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题学习教案

课题学习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题学习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题学习教案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三自主”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西安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2-0078-03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选择任课教师、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2003年西安科技大学应用《西安科技大学学生体育网络自主选课管理系统》,在陕西省高校中率先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课“三自主”选项教学模式。6年多来,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率大幅提高,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但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为此,总结实践成效,分析问题根源,提出“三自主”教学改革的优化对策,为高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参考。

1、“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实践

1.1 网络自主选课系统的建立

网络自主选课管理系统将教师一学生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一网络一学生的三边活动,学生使用自己的学号和个人密码,登陆学校教务处体育选课系统,查看选课的相关要求,了解项目及层次、课程内容、时间、地点和教师等信息并及时做出选择,自主、快速准确地选择所上课程,2-3 d就可以完成选课,效率极高,打破了原有男女、系别、年级、行政班等为单位的教学模式,把体育课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活动中,充分感受体育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1.2 体育设施的保障和体育项目的设置

高校扩招以来,随着学生人数的急增,西安科技大学加快了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基本满足了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现有综合性体育馆2座,400 m塑胶田径场地2个,标准游泳池2个,室外篮球、排球场地50余个,日常教学时段除篮球、足球、排球和垒球4个项目受天气原因影响外,其他项目均能全天候上课,保证了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课程项目的设置是以学生喜爱和选择为原则,积极争取开设更多的运动项目,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和自由空间。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开设的必修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垒球、田径、体操、艺术体操(女)、健美操、体育舞蹈、啦啦操、游泳、武术(太极拳、散打)、跆拳道、空手道等16项。开设的选修项目有:瑜伽、形体、定向越野与拓展、体育保健、轮滑、健美健身、体育欣赏、营养与健康等8项。

1.3 “三自主”模式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实施“三自主”体育教学的2004-2008级4154名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81.3%的学生认为“三自主”体育教学激发了自身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82.5%的学生认为“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实施,丰富了大学的生活内容。大学生对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持赞成态度的占73.3%,他们认为“三自主”学习能够掌握比较完整的知识、技能,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比选项前有所提高,说明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意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取得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体育教师角度上分析,以往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既无压力,也无动力。教学效果好与差一个样,无法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而“三自主”教学模式是学生按项目练习,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而教学,由于学生在选课时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对教师的要求就高,无形中增加了教师上课的压力,给教师带来新的考验。那些责任心强、技战术水平高、教法灵活的教师,普遍受到学生欢迎,反之,就可能被学生所淘汰。

2、“三自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选课盲目,缺少必要的指导

由于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经过正规的体育课学习,个体间的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体育的“技艺性”特点,基础薄弱的新人校学生在自主选课时难以正确把握合适的层次和项目,由于缺少必要指导,出现了学生选课盲目性,甚至个别学生还不会应用计算机进行网络自主选课,结果存在严重的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设计难以把握,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2.2 部分学生换项频繁,存在功利心理倾向

部分学生选项并非完全依据教师、内容、时间来自主选择,而是把学习成绩的高低和掌握技术的难易程度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放弃了个人的兴趣爱好,出现了为容易掌握技术的难易程度拿到高分而选课的功利心理倾向,部分学生频繁换项,多次或只选择某一个容易拿到高分的运动项目,运动技能停留在初步掌握动作的基础阶段,没有达到巩固、提高和科学锻炼的目的,不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手段、方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2.3 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认识偏差

实施“三自主”体育课教学,学生依靠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内容、教师。而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兴趣,养成习惯”理解成单纯的“满足兴趣”,在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理论方法的传授,技术实践教学环节中缺乏渗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科学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没有学会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到教学实施教学过程迁就学生兴趣,降低教学标准、放松教学要求,把学生的主观性当成了主体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休闲性、娱乐性强的室内体育项目,而选择运动量较大较累的和室外上课的运动项目的学生越来越少。

2.4 体育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评价不合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大多采用终结性评价,一般是技评、达标和平时出勤3部分。考核评价机制停留在只重视体育技术与技能的考试,不重视全面发展的考核;只重视考试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考核。同时,高校体育课考试的形式多是教师随堂自行考试的方法。由于是任课教师自行组织考试,考试的随意性太大,监督检查的约束力小,出现考试不公平、教师打人情分等现象,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3、“三自主”教学模式优化措施

3.1 学生选课的必要引导

针对学生存在的盲目选课问题,在每学期开始选课前,体育部协调各二级学院(系、部),派出教师,以理论课的形式集中讲解体育课“三自主”教学模式的选课要求、项目特点、教学内容安排、所要达到的目标、考试标准等,同时向全体学生发放选项意愿的调查问卷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趋势,排课时根据

学生的选项需求,合理安排体育课。基本上消除教学中的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3.2 课程设置的合理改变

体育部要求教师加强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课程设置上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培养集体意识的项目设置为必选课,如篮球、足球、田径、体操等。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坚毅、顽强、勇敢、果断等健康心理品质,拼搏、竞争、团结合作的精神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体育锻炼技术与方法能够运用于终身体育。同时也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把一些很难成为学生终身体育常用的技能和手段的娱乐休闲、时尚、极限项目作为选修课,如体育欣赏、野外生存、攀岩等,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3.3 教学时空的有效拓展

体育部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时段,实行全天候排课和上课。从正常教学日的上午3-4节到晚上9-10节排课上课。部分项目根据学生需要放到了周末进行,不仅保证了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还能有效利用学校现有的场馆、设施资源。同时,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课余时间加强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开设教师的教学播客,建设体育课程网站,有利于学生在闲暇时间的学习和锻炼。

3.4 教学层面的丰富和延伸

在日常教学中,针对学生对某一项目的兴趣、爱好及运动能力,实施了分层次教学,设计了课程的初级班和提高班,解决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需求。特别优秀的提高班学生经过选拔进入到训练班,抽出时间安排专任教师进行具有专业性质的教学训练。如跆拳道训练班学生多次参加全国高校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也被推荐成为全国大学生跆拳道协会副主席单位;啦啦操训练班学生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啦啦操表演的选拔赛,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扩大了我校的影响。

3.5 课程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体育课评价既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一种激励措施,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学分的依据。在“三自主”教学实践中,我校体育部根据各个项目自身不同的特点,探寻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理论知识考试、技评、达标、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能力、态度与效果相结合。例如为了让学生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设计了各项目的理论考试题库,统一项目的理论考试内容,集体阅卷评分;在加强教风、师德教育的同时,专项技能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制度,规范了考试制度,统一了考试尺度,杜绝个别教师考试随意性大,打人情分等不公平现象。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第2篇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发现,在不少的中学体育课上,很多学生觉得上课枯燥,不喜欢上体育课,并且如何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因此,本人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根据本人所听到的一堂体育公开课进行分析,反思本堂课之教学。

二、项目时间:二0一四年三月至二0一四年六月

三、发现问题:

在本人所听的几次课堂教学评比中发现,有一位A老师,他的课对于本人所谈的枯燥及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上,很有代表性。A老师在初备试上课时,设计的教学思路如下: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及结合新课程标准,从准备部分开始到课的结束部分,始终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各种障碍以及负重搬运练习来获得身体、心理上的锻炼,完成学习的目标,争做时代优胜者。

但是,依据上述思路试课效果还不明显。于是该老师在同仁的帮助、探讨下发现以下问题:第一,教学内容没有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学习时感到上课过于枯燥,再练习一次之后,就不想再练习第二次了;第二,上课过程中,体育器材应用过于繁杂,给课堂带来了零乱的感觉,同时也给课堂管理带来了很大安全隐患,而且这样复杂的器材应用很难适应当前农村及城镇地区体育课堂的教学实际;第三,授课内容基本是以游戏为主线,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在练习时思考时间不够,最终很难较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经过反复推敲,做了如下改进:

(一)教学内容社会化。现代社会的一些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在灾难面前,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如何选择自救与救人(见义勇为)。教学中将障碍设为突发事故现场,学生设为灾民或救护队员。这样,教学内容社会化,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练热情。

(二)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在课的基本部分作了如下调整:师:火灾发生了,危险就在身边,时间就是生命,在这危急的时刻,我们应该怎么办?生:(思考后回答)求救、自救逃生。师:危险区与安全区之间只有一个安全通道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把所有灾民安全脱离危险区?生:(自主学练)体操凳(断壁残垣)-体操垫(烈火浓烟下唯一通道)-II栏架(很窄的通道)。

组织要求:(1)教师根据“异质”分组,把学生分成4组;(2)学生走过体操凳,钻过栏架,爬过垫子;(3)比赛结束后学生相互评价讨论成败关键;(4)学生练习3-4次。

师生:小结,有序组织、发挥凝聚力、尽其所能。师:(导)见义勇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当我们的亲人、朋友身处危险不能自救时,我们应利用自己所学的方法和技能,努力去救人,争做时代的英雄。师生:(讨论)面对四肢、躯干、头等不同部位受伤的灾民,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救人方法?生:(自主学练)安全区-危险区-救人。

组织要求:(1)一组为救护人员、一组为受伤灾民;(2)通过比赛的形式,把灾民由灾区救回安全区;(3)练习3-4次。

师生:(讨论)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救出灾民结论:相互协作、齐心合力。

(三)构建自救与救人的情境。课的基本部分中“自救”过程,通过播放救护车的警声,学生听到声音如临其境;在“救人”的过程中播放《真心英雄》的曲目,让学生充分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争当时代英雄。在自救和救人的方法上,教师相机引导、点拨、比较如何去做效果更好。

四、教学反思:

A老师在集体意见的基础上,对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根据教案内容结合课堂45分钟录制了相关音乐,由于反复推敲各个环节,A老师在教学过程也显得更有信心,教学效果得到评委及参加观摩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课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在:

(一)超越教材。新课标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给教师留下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只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只要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有较强的实效性,就可以让学生去学习,如本课教材内容选择生活中出现危险时自救与救人,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

(二)超越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育课堂不光是传授体育技能技术,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强身健体的方法,包括协调性、平衡能力、自我保护和躲闪能力。教学目标制定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始终以“自救与救人”为主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场面中完成教学目标。

(三)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学会自救和救人的方法,学会锻炼、学会互助合作。为了培养学生勤动脑的习惯,在练习过程中通过竞赛来评出“谁是真正的英雄”,教师设计了两个锦囊,让学生根据锦囊里提供内容去思考、去练习。

参考文献

[1]李强、赵猛,创设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

[2]黄胤黉,情境教学设计在中职体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2/28

[3]田兴志,创设情境教学 彰显体育魅力[J].学周刊,2011/31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42

信息技术是一个具有跨学科特性的学科,几乎所有的科学领域、技术领域、应用领域都可以和信息技术嫁接产生新的价值。在信息技术领域中,信息安全技术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安全几乎可以和信息技术的所有领域产生化学反应,如网络技术对应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存在主机安全、电子商务存在交易安全等。因此,在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时,我们采用“跨学科思路”来设计信息安全的教学体系。

1 何謂“跨学科思路”?

所謂跨学科思路就是时刻考虑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跨接(跨界)。当然,这种跨接不是凌乱的,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原则:

1)本学科要有贯彻始终的主线。

主线就是本学科的一些根本原理、基本原则、基础方法、核心技术、关键目标等等。把握主线能使我们达到跨而不离的效果。

2)掌握跨学科的规律。

通过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几个关键学科的跨接模式,总结和提炼出跨学科的规律。从某种程度讲,这就是主线的具体印证,通过把握各种跨接规律,达到博而不散的效果。

3)要做到“既可上天,也可入地”。

跨学科常常会把理论性、抽象性、形式化的方法与实际应用、操作技能连接起来。这种上下兼顾的安排,能产生高而不虚、深而不呆的效果。

4)要包容一些自由的跨接。

跨学科是非常有活力的,时常展现出思维的跳跃和灵感,这些都是跨学科的特征所决定的。我们要刻意培养和包容这样奇特的跳跃,即使有些跳跃不合常理。因此,笔者常常把信息安金、身体安全(健康)、企业安全(企业的良性管理和治理)等进行比较研究。

笔者从跨学科思路的前三个特性(主线、跨接规律和理论实践),分析信息安全学科的跨学科思路教学。跨学科思路的第四特性,如果要引入到本科教学中目前还很不成熟,有相当的难度,故暂不探讨。

2 信息安全的学科主线——信息安全思维

笔者常说:“安全没有技术”。这是一个极端的比喻,意思是安全总是依附于其他学科和技术。安全表达的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方式。我们谈到的安全思维通常包括:

1)安全三要素。

一般技术门类常常涉及两个方面:需求和需求被满足。安全区别于一般技术种类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安全涉及资产、威胁和安全措施三方面,多了一个不受控制的“威胁”一方,从而形成了三方博弈关系。所以,单独谈安全措施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要谈这个安全措施是保护什么资产和业务,对抗什么样的威胁和危害。威胁是资产的函数,安全措施是威胁的函数。安全三要素思维其实充分体现了安全的依附性。

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谈网络安全要先谈网络;谈云计算安全要先清楚什么是云计算;谈防守前先明白如何攻击。这样,那些网络、操作系统、程序设计等基础课程与信息安全专业方向的关系就清楚了,学习过程就会更有针对性。

2)安全是有立场的。

安全是有立场的,是一个多方关系的交互博弈。我的安全不意味着你的安全;他的不安全问题,可能正是我期望的。这种博弈关系可能是对抗、合作或支持。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对抗的魅力。没有掌握对抗和攻防,信息安全就等于白学了。这种对抗的感觉是在演练实操中获得,甚至还可以在更高级的战略对抗中体会。

3)不同模式的安全手段。

笔者最近常常把信息安全的手段分成三类:基于密码技术的认证加密类、基于攻防技术的检测响应处置类、基于风险管理思想的体系化方法类。教学活动要覆盖这些安全方法,让学生对于安全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4)时空观念。

信息技术本身具有很强时空感,信息安全则更突出地体现了这种时空观念。典型的空间就是网络的分布和系统的层次,典型的时间就是对象的生命周期以及时序的流转。

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时空感的建立可以通过用例(Use-Case)来体现,这是借鉴敏捷软件开发中的用例思想。从安全三要素(资产、威胁、措施)出发,分析业务用例、威胁危害场景,最终搞清楚安全措施用例的实际作用。

5)知识价值。

信息安全是一个对于知识具有极高依赖度的领域。学生在实施攻击时,需要了解被攻击对象的系统形态、时空模式、漏洞、防御方式等;在进行防御时,也需要了解被保护对象,了解潜在攻击者的攻击企图、手法、弱点等;还要了解过往的战例。同时,教师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提炼出关键的知识聚集点,使学生了解安全的核心价值到底在何处。

安全思维丰富多彩,上面谈到的是一些典型的思维线索,通过这些线索,不管信息安全如何跨接到其他学科和技术领域,其主线都是围绕安全展开的。

3 掌握信息安全的跨学科规律

在信息安全领域中,跨接其他技术领域最主要的载体和技术形态就是“基于攻防技术的检测响应处置”。

1)跨接操作系统。

黑客攻防是信息安全中非常引人注目的话题,攻防所围绕的核心常常就是各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iOS、Android等)。要想研究高级攻防技术,就要对操作系统的底层有深刻的了解,包括内存分配、系统调用、设备驱动等。如Windows8操作系统就对内存地址分配增加了很多随机因素,用来对抗漏洞挖掘者对于程序区和数据区的猜测和碰撞。

在教学中,通过解释攻防博弈中操作系统关键技术的演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操作系统,如Windows产品系统的内存管理变迁就是很好的教学例子。

2)跨接网络。

网络是攻防环境中的基本空间架构,所有的攻击都要通过网络来完成。在一般教学中,我们学到的是网络的基本知识,而实际应用环境中的网络已经大大超越了我们的课本,而从攻防的角度来认识各种新网络形态,是一个非常快捷的学习模式。

3)跨接程序设计。

所有的系统和应用都是通过程序实现的。程序设计是所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备基础知识,对于程序设计能力的积累厚度,决定了一个人未来可能达到的技术高度。从安全的角度看,稍大些的系统都会有漏洞。这些漏洞有些是作为后门藏进去的,而更多的是程序编写的疏漏导致的Bug。程序员在未来的程序开发活动中,必须具备安全开发生命周期(Security Development Life-Cycle)的知识和能力。

在程序设计教学中,通过对“什么是好的安全的程序”的探讨,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和方法,而且对于程序安全的审视也是串联各种程序语言的线索。

4 上可务虚、下可务实

信息安全是一个上可通天、下可入地的技术。在教学活动中,这两方面都不可偏废。

1)信息安全的理念修炼。

信息安全就其本身特点来说,既有很强的技术性,还有很高的哲学性。要想搞好一个实际有效的安全体系,需要很多辩证的思想、战略的意识、管理的方法、人性的把握等。修炼信息安全的理念境界不能仅靠教学,教学活动只是起一个头,创造一些修炼的环境,如在教学中,系统性地进行产业观察和讨论,对于学习非常有益。同时还要融入其他活动,如对于国际信息安全标准的研读和讨论,特别是ISO 27000系列标准,能够让我们很好地把管理的视角融合进来。

2)信息安全的实操演练。

信息安全的实操演练包括两个方面:攻防操练和工程实践。

在攻防教学中,模拟环境要提供接近实战的攻防训练:攻击方能够切身感受攻击的整个过程,特别是感受攻击所带来的成就;防御方要能够感到对抗过程中被攻击的紧张和不确定性,特别是感受到遭到损失时的挫败感。

工程教学要提供机会给学生去设计比较完备的防御体系,并且能够以沙盘方式操演防御体系的建立过程。信息安全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技术门类,必须培养学生出色的工程思维。

3)能力频谱模式。

个人能力完全覆盖信息安全各种向外跨接领域,上可务虚、下可务实,站起来可以演讲、蹲下来可以调设备……这样的全才虽然不现实,但信息安全领域的内容确实如此丰富,培养出来的人才绝对不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优秀的信息安全人才,应当按照频谱模式来培养和评价,如图1所示。

只要培养出来的每位学生,能够在各个频段都有一些能力,而且在1~2个频段有较突出的能力,就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信息安全人才了。实施这种频谱模式需要培养目标、教育方式和评价机制相配合。

5 信息安全的德行教育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第4篇

Abstrac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 traffic safety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task,which require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ublic traffic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syste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nhancement of public transport safety system construction.

关键词:科学管理;公共交通;安全体系建设

Key words: scientific management;public transport;safety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059-04

0 引言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大城市的命脉,这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关系到城市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公益事业。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相继发生了多起公交车辆燃烧和安全生产事故,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加之近两年在雾霾治理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各城市分别采取不定期限行政策,无形中增加了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管理压力,其中安全管理无疑是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

本文首先主要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继而通过引入公共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来对当前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和安全管理,极大的提高了公共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

1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运营管理现状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城市居民的日常交通活动息息相关,其安全性直接决定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我国目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整体的运营管理状况并不乐观,其安全管理和日常运营管理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难度,加之近两年来雾霾治理政策实施过程中,全国各大城市不定期限行,客观上加大了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难度。此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1 安检措施缺乏

我国公共交通具有公益、大众以及便利的特征,这部分特征的存在,则使得公共交通运行安全处于公共安全范围内,即需要能够做好相应的安全检查工作。安检措施方面其经常应用在铁路运输、民航以及公路运输等公共出行方式中,在这几类安检工作中,安全检查措施可以说是对出行安全进行保证的基本前提。而在目前的公交车出行当中,很多地区根本没有开展安全检查措施,即在城市公交车中,任何人都可以乘坐,不仅在乘坐时没有专人查验,且没有专人值守,根本无法判断乘客是否携带危险品上车,而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城市交通事故高发的一项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出现了较多的乘客携带汽油乘车、报复社会导致公交车爆燃的情况,因此导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伤亡情况,该种情况的出现,同现阶段我国公共交通安全体系建设安检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

1.2 管理不到位

在公共管理安全体系建设中,科学管理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管理,则会因此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如在前些年成都发生的一起公交车爆燃事故中,当事故发生之后,无法找到公交车安全锤,乘客在危险情况下不能够破窗逃生,同时,公交车存在较为严重的超载情况,进一步加大了事故后果。厦门BRT发生的一起公交车爆燃事故中,当公交车已经发生着火情况之后,司机却没有立即停车疏散乘客,而是坚持将车开到站台位置停靠,在着火情况下,该种操作方式无异于火上浇油,对事故的发生以及扩大起到了加剧的作用,并因此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此外,当厦门BRT完成建设之后,就已经有市民对BRT快线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向政府提出了解决建议。可惜的是,在建议提出之后,相关部门并没有对问题进行积极的采纳,并最终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可以说,这部分情况的存在,同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具有直接的关联,正是管理方面不到位情况的存在,不仅直接导致事故发生以及后续的救援,且因在事故情况下没有做出正确处理导致事故向着更为严重的方向发展。

1.3 公共交通安全教育缺失

在公共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公众往往会进入到一个慌乱而无助的状态,在该种情况下,良好的公共安全常识可以说是保证公众自救的关键依据,而在现今城市交通当中,公众在基本公共交通安全常识方面却存在十分缺乏的情况,如即使公交车已经满员,仍然要挤进去,并使得公交车达到了饱和,乘客在车上即使连正常的移动都无法进行。在该种状态下,如果因各类因素的存在发生爆燃事故,可想而知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在拥挤的公交车当中,乘客逃生将存在非常大的困难,而从安全角度考虑,如果在公交车的运行过程中就做好最大载客量的限制,那么即使事故发生,乘客下车自救的机会则将增大,也将有效降低事故后果。对此,就需要能够积极加强公众在公共交通安全方面的意R,通过意识的加强做好日常出行防范、以此对交通事故以及事故后果的扩大起到积极的防范作用。

2 完善公共交通安全体系对策

2.1 构建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网络科技加强安全监控

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遵循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企业通过自筹资金负责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集群调度系统、智能场站建设和公交站点信息服务系统等的建设与维护,以及员工培训等投入,并纳入企业经营成本。提倡由第三方机构参与公交信息建设和服务,政府对涉及公众服务和行业管理等信息内容购买服务。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以提高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效率。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细节虽然因城市而异,但是都有一个通用的模式,见图1。

2.2 加强安检

对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乘客积极开展安全检查,是实现我国交通安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能够在从源头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基础上实现对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在所有交通工具当中,飞机事故率最低,除了飞机自身可靠性以及较高的飞行技术保障之外,安检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在乘坐飞机时,其所开展的安检工作十分严格,不仅需要在过安检时要做好包裹以及自身携带物品的扫描,甚至是一瓶矿泉水都不允许带上飞机。而同飞机相比,公交车基本上不存在安全检查,乘客是否携带危险品上车,谁也不能够掌握,而这也可以说是影响公交运行安全的一项重要因素。对此,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就需要能够对公交系统的运行安全引起充分重视,在城市公交系统当中强制安检。而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安检技术十分成熟,通过在不同公交车上做好安检设备的安装,则能够从技术层面对不法分子作案的可能性进行杜绝。同时,在对安检设备安装时,也将会因此提升公交车的运营成本,对此,政府则需要能够加大城市交通安全方面投入,在该方面加大补贴力度,或通过对公交运营价格适当提升的方式抵消安全设备带来的成本负担。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同人的生命相比,设备成本负担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2.3 科学管理

管理的科学与否可以说是对社会现代化情况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志,要想真正实现安全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科学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之前我们提到的公交车爆燃事故当中,公交车超载情况既是对管理缺位的一种充分体现,也是对公共交通事故后果的加剧。作为城市公交公司,不应当不加变化的对公交车辆进行安排,而是需要根据城市不同时段人流情况对公交车辆进行合理的调配,以此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动态管理,即在对本城市交通情况充分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分流、增加运力以及科学规划等方式避免出现超载情况。而除了做好公交超载情况的科学治理之外,也需要能够在城市公共交通当中做好运行方面的强化管理,即在做好视频监控设备安装的基础上对公交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将公共交通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其逃生工具、安全门以及卫生消毒等方面的维护可以说是对公共交通安全进行维护的重要措施,虽然这部分工具从外观角度看来并非关键内容、甚至在平时交通运输当中很少用到,但却会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4 加强公共交通安全教育

在城市交通安全工作当中,做好公众的交通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该类安全教育的开展,则能够帮助司机以及乘客都能够形成好的交通安全常识,在事故发生之前,能够形成基本的安全考虑,在外出以及工具乘坐之时就能够做好各类安全内容的防范。在事故发生中,不会惊慌失措,在临危不乱、科学有效开展自救的情况下,在保证自身安全、避免此生事故发生的同时做好帮助协作作用,降低事故后果。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有序逃生,降低灾害伤亡,可以说,这部分能力非常重要,也绝非依靠乘客的自我认识就能够形成,而是同长久的公共交通安全教育分不开的。在该项工作实际开展中,要充分重视、严格落实,避免该项教育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需要在公众当中经常开展,无论是普通的乘客还是司乘人员,都需要定期的接受这方面教育。同时,交通部门也需要在城市当中定期开展交通事故演习,加大媒体如报纸、电视对该演习活动的宣传,通过该种方式使公众能够在心灵深处对公共交通安全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在共同实现公共交通事故发生情况防范的基础上提升自我自救能力,最大程度降低公共交通事故发生所引起的危害。

2.5 构建良好的社会安全网

在整个社会当中,公共交通安全并非是孤立存在的一项内容,而同社会上公共卫生安全、信息安全、食品安全以及建筑、医药等各方面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并共同形成公共安全。虽然在公共安全这个较大的领域当中,安全的不同方面具有一定的区别,但同时也具有密切的联系。如在前些年贵阳公交车爆燃事故中,携带汽油上公交车、点燃汽油导致公交车爆燃的犯罪嫌疑人之所以作出这样的举动,即是因为其在生活中怀疑其妻子出轨,为了对心中愤怒进行发泄所作出的报复社会举动。而在厦门公交车爆燃事故中,犯罪嫌疑人作出犯罪举动的原因,即是到当地派出所更改年龄遭拒,在诉求无门的情况下决定以此方式报复社会,并因此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这部分案例的存在,都充分体现出了社会安全网对交通安全事故预防方案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事故当中,犯罪嫌疑人自身因素固然重要,但试想一下,如果这部分不法分子心中的诉求以及不满能够得到满足以及释放,则可能会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对此,就需要政府部门能够秉承为民服务的原则,在工作中恪尽职守,使具有诉求的民众具有申诉的渠道以及途径,则不会因诉求无门导致绝望、不会因绝望而做出报复社会的行为。除了做好群众正常诉求的满足之外,政府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做好民生的改善工作,对普通民众的教育、社会保障以及医疗方面做好保障,在使普通民众具有生活保障的情况下形成好的社会安全网构建。

3 实践研究――上海地面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

2013年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关于推进本市地面公交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来,以巴士集团、浦东公交两大集团公交信息化示范工程和交通运输部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公交行业信息化工作,目前已基本建成集行业监管决策、企业运营调度和公众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公交行业信息化体系框架。按照“掌握现状、找出规律、科学诱导、有效指挥”的总体指导思想,以一机三屏的方式,全面、实时整合、处理全市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对外交通领域车流、客流、交通设施等多源异构基础信息数据资源,实现跨行业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交换,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交通综合信息应用服务体系。

中心城区基本实现一体化车载信息系统全覆盖(如图2所示);完成150个公交首末站的RFID基站建设,2000辆公交车安装了RFID电子标签;完成2111个POS机改造工作;完成945辆公交车的智能投币机的改造安装工作,试点265套客流采集仪对上下车客流进行采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道路交通状态判别与实时展示,以可变信息标志,展示道路交通状态等实时信息和交通视频(如图3所示)。通过车载信息系统,畅通了数据的采集渠道并实时传递,与公交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互,公交站亭建成1600块LCD55寸显示屏、1700根太阳能电子站牌实现了车辆实时到达信息的,继而通过客流量监控界面(如图4所示)实时调控车道信息。4600余站点通过手机扫描设置的二维码标识,获知该站经停公交车的信息。基于智能手机“上海公交”APP的个性化服务,除了具有出行规划、线路站点查询等功能,目前已实现965条公交线路的实时到站信息,并具有公告和线路评价等互动功能(如图3所示),为新一轮智慧公交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总体来看,公交监管系统可对企业服务质量、运营安全、运营成本进行动态监管和定期评价,实现对人员、车辆、线路的过程化管理,增强行业优化配置车辆、优化公交线网布设的能力,提高了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

4 结语

在我国现今城市发展建设、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于交通安全也具有了更高的诉求。在上文中,我们对科学管理加强公共交通安全体系建设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通过安检工作的加强,能够避免不法分子有机会实施犯罪;通过科学的管理,有利于实现公共交通安全隐患消除的基础上提升交通工具运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通过公共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则能够使公众在形成较高危机意识的情r下掌握自救知识,减小事故伤害;通过良好社会安全网的构建,则对公共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在未来工作中,需要交管以及城市管理者能够从上述内容着手,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切实提升公共交通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纪志龙.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创新发展的若干建议[J].人民公交,2014(01):46-49.

[2]胡杏.浅谈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理念[J].青年与社会,2013(12):44-46.

[3]章继光.城市公共交通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J].交通与运输,2013(03):55-56.

[4]吴晓武.广西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对策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1(09):106-111.

课题学习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考;压轴题;解法分析;教学启示

2014年高考数学安徽卷理科压轴题如下:

设实数c>0,整数p>1,n∈N*.

(Ⅰ)证明:当x>-1且x≠0时,(1+x)p>1+px;

(Ⅱ)数列{an}满足a1>c ,an+1= ・an+ a ,证明:an>an+1>c .

本题是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考查递推公式、二项式展开、导数、不等式的性质、数学归纳法、放缩法等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考查推理证明、逻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本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思维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笔者有幸参与了今年的安徽高考阅卷工作,以下就安徽卷理科第21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不妥之处,敬请专家斧正.

解法分析

第(Ⅰ)问

解法1:数学归纳法:①当p=2时,(1+x)2=1+2x+x2>1+2x,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p=k(k≥2,k∈N*)时,不等式(1+x)k>1+kx成立,

当p=k+1时,(1+x)k+1=(1+x)(1+x)k>(1+x)(1+kx)=1+(1+k)x+kx2>1+(1+k)x,

所以p=k+1时,原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①②知,当x>-1且x≠0时,对于一切整数p>1,不等式(1+x)p>1+px成立.

解法2:构造函数f(x)=(1+x)p-(1+px),则f′(x)=p(1+x)p-1-p.

易知,当x∈(-1,0),f ′(x)<0;x∈(0,+∞),f ′(x)>0,

故:当x>-1且x≠0时,f(x)>f(0)=0,即(1+x)p>1+px.

解法3:令ap= ,由ap+1-ap=…= <0.

所以数列{ap}单调递减. 因为p>1,n∈N*,故ap

又(1+x)p>0,从而得(1+x)p>1+px.

解法4:利用均值不等式

由已知x>-1且x≠0且知1+x>0且1+x≠1,由均值不等式得,

(1+x)p+ >p =p+px,

从而得(1+x)p>1+px.

点评:前两种方法属通法,易想易做,方法3新颖别致,美不胜收,方法4运用均值不等式巧妙大气,浑然天成. 法2与法3同为构造法,然而所选主元不同,前者以x为主元,构造函数,后者以p为主元,构造数列. 一道小题,四种方法,沟通了函数、数列、不等式及数学归纳法等重点数学知识和方法.

第(Ⅱ)问?摇

解法1: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n>c .

①当n=1时a1>c 成立;

②假设n=k(k≥1,k∈Z)时,ak>c 成立,

由an+1= an+ a ,易知an>0,n∈N*,?摇

则n=k+1时, = + a =1+ -1.

由ak>c >0,得-1<- < -1<0,由(Ⅰ)中的结论得

=1+ -1 >1+p・ -1= .

因此a >c,即ak+1>c .

所以n=k+1时,不等式an>c 也成立.

综合①②可得,对一切正整数n,不等式an>c 成立.

再由 =1+ -1可得 <1,即an+1

综上所述an>an+1>c ,n∈N*.?摇

点评:本解法的关键是灵活利用第(Ⅰ)问的结论,把p次幂式放缩、降次转化,对考生思维水平及新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要求较高.

解法2:设f(x)= x+ x1-p,x≥c ,则xp≥c,并且f ′(x)= + (1-p)x-p= ・1- ,知f(x)在[c ,+∞)上单调递增. 因而当x>c 时,f(x)>f(c )=c .

(1)当n=1时,由a1>c ,c>0得a >c,

所以a2= a1+ a =a11+ ・ -1)c ,

从而a1>a2>c . 故当n=1时,不等式an>an+1>c 成立.

(2)假设当n=k(k≥1,k∈N*)时,不等式ak>ak+1>c 成立,则

当n=k+1时,f(ak)>f(ak+1)>f(c ),即有ak+1>ak+2>c .

所以当n=k+1时,原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1)(2)可得,对一切正整数n,不等式an>an+1>c 成立.

点评:本解法关键在于构造函数f(x)= x+ x1-p,x≥c ,利用函数f(x)的单调性和不动点,有一定的技巧性.

解法3:先证有界性,再证单调性

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n>c .

(1)当n=1时a1>c 成立;

(2)假设n=k(k≥1,k∈Z)时,ak>c 成立,

由an+1= an+ a 易知an>0,n∈N*,

则n=k+1时,ak+1= ak+ a = ≥ =c . 当且仅当ak=c 取等号,因为ak>c ,所以ak+1>c .

综合(1)(2)可得,对一切正整数n,不等式an>c 成立.

再证单调性(利用结论an>c ).

作差an+1-an=- an+ <- c - =0,所以an+1

综上所述,an>an+1>c ,,n∈N*.

点评:该解法涉及多元均值不等式,用到课本中的结论. 事实上,课本选修4-5不等式选讲(北师大版)第12页的结论: ≥ ,人教版和其他版本也都有类似结论,可能广大师生没有足够重视.

背景分析

本题第(Ⅰ)问源于课本选修4-5不等式选讲(北师大版)第38页的贝努利不等式定理.而贝努利不等式在人教A版课本4-5第52页例3后面的说明中也明确提到. 事实上,本题就是考查贝努利不等式:(1+x)n≥1+nx(x≥-1,n∈N*)的证明和迁移应用. 贝努利不等式的形式简单、内涵丰富,应用广泛,在自主招生或竞赛中频频出现,在高考试卷中也曾露面. 2012年和2013年高考数学湖北卷理科压轴题也是以贝努利不等式为背景,其实,笔者认为今年的安徽高考压轴题,无论是选材,还是立意都与2007年湖北理21题十分相似.

(2007年湖北理21题)已知m,n为正整数,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x>-1时,(1+x)m≥1+mx;

(2)对于n≥6,已知1- < ,求证:1- < ,m=1,2,3,…,n;

(3)略.

略解:(1)证明从略;(2)当n≥6,m≤n时,由(1)得1- ≥1- >0,又1- ≤1- =1- < .

错解分析

本题考生思维受阻与错解主要表现在:

第(Ⅰ)问典型错解:

错解1:由二项式定理得:

(1+x)p=1+px+C x2+C x3+…+C xp(p>1,n∈N*).

因为C x2+C x3+…+C xp>0,所以(1+x)p>1+px,

或(1+x)p=1+px+C x2+C x3+…+C xp>1+px.

也有同学分类讨论①x>0,②-1

错解2:令f(x)=(1+x)p-1-px,求导f ′(x)=p(1+x)p-1-p,当x>-1且x≠0时,f ′(x)>0,所以f(x)是增函数,故f(x)>f(-1)=p-1>0.

第(Ⅱ)小问典型错解:先证an>an+1,后证an>c .多数考生胡乱地论证单调性,接着草率结尾,或者陷入循环论证.

点评:以上错解可见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掌握得不牢,解题的方法不够灵活,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不强,解题凭感觉,缺乏数学的理性,未能把握数学学科特点、思维方式.

教学启示

1. 重视思维训练?摇

本题出错或者无从下手的原因除时间紧外,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学生思维能力不强,达不到本题要求的水平.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学习数学的灵魂.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维训练,尽可能多开展一题多解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的养成,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 那么,学生在考试时就不会因题目见“新”色变,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就会增强. 例如,本题就是一个难得的好题,解题入手较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试题的答案. 可是,很多考生只能联想到二项式展开,陷入困境,无功而返.

事实上,面对不等式的证明问题,学生应该能迅速联想到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如比较法、构造法,放缩法、数学归纳法等,然后逐一筛选、比较,选择恰当的角度,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完成试题解答. 如本题第(Ⅰ)问就有四种合适的角度可选,从而产生四种不同的解法.

然而结果显示,很多考生面对本题显得无能为力,或者空白,或者想到哪儿就胡乱写点儿,明知不对,却不知变通(根本是思维僵化,不能变通),一条道走到底,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2. 重视回归课本

高考数学试题具有“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题在书外,但根在书里”的特点,因而在高三复习中需要时刻注意立足教材,回归课本. 课本是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凝聚着许多专家的智慧,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起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 重视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所体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发挥课本的教学功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今年安徽卷三角函数解答题是课本中的题目稍加改编,然而考生做得并不好. 高考卷很多题目都来源于课本,这对一线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它告诫我们高三复习迎考不能舍本求末而把课本束之高阁,要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 还记否,陕西的高考曾考余弦定理的证明,当年不是赞扬声不断吗?因此,对今年安徽高考考课本上的贝努利不等式的证明,我们应该给点掌声.

3. 重视往年考题

高考试题是许多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当年高考试题的命制往往会参考近几年的高考题与竞赛题.

所以,我们复习备考要关注往年的高考试题,不仅关注本省的,还要关注外省试题,特别是有着极好背景的、内涵丰富的,解法优美的试题. 解题是中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学习数学必须解题,但解题不是“多多益善”,精选题目(包括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或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多角度思考,多方面联系,深层次探究,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