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内控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院的内部控制,是指医院为了维护医院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医院经营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医疗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医院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2006年卫生部为加强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促进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水平,下发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卫规财发[2006]227号文件),文件规定医疗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负责。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主要是指预算控制、收入控制、支出控制、货币资金控制、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投资控制、债权和债务控制、财务电子信息化控制、监督检查等。
二、当前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院财务管理监督力度较弱,会计人员配备不足、素质有待于提高
内部控制主要是运用财务管理职能,对医院不同工作岗位、执行部门进行监督。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如实地反映医院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防止内控关键控制点出现漏洞,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据了解,现在很多医院缺乏经过正规培训的内部财务人员,很多财务人员在心理上、技能上和行为方式上不能达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或措施经常理解不到位。财务管理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医院部分财务人员对医院业务流程了解不够;另一方面医院缺少必要的会计人员。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中的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2.医院管理者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其
作用理解程度不够,认识上有偏差医院负责人主要来源于医疗技术骨干或者学科带头人,他们精通业务,具有系统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些条件有利于医院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建设,但由于他们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医院管理理论的系统培训,缺乏系统的财务核算及经营管理知识,往往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单位把内部控制理解为汇总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有的单位在处理内控与管理、内控与风险、内控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时认识上有偏差,把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与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强调争取所谓的生存发展空间;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规章制度,但制度没有随着业务发展和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并且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严格的监督检查。
3.内部控制制度中的岗位分工制度不完善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表现为以财务制度代替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没有细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业务工作的关键环节,未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规定分散于单位的文件和办法中。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不明确。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各部门职能交叉,责任不明确,导致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二是相关职能相互制制衡机制不完善,甚至缺失,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果。个别医院存在的权责不清的现象表现在:药品管理流程、各岗位分工不明确,药品的采购、保管、发放不相容岗位存在相互兼职现象。
4.强调经济效益,影响内控职能的发挥
从控制的角度看,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越严密,控制效果越好,所需的人、财、物支出就越高,因此单位也必然考虑到控制成本与控制效果之比。当控制成本大于可能产生的损失时,就认为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这样,会影响内控职能的发挥。
5.普遍缺少对电子医疗管理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
由于电子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医院陆续开发使用医疗管理信息化系统。由于医院的规模和资金所限,各医院使用信息化系统的软件开发研制单位不统一,使用过程中医疗信息化系统的缺陷逐步显现。利用医疗信息化系统的缺陷贪污医疗费用的案例近几年屡见不鲜。
三、解决医院当前财务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不断增强医院领导层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医院领导层应统一思想,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体制,重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经营管理的一切过程和环节,支持和督促照章办事,明确财务负责人参与医院重大决策的职责;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注意权利的平衡,进行检查与考核,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加大对医院各部门的监控力度,敢于在实际工作中力排干扰。对于严格执行制度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违规、违章者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2.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从医院会计工作的实际出发,强化与健全会计政策会计控制制度,并注重制度自身的合理性、前后衔接的连续性;同时制定和落实岗位责任制,界定权责,充分体现审批下执行、执行与审核、审核与付款结算等内部相互牵制原则,分离不相容职务,形成严密的职务分离控制。将各部门、科室的经济业务活动,按其业务流程特点划分为若干个具体的工作岗位并分派到人,解决会计与审计医院应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经济业务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漏洞要及时修改、补充、完善,不适应的制度要废止,使内控制度覆盖各个角落和环节,不留漏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科学的控制系统。
(1)财产物资安全控制制度。对医院财产物资安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一是限制接近,只有经过授权的人才能接近资产,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保护资产的安全;二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财产物资“账实相符”;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2)不相识职务分离制度。即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和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应当加以分离的职务通常有:授权进行某项业务的职务与执行某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3)全面预算控制制度。全面预算是为达到单位既定的目标,对单位各项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或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预算控制的基本要求有:一是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二是在预算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实可行;三是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3.全面实行会计人员素质控制制度
当前,要实现《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就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控制而言,医院应建立岗前培训、在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再教育制度,以确保会计工作规范、正确;加大业绩考评力度,对不胜任者坚决更换。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的考核。
4.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应当成为医院内部控制的主要力量。新形势下,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医院最高层的直接领导下,独立于有关部门的经济活动之外,确保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和控制,对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为切实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要注重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和效果进行评价测试,从制度设计和执行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能。
5.建立适合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推行目标成本控制
搞好目标成本控制,要建立目标成本管理组织体系,把目标成本管理纳入医院日常工作范畴,分析目标成本执行情况,定期考核目标成本。各成本责任中心根据成本管理小组下达的成本指标,结合工作量和相应的固定费用、变动费用等情况将指标落实到人,并采取奖罚措施,达到目标控制的目的。提高全院卫生资源的使用率,降低医疗总成本,稳定患者诊疗费用,降低欠费,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内控
一、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内控的作用及意义
1997年1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实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一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最早提出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内容即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但它是从财务报告审计的角度看待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内容的界定也停留在美国的“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制度被明确写入有关法规之中,并在管理实践中广泛地加以推广应用在中国是近几年的事情。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内控机制,能确保安全有效利用企业资产,顺利开展企业经营活动,正确的评价企业经济效益,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 保证会计信息实时、准确、可靠
通过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对本集团财务部门所进行的会计核算、会计记账及会计报表编制等财务工作进行的审查和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准确评价财务工作及综合管理工作成效,为集团决策层和管理层进行相关决策及实施重点管理,有效地计划和开展经营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集团在复杂的财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2 有效防控财务风险
通过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及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合理预测,对其潜在的危害性、受益或有较大获利以及能够促进集团持续发展的机遇进行合理评估,有利于管理决策者在集团面临与风险共存的机遇时,做出既能抓住机遇,又能合理防控财务风险的正确选择。
3 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通过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及员工共同对企业各项制度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估和改进,促使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提高。
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内控机制的构建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内控机制的构建,能够保证集团财务数据真实、准确,帮助集团管理层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及时调整出现的计划偏差,保证企业内部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控制经营风险。
1 架构完善的集团公司组织结构
烟草行业全员财务内控的观念要加强。树立集团全员财务内控观念,架构财务内控体系实施成员的组织结构,形成结构合理、程序严密及制约有效的,匹配企业规模、环境、技术、特性及战略的企业管理运行机制,以落实不同层次财务内控职责、职权的基础分工,进行科学的机构与集团内部人员的分项执行与监控。
要求集团财务人员必备财务内控机制运行所需的财务专业知识与技能,以确保财务工作顺利进行;集团各级层负责人、企业供销人员及其他员工也需掌握与职务相应的财务知识,以便有效地支持、配合财务部门顺利建设和施行财务内控。
2 建立、规范集团风险管理内控体系
当前,烟草行业正处于重要的调整时期。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资产越来越多,业务流程越来越复杂。建立并规范包括集团决策层和管理者、风险管控职能部门、经营系统、内、外部审计等部门在内的各层级风险管理内控体系。设置专门或指定的财务内控机构,并将内部控制最高决策机构设在董事会,形成董事会控制下,适应集团组织结构、经营特点、管理风格的风险管理各部门职责分工体系。
3 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和审计系统
将集团财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内部审计及其远程控制同归一于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形成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监控及信息传递的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契合的集团财务内控体系。
由内部审计系统担当对整个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控制活动的监控,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成效进行监督与评价,并向管理当局反馈监控及其他相关信息,为纠正内部会计控制偏差、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提供依据,以便集团公司对关联企业的多角度、全方位监控,保证预算控制体系实效。
4 建立职务分离控制和授权批准的财务控制体系
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财务控制体系,将授权批准与执行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业务与监督审核的职务分离;执行业务与会计记录的职务分离;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的职务分离;执行业务与财产保管的职务分离,形成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内控机制。
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反复调整,最终形成次年全系统的总预算。预算一旦确定,便具有了刚性,原则上各单位不得突破,只有在年中时,基层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报经市局预算委员会批准后作适当调整。
5 加强全面预算监控管理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创新
前言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银行监管部门及金融市场对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强化和创新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也便提到案上。强化和创新是由现有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所决定的,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应建设现代金融企业而产生的。
一、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内控机制是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做好各项经营管理工作,防范各种商业风险,促进银行各项经营活动有效运行而制定的各种业务操作程序、管理办法与各种管理体制和措施的总称。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其首先是金融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银行管理质量,降低经营风险,保障银行资产安全、完整、增值,是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最后,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在银行运营过程中,对内部管理起约束、控制的作用,有利于地保证了各项操作规程、办法得以顺利实施。
二、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现状和不足
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综合性改革,努力建设成具有一定实力和美誉度、忠诚度的,并能挤身于国际行列的现代商业银行,是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是现代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纵观我国现有商业银行,各项相关管理体制普遍健全,内控机制也基本运行良好,充分发挥出了内控机制的重要功能,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一度进入平稳、上升的态势。
但近几年,由于受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原有的内控机制渐渐地落后于市场改革的步伐,出现了许多与市场不相协调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1)产权制度改革严重滞后。在此之前,商业银行均规属于国家所有,其商业银行股权自然也就全部集中于国家,商业风险也完全由国家承担,这与现在提倡的股权多元化是相悖的,是不相吻合的;(2)授权混乱、不规范。由于授权的不规范,时常导致越权、绕权之事的发生,严重影响了银行内部调控职能;(3)稽核部门控制力度不够。目前,商业银行运行体制尚不适应于一级法人负责的稽核管理体制,稽核部门的作用尚无法正常发挥,或者说发挥的作用不大;(4)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内控制度不健全,内控内容不明确。商业银行现行内部管理体制在运行过程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一些部门或岗位都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措施,缺乏系统、完整的经营管理和业务经营的内控制度,这些都对于银行自身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5)各项相关的管理体制需要完善,风险控制能力仍有待加强;
三、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主要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从而有效地保证商业银行的各项经营策略的全面实施,经营目标也能得以实现,是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有力保障。因此,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创新,不仅是中央金融监管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目标和抵御金融风险的内在需求。之所以说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必须创新的原因总结规纳后,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这是由商业银行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所决定的。商业银行虽说与其它企业一样要照章纳税,自负盈亏,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它也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它所经营的商品是货币和货币资本,为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有鉴于此,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更需要保持新鲜的活力,不断地强化和创新,以保证商业银行的茁壮成长。
2.是由商业银行自身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繁荣的伟大责任。而一个地方要迅速成长起来,其主要依托于地方企业的发展情况,支持地方企业的健康发展,理所当然地也成了商业银行的一个重担和责任。因此,对商业银行内控机制进行创新,是为了更为充分地发挥商业银行的各项职能,以此来完成它肩负的各项使命。
3.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商业银行其经营对象、经营商品和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强化和创新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实质上就是为保障市场体系的正常运转,确保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确保商业银行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客户的相关利益也要得到保障。近年来,金融案件的屡屡发生,从侧面上也反应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进行创新和优化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
4.是由商业银行自身内控机制的运行状况所决定的。商业银行在进行各项管理体制建设时,必须把强化内控机制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好内控机制各方面的工作,如资金管理、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等,确保顺利运行,方能追求自身利润的同时,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职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创新思路和创新措施
随着商业银行自身不断的壮大,各项业务的不断拓展,其内控机制的创新势在必行,那么,应如何进行内控机制的创新,才能更为有效地推进内控机制的建设,以此来保证商业银行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呢?笔者在此提出几点拙见:
第一,从推进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入手,对其进行创新,从而有效地增强商业银行的组织控制能力。这里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把国有商业银行改为由国家进行控股的股份制银行,这样更有利于商业银行发挥自身的优势,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使商业银行在运作过程中更为灵活;二是对现有的组织体系进行整改,使其进入有序、高效的状态;三是完善和规范法人授权,明确界定各级主要职能及主导地位,减少管理层次,使商业银行逐步走向统一的法人体制。
第二,在建立健全信贷决策体系,确立信贷资产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精心构筑“三道防线”。信贷决策体系与信贷资产管理责任制是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前提和保证,二者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最大风险就是信贷风险,因此,信贷决策体系与信贷资产管理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迫在眉睫,但同时,也必须对其原来的制度和体系进行改革、创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三道防线”的建立是降低风险的关键。具体指:(1)制度防线。积极推行三查分离制度,将各级行的贷款调查、审查职能和批准发放、办理职能等分开,并建立贷款相关的各项基本档案,以备商业银行内部随时监查,对有风险的情况能及时做出预警,果断采取措施。(2)舆论防线。加大信贷政策宣传力度,增强信贷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银行与个人、企业、政府等的交流与沟通,促进相互了解,取得相互支持。(3)法律防线。对信贷相关的一切事务,必须依法办贷,所有手续和程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使其所产生的业务具有法律效力,获得法律的支持和保护。
第三,转变思想观念,对现行的人事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建议推行行员“淘汰制”。银行在选人、用人方面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要变被动为主动,实行行员“淘汰制”,这样才能不断的优化商业银行的内部结构,培养行员们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不再认为是“铁饭碗”。有了竞争和危机意识,相信商业银行的相关工作人员和领导的工作将会更为出色。
第四,建立强有力的督查机制和内控监督机构。督查机制的建立,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处罚,它主要是建立在自觉执行的基础上,是为了确保有效地防范风险,防弊补漏,减少工作误差,方才可以充分发挥稽核审计在防范银行经营风险中的控制作用。建立严格的监督和检查机制,是做好相关业务的评估及审计工作的关键,而内控队伍建设的加强,则是确保内控机制顺利进行的基石。在操作过程中,内控监督机构在形式上和实质上必须保持独立。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并进行不断的创新和优化,是实现商业银行体系安全与效率的关键。只有不断地对现行内控机制进行改革和强化,商业银行才能具有新鲜的活力和造血功能,是实现我国商业银行蓬勃发展的主动力。 【参考文献】
[1]姚素洁.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创新探索[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关键词】财会内控 监督机制 问题 措施
一、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意识淡薄。
在许多企业中存在着内部控制是对员工的行为控制,而对企业领导没有监督和约束力的思想,导致决策专权、、亏空公款等问题屡见不鲜。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我国许多企业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在作用上也是形同虚设。首先是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其次是内控制度实施力度不到位,尤其是财会内控监督机制尚未真正落实;再次,对于经济事项往往偏重于时候控制,没有对其事前和事中实施监督和控制。
(三)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倡导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管理制度,企业的所有者聘请职业经理人来对企业进行管理,这样可以避免权力集中,也更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但是目前我国受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够健全,组建董事会、监事会仅仅是走形式,董事会的股东,还同时兼任其他高管的职位,所有权与管理权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有效分离,这就让董事会与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大大削弱,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自己监督自己。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健全,失去了监督内部控制执行的一股重要力量。
(四)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知识较少,同时又不坚持会计原则,甚至无视国家法律在一些领导的指使下,进行编造虚假会计报表不法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财会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会计人员从思想上就没有监督的意识。
二、常见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领导没把内控制度重视起来,只向一线投放人力多创效益,觉得财会是后勤部门,多一人少一人无所为,账今天记不完明天记不影响生产,没把账目交叉复核。内控监督。出现外借账户,被他人洗钱所利用。
(二)队伍现状难以满足内控管理需求,一是人员老化,只要听领导话不管年龄多大都行,很多企业记账依赖手工方式进行操作。
(三)新核算方式的引入,对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复核型会计人员少,一专多能或独当一面的人是少之又少,应付业务难以招架,更谈不上内控监督。发生贪污现象是难免的。
三、加强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会内控制度并强化实施力度。
现阶段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存在管理漏洞,致使财会部门的内控监督机制缺失,职责履行不到位。所以,企业一定要在适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和符合企业本身的战略发展规划的情况下,制定便于各部门和职工执行的涉及到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各方面的整体控制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对每个部门的职能进行科学严谨的划分,明确财务职责,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有法可依,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各职能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牵制。例如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分设出纳和审核人员岗位,保管财产物资和核对实存数与账存数的人员、职务要分离。现金盘点要由非出纳人员进行核实,银行对账单要由非出纳人员进行核对确认。记录明细账和记录总账的职务要分离,登记日记账和登记总账的职务要分离。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等。
健全的财会内控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实施也等于形同虚设。首先要提高企业领导对财务内控的重视程度;其次,在财务会计部门和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建立有效的检查和考核机制,不但有利于检查和监督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而且有利于内部审计程序和审计职能的扩大。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
要使企业的财会内控监督机制有效实施,首先要规范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把企业最高管理者自身和其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制度的监控范围;明确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并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完善企业管理层的监督机制,必须让监事会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及公司财务,使财会机构的设立、运行和管理符合国家有关会计法律法规。
(三)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是依据会计法规,由会计主管及会计人员在事前或事后,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企业有关会计记录,并进行相互核对,确保会计记录正确无误的过程。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所以,设置合理且具有独立性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且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四)加强人力资源培养,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使企业各层次人员提高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认识,同时还要注重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制度监督意识的培养,确保企业员工具有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精神,这样的组织才能有效保证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企业内部要对会计从业人员建立岗位监督责任制。这样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中,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形成动态的监控机制,即覆盖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会计人员如影相随,切实监督,对于出现的违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定的现象,要进行及时指出并纠正。同时,为了切实落实会计监督制度,可以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例如,实行会计人员上一级单位委派制度、定期轮岗制度,使会计人员的岗位相对独立、超脱,较好的解决会计人员监而不察,堵而不管的问题,对于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是非常有利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要提高对财会内控的重视,完善财会内控监督机制,对企业提高管理效率、保护资产、保证会计信息正确性有重要作用,也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内部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龙华.强化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0.,(06).
关键词:税收执法;风险分析;内控机制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税收方面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对于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并构建完善的内控机制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初步形成了基于信息化建设的税收内部控制新模式。面对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对于税收执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税收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建立起完善的内控机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税收执法内控机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当前新兴的一种管理理论,通过加强过程控制及风险防范,在金融、会计、保险、税收等行业应用广泛。税收执法内控机制则是指税务机关通过各种途径采取措施加强税收执法过程的监督与控制,以提高税收执法工作效率,减少偷税漏税行为,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减少工作人员的不作为现象,从而更好的实践税收执法政策及各项管理制度,为社会进步及人民发展做出贡献。
税收执法内控机制构建的一方面是信息化发展,通过建立统一的监控平台,对税收内部组织不断优化,以更好的满足税收执法需求。另一方面是对执法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监督和控制,提高他们工作素质的同时,严厉打击不作为的工作作风和“吃拿卡要报”等不良行为。
二、税收执法风险分析
1、政策因素
在现行的税收执法过程中,法律方面所占的比例较少,其中大多数文件都是标准规则,文件多,规定多,但真正付诸实践的却很少,而且这些文件互通性较差,由此使得税收政策执行起来较为复杂,甚至出现冲突。很多税收执法部门对于税收政策的预期性较高,由此导致实践操作过程中差异加大,实际税收款与预期相差太多,从而导致指标不达标。此外,很多关于税收执法的相关政策缺乏强制性落实标准,在执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政策漏洞就会引起民众恐慌,甚至出现投机取巧行为,从而影响到纳税人的积极性,导致税收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2、税收人员的不作为
这里是说税收人员的工作不到位就是说税收工作的相关人员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进行操作,有些纳税人为了偷税、漏税,通过各种非法手段拉拢税收人员,税收人员,假公济私,导致税收腐败横行,对其他纳税人产生不利影响,并进一步加大税收执法风险。
很多税务干部尤其是一线执法人员对于税收工作并不了解,不能够严格按照税收规定本意进行税收执法,对于投机取巧的税收执法行为难以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从而影响到税收工作效率。此外,有些税务干部的工作责任心不够强,对于税收工作也是走走形式,草草了事,存在、随意执法的现象,从而对税收执法工作产生严重制约。这样很容易给税收执法带来极大的风险。
3.“吃拿卡要报”问题严重
所谓的“吃拿卡要报”问题就是指一些机关干部人员工作作风不正的问题,这也是存在于税收工作人员中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税收人员利用工作职权“吃拿卡要报”,谋取一己私利,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使得地税形象和地税环境严重破坏。这是现代社会造成税收执法风险的一大要害,也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三、税收执法内控机制的构建策略
1、加强税收执法人员的思想认识
税收执法工作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税收执法热源认识不到位,执法素质不高,对此,从根本上加强税收执法人员思想认识至关重要。首先税务机关应当加强税务人员教育,从思想上促使执法人员强化风险意识,通过实施法制教育,以提高其执法能力及执法水平。对于税收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工作人员渎职、不作为现象也要严肃处理,给予相应的处分。其次,税务机关应当大力宣传税收法治教育,引导执法人员树立税收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税,以执法为民,聚财为国为原则,以提高税收执法水平。要严格打击“吃拿卡要报”现象,对于这类工作人员应当严肃处理,必要时辅以法律手段。最后,税务机关要加强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大税收法律政策及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逐步提升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促使其掌握各种税法知识及规范标准,对于不合格、不参与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税务人员,不允许上岗,对于执法严谨,严于律己的税务人员则要给予大力表彰,以更好的满足税收执法需求。
2、构建完善的税收执法内控机制
内控机制的建设包括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执行、决策的分离,包括议事决策机制的健全,包括内部监督机制和岗位责任机制的完善等多方面的内容。税收执法风险的规避必须要在根本上做好这些。其次,内控的关键是要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评价,要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于税收执法,应当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执行,并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进行税收执法监督,严厉惩罚违法分子,严肃处理违法行为,以保证税收执法的顺利进行。对于税收执法岗位,税务部门应当建立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以形成环环相扣的内部控制机制。
3、优化税收执法环境
要想促进税收执法水平的提升,优化税收执法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政府对于税收部门的干预应当以正当方式进行,但要保证与税务部门的密切联系,同时自觉接受地方人大、政府的监督,对于税务机关开展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要及时汇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当地方政府与税务机关政策出现冲突时,应当先进行沟通和解释,做好协调工作,并及时制定新的执法对策,建立工作联络制度,切实加强交流,从而实现税收执法部门与政府部门的交流与协作,营造出良好的税收执法工作,达到规避和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目的,更好的满足税收执法需求。税收执法风险越大,税收工作效率就越低,从而影响到税收内控机制的影响,更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良好的税收执法环境,能够促使税务部门及税收执法人员树立良好的执法意识,在税收内控机制构建的环境下,能够进一步提高税收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就其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提升税收执法工作水平。
结束语:
税收执法风险对于国计民生都有严重影响,如果处理不善,势必会危机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我国税务部门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向税务人员普及税法知识,如正面宣传、反面曝光、制定纳税标准等,以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不断提高相关税收人员的工作素养,提升税收执法水平,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收法制建设,减少行政执法冲突,降低执法风险,改善执法环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多贡献。(作者单位:吉林省地税直属局)
参考文献:
[1] 国家税务总局督察内审司课题组,牟可光.税收执法内控机制研究[J].税务研究.2010(09)
[2] 卜祥来,周上序,张清松.税收执法风险的特点、预防及控制[J].税务研究.2011(10)
[3] 张炜.关于如何建立税收执法内控机制问题的初探[J].中国税务.2012(11)
[4] 完善内控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努力提升税收执法工作水平[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