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积极人生的十种力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简称中药材GAP)认证工作,保证中药材GAP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局经过认真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并在开展试点认证摸底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复讨论研究,制定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及《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药材是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的基础原料。实施中药材GAP,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中药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的规模化、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对全面深入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及有关规定,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及要求,进一步加强药品的监督管理,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予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中药材GAP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二、自2003年11月1日起,我局将正式受理中药材GAP的认证申请,并组织认证试点工作。《中药GAP认证申请表》(见附件3)由我局统一印制,各地可根据需要数量向我局领取,也可从我局网站下载使用。
三、中药材GAP认证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政策性、技术性和社会性都很强。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加强对中药材GAP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坚持依法行政、积极稳妥、质量第一的原则,做好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注意总结经验,认真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办法,保证中药材GAP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地在执行中有何问题及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局药品安全监管司。
附件:
1、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
2、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
3、中药材GAP认证申请表
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挪威的森林》也于9月中旬在内地上映。
《挪威的森林》折射出孤独感
人们喜欢这部忧伤的恋爱小说和其电影,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部作品中流露出的那无处不在的孤独、无奈与失落,体会到孤独对人性的不断纠结与侵蚀。很多人觉得是在读自己,是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游历,从中人们看到了自己本人。因此,这部作品深深地扣动了人们的心弦,引起了大家心灵深处强烈的共鸣。
《挪威的森林》中的人物大多生活在孤独、失落和空虚的状态之中。主人公渡边是个对一切都保持距离感的人物,除了对直子和绿子的情感纠葛,在他身上丝毫感觉不出对繁华都市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热情,有的只是淡漠、不屑、黯然神伤。直子是一个美丽娴静、多愁善感又自我封闭的女孩,在最喜爱自己的姐姐和青梅竹马的男友先后自杀离去后,承受着巨大的孤独和无奈,无法与他人顺畅地沟通,住进了“与世隔绝”的疗养院。永泽是渡边的好友――“他既具有令人赞叹的高贵精神,又是个无可救药的世间俗物。他可以春风得意地率领众人长驱直进,而那颗心同时又在阴暗的泥沼里孤独地挣扎……”他们都有忧郁而孤寂的情感气质,迷惘而又困顿的人生理想,对于生活的无奈渗透到了他们生活中的各个部分和人生的各个阶段。
《挪威的森林》中的主人公们都不断地在孤独迷茫中寻找着自己,渡边的好友木月拒绝与朋友和爱人之外的世界接触,不愿意面对人生的诸多麻烦,在17岁时选择了自杀;直子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着不得不接受的成长,在快要离开了疗养院前夕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永泽选择以游戏的姿态、的方式对待人生,结果只是更加孤独和空虚;活泼可爱、直率豪爽的绿子并非没有烦恼忧郁,她出身贫寒,生活也面临许多困难,但她学会了适应,适应多少有些不公平的时代,能永远带着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她适应、包容现实的能力吸引了主人公渡边,让渡边“感受到了一种健康充实的现实生活,体会到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尽管千疮百孔,但仍不失生存下去的意义……”
从《挪威的森林》看如何面对孤独
孤独是人永恒的生存体验,它永远存在又无法逃避。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每个人都处于紧迫的生活节奏和心理压力之下,而迅速变化发展的社会,对人们价值观也造成极大的冲击,这些或多或少都会令人产生孤独、无奈和迷茫的感觉。《挪威的森林》不仅呈现了都市青年人孤独的精神生活,也展示了对待孤独与无奈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模式,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感悟:
1.孤独是成长的一部分,学会坦然接受它
成长过程中自然会不断地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异性的交往、对他人的关爱、对环境的适应、对自己存在方式乃至人生方式的选择等等。如《挪威的森林》主人公们的心路历程一样,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会经历一番自我确认、自我定位的痛苦煎熬,在孤独迷茫中会对生命的本质、社会现状、自身处境等进行思考、审视和质疑,这其实也促进了自我的成长。随着岁月的流逝、年岁的增长,成长的脚步不会停滞,孤独感自然也会始终伴随左右。所以感到孤独时首先应该学会用坦然、平静的心态去接受它,承认自己处于孤独的状态,慢慢去适应它,而不是刻意回避和抗拒。然后试着看看自己能做些怎样的改变和调整,让生活充实一些,内心丰富一些。这样一来,孤独可能就不再是那么可怕,也许随时可以转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2.不要自我封闭,尽可能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交往
人是群居的,社会性的,不仅生活中需要相互依靠,在心理上也需要相互依。人需要在健全的社会关系网中获得彼此的认同和好感,以达到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一旦发生孤立,寂寞孤独之感便难以避免。比如,木月、直子由于拒绝和外界交往,逐渐丧失了与外界沟通、适应的能力,对现实社会无所适从、心存恐惧,最后选择了自杀。因此,当内心感到孤独时,千万不要自我封闭,那只会令自己的状况更糟糕。要知道,只有参与到各种社会交往中,并在与他人交往中不断探索和证实自我的存在,发现自我的价值,才有可能真正走出孤独。
关键词: 大学生 轻度抑郁倾向 特点 心理调节对策
一、引言
人类在享受日新月异的社会带来的高效、舒适与文明的同时,却由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与日俱增和压力舒缓渠道的匮乏,越来越多的人遭受到抑郁症的折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全球抑郁人口多达1.2亿人,抑郁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目前已经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每年给中国带来的经济负担达到了621.91亿元。大学生承受着诸多的烦恼与困惑,在社会优势群体的光鲜外表下,心灵的迷茫很难得到公众的真正理解,“郁闷”已成为大学校园中最流行的口头禅。我国学者对青少年抑郁的研究显示,大中学生抑郁检出率可高达18%―36%。抑郁情绪导致大学生学习、交往、生活方面遇到障碍,自伤、他伤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引导大学生关爱自我,走出抑郁倾向,建立和谐的身心健康机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二、大学生常见轻度抑郁倾向的特点
大学生轻度抑郁倾向的常见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认知偏差,倾向于以消极的角度看待人和事,对现状有所埋怨。二是情绪低落,闷闷不乐。三是社交退缩,对学业与生活表现出无所谓,不感兴趣。尽管这些表现一定程度上与抑郁症有类似之处,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未达到抑郁症的症状标准。因此,我们称之为轻度抑郁倾向。
大学生轻度抑郁倾向在不同的年级、性别、环境间具有显著差别。
1.不同年级的学生抑郁倾向存在显著差异。
大一新生的抑郁程度最高,主要原因是未考上理想的院校或专业、远离家乡生活不适应、不适应社交圈变化、学习内容与方法的变化等。其次是大四,主要原因有就业压力、处理大学恋情等。大二和大三的抑郁程度较之前两个群体较低,且大二和大三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2.不同性别的学生抑郁倾向存在显著差异。
抑郁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女性抑郁患者是男性的两倍。女性经历悲伤时会想到可能的原因及其对她们感受的意义。相反,男人则试图通过集中注意于其他事情或者投入体育运动来积极地分散自己的抑郁情绪。
3.大学生抑郁情绪与生活环境紧密相连。
大学阶段是人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阶段,大学生仍然处于尚未成熟的特殊阶段,生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可能引起抑郁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影响程度较高的十种生活事件依次为就业(升学)压力、亲友死亡、亲友患急重病、恋爱不顺利或失恋、学习负担重、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家庭经济困难、被人误会或错怪、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
三、心理调节对策
既然抑郁倾向的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那么相应的心理调节对策也就应当是多维度的。
1.接受专业心理辅导
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关注,纷纷成立了正式的心理健康中心,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培养兼职心理咨询师,开展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为大学生抑郁倾向的调节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寻求专业、半专业心理辅导,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途径:一是一对一的专业心理咨询;二是团体心理辅导;三是朋辈辅导。每种方法的效果各有千秋,但都是心理辅导的好方法。
2.参加丰富的校园活动
所谓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学校校园特定环境为背景的学校文化精神和氛围。一般来说,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同步发展,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总是通过一定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个体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精神、心灵、性格、素质的塑造。当个体融入到集体中,充分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展示自我才能,获得充足自信,结交一些朋友,具有抑郁倾向的学生往往就会变得乐观、开朗。
3.自我调节
(1)运动法
不同的运动形式可以帮助人们减少压力,放松心情,减轻抑郁情绪,使人们精力充沛,增加平衡性及柔韧性。从总体功能上来讲,运动疗法安全、有效而且简单易行,但进行新的运动项目之前,一定要同医生商议。结合抑郁倾向及各项运动的特点,在此主要介绍四种运动:一是慢跑。慢跑可以改善睡眠,增强体质,愉快心情,还可以净心宁神。二是乒乓球。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可以锻炼全身,集中注意力,使人灵活起来。三是登山。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登山是一个相对艰难的过程,同时也在克服困难的同时看到了更壮观、更宏伟、更辽阔的风景。对于具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来说,登山是一次锻炼身体的过程,更是一个锻炼毅力、体验生活的过程,对于他们的消极思维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四是瑜珈。瑜珈的功效之一,便是帮助人放松身与心,以最自然的疗法消除身体的不适。瑜珈的最精深的内蕴不仅在调身,而且在调心;既塑造人外在的形象,又关照人内在的感受,给人一个源自内心最深处的力量。
(2)社交法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具有抑郁倾向的人常常不愿意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就容易丧失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撑。社会支持是指被支持者所觉察到的来自重要他人或其他群体的肯定、尊重、关爱和帮助。研究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不良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根据刘春梅的研究,大学生感受到来自重要他人的肯定与支持、陪伴与亲密感、满意度主要与SCL一90的抑郁、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来自重要他人的冲突与惩罚与SCL一90的9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可见,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大学生抑郁症的自我治疗中要重视良好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与利用。
(3)积极日记法
积极日记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写积极日记,发掘生活中的人、事、物的积极的一面,进而改变一个人消极的思维方式。“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具有抑郁倾向的人往往只看到反面、消极面,从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与斗志。积极日记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社会环境。建议患者每天自由地书写,不限题材、体裁,不限字数,不予检查,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从乐观、积极的角度看待笔下所写之人、事、物。坚持半年左右,写日记者往往已经学会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对于抑郁倾向的人而言,犹如釜底抽薪,是能够起到关键性作用的。
(4)阅读法
阅读心理治疗源于古代,流行于现代。阅读疗法是一种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达到修身养性、建立新的认知、调节情绪、重塑行为模式等目的的心理治疗方法。阅读疗法的特点是:治疗目的藏而不露,治疗过程潜移默化,治疗方法温文尔雅。笔者推荐一套用于阅读心理治疗的文集――《阅读心理治疗》,该文集有5本,分别是《大自然是一间疗养院》、《人生一首未完成的诗》、《挖掘你的快乐之源》、《习惯铸造人格》和《音乐的精神分析》。如果能够每天大声朗读一段或优美、或宁静、或恢宏、或幽默的文字,自我调节效果是非常好的。
(5)音乐欣赏法
音乐疗法是一种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治疗方法,是研究音乐对人体机能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音乐治疗疾病的学科。在心身疾病的防治中,音乐疗法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它将成为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的主要手段之一。音乐疗法是音乐艺术与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综合的应用,音乐疗法简便易行,无须特殊设备,在基层医院及患者的家中尤其适用。在医疗资源尚不充分的今天,对提高心身健康,辅助治疗各种疾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使用音乐疗法时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是“自信自强”,树立康复的信心和勇气;第二是“对症下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音乐,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人士,如擅长使用音乐治疗的医生、心理咨询师等;第三是“随机应变”,根据病情缓和的程度变换不同的音乐。
四、结语
如果一个人的兴趣是单一的,那么他快乐的源泉也就是单一的,一旦这个源泉出现任何问题,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本文所综述的几种心理调节策略,尤其是自我调节策略,既可用于治病,又可用于预防。这些方法不仅无痛无污染,而且简单易行,节约社会资源。在大学期间,如果能形成这些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影响都将是长远的,可以为他带来更多的快乐理由。此外,通过运动、社交等活动,还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改善社会支持系统,真是一举多得。我们应共同铭记这句格言:“你不可以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
参考文献:
[1]张建民,杨映兰.浅析大学生抑郁症形成原因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5):148-151.
[2]李双,吴卫东.大学生的抑郁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宜宾学院学报,2007,(7).
[3][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435.
[4]刘春梅.社会支持系统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4):113-114.
[5]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12):33-34.
新课程的班级管理理念,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翁的状态置身于班级集体中,不断的完善自己,调节自己,使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综观教育的许多成功人士,他们都是在探索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的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卓然大成的。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例如:苏霍姆林斯基论述的“能够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早有“学生自治问题”的论述等都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参与管理,集体的整体力量才能得以凸现,个体的积极性和素质才能得到提高。管理者只有确认主体在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才能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个集体才能成为主体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
本人以为班主任是班级管理者,而学生是班级体的主体,所以学生的自主意识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活力和灵魂。班主任要顺应素质教育要求,在建设班级集体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实践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当学生的自主意识形成时,这个班集体才真正具有生气和活力。或者可以说,学生自主意识形成之时,便是良好班集体的建成之日。
本人现在就将具体做法小结如下:
1 明确班集体奋斗目标,培养学生自主精神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要趁早着手,要抓住班集体生活中的每个第一。例如:在新接班级时从第一次与全班学生讲话时开始“ xx班是我家,学习靠大家;xx是我家,卫生靠大家;xx班是我家,纪律靠大家;xx班是我家,生活靠大家。”鼓励和引导学生以主人翁角色参与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工作。
一般在班主任的第一节谈话课中,我就会把对学生的总要求跟学生讲清楚。这个要求是面对全班学生的,并且要从班级的长远发展出发。我要求学生必须尽快养成和完善十种素质。即认识素质,良好的品行素质,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激发自己的潜能,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个性和优秀的情感素质。
让学生明确这个年龄段自己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并且知道这些素质将帮助他们创造美好的人生,帮助他们走向成功。然后引导学生逐步制定出班级管理目标,让他们从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发展出发,依据班主任的总要求,按照分组商量制定汇总讨论-定型的形式进行。班级目标一般包括三部分:
1.1 总体目标。
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如果班级成员素质高,则目标和要求高一些;如果是平行班则偏向于赶超式要求(一方面横向超越其他平行班级,另一方面纵向于实验班级看齐);假如班级成员普遍素质较差'则偏重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总之,班级总体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并且能够达到。不能“高不可及”。近几年我总是担任平行班班主任,我常常把班级总体目标凝成一句话。例如“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及时引导学生理解和明确其具体要求,同时它也是学生制定个体目标的依据。
1.2 分段目标。
在总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出阶段性目标。如:月目标、期中目标、期末目标等。它比总的目标更加具体、也易于操作。学生通过阶段性目标可以明确近期要哪些事,怎样去干,何时完成任务等。它是学生前进的指针和航标。对于初中一年级新生,我一般在初期引导他们从学习、卫生、纪律和生活等方面去适应初中生涯。到了中期就开始着重学习方面的引导。因为学生的最基本任务就是学习,各方面的表现最终也会反映到学习成绩上来。我要求他们首先消除不及格,按各科及格即占总分的60%部分达优即占总分的80%全面达优凸显优势即占总分的90%以上的顺序不断进步。
马卡连柯就曾经成功地以近期活动来引导和激励集体成员为实现远景目标而不断努力。从管理角度来说,这种阶段性目标是能够激发个体的行为动机的。所以班主任要将学生引向预定目标,把班级集体的外在目标内化成个体的内在目标。
1.3 个体目标。
个体目标的实现就是班级集体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落实。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班级集体目标制定出适应个体发展的个人目标。这个过程也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自己。自己起点高目标可以高些,起点低目标可以暂时低些。总之,学生的个体目标要明确、具体、可行。要有利于自身发展,要使之成为自己进步的内在动力。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活动是集体的生命。初中学生有学校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团队活动,和主题班会等等活动。这些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表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老师要鼓励和放手让去参与、筹划和组织。如:在元旦前夕,我班有一个大型文艺节目的任务。接到任务后,我放手让一个文艺积极分子去组织。在她的带动下,学生个个积极参与,他们忙于宣传、分配角色、排练等。有时,他们为了一句台词争论得面红耳赤,;有时为了一个动作他们要合演十遍或数十遍。然而他们却毫无怨言。可以看出他们是非常快乐的。在这过程中他们充分交往、沟通,互相了解,取长补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正是这种友谊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所以一直到集资租赁服装和登台表演,他们都完成得非常出色。当他们得知获得高分时是那样的高兴,那种情感体验是多么深刻啊!可见,这次活动不仅使他们加深了友谊,而且这个活动过程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和激发了他们那种拼搏向上的精神。总之,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满足,人格受到尊重,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得到大大加强。
当然,对学生而言,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就是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也是集体参与人数最多最齐的活动。班主任要关注各门学科的教学情况,协助各科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集体的每个成员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进步。教师和班主任在教学活动中还应注意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到保护。鼓励他们超越自己。并且,班主任要通过班级集体建设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这个方面我已经尝到过甜头我所带班级的教学质量在同层次班级中遥遥领先。
3 形成集体核心,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领头人,路领得好与差关键在于选拔班干部和培养班干部。那种整天忙碌于班级常规事务和事必亲躬的做法,我是不赞同的。通常,我是通过集体活动来发现和锻炼骨干的。并且创造机会以骨干为核心,让这个队伍不断扩大。最初,让他们中的几个明确职责并进行班级常规事务管理,然后,让他们逐渐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和带动其他同学参与集体管理。到了中期和后期就采用“干部轮换制度”,分配他们长期或临时性的班级管理任务。让他们在集体中充分体会管理班级,管理同伴,被同伴管理的情感体验,逐步认识到逐渐管理自己和逐自己战胜自己的益处和快乐。
实践中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去构建学生自我管理的体制,让他们人人都有上岗“施政”的机会。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3.1 建立值周制度。
每周推选一名值周班长负责本周班级管理的常规事务。这个值周班长享有班主任的权力。如:组织主题班会、团员活动、记录班务日志、检查其他班干部的工作情况等。这个角色非常重要,尤其是第一任值周班长,要选准人并加以精心培养。无论是在品行方面,学习方面,还是在工作方法上都要严格要求。当然,班主任首先要成为同学们的榜样,起示范和模范作用。第一任值周班长培养得好,就能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也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他能起到带头的作用并且成为凝聚全班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所以实践中我非常着重第一任值周班长的培养,努力树立他的威信并成为他的“中枢”与坚强后盾。
3.2 改革班干部选举方法。
学生自荐、竞选、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等方法视情况而定。如果班级集体成员多活泼开朗的,可采用自荐和竞选演讲的方法。如果是初中一年级新生,可由班主任点名委任临时班委,等到大家认识和相互了解后再正式选举。如果班级成员多数是文静、腼腆型的,则采用无记名投票或民主选举的方法。一旦班委组成,班主任便要放手让他们大胆去进行管理,要树立他们的威信并创造机会指导他们的工作和为他们排忧解难。班委也是定期轮换,目的是让更多的同学等到锻炼的机会。
3.3 建立若干管理小组。
根据具体情况在班上建立若干管理小组。如:体育组、课堂纪律组、课外纪律组、卫生组、各科学习兴趣组、宣传组等。让集体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组长领头,分工协助,明确职责。组长检查工作并做好记录,向值周班长汇报情况。值周班长将情况汇总、进行整理并向班主任汇报。老师根据具体情况组织班干部会议,肯定他们的成绩,指出以后努力的方向。
这种形式多样,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整体 学生素质的提高何集体责任感与荣誉感的增强。
4 制定集体规范,促使学生自我完善
一方面,班主任要善于利用一些已成文的规范使班级目标具体化、简易化何行为化。例如:开学时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行为举止规范》,还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竞赛。它们是促使学生健康发展的具体准则,班主任必须设法使之内化为自己的管理目标。到了中期,可以让班委组织全班同学每周一个主题地围绕班级集体总目标,使之逐渐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和动力。
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自己制定一定的班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要规范,就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和良好的班风。所以,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制定一些合理的规章制定。比如课堂常规,卫生制度,值日生要求等。也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形,自然生成一些良好的传统、习俗和风气。例如:上课做到八个字(静心、专心、深思、苦练);出门记住三句话(绝不进入玩吧游戏厅,绝不做有辱班风和校风的事,回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等。有必要时,还要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训练,使每个同学都能与班级集体行为统一。由于有章可循,纪律严明,奖惩分明,这个班级集体必定会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班级风气。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规范过程就是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这样的集体才能激发成员自我完善的内驱力。
5 建立正确的舆论,发挥集体的自我教育作用
舆论是一种公众的意见和评价,是集体中多数人的意愿反映。舆论也是班级管理中迅速见效的社会控制手段。多年实践使我认识到是否形成正确的舆论也是班级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只有当班级集体养成了正确的舆论,成员 才能真正识别是非,扬善抑恶,扶正祛邪,伸张正义,抵制腐蚀,奋发向上。也只有这时,班级集体才具有自我教育的巨大力量,才能发挥其自我教育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班级正确舆论的培养要贯穿于集体活动的始终,班主任和班委要起模范带头作用,着力弘扬正气。
6 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掌握和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家”的温暖。实践证明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增强学生的掌握约束力,促进成员平等地进行思想交流,增进友谊,这种友谊反过来又能使集体和谐的氛围得到进一步升华。这种良性的情感体验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班级集体良好班风形成的内驱力。它能有效抑制歪风邪气的滋长。
提供方法指导,让学生会上语文课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所以,学生要上好语文课,就要做到听觉和视觉并用,边听边思,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正是为终身学习“培养习惯”的教育。学生在上语文课时,养成圈、点、勾、划的好习惯,才能真正上好语文课。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新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唤醒学生自主意识。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
因此对学习必须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自主参与学习。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经常设计一些问题,提问学生,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开动思想“机器”,使他们积极投身到课堂的双边活动中。只有双边互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如用小故事引入,或借助录音、录像等手段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教师在课堂上还应针对不同的重难点,相应地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程度低与能力强的同学都得到成功鼓励,从而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从老师自身出发,开创个性化的教法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和个人经历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语文课是既是讲授课,也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再三,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多种要素,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要做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才能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师永远要怀着一颗爱心进课堂,慈爱和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愉悦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最后,要注意把课本与生活巧妙讲说,融通感性与理性知识的教学。教坛上流行这样说法:三流老师在讲台上演绎他的教本;二流老师在讲台上演绎他的教案;一流老师在讲台上演绎他的人生。这一方面,其实就强调了我们老师在讲课中要注重生活知识的灌输,在课堂上,学生最喜欢的是活生生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讲说,才是最有效果的教学。二方面,就是强调个性化教学,风格化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十个语文老师的讲课中领导到十种人生,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采用多元化教学,激活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