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幼儿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说明法
说明是社会主义对幼儿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以启发式为原则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幼儿的自觉性,提高幼儿的道德品质。
二、榜样法
榜样又称为师范教育方法,它借助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来影响幼儿的一种教育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它借助于具体生动和崇高的形象来教育幼儿,易为幼儿领会和模仿。运用榜样教育幼儿,要选好典型,使典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并切合实际。
三、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是形成和巩固幼儿思想品的行为和习惯的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让幼儿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进行实践练习,使其受到实际的锻炼。从而养成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目的。
四、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
这是对幼儿进行德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表扬与奖励是对幼儿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受表扬和奖励者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这种方法不仅个人受到教育,也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表扬与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常用的有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发奖品等。
批评和惩罚是对幼儿不良思想和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目的在于使幼儿克服缺点和错误,帮助幼儿分清是非,明确努力方向。
当今社会,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十分重视,然而,在众多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的儿童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些儿童,他们是特殊群体。特殊幼儿是指一群在心理和生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明显地偏离普通儿童的发展水平,有特别的学习困难或适应困难,只有接受了特殊教育,才能充分发展的儿童。而家庭无疑是孩子成长道路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纵观诸多家庭教育方式,仍有许多问题存在。在本次研究中,主要研究心理方面有缺陷的特殊儿童与身体方面有缺陷的特殊儿童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改进家庭教育方法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观察法为主,辅以案例分析法以及文献法
三、问题的研究
特殊幼儿主要分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缺陷,笔者本次的研究主要是在生理方面体现的有身体疾病幼儿,以及心理疾病体现的内向以及攻击性行为的幼儿。
案例呈现:
一、首先是有生理疾病的幼儿,本文以癫痫症幼儿为主
在某个幼儿园中,幼儿明明(化名)在晨间活动中,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呼吸暂停、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抽搐开始为四肢的强直、握拳、两眼上翻或偏斜一方,然后面部及四肢肌肉呈阵挛性抽动,呼吸急促不整,舌咬伤,大小便失禁。发作持续1-5分钟,发作后意识不清或嗜睡,经数小时清醒。后送往医院抢救,诊断为小儿癫痫,但是很多幼儿得知后,竟嘲笑他,模仿他,令他的心理蒙受阴影。
二、其次是有心理疾病的幼儿,本文以内向的幼儿和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为主
1.内向的幼儿
幼儿和老师正在晨间锻炼,小朕奶奶带着孩子走过来。奶奶催促孩子“快叫老师早。”小朕没有声音,脸上没有表情,呆呆地站在一边。奶奶大声地训斥:“还不叫,快叫啊。这孩子,就是不响。不叫晚上不来接你了。”小朕听了,哭了起来,两手紧紧拉着奶奶的衣服。我连忙上前安慰孩子,“不要哭了,小朕穿衣服最快了,老师很喜欢你的。我们等一会向老师问好,好吗?”小朕还是不说话。我接着说:“好的话点点头。”小朕很勉强地点点头。
2.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
早操,每个幼儿站在固定的小方格里边听音乐边跟着老师锻炼身体,只见扬扬突然双手放在前面的小朋友身上,将其往前推去,前面的小朋友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这时前面的小朋友回过来朝他瞪了一眼,可是扬扬还是继续去弄他,跟着双脚往前踢到了前面幼儿的腿上,前面的幼儿转过身用手推他的脚,他猛地起身,双手张开向前扑去,前面的幼儿被推到在地上,他又笑又跳。
三、问题的分析与指导策略
首先关于家庭中如何教育幼儿对待生理疾病
1.首先在情感上同情他们。家长要耐心地向孩子讲解残疾人的生理缺陷是由遗传或是疾病及事故造成的。
2.家长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观残疾人福利工厂等场所,收看描写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电影、电视,观看残疾人运动会,讲讲残疾人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创造辉煌业绩的故事,使孩子了解虽然自己生理上有缺陷,但是他们有勇于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在人格上与健康上是平等的,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其次关于如何教育内向的幼儿
对于内向性格的孩子,父母不妨尝试以下一些做法:
1.帮孩子找个外向的小朋友
学龄前的孩子很容易因为爱玩相同的游戏而成为朋友。如果您的孩子内向,害羞,那就告诉他的幼儿园老师,让老师多安排外向大胆的孩子和他一起玩,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渐渐改变。
2.害羞的孩子更需要鼓励
有的孩子大大咧咧,做错了事就算多说他几句也没问题。可批评害羞的孩子时,您就要注意您的措辞。
3.让孩子当“小司令”
您不妨找几个年龄比孩子小的小孩,让他们和您的孩子一起玩。您的孩子虽然害羞,但因为比其他孩子年龄大,游戏中他就会处于主动的位置。不管是玩什么游戏,出什么主意,他都会自然地成为孩子中的“小司令”。
三、关于如何教育攻击性行为的孩子
首先,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幼儿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空间;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都可以减少冲突的产生,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第二,启发幼儿对攻击性的理解和思考,以便从动机上改正其攻击性倾向。幼儿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途径,让孩子认识到他人对其攻击性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情绪。比如,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形象,与其讲述这一儿童的表现及其危害,使其意识到这样的儿童是不受人欢迎的。此外,要提请注意的是,过去曾有人主张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采取宣泄法,如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情绪。大量研究表明,宣泄法不一定能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尤其是幼儿,有可能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产生更加强烈的攻击倾向,因此,是不宜提倡的。
1.礼仪教育的意义
所谓“礼”,指“某种约定俗成的仪式;表示尊重的行为。”所谓“仪”,指“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民族习惯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礼仪”,是指为使各种人相处在一起能愉快融洽,使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正常进行,交往中必须有一种大家所共同遵守的法则、规范。简单地说,礼仪就是表示礼貌的具体礼节,包括言行举止的诸方面细节。
1.1 礼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从学礼开始。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身为幼儿教师,担负着教育幼儿,“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重任,因此我认为,文明礼仪教育应从小抓起,良好的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的奥运会在首都北京举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对我们的国民整体素质的一个大考验。所以说学习文明礼仪,运用文明礼仪,对提高每个国民的精神文明水平,促进国际友好往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这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的。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幼儿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礼仪教育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逐渐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素养,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礼仪教育的方法
何谓“幼儿礼仪”呢?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内容(幼儿园和家庭)将幼儿礼仪教育分为问候礼仪、交友礼仪、进餐礼仪、坐立行的姿态、居住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等。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训练。 那么究竟如何在幼儿园、家庭生活中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呢?下面就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文明环境创设、家长配合教育、社会文明环境创设四个方面来阐述。
2.1 教师以身作则, 给予幼儿正面教育。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幼儿园里你常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话:“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孩子来。”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因此,每一名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都要进行《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规范,努力塑造自身的个人魅力。
我们要求教师在上班时不穿高跟鞋、拖鞋,不披长发,不戴戒指、耳环;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对待学生,尊重幼儿的人格;不化浓妆,不穿奇装异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与同事吵架、打架,不体罚、变相体罚幼儿等教师职责来更好的规范幼儿教师以至于努力形成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2.2 幼儿园文明环境创设对幼儿礼仪教育至关重要
2.2.1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彻底清洗手部;如厕后要放水冲洗;咳嗽、打喷嚏、打哈欠最好避开他人,可用手部遮挡或用纸巾;垃圾不乱丢;不用脏手揉眼睛等等。
我教中班的时候,记得有个名字叫小凯的男孩,他吃饭的时候特别不讲卫生,经常把饭粒掉在地上或桌上,老师几次叫他不要这样,要保持桌面的干净,可是效果都不好。有一天,他在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喷得到处都是饭粒,有个小女孩说到:小凯真脏。小凯那小脸一下通红,特不好意思。后来,我借助一节语言课,我给小朋友讲了“小弟与大公鸡”的故事,并要求幼儿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帮助他人,而不要嘲笑他人,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经过这事后,小凯再也不将饭粒掉在地上,并还喜欢帮助别人,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2.2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室内不高声喧哗,轻声说话,不影响他人;进入寝室轻声,脱下的衣物按规律放好,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保持餐厅卫生,不剩饭菜,节约粮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正确的穿脱衣服,学习漱口、刷牙、洗脸的方法,大班幼儿会整理书包、学具,会自己照顾自己。
2.2.3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走路轻声,室内不奔跑,室外不疯闹;进出教室,上、下楼梯遵守规则,不推不挤,不大声喧哗;遵守团体游戏规则;开关门时轻声,不影响他人;站姿、坐姿、睡姿正确;做早操时会自觉排队。我们非常重视每周一的幼儿升旗仪式,全园幼儿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升国旗,全体师生行注目礼等等。
2.2.4 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礼仪。“请”、“谢谢”、“对不起”时时挂在嘴边;加入同伴的游戏要征求他人同意;入园要和老师、同伴打招呼,和家人说再见,离园时和家人打招呼,和老师、同伴再见;打电话时要清楚地说清自己要找谁,先问对方“你是谁”是不礼貌的。接电话时要有礼貌地说:“喂,你好!请问你找谁?”;有事找老师时,不能在老远的地方哇哇喊叫,而要走到老师跟前轻声地说; 大家一起轮流使用教玩具,不争抢;递剪刀时把刀尖握在手心,以免伤打他人等等。
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在孩子眼中看来似乎都是理所应当的,碰到别人也从不道歉,也不关心亲人,大家难道还没有引起重视吗?不论生活或游戏中,只要孩子和人接触,父母、老师就可以利用一切机会是用“请”和“谢谢”,如吃饭时对孩子说:“请给我筷子。”孩子拿后你也别忘记说“谢谢”。到超市购物,鼓励孩子付款后对售货员说:“谢谢”、“再见”。如果希望孩子有良好的礼貌用语使用习惯,父母、老师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
2.3 家庭文明礼仪教育也不容忽视。要想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有家庭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只有了解了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了幼儿在家庭中的各项表现,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培养,以此达到家园教育的目的。
有一次静静的爸爸和我们正在交谈的时候,静静立刻跑过去,打断我们的谈话,要爸爸帮她系鞋带。现在的孩子太容易得到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当别人交谈的时候,他往往会不顾场合、不顾情况地打断别人说话。在家也就罢了,可是在公众场合老出现这样的情况,确实是令家长头疼的一件事情。应当注意的是父母千万别在孩子插嘴是立刻回答他们,不妨心平气和又非常认真地告诉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如果孩子一插嘴,你立刻做出应答的话,孩子会以为这种行为没有什么不对,自然会重复这样的行为。在你的谈话告一段落后,要主动问孩子:“你想做什么?我现在可以来帮你。”这会让孩子明白,当大人结束谈话后才能听他说话,与他交流。
还有一次,凡凡的妈妈叫凡凡与老师再见,可凡凡就是不肯。这时凡凡的妈妈告诉我,在周末家中来客人了,妈妈对凡凡说:“凡凡,快出来,快叫叔叔阿姨好!”凡凡看了客人一眼,扭头就进了房间,留下尴尬的妈妈。孩子这么没礼貌,真让妈妈觉得脸上无光。见到人会微笑,会主动问候,是最基本的礼貌,但孩子却不是每次都能这么做,常让一旁的大人干着急。其实父母在会客前最好事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招呼,让他们有心理准备,甚至可以先练习一下。见了客人,一定要留时间给小孩主动打招呼,而不是大人只顾自己忙着招呼、说话,而忘记了孩子的存在。当然也不能急着催孩子打招呼或者是强求他叫人,更不要骂孩子,否则只会更加尴尬。如果孩子真的很害羞或者怯场,也可以让他点点头或者向客人微笑。客人离开后,父母要赞扬孩子今天的表现,例如“你今天和客人打招呼了,叫得很大声,真棒!”。
琪琪妈妈最近反映,孩子去邻居家玩从不敲门,不管别人在不在家都横冲直撞,弄得邻居家小姐姐无法做作业,真是伤脑筋。有的时候琪琪爸爸在书房工作,也时常会被琪琪的“突然袭击”弄乱了思路。怎么让孩子学会敲门呢?
请您记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可以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在进入爷爷奶奶的房间时敲一敲门,得到允许后才进入。带孩子外出时要鼓励孩子主动敲门,得到主人的同意方可进入。这样做个孩子做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2.4 让孩子在社会活动中学习礼仪教育。我们在设计大型社会化活动时常常组织幼儿模拟超市购物,为幼儿提供购物的机会,在购物中引导幼儿与“营业员”交往,碰到困难有礼貌地询问,同时引导幼儿心中有他人,愿意和他人一起分享。在组织幼儿春游时,活动前我们让幼儿准备垃圾袋、垫子,教师准备便桶等物品,活动中引导幼儿争做文明小使者,爱护公共场所的一切设施设备,碰到行人打招呼,不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不乱扔果皮纸屑、杂物。在活动后用垃圾袋装走自生垃圾。幼儿的文明行为带给社区良好的印象。
一、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造辉煌的人生,情商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性格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态度、家庭气氛,以后都会慢慢形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习惯在其养成的前期特别重要,因此,每件事一开头就坚持按要求做,不该做的事一开头就坚决不做,从不迁就,慢慢习惯就会养成。幼儿期儿童意志行为还很差,不能较长时间控制自己,幼儿行动的目的性也较差,行动缺乏明确目标,往往与直接兴趣或需要、个人愿望相联系。例如:做好事为了得到一朵小红花或是为了得到教师表扬。因此,要培养幼儿是先有目的,努力实现目标,自觉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并为实现目标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所谓习惯,是指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养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人们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便会提高。研究表明,3~12岁是年轻一代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然而,家长总是以孩子小为借口,纵容孩子的一切,致使孩子在饮食方面养成偏食、挑食的坏习惯,有的甚至追在孩子后面跑着喂饭,生怕孩子饿着,或是一味满足孩子的胃口,一日三餐都是孩子喜欢吃的饭菜,这样只能造成营养失衡;合理、科学的搭配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保障。除此之外,家长应该在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陪伴在孩子左右,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说起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不关注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学习能力是由感觉动作、听知觉和视知觉三大功能决定的。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从小培养;②从小事抓起;③不能有例外;④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制定规范并合理运用强化机制;⑤注意实践和行为指导。借用英国的一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养成好习惯,贵在行动。总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三、营造良好环境,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条件,是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动力。责任心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呢?一方面,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学校里,教师是幼儿的领路人,应做到真心与他们做朋友,善于倾听,启发他们热爱生活和社会,关爱家人和朋友,引导他们逐渐养成自尊、自信、民主、和谐的处世习惯,从而产生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而,锻炼承担责任的能力。每一种能力的锻炼都应该来自于实践,因此,给予幼儿适当的承担责任的机会。我们可以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小作业,如分发玩具、收交作品、整理书桌等,或者通过游戏、故事中的角色表演等,让孩子逐渐懂得:在这个世界上,自己一方面要享受别人对自己的养护、教育和帮助,另一方面负有许多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一个不尽社会责任的人是一个对人类无益的人,而一个不会做事、无能为力的人是不受大家欢迎的。要鼓励孩子从小融入集体,有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也就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影响,从而生出自豪感和责任心。
四、在教学中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大多数人对“健康”的认识都比较片面,认为幼儿的身体健康就是健康,而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认识的偏差,使我们忽视了幼儿的非智力教育,妨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础。要想使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全发展,首先要使儿童有健康的躯体,这些就需要我们的保护和锻炼。比如规律的饮食和睡眠,适当的劳动和游戏,这些都是儿童生理健康的保证。身体健康了,还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智力发育正常、积极向上、情感丰富、性格开朗而又有自控能力、同别人友好相处、适应集体生活等。要想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多站在幼儿角度,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为幼儿营造出一个能够相互接纳、信任、尊重、和谐的生活氛围,并与他们建立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因此,老师要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意义;方法
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美术的教育启迪,幼儿可以初步形成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意识,这对陶冶他们的情操,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健全人格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幼儿美术教育的几种方法。
一、激发美术学习兴趣,使幼儿爱学乐学
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应该靠启迪思想和激感来开启幼儿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一是要让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走进童心世界,观察幼儿的所思所想,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的头脑中有个鲜明清晰的形象,使之呼之欲来,内心产生创作的欲望;二是配合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如:在春天,让幼儿去郊外春游,数一数桃花、梨花各有几个花瓣,看一看颜色有什么区别,闻一闻花香有什么不同。摸一摸柔软的小草,看看花丛中蝴蝶有几张美丽的翅膀,翅膀上的花纹怎样,是什么颜色。去动物园看看大象的长鼻子、湖里的白天鹅、假山上的猴子、美丽的孔雀。让孩子知道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三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小班的孩子可安排手指点画、拓印画等内容。中班和大班的孩子,可安排吹画、撕纸、折叠、蜡画、印染、添花、手印画等丰富的绘画形式。还可以让幼儿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能使幼儿逐渐从感知表面形式美过渡到理解作品内在美,提高审美能力。
二、优化引导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遵循幼儿教育原则的基础上,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美术认识规律,运用以下方法:
1.观察法。是指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比^持久地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观察看似简单,其实,它包含了很大的学问。瓦特通过观察壶盖的跳动,发明了蒸汽机;人们从蜻蜓身上受到启迪,制造出直升飞机等,无不始于观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为美术活动提供大量而丰富的内容和感性知识。教幼儿观察,首先要明确目的;其次要有秩序。或由整体到局部,或由上及下、由外及内的观察方法。例如,目的:通过观察金鱼画一幅金鱼的画;方法:可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即先看鱼身体与尾巴在水中游动时的形态,再看眼、口、鳞、鱼鳍各在的位置及形态。在他们之间反复比较,经过这样的观察过程,找出鱼与鱼之间的异同。在动笔之前,最好用语言叙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讲解法。讲解即是口授法。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描述等,让幼儿明确要求和表现方法,使幼儿有目的进行造型活动。随着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艺术讲故事,念儿歌、诗歌,或者播放乐曲等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引起幼儿美好的情感。也可以结合实物、范例等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启发幼儿用连环画的方式,创造性的画出幼儿熟悉的"兔龟赛跑"、"一把红雨伞"等故事中的几个主要情节。
3.示范法。示范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什么是示范?是指教师用正确的动作、直观可视的造型活动,把美术活动的操作过程一步一步地做给幼儿看,教给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和顺序,使他们通过模仿更好地掌握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在示范的过程中必须伴随语言的讲解。例如:《画小鸡》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第一步:鸡妈妈生了个大鸡蛋(画小鸡的身体)。第二步:小鸡用尖嘴啄破蛋壳,伸出小脑袋,用圆眼睛看周围(画头、嘴和眼睛)。第三步:小鸡学着站起来(画腿与爪子)。第四步:拍拍翅膀向前跑(画翅膀)。这样生动而形象地讲解加上缓慢、清晰、准确的演示,幼儿能够快速掌握画小鸡的基本要领,很容易地画出各种形态的小鸡。示范法在手工活动中应用更为有效。例如,手工《小拖把》,在讲解的同时操作制作步骤。在长条纸一边剪直条,在长条纸的另一边涂上浆糊,绕在小木棍上粘牢,将剪开处四处散开,这样,一个小拖把就完成了。
三、运用故事吸引,启迪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根据中班幼儿想象力、创造力非常丰富的年龄阶段,我们注重为幼儿创造故事情节的画。例如:在上“动物的故事”活动时,我们先给幼儿讲述大森林小动物的故事,激发幼儿创作兴趣。然后,示范不同形象、不同姿态、不同画法的动物,概括动物的特征,倾听他们的想法,谈谈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还见过什么动物,最后请幼儿画自己喜欢的动物。同时,我们准备了各种不同画笔、颜料和纸张,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这样,给他们创设了一个自由创作的天地。在绘画过程中,我发现一位小朋友画一只狐狸,头上戴着金灿灿的皇冠。我看了很久,直到最后画完他才告诉我:“这只小狐狸改正了缺点,再也不偷小鸡吃了。因为他最聪明,所以小动物们都选他当大王,连老虎都听他的话呢。”孩子的想象是多么天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