着远古传统的南方神话——巫术的文化体系”。又如文学史上黄河流域的韩愈(河南人)与长江流域的欧阳修(江西人)文风大不相同。张仁福先生在《中国南北文化的反差》一书中指出:“大体说来,韩文属于阳刚之美的范畴,欧文属于阴柔之美的范畴。具有浓郁北方文学风格的韩文呈现刚健、雄正、愤激、壮直、质朴、拙劲、迅急、疏括等特征;而具有鲜明南方文学风格的欧文则显露柔婉、飘逸、哀艳、委曲、清丽、纤巧、纡徐、缜密等特色。”具体作品黄河流域文学中如李白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苏轼《百步洪》中的“有如兔走鹰华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河”;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长江流域文学中如司空图所言的“玉壶,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或“涓涓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麋寻幽。载瞻载止,空碧幽幽”。

一衣带水的寓意范文第4篇

我国的水墨艺术与源于西方的平面设计都将创造视作生命。创造是所有艺术设计的生命,一旦艺术与创造相分离,那就完全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正因为如此,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要投入思想,也就是说要在作品创造过程中诸如精神。对平面设计而言,其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创新,而水墨艺术更多的是这种延续。从这个角度来讲,两者又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只有在继承与延续的基础上才能持续创新。

从这个方面来讲,水墨艺术又与平面设计具有精神上的契合点。水墨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提升需要两者之间建立起对应的联系,而客观上两者也存在着对应的联系。例如,水墨艺术和现代平面设计过程中都注重原创性,这也是其他艺术作品生命特征的体现,更加是艺术家的追求以及人生价值的所在。由于水墨艺术的特点,其往往体现出了自身不可复制的特点,它是一种具有自身特征的艺术品,原创性就是其重要特点。水墨作品的原创要求创作者在经过大量的传统学习之后,通过试探性的创作来体现出自己作品在精神内涵与其他水墨作品的差异。而现代平面设计作品的原创性则体现在创意方面,它是整个屏幕设计的核心内容,它也成为了现代平面设计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个优秀的创意是现代平面设计作品的灵魂,它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得其体现的主体更加突出,更加富有内涵。对现代平面设计作品而言,一个卓越的创意还体现在其视觉形象、语言的升华方面,使得平面设计作品在设计表现力以及表现深度等方面更加具有深度和感染力。同时,一个卓越的创意还能够在利用充满吸引力的表现形式在瞬间就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将其创作的最初想法传达给观众。原创和创意是水墨艺术家与现代平面设计艺术家在创作过程创作和创新的不同表达。两者只有在创新之后才能够具有生命,才能够立足于现代社会。

水墨艺术与平面设计都注重构成法则

两者在创作的过程中都注重构成法则。水墨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注重通过水墨的方式来体现出组合的关系,而平面设计则讲究点、线、面的构成。水墨作品的构成来自其具有自身特征的笔线痕迹,同时由于水和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与其他艺术作品所不同的艺术视觉效果,同时通过动态组合的方式体现出其构成关系。水墨艺术的构成是基于宏观把握的方式,创作过程中不计较一笔一墨的细节创作,而是在水与墨的流动过程中实现变化、统一,最终达到落实人格力量,体现作品创作者艺术素养以及创作的实力。现代平面设计的构成则更加重要,其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对比的应用,力争通过点、线、面对比的方式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这种对比的方式更加注重实体的比较,而与水墨艺术的虚无对立的对比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别。

因此,在现代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水墨艺术设计中的动和静、疏和密、虚实相生、重复交错以及黑白对比的方式,形成其自身的构图法则。因此,现代平面设计过程中,要深化对水墨艺术的认识,通过现代与传统观念结合的方式,深化传统、发展传统,利用水墨艺术中的构成法则来丰富现代平面设计的语言。

利用“水墨艺术”进行现代平面设计

我国的水墨艺术方式来源于原始的农耕文化以及古老的阴阳五行思想。其所注重的“心象、墨境、墨韵”与现代平面设计中提出的“立意、表现、传达”三者可以一一对应起来。其中“,心象”与“立意”是存在于作者的创作思维当中,而要想通过创作的手法来将之表达出来就需要通过“墨境”和“传达”。其中“,墨境”的构成是一个相当负责和巧妙的过程。

一衣带水的寓意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中国画;艺术创作;焦墨法;东北山水;笔墨语言;审美;艺术形象;艺术精神

一、东北山水笔墨语言探索的当代目标

“东北山水”也称“关东山水”,是以东北地域题材为对象的山水画艺术。有实物证明的东北山水最早可上溯到五代,但因远离文化中心而在整个传统时期都发展缓慢。东北山水笔墨语言的现展及全面探索是在建国后。传统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研究以内地题材为核心。笔墨语言是题材内容和文化理念的结晶。东北山水的题材与内地迥异,这使得许多传统笔墨语言的表现力与东北山水缺乏对应关系。同属后起之秀的“太行”、“长安”、“桂林”、“岭南”等流派或因对传统笔墨语言的有效继承;或因对舶来艺术语言的成功借鉴而都发展迅猛。可东北山水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探索却走了许多弯路,“一味套用传统笔墨而无视题材现实性”是脱离生活;“盲目移植西方艺术语言而无视传统审美”是邯郸学步;“以‘是否符合传统笔墨语言规范’作为选题的唯一标准”是削足适履;“为突出冰雪形象而沉迷于技术性制作”是舍本逐末。提高表现力和审美承载能力是东北山水笔墨语言探索的当务之急。其研究应做到“以艺术形象塑造为直接目标”、“以对景写生实践为具体切入点”、“以艺术精神构建为最终目的”等三方面。在此背景下,作为传统山水画笔墨语言之一的焦墨法可为东北山水笔墨语言这三方面的探索发挥巨大作用。

二、焦墨法在艺术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一)焦墨法对东北独特地质地貌的表现

东北以平原和低山为主。其山地多分布在本地区的西北和东南。西、北部的山地实则为蒙古高原的东部边缘,如大小兴安岭;东、南部的山体多是火成岩,如长白山系。二者皆海拔较低且森林覆盖率极高,多为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传统山水笔墨语言的研究主要围绕中原和江南等内地山水进行而对东北山水少有研究。内地山水与东北最大的不同就是树石分离,传统笔墨语言对其的研究和表现也以此为根据而分别进行,形成了树法和石法两套相对独立的笔墨语言系统。但东北山体几乎全由植被覆盖,少有岩石外露,所以对岩石树木的刻画能一体为之而不是分别描述的笔墨语言才是研究的重点。火成岩多光秃硬滑少有裂缝,因而不易夹生树木。纵观传统,东北山地似用董源《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一路笔墨较为适合,但东北多风干燥的气候又使董源笔墨的水分运用出师无名。粗糙干燥的岩石刻画也不能过多用水,因此焦墨法较为适合。客观而言,东北夏季并不缺雨,雨过天晴远望苍山也是云蒸霞蔚、含烟带露,若湿笔淡墨淋漓挥洒想必也成佳作。但夏季空气湿度较低、温度较高及日照较长等因素决定了此类润泽之象只雨后出现且转瞬即逝,不宜作为东北山水题材的主体。偶尔为之可令人眼前一亮,但若长久如此则是舍长就短,不但丢弃了地域特色还会令满纸烟云的江南山水嗤鼻莞尔。

东北的平原常与湿地相伴,可谓水草丰美,“北大仓”之誉言之不虚。若描写其夏景,焦墨法确有不适,但表现其它季节便如鱼得水。如冬季覆雪的田埂就很有形式感,焦墨法很是适合,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春风将至》就是代表。其画面把白雪、黑土及金黄秸秆的色彩搭配与田垄的横纵穿插走势相结合,运用了浓淡相间的广义焦墨法,对蕴含巨大生机的“冬装如睡”作了生动的视觉诠释。东北山水题材也包括呼伦贝尔等高原,但与长安画派笔下的黄土高原大有不同。其落差很小、土质黝黑且密布河流植被。干燥的气候使得能见度极佳,甚至地平线上的远树也可计数。这种一望千里清晰明净的景象可作平远法,但与内地的平远景色那种幽阔迷离、天地不辨相比则意趣不同。内地平远景色用淡墨法或浓淡结合的笔墨语言较为适合,而东北的平原及高原似用焦墨法更为贴切。

(二)焦墨法对东北独特植被物种的表现

东北植物中最具特色的是松、杉等针叶树木,红松、樟松及落叶松是其代表。松树本是传统山水笔墨表现的重点之一,但其完全是为内地松树代言。将其用来表现东北松树则仅适用于刻画辽宁中、南部的樟松,对东北其它地区的松树皆不合适。因为,内地松树松针相对较大较长,传统笔墨对其可用线条进行一对一的具体刻画。而东北松针多十分细小,单颗松针是无法用线条一一刻画的,除非把树整体放大。但若如此,中小尺幅便很难处理,且大幅作品也会出现高度较小的中远景松树。东北阔叶树木有榆、杨、桦、栎等乔木和腊梅、丁香等灌木,虽名为阔叶但因气候原因叶片也都相对较小。蒙古栎(柞木)叶片相对最大,但与内地的桐、枇、竹等树种相比也纯属小巫见大巫。因此,刻画东北树木无论针叶阔叶应多用散锋碎笔。散锋碎笔的淡墨、破墨等墨法常带水泽之气,这与东北气候不符,不适合表现春秋及冬景。而焦墨法的散锋碎笔在贴切表现东北树木的同时还可确保不失苍劲坚挺,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三、焦墨法在对景写生实践中的优势

(一)焦墨法所需工具材料最为便捷

焦墨法对工具材料的要求最为简单。对景写生常爬山涉水,工具材料的携带无疑以轻便为宜。水在所携带的物品中所占的重量比例最大。焦墨法因用水极少而无需专门准备,只需从饮用水中倒出少许即可。淡墨、破墨等其它墨法对墨汁的质量要求较高,为了墨色层次丰富最好当场研墨,瓶装墨汁或旧墨皆不佳。东北气候寒冷、干燥且多风沙,户外当场研墨显然不妥。焦墨法对墨的质量要求相对较低,其便捷程度为其它墨法所不能比。

(二)焦墨法对东北的季节气候最为适应

焦墨法最利于应对东北的寒冷天气。东北冬季无法对景写生,春秋两季尚可,但其温度对于数小时的户外工作也十分不利。在户外若常取水洗笔很容易生冻疮,内地一些画家那种作画时喷壶不离手的做法在东北更为不可。此外,东北气候干燥且多劲风,对水分要求较多的淡墨、破墨等墨法在对景写生时很不适用。即使喷水也会迅速蒸发,喷水次数过多纸质会变脆、变迟钝而影响画面。焦墨法本身用水极少,毛笔所过之处迅速变干,而这恰恰是焦墨法所要的效果。户外写生对物象的客观把握和细致刻画是主要目的之一,但东北天气温度决定了户外写生作品完成时间要尽量简短。积墨法是针对深入刻画的主要笔墨语言,但其制作时间较长,不太适合东北的对景写生。相对而言,焦墨法的完成时间最短。

四、焦墨法在艺术精神构建中的价值

(一)焦墨法便于彰显东北山水的审美特色

中国传统审美有阳刚、阴柔之别,东北山水无疑属于阳刚一路。莽原沃土、黑水白山处处彰显阳刚之美。西方传统美学对“美”的划分有优美、壮美、崇高、甚至丑美等取向,东北山水与内地的三山五岳相比显然壮美不足但不失内在的崇高。宏观而言,笔墨语言与审美取向并无特定的对应关系,关键在于手法、经验及综合修养。但从微观的技术层面而言,用焦墨法尤其是狭义焦墨法来体现东北山水的审美内涵最为自然。其下笔浓黑厚重、老辣苍劲,无一笔不透露出强悍劲霸的阳刚之气。东北无高山巨峰,景物多作平远,宽阔的视野加强了地貌结构的节奏韵律感,植被也因形态相互差异较小而呈现“单纯齐一”的形式感。这是东北山水的题材特色并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平远”与传统山水的“平远”有别。传统山水的平远法画面或平静舒展或旷远清奇或葱茏迷阔,其如圣者夜听江流,淡墨、浓墨诸法正由此而生。而东北山水所展现出的“平远”多热烈淳厚、雄奇刚劲,其如王者枕戈待旦,正适合用焦墨法。

(二)焦墨法便于抒发东北山水的人文情怀

若人文情怀有细腻、粗犷之分,崇文、尚武之别,东北山水无疑属于粗犷质朴、崇尚武功一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黑土地孕育了淳厚朴拙、直率天真的性格,其人文情怀皆由此而出。民俗风情是人文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在此方面对东北馈赠颇丰。东北有49个民族,几乎囊括我国民族的全部,仅世居少数民族就多达十余个,风情习俗十分丰富。世居者多为游牧民族,其特有的热情奔放、粗犷豪迈及崇尚骑射、能征惯战等特点想必是轻柔恬淡的淡墨诸法表现力的弱项。而这正是焦墨法表现的强项。

东北与国内其它地区本是同时晋身为中华文明发展舞台。已知我国境内50余种新石器文化代表类型就有东北的查海、新乐、红山、赵宝沟、新开流、昂昂溪等多个,标志着在华夏文明的启动时期东北也是“一方诸侯”,可自进入封建社会后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文化视野。传统山水笔墨语言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相一致,围绕内地的中原和江南两个中心展开。而在此二者眼中,东北不是文化交流的伙伴,而是军事防御的对象。回首封建历史,东北的名片多是耶律阿保机的弯刀、完颜阿骨打的海东青或努尔哈赤的八旗铁骑。封建社会后期东北常做发配之地,犯人在此活着为了屯边赎罪,死了就是罪有应得。历史赋予东北山水以战天斗地、自强不息的人文情怀,同时也烙上了一记被放逐感。如此,若谈笔墨语言,无论是米芾的落茄阔笔、倪瓒的细笔淡墨还是子久的披麻混点都不适于表达东北山水独特的人文情怀。唯焦墨法最适合,既可热情抒发也可纵泪倾诉,在可悲、可喜、可兴、可怨的同时始终未丢弃“贫贱不能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豪情和斗志。

此外,中国近现代特殊的历史还造就了东北山水那强烈的革命传统和牺牲精神。20世纪的中国或内忧外患或奋斗安身,可以说是东北填饱了国人的肚子。十三年东北这位母亲最为苦不堪言,前胸正被众多饥儿贪婪地吮吸着乳汁,后背还在被豺狼疯狂地舔食着血肉。然“威武不能屈”,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气候都不能阻挡对自由的追求。中尚有草根树皮果腹,可当日寇剖开杨靖宇的胃却只找到了棉絮。一夜秋霜,山林五彩,尽是烈士鲜血的化身。所以,东北山水笔墨语言的探索绝不能停留在表现“野马秋风塞北”与“杏花春雨江南”视觉形象的差异上,而是要通过笔墨语言塑造典型艺术形象来作为人文载体,去铭记历史、修善人文、开创未来。笔墨语言固然要追求丰富多样,但凡事皆有主次本末。人文情怀的表现,焦墨法无疑会扮演重要角色。

五、焦墨法的局限性及其表现力的再挖掘

相关期刊更多

菌物研究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教育厅

针织工业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天津市针织技术研究所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