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语交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同时,《课程标准》对这一能力在各个学段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的文学性与工具性的双重特点,认识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究、设计,结合相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从思想、方法等各个方面入手,做好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使他们想说、敢说、乐说、会说,说好。
一、积极促进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正确认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并不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正面的“沉默是金”和反面的“祸从口出”,反映出传统观念对人们言语表达的压抑。中国的家庭,尤其在农村地区,缺乏科学、正确教育观念、方法的家长很少会刻意去教育孩子要多说话。在此影响之下,孩子们也会认为说话多了是调皮,会惹人讨厌,于是慢慢地越来越沉默,失去了作为孩子的天真与快乐,最终影响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因此,首先就要对学生们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必须要让学生们知道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最重要的手段,它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等等方面起着的重要作用,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的综合能力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只有改变了对口语交际的的错误认识,才有可能使得学生乐于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才能使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高。
二、努力创建口语交际环境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活动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们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这里的口语交际环境不单单指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还是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适时创建口语交际环境,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搭建舞台。在创建交际环境时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创设的环境要贴近学生生活
不管是平时学习知识还是训练能力,其最终目的都是使用知识,培养能力。所以,只有创设的口语交际环境贴近生活,让人人都有话说,才能使得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和真实的情感体验,有了这样的感觉和体验,学生就会带着积极的兴趣参与到交际中来。
(二)创设环境的形式要多样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难长时间地对同样的事物或环境感兴趣,并且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也需要不同的器官参与进来,所以就要求教师创设形式多样的交际环境,调动学生各个器官参与,减弱交际疲劳,进而增强交际兴趣。
在教学中,适当地利用“看图说话”“读课文”“互评作文”“辩论赛”“分角色朗读”“展示台”等各种活动,使得口语交际的训练丰富多彩,进而实现学得好、学得快乐的目的。
三、抓好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
平时教学活动中的口语交际相对来说范围较小、较零散,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参与进去,也不能在有关口语交际的一些细节上给予过多的关注,不能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所以,就必须要抓好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使学生得到较科学、较系统的训练与提升。
(一)积极准备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严密性,往往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因此,为了保证课堂顺利进行,就要提前把交际的任务布置下去,安排学生观察实践、查阅资料、组织语言,等等。
(二)鼓励参与
在口语交际课上要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际,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尤其是那些胆小害羞的学生,要更加鼓励,甚至可以稍微逼迫一下。只有参与了,学生才会觉得这件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才会开始得到锻炼,能力才会得到提升。
(三)适时总结
一、把口语交际向家庭生活延伸,学会倾听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不会倾听是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问题,往往注意力难于集中;二是没有明确目的,未能养成听的习惯。倾听是口语交际中的一项基本能力,是进行正确应对和表达的前提。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生活中的倾听大致分为两类:无目的性的随机听和有目的的倾听,要重点培养的就是带有目的性的倾听。教学中带有目的性的倾听又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日常生活的留心倾听,这种听没有明确的目的,或是自己喜欢的奇闻异事,或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等。二是带着任务听,这种听目的性非常明确,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倾听别人的讲话,更要适时让学生带着任务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因为倾听不光能知道别人讲什么,更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二、把口语交际向校园生活延伸,学会表达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方面要注意教给学生表达的技巧及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选择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学生有话可说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把话说好,让学生会说。书本上的口语交际内容只是一个范例,如果只靠那几节课是无法真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师除了要讲好书本上的内容之外,还要把学生的口语交际向校园生活延伸。可以说,校园生活占据了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光,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由于受年龄、知识等的限制,对于一些陌生话题不感兴趣或难以理解表达,而对于自己的校园生活他们再熟悉不过,不会让他们无话可说。因此,校园生活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宝贵资源。
教学中,以校园生活为中心,通过话题辩论、情景剧表演、校园生活剖析、调解专家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些活动的特点:
一是预设,就是事先设定好的,是每学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二是随机,就是根据发生的事情和校园生活需要临时决定的话题。随机话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是针对班级中出现的某一种现象或问题,也可以是校园中发生的某一件事情;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对话。再比如发现学生随手乱扔杂物,就立即让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再让其他同学对这一行为进行评价,同时想想如何说才能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等。其实,生活中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非常丰富,关键是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善于用身边的话题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把口语交际向社会生活延伸,学会应对
口语交际能否顺利、有效的进行,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学会应对。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对能力相对薄弱,是造成口语交际不能顺利、有效进行的主要问题和症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加以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在社会生活中加以运用,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和训练都离不开社会生活。
教师要把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口语交际向社会生活延伸,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应对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把社会生活话题搬进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现场,又要让学生把学会的应对能力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口语交际从社会生活中来再到社会生活中去,逐步学会应对,形成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爱模仿、善于模仿的特点,捕捉社会生活话题,为学生建立模拟的口语交际场景,让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在模拟场景中进行交际,再通过师生共同的评价,来领悟不同话题的应对策略。
1.口语交际的主题与单元主题一致:要遵循常规,突出主题。比如,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父爱母爱”,那么这个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也是“父母的爱”。它的要求是“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请先阅读几则发生在生活中的小故事。……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回家以后,还可以把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在导入和总结环节把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突出出来,防止学生在口语交际时偏离主题。切记在口语交际课上不遵循教学常规――读一下口语交际的要求就开始让学生说,说到哪里算哪里。比如,我是这样导入上述口语交际的:“在第六单元,我们共学习了四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历尽艰辛,挖掘38小时,终于救出儿子,歌颂了伟大的父爱。《慈母情深》中的母亲弯曲着脊背,几乎把脸挨到缝纫机板上;母亲用她那龟裂的手指数着皱皱的一元五角毛票。读了这些细节,你是否体会到了母亲的爱,你是否想过怎样感恩于母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巴迪,童年时对父亲一句‘糟糕透了’的不理解,等到长大后才懂得这是另一种方式的爱。《学会看病》中的母亲让儿子去看病,你是否读懂了母亲既想锻炼儿子能够独立生活,又很懊悔自己这样做的矛盾心情?你有过这些类似的爱吗?请同学们读一读要求中的三则小故事。”而总结是这样的:“慈祥的爱是爱,严格的爱也是爱;当时能理解的是爱,不能理解的也是爱。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只不过爱的方式不同。”
2.口语交际与习作密不可分:要学以致用,交流所悟。这一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什么,习作的主题就是什么,无论哪个单元的安排都是如此;其二,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安排顺序不同:有的口语交际在前,有的在后。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备课前就要想一想:它们的主题为什么相同,并且与单元主题一样?为什么它们的安排顺序还不固定?它们的主题一样是因为教材的编排意图――训练学生在口头或书面表达时能够运用在课文里学到的表达方法,做到读、说、写结合。所以教师的评价要围绕本单元的主要表达方式进行评价。比如,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学生在介绍“商品”时,教师可结合本单元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进行评价。至于顺序不固定,是由于本单元自身特点决定的。比如,第七单元就是习作在前,口语交际在后的。因为第七单元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习惯,而且还是初次练习运用资料写读后感。所以就让学生先亲身体验怎样写,然后交流怎样恰当地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写读后感。否则,没有亲自运用资料去写,当然就不能很好地交流怎样恰当地运用资料写读后感。
关键词: 中职语文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方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口语交际能力与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一起被列为中职生必须掌握的五项语文基本能力。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什么是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这个词分开解释更容易让人理解。“口语”指的就是谈话时使用的语言;“交际”一词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宋代《朱熹注》对“交际”的解释:“际,接也。”在古代的“交际”主要是“以礼仪币帛相交接也”,在现代汉语的“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1]既然是交往,则有一来一往的过程。所以口语交际不仅仅包括说话,也包括聆听。
总的来说,口语交际是指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人们使用听觉、运用语言的交流过程。善于倾听和恰当得体的表达都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口语交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为了在教学中突出口语交际的地位和重要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设立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即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2]
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较为明确的教学目标。
三、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现状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由此可见,若要实现《大纲》中要求的教学目标,首先就要清楚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
从入学成绩来看,中职生的语文基础较差。这是不是说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较差呢?从历年的中考试卷来看,绝大部分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写能力,较少涉及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早在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已经将“口语交际”纳入其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口语交际教学被严重忽视。由此可以确定,入学成绩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如何确定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如果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在短时间内对每一个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出自己的评判,那么语文教师就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做法不科学,也不可能实现。所以,令人遗憾的是,评判学生能力的可信度较高的参数,只有中考成绩。
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虽然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较为重视。中考语文成绩也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由此可见,中考成绩可以作为考查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参考。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成绩虽然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却可以作为评价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优劣的一个参考。从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入学成绩来看,大部分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处在中等偏下的层次。
四、中职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从上面的结论可以看出,最接近大部分中职生的发展区域应是《大纲》中基础模块层次所要求的内容,即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3]
对于在城市中生活的学生来说,早已在义务教育阶段养成了说普通话的习惯。但是对于在农村成长的学生来说,却是知易行难。就笔者所在的职校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县城或农村,他们受生活环境、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的影响,口语交际大多随意而简短,并以方言为主要交际语言,虽然在小学到初中期间也以普通话作为学习语言,但课间、课下都首选方言。[4]由此可以看出,哪怕是最基本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都值得中职语文教师费心思量。
可以说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要求他们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尽量使用普通话,多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课文,简单来讲就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能力。从中职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口语交际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可以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日常语文课堂上,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是“交际”。师生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都可以利用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对于中职生来说,在交际的过程中,往往词不达意,有时候连问题都说不清楚。语文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问题,恰当地引导。比如下面一则课堂实例:
一个学生问:“老师,‘春风送暖入屠苏’是什么意思?”老师这样回答:“你能不能把问题问得具体一点?‘春风送暖’我们都应该懂吧?你不懂的是‘入屠苏’,这是关键。”[5]
这位老师的引导到位,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明确要求学生把问题问得具体一点。这把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暗含在日常语文教学之中。唯有如此,才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值得中职语文教师费心思量。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可以事半功倍地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倩文.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2][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口语交际和习作,《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到: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其本质是学生在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中获得能力的提高,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
习作与口语交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口语交际是习作的基础,为习作提供内容和思维;习作则是对口语交际的巩固与落实。在苏教版国标本中,中年段的课本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但大部分的口语交际内容与习作都是没有关联的,只有少部分是有关联的。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的整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说与写的教学分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怎样做才能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爱上习作呢?我认为将口语交际教学与习作教学“牵手”,开辟蹊径,便可收到“‘花’香满蹊”的效果。我以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的习作和口语交际牵手为例,特撰此文,与大家共享。
一、梳理课本中习作、口语交际的内容,寻找“牵手”的组合
通读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教材,口语交际的内容有:练习1中的“学会感谢”、练习2中的“介绍我的朋友”、练习3中的“学会赞美”、练习4中的“说漫画”、练习5中的“帮他出主意”、练习6中的“做做说说”、练习7中的“小小讨论会――用好压岁钱”。习作的内容有:习作1,设立一个节日;习作2,请为我竖起大拇指(埋在心底的自豪、请将赞许的目光投给我);习作3,给远方亲朋好友的一封信;习作4,在一件事的描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中用上几个象声词;习作5,用“XX的自述”形式介绍一个你熟悉的事物;习作6,挑选一两位卡通人物,展开想象重新编个故事;习作7,根据照片再现当时的情景,题目自定。根据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的要求,我寻找到能牵手的两个最好的组合:第一个组合为习作1的设立一个节日“感恩节”,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学会感恩”;第二个组合为习作2“请为我竖起大拇指”,练习3中的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二、聚焦习作、口语交际中的“牵手点”,展开有序的训练
找出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相关联的组合,弄清它们的具体要求后,我们就能寻觅到它们的“牵手点”――“联系点”,进而展开有序训练。在这里我就用第二个组合(习作2“请为我竖起大拇指”和练习3中的口语交际“学会赞美”)来讲讲我在一线教学中的做法。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一组合的具体要求。
练习3的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是这样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比如:1.在大扫除中,你发现王凯同学表现非常出色。2.作文本发下来,你发现丁静同学的作文写得非常好,而且字也写得工整漂亮。3.放学回家,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平常,这样的例子很多,请你再想出一两个来,练习使用赞美语。
我觉得与这个口语交际相对应的应该是习作2,它的具体要求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本领。下面就是两个写自己长处和本领的片断:《我真棒》、《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读了这两篇习作,你一定会想,我也有我的长处、我的本领。请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写下来。写完后不妨读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你。题目可以是“请为我竖起大拇指”“埋在心里的自豪”“请将赞许的目光投给我”。当然,你也可以自拟题目。
其次,我们要找出这个组合的“牵手点”――“联系点”。
口语交际赞美的对象是人:“你”;习作的对象也是人:“我”。口语交际中的“你”范畴很广:你可以是同学,可以是朋友,可以是自己,可以是老师,可以是父母,可以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习作中的“我”范围却只有一个:自己。然而,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从赞美天天朝夕相处的同学开始,因为同学相互之间非常熟悉,也特别了解各自的长处、本领。在口语交际这堂课中,学生们掌握了赞美别人的方法:赞美别人的时候态度真诚,语言要恰当,内容要具体。学生们之间相互赞美的话语十分精彩:
圣烨走到施昊天同学面前,伸出大拇指说:“施昊天同学,你跳绳跳得真好,速度快,身子灵活。平时你刻苦地练习,今天终于为班级争了光。谢谢你,好样的!”
刘晨晖指着班级《艺术苑》中潘灵的画作真诚地说:“潘灵同学,你画的画真棒!画中的鱼就好像在纸上游一样。平时你能够勤学苦练,常常在丹阳市美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你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陈舒凡拍拍同桌何许彬的肩膀说:“何许彬同学,你打扫得真认真!窗户上的玻璃都被你擦得发亮了。你真细心啊!”
……
通过这节口语交际课,每位同学都赞美了别人,同样,也得到了同学对自己的赞美。通过别人的口明明白白地清楚自己身上的长处、本领。这就为写“我”这篇作文提供了内容和思维:每一次的赞美话语中前几句(上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就是第二个组合中习作的“中心”和“骨架”,它就是两者的“牵手点”――“联系点”。有了“中心”和“骨架”,习作就只要充实“血肉”就行了。因此,第二组合中口语交际课的质量与习作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口语交际课上得成功了,习作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血肉”如何充实呢?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从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课本的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找到方法。第二单元的课文有《我给献花》《徐悲鸿励志学画》《》等。《我给献花》的侧重点在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文中有多处描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侧重点是运用总分关系段具体描写徐悲鸿是怎样勤学苦练的;《》的侧重点是如何按做事的先后顺序去记事,尤其是文章第三小节中它用了“先……再……然后……”的先后顺序来描写销烟的过程。作为教者,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应该让孩子们从这些课文中汲取“营养”,学会这些方法。再加上习作2中还有《我真棒》《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这两篇小朋友写的例文作参考,自然学生习作时就得心应手了。
三、赞赏学生口语交际、习作中的“闪光点”,促进完美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