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报表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会计报表;分析
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另外,会计报表附注也是组成会计报表构成的主要部分,下面谈谈我对会计报表进行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报表,反映某一时点企业拥有的资金来源的表。资产负债表强调时点性,因为企业的资产状态及资金来源状态每时每刻都可能随着业务的发生而发生改变。资产负债表的设计原理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以,资产负债表表式的设计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表内容反映了企业拥有的资产种类,即企业资产以什么形式存在,存在形式如:银行存款、原材料、房屋、设备、无形资产等形式;右表反映了为购买左表资产的资金来源情况,即购买左表资产的钱是从哪来的,是向别人借的(形成负债),还是自己的(形成所有者权益)。
利润表又叫损益表,利润表是期间表,是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的收入、成本费用及利润的报表。利润表的设计原理是:收入-成本费用(包括各种成本费用及税金)=净利润。利润表是企业会计报表中的第二主表,按会计法律规的规定,利润表是以权责发生制对企业某一期间的收入成本进行核算并反映出某期间实现的利润及净利润,净利润是归属企业所有者的净收入,是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指标之一,也是企业所有者考核经营者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现金流量表,也是期间会计报表,反映企业某一期间内现金流变动情况的报表。企业现金流分为经营类现金流、投资类现金流、筹资类现金流。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指的现金指的是现金等价物,不仅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还包括了在三个月内可变现的各种有价证券。现金流量表的设计原理是: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在于据以评价企业获取现金流的能力。现金获取能力强,表明企业资金没有压力,那企业充满了活力。
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对会计报表中重大事项进行的进一步说明;对不能在会计报表主表反映或难以在会计报表主表中反映的重大事项进行补充说明,包括对可能影响企业持续能力事项的说明。会计报表附注的能使会计报表阅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了解了会计报表三张主表及会计报表附注的基本含意,现在让我们用一个假设的简单的案例一起来对会计报表项目的内容作更通俗易懂的解析吧。
假设新成立甲公司,仅发生一笔业务,即用银行存款注册资金100万元,那么此时点形成的资产负债表就只有两个数字,即左表体现“货币资金”100万元,同时右表反映100万元的钱是股东投入的,在“注册资本”项目中体现。公司用10万元采购了生产用原材料,于是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转化为原材料,则资产负债表左表中“货币资金”减少10万元,同时资产负债表右表“原材料”项目增加10万元,如果用货币资金购买车辆等固定资产,那货币资金资产就转化为左表中“固定资产”项目;在资产负债表右表中,资金来源也是可以随时变化的,如采购物资未付款情况,增加了左表中的“原材料”,因原材料采购是欠债而来的,同时增加了右表中的“应付账款”,又如向银行借款,增加左表货币资金项目的金额,同时增加右表中L短期借款。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就是这样随公司业务变化而变化的,将一定期间资产负债表项目中相同业务同类项汇总得到的最终数据就形成了资产负债表某一时点的数字。不同资产具有不同的流动性,资产流动性指资产变现的能力,容易变现则流动性强,不容易变现则流动性弱。资产流动性高,经营风险相对较低,资产流动性低,经营相对弱。如:比较“银行存款”与“应收账款”,显然“应收账款”需要变现,面临着坏账风险,所以,货币资金质量比应收账款质量更好。了解了资产负债表各类资产的特点,不仅可以了解企业大概拥有的资产种类,还可以结合产业行业特点分析各类资产结构的合理性。
利润表是反映某一期间公司的经营成果的报表。如:公司本年度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直接生产成本250万元,发生的管理成本80万元,各种税费50万元,那么净利润为120万元。净利润属企业所有者所有,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右表中“净利润”项目内,这就是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联系之处,当公司盈利,资产增加,当公司亏损,资产减少。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主要经营业务形成的现金流情况。如上述甲公司,虽然盈利120万元,但如果甲公司本年500万元的销售收入中未收款就达400万元,那本年度120万元的净利润如何保证?如果400万元收不回来形成坏账,还会有120万元的利润吗?经营性现金流不理想,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迫使企业向外筹资即借款,有借就有还,这借还之间的业务形成了筹资业务现金流增减变动的情况,而借款规模大小代表着企业今后筹资风险的加大。投资类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对生产设备等长期资产的投入规模,将长期投资等项目与行业发展前景相结合进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会计报表附注主要反映了会计报表不能反映的对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事项,如新产品研发失败。新产品研发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损失惨重并最终被大公司吞并等。所以,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分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与作用
第一,从企业投资者角度来看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看企业的赢力能力情况,因为盈利能力是投资者资本保值增值的关键。第二,从企业经营者角度来看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盈利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为了正确评估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效率,测定各种投机机会对当前和未来的影响。第三,从企业债权者角度看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为债务资本的顺利收回和债权者的收益状况与风险程度是否适当,是否能使股东财富最大化。第四,站在政府部门角度,是为了正确评价和制定更加有效的国家方针、政策、满足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和监督的需要,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有效地发展。第五,员工是企业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内部员工切身利益。第六,从企业客户角度来看: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如果企业向客户购买商品物质,客户首先必须对企业支付能力和信用情况作以了解,以便制定合理的信用决策。从以上对财务分析的阐述中不难看出,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从其相关的信息中评价和分析出有用的决策信息。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及原则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包括内容:(1)对外会计报表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分析、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分析,利润分配表分析等。(2)内部会计报表分析,包括成本报表分析、费用报表分析、责任会计报表分析等。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原则: (1)公开性原则:企业的财务指标应以适当形式公开,才能满足企业外部的股东、债权人以及其他报表使用者的需要。(2)稳健性原则:该原则要求人们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宁可低估但不能高估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宁可高估而不得低估企业的财务和经营风险。(3)可比性原则:比较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指标时,一定要注意指标间的可比性。(4)全面性原则:财务指标是一种价值指标它涉及企业经营等方面,应把各种财务指标有机地联系起来,全面地引出结论。(5)相关性原则:不同指标具有不同的用途,而不同报表使用者也有各自不同的分项目的相关性原则即表明企业提供的财务指标应能适应各类报表使用者的共同需要。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1.水平分析法
水平分析也称横向分析方法,是指将反映企业报告期财务状况的信息(一般也就是会计报表信息和资料)与反映企业前期或历史某一时期财务状况的信息进行对比,研究企业各项经营业绩或财务状况的发展变动情况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在使用水平分析法进行分析时,还应特别关注相关指标的可比性。看看是否存在因会计政策或会计处理方法变动而影响了报表中某些项目前后的可比性。
2.结构百分比分析法
先将报表中的数据按一定标准换成百分比,然后将不同年度的报表逐项比较,查明某一特定项目在不同年度间百分比的差额,第二通过各项目的比重,分析各项目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项目比重越大、重要程度越高,对总体的影响越大,然后分析其各项目的比重与前期同项目比重对比,研究各项目的比重变动情况。
3.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又称纵向比较分析,是根据企业连续数期的财务报表,以某一年份为基础,计算每一期各项目对基期同一项目的趋势百分比。
4.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财务分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是指利用会计报表中两个相关数值的比率来反映和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实质上是将影响财务状况的两个相关因素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比率,借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一种分析方法。
5.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确定影响因素,测量其影响成度,查明指标变动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分析产值、销售收入、材料消耗、生产成本等项目的变动原因时可用此方法,一般将实际与计划指标比较,测试各因素影响变动的具体情况。
四、要意识到财务报表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只是单个企业的信息,却不能了解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对一个企业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是不能通过单个企业的财务报表直接感觉到的。
1.货币计量。货币计量在强调其会计信息货币性的同时,丧失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非财务信息,而非财务信息对企业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所采用的货币计量却忽略了非财务信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2.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信息即历史成本法。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反映了企业投资的结果,右方是企业以往融资的结果,左右两方共同反映了企业的财务和资本结构,可以看出企业拥有资产的原始投资。但是这些资产能给企业带来多少经济利益是看不出来的。而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利益是企业拥有资产的本质所在,也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关键所在,显然现有的资产负债表不能提供这一重要信息。
3.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是近似计算信息:诸如坏账的估计、收入的确认、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的估计,在建工程和在制品完工程度的估计等都是由会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估计出来的,因而一般都是近似值。
4.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都是暂时性的信息:因为无论是好还是坏,财务报表是分期编制的,一般反映单个期间为1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真正盈利或亏损是企业终止清算时才能计算出来。
5.财务报表信息是按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强调收入按照实现原则确认其收入与费用的配比,致使收入费用的确认与现金流入、流出产生一定的时间间隔,而利润表不能提供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关系的信息。
6.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能够被人为操纵,因为会计工作在涉及利益关系的同时又是由人构成行为主体的工作。
五、完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对策及其建议
第一,财务分析人员应该注意财务报表是否规范,对于不规范的报表,其真实性也应受到怀疑。
第二,要注意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完全,如有遗漏,则违背了信息披露的充分原则,信息遗漏很可能是在不想讲真话的情况下形成的。这样的财务报表,真实性无疑要大打折扣。
第三,要注意分析数据的反常现象。反常的数据如果没有合理的原因,则要考虑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贯性是否有问题。
第四,应该充分注意审计报告的意见及相应的会计事务所的信誉,以此作为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判断的一个依据。对于采用历史成本法所存在的诸多缺陷,笔者认为采用重置成本计价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弥补这一不足。
第五,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比较标准的不确定性会对财务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通常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在横向比较时,同业标准的确定用样本企业平均数替代整个行业平均数,相比较而言,以样本企业平均数作为同业标准不仅在操作上可行,而且更具有代表性,更能客观地反映行业的真实水平。其次,在进行趋势分析时,应正确判断历史数据作为比较标准的合理性,不能仅仅关注数据大小的变化,而应该结合企业经营环境小心求证,得出分析结论。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分析方法;重要意义;建议
一、引言
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是指各类报表使用人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遵循的一般规范,一般而言其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原则:目的明确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全面分析原则、系统分析原则、动态分析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二、企业常见财务分析的方法
(1)趋势分析法。它是帮助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前后变化及其原因,其数据是绝对值也可以是百分比数值。(2)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经济指标的比率,来查找差异的一种方法,它计算出来的数据是个相对数。(3)比较分析法。是把企业的实际数和预算数进行对比,说明企业财务信息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差异。它可以是企业本期财务数与上期财务数对比,也可以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对比。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但比率分析法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来说更加直观,因此也是财务报表分析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首先,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反映该企业在一段时间里面的具体的公司经营的财务状况以及公司的经营成果,这样就有利于该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根据企业里面的具体状况来了解本公司的具体的各项工作指标以及该企业具体的业务完成情况,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有效的了解到自己的工作存在的问题。因此,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迅速的找准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升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效益。
(二)有利于国家相关部门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
通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审查,有利于国家的相关经济监督管理部门快速的掌握住相关的企业管理运营状况。通过对各个行业的企业财务报表的汇总处理分析,国家的经济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迅速的掌握住国家的各个行业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得具体的情况,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保证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给投资者提供真实的企业管理材料
通过对一个企业的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和审查,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的有关各方可以快速的掌握住这个公司的具体的财务经营状况。通过这样的方式,投资者以及债权人就可以迅速的分析出来该企业的具体的盈利能力以及发展的具体前景,给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的投资和贷款提供很高的参考价值。
四、做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好企业财务报表体系
其一要完善财会报表中的账务信息披露,增加有用账务信息,增加财会报表的批注,取消无用账务信息,如金融衍生工具、企业风险等相关账务信息等。其二要明确企业财会统计报表的目标,定位要为债权人、企业、公众提供准确、真实、完整、及时的财会账务信息。其三要建立起适应新经济形势下比较通行的指标模版,完善目前我国财会体系基础上创新深人的分析方法和指标。
(二)做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两个结合”
一方面,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有机结合。可以说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业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动态分析是必须要注意的。不仅要弄清楚过去的情况,同时要对当前情况进行恰当地分析,这对企业未来的预测也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现在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很难对这些外部环境进行定量分析,但是这些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报表的情况又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出定性判断,以定性判断为基础,进行定量判断与分析,将量的精密计算和人的经验作用充分结合,达到最优化报表分析的目的。
(三)运用好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附注信息
对财务报表自身难以或根本无法进行充分表达的项目和内容所进行的详细解释和补充说明,就是所谓的财务报表的附注信息。在分析企业的财务过程中,对于财务报表和相应的附注信息应该进行充分利用并联系各种相关信息。只有深入研究和分析各种信息,才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才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情况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价。
(四)加强企业相关人才队伍建设
无论财务报表的具体分析方法采用哪一种,对于得出准确的分析结论来说,相关人员的判断能力都是极为重要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分析人员对报表指标的判断能力和解读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分析人员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市场影响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起正确的理念,对现代化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做到能够熟练的掌握,逐步提高和培养分析人员收集和运用综合数据的能力及在分析问题时的判断能力,进一步为企业的决策与管理提供可靠、真实的依据。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就可以有效地从企业的财务报表里面寻找出来该企业的经营成果,并可以有效地衡量出来这个企业目前的财务经营的状态,并根据财务报表的数据精确地评估出该企业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地运用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以便能挖掘出更多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葛文雷,张丹.财务管理[M].2版.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49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医疗机构;财务网络系统;财务培训
1.医院财务管理的内容
医院财务管理范围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对外投资、货币资金等,以及财务分析和监督检查。
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医院一切财务活动在院长的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统一负责管理。医院财务实行“计划”为特征的院长负责制。预算内的支付,由本单位财务负责人复核,由医院院长或院长授权的副院长审批,即可办理;属预算外的,由院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医院财务负责人复核,经医院院长审批或由院长授权的副院长审批。
2.财务报表分析是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
《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情况表以及基本数字表等组成。医院财务报表分析,不仅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医院达到预期经济目标的重要管理方法。医院通过对不同时期收入、支出、结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通过因素分析,可测定各因素变化的影响;通过经济批量分析,可掌握药品、库存物资的利用情况;购、销、存进行一体化管理,既保证业务正常需要,又不积压资金;评价经济效益,核定最佳经济批量,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对制剂生产进行本、量、利的测定,评价经济效益;通过趋势动态对比,可对医院的发展趋势进行测定;通过对大型设备投资项目进行专题分析,可减少盲目投资带来的损失,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充分利用医院财务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为改进医院理财水平,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服务。
总之,通过对医院财务报表分析,可以正确地评价医院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更好地进行经营决策,促进医院快速发展。
3.医院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指标
3.1资产效益指标
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业务收入/平均占用固定资产净值(百元),该指标说明医院平均每百元固定资产所产生的价值,反映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通过本指标的分析,有利于控制单纯依赖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增加医院收入的行为。资产收益率=业务收入/平均总资产×100%,该指标反映医院资产的利用水平。通过该指标的分析,有利于引导医院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
3.2职工人力资源效率指标
职工平均业务收入=业务收入/职工人数,其中,业务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每职工门急诊人次=门急诊人次/职工人数;每职工出院人数=出院人次/职工人数。职工人力资源效率指标是医院职工创造价值的体现,通过本指标的分析,对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医院人员效率非常重要。考虑到目前医院非在编人员较多,在进行职工人力效率指标分析时应将非在编人员纳入统计范围。
3.2成本分析指标
管理费用占业务支出比重=管理费用/业务支出;通过该指标的分析,有利于促进医院控制管理费用,减少支出,提高经济效益。百元卫生材料医疗收入水平=医疗收入/卫生材料费×100;通过该指标的分析,有利于促进医院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收入含金量。
4.医院财务分析的创新
4.1在实践上加强财务分析管理
财务分析利于医院计划预算的完成,可以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率,有利于督促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同时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虽然现代医院财务分析较之传统分析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侧重单一财务信息的分析忽视人力资源综合信息分析;漠视医疗投资效益评估;缺乏对未来价值趋势的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不完善等问题比较突出。为了能够更精准地对医院财务进行分析,首先要加强医院财务分析的对策,重视财务分析,加强专业学习。通过现代财务管理制度、成本核算方式,结合医院实际经济数据,提高财务分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其次要深入调查,取得准确无误的核算资料,并根据这些静态的、表象的数据,深入科室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医院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分析时要同医院以前年度相关指标相比较,与同行业相同时期的相关指标相比较,以便领导层了解和评价当前财务状况,收支结余,经济效益,现金流量净额等指标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化情况,找出与同行业规模医院的差距,及时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医院财务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的财务管理,涉及到医院的外部环境和医院内部的各种管理,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要体现出科学化、规范化和实用化和有利于宏观决策化的特点。
4.2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财务管理方式新突破
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生命线,也是医院财务管理手段的新飞跃。通过完善计算机财务网络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使财务内部工作的协调性得到加强;也可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网络,定期向管理部门及院长报送财务分析报告,及时提出财务建议和备选方案,从而实现财务信息管理的现代化、程序化、标准化、适时化、科学化、精确化和系统化。
4.3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
医院的蓬勃发展需要有一支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作后盾。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最终要通过人的素质来体现,财务人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财务管理质量的优劣,建立一支高素质精业务、责任心强的财务人才队伍尤为重要。一是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财务人员应增强财经法纪观念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会计法》赋予的内部监督权,规范核算各项财务收支。二是加强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为领导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三是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业绩考评。可结合采用定期轮岗、重要岗位竞争上岗的方式。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建立工作人员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竞争上岗。对财务人员的现状包括持证上岗岗位设置、职务分离、业务素质、年龄结构、培训需求等开展调研、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财务收费人员的会计和电脑技术操作水平,以适应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及网络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4.4建立适合多元化、多样化、多种经济体制医疗机构的会计制度
对营利性医院有关纳税的核算和管理做出规定,增设“应交税金”科目。二是无形资产的评估入账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当然也要严格防止无形资产的高估。在选择无形资产摊销方法时,应区分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再强制平均摊销,而是增设“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在持有期间的每一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的减值准备。而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在其预计的使用寿命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对应金额进行摊销。三是完善医院的财务报告,除了提供会计报表外,还要提供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使报表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财务信息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财务报表的分析主体——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即财务分析主体。财务报表分析是特定主体的行为,他们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分析来为自己的决策服务。这里的特定主体就是指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所以,企业的财务分析主体就是指与企业有利益关系,并希望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而获得对其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的单位或个人。
(一)两者的差异性
1、两者界定的前提不同。财务报表主体即会计主体是会计基本假设之一,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一个假定,它是一种主观上的假设。会计假设来自于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抽象,是环境赋予会计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在客观经济环境中进行会计活动时,产生的最为基本的观念总结,也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规则的思维支撑。但假设毕竟是以有限的事实与观察为基础的,还不是既定事实,有待于实践检验与科学的论证。特别是当前网络财务对会计假设的冲击,使得会计主体的涵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企业间不断分化、重组、兼并,以及跨地区,跨行业成立企业集团,使得会计主体呈不断整合之势。“主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甚至解体,会计主体业务的核算也不一定由企业本身来进行,而可以委托专门的会计公司来进行,这时企业与会计公司都可视为会计主体。
而财务分析主体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主体。财务分析主体是在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中,随着会计披露的形成而产生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针对会计主体的主观假设,财务报表分析主体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体现了分析主体的真实性特征。
2、两者存在的形式不同。虽说网络环境下,会计主体的范围扩大了,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企业总是作为一个“单一”的、“相对静态”的会计主体出现的。这种单一性和静态的特点有利于会计各项工作的开展及稳定性,这也是由会计的学科特性所决定的。而财务分析主体从一开始就是以多元化的、动态的形式出现的。由于财务分析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导致了分析目标的多元化,而分析目标的不同又导致了分析内容的各异,正是各异的分析内容最终构成了财务分析体系。所以说是分析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财务分析学科的特点。
3、两者所处的学科环境不同。会计主体是会计学最基本与最现实的依托,是会计学科体系存在与发展的立足点,会计学就是围绕会计主体假设而形成和构建起来的。而财务分析主体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处于财务学科体系的范围内。财务分析学作为财务学科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会计学的逻辑扩展,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与转换的一门学科。财务分析主体的存在是建立财务分析学科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不同的学科环境使得会计主体和财务分析主体也显现出了各自的主体属性特征。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二)两者的相关性
1、会计主体是财务分析主体的前提条件。财务分析主体的分析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会计主体而言的,是通过对特定会计主体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而为其决策服务。可以说,没有会计主体的界定,财务分析主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具有一致的最终目标。从“经管责任观”的角度来说,会计的职能就是管理好委托人的资产,并在保证资产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取得一定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代表会计主体来行使会计的这一职能并努力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而财务分析虽然因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所关注的角度、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的出发点有所区别,但是这种区别并不说明不同财务分析主体的目标不存在共性。早在20世纪中叶,创立于美国杜邦公司的杜邦分析系统就证明了这种共性的存在。杜邦分析系统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就是因为它将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责任者的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企业权益收益率,它使企业不同的利益关系人——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在不同的财务分析出发点上,寻找到了最终的目标——企业净资产获利能力。由此可见,在追逐企业净资产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上,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是一致的。
3、会计主体与财务分析主体同处于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主体作为财务报表的编制者是会计信息的供应方,财务分析主体作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是会计信息的需求方。由于会计主体了解会计信息生成的过程,掌握着会计信息背后的经济实质,因而在会计信息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而外部财务分析主体由于不参与企业的经营过程,无法从报表上辨别会计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因而在该系统中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在此需特别指出作为企业内部财务分析主体的经营者有着“双重身份”,既是信息的需求方,又是信息的供给方。一方面,经营者担负着管理企业的责任,要利用报表信息为其经营决策服务;另一方面,又要提供会计信息给企业的外部分析主体。经营者这种“天然的”信息优势地位使得其所披露的信息只会满足本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这必然会对外部财务分析主体的决策造成影响,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市场的交易费用,降低市场效率。因此,明确经营者的这种特殊地位,通过采取相应的监督与激励机制,对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