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朗诵伴奏音乐

朗诵伴奏音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朗诵伴奏音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朗诵伴奏音乐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沃尔夫;艺术歌曲;音乐风格;创作特点

一、作者及艺术歌曲的介绍

(一)作者介绍

胡戈•沃尔夫(Hugowolf)1860年出生于奥地利从小学习音乐,少年时开始作曲,青年时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继续音乐学习。沃尔夫出生于浪漫主义时期,受大革命失败影响,整个社会依然充满了痛苦与黑暗,沃尔夫用音乐表现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将心中的感情寄托于音乐之中。沃尔夫短暂一生共创作了六部歌集,共275首歌曲。沃尔夫将不同作家的诗作为音乐创作的题材,色彩丰富、戏剧性较强。其创作不仅遵照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并且拓展思维加以创新型发展,特别重视歌词的韵律与语言重音的结合,从而使音乐融入诗词,表现其真正的内涵。而歌曲形式相对而言较为自由,突破传统的中规中矩以及结构的对称,但歌词总是和音乐紧密配合协创作模式更加新颖,其旋律结合歌词具有抑扬顿挫感,使其带有朗诵般的叙述性。钢琴伴奏具有丰富的织体音型及和声色彩,大量不协和和弦的运用,推动了钢琴伴奏表现力的发展。其独特创作技法为后来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艺术歌曲的介绍

艺术歌曲于源于中世纪欧洲的游吟诗人,后逐渐发展成艺术歌曲形式,它是以诗歌作为创作题材,音乐作为表现手段,两者相融而共同完成富有表现力的一种音乐体裁。其中沃尔夫在艺术歌创作中就再现了第一个特点注重音乐再现诗词韵律,与诗相融,完美再现其诗原有的内涵与品质。本文所分析的《水仙女》是选自沃尔夫的《西班牙歌曲集》,采用变化分节歌的形式,用音乐语言讲述一位美丽善良的水仙女是鱼儿的保护者的世俗生活故事。

二、沃尔夫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

(一)诗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特色风格

从沃尔夫的艺术歌曲可以发现他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艺术趣味。能够将音乐诗化,将诗变成音乐式的再现,沃尔夫所创作的每一首艺术歌曲都富有较强的生命力,凝聚着诗人和作曲家对诗词内涵的深情流露。1.抒情性表达沃尔夫在艺术歌曲创作中注重音乐诗化的抒情性表达。他的创作多取材于名诗人的诗歌,音乐化的再现了诗的内涵。沃尔夫的创作不仅仅遵循诗人的写作原则,而且他力求站在客观的角度去描绘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尽量少掺杂个人主观感受而去扰乱诗的原有内涵。也正因为沃尔夫的这种客观感情的抒发,使他的艺术歌曲更富有特色。2.朗诵性曲调朗诵性曲调是一种具有宣叙性的曲调,它注重强调语言的特点。从沃尔夫的艺术歌曲不难发现朗诵性的曲调,从诗词的选择来看,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用音乐语言去再现诗词的内容,使音乐旋律与诗词韵律紧密结合。朗诵性曲调体现出沃尔夫艺术歌曲创作的又一特征。

(二)《水仙女》钢琴伴奏的特色风格

1.伴奏织体音型伴奏织体,是指和弦在钢琴伴奏中的形式变化,它以和弦为基础,进行装饰变化而得出,在我们学习钢琴伴奏时,常用的伴奏织体可分为立柱式和弦型、半分解和弦型、全分解和弦型。立柱式和弦型:是指不同声部同时发声。柱式和弦形式多样,不同的形式表现其不同的音乐感觉,作曲家一般将其用于塑造一些坚定、有力、激昂等不同的音乐形象,如进行曲中较为常见。柱式和弦的运用会使歌曲更加生动形象和富有表现力。半分解和弦型:即低音声部与中间声部不同时出现。半分解和弦一般多用于表现欢快的音乐,使用无条件限制,节奏感具有较强的表现力,音乐具有跳跃式的感觉,适用范围较广。例如一些欢快的儿童歌曲,或者出现在动静结合的乐曲中。全分解和弦型:即和弦各声部相互独立,前后进行发声,根据音乐要素的变化而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化。其表现力更为丰富。既可以表现抒情性的音乐也可以表现欢快的音乐,被作曲家广泛运用。在沃尔夫的艺术歌曲《水仙女》中,这三种伴奏织体被作曲家巧妙的结合运用,从62小节开始到77小节,第一句作曲家把柱式和弦放在伴奏织体的下方声部,上方用的是半音化进行,而第二句与第一句形成对比,柱式和弦的伴奏织体放在上声部,下声部使用分解和弦,使伴奏织体形式富有变化,既体现出主人公内心情绪的深沉,又表现出音乐旋律的抒情性。

2.力度与速度的特点力度:是指在音乐作品中,音响的强弱关系和演奏的轻重力度。常利用音乐力度的各种变化符号表现出来,是音乐形象更加生动。如沃尔夫《水仙女》中的力度变化的对比,赞美水仙女的善良品格。从62小节以(sf)开始,表达水仙女对渔夫捕鱼的痛恨,情绪顿时慷慨激昂。而第二句力度转换成弱(p),这句是力度与旋律完美结合,赞美出水仙女的善良与可爱,作曲家不仅用这些力度的强弱对比,在音乐形象上,也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在沃尔夫艺术歌曲《水仙女》中,音乐的速度是完全与乐曲所表现的内容相紧密结合的。(1)从乐曲的开始处就标记了明显的演奏速度(Leichtundluftig),对水仙女的性格做了介绍,轻轻地音乐就像水仙女轻盈的舞步一样,欢快的生活着。同时也赞美水仙女是一位善良、可爱动人的美丽姑娘。(2)到了乐曲的中间部分,作者将音乐速度从轻、流畅、不太快转到了激荡地,速度与开始的速度形成了鲜明地对比,从而表现出音乐情绪的变化。伴随着半音化上行旋律的进入,激荡地音乐旋律告诉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的情感开始变化。而沃尔夫正是通过改变音乐的速度,使情绪激昂的音乐表现手法将音乐的发展推向了。并将主人公的心情描述的惟妙惟肖,进一步赞美了水仙女的善良品质,使音乐发展更富有情趣。

(三)和声体现的独特风格

1.不协和和弦的大量运用

由于不协和和弦在和声中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伴随着尖锐、紧张的音响特点,不仅丰富了和声语言,而且使音乐感更加新鲜,旋律感更富有色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沃尔夫在创作中就特别注重不协和和弦的运用,在他的艺术歌曲中,所运用的和弦材料极其丰富。沃尔夫的这些不协和和弦主要来自离调,包括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调式的交替转换也出现了大量的不协和和弦,包括同主音调交替、主属调交替,这些创作手法所产生的不协和和弦,增强了和声的紧张度与色彩性。

2.半音化体系的体现

半音化的基础是变音与半音的进行,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受调式原有的音级限制,使作曲家更加自由的刻画音乐形象,抒发音乐感情,从而使其创作更富有动力性。半音化的广泛运用是沃尔夫创作的一大特色,他常用半音化的方法素材来自副属和弦、调式交替转换及各类变和弦等。他充分发挥了和声性的半音化,这种用法呈现出调性的模糊性。半音化在沃尔夫的《水仙女》中具体体现有以下三种:(1)调替产生的半音化(副属和弦)。(2)转调中的半音化,充分发挥了转调的音乐表现作用,以此来烘托诗的背景,表现诗的内涵。(3)变音和弦引起的半音化。这三种半音化的运用增加了和声的紧张度和对主和弦半音化的倾向性,使其歌曲更富有变化特色。成为作曲家沃尔夫创作的一大特色。

3.调性思维的特点

沃尔夫的创作调性手法转换是多样的,调性在保持开放性的同时,又不失音乐的整体统一及其韵味。使他的艺术歌曲更加丰富多彩。在《水仙女》中,沃尔夫用到了同主音大小调交替,主属调交替及短暂的离调等手法。通过分析下列谱例,可以看出沃尔夫的创作特色。(1)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其特征是只要改变调号,调号相差三个升降号,并且其主音不在同一自然音列上。如《水仙女》从开始处a小调到乐曲中间转入A大调,使音乐进入,表现力富有特色,给人留下音乐的各类形象的场景。让艺术歌曲的真实情景在听者的脑海中形象的再现,彰显出作曲家沃尔夫的独特创作手法与风格。(2)主属调交替:主属调交替也是乐思发展的手法之一,也是近关系转调的一种,是很多作曲家惯用的创作手法之一。如《水仙女》中巧妙的运用主属调交替的手法,完成了这首艺术歌曲的创作。作曲家将旋律在a小调上进行发展,运用重属和弦解决到V级,自然过渡到属调e小调。作曲家虽用了传统的主属调交替,却使音乐形象更加完美。最后结束于主调,与开始的调性保持完整的对称与统一,使音乐发展丰富多彩,而不失整体结构的统一。(3)短暂的离调:所谓的“离调”可以理解为短暂性转调的。在《水仙女》中,作曲家通过运用主和弦到重属和弦的反复运用,使调性短暂变化,增加音乐乐汇色彩,使和声的发展更富有动力性和复杂性。通过对沃尔夫艺术歌曲《水仙女》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沃尔夫的创作不仅运用了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而且活跃的音乐思维将复杂的和声理论知识用的有声有色。让我们更加了解艺术歌曲创作的独特技法,同时也让我们明白沃尔夫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是在浪漫主义时期屈指可数的,成为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作者:赵玉红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邃得芳.沃尔夫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1,(06).

[2]张欣.沃尔夫艺术歌曲风格探析[J].艺术探索,2009,(06).

[3]姚连乔.胡戈•沃尔夫的诗歌艺术———浅析《歌德歌曲集》的《DieBebehrte》[J].艺术研究,2012,(02).

[4]何凤先.浅谈胡戈•沃尔夫的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点[J].当代艺术,2011,(03).

[5]桑桐.半音化的历史演进[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09).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歌曲 浪漫主义 诗歌 音乐 伴奏

艺术歌曲兴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浪漫时期,它是音乐艺术领域的一种特定的概念范畴,是一种声乐艺术体裁形式。由于德国的Lied开创了艺术歌曲的新纪元,因此“Lied”一词成为艺术歌曲的代名词。艺术歌曲它不同于其他歌曲形式,“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以文学家的诗作而创作的歌曲,多为独唱曲,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对声乐演唱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艺术歌曲寓意深刻,表情细致,内涵丰富,格调高雅,结构严谨,旋律大气,伴奏密切。中国艺术歌曲的产生则是在20世纪初,由于西方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碰撞,加上我国音乐留学生回国,大量西方创作技法传入我国,中国作曲家借鉴外国艺术歌曲创作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音调相结合,选用中国传统的优秀诗词与西洋乐器相合的形式,创作了大量中西结合的具有浓郁中国味道的艺术歌曲。这些作品既体现了与西方的联系,又具有中国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特色。

提及艺术歌曲,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伟大而卓越的音乐家―― 法朗茨・舒伯特。他有“歌曲之王”之称,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他在艺术歌曲创作中的历史地位无人能比。同样,黄自则是中国艺术歌曲的一代宗师,在我国音乐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两位艺术家虽然在文化背景、时代背景以及创作手段方面存在着一些

差异,但是他们在艺术歌曲的创作表现方面有着很大的共性:

一、浪漫派音乐风格

舒伯特短暂而璀璨的艺术生涯处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替阶段。舒伯特的作品继承了古典乐派的传统,同时又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选用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诗歌做歌词,吸收奥地利民间音乐素材,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和《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两部声乐套曲。他的作品突破了循规蹈矩的形式,以个性化的音乐语言,不拘一格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感受,侧重内心体验和真实感受的宣泄;注重音乐和文学艺术的结合,吸收民族民间音乐、民间文艺以及民俗中的精髓。在他的艺术歌曲中,诗歌、音乐旋律和伴奏声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诗歌为音乐提供了形象,而音乐又充分展示了诗的意境。

黄自是中国艺术歌曲的一代宗师,接受的教育是以欧洲古典与浪漫时期的作曲技法与音乐理论为主,并且在他的音乐作品中都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点。黄自的音乐作品属浪漫乐派的表情主义,追求结构完整,注重音乐的表情性。他的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是充满内在的抒情和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以音乐语言的优雅生动,富于艺术景致。黄自作品精致、典雅,乐曲感情细腻,意境含蓄,结构简洁、严谨,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曲调流畅、优美,歌词与曲调高度结合,词与曲、旋律与伴奏的结合都有艺术上的独到之处。

二、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诗歌文学的高度完美结合。纵观任何一个国家艺术歌曲的兴起,都是与诗歌创作的繁荣密切相关的。艺术歌曲这种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歌曲,所选用的都是极为精致、意义深远、情感细腻入微的诗词。从舒伯特和黄自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二者的艺术创作都擅长以诗歌为题材。尽管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诗歌,但两位作曲家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把旋律与歌词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好像是从诗歌的朗诵中自然流露出来,生动的表现了诗词的意境。

舒伯特是一位富有诗人气质与灵性的作曲家,他的艺术歌曲是带有音符的诗歌。他对诗歌有着特殊的敏感性,善于发现诗中所蕴含的韵味和意境,并使音乐与诗完美的融合,无论旋律、和声、曲式、速度、力度都和诗歌紧密配合。舒伯特的歌曲绝大部分选用了歌德、海涅、席勒等大诗人的诗歌作为歌词。舒伯特的作品音乐与诗歌奇迹般的交织在一起,旋律创作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就使他的艺术歌曲不仅能够准确形象地概括和提炼诗歌的精髓,而且比诗歌更具表现力、想象力和感染力。

作品《鳟鱼》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它脍炙人口,经久不衰。《鳟鱼》是舒伯特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谱写的歌曲。在前奏中,钢琴形象生动地弹奏出小河流水潺潺,小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畅游的情景。歌曲一、二段曲调活泼、欢快、跳跃,旋律一直在中上声区中旋转,描述了小鱼在清清的河水中多么欢畅,描写了渔夫的思绪和“我”的期望;第三段转入暗淡的小调,用斥责般的接近朗诵的曲调,表现了作者对渔夫的卑劣手段,丑恶的欺骗行为的愤慨。在“立刻就把水搅浑”一句,钢琴伴奏的短促紧张,在接着的“提起钓竿,把小鳟鱼吊到水面”一句,钢琴伴奏快速激动,表达了“我”的愤怒与惋惜;最后,歌曲的结尾回到歌曲开始的旋律,河水又恢复了平静,但小鳟鱼却不见了,“我”面对这一冷酷的现实,万般无奈。

黄自先生他对古典文学、古典诗词造诣精深,具有深厚的美学素养。为了刻画生动的音乐形象,他的艺术歌曲强调音乐与诗、情、魂融为一体。黄自注重词曲的结合,讲究歌词的节律和韵味,旋律与歌词的发音吐字相吻和,不但力图准确地表达歌词的内容,还力图使音乐的音调和节奏与诗歌的声调和韵律紧密配合。正钱仁康先生这样写到“黄自的抒情歌曲,善于用精炼的音乐语言表现诗的意境,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和诗歌结合得非常妥贴”他的音乐感觉好像是从歌词的朗诵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具有感人的音乐美。

黄自先生为白居易诗谱写的艺术歌曲《花非花》,虽然只有26个字,歌词与旋律的结合十分巧妙。旋律简洁流畅,琅琅上口,极富艺术感染力。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的旋律以起音la上行二度和下行三度的进行,表现“花非花,雾非雾”所蕴含的不可捉摸,虚无缥缈的意境,淡雅地勾勒出歌词的意境及歌者的心绪;第二乐句它将全曲的情感、思绪推到,最后七度下行大跳后级进上行巧妙地结束了全曲,连续欲扬又抑的旋律走向犹如对美好事物的的不可把握,对岁月流逝的无奈的感叹,表现了作者伤感惆怅的心情,音乐的递进和张力表达出诗意中的沧桑感。此曲旋律与诗句内容、情感的结合可谓天衣无缝,旋律使歌词的内涵得以充分延伸。由于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创作十分注重词与曲的巧妙结合,因此,其刻画塑造的音乐形象尤为感人。

三、钢琴伴奏与人声的二重奏

舒伯特和黄自的艺术歌曲的伴奏在音乐的总体结构中都居于重要的地位,伴奏充分发挥钢琴的艺术表现力来共同塑造和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在他们的作品中钢琴伴奏用各种织体与人声交相呼应,渲染气氛、烘托意境,更深层地对歌词的内涵作进一步的开掘,与声乐旋律一起塑造音乐形象,形成了器乐和人声奇妙的结合――钢琴伴奏和人声的二重奏。艺术歌曲的伴奏不只是把和弦填进去来衬托歌唱者,而是已经融入歌曲旋律中成为歌曲整体的一部分。歌词、演唱、钢琴伴奏三者合一,衬托出歌词的深刻含意,带动演唱者的情绪。

舒伯特的作品音乐赏心悦耳,旋律优美,精挑细琢,充满了青春的美丽、幻想、忧郁和悲伤;充满了纯正的理想主义和大自然的庄严,充满了纯粹的美感。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舒伯特有意识的把和声及器乐伴奏等纯音乐因素提高到诗和旋律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要给歌曲周围造成一个重大的音乐机体的力量,这力量足以在诗与音乐之间建立均衡关系”。伴奏和人声完美无缺,加上优美的歌词,就更显得光彩照人。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 歌曲《纺车旁的格丽卿》为了逼真地塑造人物形象和描绘出歌中的情境,乐曲从一开始便由钢琴奏出连绵不断的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加上动感十足的6/8拍节奏,形象地描摹出少女格丽卿手摇纺车轻盈回转的动态。钢琴伴奏除用贯穿全曲的具有流动感的十六分音符模仿纺车的转动外,在第二句句未,当歌声唱到“和他的亲吻”处时,钢琴伴奏突然从连续的流动音型变为连续三小节的和弦音伴奏。描绘歌曲中少女沉溺于幸福的想象时,纺车停下,棉线中断,伴奏继续延续开头的音型,使全曲连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的处理则是通过伴奏音流的嘎然而止,并用不协和和弦的音响来揭示格丽卿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和抑制不住的感情,以及暇想中不知不觉地停下手中的纺车和中断棉线的情态。表现少女格丽卿独自一人一面精神恍惚地转动着纺车,一面思念着心上人时的炽热情怀和焦虑情绪。

在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发挥出展示整首艺术歌曲内涵的重要独特的艺术作用,使艺术歌曲大大地增添了艺术魅力。离开了歌调,伴奏几乎可以成为钢琴独奏曲。如黄自先生为《春思曲》编配的钢琴伴奏分为三部分,采用了不同表现力的音型。一开始由左手弹奏歌曲旋律,低徊、委婉,右手以八分音符柱式三和弦或七和弦连续进行,生动而轻盈,好似春雨滴滴答答的声音,形象地勾勒出春雨绵绵的情景,衬托出歌词描绘的主人公淡淡的哀愁的情绪。中间部分(11―16小节)的伴奏以左手疏松的八分音符节奏与右手紧凑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同时进行,分别演奏琶音和弦,对比鲜明,一组接一组波浪式的音符进行,烘托出女主人公孤独、羡慕、不平静的内心。歌曲的部分――第三部分伴奏是带旋律的和弦进行,21、22小节左手震音音型,增加了音乐的紧凑感,将情绪推到最,无限延长给演唱者充分发挥的空间。歌曲的尾声主旋律再现,连绵、轻柔的渐渐消失,令人回味无穷。这首歌曲多变的伴奏音型的有机结合,衬托出各段歌词内容抒发的不同心境,推动了歌曲的发展,使歌曲有血有肉,有情有感。

由此可见,两位艺术家虽然在文化背景、时代背景以及创作手段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是他们在艺术歌曲的创作表现方面有着很大的共性:音乐风格都是浪漫派音乐,又受到古典主义音乐的熏陶;都善于用精练的音乐语言表现诗的意境,使音乐与诗歌巧妙结合,准确、形象地概括和提炼诗歌的精髓;他们都使用钢琴为艺术歌曲伴奏,赋予钢琴伴奏音乐形象,是歌词、旋律、伴奏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意境完美。

参考文献:

① 罗依琪 :《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评析》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② 钱仁康著:《黄自的生活好创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年第1版。

③ 【美】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第477页

④钟玲:《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四川戏剧》2007年01期

⑤ 刘方洪:《完美的诗歌与完美的音乐 》 《四川戏剧》2008年02期

⑥何佳培:《浅析《思乡》和《春思曲》的伴奏特色》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9月。

⑦宋琰光:《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及表现方法》 《理论界》 2008年3月

⑧ 李林:《诗歌与音乐的交融与会通》《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6年第1期。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第3篇

关于艺术形象的塑造方面,象爱情的主题、人民日常生活及大自然等的描写,在舒伯特与舒曼的歌曲作品里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二者虽同样是浪漫主义音乐家,在诗意境界及艺术气质上却稍有区别。舒伯特显得更加质朴和自然,他两眼凝望着人世间,欲以赤子之心拥抱整个大地,尽管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无尽痛苦仍不停地企盼幸福和理想;舒曼却更富诗意和幻想,他眼望天空超越人间,沉浸在梦幻、诗意般的沉思遐想之中。而勃拉姆斯则时而心情沉痛,时而怡然自得,时而孤寂忧伤,时而充满喜悦,时而隐退,时而奔向大自然。或许是因为生活环境、个性气质,以及看待世事角度眼光的差异,故而三位音乐家在歌曲内容表达及歌词的选择上也就各具特色。舒伯特一生经济窘迫,穷困潦倒,饱尝失恋的痛苦,思想压抑,地位卑微,现实生活似乎从未善待过他。这些悲惨的生活情景不时反映在他的作品里,著名的声乐套曲《冬之旅》(Winterreise)中主人公所表现的痛苦、失恋、忧郁、孤独和绝望;《幻影》(DerDoppelganger),描写了一位失去爱情和幸福的流浪者,在月夜下孤独地徘徊于昔日恋人居住过的屋前,仰天长叹,悲伤满腹,猛然间发现,自己在月光下孤独的身影,却是主人公在人世间的唯一同伴。

类似的作品还有一些,正可谓是音乐家本人和当时许多穷苦的人们的生活写照。但是,在舒伯特的歌曲中更主要、更值得珍视的是他那种对美好世界强烈的向往,那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甚至近乎于童心般的纯洁心灵,那种在悲惨绝望的重压下仍充满生活勇气的精神。我们可以在《鳟鱼》(DieForelle)和《野玫瑰》(Haiden—Roslein)中,感受到对被欺骗和被损害的弱者的同情,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境界;在《春之梦》(Fruhlingstraum)中感受到失恋的年轻人在寒冷的冬季里梦见明媚的春天;在《流浪者之歌》(DerWanderer)中体验到主人公对家乡故土的热爱、眷恋之情;在《圣母颂》(AveMaria)中领悟到圣洁的心灵及对信仰的无限虔诚……舒伯特来自于民众,并从其中吸取艺术养分,他是一位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音乐家。在歌词的选择上,舒伯特更偏重于歌德的诗歌。歌德的不少作品都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他的抒情诗里所散发出的深远意境、动人笔触、诗与哲理的完美结合以及独特丰富的韵律色彩,使舒伯特的创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启发。在舒伯特六百多首歌曲中,约有七十余首就是用歌德的诗作歌词的。例如人们熟悉的《魔王》(Erlkonig)和《纺车旁的玛格丽特》(Margueriteaurouet)等歌曲。

舒曼的生活和思想,决定了其作品主要是描写自我的内在情感和心理变化。现实生活与理想之间的尖锐矛盾在舒曼的创作中同样得以体现。舒曼在他的艺术歌曲中更擅长表现深刻的感情和细腻的内心刻画。他本人不仅是一位音乐家,还是一位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高尚的艺术理想的富于幻想的卓越诗人。舒曼的不少声乐作品都是一些不朽之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因此他就盖过了舒伯特,而是舒曼以其清新的风格扩大了室内声乐创作手法的范围,使歌曲展现了新的面貌。这在于他非常细腻(甚至是逐字的)、准确地在音乐中表现诗歌的思想内涵,以高超的手法巧妙地运用了朗诵调。舒曼喜欢采用大小调交替和模糊的离调手法来制造朦胧的诗意及幻想的意境。因此在演唱他的作品时,就要求一种独特的歌唱技术,即具备高音区渐弱与轻声的演唱水平,以体现缥缈、超凡脱俗的遐想神往之意境。舒曼极为重视语言本身的音乐性,歌词的情绪、内容、音节以及声调的起伏,都使舒曼在声乐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朗诵性的歌唱旋律。声乐套曲《诗人之恋》(Dichterliebe)中的《我曾在梦中哭泣》(Ichhab`imTraumgeweinet)、《妇女的爱情与生活》(FrauenLiebeundLeben)中的《你终于给我带来无限悲痛》(NunhastdumirdenerstenSchmerzgetan)等作品,就可见一斑。所以,朗诵式的旋律行进在舒曼的歌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或许是舒曼与舒伯特歌曲的不同之处。

还有,舒伯特歌曲的旋律性很强,若是除去歌词和伴奏单独唱其旋律,仍能表达作品的基本情绪;而舒曼的多数歌曲一旦离开了歌词与伴奏,便会逊色不少。这是因为舒曼更注重旋律的语言化,能更深刻地体会诗人们的思想和心理,使得语调与音乐的结合更加细腻、更加精致而密不可分。故在学问和修养方面,舒曼较舒伯特要略胜一筹。他的艺术造诣具有探索人的灵魂之力量,总是善于表达发自内心的体验,而不大在意对于自然界的刻画和描写。由于舒曼的艺术气质与诗人海涅极为相似:忧郁的感伤、神秘和梦幻、丰富的想象和狂放的激情等,所以他善用海涅的抒情诗来谱曲。象著名的作品《诗人之恋》《莲花》(DieLotosblume)、《你好象一朵鲜花》(DubistwieeineBlume)就带有明显的主观感受和梦幻色彩。勃拉姆斯在艺术歌曲方面的成就足以与舒伯特和舒曼相媲美。

他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艺术创作,并融合了19世纪艺术歌曲的全部特征。勃拉姆斯的歌曲在思想上更加深刻,结构上更加严谨。例如他的晚年作品《四首严肃的歌曲》就体现了庄严、深沉且又富哲理性的思想。他对于旋律的运用也更求宽广流畅,有时会为了突出旋律部分而不在意歌词中的语调或重音。在勃拉姆斯声乐作品中,往往音乐的地位比歌词重要,因为他认为音乐本身就能够抒发和体现诗一般的意境。三位音乐家在歌词内容的选材上都较为广泛,但比较之下,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题材相对要丰富多样些。此外,尽管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都体现了民族音乐的成分,但勃拉姆斯的歌曲创作与民间音乐的联系更为密切,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民歌,这主要得益于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所给予勃拉姆斯的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由于自幼家境贫寒,年少的勃拉姆斯就在父亲所在的乐团和其他一些场所演奏钢琴,因而有机会直接地接触到大量的德国民间音乐,耳闻目睹的熏陶为勃拉姆斯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歌曲《永恒的爱》(VonewigerLiebe)以小调起始来描写森林山谷中夜晚的降临,歌曲伴奏中三连音的陪衬,激发了唱者由激烈至安静的情绪变化。整个作品情感真挚,旋律感人,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的坚贞,富于激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铁匠》(DerSchmied)运用正三和弦(三和弦运用于旋律部分是德国民歌旋律音调的特点之一)的分解及旋律部分的频繁跳跃,明朗的情绪及富于动力的节奏,则描写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朴实的感情,构成了一幅清新的生活画面。旋律的进行采用三和弦分解而成的谱例,在勃拉姆斯的声乐作品中较为多见。如《姑娘的话》(DasMadchenspricht)等,充满灵感的旋律听来亲切、动人心弦。还有《徒然的小夜曲》(VergeblichesStandchen)以幽默风趣的对话表现了小伙子一次失败的恋爱尝试。

情绪生动明朗,曲调是以德国下莱茵河地区的民间歌舞改编而成。勃拉姆斯认为“民歌——是我们的理想”,他还专门写有七册《德意志民歌》等。可见,勃拉姆斯娴熟、完美地将民歌运用于创作中,表明民族民间音乐早已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因而,在勃拉姆斯歌曲中所体现出的鲜明的民族性,无论是歌曲结构、旋律还是节奏等,都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特征。几位音乐家在其艺术歌曲作品中,都很重视钢琴伴奏的作用(这也是浪漫主义艺术歌曲与古典乐派艺术歌曲的主要不同之处)。自舒伯特开始,一改过去那种仅将钢琴伴奏作为人声部分的和声的(或节奏的)烘托手法,而赋予伴奏以鲜活丰富的音乐形象;不拘泥于古典乐派形式单一的古板、理性和逻辑,而注重起作曲家主观的抒情浪漫的情感。在此方面,舒伯特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使词、曲和伴奏三方面融为一体,相辅相成,伴奏与旋律同等重要,舒伯特对于钢琴伴奏的运用,甚至往往在序奏和气氛的制造上超越了歌词的份量,从而使歌曲的意境更趋完美。在《鳟鱼》的钢琴伴奏部分,我们可以非常形象地听到鱼儿欢快的游水声,从歌曲开始的第一小节起,伴奏部分就连续性地出现了带休止符的六连音和两个八分音符相交替的节奏音型,生动地描绘出波光闪烁、小鱼畅游及跳跃出水面时的活泼情景。在《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中,人们能够清晰地听到不停旋转着的纺车声,钢琴右手连续弹奏十六分音符,左手也为一种固定的节奏,这种描述性的流畅音型贯穿于歌曲的始终。灵活而敏锐地调度钢琴,且又毫不夸张做作,使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显得十分亲切、自然。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第4篇

诗词进校园活动方案一一、活动目的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营造书香校园,为了陶冶小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学生艺术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学校决定举办古诗文新唱比赛活动。

二、活动主题

唱古诗 颂经典

三、活动内容

1、内容:歌曲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小学生演唱。

2 、伴奏:各班自行准备音乐伴奏带。

3、 参赛人数:全班学生都参与。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安排

20XX年6月1日

五、比赛规则

比赛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实行现场评分制。

六、大赛评委

邀请校领导和音乐教师担任评委。

七、评分标准(满分10分)

1 、作品处理得当,表演完整。 2分

2、准确掌握音准,节奏。 2分

3、歌曲技术难度。 2分

4、指挥准确,伴奏配合默契。 2分

5、演员精神饱满,服装统一,台风良好。 2分

八、注意事项

1、为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排练时间不能占用教学时间。

2、各班级要认真组织、积极参与比赛。

3、学校各职能部门、人员要积极配合,确保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诗词进校园活动方案二一、活动主题

爱经典诗词,做文明少年,诵千古美文,扬传统文化。

三、活动时间、 地点

时间:20xx年3月29日下午

地点:一年级教室

四、参赛人员

一年级至五年级全体学生

五、比赛形式

个人背诵与集体背诵、班级推荐与随机抽点相结合。

六、比赛办法

1、背诵范围:

①个人抽背范围:指定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0首。

②集体抽背范围:指定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0首。

2、比赛环节:

①个人抽背。按先后顺序逐个上台抽签背诵。

②集体抽背(抽一首)。③班级推荐朗诵。

3、评分标准:

①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正确把握诗歌节奏。(50分)

②背诵熟练,语调把握好。(30分)

③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正确把握诗歌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10分)

④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姿态得体大方,服装整洁、得体。(10分)

七、比赛规则:

①各班主任组织学生按要求坐好,不得走动喧闹,保持会场秩序。

②全体同学要认真聆听,学习别人优点,其他同学背诵结束后要热情鼓掌,给与鼓励。

八、奖励

①此次比赛按各班评分总和排名设集体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个人奖20名。

②根据实际情况,此次比赛将设立班级最佳组织奖、最佳倾听奖各一名。

九、相关事宜

①评委名单:

XX、XXX、XX、XX、XXX

②王*** 、李*** 负责负责组织会场、音响及课件播放;冯负责主持会场;*** 、刘媛负责统计成绩。

③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按要求参加活动。

④特邀节目:低年级小合唱《送别》、中高年级配乐诗朗诵《沁园春 雪》、王校长配乐诗朗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校长配乐诗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进校园活动方案三一、活动主题:诵读千古美文,争做博学少年。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2、使广大的师生借经典诵读的平台,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基。

三、参赛对象:城西滩小学全体学生

四、比赛要求:

1、所选诗词内容脱稿朗诵,时间为三分钟左右。

2、学生参赛的诗词是学生认识的或感兴趣的。从诗词内容、语言表达和服装动作等多方面综合评分。

3、各班可在朗诵的形式上要有所创新,可播放背景音乐,获取良好的艺术效果。

4、朗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仪表得体大方具有感染力。

五、比赛时间:

9月27日下午,,以班级为单位,按抽签的先后顺序进行比赛。

六、奖项设置:

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获奖的班级均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七、评选方法及评委:

评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去掉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为该班级的最终得分。

评委:薛卫军 佟建国 赵学东 李君剑 冯建秀 张涌

张锁霞

八、其他人员分配:

1.摄影: 段丽娜

2 .统分:王治平 官占昭

3. 音响播放:呼雨杰 李美娟

4 .奖状书写:赵永象

九、有关注意事项:

朗诵伴奏音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奥尔夫 打击乐 创造 节奏

为了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将奥尔夫音乐活动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与各领域活动结合,开封市民族幼儿园设计出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案例。下面就音乐活动中打击乐活动设计总结规律如下:

一、打击乐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性质的音乐,并用不同节奏自由编配伴奏。幼儿自主编排节奏顺序,自由结合制作节奏卡片为歌曲伴奏,体现即兴原则。

2.感受A-B-A三段体曲式结构。采用唱歌(A)-打击乐(B)-唱歌(A)为主线,使幼儿连贯的进行音乐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二、打击乐活动主要环节与时间分布

1.请幼儿欣赏需要编配打击乐的歌曲,这是活动的开始部分,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内。

2.复习以前所掌握的节奏,比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二~三分钟)

3.幼儿自制节奏卡片为歌曲伴奏,幼儿自由结合制作节奏卡片,给幼儿探索的空间,本环节很关键,需五分钟。

4.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幼儿再次自由选择,体现自主性,本环节是活动重点,时间不少于五分钟。

5.感受A-B-A三段体曲式结构。

A段-唱歌曲 B段-打击乐

连贯地唱歌曲并编配打击乐,让每名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时间三~五分钟。

三、打击乐活动主要教学方法

1.打击乐活动选材。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所选歌曲很重要,应该是幼儿熟悉的歌曲,节奏感较强,活泼明快,歌词朗朗上口,乐句清晰,结构较规整的歌曲是首选。只有幼儿喜欢的歌曲,他们才有兴趣把活动做下去,乐句规整的歌曲比较容易配打击乐。

2.打击乐活动主要环节的内容与教学方法。在打击乐活动开始之前可先帮助幼儿回忆一些相关的知识——节奏。复习以前所掌握的节奏型,比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将几种节奏型任意组合,进行预先练习,如果有新授的节奏型,这时就可以拿来学习。

接下来就是请幼儿自由结合制作卡片,打破以前教师出示节奏谱(图谱)的格式,体现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选用难度较低的节奏型,比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卡片无论怎样组合整体难度不高,使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轻松的参与音乐活动,为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教师参与教学模式,与幼儿平等对话,尊重幼儿人格。

最后是活动的展示部分。请幼儿唱歌、打击乐再回到唱歌完整表现出来,使整个活动前后连贯起来。引导幼儿感受“我在做的就是音乐”,这恰恰符合了奥尔夫的教育理论“把音乐本身还给人本身”。

3.活动中的注意事项。a.给幼儿探讨的空间。当幼儿的节奏卡片组合的不正确时,不要着急,教师直接改正不太合适。这时教师可以转换一下角度,把问题推向孩子,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探讨,怎样摆节奏卡片容易拍出来,哪怕幼儿一次不能完全改正也不要紧,可以多次探讨适当合理的方法。b.打击乐器的选用。打击乐活动选用打击乐器很关键,应根据打击乐器质地选择演奏相应的节奏。以木质乐器为例,双响筒、圆舞板、木鱼等乐器属于这一类。木质乐器声音短促,响亮没有延音,适合演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而散响类乐器,比如串铃,声音不集中,演奏四分音符节奏有不稳定感,而它演奏十六分音符节奏效果却很好。

音乐并不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把音乐还给孩子们,让音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奥尔夫.“学校教育”——回顾与展望.1963年.中国音协音教委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86.5编,廖乃雄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