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妇产科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范文第1篇

 

1、充分做好见习前准备

 

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按照教学大纲制定具体的见习计划,包括见习目的,要求、教具准备、教学内容、方法、程序等。

 

1、1应与医院妇产科联系,选择合适患者

 

见习前带教老师应深入妇产科病房,寻找典型病例,并与主管医师联系,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1、2带教教师的准备

 

带教教师应选择医德医风高尚、理论知识扎实、责任心强的有经验的医师,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1、3学生见习前准备

 

见习前学生应精心准备好白大褂、帽子、口罩,进院时应做到衣帽整洁,仪表端庄。还应根据见习目的、要求,对一些相关知识做好复习、整理工作,必要时查阅相关参考资料。

 

1、4合理组织,安排进院

 

为了避免“一窝蜂”式涌入病房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是见习效果好坏的重要环节,一般以5-10人为一组较为合理,由1-2名老师带教。

 

2、精心设计见习计划

 

2、1介绍科室情况,诱导学生学习

 

学生初次进入病房,学习环境由教室转向病房,学习对象由书本转向患者,一时不知所措,该用什么方法学习,学习哪些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合适的方法、恰当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逐步诱导学生,帮助学生完成由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转化的过程。教学内容应包括教师对妇产科临床见习的总体介绍,以提高学生对妇产科见习的兴趣,激发其主体积极性、创新思维和行为。

 

2、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在见习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医疗技术水平,缓解学生多,病人少的矛盾,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使讲授形象生动,传授更大的信息量,还能增添新特色,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补充临床典型病例较少的问题,实现教学互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学生对妇产科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2、3及时反馈见习效果,培养语言交流能力

 

每次见习任务完成后,应及时了解学生见习情况,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学习效果如何,及时调整见习计划,不断完善实施计划,让同学总结本次见习情况,各组同学可互相交流见习体会,轮流发言,讲述出自己最难忘、印象最深的患者情况,治疗方案,养成相互学习、病种互补、团结互助的学习风气,锻炼其语言交流能力和组织能力,并将每次见习体会计入考评成绩,防止“见习走形式,走马观花”现象发生。有些特殊的病例,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主,使学生在兴趣中获取知识,讨论中培养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针对本次见习内容提问,让同学们有压力地进行见习。有文章报道这种方法使临床见习过程特别认真扎实,纪律也比较好。[2]

 

3、重视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

 

3.1注重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

 

每一次见习先由老师简单阐述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建立起一个理论框架,然后学生分组到床旁进行问诊、查体,或在手术室、检查室、门诊室观摩操作,之后再对所看和所做的进行讨论,锻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使其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更清楚,避免以往学生常出现的“听时了然,问时茫然”现象。【3】由于见习时间有限,临床操作复杂繁多,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诊断+操作技能。问诊一例宫颈癌病人后,由学生讨论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老师应补充讲解的是病因研究的新进展,因发病年龄越来越早已成为宫颈癌的重要课题。学生通过对它的学习,建立预防、保健的观念,同时强调早发现、早诊断的重要性。让同学见习门诊宫颈刮片检查、阴道镜细胞学检查、活组织检查,增加对妇科特殊检查的印象。因临床见习是针对具体的临床病人进行的分析和讲授,是从病人的特点来分析疾病。所以在将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强调一遍后,更多时间应用于实践学习,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临床,了解参与和病情有关的临床诊疗活动,增强他们对临床的感性认识,学会用书本知识帮助临床病人,完成具体的诊疗实践,顺利跨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第一步。由于学生存在片面思维、印象思维、表象思维等问题,我们应加强床旁教学,针对患者,应用新的医学模式,讲解病人的问题并作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示范。注意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并增补专业新知识,让有限的教学时间在获得书本知识的同时,扩展了视野,增加了学习兴趣。某些技术难度大的操作,则须做到“放眼不放手”以免不良事故发生。

 

3.2培养动手能力

 

“三基训练”是见习的核心。因见习学生的层次不同,接受能力有差异,教学内容应灵活安排。产科门诊见习中,主要见习产前检查中腹部四步触诊、骨盆外测量等操作。让学生从模型的感觉变为真实操作,体会更真切,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妇科病史的采集及妇科检查主要通过门诊观察、学习老师的方法,进而完成自己问诊,采集病史。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双合诊、肛腹诊的操作。记忆深刻,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见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真实事例,如一位医学实习生在路旁成功抢救临产孕妇,保证了母婴平安的事实。激发见习学生求知的欲望,100%的学生认为观看一次分娩过程对他们掌握相关知识非常有益,可以使学生了解分娩过程、并发症、注意事项、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但由于分娩本身不受时间限制,见习课时不能保证完成,就需利用节假日和夜间正常分娩的病人较多时补充完成。课后学生留下联络方式,老师与产房保持密切联系,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机会见习一次分娩,使课本内容更生动,学习效果更好。

 

4.重视医德教育和素质培养

 

4.1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医生应以“德”为重,医德教育是提高临床见习水平不容忽视的环节,在由学生转变为医生这一初始过程中,教师应作出表率,使学生懂得医生对患者心理的作用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选择医生这一行业是非常高尚的,“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与病人交流的语言艺术的培养。带教老师良好的总结和阐述能力是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的前提。加之妇产科病人均是女性,看病涉及隐私,较敏感,注重语言艺术才能让她们轻松地与医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取得理解和合作,顺利完成教学和医疗双重任务.

 

4.2培养高素质医学生

 

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模式提出的新要求,使医学教育更强调学生的技能与素质,通过见习使学生不仅能获取知识,杜绝医疗上的随意性和怠慢性,而且能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尊重患者、服务于患者的高尚情操,特别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处理好医患关系。通过临床见习,使学生由“治病”为中心的理念转向以“健康”,以“疾病预防”为中心的理念,逐步使其认识到既要关注医疗技术的提高更要熟知人文素养,懂得如何珍视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总之,通过临床见习,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技能及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巩固理论知识,是由学生向医生转变的重要步骤,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好临床见习工作。

妇产科学范文第2篇

一、对妇产科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在国家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内容的基础之上A,有机地编排了教学内容和顺序,并且改变了教科书章节的部分授课顺序,使其更贴近于临床实践。在教学中,我们打破教材知识体系的界限,以症状、解剖为线索,使每个学时的教学内容在讲解上能够相互关联,使妇产科学课程的学习非常连贯,易于掌握。如: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内容相连;将妊娠生理、妊娠诊断、产前保健、早产相连;将正常分娩与异常分娩、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相连;把自然流产与异位妊娠相组合,将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相连等。[1]

2.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病案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具体实施如下:上节课对下一节课所讲授的临床疾病,结合临床病例,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结合教材查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出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下一节课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上节课病例内容,先让学生分别来归纳出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等;强调思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思维逻辑,循序渐进地掌握学习内容。[2]

采用病案讨论的教学方法,结合基础理论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讨论、辩论,活跃教学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归纳讲授过程中,还将最新的妇产科学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对一些教学难点而又必须掌握的内容,在不失严格、准确的前提下,尽量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3.加强课堂理论教学与妇产科实践操作的关联性

在加强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还采用多种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包括观看手术录像、实地观摩手术、床边见习教学、导师制教学等环节,尽可能将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强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考核的方式、成绩评定的方法

每次课都分配给学生相应的任务,根据学生准备的资料信息量及回答问题的准确率计入平时成绩考核;学生课堂发言活跃度、讨论参与的积极性也计入平时成绩;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准确情况也计入平时成绩。增加本课程平时成绩的分值。

三、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结束后通过与学生面对面座谈,以问卷式调查的方式来评判教学效果。通过对妇产科学理论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使妇产科学课程的教学及学习非常流畅、连贯,易于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病例和问题为先导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讨论、辩论,活跃了教学气氛,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取向,为培养高素质妇产科人才奠定基础。加强课堂理论教学与妇产科实践操作的关联性,使学生明确学有所用,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更加深了学生对妇产科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妇产科专业的兴趣。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传统的妇产科教学方法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为老师讲授、学生课堂听讲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主动性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学计划学时有限。临床学科的疾病讲授涉及该病的多方面内容,要将每种疾病讲深、讲透,在有限的学时里是不可能的,而学生从未接触过临床,往往感到所学内容繁多、抽象、难记或容易忘记,以致提不起兴趣。

(三)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临床学科尤其是妇产科实用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同时将理论和感性知识结合在一起。结果是老师前面讲了,学生学了后面的内容就忘记了前面的知识,教学效果差。

针对上述妇产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妇产科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对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打破教材知识体系的界限,改变了教科书章节的部分授课顺序,以症状、解剖为线索,使每个学时的教学内容在讲解上能够相互关联,使妇产科学课程的学习非常连贯,易于掌握。

(二)采用病案讨论的教学方法,结合基础理论提出问题,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加讨论的机会,增加个别指导的机会,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爱好,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三)加强课堂理论教学与妇产科实践操作的关联性,在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还要采用多种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实践中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对妇产科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何超蔓;金松;陈曼玲;新时期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改革探讨[J];海南医学;2010年12期

[2]迟心左;李大蓉;张海珍;谢峰;贾建国;妇产科学临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模拟辅助教学效果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7年01期

妇产科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妇产科学;现在状况;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5-288-01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肿瘤疾病的发生率正在日益上升,特别是宫颈癌、乳腺癌等等。近些年,尽管我国一直致力于提高卫生医疗水平,以便能够有效疾病的发生率,为更多的妇女送来福音,让她们可以重新享受生活的美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导致我国妇产科学在治疗的过程中存有不足之处,这其中有是可以控制的因素,有是不可控制的因素,因此,分析妇产科学的现状,研究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有着无比重要的长远意义。

1当前现状

1.1妊娠期间患有的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病,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所表现出来的高血压、水肿、抽搐等特征的一种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疾病在女性中发病的几率越来越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怀孕妇女和胎儿的生命。按照程度不同,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有众多数据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病是导致胎儿和孕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为此,医务人员一直未曾停止过对这种疾病的研究与分析,但就目前来看,所得到得数据不太全面。因此,关于这种疾病的成因自然众说纷纭,有说是因为子宫胎盘缺血造成的,有说是因为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失调造成的,也有说是因为缺钙造成的。

为了更好的研究其病因,我国组织了多个研究中心,以求能够早日找出病源,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与控制手段,一方面,降低妊娠期高压血发病的几率,从而挽救更多孕妇和胎儿的生命,让他们能够享受生命的精彩与美好;另一方面,对已患病的病人进行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的救治与治疗,以便能够降低疾病对孕妇和胎儿的伤害。近些年,有研究学者提出,妊娠期高血压与血浆内皮素有关。一般而言,前列腺素和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会在孕妇的身体内,对血管舒张进行有效的调节,以便孕妇与胎儿都处于在健康的状态下。但是有的孕妇却出现前列腺素和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失调的情况,甚至调节血管收缩的血腺素以及内皮素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血管收缩与扩张的平衡,从而患上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另外,实验研究还表明,滋养细胞浸润能力的异常也会导致孕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症状。这一结论的提出,得到许多国内学者的赞同。

1.2宫颈癌症

目前宫颈癌的筛查基本上已经实现全面普及,其早期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即便如此,作为一种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它仍然威胁着我国妇女的健康与生命。为了更好的治疗宫颈癌疾病,近些年,有许多医学研究者前赴后继想方设法的展开了多个方面的研究,应该说,成绩不错。目前全球各国在预防宫颈癌方面,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也收集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这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病与治疗都是极具有参考价值的。首先,政府定期组织医生对适龄妇女进行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一旦发现有妇女患上了,就立刻采取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并且医院会要求临床医生要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标准与步骤,以便能够降低宫颈癌对女性的伤害,提高其生活质量。其次,就是加强对宫颈癌的预防。当前已经确认引起宫颈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HPV的持续感染。在这个基础上,医学研究者开发了用来防止宫颈癌的疫苗,这极大的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预防措施涌现在世人面前,這对防止宫颈癌,降低其发生率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最后,新辅助化疗的出现。以前医生对宫颈癌早期治疗多采用手术,晚期多采取化疗的方式。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近些年开始涌现出许多新辅助化疗方式,这将会大大提高宫颈癌治疗的效果。

2未来的发展与展望

2.1极有专业化,与国际接轨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提高,未来中国妇科学会逐渐与国际接轨,从而趋于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当前,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越来越来,许多医学研究结论的获得也越来越快,研究学者可以就妇产科学中的各个问题,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与预防措施,从而最大化减产科学中可控因素的发生,降低各种妇产科疾病发生的几率。因此,在未来,对于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专业。

2.2大数据时代,协同创新

当前,医学文章数量正在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增长,所有临床医生,不管你在偏远地区的山村,还是在经济繁华的城市,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触到许多优质的医学文献。与此同时,在实际科研时,大数据的运用、开发、整理等,将会颠覆以前许多的研究成果,从而带来许多意向不到的收获。通过运用大数据,临床医生可以就多种治疗措施,进行多角度的比较与分析,从而选出最为有效,对患者伤害程度较小又经济实惠的方案;通过大数据,医学研究者可以发现疾病人群的特点,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总之,在大数据时代,临床医生对患者的治疗,不单单依靠自己,而是协同各种力量进行有效的创新。

妇产科学范文第4篇

1传统妇产科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妇产科学教学大致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小课见习教学以及后期临床实习教学三部分。见习教学在妇产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逐渐同临床实际工作相结合并向临床医师转变的首要阶段。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建立临床思维,将课堂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分析解决临床问题,临床实践技能的综合培训也是重要的环节。妇产科学专业的特殊性及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训练的机会很少,临床见习教学内容只能通过妇科教具模型或者观看长篇幅的教学录像方式来传授。人们在集中注意力接受某一种形式的学习材料时,可能只有开始的十几分钟内能够保持精神高度集中,而随着时间的延长,精神集中的程度会明显下降,无论是幻灯片讲解或者是观看教学视频,都很难避开这种情况,从而可能造成知识传输的效能减弱。实践也证实,通过在教学模具进行技能操作或观看冗长的视频录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观察为主但缺乏具体实践的模式偏废了真正的临床实践教学,导致学生逐渐对妇产科学专业失去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世界范围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式,包括多媒体教学、PBL教学(以问题为中心)、案例教学等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仍需要不断探索,通过研究和吸收新的见习教学方法并综合运用,以实现培养全面合格医学人才的目标。

2微课提出的的背景及概念

由英国心理教育学家JohnSweller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们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与个人学习经验、学习资料的内容及表现方式密切相关[2]。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当教学单位内容所包含的形式较为复杂和表现单一时,学生的认知负荷相对较低,典型代表即目前仍处于主流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微课是由美国学者DavidPenrose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现有的教学资源所提出的设想,旨在通过利用当今社会便捷的网络资源及高水平的数码科技,寻求创建一种更合理、简洁并能有效提升时间利用率的一种教学模式[3]。随着互联网开放性教育资源的不断积累和完善,这种方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凸显优势,并且以其短小精炼及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及使用的方便和简洁性赢得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目前,最为主流的概念将微课定义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国外不少学者将微课应用于颠倒课堂、电子书包等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中,研究表明这一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学习的需求[4]。随着信息网络交流的全球化,我国的教育学者对微课教学同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尝试着结合现有的实际教学情况开展推广这一教学模式[5-6]。

3微课教学在妇产科学见习课堂使用的优势

从微课的设计理念出发,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微课的使用主要是对相对独立的知识点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以在短时间内让学习者理解、掌握所讲述的内容。微课在社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成功,为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目前,我国医学教育工作者将微课引用于基础理论课如解剖学[7]及临床实践课如影像学[8]、风湿免疫学[9]及护理学[10]的教学过程中,深受师生的青睐。以下结合妇产科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微课在见习课堂中使用的优势。①教学知识点独立。微课教学主要围绕独立的重点、难点展开,而妇产科学见习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讲述本专业中一些重点、难点,这一点与微课教学不谋而合。使用微课教学不但可以突出重点、明确教学主题,而且微课中融合有完整、清晰的认知讲解思路,更容易使学生建立对知识点全面、完整的认识和理解。②教学花费时间少,学习效率高。微课在摄制过程中有严格的时限控制,一般的微课视频时间长度都限定在10分钟以内,这样不但可以高效利用学习对象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且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显著提高学习效率。③教学方式新颖。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沉闷和冗余,将知识点独立分割,并进行精准化的分析和课程摄制,并围绕知识点提供相应的练习,能有效吸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力补充。④微课资源体积小。微课的格式主要为视频格式,包括多种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资源体积小,便于下载、储存。⑤方便观看,有效利用碎片时间。现有的微课课程多支持在线观看和资源下载,学生可以将其下载至现有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可播放视频的数码产品,以便于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复习,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制定学习计划,实现学习时间利用的效率最大化,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

4微课教学在妇产科见习课堂中的应用

迄今为止,微课在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的建设与应用在全国尚处于创始期,对于微课的理论研究偏多,实践和应用研究较少。我国医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灌输式教育,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存在很大的欠缺,然而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却能够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理论体系。微课教学在妇产科学见习教学中虽然存在诸多优势,如将抽象繁琐的知识点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很好运用于临床实践。但微课教学主要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或孤立的知识点而展开的,无法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我国在实施微课教学时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微课穿插于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途径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共同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对于妇产科学教学中的重点和抽象、难于理解的环节可采用微课进行讲解,结合卡通动画、微视频形式来进行授课。如我们在讲解人类受孕这一知识点时采用了动画形式,对于卵子与受孕过程的重要环节及部位制作成二维或三维动画,并配以有趣的文字或教师真人讲解,图文并茂,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与教材相关联的知识点的延伸,如异位妊娠,在学生形象认识正常受孕过程及部位的基础上,延伸出异位妊娠的概念,重点讲解异位妊娠的疾病转归和处理原则。对于妇产科学见习教学中实践环节的教学,我们采用微视频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演示某个实践操作技能的录像片,在见习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例如,对于第二产程异常的产钳助产处理讲解中,拍摄了真实的术前评估、准备及产钳助产分娩过程,学生观摩后能形象化的掌握难产的诊断及处理,对于产钳手术的选择及手术操作过程有更为直观的认知。微视频可以用在理论课堂中,也可以用在见习教学的课前和课后,即课下,通过微视频的真实场景获得初步感性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强化的印证。对于仍未掌握这一操作技能要领的学生也可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于课下通过网络终端反复观摩微视频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强化。作者通过在妇产科学临床见习小课教学中穿插使用微课发现,微课教学中视频声像的合理紧凑搭配能直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形成深刻的印象,课程时间短,学生的注意力适时高度集中,提高了学习效率,有效启发学生思维。课程结束后进行常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并综合学生对微课教学的评价,证实微课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而且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的内容易于被理解和接受,能更好训练学生对临床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诊断逻辑思维能力,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改革和有效补充。

5微课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妇产科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妇产科学留学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c)-0246-02

当今留学生高等教育现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教学工作已成为国内各高校一项新的任务和挑战。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国际化程度,是高校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方面,也更是体现当代中国正不断由生产经济和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重大转变。妇产科学作为临床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旨在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生育调控,是集专业性、技术性以及操作性为一体的学科,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发掘留学生的潜能,并令其逐步掌握各种常见妇产科疾病的诊疗方法。在多年留学生妇产科学教学过程中,笔者有以下几方面心得体会。

1留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

笔者学校临床医学5年制临床本科专业留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东南亚国家。这些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口语基础,大部分学生英语口语相对流利,但部分学生英语口语带有较浓重的地方口音,并且汉语水平程度也参差不齐,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交流是教师面临的问题之一。并且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其国家的文化、信仰及教育背景也不同,所以对专业课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困难[1]。留学生课堂学习习惯与中国学生课堂学习习惯也有较大区别,留学生课堂学习气氛较为活跃,学生主动性强,与教师之间互动良好。但同时,课堂纪律相对比较难把控,因为上课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打断老师的讲课随时提问,所以课堂上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争取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有所收获。

2教学方法的实施

2.1理论课教学

因为考虑留学生未来毕业后虽然可能回国工作,但在中国留学实习阶段,面临的患者大多为中国患者,所以尽量让学生适应中国的医疗环境,在课堂上采取中英双语式教学。课堂首先先用传统多媒体课件展示全英文理论课程内容,但摒弃传统课件中冗长、繁琐的文字描述,课件中采用形象的图片、多彩的动画以及部分原版英语声音影像,形象生动地为学生展示该堂课的教学目的,通过生动的讲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课堂采用启发式及点拨式教学,在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以“角色扮演”和“情景虚设”的方式对所学疾病总结,通过案例让留学生融入角色,并参与到情境模拟中,使其更切身感受到课堂的精髓所在,教师同时予以指导,培养留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教师事先选择一中国名学生,其作为“患者”经过课前简单的培训,以便于课堂上能轻松应对留学生的发问,并且尽量向标准化病人(SP)靠拢。然后,让学生分别对其进行病史采集、口诉体格检查项目及应实施的辅助检查名称。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实习环境,要求学生需用中文依次询问病史,无法用中文准确表达者,教师在旁边进行解释说明,并鼓励课堂上其他同学用中文进行补充提问。若学生提出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项目有误,教师在其旁询问选择该项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目的,进行解释说明错误所在,并回放课件中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深刻意识到错误的原因;若学生提出检查项目正确,教师应积极地对其进行下一步的引导,并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示该“患者”的检查结果,引导其针对性地探索该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及同时回答出鉴别诊断名称。在这一模式中,有的学生可能因性格原因不愿意参与其中,或者对此表现得漠不关心,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应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并且授课教师在补充和解答问题过程中对于重点中英文词汇做反复提醒、强调,进而加深学生对该堂课程的印象。

2.2实践课教学

因妇产科学其本身的特殊性,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很可能涉及患者个人隐私问题,且基于目前中国医患关系紧张,实践课对于教师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实践课前教师事先准备典型病例,要求学生应在课前温习相关理论课知识,鼓励并提倡学生收集理论课堂上有所困惑的知识点。虽然理论课上有“角色扮演”和“情景虚设”环节,但牵涉到与真实患者沟通和相处的方式方法,也是医学生所必备的技能之一,在问诊过程中能让留学生深刻体会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病例对象选择能配合的典型病例为主,教师采用学生与患者“零距离”接触模式,事先与患者充分沟通,在取得其同意和理解后,带留学生走进病房。

然后采取将学生自由分组模式,一般分为4~5个学习小组为宜,每组选择一个学生作为代表向患者询问病史,同样使用中文式提问,再由组内其他成员补充提问。留学生代表可对患者进行简单查体,模拟式提问辅助检查结果,然后由教师在旁边给予辅助检查结果的回答。教学实践过程中组内同学可以随时讨论,尽可能完善病史采集。询问结束后再进行组间的补充回答,探讨在问诊及查体时的疏忽遗漏之处,然后进行弥补和纠正,并对该病例的体征、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提出诊疗方案。最后环节再由带教老师对各组讨论结果进行补充及点评,并结合具体病例解答实践课前学生收集的有困惑和争议的问题。因留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性格更加活泼、自信,且思维活跃,这种“分组式”的病例实践课,最大程度上采用了合作式、互助式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学生的反响普遍良好,同時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完美互动及配合,增加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并且让学生通过与患者的切实接触,了解中国医疗现状,适应中国国情,让他们在案例学习过程中更深切地感受到“团队式”医疗,增加团队合作精神。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