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阑尾炎微创手术后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化脓性阑尾炎;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45-01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已经逐渐代替传统开腹手术成为治疗阑尾炎的首选术式[1]。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对手术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现回顾分析本科室收治的35例腹腔镜手术治疗化脓性阑尾炎的患者资料,对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5月~2011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35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15~68(45.4±10.2)岁;经超声、CT等检查确诊为化脓性阑尾炎。
1.2 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方式为下腹部3孔法阑尾切除术。
1.3 护理:①术前护理: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胸透、血常规等,常规禁食以减少肠胃负担;手术器械严格消毒处理,术前彻底清洁患者脐部;②术后常规护理:术毕送回病房,去枕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腹腔镜手术需要建立CO2人工气腹,术后可能发生呼吸性酸中毒、高碳酸血症,术后应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以促进CO2排除;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选择上肢静脉输液可避免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大多数患者能够忍受疼痛,对于个别患者可给予止痛剂;③饮食指导:阑尾炎行腹腔镜切除术对胃肠道干扰较小,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可进食流质饮食,饮食原则坚持少量多餐,术后第1d如无异常可给予半流质饮食,不可食用地瓜、牛奶、豆类等容易引起腹胀的食物;④防治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腹腔出血、肠粘连、腹腔脓肿、阑尾残端瘘形成等;腹部切口为3个约0.5~1.0cm大的切口,疼痛轻微,但是护理人员不能因为切口小而忽略观察切口状况;加强手术切口的护理,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并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能够减低手术切口感染率[2];密切观察腹部体征,留意是否有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等,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报医生进行处理;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有利于预防肠粘连、压疮等并发症;⑤心理护理:由于阑尾炎患者腹痛难忍,术前极有可能产生焦虑、恐怖、紧张的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接近患者,为患者讲解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消除患者的顾虑,鼓励其建立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整个治疗及护理流程中,要求护士主动、热情、耐心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其心理需求,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有利于术后康复。
2 结果
本组35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为32~97(46.7±6.2)min;术后住院2~7(平均4.5)d;术后经抗感染、对症治疗、营养支持等护理,所有患者康复出院无1例切口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化脓性阑尾炎是较为严重的一种阑尾炎,如果治疗及护理不当,有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健康。在阑尾炎中约10%为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主要是阑尾增粗肿胀、系膜水肿,传统开腹手术容易造成阑尾脓液溢出而污染腹腔,极易引发手术感染等并发症[3]。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痛苦,而且也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便利,患者恢复快,减轻了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腹腔镜手术治疗化脓性阑尾炎具有微创、手术时间段、出血少、刺激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临床治疗化脓性阑尾炎的首选术式。化脓性阑尾炎行腹腔镜切除术的护理重点主要有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及干预、术前做好各项常规辅助检查、围手术期舒适生活护理、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手术后正确的饮食指导、术后切口护理和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方法等。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的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综合运用护理技术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而且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及时处理并发症,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于建军,张勇科,李春雨.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操作技巧探讨(附240例报告)[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06,11(3):459
【关键词】 阑尾炎;腹腔镜
阑尾炎是指回盲部的急性或慢性感染,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很快恢复健康,治疗延误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急生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腹部麦氏点切口行阑尾切除术,它的缺点是如急性重症炎性反应有发生感染粘连的可能,如为后位阑尾、肝下阑尾为术者寻找阑尾增加难度。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腹腔镜行阑尾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较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没有腹腔粘连、恢复快的优点,尤其适用于炎性反应重粘连严重的患者。它通过电视屏幕直接显像,容易发现阑尾,由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诸多优点,在临床上受到患者的普遍认可,并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阑尾炎在临床上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慢性阑尾炎可选择择期手术治疗,而急性阑尾炎应及时手术处理,防止炎性反应继续发展,以防发生阑尾周围脓肿、弥漫性腹腔炎、化脓性门静脉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由巡回护士进行探访,向患者大致介绍手术过程及手术室环境,让患者了解需要做的一些配合,了解术中需要穿刺的留置针的疼痛度及穿刺套管针的必要性。告知患者手术前8 h需要禁食禁水及其目的。注意掌握好语言艺术,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和蔼、可亲、真挚、体贴,减轻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消除患者对手术治疗的焦虑、恐惧心理。在适应环境的情况下,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由腔镜护士或医生介绍腔镜仪器的手术优点,告知患者它是一种创口小,痛苦轻是通过内窥镜在电视屏幕上进行显像而进行操作的手术方式,是一种不需要在腹部进行切口,只是在腹部打三个小洞的微创手术方式。告知患者采取的麻醉方法及在臀部垫电极板的必要性,减轻患者疑虑及配合工作人员的重要性,以使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需要的器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常规手术器械,一部分为腔镜手术器械。各种手术器械于术前1 d准备妥当,并于术前一日检查,各种仪器设备功能是否正常,二氧化碳容量是否满足手术需要,显示器的清新度是否正常,超声刀的松紧度事前调整,电凝电切功率是否正常,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腔镜等级创手术多采用全身麻醉方式,患者由护士接至手术间后,将患者平卧手术床上,告知患者穿刺留置针的重要性,建立静脉通路后,配合麻醉师做好麻醉诱导工作,按顺序静脉推注诱导麻醉肌松药,使患者处于理想麻醉手术状态,配合手术医生摆好手术,臀部垫好中级板,妥善固定患者,调节灯光,准备手术。手术医生护士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皮肤后铺无菌敷料,共做三个无菌小切口,脐旁切口放置10 mm穿刺器,充人工气腹达到一定压力后,左右骼窝处再放置两个5 ml穿刺器,在穿刺器处放置好镜头及手术器械后,开始进行手术操作。用超声刀开始游离阑尾至回盲部,用结扎夹结扎回盲部或用丝线结扎,用丝线结扎阑尾动脉,或用圈套线结扎回盲部,切断阑尾并拉出腹腔,手术结束。拔出穿刺器,解除气腹,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清点好所有器械物品,保证数目相符,为患者粘贴手术敷料,协助麻醉师唤醒患者,用平车将患者送至病床,并做好手术间的整理工作。
由于腔镜阑尾切除术属腹部微创手术,医务人员的手不需要进入腹腔,这就需要在手术过程中,更要加强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潜在的感染,同时注意患者的需求,保持手术过程的环境安静整洁,防止潜在的伤口感染,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安全返回病房。
手术后三日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询问手术恢复情况,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意见,以及患者需要手术室的工作做哪些改进,同时征求外科医师及麻醉师的意见,以便使手术室工作尽量做到完美,达到患者满意,以及工作人员满意的目的,为患者及工作人员创造更好的手术环境。
做好术后康复指导工作。患者经手术治疗出院时,告知患者一些需注意的事项,如保持大便畅通,避免加腹压,有咳嗽时,注意按压伤口,注意不要着凉,以防感冒,两周内不宜参加强烈的运动,若有其他症状及时就诊。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逐渐被患者所接受的一门技术,它同临床医学、心理学相交叉结合,需要手术室护士要有专业的心理学护理技巧,更要有扎实的手术室专业理论知识及娴熟的手术室护理操作技巧。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技术与其他护士有一定的区别,各种高精尖仪器的正确使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在繁忙的手术工作中,加强责任心,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业务能力,重视自身防护、保健,熟练认真掌握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努力工作,不断学习,做一个称职的白衣天使。
参 考 文 献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LA)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为进一步提升LA患者的护理水平提供借鉴。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12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护理的72例 L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所给予的护理措施。结果72例患者在行LA治疗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后,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出院。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30 min,无中转开腹,未出现伤及内脏,腹腔积液、感染等情况,引流45~90 h,术后住院3~7 d。结论LA较传统的手术方式有了明显的突破,但优势明显的同时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呼唤能够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模式。在临床的护理体会中,笔者总结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细致的术前护理、熟练的术中配合及积极的术后干预和贯穿围手术期精心的心理关怀。总而言之,细致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7.041
阑尾炎是指阑尾部位的急性或慢性感染,属于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包括右下腹部疼痛剧烈,伴发热、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升高等[1]。其预后往往取决于是否获得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阑尾炎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传统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是开腹手术,其具有操作简便,术野开阔等优点,但同时亦具有创伤大、恢复慢、出血量大等缺点,术后肠粘连发生率高,易留疤痕。随着电子技术和器械的进步,传统的术式现已逐渐被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所取代。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是治疗阑尾炎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呼唤与之相适应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手术临床治愈率。现笔者将我院72例LA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报道共有患者72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入院的患者,其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17~55岁;发病时间5 h~3 d;急性坏死性阑尾炎9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7例,慢性阑尾炎2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情况下行LA,术后均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2入院宣教
通常病人入院后,要先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病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家族史,既往史。同时主动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及其它医疗相关的事宜包括其主管医师、责任护士,联系方式等。再寻找恰当的时机向病人介绍将要进行手术的相关知识,大概费用,术前需准备各种事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基础护理常规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等;完善各种相关理化检查,包括三大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血型、心电图等,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是否存在手术禁忌证;术前禁饮4 h,禁食8~12 h;术前1 d给患者灌肠1次;必要时留置胃管和导尿管,做好常规备皮工作。
3.1.2心理护理术前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向患者宣传阑尾炎有关知识、 LA的方法、优缺点、安全性,让患者了解即将开展的手术同时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2],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讲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
3.1.3生活调整鼓励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病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对平素有吸烟及饮酒习惯的病人,术前积极劝诫其戒烟戒酒。在围手术期鼓励病人富含多吃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促进术后切口愈合,同时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必要时还可考虑提供肠外营养支持。同时叮嘱患者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3.2术中护理
首先,务必要在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制度,防止意外的感染。同时要保证手术室内有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室温适宜。在病人进行手术室开始麻醉之前,做相关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必要时向病人解释其操作过程及其目的,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同时注意言语上予以病人一定的安慰。术中协助配合医生摆好患者,实施麻醉和手术操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3术后护理
3.3.1一般护理术后嘱患者取平卧位,并予低流量吸氧6 h。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神志及瞳孔的变化,予心电监护监测呼吸,体温,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记录24 h出入量。同时密切关注切口,观察有无出现渗血、渗液以及愈合情况;一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检查,明确病情。待病情许可后改半卧位,后逐步过渡到床边活动,尽早进行床下活动,以减少发生肠粘连,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减少尿潴留[3]。
3.3.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神志及瞳孔的变化,予心电监护监测呼吸,体温,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记录24 h出入量。同时密切关注切口,观察有无出现渗血、渗液以及愈合情况;一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检查,明确病情。
3.3.3饮食护理LA对胃肠道干扰少[4],正常情况下,术后6 h无呕吐恶心即可恢复进食,可予温开水及流质饮食,术后1天可予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易消化食物,优质蛋白为主,忌辛辣、高脂肪、产气等刺激性食物。进食后注意观察排气、排便情况。争取在LA术后早进食有利于患者肠蠕动,同时促使排气时间提前,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3.3.4疼痛护理由于LA术中要用到人工气腹,手术后病人常因人工气腹的CO2残留而致肩背部及胸腹疼痛,此时应告诉患者属于正常情况,消除患者的忧虑,同时可采用毛巾热敷及按摩局部受压部位等方法,松弛局部肌肉,缓解疼痛。必要时予止痛药。
3.3.5伤口、引流口护理固定好引流管,谨防引流管扭曲、受压。定时观察引流液的色、量,若发现引流管堵塞应及时更换,务必保持伤口干洁,及时更换敷料。
3.4出院指导
嘱患者避风寒,畅情志,起居有节,进食清淡、易消化、优质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出院半个月后恢复正常饮食,如有发现切口红、肿、热、痛等感染情况及时就医。
4结果
本报道72例LA均告成功,中间无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0~130 min,平均63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7 d,平均4 d,72例患者均切口愈合良好,术后未出现出血、切口严重感染、阑尾残端漏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
5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微创手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日渐成为许多外科疾患的首选术式,这其中也包括了阑尾炎。新的技术呼唤新的护理模式。我院已开展腹腔镜技术数年,下面是我们在对腹腔镜下行阑尾炎手术病人的护理中所积累的几点体会,以期抛砖引玉:①要有过硬的护理业务水平。一个手术成功与否除了与医生技术水平、病人的病情息息相关之外,护理人员的娴熟配合亦不可或缺。我们认为在早期,应该进行积极有效护理干预,包括基础的护理和心理干预,术后要做到精细护理,尤其对切口、引流管等的管护,尽量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②护理过程应当以人为本。病人身上有病,不应该只简简单单的看到病人身上的病,还应该看到病人是一个人,一个在身心两方面均需要照顾的人,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护理的内容不应该再是仅仅遵照医嘱给予患者护理,而是应该在身心两方面给予患者以关注”。把患者看成是一个人,身心一起护理,对改善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均有重要意义。阑尾炎的传统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而LA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阑尾炎的首选术式。尽管LA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如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减轻了护理压力和工作量。但是护士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仍不容忽视,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及时的心理关护,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早恢复。
参考文献
[1]宋霞.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20例围手术期护理[J].大家健康,2013,7(1):97.
[2]赵翎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护理[J].华夏医学,2012,25 (5):796.
【关键词】 电子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护理
利用腹腔镜一次性行腹腔多脏器手术,临床上最多见的为妇科及外科疾病的联合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已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1],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共开展腹腔镜联合手术48例,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中,男8例、女40例,年龄20~65岁,平均36岁。
表1 手术方式及范围(例)
注:LC: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2 手术方法简介[2] 所有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CO2气腹,标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四孔法人路。首先在脐路做套管穿刺,放人腹腔镜常规探查腹腔,明确病灶的性质和部位,决定行联合手术后,合理安排操作孔的位置,本组大部分手术可通过胆囊切除的穿刺孔完成,少数病灶相隔较远或病例肥胖,操作确有困难时可增加1~2个穿刺孔。手术方法同单个病灶。
1.3 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78.2±12.8)min均超过同期同类腹腔镜单病灶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21.2±13.5)h,未发生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佳。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3±1.2)d,和同期行单病灶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3±1.4)d相近。
2 护理
2.1 术前健康教育及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及家属对腹腔镜同时可做多脏器手术知识知之甚少,我们耐心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方法及其特点,介绍本科以往手术成功的病例, 并可请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使患者消除疑虑,积极配合手术[3]。
2.1.2 术前皮肤准备 腹腔镜联合手术皮肤准备应考虑得更充分一些,除了注意脐部皮肤准备外,常规按腹腔镜每单器官腹腔脏器皮肤准备,即使急诊手术也要预计到术中可能会发现新病灶而做好皮肤准备工作。
2.1.3 术前肠道准备 术前2 d禁食易产气的食物,以减少肠胀气;术前1 d进清淡、易消化、低脂、高蛋白的半流饮食,术前12 h禁食,6 h禁饮,术前晚及术日晨各用0.1%肥皂水洗肠一次。肠道准备目的是为了刺激肠蠕动,排除粪便及肠内积气,便于手术野的暴露及手术操作,同时减轻术后腹胀不适,但对异位妊娠、阑尾炎及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则应禁忌洗肠[4]。麻醉前用药。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 0.1 g,阿托品0.5 mg。
2.1.4 患者准备 手术避开月经期,子宫全切患者术前3 d用0.02%碘伏阴道抹洗,2次/d,术前加强功能锻炼,练习深吸气方法,一般采用胸式呼吸,训练有效咳嗽方法,上腹部手术术前常规留置胃管,下腹部手术术前常规 留置尿管。
2.2 术后健康教育及护理
2.2.1 术后一般护理 及时了解术中情况,患者回病室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病房护士床边交接患者,明确手术的性质、部位,主操作孔部位、穿刺孔数目、有无渗血,以及引流管数目、放置体内的部位,并详细了解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手术经过、难易程度及手术时间等情况,以利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常规心电监护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6 h,如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监护时间。尤其要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因为联合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更高,而且相对更复杂,每个病灶出现的并发症既可相同,可不同,对于术后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加以鉴别。如术后出现腹部疼痛,观察中应在排除切口疼痛后,对并发症所致的腹痛加以鉴别,在排除切口疼痛后,应鉴别腹痛是由于胆漏所致还是肠穿孔所致。临床可结合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的变化,不 同部位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以及B超、CT等辅助检查,分析腹痛的原因。本组无1例发生并发症。
2.2.2 活动与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给予具体的活动与饮食指导。腹腔镜术后提倡早活动,早期活动分早期床上活动和早期下床活动[5],全身麻醉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可指导患者床上翻身,6~8 h后可指导患者下床活动,但妇科子宫手术如LAVH、LTH不宜过早下床,术后24~48 h以床上活动为宜,以免增加阴道残端伤口张力而影响伤口愈合。妇科腹腔镜手术在不损伤肠道的情况下,术后6 h患者可进半流质饮食。LC术后8 h无腹胀、腹痛,可进少量水或流食,禁用不易消化和产气食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排气后方可进流食饮食。
2.3 出院指导 出院后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LC术后给予低脂适量蛋白质饮食,忌暴饮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LAVH、LTH者禁性生活及盆浴3个月,避免受体力劳动半年,保持大便通畅,如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不适及时就诊,定期复查。
3 讨论
腹腔镜下多器官联合手术是在一次麻醉下,以微创的手术方式一次完成多个病变器官的联合切除,手术视野广,上下腹部手术可在腹腔镜下一次完成,避免了上下腹同时切开或大切口、出血少,并能减少腹腔粘连的发生率[6]。即符合微创原则,又达到多病同治的目的,降低了分期手术多次麻醉的风险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节约了分次手术的化验、检查、麻醉及床位等费用,减少了重复支出。
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利用主要病灶的操作孔处理次 要病灶有时会使操作难度加大,本组病例大部分手术可通过胆囊切除的穿刺孔完成,少数病灶相隔较远或肥胖病例,操作确有困难时增加1~2 个穿刺孔。护理中应注意观察穿刺孔数目及有无渗血等。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涉及外科领域的多个专业,这就要求腹腔镜外科护理人员应更加全面地掌握医学护理知识和技术,高质量地实施各项护理。同时,护理管理部门应重视对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
参 考 文 献
[1] 蔡伟萍.妇科腹腔镜的临床应用.护理研究,2004,18(13):1142-1144.
[2] 李瑜,邹彦芬,曲路.腹腔镜多脏器联合手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护理学杂志,2003,18(6):425-426.
[3] 丰爱芬,孙成春,李艳玲.妇科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护理杂志,2006,23(7):28-29.
[4] 李平,周旭坤,李忠,等.腹腔镜下器官联合手术的临床体会.中国内镜杂志,2005,12(10):1102-1104.
【关键词】 腹腔;三联药物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5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98-02
肠粘连是腹部手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尽管人们为了防止肠粘连的发生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但至今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致使腹部术后肠粘连患者并未明显减少,即使是目前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仍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肠粘连的发生。为了进一步探讨如何降低腹部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笔者对本院2005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4例腹部手术患者,在术中应用三联药物腹腔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效果较好,现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腹部手术患者84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最小年龄7岁,最大年龄68岁,中位年龄46岁。急性阑尾炎18例,慢性阑尾炎4例,腹股沟区疝26例,肠梗阻20例,化脓性腹膜炎4例,腹腔脓肿3例,急性肠穿孔、破裂3例,卵巢囊肿6例。
1.2 治疗经过 所有病例在入院明确诊断后,根据个体情况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调整全身机能状态,包括营养物质的补充,足够热量的摄入,有效循环血量的补充与维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减平衡失调。有明显感染者要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抗炎治疗。
在术中按严格、规范的操作规程处理完原发病灶后,用生理盐水或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特别注意病灶部位、结肠旁沟、主要的隐窝和陷凹的冲洗,尽量清除细小凝血块和脱落的碎小组织和脓苔,冲洗液由血性或浑浊变为无色澄清后达到冲洗要求,冲洗完毕后吸尽冲洗液,换手套、洗净手套上的滑石粉,取50ml注射器分次抽取配备的低分子右旋糖酐150-200ml加地塞米松液(含20-40mg)4-8ml加甲硝唑液(含0.5)100ml分别喷注在病灶部位、肠间及整个腹腔留置,在缝合腹膜前要仔细清点手术器械、纱布、棉垫及其他手术用物,严防异物遗留腹腔。缝合腹膜后再次用生理盐水或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口,生理盐水洗手,换掉被污染的手术器械,依次缝合皮下组织各层及皮肤。一般不主张引流,如必须引流者,在关腹前另行切口引流,引流条不宜过长,尽量避免接触肠管。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做好用药处理和术后护理,进一步调整患者全身营养及机能状态,及时做好术后出血、渗血及其他异常情况处理,做好局部换药。如有明显感染者要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第一次排便排气后,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性进食,要求营养丰富,主张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如患者术后5d仍不能下床活动,必须加强护理,要勤翻身,可根据身体素质及术后恢复情况选择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大量V-C、654-2以改善微循环,同时可用理气活血、润肠通便的中药煎服,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1.3 疗效与预后 84例腹部手术患者,甲级愈合79例,占94%,乙级愈合5例,占6%。患者住院天数最短6d,最长14d,中位9d。术后随访12-36个月,其间先后有7例患者在腹部原手术部位或手术邻近部位产生不同程度腹痛、腹胀及大便习惯改变,类似肠炎,反复发作,个别患者有腹部剧痛,无绞痛及进行性加重,无肠梗阻发生。经多家医院检查,有2例患者明确有肠粘连,其余5例患者除局部压痛外未发现明显病灶,本院疑似术后肠粘连,7例患者在本院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并结合中、西药物治疗15-30d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次随访未见明显复发。7例术后腹痛患者按术后并发肠粘连统计,其术后预防肠粘连的有效率为91.67%,肠粘连发生率为8.33%。
2 讨论
肠粘连是腹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便秘、排气不畅等肠梗塞症状,如继续发展就会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甚至危及生命。对肠粘连的预防和治疗,在临床上一直以来人们仍未找到一个特别有效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即使是近几年来在全国县及县以上医院大量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治疗方式也不能阻止肠粘连的发生,致使术后肠粘连仍然是当今医学临床上的技术难题。肠粘连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生化因子和病理改变,由于病变本身对组织就有极大的伤害,而手术在去除病变的同时又是一种损伤,当腹膜、肠管、及其他组织脏器受到炎症、出血、缺血、异物、机械损伤刺激时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有大量的含纤维蛋白的液体渗出,在短短的几小时内渗出液就会凝固成纤维素的粘连将相邻脏器的浆膜面粘连在一起。这种纤维素性粘连如未被吸收,就有血管和成纤维细胞长入,并形成牢固的纤维性粘连[1]。所以术后肠粘连自腹部手术史以来就一直存在,其发生率非常高,有文献报道,腹部外科手术后约90%有粘连,40%以上会引起粘连性肠梗阻。[2-3]而在生活中大部分I、II度肠粘连并不表现症状,亦无特殊体征,只有少部分表现明显的肠粘连症状甚至突发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上肠粘连的预防重于治疗,所以在术中、术后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有报道用中分子右旋糖酐腹腔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有效率为86.67%,而对照组生理盐水的有效率为57.17%。
本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地塞米松、甲硝唑三联腹腔灌注对预防术后肠粘连取得较好疗效,其有效率为91.67%。低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种水溶性多糖类高分子胶体溶液,注入腹腔后在被吸收之前有大量液体向腹腔渗出,同时该药还能覆盖于红细胞的表面,增加红细胞膜外的负电荷,使红细胞互相排斥不易凝固。在腹腔可以将肠与肠、肠与腹膜之间隔开,减少粘连,起到隔膜的作用。而静脉滴注则是利用其扩容、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同时具有利尿消肿的功能,从而达到预防肠粘连的目的;地塞米松因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及免疫抑制作用,短程应用有利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促进炎症吸收,抑制纤维素的形成,用于腹腔灌注和静脉滴注都能有效阻止肠粘连的形成;甲硝唑不仅具有强大的广谱抗厌氧菌作用,而且有免疫抑制和扩张血管的功能,并对组织愈合产生直接作用,不论是腹腔灌注或是静滴对腹部术后预防肠粘连都是非常重要的药物。三联药物腹腔灌注除各自的药理作用外,还产生强大的协同作用,取长补短,使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术后除三联药物腹腔灌注外,其他的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对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肠粘连同样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药对肠粘连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更广阔的前景[5]。
综上所述,通过本组病例的治疗探讨,说明凡腹部手术除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格规范的手术操作及术后恰当的用药处理外,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地塞米松、甲硝唑三联腹腔灌注是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有效方法,可予临床酌情选用。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92-1493.
[2] 蔡国荣.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河北医学,2008,14(6):698-699.
[3] 黎胜伟.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及预防进展.包头医学,2010,34(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