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南泥湾开荒

南泥湾开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南泥湾开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南泥湾开荒范文第1篇

这一番发言,显示了一个高年级学生在掌握了围绕课文中心思想领悟语言文字的阅读方法后,表现出的“发现交流”的能力。

“发现交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显然这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

怎样使学生具有“发现交流”的能力呢?

一、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发现交流”的本领

指导小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应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出发。因为他们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所以对小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是进行抽象的讲解,而是应结合具体内容的学习逐步进行渗透。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对此,我不是要求学生去背解释,而是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联系上下文,知道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即使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了词、句的本义后,我也总是再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来理解这些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然后,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词句所描写

的意境,通过与同类同语的比较,体会这些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如学习《井》一文时,课文中“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一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了“多远!多远!”后面用感叹号,而“多深?多深?”后面用问号,议论道:前一句是感叹号,句中的“多”是“多么”的意思;后一句是疑问句,句中的“多”是“多少”的意思。前一句感叹星星离我们很远,后一句在猜测这井水到底有多深。问题是“发现”的前提,他首先发现了标点符号运用的不同,通过思索,运用已掌握的有关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能力,继而发现和理解了“多”在不同句型中的不同含义,进而达到对句意的颇有深度的理解。这样学习,就有了“交流”的内容。因此,我常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想一想与学过的课文在表述方法上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想一想新课在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并对此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机会,锻炼学生“发现交流”的能力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初步感知了一种学习方法,并不等于就已经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就会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当然更谈不上熟练地运用。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发现交流”的能力,我在教学的全过程――从课文的导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到分析理解课文,到小结归纳,都创造机会,让学生来进行发现交流。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在学生想讲而讲不清,想挖而挖不深,想结而结不了的时候才加以点拨,加以启发引导。

教学《南泥湾开荒》一文,学生从审题,阅读交流文章的内容安排,到课文内容如何反映战士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都由学生自己发现交流:课题一出现,学生即运用已掌握的审题的一般思路开始了审题交流。“题目中的关键词‘开荒’。我查了字典,‘开荒’的意思是把荒地开辟成可种植的土地”“‘南泥湾’起限制作用,限制了开荒的地点。告诉我们课文写的是在南泥湾这个地方开荒的事情。”“从课题看,这是篇写事的文章,一般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

至此,学生的交流进入到对课文内容及思路的揣摩。我顺势引导:默读课文,是按这一顺序写的吗?少顷,交流继续,“我认为是按这一顺序写:课文第一、二小节写开荒的起因,最后一小节写开荒的结果,其他是写开荒经过。”我点拨:经过有两层意思,开荒准备和开荒经过,因此课文也可分4段,这样分更能突出文章重点。段落划分好,朗读课文后,学生进入初步领悟中心思想的过程,交流道:“这篇课文是赞美三五九旅战士的。”“赞美他们不怕苦、不怕困难的精神。”我再点拨:请从选材角度看,课文是怎样表现战士们不怕苦、不怕困难的艰苦奋斗的精神的?除此之外,文章还赞扬了战士们什么精神?学生有所启发后边阅读,边从选材角度(一天劳动过程,典型材料――挖荆棘狼牙刺……)紧扣课文内容,阐述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我只是对什么是乐观主义精神?课文为什么3次使用“在开荒热潮中”?这些学生确有困难的问题,我才加以重点启发讲读。先让学生找到课文对“艰苦奋斗”和战士“憧憬美好未来”的描写,从而帮助他们悟出“革命乐观主义”的含义。

南泥湾开荒范文第2篇

上初中时候,学校在一个窄窄的山湾里,下面是一座庙,破旧的小门楼屋梁上写的是“清嘉庆年重修”的字样,整天吹着凉习习的风,一块大石头被庙上的瞎子坐得光滑干净。旁边的小石板房就是瞎子的住房。与大殿连接的围墙早垮了,孤零零地呆在一旁,被几棵大古树围着,阴森森的,很些虎踞龙盘的气势。冬天夜晚,风吹过古树如排山倒海,万马奔腾,让人心惊肉跳;有时又如饿鬼哭号,毛骨悚然。只有瞎子,晚上爬上过古树砍树枝当柴烧。瞎子说大殿压在龙头上,围墙建在龙脖子上,过几十年龙脖子就要扭一扭,围墙就垮了。我刚到庙湾上初中时是姓丁的父子两个瞎子。老瞎子沉稳不苟言笑,小瞎子幽默,喜欢逗学生玩,在那个饥饿的年代经常让学生在他的灶上做饭,后来,听学生走路就能准确的叫出我们的名字。小瞎子给我讲,我父亲是在他灶上做过饭的,后来将他的锅打了就偷偷的跑了,再也没到学校了,说得我很不好意思。

学校就在娘娘庙围成的山湾里,叫庙湾。两个院子,一个是小学的,另一个是中学,中间被戏楼和操场分开。每天中学上操结束后小学再上,很是热闹。学校的房子很破,窗子没有玻璃,调皮的同学可以不从门走直接从窗洞翻进教室。晚上躲在床上可以数星星,墙外挖泥留下的坑成了死水塘,青蛙在里面呱呱的叫。院子中间用砖围了一个圆形的小花坛,种了许多指甲花和菜。花坛外面是四棵苹果树。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常常绕着花坛,在婆娑的树影下踩影子。陈校长是我们的校长,就住在花坛的北面,常站在房檐坎上,笑眯眯的看我们追逐。

陈教师挺胖的,常背着手挺着肚子在院子里转来转去。吃饭的时候用五指举着白色的粗瓷碗,上面堆着很高的面条,希溜希溜吃得很香。有同学就在院外山墙上的黑板上画了一幅漫画,并写着“大肚子XX”。以后大家私下里都这么叫他。大家玩闹时,看他回来就说“大肚子回来了”,一哄而散。

陈教师教我们班的政治。上课声音很大,很风趣,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每个框题结束都要抄上几道问答题,然后记几分钟,再讲新课。过一段时间就会把同学叫到苹果树下一道题一道题的检查,效果很好。有一次,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我竟然背过了五道题,陈校长很惊讶,到每个班都讲这件事,让我觉得很荣耀,更喜欢他的政治课了。今天我所遵循的做人基本道德,都应该是受陈校长政治课的影响。可是成绩不是特别理想,老是八十分左右,这让我多少有些失望。上初二时,陈校长调走了,我们帮他收拾行李,在一堆废纸里看到了我的几次试卷,竟一道题都没改,分数是他凭印象写的。

有一次陈校长讲课,举了一个例子,很生动。他眉飞色舞,讲到紧要处,说:“这事只差一蚊子……”他顿了顿,觉得不合适,说:“只差一蚊子腿。”我们大家从紧张的气氛中缓过来,会心一笑。多少年来,我常用“一蚊子腿”的事告诫老师,我们说话要保持老师基本的文化人本色。

陈校长也在真正口误的时候。那是讲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听得很入神,陈校长一激动,将“南泥湾开荒”说成了“南泥荒开湾”,后面一连说了几次。下课后,陈校长走出教室没几步,大家都互相学着他的腔调说“南泥荒开湾”。陈校长大为恼火,一改往日的和善,走回教室对我们一阵好训:“人都有失误的时候,你们吃了多少饭,过了多少桥,就不得了了,我还知道南泥湾开荒,你们知道什么!才几天尾巴就翘上天了。”我们哑口无言,一下子没了精神。这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对人,不就应该这样么?

南泥湾开荒范文第3篇

(男)各位来宾、各位同学;

(合)大家晚上好!

(男)踏着春天的鼓点,我们走进蓬勃的五月;和着夏天的节拍,我们放飞激昂的心情。

(女)在这一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春的气息,这是我们祖国的春天。

(男)在这一刻,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夏的火热,这是我们在座每个人的激情。

(女)朋友们,在这令人难忘的夜晚,我们将伴随着红歌的旋律去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男)红歌是中国革命历史真实的写照,它永远是激励我们继续奋斗的号角!

(女)红歌是一种呼唤,红歌在呼唤红色精神。这种精神经过历史的沉淀早已根植人心。

(男)今晚,让我们敞开心扉,释放激情,唱响红色经典!今晚,让我们纵情放歌,歌唱祖国,抒发时代豪情!

(女)今天亲临我们红歌会现场的领导有:上饶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邱炜煌教授,副校长罗时平教授、黄爱民教授、毛成教授,副调研员、机关党委书记祝信勤副教授等。

(男)让我们对各位领导和各位老师亲临指导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女)上饶市委党校第八期中青班“红歌”演唱会

(合)现在开始!

(女)五星红旗,正在迎风飘扬,东方雄狮,正在引颈高吭。我们亲爱的祖国,经历了多少血雨风霜,才迎来今天的繁荣富强。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党的深情;万语千言,谢不完党对我们的深恩。

(男)我们团结一心拨响心海的琴弦,我们剪下一缕阳光献给祖国母亲

(女)1、首先请欣赏由第八期中青班全体学员带来的大合唱《歌唱祖国》

2、请欣赏第二首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

(男)3、在的艰苦岁月里,延安南泥湾人披荆斩棘,开荒种地,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创建了陕北的好江南,请欣赏叶爱花同学演唱的歌曲《南泥湾》

(男)4、千山万水,战火硝烟,英雄的军人用热血浇铸着共和国的辉煌,请欣赏邵高、江细兰两同学联袂献上的歌曲《血染的风采》

(女)5、高强度的训练和拉练,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的共同记忆,日落西山,风展红旗,听,“一、二、三、四”的口令声响起来了。掌声有请第三学习小组带来的小合唱《打靶归来》

(男)6、凡是危急的关头,总会出现他们的身影,凡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总会出现他们的笑容。我们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他是谁,可我们知道他们是为了谁。请欣赏李晨明、吕晓萍二同学为我们演唱歌曲《为了谁》

(女)7、有一名字至今在传唱,他忠于人民忠于党;有一种精神至今在弘扬,他爱憎分明不忘本。有请第四学习小组为我们带来的小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男)8、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我们在爱心中孕育生长,再把爱的风帆撒播到四方,带给你无限温暖。请欣赏叶凤媛同学演唱的《爱的奉献》

(男)9、葡萄园几度春风秋雨,小苗儿已长得又壮又高,当枝头结满了果实的时候,传来克里木立功的喜报,请欣赏刘晨同学演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女)10、几十年拼搏,几十年努力,在党的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意气风发,一起迎着壮丽的朝阳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请欣赏由第一学习小组带来的小合唱《走进新时代》

(男)11、相逢是首诗,相逢是首歌,我们今天的相逢是首最美丽的诗与歌!请欣赏程黎霞同学演唱的《相逢是首歌》

(女)12、今夜必将无眠,因为你美妙的歌声还在耳边萦绕;今夜必将无眠,因为你婀娜的舞姿还在眼前翩跹。请欣赏刘丽群同学演唱的《今夜无眠》

(男)13、一首歌曲的动听旋律,可以无限回放,而我们共同吟唱的这一首歌,同样有着无限回放的旋律空间。让我们继续吟唱,在每一

个季节。请欣赏李华、刘晨二位同学带来的《同一首歌》

(女)14、来不及感慨,来不及回味,我们把蓝图再一次描绘,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春,那时的秋,那时的硕果一定会令人心醉!请欣赏由第二学习小组带来的小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男)总有一种激情让我们感动。

(女)总有一种生活让我们向往。

(男)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进。

(女)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昂扬。

(男)难忘今宵、今宵难忘,今夜我们欢聚一堂,纵情歌唱、放飞梦想。

(女)难忘今宵、今宵难忘,今夜我们欢聚一堂,沐浴春光、收割希望。

(男)让我们共同祝愿,祝愿市委党校传承红色精神,多育红色人才;祝愿红色上饶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迈步前行,红红火火!祝愿我们祖国的明天永如红日东升、更加灿烂辉煌!

(女)上饶市委党校第八期中青班红歌会到此结束!

南泥湾开荒范文第4篇

既然汪先生已经去了冀中,又怎么能把日军气成那样呢?原因是他和他的战友们就在日军的眼皮子底下与留在北平的外籍教授们进行联系,解决了冀中根据地高性能炸药研制中的多个重要问题,而日军硬是拿他们没办法。

据冀中兵工重要负责人张方回忆,在冀中的专家们因为缺少实验条件,经常用英文写信给在北平的洋教授们求助。这些信件从冀中敌占区的“关系”处以平信寄出。日军对所有信件都会进行检查,然而,次次都会放行。因为这些信件的内容,无非是回乡的学生与教授交流关于肥田粉的学术论文而已。

但日军没想到的是,其实这些信件探讨的,却是怎样制造对付日军火车的炸药――英文不好的日本人看不懂,实际上这是国际友人和中国专家在共同帮助八路军完成制造烈性炸药的技术攻关。

汪先生等到达冀中之前,八路军发展的民兵多用黑火药装地雷和手榴弹,但这是用于袭扰和自卫的,正规部队不能靠这个。日军记载,第一次攻打井陉煤矿的时候,八路军的手榴弹曾扔得日军阵地到处都是,却基本不响,这是因为下雨导致黑火药受潮。

汪先生他们来了以后,很快就找到了新的炸药来源。此时,日军却在河北实行着他们占领期间唯一的“德政”――为了能够征得更多的粮食,向当地农民强行配售肥田粉。河北的农民对这种“德政”响应并不积极,因为反正多收了粮食也是鬼子的,而且肥田粉的价格不菲,老百姓也很难负担。

然而,日军的肥田粉却不愁销路――都被八路军买去了。八路军要肥田粉干吗?送到南泥湾开荒?当然不是。这是因为北平来的专家们到了根据地,发现日制肥田粉的主要成分内含有大量硫酸钾,将其提炼出来,再通过化学反应,是可以变成炸药原料的。顺便说一句,今天肥田粉的成分已经大大改变,是提炼不出炸药来的,但日军当时没有这个配方。

当然,日制肥田粉里面有大量杂质,这个提纯和反应的过程并不简单,所以到了根据地的专家要与在北平的朋友交流,通过他们的实验获得更好的炸药制造方法。北平的外籍教授们一方面与汪先生等有师生之谊,另一方面大多同情中国的抗战,因此心照不宣地帮助学生们解决这些“学术问题”。这就是“肥田粉”论文的由来了。双方只谈化学反应,不涉及一字于炸药与抗日,局外之人实在是不容易看明白。

那么用英文奇怪吗?一点儿也不奇怪,汪德熙先生英文很好,张方和胡大佛等八路军兵工专家,在冀中的兵工厂里也经常用英文交流,还曾经为此差点被当成特务呢。

南泥湾开荒范文第5篇

因为《草原之夜》,可克达拉得以声名远扬,她几乎成了一种象征,一种美好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象征,所有热爱这首歌的人们都有一个自己心目当中的“可克达拉”。

“我们是这里一团火,融化了冰雪,赶走了荒漠,我们是这里的一滴雨,播种下绿洲,浇开了花朵,我们的汗水和心血,溶进这悠悠伊犁河……”

没几个人会不知道《草原之夜》这首歌曲,不仅因为那令人难忘的抒情优美的旋律,歌中那个在草原的夜色里独自抚琴遥寄对远方的姑娘思恋之情的年轻人,还有他对美好爱情的执著和向往,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所有听过这首歌的人们。歌声所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愫,然而,人们在听这首歌时,一定会为这对年轻人因为时空的阻隔无以互诉衷情而叹惋。因为,毕竟今天的人们,是很难想象连一封情书都传递不出的窘迫情形的。

歌中提到的“可克达拉”,是新疆伊犁兵团农四师64团所在地的地名,维吾尔语“绿色的原野”之意。据这首歌的曲作者、著名作曲家田歌介绍,1959年,为拍摄反映新疆生建设兵团成就的国庆十周年献礼片《绿色的原野》,田歌随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张加毅率领的摄制组来到可克达拉。

当时的可克达拉还只是一片烂草滩。在拍摄的几个月里,摄制组的同志们亲身感受和目睹了军垦战士们与天斗、与地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以饱满乐观的激情在荒原上建设美好家园的感人情景。一个黄昏,摄制组的同志们在草滩上讨论片子的创作,导演张加毅说,这部片子应该有一首抒情的曲子,然后独自去了一边,不一会儿便大叫着回了来,激动地将一个写有八句歌词的信封给了田歌,田歌读后一样非常激动,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油画般美丽的图画和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拿着信封,田歌跑到一边的草丛里,激情之下,只用了20多分钟便谱好了曲子。《草原之夜》这首名曲也就由此诞生了。

田歌告知,他们当时感受最深的是那里条件的艰苦和军垦战士们的乐观。那时侯的可克达拉因为靠近沙漠的边缘,可以说是风沙肆虐,刮起风来不仅睁不开眼,就是在几步之内也难看得见对方的脸,野兔子多得人围成圈就能逮到许多,荒野上几乎看不到什么绿色,连一条象样的路都没有,军垦战士们开荒种粮,引水栽树,架桥修路,每天劳作长达十四五个小时,但劳动的热情还是那样高涨。

另有一点在歌声中体现较为充分的是可克达拉的遥远和闭塞。那时的可克达拉不要说电灯电话,甚至连个邮局都没有,寄一封信到内地少说也得20多天,这对于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志愿来到这里支援边疆建设的军垦战士们来说,离开了美丽的家乡,离开了思念的亲人,几乎甚至连最基本的通讯方式都断了,但他们坚信用自己的双手一定会使万古荒原改变模样,心中的姑娘也一定会来到身边与自己共建塞外戈壁上的新家园。田歌说,《草原之夜》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正是军垦战士们这样一种改天换地的豪情。

40多年过去,也许连歌曲的作者和歌中的男女主人公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早已成了昨天的记忆和往事,至少恋人间传情再也无需等到千里雪消融的时节了,因为可克达拉已经改变了模样!

曾经在一个初冬的日子里来到可克达拉。因为《草原之夜》,可克达拉得以声名远扬,她几乎成了一种象征,一种美好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象征,所有热爱这首歌的人们都有一个自己心目当中的“可克达拉”。那一天,我们的车行驶在团场宽阔的柏油路面上,在网格状密布的白杨树林间和田野的边上穿行,看着整洁的校园里各民族的孩子们在嬉戏玩耍,一座座装修气派的新居在冬日的阳光下是那样惹人注目,听着团场领导的介绍和职工们爽朗的笑声,站在牧歌悠远、辽阔无际的可克达拉草原,内心里甚至有些遗憾,那个激发了音乐家创作激情的可克达拉怎么就一点昔日的影子都没有了?

田歌曾笑谈,今天的年轻人谈恋爱,再也不会像当初那么困难了,现在农场里家家都有电话,时尚的年轻人们还学会了用手机、传真、上网发电子邮件,如果想,分分秒秒都可以和外界保持联系。

其实,变化的又何止一个可克达拉?仅谈交通通讯方面的变化,我们曾看到过一组对比数字,新疆和平解放之初,全疆只有317辆破旧不堪的汽车,和总长3361公里的等外简易公路,运输工具多是马驴驮队,仅有电信局16个,邮政所13个,长途电话交换机只有5部,全疆半数以上的县城没有邮电机构。

经过50年的建设,到1999年底,全疆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3万多公里,其中高级和次高级路面已占到全国第五位,高速公路横贯新疆经济最发达也是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包括光缆、微波、卫星传输等在内的现代化传输网络遍及全疆,邮路总长达13万多公里,长途光缆总长接近3万公里,全区几乎所有的城市、乡村都通了公路,96%的乡镇和52%的村通了电话,铁路从无到有,兰新铁路、北疆铁路、南疆铁路使古丝绸之路成为钢铁通道,15万公里的空中航线将新疆与祖国内地、世界各地联系得更加紧密,新疆不再遥远,已经不是一个神话。

正是感怀于这些变化,已经离休回到南京居住的田歌仍念念不忘新疆,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及天山南北,一首首激情的歌儿也从不同的地方飞出来又传播出去。也许是因为《草原之夜》是作曲家的成名曲,田歌每年都要去一次可克达拉。看到过去的沼泽地、烂草滩,在军垦战士的手中变成了优美的牧场,绿色的田野,幸福的家园,作曲家的心在一次次地受到激荡,并因此幻化成了《情满伊犁河》、《小河轻轻唱》、《军垦战士的心愿》、《我们来自南泥湾》等歌曲,田歌说,你可知道,美丽的可克达拉草原是军垦战士们用血汗一片片改造和开辟出来的。

相关期刊更多

湖南交通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交通厅

中国水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散装水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