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筝的来历

风筝的来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筝的来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筝的来历

风筝的来历范文第1篇

第一件事:敌军北周的军队猛攻晋州,后主正在附近打猎,得到快报就想调动军队增援。冯小怜这时玩兴正浓,和后主撒娇说:“再杀一围。”于是,后主就再杀一围,等到这一圈游猎结束,晋州已破。

第二件事:冯小怜认为战争和狩猎一样好玩,于是怂恿后主亲自带兵反攻平阳,她要看打仗。后主果然满足她的要求,齐大军到了平阳城,人马乘胜欲进城之际,后主忽然传旨暂停,请冯小怜观战。冯小怜对镜梳妆打扮,磨磨蹭蹭,等她到来时周军已经修好塌垮的城墙,坚固无摧,结果齐军功亏一篑。

第三件事:等准备就绪,眼看后主就要下达总攻命令,冯小怜却认为天色已晚,她无法看到攻城之战的盛大场面,要求明日再战。第二天北风怒吼,冯小怜又要求暂停攻城,结果等到风停天晴,北周增援的大军赶到,两军连日血战,齐军大败。北周占领平阳,后主居然说:“只要小怜无恙,战败又有何妨!”

第四件事:周军攻打晋阳时,冯小怜看到木架搭成的天桥垮了下来,认为是不祥之兆,一再要求后主放弃晋阳返回邺城。后主言听计从,北周轻而易举地夺得北齐重镇晋阳。

第五件事:两军相交,正在激烈时,冯小怜忽然害怕起来,大叫“军队败了!”后主于是带着冯小怜奔逃而去。结果,齐师大败,被杀万余人。其间,后主忽发奇想,让太监化装成北周贫民,回首都取皇后衣饰,封冯小怜为左皇后,在逃跑途中让小怜穿上礼服,一路欣赏。

两军交战,大敌当前,战略战术居然处处听命和遵从于一个女人任性撒娇,世界上还有这种皇帝,此国不亡,天理何在!

冯小怜是何许人也?

冯小怜是南北朝时代北齐后主高纬的贵妃,冯小怜本是穆皇后身边的一名侍女。当时,高纬正宠爱弹得一手好琵琶的曹昭仪,穆皇后为了抵制曹昭仪而把冯小怜送给高纬,以转移高纬的感情。不想,这虽然使高纬冷淡了曹昭仪,但冯小怜却更胜曹昭仪万分,高纬被她迷得更是神魂颠倒。

但这其实不是小怜的错,她从小受的教育不是动脑筋,也不是负责,而是讨好男人,男人喜欢什么,她就给什么。

有人归纳冯小怜有三大征服之术:

一是来自冯小怜幼年时受到的音乐与舞蹈的严格训练。应该说,她的歌唱得好,舞跳得好,同时,在生活中耳濡目染了一套蛊惑男人的手段,入宫以后更看惯了并仔细研究嫔妃们争宠斗娇的伎俩,于是便发明了一套崭新的狐媚理论和手段。作为她的“专利”,使得北齐后主接触到一种新鲜无比的奇趣,而被弄得神魂颠倒。

二是冯小怜是个细心善学的女人,她甚至研究人体的构造及脉络系统,掌握按摩之法,侍候穆皇后时,曾经以槌、擂、扳、担、按、压、提等手法,为她的女主人消除身体的疲惫,久而久之便练就了无师自通的按摩方法。后来当她以软绵绵的一双小手,上下不停地在高纬的身体上游动时,这个整天主动寻找刺激的风流皇帝,突然感到一种奇趣与快乐,感觉异常舒服。

三是除了这些人为的条件外,据说冯小怜更有一种天生的本钱。她的玉体曲线玲珑,凹凸有致。在冬天寒冷的季节里,软如一团棉花,暖似一团烈火;在夏天溽暑炙人的时候,则光如玉琢,凉若冰块。或抱、或枕、或抚、或亲吻,无不婉转承欢,是一个天生的尤物,于是,迷住高纬也有些必然。

高纬对待冯小怜,除了像历朝历代常见的盖豪华宫殿、艳舞狂欢、彻夜不歇、铺张浪费之外,齐后主高纬就连与大臣们议事的时候,也常常让冯小怜腻在怀里或把她放在膝上,使议事的大臣常常不敢正眼相看,羞得满脸通红,说话语无伦次,常常无功而返,气愤无比。当北周武帝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平阳时,高纬居然讲出这样的话来:“只要冯小怜无恙,战败又有何妨!”

前面讲的五件事只是概要,详细情况是:

冯小怜认为战争和狩猎一样好玩,看打猎还不如看打仗,于是她怂恿高纬亲自带兵反攻平阳。高纬自然言听计从,冯小怜也戎装随行。平阳原来是北齐的地盘,北齐出兵为收复失地,因此,把平阳城团团围住,将士个个奋勇,人人争先。留守平阳的北周大将梁士彦虽然率士兵拚死守城,但在北齐军队奋不顾身的冲锋下已岌岌可危。眼看胜利在望,平阳即将重返北齐手里的时候,冯小怜却认为天色已晚,使她无法看到攻城之战的盛大场面而要求在第二天天明以后再行攻城。北齐后主竟然答应了她的要求。第二天天昏地暗,北风怒吼,初雪飘落,大地渐渐一片银白,冯小怜又认为气候不佳,看不清楚,要求暂停攻城。殊不知夜暗之际或天气不佳正是军事作战进攻的最佳时机,囿于妇人之见,北齐大军竟然平白无故地丧失了两次大好时机。等到雪化天晴,北周武帝已亲率大军赶到平阳,两军连日血战,齐军大败,退入晋阳。

平阳之战结束后,北周武帝认为将士在严寒中作战特别艰苦,准备带军队退回长安休整。北周大将梁士彦献计献策,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该直捣北齐重镇晋阳。北周武帝采纳了梁士彦的意见,自统大军追迫齐军,直逼晋阳城下。晋阳是北齐经营多年的北方重镇,城高壕深,守备严密,非常牢固。城中粮谷、器械充裕,支持一年半载绝无问题。周兵远来,又值严冬,要不了多少时日便会知难而退。高纬等着北周军队自动撤走。

高纬命人在城中建筑一座高耸入云的天桥,时常与冯小怜一道登桥遥望城外敌军的情况,不是分析敌情,而是在消遣。下得桥来冯小怜为高纬献上脱衣舞,让高纬欣赏她的舞蹈,以消愁解闷。高纬居然厚颜地说:“看了能够头脑清醒,精神百倍。”有一天,木架搭成的天桥忽然垮了下来,冯小怜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一再要求后主放弃晋阳返回邺城。高纬就真的听了冯小怜的劝告,回到邺城,北周轻而易举地夺得北齐重镇晋阳。

北周越战越勇,直扑邺城。高纬退守邺城后尚有精兵十万,可以奋力抵抗,甚至可以卷土重来,大获全胜。但是,这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居然“病急乱投医”,一面祈求菩萨保佑,一面将皇位传给太子高恒,自己带着冯小怜自邺城往东逃奔青州,北周顺利地取得邺城。后来北齐后主高纬、太子高恒、冯小怜等人均被擒获,北齐灭亡,黄河流域再度统一。

高纬灭国后,向周武帝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乞还冯小怜”。

但高纬既没有要回自己心爱的女人,连自己也命丧黄泉。冯小怜被抓后,被周武帝赐给其弟代王宇文达。宇文达本不好色,然而得了这个冯淑妃,竟被她迷住,非常宠爱。而代王妃李氏则被遗忘在凄凉冷宫,欲活不能。

她的幸福让国家、君主、甚至王妃遭受厄运,而她只会无辜地拈花轻笑,挽裙漫步花丛。

不久宇文达被杨坚所杀,杨坚把冯小怜又赐给宇文达正妃李氏的哥哥李询。

当年代王宇文达为宠冯小怜而冷落李氏,现在李询的母亲为了给女儿报仇,令冯小怜改穿布裙,每日舂米、劈柴、烧饭、洗衣,并且对她多方谩骂,还不时地给以叱责和鞭打,冯小怜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摧残。她自知生无可恋,亦不能容于众人,最终自缢而死。

高纬当北齐皇帝,冯小怜成为他的妃子,本是战乱年代。当时北魏分裂为东西两国,大致沿着今天的山西与陕西两省交界的地方,以自北向南的一段黄河为界。东魏占有黄河以东以及淮水以北的土地;西魏占有黄河以西及秦岭以北的关陇地区。东魏建都部城,也就是今天河南省临漳县;西魏定都长安,是历代帝王龙兴之地。

西魏的力量远不如东魏,就是南朝的梁政权也比西魏强得多。

北齐就是高洋夺东魏政权建立的,是实力最强的;北周是宇文觉守西魏政权建立的,力量最小。当宇文觉建北周时,南朝梁也被陈国取代。

但不久之后,北齐与北周的力量渐渐持平,一方面北齐被南朝的陈国侵吞了淮南一带地区;另一方面北周越过秦岭,掠夺了汉中和四川等地。

风筝的来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按摩;提拉旋转斜板法;曲安赖德注射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58-01

自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采用曲安赖德局部封闭结合施一武医师正骨侧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实验入选患者病例来自门诊,所有患者由X线、CT或MRI进行诊断,并确诊为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病程为3d-10年,年龄最小20岁,最大6O岁;男75例,女31例。病变部位:L3-4锥间盘突出13例,L4-5椎间盘突出患者有56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有37例;症状:腰痛患者有106例,下肢放射痛患者有86例,脊柱侧弯患者有26例,腰痛伴下肢小腿前外疼痛、麻木患者有58例。符合《中华人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腰椎问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于推拿床,先找出患者有效疼痛点局部予以曲安赖德注射液阿氏穴注射。按压5分钟,予以TDP红外线灯照射10分钟后,先用手法滚法沿腰椎两侧及患侧下肢至上而下数次,放松竖直肌及下肢肌肉,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在以按揉法和点法在腰椎及臀部痛点处揉按点拨,继以环跳穴,委中穴,承山穴等穴点拨,力度适中,着力深透。然后运用正骨侧板手法要求患者以健康侧向下侧卧于诊疗床上上肢屈肘枕于头下,下面肢体伸直,上侧下肢屈曲90°,术者位于患者的前方,一手推住固定患侧肩部,另一手屈肘将前臂上段掌压住患者患侧臀部髂骨翼用力,使患者脊柱旋转时有明显阻力感,加大下压力度(力度以45kg-120kg为有效和安全力度),术中可听到脊柱在扳动时的“咯哒”声。上述方法患者每天1次,一周后予以曲安赖德穴位注射。4周为一疗程。术后宽腰腹带保护。治疗期间不宜太多坐立和行走。

治疗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治愈:腰及下肢疼痛症状消失,能参加劳动和工作。好转:腰及下肢疼痛症状有所缓解,只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

3 治疗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得到治愈的42例,症状发生好转的有5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5%。

风筝的来历范文第3篇

游艺民俗是一种以消遣休闲、调剂身心为主要目的,同时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活动。它是人类在具备起码的物质生存条件基础上,为满足精神的需求而进行的文化创造。从简单易行、随意性较强的游戏,到竞技精巧、有严格规则的竞技;从因时因地、自由灵便的戏耍,到配合各种特殊需要的综合表演,都属于游艺民俗的范围。游艺民俗包括:A.口头文学。B.民间音乐和舞蹈。C.民间戏曲与曲艺。D.民间竞技。E.民间游戏。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接触民俗游艺文化,能亲自去尝试一下,并享受其中的游戏乐趣,为此我组织五(1)班的同学一起开展了以“游艺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并以项目作业的形式来记录相关实践活动。

周五布置了此项作业,周一回收。我先对同学们作了个简单统计:有35位同学向父母或长辈请教,上网搜索并亲自去尝试开展一项民俗游艺活动,占全班总数的80%,另外9位同学是凭空想象地做的,占20%。可见,我们班级大部分同学是能够听从老师安排,按照要求一丝不苟地完成项目作业,但也有部分同学没有能够很好地利用此次机会,没有能够亲自体验到民俗游艺活动的乐趣。

随后,我将项目作业一一仔细批阅,挑出比较好的作业,拍摄成优秀的绘画作品。这次项目作业我们是怎么做的?同学们又做得怎么样呢?

第一,同学们通过向父母或长辈请教、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我们家乡的游艺民俗(民间游戏)。我统计了一下,有以下种类:

赛龙舟、斗鸡、打陀螺、123木头人、切西瓜、翻花绳、踢毽子、跳皮筋、滚铁环、老鹰捉小鸡、掰手腕、放风筝、剪纸、泼水、上岗、拔河、跳房子、弹弓、跳绳、斗蟋蟀、骑马马、九连环、弹弹珠、抖空竹、丢沙包、踩高跷、斗鸡、扇板儿、徒手拔河、赛龙舟、舞龙、舞狮、皮影戏、打麻将、猜谜语、抬花轿、地花灯、赶庙会、舞剑、打太极拳、泥叫叫、陶响球、打腰鼓、斗蟋蟀

大部分传统的民俗游艺同学们都做了记录,像“上岗”“扇板儿”“泥叫叫”是游艺项目吗?我不敢确定,因为我也没有见识过,但既然是学生们的调查成果,我也统计在内。

第二,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民间游戏,写一写它的来历,或者与该民间游戏相关的古诗词、谚语、俗语等。

同学们介绍了123木头人、打陀螺的游戏规则;介绍了泼水节、赛龙舟、九连环、斗鸡、跳绳、陀螺、毽子等游戏的传说、来历、起源,搜集了很多与民俗游戏相关的古诗词,很是有趣,真是收获多多。

如谢殊涵同学这样介绍“123木头人”的游戏规则:就是有很多人在一起,然后所有人都跑了起来,一个人喊:123木头人,大家都站立在原位不动。假如有人 动了的话,那个人就出局了,然后剩下的人继续玩。

与游戏有关的诗词曲调,如关于风筝的。

《放风筝儿歌》(江飞):正月里来正月正,家家户户挂红灯;姐姐操场玩跳绳,我在野外放风筝。黑的燕子花蜈蚣;个个扎个红头绳。我一拉线,它就动,开心飞飞在天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村居》

看样子,写出这些民俗游艺来历、传说、起源的同学大多是利用了网络技术,通过关键词的搜索查找来完成任务的。这样,其实也能反映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家长的重视程度。因为根据我的了解,班级里的同学家里有电脑的不多,能够上网的更少。家长帮助孩子利用其他方式来学习,确实体现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辅导作用。

第三,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民间游戏,和你的家人一起,或和小伙伴一起玩一玩,写出玩的过程和乐趣。

游戏,当然是同学们的最爱。在老师的“命令”下,能够和家人、小伙伴一起玩起民俗游戏,真是乐不可支。写起游戏习作,也是妙笔生花!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习作:

打陀螺

陀螺是一个好玩的东西。不论男女老少,都爱玩这个玩具。

我拿出家里珍藏已久的“宝贝”――陀螺,对爸爸说:“咱们玩陀螺吧!”“好,咱们就来比试比试!”爸爸爽快地答应了。

我拿起陀螺刚要开始,爸爸就叫住了我:“停!咱们得立个游戏规矩呀!”“那就――谁先停谁就先输了,输了就必须学小狗叫。”我想了想说。“就这么定了。”爸爸点点头,“快开始吧!”

我拿起绳子缠在陀螺上面,突然一抽。陀螺快速地旋转着,像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很快,30秒过去了,50秒,一分钟,陀螺终于停了。

爸爸仿佛知道自己会赢,便放松地唱起了歌。一定也想着我学小狗叫的样子。他用力一放,陀螺在空中打个滚,又落在了地上。陀螺越转越快,好像永远都不会停下来似的。我紧张了,已经过去40秒,50秒,一分钟,一分零五秒……啊呀,我输了。我只好扮小狗,让爸爸开怀大笑。

打陀螺是需要技巧的。我的水平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所以,我还需要不停地努力,不停地练习,一定会超过爸爸的!

同学们写的内容比较丰富,涉及了老鹰捉小鸡、放鞭炮、捉迷藏、打陀螺、踢毽子、放风筝、滚铁环等12个民俗游艺活动。其中,踢毽子与同学们的课外生活结合得比较密切,冬季跳绳、踢毽子较多,也写得最多,写跳绳的有8篇,写踢毽子的有5篇。另外,写放风筝的有4篇,写捉迷藏的有4篇,写老鹰捉小鸡和打陀螺的分别有3篇。

第四,通过一幅画或连环画的方式,画一个民间游戏的玩乐场面。

画面内容涉及15种民俗游艺活动项目。一幅画上,画面丰富,有多种游艺活动,有10幅图画;其余:跳绳:8幅;放风筝,5幅;滚铁环,2幅;踩高跷,2幅;捉迷藏,2幅……总的看来,画得都比较简单,不够生动形象。有5位同学是画了连环画,其中黄达画了14张画,态度还是不错的。

结语

此次游艺民俗综合实践活动,以项目作业的形式进行,得到了全体同学的热烈响应。不管同学们作业的质量如何,至少他们能够认真地按照要求去完成作业。

风筝的来历范文第4篇

南鹞北鸢 普天同乐

在历史上,风筝的用途曾有过多次转换。根据史书记载,风筝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期,社会进入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用开始从军事用途转向娱乐,同时由于纸业的发展,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丝绢转而开始使用纸张。随着风筝逐渐走向民间,它的类型也丰富起来。宋代,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由于文人的参加,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发展;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风筝制作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明清时代是我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 春天里放风筝的孩子们

此外,风筝还是一种游艺竞技娱乐和民俗。从它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民俗文化的一个侧面。作为一种民俗事象,风筝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诸多民俗事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着民俗文化的巨大影响。这既表现在风筝的题材和扎制绘画方面,也表现在风筝的放飞方面。

风筝还是一些礼俗的极好载体,其中,关于庆寿、贺喜方面的风筝就有数十种,祝福长者健康长寿的,有老寿星风筝、寿桃风筝、百寿图风筝等;鸳鸯风筝、日月龙凤风筝、龙凤呈祥风筝等,则是用来表达对新郎、新娘的美好祝愿。人们不但将这些风筝送上蓝天,还精工细做,作为“寿礼”“贺礼”相赠。

因风筝在全国范围内较为普遍,故有“南鹞北鸢”之说;但由于各地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受当地诸多民俗文化和地缘关系的影响,从而使风筝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在我国,放风筝的季节还受着岁时节令的影响,南方放风筝在重阳节前后,北方放L筝在清明节前后。至于放风筝的动因,又有不同:潍坊人放风筝图个吉利太平,京津人放风筝则有“放晦气”一说。

中国风筝之乡――阳江

据考证,广东阳江的风筝已有1400年的历史。阳江背山面海,旷野辽阔,到处都是天然的风筝放飞场。由于山海之间的特定地理环境,每年中秋至重阳期间,阳江天气晴朗,秋风劲且顺,是风筝上天的最佳时节,放风筝自然成了民间活动。自古以来,阳江在重阳节期间都要举办风筝赛会;阳江的风筝艺人在重阳节前更要赶制大量的风筝,以满足市场需求。改革开放以后,阳江的风筝活动更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阳江风筝已成为我国南派风筝的杰出代表。

探究阳江风筝的来历,被认为与南朝至隋朝时期的岭南巾帼英雄冼夫人有关。551年,冼夫人与陈霸先会师时,陈霸先提到梁武帝放风筝求救一事,引起了冼夫人的兴趣。她以一大袋行军必备的春砂仁,从陈霸先处换取了数架风筝。回到高州后,冼夫人的丈夫冯宝命能工巧匠依样扎了一批风筝,分别送给下属,并教会他们扎放风筝,约定风筝传送文书的做法。随着冼夫人弃陈迎隋,促成国家统一,阳江周围百姓也学会了扎放风筝。自此,风筝便在阳江扎了根,并延续至今。

从地理环境上看,阳江最靠南,当地的风筝传统之所以保持上千年历久不衰,与潍坊风筝并驾齐驱,与阳江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港和补给港以及古代的劳务输出基地有很大关系。

在古代,阳江人离乡时,大多是乘船从海上离开。由于当时交通落后、通讯困难,没法时时与亲人联系,阳江人便想起了可以在天空遨游的纸鹞。他们给风筝挂上了下摆,在下摆上写满问候;但更多是画满了各种“意象”:或冒着炊烟的房子,或父母儿女,或猪牛鸡鸭……为避免亲人留意不到,还设计了风筝的发声装置,“或悬藤弓其上,风激之鸣,响彻云霄”。风筝飞上天空后,他们会割断风筝线,以便让风筝能到达亲人身边……

作为一种风俗,风筝在阳江流传兴盛起来,逐渐从幽怨的符号变成快乐的象征。载满了风筝文化的阳江,也变成可与潍坊匹敌的“纸鹞城”。在阳江长大的明代诗人徐渭,晚年曾回忆阳江重阳放飞风筝的盛景:“筝儿个个竞底高,线断筝飞打一跤。”他还打趣道:“鹞材料取剩糊窗,却吓天鹅扑地降。”清人林葆莹也题诗云:“浮屠七级北山坳,纸鹞参差万影交。”据清末《阳江县志》载:“重阳日,结伴携酒选胜登高,士人赋诗,儿童放纸鸢较高下或悬藤弓其上,风激之鸣响彻云霄,北山尤盛。”

阳江风筝有20多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灵芝”风筝、巨龙风筝等。其他地区的龙形风筝是静止不动的,但阳江的巨龙风筝能随风扭动身躯,不仅在造型上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还能做特技表演,如“龙吐珠”“戏鞭炮”“龙头吐火”等,被誉为“阳江活龙”。

阳江的“灵芝”风筝也别具一格。“灵芝”风筝取材于《白蛇传》中白娘子为救许仙盗取灵芝草的故事。“灵芝”风筝呈椭圆形,上部是一片白云配以白娘子盗仙草和金山寺的画面,中间是一株灵芝草,旁边配有绿叶;下部则是一只头顶白云、口含灵芝草撒蹄疾奔活灵活现的小梅花鹿;顶端架设一张藤弓,迎风发出“嗡嗡”声响。随着风速、风向的变化,风筝飞得时快时慢,时而徐缓低鸣,时而尖声促叫,时而婉转悠扬,既是名副其实的风筝,也是国内唯一不带尾巴的“板子类风筝”。这种风筝也被评为世界风筝“十绝”之一。

总的来看,阳江风筝形式丰富多彩,独具岭南特色。硬翅类风筝还在顶上架起藤弓,“呜呜”响声,高低相间,若隐若现,仿佛来自天外。以特技而论,阳江风筝的“吹娥”堪称一绝。当“灵芝”“百足”等大风筝起飞后,在鹞线中套入一小管,附以展翅待飞的纸制天娥,带着燃香待放的鞭炮。“吹娥”脱手后,顺风踏着鹞线起飞,当沿线上至半空离纸鹞一尺余处,触掣燃响炮仗,“吹娥”折翅下滑,而鞭炮“噼噼”作响,火光烟雾朵朵浮空,格外好看。

阳江风筝具有明显的岭南风格与文化特色:风筝题材多为本土题材,如能发声的灵芝风筝以及腰节上用带有草根的茎作横杆的“龙头蜈蚣”;在风筝图案描绘上,着重选择仿生型、粗犷型的大色块,以求远观欣赏效果;在放飞技巧上,讲究生动效果,力求动感。

1991年,阳江市建成全国第一座风筝放飞场――南国风筝竞技场,其规模之大,可容纳30万名观众。1993年7月,阳江被中国风筝协会命名为“中国风筝之乡”。此后,阳江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风筝节,年年都举办一次群众性的风筝比赛,吸引国内外的风筝爱好者参与。风筝节期间,纸鸢满天,盛况空前。

世界风筝之都――潍坊

南有阳江,北有潍坊。山东潍坊是中外闻名的世界风筝之都。潍坊风筝的历史很久远,其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清朝中叶,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相传有位姓陈的哑巴艺人扎的风筝新颖好看,放得又高又稳,远近闻名。这时,清明节前后竞放风筝也成了当地的踏春风俗。曾做过7年潍县县令的郑板桥曾写过这样的诗:“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诗文把潍县(今潍坊)的风筝特点和放风筝的风俗描写得淋漓尽致。到近代,潍县成了国内外闻名的风筝产地和市场。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曾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发明之一。经过岁月的变迁,潍坊的风筝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从一家一户的简单制作,到后来出现一座座规模较大的风筝生产工厂;从精细小巧的动物风筝,到形象逼真的人物风筝,再到量重而型大的企业形象风筝,变化多端,迷人眼目。潍坊人喜爱风筝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年春天,潍坊就成了风筝的世界,微风吹拂下的天空里,飞悬着数不清的风筝。

潍坊风筝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品种繁多、起飞灵活,在中国的风筝家族中,以题材丰富广博、材料选用奇特、设计夸张变形,以及放飞时巧用力学原理,构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神韵,蜚声中外。它以轻薄的丝织材料为主,也用纤维较长、韧性较好、轻薄的纸质材料;骨架以质轻、挺拔、有韧性和弹性的竹材为主。

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龙头蜈蚣最为突出,据说是受了龙骨水车的启发而制造的,现在已发展成许多品种,小的可放在掌上,大的有几百米长,造型、色彩也各不相同,从很简单的白纸糊身、红纸糊头、不画一笔、不染一色的蜈蚣风筝,到色彩缤纷,绘金描银的九^神龙风筝。从构思奇妙的“二龙戏珠”到三条巨龙在空中呈“Y”字形飞行的“哪吒闹海”,千变万化,奇巧百出。

潍坊的长串风筝除蜈蚣之外,还有各种不同的题材。如“梁山一百单八将”是把梁山泊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做得个个形态不同,栩栩如生,放上天去排成一队,各持兵刃,随风飘动……

历史上,潍坊风筝分“细货”“粗货”两大类。“细货”指当地风筝艺人为官宦达贵、文人墨客赏玩制作的精品;“粗货”指以杨家埠为代表的农村制作的供民间百姓娱乐的商品,两大类风筝各有特色。精品风筝从骨架到绘画细腻考究,题材丰富、品种繁多、造型逼真,面料一般用丝绢,绘画多采用工笔画法,不但适用于放飞,也是室内装饰陈设玩赏的高档工艺品。商品风筝粗放价廉,面料一般采用年画纸,绘画多采用杨家埠木版年画手法,用年画“品色”绘画,色泽鲜艳、对比强烈,这种风筝在空中放飞的展示效果相对更好。

风筝的绘画构图与设色最能体现地方特色。潍坊的风筝吸取了木版年画的技法,又博采京津画风筝之长,线条粗犷,色彩以红、黄、蓝三色为基础色,重笔浓抹,色调明快、浑朴,在对称中达到强烈的美的视觉效果。

自1984年起,潍坊每年举办一届国际风筝节。1988年,潍坊被世界风筝联合会确定为“世界风筝之都”。在潍坊,还有一座世界最大的专业风筝博物馆,陈列展出着历届风筝节的中外风筝佳作。

2006年,潍坊风筝被列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沙燕儿・风筝魏・六角

中国的风筝艺术不仅因民族文化传统的悠久而源远流长,而且因地域文化的丰富多采而各有千秋,它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音乐、舞蹈、戏剧、民俗、宗教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了前面提到的阳江风筝和潍坊风筝外,还有北京风筝、天津风筝和南通风筝等颇具知名度的风筝流派。

北京风筝品种很多,传说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中就有40多种扎法,而《北平风筝谱》中则收录记载了200余种。事实上,北京风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记载。清明时节出游放风筝是北京一带的民间习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了当时人们“各携纸鸢”于清明扫墓后施放较胜的盛况。

在众多的北京风筝中,有一种性能最好、对全国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风筝,那就是外形像一个“大”字的“沙燕儿”(或称“扎雁儿”“沙雁儿”等),有的也叫“京燕”。

“沙燕儿”的头是燕子头的平面变形,眉梢上挑,两眼有神,再加上那对剪刀尾巴,宛如燕子一般。“沙燕儿”又分“胖沙燕”“瘦沙燕”“比翼燕”等品种。人们还在“沙燕儿”的膀窝、腰节、前胸、尾羽等处加上蝙幅、桃子、牡丹等吉祥图案,寓意幸福、长寿和富贵,把“沙燕儿”打扮得五彩缤纷,充满情趣。“沙燕儿”结构简练,只由五根竹条组成主骨架,它的翅膀由上下两根竹条在端部弯曲而形成形状特殊的“膀兜”,使其在风小时能起,风大时也能稳,“沙燕儿”的飞行性能优于其他类型的风筝。

天津风筝也是很有特色的风筝流派之一。天津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其特色突出表现在骨架扎绑技巧和图案色彩方面。

风筝的来历范文第5篇

一、活动的重要意义

三八妇女节是女性的节日,是天下母亲的节日,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开展一些实在而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妇女的伟大,为妇女骄傲,懂得去赞美女性

二、活动目标

1、了解三八妇女节的来历。

2、了解世界著名女性的事迹。

3、为妈妈庆祝一次节日。

4、懂得去赞美女性,为妇女骄傲。

三、活动时间

两周

四、活动实施

1、通过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世界妇女节的来历。

2、上网、上图书馆、询问家长等形式,了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的有关事迹。收集有关妇女的故事,在班里开故事演讲会,体会妇女的伟大。

3、观察妈妈一天做的事。看看妈妈一天做了哪些事,分析妈妈哪些事是为自己做的,哪些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在做,体会妈妈的辛劳。

4、为妈妈过一个有意义的三八妇女节。共同策划,想想好的建议:给妈妈一个惊喜、为妈妈分担家务、答应妈妈一件事、为妈妈唱首歌、为妈妈亲手做上一张贺卡、省下零用钱为妈妈买一件礼物、向妈妈说说心里话……

5、落实行动,回家为妈妈过节。

6、交流活动感想。

五、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感恩母亲》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序

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答)

对 !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规划方案《三八妇女节感恩母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举行《感恩母亲》的主题班会有着特殊的意义。

女主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妈妈,没有妈妈,就没有我们。

男主持:没有妈妈的教导,就没有我们的成绩。

三、第一部分:歌颂历史上的妈妈 ----- 培养感情

女主持: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的妈妈,伟大的妈妈,她们的故事流芳百世。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

花木兰、奈太君、孟母三迁、

古:xxx————岳飞的妈妈

xxx————孔子的妈妈

xxx————孟子的妈妈

四、第二部分:讲述妈妈们(查找)的故事 ----- 产生感情

男主持:听了这些妈妈的故事,不禁使我们联想到自己的妈妈。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成长中,离不开我们的妈妈。我们要对妈妈说:

(全体)妈妈,我们不忘您!

五、第三部分:讲述自己妈妈的故事 ----- 抒发感情

女主持:听了我们妈妈的真实故事,使我们的心与妈妈的心贴得更紧。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成绩,都离不开妈妈,我们要对妈妈说:

(全体)妈妈,我们谢谢您!

六、第四部分:升华 ————

升华感情

女主持:给了我们生命的妈妈,是妈妈,

男主持:教育我们的学校、老师,是妈妈,

女主持:培育我们成长的祖国,是妈妈,

齐: 我们要大声对妈妈说:

(全体)妈妈,我们爱您!

(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七、班主任总结:

大家好!再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开了一次成功的班会。全班同学全员参与了班会的全过程,我想大家都有体验、有收获,都受到一次爱妈妈、孝敬家长的教育。我们要以此次班会为契机,发奋学习,努力向上,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八、结束

主持人宣布:《感恩母亲》主题班会到此结束!(会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画的美丽的图画送给自己的妈妈,并给妈妈讲述一个让妈妈开心的故事。)

附:导入

(感恩母亲的爱

是您,将我带到人间。

教会我在成长中,如何走过沟沟坎坎。

是您,领我认识世界。

天寒地冻时,将我双手放入怀中温暖。

您用爱心穿引的线,

那一针一线,都是您的爱在悄悄蔓延。

如果我是风筝,您就是拉动风筝的线;

如果我是一条船,您就是灯塔是港湾;

这就是母亲的爱,这就是母亲的情。

她柔柔如水,轻轻如烟,深沉如海,恩重如山!

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变桑田。

相关期刊更多

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科委

当代体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青年作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