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哲学用哲学

学哲学用哲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哲学用哲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哲学用哲学

学哲学用哲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哲学 课堂效率 师生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习新理念不断探索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政治教师的自觉追求。如何才能提高政治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上政治课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学习“生活与哲学”教材的积极性是我们所有高中政治教师都要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是从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把哲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与学生的融合,理论性与故事性的结合。

我国古代强调师道尊严,所谓,天地君亲师,师严生敬的关系模式已经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倡导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转变。具体来说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来看,充分相信学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渗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师生关系平等了,课堂互动的隔阂就消失了;教师由单纯的灌输者变成了知识生成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的主动性就提高了。比如说,教师可以主动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抛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研究。这样一方面学生走神、打瞌睡的机会就少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心理压力减轻了,参与的主动性提高了。

(二)提供富有时代性、趣味性强的背景材料,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的进程中,政治课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果教学内容枯燥 ――无味,教学情境沉闷――无趣,理论传授还是那种填鸭式教学方式,那么必然导致学生听课丧失兴趣。这个时候教师讲得再怎么透彻、深入、条分缕析,学生兴趣不高那也是事倍功半。所以,与其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不如让学生有兴趣的主动参与,即使教师讲的不多,但学生会高效率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事半功倍了。比如说在讲哲学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网络现象――在网络中我们可以便捷地查阅各种有效信息,进行学习,但网络中也搀杂着迷信、内容;网络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但过分沉迷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的弊端也逐渐凸现。在讲文化生活时我们引入学生热衷讨论的超级女生、歌坛新秀,以此展开讨论。这样学生既乐于参与了,也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自己认识问题的高度,学会理性地看待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老师注意的是背景材料一定要突出主题,切忌过多、过杂而掩盖了我们要讲的知识、喧宾夺主。

(三)搞好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效率

学习是一个内在过程,知识获得多少,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测量学习后的记忆得到结果。所以记忆是保持、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的象征。同时记忆也是高考所要求的各种能力的基础、起点。在教学中,如果学生的记忆效果很差,觉得政治理论枯燥、拗口、难消化,他们的学习兴趣必然大大降低。所以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记忆方法,是大有益处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也可以直接地增强知识记忆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这里有不少老师经常提到的层次记忆法。将内容分成若干层次来进行记忆。比如提到如何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可以将课本上一大段内容分为四个层次,即“一个主旋律,一个原则;二为服务,;三个贴近,三个创新;四种精神”便于从整体上把握要记忆的内容,有的放矢。再有联想比较记忆法。是指对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引起对所学同类事物或具有相反特点事物的回忆。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同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哲学中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和观点等,这里只要记住一个事物,就能迅速准确地联想出与此相对应的其他事物,并与之进行比较。这样记忆的知识准确,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以及重点记忆法。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内容中抓住重点和关键。抓住重点和关键,就能“纲举目张”等等……

(四)创设研究性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

学哲学用哲学范文第2篇

英文名称:Zhejiang Practical Medicine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3299

国内刊号:33-1207/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浙江实用医学》(双月刊)创刊于1996年,是浙江省卫生厅主管、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刊宗旨是积极贯彻党的卫生方针政策,宣传和推广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和防病治病的先进经验,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以实用为主,以临床为主,以基层为主。每期刊用文章80%为临床实用性较强的稿件,主要报道医学科研成果、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研究进展及医药卫生新技术、新方法。

学哲学用哲学范文第3篇

一、的文本研究是哲学创新的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最根本的理论特征。的具体结论和问题域是可以被超越的,但哲学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在总体上是无法超越的,马克思的思考方式不会过时。我们不但要研究马克思究竟“说了些什么”,更要研究马克思是“怎么说出来的”,研究马克思面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方法,而不是拘泥于他的种种结论。因为时代已经变迁,我们面临着全新的社会环境,不可能拘泥于马克思所涉及的那些具体问题和具体语境。的基本问题仍然存在于现代社会的结构之中,的方法论依然蓬勃地活在现代社会里,是现代社会客观存在的一支强劲的影响力和支配力,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藏于文本之中,因此,文本研究是哲学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加强经典文本的研究。经典文本尽管不可能给我们直接提供针对现代社会发展现实情境的理论,但它提供了蕴涵着马克思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宝藏。脱离文本,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哲学的本真精神,就不能把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要全面而透彻地解读创始人的着作,把哲学的本真与其他人所理解的哲学区别开来,挖掘那些蕴涵在哲学经典着作中极具价值却未具体展开的论述,澄清以往甚至现在被误读的思想。展开马克思文本研究需要做到:

(一)坚持历史性原则。杜绝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

结合作者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来理解文本对于把握文本的本真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文本研究要求我们一定要努力贯彻历史性原则。对于我们而言,要想真正按照历史性原则研究马克思文本,就要通晓马克思文本所形成的欧洲资本主义的历史。阿尔都塞提出,要真正历史地进入到马克思自身的问题与思想深处,回到马克思当年思考与提出革命性理论的具体语境中去,研究马克思如何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唯心主义襁褓中挣脱出来、走向现实的科学的视野,必须承认真实历史对意识形态本身的影响,而不能内在目的论式地研究马克思。在研究中,要防止主观地把自己的思想粘贴到马克思身上。在理论研究的进程中,存在过和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粘贴现象”,使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误解和扭曲。只有坚持历史性原则,尽力杜绝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文本,我们才能避免走进理论研究的死路,才可能真正历史地理解马克思的本真思想。

(二)采用“问题对话一视域融合”的解读模式

伽达默尔指出:“我们可以这样来规定处境概念,即它表现了一种限制视觉可能性的立足点。因此视域(Horizont)概念本质上就属于处境概念……谁具有视域,谁就知道按照近和远、大和小去正确评价这个视域内的一切东西的意义。因此,诠释学处境的作用就意味着对于那些我们面对流传物而向自己提出的问题赢得一种正确的问题视域。”赢得“问题视域”是在更普遍性意义上理解文本的必要条件。在马克思文本研究中,解释者必须重视“问题视域”的存在,努力赢得问题视域,融汇自己的问题视域和所要理解的文本的问题视域,实现与马克思文本的对话,诠释出文本的鲜活意义,开拓理论有效应用于社会实践的领域。显然,“问题对话——视域融合”解读模式比起极具针对性、指向性的带着某一或某些具体问题的文本解读拥有较为宽广的视界、较为宏大的问题容量和因此产生的较高的回答社会实践提问的效率,这对于我们成功应对当前崭新的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问题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崭新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将文本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结合起来

有人认为传统的文本和在当代已失去了理论价值,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割裂了与当代实践有机统一的关系。背弃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放弃了的指导,使社会主义事业终归瓦解。我们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所选择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以作为指导思想和精神支柱的,我们继承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我国国情,建构了中国化的的新形态,我们的事业才获得成功。

哲学是一种科学世界观和生成性思维,其基本精神是回归现实生活,哲学的创新更要以回归现实生活为依据。不断地制造“新”名词、“新”概念不是哲学的创新,只有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中国现实、深刻反思中国问题才是哲学创新的根本出路。我们应当从正在研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出发,对经典文本进行新的挖掘、新的研究、新的阐释和新的运用。离开了现实问题的关注,对经典文本进行孤立的抽象的研究、解释,并把自己的诠释说成“真正的”、“正宗的”,这不是真正的所倡导的作风。

文本研究的对象是文本的理论,但研究的指向却是现实的实践。文本研究的问题非常广泛,哪些问题需要密切关注、迫切说明是由时代的主题、社会实践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决定的。我们主张在研究当代现实特别是当代中国实践的新问题中,通过对崭新实践的科学概括和现当代科学成就的提炼,实现哲学的创新和发展。哲学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对时代的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凝炼出富于建设性、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才能在文本研究和现实研究的互动中成功地发展自身。

同一文本、同一理论,由于研究视野和视角的变换,解读者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可能大不一样。哲学理论的深刻内涵往往会通过研究视野和视角的变换与调整而得到进一步的揭示。而研究视野和视角的调整和切换,主要依据是对现实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哲学的创新,不仅要关注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且应该胸怀世界,充分考虑到当代世界的变化、当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以及国外哲学和西方研究成果和提出的新问题,促进哲学与其他哲学和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吸纳人类新的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推进我们的研究。

三、寻求文本研究与现实研究的互动与平衡

学界有两种代表性的关于加强哲学研究的主张:其一,主张加强对经典文本的研究,回到马克思,重新理解马克思;其二,主张面向当代社会实践,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凸现哲学的当代性。这两种主张都是形而上学地理解文本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把文本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分别看成纯文本的学理探讨和无根的现实关切,背离了两方面研究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简单地“回到马克思”,导致研究被限定在文本之中,容易诱发新的本本主义,丧失哲学应有的现实精神。只有准确而深刻地把握住哲学的本真精神,并立足于我国的现实社会生活的变化实际,才能对现存的众多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对哲学作出符合时代要求、体现中国社会变化的理论成果来,从而实现哲学的创新。因此,保持文本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之间合理的互动,寻求二者之间平衡点,把“回到马克思”与“回到现实中来”结合起来,是推进哲学研究创新的正确途径。

四、哲学创新需要注意的原则

(一)坚持哲学的开放性

哲学的开放性是针对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哲学的各形态之间、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说的。坚持哲学的开放性就必须走出哲学,又返回哲学,进而发展哲学。的发展不仅应当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为基础,而且应当在与自由主义理论的对立与互动中发展。之所以能与自由主义实现对立与互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任何意识形态,除了它具有的维护特定的阶级与利益集团的辩护功能(价值—信仰层面)以外,它还具有知识的功能(认知一解释层面)与实施(目标一策略层面)的功能,从而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

(二)强化哲学的现实品质

哲学研究克服危机、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就是恢复哲学与现实的本真关系。哲学研究不能脱离现实,不应逃避政治。哲学研究不要成为那种徘徊于概念和范畴问的纯逻辑推演式的学问,也不能沦为那种对现实生活世界漠不关心的、踏上纯粹思想自我构造道路的文字游戏。必须突破那种对学术的纯形式主义理解,特别是要扫除将学术与政治、学术与现实对立的陋识,注重从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现实、特别是从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的实践中获取真正的资源,才能实现哲学创新。脱离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思想的闪电”偏离“人民园地”,哲学就不可能永葆其生命的活力。真正的哲学不是游离于现实之外的遐想,它是在思维中被把握住的它的时代,哲学研究则是时代的使命和工作。哲学对于现实是一种要投入更要超越的关系,假如我们能够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这样那样的新问题作出有力的回答,并对实践予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我们的哲学就一定能走出窘境。

学哲学用哲学范文第4篇

阿喀琉斯之踵

董国平

在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帕里斯得到了阿波罗的神谕,了解到阿喀琉斯的弱点,开弓一箭射中了他的致命处----脚跟,使得“阿喀琉斯之踵”成为极具象征意义的词汇。营销上要赢得成功,同样需要找到竞争对手之踵,并给出致命一击。

辉瑞公司的络活喜上市几年后,全球的销售额逐渐追上了先前处于领先地位的拜耳公司的拜新同,并很快超越了对手。但在不同的国家,某个时间段里,两者的销售额却是旗鼓相当的,比如中国。这两个品种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将营销手段都玩转得活灵活现,其你争我斗的场面多次演绎得眼花缭乱,成为历年全国性或地方性心血管学术会议中最精彩的时刻,其情节实在与古希腊的帕里斯与阿喀琉斯之争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于双方能否击中对方的要害,就看能否得到来自“阿波罗”的神谕了。

第一回合

络活喜挑起争端。络活喜的宣传资料中以表格的形式将涉及到拜新同的2项研究(INSIGHT和ACTION研究)列出,在“与对照组相比降低脑卒中事件”和“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心肌梗死事件”栏目下赫然以红色的黑体字标示拜新同都“不支持”,这意味着服用拜新同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的话不会更好。那么,对照组是些什么品种呢?INSIGHT研究中对照组是利尿剂,ACTION研究中的对照组是安慰剂,也就是说,服用拜新同相比利尿剂甚至安慰剂,都不会更大程度地降低脑卒中与心肌梗死。这样的结论够分量吧?

拜新同沉着回应。针对对方的攻击,拜新同专门编了两份资料,以应对挑战。INSIGHT研究是从肾脏保护方面强调拜新同的价值,它说:“肾脏功能是评价高血压患者预后的重要内容,高血压长期发展可导致并持续加重肾脏功能损害,进而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拜新同与利尿剂相比,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说明其能够保护肾脏,因而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至于ACTION研究,它“对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指南的制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指南推荐长效CCB(拜新同)可作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初始治疗药物”,并且拜新同还显示出减少新发心衰和卒中的独特优势。这些回应表明,学业有专攻,不能指望姚明去跑步,去跳高!

第二回合

拜新同主动出击。2006年10月,日本《高血压研究》杂志上发表了ADVANCE-combi研究的论文,是拜新同与络活喜的直接对比试验。虽然试验中有诺华公司的抗高血压药物代文的参与,但两组使用情况相当,有可比性。这项研究经过了16周的试验,最终的结论是:“拜新同联合治疗组优于络活喜联合治疗组”,其证据是:①拜新同联合治疗组:SBP达标率69.8%,DBP达标率75.1%,SBP和DBP均达标率是61.2%;②络活喜联合治疗组:SBP达标率48.5%,DBP达标率50.0%,SBP和DBP均达标率是34.6%。其P值均小于0.001。光看这些数据,以“降压就是硬道理”为标准,孰优孰劣,似乎一目了然。

络活喜咬住不松。络活喜并不理会拜新同目标转移的伎俩,它要就卒中和心肌梗死这两个话题的重要性深入挖掘,并探索出络活喜为什么在这些方面有突出的优势,毕竟,“降压的核心目标是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它首先从1980年代的文献中找到了两项证据,证明卒中及心肌梗死的高发时间在清晨,从而得出结论;“清晨血压升高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那么,络活喜与拜新同控制清晨血压的效果谁强呢?如果确认络活喜在这方面的优势,证据就是铁板钉钉了!天随人愿,从1997年的文献中找到的数据,明确显示出虽然络活喜与拜新同降低平均24小时血压效果相当,但对清晨血压的控制,络活喜显著优于拜新同(P<0.02)。

第三回合

络活喜棋高一着。2008年9月22日那一天,以络活喜的化学名氨氯地平在PubMed上检索,出现了2642处文献,而以拜新同的化学名硝苯地平控释片检索则只有245处;再逐条数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中引用各自临床研究的次数,发现引用络活喜的达40次,而拜新同的只有8处。这些都是很好的证据,明明白白地说明了络活喜的价值所在。这些量化的结果于今都成为了络活喜学术活动中宣传的焦点,特别适合中国现在以“量化评价”为事实依据的风潮。能够将如此与时俱进的计谋应用到营销上,实在是高明。

拜新同出其不意。几个月后,媒体上出现了某个心血管专家写的文章,其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说是络活喜多年前做的PRAISE研究里,在非缺血性心肌梗死心衰亚组中,络活喜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31%,死亡率降低46%,这是大家知道的,我们也承认;但是我们同时要注意“PRAISE-2:1652例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被随机分组接受平均48个月的治疗,氨氯地平组死亡率比安慰剂组增加了9%。遗憾的是,PRAISE-2试验的结果于10年前在美国心脏学会口头报告后,至今未全文发表,以致很少有人知晓。”这段话意味深长,让人浮想联翩,看来,深藏10年的武器终于“扬眉剑出鞘”了。

医信横通马宝琳点评:

这是真正懂学术营销的高手才能写出来的东西,我作为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的学生,作为曾经既服务过络活喜又服务过拜新同(非同期)的知情人,看了此文倍感亲切!感悟良多!

1、 说服医生的重要性:重要产品绝对是看学术的,一些可用可不用的产品才能够利益驱动。

2、 好药也是策划出来的:不是所有的洋妞都漂亮,即便是天生丽质的美女也要化妆摆pose才有魅力。

3、 学术之争是处方药营销竞争的终极方式:渠道竞争的发展是逐级下沉,而医生和患者才是终端,如何掌控医生和患者这个终端呢?靠学术!所以,处方药营销的终极方式是学术之争。

学哲学用哲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 哲理诗 应用

哲学与人生这一课程主要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告诉学生这个世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理论性强,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常常一头雾水。因此,在这一领域的教学中,笔者把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详的哲理诗引入课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以诗引题,先声夺人

在讲授对立统一规律时,为了讲清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笔者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臧克家的《有的人》作为开场白。当朗诵到最后“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只见学生各个兴趣盎然,凝神深思。诗歌深刻的哲理,再加上饱含感情的朗诵,叩击着学生的心弦,点燃了思维的火焰,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笔者及时提问,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接着顺水推舟分析了生与死的对立统一关系,指出生与死的相对性和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从而揭示了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触发生与死对人生的意义,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生与死的矛盾,实现自己有意义的人生。这样学生在学习哲学道理的同时,也得到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二、通过哲理诗的层层剖析,把教学内容诗化

有时一个教学内容本身就可以凝练成一首小诗,而某些哲理诗恰好能比较完整地概括教学内容。笔者选取这种哲理诗,层层剖析,把深刻的哲理一步一步揭示出来。

袁牧曾写下过一首题为《苔》的小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讲到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时,笔者为这首诗作了如下剖析:万物生长离不开必要的外部条件,阳光是万物生长最重要的条件。“白日不到处”对苔藓来说无疑是逆境、困境。在这样的逆境下,苔藓凭着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依然青春焕发。逆境毕竟只不过是外部条件,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人生之路并非总是洒满阳光,有风剑霜刀,也有阴雨寒流。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陷入逆境,重要的是在逆境中要像苔藓一样敢于抗争,充分发挥内在因素的积极作用。

“苔花如米小”算得了什么呢!这是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条件既可创造,也可改变,何况条件如何利用取决于内因。苔藓不因花小而自惭形秽,它敢于“也学牡丹开”,这既要有勇气,也要有自信,这是生活中的强者形象。通过这样的分析,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在同一过程中得到了实现。

三、以诗为媒,形成了情、理、美交融的课堂情景

哲理诗在创设课堂情景中有其独特的优势。现代著名诗人卞之琳曾写过这样一首小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诗以简朴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绝妙地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生场景与宇宙环境的种种微妙关系,深刻展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笔者把这首诗引入“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一课的教学中,把“普遍联系”这种抽象的概念,置于诗情画意之中,让它在诗人的指引下,变成活生生的存在。学生驰骋在诗人留下的无限广阔的创造性想象的空间里,置身于诗人创设的丰富感情和优美的氛围中,在自然与人生、感官与心灵、情感与理性的高度渗透和谐统一中,很快领悟了哲学原理。

四、以诗结尾,余音缭绕

一堂好课应把启发学生思维贯彻到底,课结束,不是学生思维的结束,而是新探索的开始。因此有人主张让学生带着疑问下课。教学中利用哲理诗的“言尽意无穷”这一特点,在课堂结束语中,选取一些发人深省的哲理诗结尾,常常会收到萦怀难忘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这方面也作了不少努力,例如在讲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课,当整节课的内容进入最后环节――课堂小结时,笔者引用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结束语,说明同一件事情,当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所以人们只有摆脱了主观束缚,从客观实际出发,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通过这样的方式起到了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

总之,在哲学教学中引用哲理诗,既提高了哲学课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实现了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蔡旭钊.在哲学教学中古诗词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3).

相关期刊更多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教育厅

中国资产评估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文史哲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