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用;趣味;生活化;丰富性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离不开素材,如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课时展示的示例、学生制作电子贺卡、宣传海报等。这些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外,也必须有充足合适的素材。教学素材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素养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与生活的联系、体验信息技术学习价值的重要资源。教学素材是实现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选择了适合学生的教学素材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高效。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素材,大致可以分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声音)、视频、动画等几种形式。素材获取的途径有很多,可以从教学光盘中获取,网上直接下载素材、一些课件中获取等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获取的素材进行适当处理为我所用。

合适的素材能辅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但素材的选择和使用却并不简单。在选择素材的过程中有时候会过于拘泥于书本教材,教材固然有有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地方,但是教材的改编几年才一次,有些内容可能已经不能与时俱进,况且还有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等等的差异。有些教师喜欢“拿来主义”,从网上下载的素材直接拿来使用,这样固然方便省事,但也有时候直接获取的素材不一定适合你的学生,加工处理一下或许能有更好的效果。那么到底如何活用素材为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服务呢?

一、注重实用,使素材更富生活化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提到要让学生理解信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可见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很好地为学习和生活服务。因此在选择素材时,我们首先要注重实用性,能够让学生感到所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用处。

例如七年级下册的《图片素材的简单处理》一课,分析教学目标,这节课其实是让学生学会利用软件进行图片的浏览及对图片做一些简单的处理。为了让学生对这个内容感兴趣,更为了使学生学会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便在素材方面下了一番心思。这节内容用到最多的教学素材其实就是图片,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并没有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作为素材,而是准备了一些学生在学校各种活动中的照片供学生浏览。不出所料,因为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学生很感兴趣,不用多说用软件浏览图片自然不在话下了。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对图片进行调整大小和裁剪的初步处理,这个环节中我并没有给学生提供现成的图片素材,而是挑选了几名学生上来用事先准备好的数码相机现场拍了几张照片,并有意让他们使用了横拍和竖排,这样就为后面的图片旋转埋下“伏笔”。上完这堂课后,学生们都觉得这节课的内容非常实用,可以帮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解决一些图片处理的问题。

二、增强趣味,使素材更有吸引力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学生成功地学习一门学科与他的情感特征有较高的相关。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教学素材也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仔细观察与探索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掌握初中生的个性特征,以便在备课时能够让信息技术课更多地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八年级上课第十四课《建立网站站点》,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会使用Frontpate建立网站站点,并能够在主页中插入图片、充实文字。教材上的范例原本是题为“蓝色阳光”网页,虽然这个范例比较容易操作,排版也比较简单。但上了一个班的课发现学生的兴趣并不大,很多学生认为素材太少,也无新意。于是在下一个班上课时我将网站的制作主题换成了庆祝圣诞节(当时快临近圣诞,又考虑到初中生普遍都比较喜欢动漫类的可爱图片),并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有关圣诞节的图片作为素材。没想到学生的兴致和热情超乎了我的想象,整堂课的气氛很热烈,大家都想制作一幅精美的圣诞主页展示自己的成就。我想这样的素材,不仅能激活学生的热情,在愉的情绪中进行探究和学习,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增添形式,使素材更添丰富性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材重组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协作学习

今天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人,电脑的知识与网络技术应该成为他们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学生又该如何学习计算机,很值得我们研究。我通过这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中也作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个人己见。

一、重组教材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在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中低年级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形象教学法。我们所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化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2.比喻教学法。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3.游戏学习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施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

三、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初中阶段多以安排较为直观和浅显的学科性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其方法可用下图简略表示:

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解决方法热情。就其整个过程而言,协作型学习模式更加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的过程性。在整个协作的过程中,从方案的提出、形成,方案的实施,到任务的完成都由学生自主进行,而教师仅对学生题目的选择和分析资料的方法等进行一般性指导。

以开设Flas兴趣小组为例,学生选择了英语课本中“感恩节”一课制作一个课件。学生首先上网查询或是到图书馆查找与感恩节相关的信息,包括它的来历,人们庆祝它的方式及各个国家不同的风俗等;而后,不同的小组选择了不同的视角对感恩节做出了各自不同的课件。又如,在结束了计算机组装课程后,安排学生对市内的计算机各个组成部份的性能及价格作一个市场调查,并最终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提交一个最佳装机方案。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所遇到的一切问题,课题结束时也使学生扩充了自身在课内外的知识。

又如七年级的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七年级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同学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码。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当然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这是一个个性飞扬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需要竞争。同时,这又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需要合作。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品德。

参考文献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现在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课程屡见不鲜,笔者也曾在这方面做过很多尝试,本文以我设计过的《聚落》、《澳大利亚》、《黄河》、《长江》等学科整合教学为例,对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的若干问题思考如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地理教学 资源库

正文:

伴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它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的交叉性等特点,而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广泛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决定了信息技术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如何用好信息技术,真正发挥其作用,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

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地理信息化教学平台

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形成的教学过程结构,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知识交流的载体。为此我构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辅以大量资料集合和信息交流工具的地理信息化教学平台,同时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了“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协作交流意义建构综合评价”的教学模式,这样知识获取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而是在老师的主导控制下,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索、协作交流去获取知识。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课中,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将一些地区的气候资料变成数字化学习资源并展示这些地区相应的民居景观图及简介),然后提出问题:“请说出黄土高原的窑洞、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和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上网进行自主探索,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接着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进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达成对这一问题的共识,再到全班,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班级交流(学生发言或通过网络平台演示),得出结论,实现意义建构(总结出民居与当地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课后再利用平台对全体学生进行学习评估,可以师生共同进行(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创新意识;合作交流;利用已有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

二、要善于借鉴、积累与创新,建设地理教学资源库

地理教学中需要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因此需要建设与我们地理教学有关的教学资源库,其不仅包括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还应包括大量的文字材料。多媒体素材能带给学生感官上的直接刺激,但其容量有限,制作困难,且所耗的存储空间大;而文字材料却能弥补这些不足,同时通过学生对文字材料的选取、分析、综合,也能够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我在建设地理教学资源库过程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善于借鉴。地理多媒体教学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互联网上这方面的资源非常丰富,几乎包括了地理学科的各个章节,种类也五花八门。因此我在构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或设计课堂整合案例时,总要在互联网中进行搜索,大量浏览并借鉴,其中的很多素材、资料都可以直接使用,而且在浏览、借鉴的同时,也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带来新的启示。我最近上的八年级地理上册《长江的开发》一课,其中大量的资源都来源于互联网,而且通过借鉴其他地区优秀的教案,使我在课件的设计上大量运用了九江长江段以及九江98抗洪的图片,这些在实际的上课中不仅使学生觉得课堂内容离自己更近、更亲切,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讨论更加热烈,做出的回答也更有创意,令人惊讶。

其次,多积累、善管理。互联网上的资源经筛选可作资源库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靠平时的积累,扫描的图片、录制的影像和声音、撰写的论文、报纸杂志上的文摘和学校教师制作的课件都是资源库的范畴,只要平时稍加留心,资源无处不在。资料多了,管理时就要注意分门别类,我在管理资料时就分了课件、图片、影片、声音、论文和文摘六个大类,大类中资料多的再按年级、课程或制作时间分小类,这样管理更规范,查找、使用也更方便。我在上《黄河的治理》一课时,发现平时积累的我校和其他学校教师制作的关于黄河的课件非常多,在对它们进行重组、再加工后,就很轻松地完成了该课的整合设计,可见平时积累的重要。

第三,要善于创新。在建设资源库的过程中,不但要借鉴、积累,还要在思想和方法上敢于创新,让资源库体现出自己的特点。我在建设资源库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对于自制的课件必定配有相应的电子教案或整合案例文字材料,以便以后使用;二、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大量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请他们提出建议或参与,这不仅实现了多学科间的资源共享,而且使很多技术上的关键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三、吸收了部分学生制作的作品(电脑图画、动画、电子报刊、科技小论文等)进入资源库,让资源来源于学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这也是当前整合教学最迫切解决的两个问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指其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组合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其个人素质的组成,培养起来不是一日一科之功;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考老师的多方引导、多年积累建立。如果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将使整合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多学科相互配合,特别是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我认为:学生要想上好信息技术整合课,首先要上好信息技术课。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也讲究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其学习生活相结合,例如制作课程表、制作个人网页等,但由于学习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制约,这些结合稍显牵强,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如果能加强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群策群力,设计一些既符合技能要求,又与各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的课程来岂不一举两得。我在上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一课时,课前首先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的时间在互联网上搜索与澳大利亚相关的知识材料,而后与信息技术教师联系,让他简单介绍以下网络搜索的知识,使学生的搜索更有针对性,这个建议不仅信息技术教师乐于接受,学生也非常配合,而且通过学生自己对信息的搜索、整理和加工,更加丰富了课本原有知识,一些枯燥的理论和概念变得生动直观起来,也更易于学生接受,在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情感教育 培养策略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培养学生与机器“沟通”的学科,这门课可以让学生掌握运用电脑的技能,这一学习过程是在学生与电脑之间完成的,必然会忽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许多有识之士都在担心将来孩子会不会成为无情感的“冷血人”,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信息技术教师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尝试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情感,以下便是我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具体做法。

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受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非常必要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比较放松,这时最易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和想法,我特别注意适时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如在讲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我为学生讲述国外的先进程度,同时讲述我国在信息技术上的差距,很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壮志雄心,使他们制定目标,树立理想。这种教育形式会使学生感觉不到老师在说教,比较容易接受。

二、爱国情感的培养

热爱祖国不仅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而且是一个人胸怀博大的象征。然而,爱国情感的培养不能靠简单、空洞的说教完成,而要在日常教学中点滴渗透,如今年上半学期学校的德育重点是“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我针对这一主题开展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七年级讲“画图”软件时,我让学生利用该软件,每人制作一份赞美家乡的电子绘画作品;在八年级讲“powerpoint”软件时,我让学生制作一系列“家乡赞”多媒体课件,效果比较好,学生为了制作出好的作品,查找大量文字和图片,这使得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家乡,从而更热爱家乡,正所谓,知之愈深,才能爱之愈切。

三、美感的培养

置身于大自然,蓝天、白云、青松、翠柏会使人超凡脱俗,这便是美的力量。可现在的孩子却不知什么是美。常听班主任抱怨:“某某男同学留长发,穿奇装异服,还以为挺美的,说了一百遍就是不听。”当然,任课教师如果仅是说教,则效果仍是一样,所以,我在讲完鼠标、键盘的操作后,便开展了一次快速抢答赛,主题是“美的认识”,从表面上看是让学生练习指法和鼠标的操作,实质上蕴含对学生“美感”的教育,在学习中自然渗透教育,让许多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男士长发飘飘都“酷”、都潇洒,如果不当,反而会使人感到很丑。

四、道德的培养

道德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来说这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应是首要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感的培养与教育是必需的,因为“盗版”、“病毒”、“黑客”是信息技术领域最令人厌恶的现象,但又是一直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对学生进行使用计算机良好道德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我在信息技术课上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关于“病毒”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的例子,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明白制造“病毒”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犯罪,因此,道德感的培养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五、对学校和老师感情的培养

一个学生要想在学校和班级中快乐地学习,就一定要对学校和老师有感情,相反则对学校无好感,甚至恐惧上学。经常听学生议论:“我喜欢上某某老师的课,因为我喜欢她。”不难总结出,学生对学校和老师情感的深浅,对他学好某一学科知识是多么重要。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注重教材的工具性而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和情绪体验,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而忽视学生情感的发展。积极、欢乐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信息技术课中情感的培养对改善课堂学习氛围,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培养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课上注意与学生沟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等等,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民主、平等、活跃、自主、新奇,因此,学生喜爱上信息技术课,课堂上问题越复杂,学生越爱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领域,我只作为一个指导者,给他们适时适当的指导。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一周只与学生接触一节课的时间,可我们之间的情感却很深厚,最难忘的是学生在教师节时献上的一份份电子小报、电子绘画,他们的言语是那么真挚与热情,让人感到暖洋洋的。

六、同学间团结友爱情感的培养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前准备 学习评价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35-01

人类已经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展示信息,是信息时代中学生必须具有的素养之一。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浅谈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1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技能较强的学科,教师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能充分预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讲《导购电脑设备》这一节课前,从教学环境和资源方面做好教学准备:一间拥有多媒体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凌波多媒体教学网软件、电脑组装视频、电脑组装益智游戏、计算机硬件各部件实物、PPT教学课件和一张评价表。为了提高课堂效率,需在课前检查和维护好每台学生机软硬件系统,以便学生课堂正常使用。并将课堂用到的教学资源材料发送到每台学生机指定的文件夹中。

2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2.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一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如果我们在备课时就十分重视导入的设计,在走进课堂之前能认真的推敲一下导入语,那么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授《FLASH基本操作》这一课时,利用广播控制系统向全体学生播放一个智力游戏的flas,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来完成游戏,紧接着导入新课内容:“这个游戏动画是由一个神奇的软件―flash软件制作出来的,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制作出动画片、MTV歌曲、电影、图片艺术效果、绘画等,大家想不想也来学习制作一个有趣的动画呢?”就这样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再结合接近学生生活的实例,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2.2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融洽,让学生轻松获得知识。

2.2.1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例如,讲“Word中运用图形对象组合制作艺术字标题”时,我通过课件展示板报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用自选图形和艺术字组合制作的标题,与学生一起探讨和分析采用哪些技术来完成的?提出的问题中,自选图形和艺术字制作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叠放次序和组合是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提醒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具体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并开始动手完成任务―― 组合艺术字与图形,要求采用不同的自选图形和艺术字,以及对它们进行修饰,制作出有艺术特效的标题,让学生感受创造性地运用技能的成就感。

2.2.2 注重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组内协作、组间竞争,共同提高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富有个性,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大胆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重视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任务要以学生为主体、讨论交流贯穿知识点,并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生合理搭配进行分组,有助于小组优势的发挥。例如,在讲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时,通过异质分组,将熟练操作Word软件的同学与基础较弱的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推选一名操作较强的同学作为本组的小老师,鼓励小老师充分发挥作用,组织小组认真完成拟定的制作主题及相关任务,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这样学生带着各自的任务,做起来更积极,整个课堂也始终笼罩着一种协作和竞争的气氛。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广播系统的功能展示每个小组创作的作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

2.3 认真做好评价工作,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应对任务进行检查、评价。评价应当突出以鼓励为主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学习信心,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生完成电子板报作品后,教师利用教学广播的功能展示各小组在任务环节中完成的作品,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小组其他成员倾听补充。再让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课堂学生学习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评出优秀小组、小老师和学生。教师做好学习评价表中的成绩记录,以便期末学科综合素质的评定。通过开展学生成果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合作探索的精神。

3 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一种行为。对内容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完成理性思考,既有利于解决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及时改进今后的教学。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才能使以后的教学更趋完善,这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课堂学习评价,切实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