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团队团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校基层团组织;团队情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27-02
高校基层团组织作为先进青年成长的摇篮,一直以来为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锻炼平台。作为与大学生保持最直接和广泛联系的组织,其凝聚力、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先进性的保持是长期以来一直被研究和探索的主题。
在新形势下,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需要继续保持,学生团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建设也有待加强。研究表明,管理学领域中通过组建高情商团队获得更高的工作绩效的成功经验,也可以用于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以提高团队工作绩效,推进高校团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团队情商的科学内涵
团队情商是基于“情商”衍生而来的一个概念。想要正确认识“团队情商”这个概念,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情商”。
情商,即EmotionalQuotient,简称EQ。它常常被我们用来评价一个个体控制自身情绪能力的强弱。它完全不同于仅用智商这个标准来定义一个人能力高低,而是更注重评价一个人对自身的控制力、对情绪的调节力、对挫折的耐受力、对他人的认知力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成功的人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智商,还要有不俗的情商,所以说情商是一个人成功的奠基石。
团队情商,是在情商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个关系团队建设和团队效能的重要概念,是个体情商与团队管理层情商的有机结合外加成员之间的协调合作。团队情商具体体现在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上。凝聚力即团队成员之间因为这个团队所能带来的愉悦感,成员与成员之间相处的快乐以及工作上的协调合作所产生的正面力量。吸引力更偏向于成员个人情商的综合,是团队创新意识的体现,也是一个团队向外界传达正能量的表现。影响力则是前面两者的综合,影响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工作绩效成正相关。由此可见,团队情商的高低与团队的成功息息相关。
二、团队情商在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中的重要性
作为与广大青年学生联系密切的高校基层团组织,其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专职教师团干部以及大量的学生为主体的团干部。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也面临着各种各样新的挑战。
1.高校基层团组织面临挑战
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学生之间的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变宽了,因为可以在各类活动中与全校不同专业的同学交往;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变窄了,经过校内调查不难发现,现在无论是上课或者是参加活动等,大抵都是以宿舍为活动单位,缺乏了“班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这样的现象直接导致了以行政班级为载体的团支部的成员没有很好的互动和了解,团的基本工作在班级团支部开展也变得趋于形式化,团的组织生活也无法有效开展。
如今,大学生已经无法满足于以往的单一的团工作模式。这是个追求个性的年代,他们需要更多有创新的方式与形式去满足他们实现个人更好发展的要求。这也要求团组织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多创新,在引导方式和服务模式上寻找突破,以此给大学团员青年强有力的归属感和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新形势下完善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迫在眉睫。要想真正缓解并彻底解决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我们需要一个有活力、高绩效的团队。优秀的团队离不开同样优秀的管理者。一个有执行力高绩效的团组织也离不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较强的工作能力的专职教师团干部以及大量的年轻、积极、向上、有能力、有闯劲的学生团干部。
2.提升基层团干部情商可以提高共青团凝聚力和战斗力
由于我国的国情特殊,当代大学生大多出自独生子女家庭。由于是独生子女家庭,所以很多家长对智育的要求远高于德育。许多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是在书本中度过的,高考“百里挑一”甚至是“万里挑一”的现实更让学习成绩稳稳地被摆在很多学校教书育人成功与否标准的第一条。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让许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强,合作和团队意识淡薄,社会阅历不足,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并且长时间难以恢复等问题。这样的问题在一个团队的工作中会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甚至是工作的正常开展。所以,一个合格的学生团干部单单只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优良的品格、良好的学习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把一个学生干部自身的条件比作是硬实力,那与人交往合作过程中所展现的能力与魅力便是软实力。一个合格的团干部,既需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也要做到两手都要硬。
经过调查发现,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团干部工作更为顺利,工作后自身的认可度以及合作者的满意度均较高;具有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学生团干部,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导致工作失误的概率明显低于长期被不良情绪困扰的学生团干部,与其一同工作的同学能感受到合作的愉悦感,并愿意长期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具有较高的自我认知能力的学生团干部,能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而非固执己见,因为个体原因而耽误整个团队的工作。综上可知,提高团干部的情商能提高团组织工作的成效。同样的,作为学生团干部,其先进性与先锋模范作用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团员一起进步。但是,实际工作并不是理想化的,也存在部分情商较低,情绪不高,工作开展困难,工作方式简单的团干部。所以,要想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必须未雨绸缪,从个体入手优化,对整体进行强化,促进团队内部和谐高效运作,从而提升团队的战斗力。
三、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中提升团队情商的措施
高情商的学生团干部是团组织工作顺利开展的助力。打造团队的高情商可以从加强团干部的个体情商建设入手,进行提高、培养、优化,在整个团队工作中进行整合,从而打造高情商团队。
1.放宽选拔的成绩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体情商
在学校各类选拔面试时,往往会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考官看到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时,往往在心里已经给他各项都打了良好以上,而忽视了其他能力是否合格。又或者是选拔中会有成绩要求,若达不到,很多同学便失去了机会。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放宽成绩要求的方式,从而增加候选名额。避免在面试过程中有先入为主的判断,而是应该以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人和问题。当然,一次面试并不能确定我们所选择的就是合格的学生团干部,所以这里也要遵循动态考察和测评的原则,建立试用期制度,定期进行教师考评,学生干部互评,在一定意义上延长选拔的时间。在更加全方位了解以及试用期的磨炼过程中选出合格的学生团干部,由此奠定建设高情商团队的基础。
2.定期工作交流,在合作中寻求互补
一个优秀的团干部绝不是拘泥于一个领域,仅有一项特长的团干部。一个好的学生团干部,必须是一个工作能力突出,全面发展的团干部。在注重个体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组织培养。团队工作的意义一方面是为了将团组织建设好服务于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团干部自己锻炼的平台。在做好第一项工作的同时,要严抓第二项。在单一的职位上碰到的问题,相处的人,工作的模式也可能是单一的。经过一定时间的合作,已经完全熟悉并能应对自如。但是每个人的特质都是不同的,只有与不同类型的人相处与工作才能博采众长,完善自身,做到全面发展。
完善的制度是团工作开展的保障。团队人数太多往往会导致工作散漫,出现“吃大锅饭”的现象,使工作效率极端低下。人数合理的团队能让每个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有了工作的成员便也有了团队的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从而使内部运作更加协调有序,很好地避免了不良情绪的产生,促进团组织建设与发展。
3.提升人格魅力,增进工作的感染力
情绪可以感染人,同样的,人格魅力也是打造高情商团队的催化剂。一个鲜明的形象远比书本上单调的文字更有说服力。一个优秀的专职教师团干部在学生团干部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仅在因材施教,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与辅导上,更应该重视的是榜样的力量。专职教师团干部的自身素质和人格修养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在学生团干部面前做好表率,并在团队的运行中做到统筹兼顾,让学生的信任感提升,更加愿意为团组织奉献。不仅仅是教师团干部,学生团干部自身的人格魅力的完善使得高校团组织的引导作用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让团队情商优化,同时也让高情商高素质培养的范围扩大化。
四、结语
当今时代充满了新的挑战与无限的机遇,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更应该与时俱进,为广大的青年学生做好引导与服务工作。团队情商作为一个新兴概念正慢慢渗入各项工作之中。只有选拔好的学生团干部,重视团队情商的培养与提升,在提升硬实力的同时兼顾完善软实力,将团队情商有机融入工作中,这样才能增进团组织的凝聚力,让高校共青团工作在新形势下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周慧莲,李晓波.团队情商视角下的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36).
[2]孙冬青,郑蓓.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1).
[3]刘茂福,薛涛.大学生的情商问题及情商教育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7).
[4]王雪梅,戴佳.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1).
[5]黄逸莲,黄哲,彭晓蓓.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1,(12).
[6]杨丽娜,张雷.高校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5).
一、团队精神的作用
1.推动团队有效的运行和发展
团队精神对团队成员的集体共同意志具有一种强化作用,形成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团队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成员对团队具有强烈的归属感;每个团队成员对团队目标、团队决策持有肯定和支持的态度;团队成员认可和接受团队的共同价值观,并在实践中维护和发展团队的价值观。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团队生存的内在动力。
2.培养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
一个具有团队精神和集体意志的团体,成员之间往往显示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一个团结友爱、思想品德高尚的团队,能使整个团队成员感受到温情和自豪,也会受到高尚品德的熏陶。
3.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推动力
一个团队中的不同成员,由于所处岗位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差异也很大,如果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团队成员就会迷失方向,很难达成一致。而团 队精神能把人们凝聚在一起,能够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为企业目标的完成提供推动力。团队成员在对目标认知与共识的基础上,鼓舞斗志,团结奋进,自觉为团队贡献力量,并把个体利益升华为团队利益,增强团队凝聚力。
二、团队精神的表现
1.在团队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方面,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
团队成员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并且由衷地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无限的忠诚,决不允许有损害团队利益的事情发生,并且极具团队荣誉感,为团队的成功而骄傲,为团队的困境而忧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时,团队成员会义无反顾地采取团队利益优先的原则,个人服从团队,宁愿牺牲私利。归属感与一体感主要来源于团队利益目标与其成员利益目标的高度一致,团队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使他与其成员组成一个高度牢固的命运共同体,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团队与其成员都是息息相关的。
2.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
团队成员彼此把对方视作“一家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他们相互依存、荣辱与共。一是互敬互重,待人礼貌谦逊;二是相互宽容,容纳各自的差异,在发生冲突时,;三是彼此信任,待人以诚,相互深信不疑,委以重任;四是相互帮助,在工作上互相协作共同提高,在生活上彼此关怀。一方面,他们和谐相处,充满凝聚力;另一方面,他们又彼此促进,为了团队的成功指出对方的缺点,终极目标是为了促成更好的合作,追求团队整体的和谐。
3.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
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努力争取对成员的全方位投入,培养成员的责任感,让成员参与管理、共同决策。不但让成员发挥其体力,还运用其脑力和心力,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团队成员把团队的事视为自己的事,干事积极主动,不仅尽职尽责,而且尽心尽力,认真勤勉,充满活力热情。
三、团队精神发扬的方式
1.关怀团队成员
关心团队、爱护团队、珍惜人才是团队建设、管理和激励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要求从小事入手,关心和体贴团队成员,用行动、语言去称赞成员,使团队富有人情味,更能打动人。昌图西站项目部团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只有项目经理一个人是中铁建设的老员工,在每天业务缠身的情况下,他能够挤出时间,大多是靠晚上时间组织大家学习,锻炼自己,让我们新员工很快地融入团队,使员工们感觉到作为一名中铁建设者很自豪。
对团队成员的关怀和体贴,会使成员内心深处升起“知恩图报”的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愿意尽心尽力地工作,激发团队成员强烈的责任心。受到关怀的成员会觉得这样的团队是一个温暖的有吸引力、凝聚力的团队,成员内心产生的归属感是成员愿意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重要源泉。小事往往是成就大事的基石,团队领导必须在许多看似平凡的时刻,勤于在细小的事情上关怀成员,用心去领导和影响。
2.尊重团队成员
在团队中,领导与成员之间的区别不在于职务而在于职责。在团队中,应把每一个成员当作一位重要的大人物来看待,使每一个渴望被重视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成为一种积极工作的推动力。
对成员个人优点的认定是他自立于社会或团队的基础,是创造的动力,也是引以为自豪的资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承认,所以领导要努力去发现团队成员身上的优点而不是缺点,绝不可以说出伤害他人自尊的话。一个团队的成绩取决于成员的工作态度,是团队里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赋予成员主要的角色,利用所有机会,运用重视“主角”中心人物的做法,领导只需做好从旁支援、协助的工作,便可使团队成员的潜力发挥到极点。
对团队成员的尊重必须是发自内心和始终如一的。它应该使所有员工都感到他们独特的贡献得到承认,这对团队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尊重不能由空谈表现出来,而应由看得见的行为表现出来。表现方式之一就是鼓励员工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倾听,并将这些想法融进团队的管理中去。
3.塑造优秀的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是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团队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的总称。高效团队的文化特征有三个方面:一是团队精神强,团队成员对团队有强烈的归属感、一体感,对团队忠诚,以团队利益为重,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依存,对团队任务全心投入;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团结协作,互爱互助,成分发挥团队的能力,才能成就非凡。二是充满活力,团队成员不畏艰难,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三是团队成员不断进取,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从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袁绍的团队文化很不健康,谋士之间互相陷害,最终走向灭亡。刘备的团队屡败屡战、万众一心、积极向上,有明确的团队目标,终成三足鼎立之势。
团队文化建设就是在团队中培植积极向上的意志和风气。它的塑造和建设是长期的,它是一定环境下团队生存、发展的反映。它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和示范,同时也是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管理规范的结果。领导者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并将其进行灌输、宣传和引导,使倡导的团队文化得到员工的接受与认同,一旦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时,新的文化就建立起来了。
团队精神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基本素质,是企业发展繁荣的基本条件。企业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就需要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要在企业内部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大凡成功的企业或组织都特别强调团队精神,昌图西站项目部也是如此: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在一个外聘人员最多、员工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积极响应集团董事长提出的“打造学习型团队,培养塑造人格、勇气、能力三位一体的全方位人才”,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勤学习,多培训,采取纵向学习,不间断学习,回来开会总结学习心得,使个人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给团队建设奠定了基础,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发扬,工程的建设成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可以说,昌图西站项目部团队以自己的实践诠释了中铁建设集团的团队精神,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10-0024-04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或自觉地凭借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组成的群众性业余团体。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大学生社团是1904年在京师大学堂成立的抗俄铁血会,当时的青年学生可以通过集会、演讲、办报、发传单等方式抗议日本、俄国在我国东北发动战争。时代的发展为学生社团赋予了新的内涵,社团活动的宗旨成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进而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国内高校各项改革的深化,学分制的实行赋予大学生更大的学习自,学生社团因其没有课堂学习指定内容、形式单一等先天不足,便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新的学习形式而更受大学生青睐,学生社团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进入21世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社团应如何围绕《纲要》的要求进行改进和完善,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成为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立足桂林6所高校现有社团建设情况实证调查,并就高校社团建设新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以期为新时期的社团建设提供有益的尝试。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6所高校2009届的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参与观察与个别访谈等调查方法,描述和分析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后受益于自我感知和就业效果两方面的情况,了解现有社团活动的现实作用及存在的不足。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12份(回收率为82.4%),有效问卷358份(有效率为71.6%)。其中,男生151人,占42.2%;女生207人,占57.8%。“已成功就业”184人,占51.4%;“已达成就业意向”56人,占15.6%;“还没有找到工作”118人,占33.0%。接受调查学生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历史、经济、法律、教育、管理11个学科。笔者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
一、现有高校学生社团在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作用
(一)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高校学生社团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的培养上。学生感觉自己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在参与社团后受益的,占同类人群的比率(下简称为受益率)为36.4%,高于未参与的16.1%。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大学生社团的群众性、多样性、开放性活动,更易于融入、渗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深入研究大学生行为背后的思想动因,进一步全面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提升大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调查显示,在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上,在参与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当中,受益率为70.5%,未参与的为51.8%。笔者认为,大学生社团的这种提升作用主要在于社团活动使其成员积极主动地融入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创造了各种交往的机会,打破了单一狭隘的交际圈。与他人打交道,与他人建立友谊,真诚相待,相互支持,从而深刻地理解团结协作的威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三)提升大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专业素质培养上,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大学生,学习成绩处于上游和中上游水平的人数合计占49.3%,接近半数,不参加的只占30.4%(见表1);对参与社团活动的大学生,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受益率为26.2%,不参加的仅为10.7%。分析其原因,并同时与被公认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突出作用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作比较,笔者发现: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主要的是通过提供一种方式,即竞赛,而社团活动是提供一种环境。高校中出现的诸多社团,通过知识讲座、参观考察、展览、实践、义务支教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易于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观点的多样性、思维的灵活性、认识的新颖性以及人格的独立性与较强的成就动机,从而使大学生学到更多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东西,强化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增进了自己运用知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
(四)提升大学生身心素质
学生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大家有目共睹。高校有各种体育类社团,例如:篮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武术俱乐部等,参加这些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身体,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社团活动对于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作用也应被了解和重视。在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参加社团活动的大学生,受益率为45.4%,未参加的仅为30.4%。
(五)促进大学生就业
就业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效果的有效检验手段,高素质的大学生,其就业成功率也会高。因此,笔者也尝试通过就业情况,检验学生社团在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作为对前述学生自我受益感知的印证。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参与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已就业人数占同类人群的52.3%,略高于未参与的46.4%。同时,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大学生,其岗位选择空间、复试机会也高于未参与的大学生(见表2、表3)。
表2 参加社团活动与就业岗位选择空间交叉
分析表
表3 参加社团活动与复试机会交叉分析表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参与学生社团并受益的学生比率较未参与的高。所以,现有的学生社团,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上有其特有的优势。
图1 参加社团与未参加社团学生综合能力比较
二、现有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不足
调查数据在显示现有高校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时,也显示出其不足。从总体层面上看,虽然参加学生社团的学生较未参与的在部分能力的受益率和总体就业率上有优势,但除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受益率达到70%外,其他的受益比例都很低,在30%-40%之间。在对学生社团具体不足(多选)进行调查时:活动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没有教师指导分别以74.30%、43.29%、41.06%、22.07%的被选择率排在前四位。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其深层次的原因。
(一)组织管理过于松散
学生社团总体上采用的是大学生自管的方式,这本是学生社团的优势,但现有的社团内部,学生自管随意性强,大都没有明确且可操作性的运行规范。加之由于部分管理者的经验缺乏和频繁更替,使学生社团的活动质量不高,导致社团活动对大学生整体吸引力的下降。正如大学生在访谈中反映:“学校的社团参差不齐,不否认有个别好社团的存在,但很大部分社团水平不高,对我们没有什么吸引力,有的甚至处于半瘫痪状态,只徒有虚名。”
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在刚入校时对于各种社团活动充满热情,但到了大二、大三后却纷纷退出,大学生社团成员大多为大一新生。新生成为学生社团的绝对主力,就会使学生社团陷入低层次发展的恶性循环。另外,学生社团评价机制的缺乏,也使其无法实现必要的优胜劣汰。
图2 学生社团低层次发展的恶性循环诱发示意图
(二)内容体系缺乏规划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在总量上是上去了,但在活动内容的分布上和体系的规划上还有相当的欠缺。表现为:活动内容杂乱、重点不突出,多以文体活动和游玩居多,而理论学习、技能锻炼、实践服务等对学生综合素质有直接提升作用的活动却相对较少,且比较陈旧,缺乏创新性。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除了与校内各部门的认识和引导有关外,组织者为了省事,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墨守成规也是其一。单一的、低水平的活动重复出现,这种情况制约了学生社团作用的发挥。
(三)软硬件环境不完善
在深入了解一些高校的品牌学生社团活动后,笔者发现,这些活动确实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且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但此类组织或活动,无一例外的有教师的亲自指导把关,且在经费上得到一定的支持。而对于大部分社团,场地、实验设备等硬件条件和师资等软件条件的缺乏,都为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设置了障碍。受访学生抱怨:“我们的活动往往早就设计好了,都是在等场地、等老师,时间一拖再拖,开展一个活动太难了。”
三、学生社团建设新模式的构建
结合学生社团的特点,为保证原有优势的发挥,学生社团新模式的构建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学生是社团的主人;学生社团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延伸;学生社团是社会交流的学校。
(一)引入顶置管理机构,通过资源调配,形成社团的良性竞争和优胜劣汰
竞争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一般自然规律。在学生社团建设中,引入良性竞争机制,有利于学生社团自觉地强化自身管理,有利于学生社团在竞争中做大做强,从而解决现有学生社团组织管理过于松散的问题。而良性竞争的形成需要调控基础和手段,即为何而形成竞争及如何控制竞争使其形成良性。一直以来,学生社团的管理监督单一依靠学工部门和团委,行政化的管理不具备自然竞争机制形成。结合现有学生社团发展所需,场地、实验设备、师资等资源可作为竞争调控基础,通过在社团上顶置学生加老师的管理机构,形成良性竞争的基本条件。虽说软硬件资源匮乏本就是社团发展的瓶颈,但正因为如此,如何集中有效地分配更成为资源使用的重中之重。另外,资源的高效使用,可使学生社团通过项目运作的方式更容易地从学生立项研究项目、教师立项研究项目、社会横向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中获取资源,从而达到开源节流的效果。对于顶置管理机构,应建立于多个性质、与学习活动内容相近的普通学生社团之上,由普通社团业务管理骨干及指导老师组成。该机构不参与普通社团的管理,而是根据普通社团学习活动的需要,调配现有的学习活动资源,并对普通社团资源使用情况、成员学习成效和资源使用进行考核评估,决定社团、小组或个人的资源使用量,从而达到资源调配的作用。顶置管理机构,通过资源的调配促进学生社团的自觉管理,既确保学生仍作为社团主人,摆脱行政化干扰,又能形成良性竞争。对资源使用不当的学生社团,可合理整合甚至注销,以保证资源的合理集中使用。
(二)树立活动品牌意识,依靠模块设置,形成内容良性循环和层次培养
要解决现有学生社团活动内容体系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学生社团活动的目的,即社团活动围绕什么开展?如何开展?达到什么目的?如果仅因为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或自觉地凭借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组成的群众性业余团体,就认为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这是很片面的。我们应当明确,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延伸,因此,对高校来说,学生社团活动应定位于学生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学生社团活动应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知识能力的学习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社团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在这基础上,社团活动应适当收缩规模,由以数量取胜转变成以质量取胜的模式。社团活动的内容应相对稳定,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需求形成模块,便于学生自由组合,因为学习模块和内容稳定可保证活动的质量,模块的循环使用便于不断积累、总结、创新和打造品牌。不同的活动模块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社团成员可进行不同难易程度和内容的学习,形成层次培养,既能降低准入门槛,又能提高最终的学习收益。这种积木组合式的社团活动方式对于每位社团成员来说都可相对不同,在学习内容上的不断更新对其有足够吸引力。
(三)强化发展创新理念,借助新生载体,形成平台功能拓展和资源共享
学生社团的发展,需要强化发展创新的理念,才能满足新时期对学生培养的要求。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结合弹性学分制的新型开放式学习载体陆续出现,如开放性实验室、就业见习基地等。这些载体提供了大量学习和实践所需的实验设备、场地、师资等资源,且对学生开放程度高,学生自主使用的灵活性强。学生社团活动可通过项目化运作与其结合,不但可以拓展活动平台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这些新载体在学生技能培训、项目研发、实践操作上获得充足的学习资源,更可以通过其中已成体系的科技学术竞赛和文体竞赛选拔体系,检验社团成员的活动成果。
综上所述,笔者仅对学生社团建设进行有限的摸索,在现实工作中,要构建起符合新时期要求的新型社团会遇到更多更实际的问题。唯有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不断地创新与实践,才能构建起符合大学生需要的、高效能、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团体系,继续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的生活,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 冯刚,等.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崔益军,高远.试谈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3] 吴玉成.对新形势下高校社团管理和发展的思考[J].南方医学教育,2008(1).
[4] 黄春雷,袁闯.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6).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67-02
一、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解
学生事务概念最早由美国高校提出来,从19世纪开始,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分离,学生事务主要涉及学生课外活动、宿舍生活、个人问题以及情感心理活动等,涵盖了非学术性事务和学生课外的一切活动。
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即对学生事务的计划、组织和领导,也就是对非学术性事务和学生课外活动等方面的管理,包括学生的思想教育、党团建设、学业目标、环境适应、生活服务、精神健康和职业发展等。在对高职学生的事务管理过程中,把学生看成是“完整的人”,全面关注学生的生理、社会、情感、精神和智能发展,用有效的规范、指导和服务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影响,通过制定、实施、评估、修订计划、政策等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激励学生个人潜力发展为出发点,开发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的有效服务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学生事务管理团队的现状
学生事务管理团队由三方面人员组成:一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系统的人员,包括学生工作处、团委等职能部门,以及一线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二是与学生事务管理相关的部门工作人员,包括教务处、财务处、后勤处、保卫处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三是学生自身。“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要培养学生成为服务、教育和管理的主体。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角色是多重的,同时充当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等三种角色,他们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建设理念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我们习惯上把学生事务管理叫做“学生工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学生”的观念,过分注重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要求学生听话和服从,忽视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应有的地位,不太重视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的发展需要。许多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把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看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不利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2.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包含了两个子系统,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子系统,包括了学生思想教育、党团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以学生事务管理为主的子系统,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学校管理来看,这两个系统的团队建设理念还没有形成广泛共识,需要上级部门顶层设计、宏观指导。就团队成员个体来说,个人的责任意识很强,对各自分管工作都是尽心尽力的,但缺乏主动配合和相互支持帮助的团队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沟通和交流,对于团队的认可度不高,团队意识较为淡薄。
3.学生事务管理团队人员需要职业化培训
我国高职学生事务管理团队由专职和兼职两类人员共同组成。就数量而言,专职人员的配置相对充足。但是他们在有关思政、心理学、教育学专业领域的经验不足。兼职的队伍主要由行政部门人员担任,大多数人员未经过专业化技能培训。管理团队人员普遍年龄较轻,对工作缺乏认同感,不能把学生事务管理作为一项可以终身从事的工作,平时忙于应付各类常规事务性工作,缺乏系统化、针对性,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管理和育人工作。
三、加强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建设的措施
1.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建设的发展方向
加强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建设,要从正确的学生观出发,树立自下而上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和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建立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主动积极了解学生想法、学生需求和学生个性差异等,将人性化关怀和个性化教育融入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不断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成为“完整的人”,全方位满足学生成才、成长的核心目标,使学生事务管理团队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促进者和推动者。
2.树立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共同的目标和愿景
愿景既是“愿望”,也是“远景”。共同愿景是团队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和景象,它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是深入人心的感召力量,可以引领学生事务管理团队成为一个高效杰出的团队。
建立共同愿景需要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确立共同目标,即学生管理事务是以学生为中心,成就学生。二是确立这一共同目标的理由,即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服务好学生是高职教育的宗旨。三是明确如何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即学生管理事务团队成员彼此相互信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团队内部的合作,培养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提高团队的整体绩效。
3.从文化建设入手,提高学生事务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团队文化是团队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践行的共同价值观念。团队的高效运转必须有强有力的团队文化支持。学生事务管理团队要重视文化建设,通过强化团队的和谐理念和持续的学习创新理念,为高凝聚力、高绩效团队的形成创造条件。
首先,要将和谐理念贯穿到团队中的每个成员。要建立稳固的内部沟通渠道,运用互联网技术,在正式沟通的基础上强化非正式沟通,保证成员之间的事务沟通和人际沟通畅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情感的深入,形成平等互利的伙伴式合作关系。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要用坦诚和互信作为有效处理冲突的方式。
其次,将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将团队共同愿景分解到每个成员,使得每个成员的个人愿景都能够与团队愿景融合,从团队的共同愿景中汲取力量,激励个人不断的学习创新,为团队绩效付出不懈努力。
再次,要建立信息和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理念。学生事务管理团队领导要在团队中营造一种信息知识共享、宽松的团队氛围和价值观。同时,建立和健全团队信息和知识共享的组织环境,规范流程,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设备和物质保障。
4.以积极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发团队成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学生事务管理团队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宗旨是帮助团队健康、有序地运行。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庞大,要建立适合团队自身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多方参与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建议。可以加入同行与学生评议制,同行和学生能够作为“第三方”从工作实效角度对学生事务管理团队的工作做出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
要注重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励学生事务管理团队的每个成员,关注成员的个人成长、业务成就等方面,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个成员的职务升迁和职称晋升等,激励团队的每个成员去追求自我实现的最终目标等精神层面的要求。在鼓励团队内部进行良性竞争的同时,充分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让团队成员在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的过程中品尝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得大家在合作性的工作、创造性的劳动和不断学习中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从而把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建设成高绩效的创新组织。
结语
学生事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结合,因而对于管理团队的要求很高。学生事务管理团队建设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高职院校从大处着眼,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高起点的学生事务为舞台,吸引和激励团队成员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发挥高效团队的作用,完成时代和社会发展所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尼基・海斯.成功的团队管理[M].杨蓓,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01.
[2] 贺新芳.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思考[J].党史文苑,2010,(5).
关键词:企业;团队;建设
0 引言
21世纪,随着开放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团队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团队绩效的高低又直接取决于核心团队是否有效,进而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间为了不断增加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例如: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的团队运用饥饿营销在四年内占据全世界市场37%份额;阿里巴巴的团队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在美国上市;莎普爱思在2014年OTC销售规模达12.08亿,同比增长8.79%,占整个药品销售的55%。诸多事例说明,拥有一个良好的团队对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走向成熟,很多企业面临管理团队有效性问题,对于团队及其有效性的研究成为企业界和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探索和研究企业核心团队有效性问题,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团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它是由具有相互补充的技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团队中的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团队是一种群体,它具备群体的特征,但是它与一般群体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团队的绩效不但依赖于每个成员的贡献还应产生于有效性的团队成员意愿承诺实现团队目标。
团队建设是指为了实现团队绩效及产生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系列结构设计及人员激励等团队优化行为。
1 团队的作用
一般来说企业团队建设的发展好坏通常要用提出良好的决策的速度快慢来作出界定,因为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团队 能够对当前市场的竞争能够掌握得一清二楚,并且通过团队的组织成员所搜集的资料来预测将来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走向,这样就可以掌握其他企业中没能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同样团队具有整合稀缺资源、聚合组织优势的能力来进一步提高工作运行效率。因为团队是由不同个体组合而成,可以通过他们各自角度去发现问题从而充分发挥了团队成员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最重要的是通过团队的工作方式可以使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使成员间互相帮助逐步形成自己独特团队精神。
2 团队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
团队作为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组成部门,同样团队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团队的组织结构不同群体,团队成员具有相同的目标,为了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
团队可以是企业中的一个部门也可以是整个企业,例如销售公司其中销售作为主要的团队可以称之为核心团队。所以说团队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核心,是一个企业的竞争砝码,可以为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效益的群体,可以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企业团队精神。
3 我国企业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团队中的结构不严谨,目标不明确、缺乏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协作,更是存在了大量的保存实力而导致信息不流通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
3.2 团队成员基本素质不达标
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存在文化差异以及受教育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团队建设,团队成员之间的个人能力的不同也一定程度上对团队有影响。
3.3 团队成员中缺乏培训
团队成立初期团队成员之间能力不尽相同,有的成员刚刚上任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即上岗,这样不仅仅导致成员没有经历任何相关培训导致四处碰壁,不仅仅这样,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企业团队在将来的发展。
4 影响我国企业团队建设的因素
在我国现存的企业当中严重制约团队建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团队领导,以及领导者同执行者缺乏沟通、销售业绩未达到目标、人际互动不连续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团队建设。
4.1 团队领导
可以说一个优秀团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团队作为企业的核心,那么领导者就是团队的核心,他关系到整个团队在未来数年的总体发展方向,所以说团队领导者个人素质及个人魅力影响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4.2 缺乏沟通
在一个团队中领导者同执行者缺乏沟通也是影响到团队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因为由于双方未能达成一种共识而执行者按照错误的方案执行,及时做的再好也是错误的。
4.3 销售
销售业绩作为标准来衡量团队是否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体现出了团队是否竭尽全力来完成自己的销售业绩,也体现出了团队的价值所在,即使团队建设再优秀没有销售业绩来衡量都是徒劳的。
4.4 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即领导和成员之间的沟通,团队成员同客户之间的沟通以及企业团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等。只有企业团队之间能够为了某一目标进行相互协作、互帮互助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为企业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5 打造高效团队建设的途径
5.1 澄清团队的使命和目标
要想建设一个高效的团队,就必须把团队成员的使命和目标给予明确。了解到成员目标后要同团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团队的初期才能够稳固,后期要通过设立相应的目标(长期和短期),那么团队成员中逐步在有效的时间内分解任务,并且在一段时间内要对每个成员做出相应的工作总结,通过总结来评估现阶段团队的发展状态,存在问题解决问题,以此给予员工鼓励来增强对工作的态度。
5.2 设定适当的绩效标准和奖酬体系
团队确定目标后,要对工作细化,形成相应的绩效标准,通过对每个员工的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衡量。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奖酬体系。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存在等现象,利用现有的绩效标准对成员进行奖励和惩罚,对于表现优秀的成员给予鼓励,真正做到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建立成功的团队。
5.3 选择合适的团队成员并对其进行培训
要建设高效成功的团队,还需要选择适应本团队的成员,他认同该团队的共同目标,同时还要团队内部成员技能多样化,这样可以形成互帮互助的团队。
团队不仅需要成员拥有哪些专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定期为成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训练成员如何在团队中沟通、和不同人员交往、如何解决在工作上随时出现的冲突问题给予相应系统性培训。
对团队成员的培训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①培训准备。应该根据团队自身情况、团队目标要求,建立固定的年报、季报培训预算和计划,设定现实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培训目标,并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
②常规培训和团队精神培训。团队建设时应该设立其成员的素质标准,然后对成员进行团队常规素质的培训,必须让每一位成员达到进入团队的资格,具备团队工作的基本能力。同时,对团队成员要进行团队精神的入门熏陶,整合心态,营造团队、凝聚、健康的团队文化。例如,一般高校都会组织素质拓展训练,这样可以培养每个成员在团队如何融入到集体中来,更好的把团队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
③专题培训。根据团队要求的素质和标准,分阶段检查每一位成员的进步和发展状况,随后根据团队存在的具有共同性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利用每个人的阶段性工作给予抽查运用相应的绩效标准来检查每个成员的工作状态。
④培训的反馈和完善。要针对每次的培训作好记录和效果调查,注意收集培训前、中、后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修改和完善的意见,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对于每一次阶段性培训做出相应的总结,并且对于存在的问题给予解决 。
5.4 建立清晰的行为准则
一个团队的建设必须拥有较为完善的行为规范,真正按照规矩办事,明确自身在团队中的位置。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出现权利滥用等腐败现象,团队领导也要遵守法规以身作则。
5.5 培养团队信念和外部支持
首先,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要百分之百的相信自己的团队和自己产品,依靠自己的强大的信念来完成目标,所有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成员间目标一致支持和维护团队的共同利益为前提,保证每个人的价值观接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