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淑媛》:你之前拍摄过很多明星婚礼,能不能为我们具体讲述一下针对不同的明星,是如何抓住他们的特点,拍出让他们满意的照片?普通的新人有哪些可以借鉴?
柴利增:不管是明星或名媛,他们都已经太习惯面对闪光灯,他们拍过无数的杂志封面,也很在乎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形象是否美丽,这也大大增加了拍摄难度。他们有自己的标准,但我往往选择的是抓住那些完全流露情感的,真实感人的画面,这些照片总是能让他们非常喜欢。在现场不要去影响他们或要求他们,甚至不要让他们察觉到你的存在,让他们充分自然地流露情绪。
拍过这么多明星的婚礼,我觉得对于普通的新人来说值得借鉴的就是他们的婚礼都非常注重个人色彩,每个细节,尤其是成长相册、视频花絮等,都做得非常用心,现场气氛也都十分感人。其实我觉得新人们不妨把自己当成明星,多和策划师探讨一些特别的属于你们自己的表现形式,根据你们的爱情故事来设计,不要因为怕麻烦就去办一个模式化的仪式,这样才会让你铭记终生。台下的嘉宾和台上新人要有一定的互动,千万不要给你们朋友的感觉是来看演出的,大家都要参与进来!
《淑媛》:请详细谈谈,婚礼摄影如何根据场景的不同,让每次的拍摄都有独特性?
柴利增:新人都希望获得画面精彩且独一无二的婚礼照片。这种独特性绝不仅仅因为“拍摄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场面”,而是更加要求影像本身的魅力,即真实自然、具有美感和情调、如同杂志大片般的画面。摄影师本人的专业技术在婚礼纪实摄影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非技术性的因素在婚礼纪实摄影中也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拍摄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沟通是很重要的,每一场婚礼都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在婚礼之前我愿意聆听新人讲述故事,然后用相机来表述这个故事。在每一次拍摄婚礼时,我都会因为见证了一次次的幸福誓言而发自内心地感动,带着美好情感按下快门,称得上是用心地去记录。
其实婚礼本身就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有很多很美的画面、镜头,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如果当时没有记录下来,那可能就是永远地遗失了。
《淑媛》:如果想要用照片呈现出一场完美的婚礼,新人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呢?
柴利增:首先,我建议新人们拿出一些时间提前和自己的婚礼摄影师沟通、互相了解,最好能让摄影师和策划师见面,了解灯光设计、花艺设计和流程等方面的安排,想呈现非常美丽的婚礼仪式照片,灯光非常重要。
《淑媛》:什么样的照片,是真正意义上好的婚礼照片?
柴利增:真实,自然,有感染力,这样的照片就是真正意义上好的婚礼照片。
这是他2009年为叶明子在太庙举行婚礼时拍出的独具特色的照片 。为此他走遍了太庙婚礼场地的每一个角落,衣服整整湿了6遍。
柴利增:时尚摄影师,担任孙俪、叶明子、董璇等明星婚礼纪实首席摄影师。
[关键词] 经典;超越时空;至死不渝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大众艺术,电影通过银幕塑造审美化的典型、直观的视听形象,凭借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声音,凭借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再现与反映现实生活。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是电影永恒的主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生生世世天上人间的爱情故事,在电影界是备受青睐的一个题材类型,一百多年的电影史,给我们演绎着各式各样的经典爱情。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魂断蓝桥》《罗马假日》到八九十年代的《布拉格之恋》《泰坦尼克号》,再到2000年后的《50次初恋》《天使爱美丽》,这一部部经典爱情影片为人们奉献了一个又一个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一部优秀的影片不仅能给人奉上一桌视觉的盛宴,最重要的是它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曾经让1990年的好莱坞影坛为之轰动的电影《人鬼情未了》就是这样一部当之无愧的经典作品,第一次看的时候收获的是感动和震撼,第二次、第三次再重新欣赏,仍然是感动和震撼。
《人鬼情未了》是由美国导演杰里•朱克(Zucker Jerry)执导的一部爱情科幻影片,英文名字是ghost,还另有中文译名《第六感生死恋》《幽灵》,《人鬼情未了》这个名字是最富有深意的,它印证的正是影片的主题――男女主人公之间那种超越生死、超越时空的爱恋之情。
影片中的主人公Sam和Molly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恋人。一天晚上他们看戏归来,受到歹徒的抢劫。在搏斗中Sam中枪身亡,Molly悲痛欲绝。Sam变成了一个幽灵,却发现朋友Carl是谋害他的主谋,目的是为了窃取银行的巨款。如今Carl又对Molly展开了追求。为了保护Molly,惩罚凶手,Sam对Carl展开了报复。完成了心愿的Sam终即将前往天堂。在消失之前,Molly终于见到了显出身形的Sam。两人紧紧地相拥……单纯就故事而言,这部影片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笔者认为就在于以下三点:一是它演出了真情,塑造了一段不圆满但却异常美丽的爱情故事;二是那段和影片同时成为经典的背景音乐,那是主人公生死爱情的见证,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三是主人公穿越生死爱情的纽带――黑人灵媒Oda Mae Brown,这是影片的另一亮点。
魅力之一:阴阳阻隔不了爱情故事。这是这部影片的主题。Sam与Molly深深相爱,影片中,他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传达着无限的爱意。在他们生前的爱情中,有一个片段给我的印象至深,Molly在深夜难眠的时候做陶器,Sam从后面伸过手来,满怀深情地拥抱她,抚摸她,两人共同塑造着新的作品,黏土从他们手中轻轻滑过,浓浓的爱意也从紧紧相扣的十指间缓缓流淌,这时,外面的一切已经不复存在,他们眼中只有彼此,他们尽情享受着相爱的甜蜜。这是影片中最具浪漫气息和艺术氛围的一幕。但是,美丽的东西总是不会太长久,Sam说: “当我感到快乐时,我最害怕的就是失去它。”越害怕失去的东西越是难以挽留,这句话,为他们的爱情设了一个转折符号,为后来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枪声响起,Sam追着匪徒远去,然后转身回来,却发现Molly正抱着自己流血的身体――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幽灵,这一残酷的现实预示着他们人间的爱情已画上了句号,爱情的下一站,也就是整个影片的中心――人鬼的爱情故事即将上演。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描写爱情的话:因为爱情常常是不可预知的,所以它的消逝很多时候也往往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如果深爱过,则爱就永远不会被我们忘记。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爱情的转瞬即逝、不可挽留而又不能忘记,它才能打动亿万观众的心。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永远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的。那么Sam和Molly的爱情之路就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更合适了。阴阳相隔,他们欲爱不能,却又情深义重。Sam死后,Molly想念她,常常一个人发呆,那种无助的眼神、悲凄的表情无不令人动情,而Sam,成为幽灵的他,看到心爱的人伤心却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他想说的话爱人听不到,他想抓住她,却次次扑空,想帮助她却处处跌倒,这是怎样的一种煎熬啊!这时我们看到的Sam脸上那种让人痛彻心扉的焦灼。但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力量让死神也为之却步。为了能帮助自己的爱人,他缠着火车上的幽灵,学会了接触现实中的东西,这在以后的故事发展中,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正是这种本领,让他惩治了杀害自己的坏人,保护了自己的爱人,完成了在人间未了的心愿,走向了天堂。在离去之前最后显形,和Molly的告别更是感人至深,那是真正的天人永隔。喜剧不一定来得美丽,而悲剧有时却挟着华丽而来,让你愈觉得美丽的破碎的心痛。这段超越时空的生死恋情,带给我们的也许就是这种美丽的破碎的心痛。
魅力之二:主题曲Unchained melody。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科开拓人袁玉琴教授在她的《电影文化诗学》一书中说到:“电影作为一种综合的视听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的叙事手段,在电影众多表意符号中,音乐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它对人的情感触动最敏锐。一些微妙而复杂的情感或情绪,用画面或语言文字(对白、独白、字幕等)都难以表达,但用音乐表达起来却十分准确……” “ oh,my love,my darling,ive hungered for your touch a long,lonely time and time goes by so slowly,and time can do so much …”这首歌的中文名字曾被译为《永恒的旋律》。作为影片的主题曲,它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是那个最浪漫的情节片段――男女主人公一起制作陶器,这段音乐的出现,给本来就浪漫的画面更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情调。在这里,音乐的听觉形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把男女主人公那种柔情蜜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主题曲的第二次响起是在Sam附在通灵者Oda Mae Brown身上和Molly相会时,音乐播放的是同样的旋律,而两个相爱的人却是阴阳相隔,两个人那种痛苦、深情的拥抱,那种对爱人的呼唤与渴望,都凝聚在那一句“Ive hungered for your touch a long”。第一次缠绵是甜蜜的、充满幸福感的,而这次却充满了凄凉、阴冷的味道,这时音乐成了一种媒介,让人们的思维在时空中来回穿梭,再一次把这段超越时空的恋情推向。乐曲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影片的结束,当柔和的天堂之光笼罩了Sam,Molly抬起脸,眼中满含着泪水,目送Sam渐行渐远,那种留恋、痛苦和绝望,配上那段如泣如诉又华美凄迷而且只保留了旋律的音乐,给人以痛彻骨髓的凄凉,留下的是永恒的眷恋和不朽的经典……“人世间还有比这更让人心碎的场面吗?” 这也许是很多观众看到此处的感觉吧。
美国著名电影作曲家赫尔曼说过:“音乐实际上为观众提供了一系列无意识的支持。它不总是显露的,而且你也不必要知道它,但它却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在《人鬼情未了》中,主题曲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Unchained melody的每一次出现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电影的主题,让这段超越时空的恋情更加感人。有人曾经这样说过,不知道是 Unchained melody成就了这部电影,还是这部电影捧红了这曲Unchained melody。
魅力之三:生死恋情的纽带――灵媒Oda Mae Brown。男女主人公天人相隔,但又深爱着对方,渴望那种超越生死超越时空的相遇,所以灵媒Oda Mae Brown的出现是《人鬼情未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她为阴阳相隔的一对恋人搭起了一座鹊桥。影片中Oda Mae Brown靠装神弄鬼而赚取钱财,起初她是自私的,她开始对Sam的帮助也是被迫的,她初次去见Molly遭拒绝时转身就走,这个动作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她的不情愿;面对400万的支票,她毫不掩饰她对钱的热爱之情,但在Sam的催促下,她还是恋恋不舍地捐出了那400万。最终Sam和Molly的那种至死不渝的爱深深感动了她,唤起了她内心的爱心和善良,她开始心甘情愿地去帮助他们,并且义无反顾,连她最讨厌的鬼魂附身她也肯为他们去做,也正是因为有了她的帮助,阴阳相隔的一对恋人在诀别之前才得以相见。她的每一处表演都入木三分,让人捧腹大笑又让人感动不已。有了她,男女主人公的生死恋情才得以续演,她是人鬼情的纽带。另外,她的出现给悲剧影片增添了几分喜剧色彩,给这一段隔世情缘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人鬼情未了》为我们演绎了一段让每一个人感动的隔世情缘,肉体虽然阴阳相隔,但精神却能相通,爱情却能永恒的故事,再加上优美的音乐,怎么能不令人动情呢?古今中外,这种凄美缠绵的爱情故事不知道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又有多少人为情而生,为情而死,恐怕难以说得清了。《庄子•盗跖》里那个为爱情抱柱而死的尾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为情而死的青年;双双化蝶而去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留给世人的是一段哀婉、一声叹息;罗伊和马拉那段闪电般成熟起来,却让一个人因为爱对方而献出了所有,让另一个人把这份爱永远地放在自己的心里的爱情,也不会因故事的结束而消逝;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被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400多年前用喜剧的形式改编出来的爱情故事,也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为一部伟大的爱情史诗……他(她)们像《人鬼情未了》一样,演绎着世间的爱情传奇。炽热的爱情,连死亡也要为它让道,这就是爱的力量。
列宁说曾说过:“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切艺术样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他肯定了电影对人们产生的重要影响。那么像《人鬼情未了》这类经典的影片,它的魅力更是无穷,它用一段经典的爱情故事唱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起起落落。银幕落下,留给人们的是永远的感动和震撼……
[参考文献]
[1] 蒲震元,李胜利,等.电影批评:返向21世纪[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 袁玉琴,等.电影文化诗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3] 邵牧君.西方电影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吴冠平.20世纪的电影[M].北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5] [匈]巴拉兹.电影美学[A].世界电影理论著名译丛[C].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真山真水真时空
中国舞蹈家协会党组书记 冯双白
《长恨歌》大型实景舞剧名字已经听了很久了,但我一直有个疑问,舞剧原本属于剧场室内的艺术,而大型实景舞剧却将它搬到了室外,就我所看到听到的,在国内确实是第一次。疑问在于实景,那么大的环境,要演舞剧,怎么办呢?用什么办法能够演这样一种舞剧,而且演这样一种历史的、经典的、经久不息、口耳相传的一个美丽的传说和故事呢?所以我抱着极大的兴趣来看,看了以后我认为《长恨歌》开拓了一条新路,开拓了舞剧创作的新路,这是非常值得祝贺,值得敬佩的。
我觉得这个舞剧首先给我一个印象是大气,大气磅礴,山、水、石、故事、历史的传说和眼前的一切奇妙的艺术融合为一体,它突破了原来剧场舞剧艺术的很多观念,它把真山真水当作自己大的背景,在骊山这个实景地,用神奇的现代科技手段把历史上的传说点活了,把这样一个人人都想看一看,都想试一试的温泉也给温热了。所以我感觉在这样一部舞剧当中,它是特殊的地点、特殊的历史、特殊的人物、特殊的文化的融合体,这个构思和想法也非常好。
过去我们认为舞剧艺术为什么要在剧场里面演才适合,而在实景当中难做呢?这是因为舞剧是需要冲突的,张艺谋已经是讲故事的高手了,但是在实景当中他常常讲印象,就是要避开实景大型山水再去讲故事,因为这个时候不容易讲好。但是,没有想到舞剧《长恨歌》把这个故事讲得很好,这是很好地利用了历史文化给我们的遗产,很好地利用了历史文化的传说在很多人心中久已熟稔的结果,最后一经激活,就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有很多事情不用细致的交代观众就会明白,如安史之乱用了巨大的场面来表现,就足以造成巨大的吸引力。所以,我想就这点来说全剧大气磅礴地演绎了这个故事。
第二,在视觉上有非常强烈的旅游文化的特点。旅游文化是不能到剧场里去看的,人们在旅游当中需要一种休闲的文化,人们到这个场地里来,
是希望得到文化上的冲击,人们白天看景点已经看累了,不能白天逛庙晚上睡觉,要给他冲击才行。而《长恨歌》就是一台富于视觉艺术冲突力的舞剧,大量高科技的使用,可以折叠的LED屏的使用,焰火、水幕、火海等等手段,造成了无数个惊奇、无数个奇观,这些神奇很好地吸引了观众。
第三,这个艺术舞剧出乎意料地有一种精致的品格。我们常常看到的旅游歌舞文化或者是旅游景点文化是粗制滥造的,是伪劣产品、假冒产品,一看就是凑合事的,说是民俗,其实是假民俗,那个东西既没有文化根基,又没有感人的力量,但是从这台舞剧中,可以看到那种艺术的精致,灯光灿若星河,舞美如梦似幻,舞台的空间编排非常灵活多变,色彩很融合协调,所以说它有一种艺术精神在里面。
总的来说,我觉得骊山活了,华清池活了,历史活了。全剧在艺术上有一种精益求精的研磨精神,据我所知这部剧创作了两多年了。从这个角度看,在张总的带领之下,这个团队不断地创新,在市场上具有大胆开拓的文化创新精神,它反实景艺术的“印象”之路,而走自己精致的高雅道路,这也非常符合这个实景之地的特点,讲这个爱情故事,如果只是一些很粗的印象式的东西,就很难完成。
舞剧把冷寂的历史遗迹激活了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实
我看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纯粹是以一个观众的身份来欣赏的,而不是以专家的眼光去探讨的。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叙事长诗,在我们国家是普及率最高的一首长诗,也应该是最感动人、最震撼人心的一部长诗,也是打破了阶级界限的一首爱情长诗。虽然它是中国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和他的妃子的爱情故事,可是感动了哪怕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和工人,所以这种爱情的力量跨越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界限,流传一千多年,永久不衰。一直到我们华清池,到今天我们还把它演绎成一台舞剧,而且是富于独创精神的实景舞剧。
一千多年前皇帝的爱情悲剧,直到一千多年后仍然冲击着当代人的心灵,对于一个作家来讲如何研究创作规律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我们今天的作品是各领,白居易的这个长诗一千多年仍然在骊山脚下感动着很多人,包括我,我就是被感动者之一。我总体感觉这台舞剧情景交融、荡气回肠,尤其是情景交融。读唐诗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这种情景交融的感觉是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但是在这里找到了。东边那个大山和西边那个小山,开始是一个半圆的月亮,最后是一个圆的月亮,这个场景就给人以强烈的心灵冲击,在剧场的舞台上是找不到这种感觉的。作为一个观众,我更关注的是营造的自然气象,以及悲剧发生所在地的这种真实感觉,因之可能我们就不计较看不到演员的表情了。所以这种情景交融的感觉在室外真实环境演出中是一个创造,这就是富于创造性的舞剧,特别是舞蹈也是一个富于开创性的先例,这是一点。
我看了这个舞剧后的第二个感觉,就是如诗如画,犹如仙境的感觉。当然在其他舞剧,包括其他戏剧里面也可能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在这里强烈的感觉是,这个一千多年前的历史悲剧故事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让我充满神奇的想象,多了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感促使人去作种种想象,去想象唐明皇怎样和杨贵妃在这里展开他们的爱情故事,极尽他们最美好的爱情表述,一直到最后要杀死杨贵妃,这个历史事 件过去了将近一千多年,我仍然对此充满好奇。现在的舞剧将历史作了一种艺术的复原,一千多年前皇帝和他的妃子在这儿的生活,留给任何一个今人,都是一种历史的冷寂,但是舞剧把历史细节复活了。
这个舞剧创造的环境,以及主要的舞蹈,极大地满足了作为一个观众观赏舞剧的一种心理期待。除了编剧、演员外,技术手段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声、光、电,包括水下的很多设施,都成为这部舞剧有生命力的元素,我感觉到所有的效果都是很美的、新颖的、很难挑剔的,有很好的艺术效应。是舞剧把冷寂的历史遗迹激活了。
实景舞剧让我们走进历史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叶广芩
看了舞剧《长恨歌》,让我受到了一次非常美好的艺术熏陶,由此我想到了我们陕西的文化。我们陕西的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就是一种内敛的、沉甸甸的、厚重的一种文化。它掂在手里是很沉重的、有质量、没有光泽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被黄土厚厚地包围着,中国的文化就是这种带有深沉色彩的,需要我们去挖掘,需要我们去体味的文化,这是我们真正的文化内涵。
同样,我们华清池的文化也是一种深厚的,带有渊源流长历史的文化。舞剧《长恨歌》就是被这种深深的传统文化所包裹着,又闪耀着一种宝珠的色彩,看了以后我感到欣慰,我们陕西人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对文化的理解,我们终于创造出了一个我们自己的全景式舞剧,这确实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
有一年我到日本访问,日本的中学课本有《长恨歌》,我曾经和一个中学生共同朗诵《长恨歌》,我们竟然在同一个时刻把它朗诵完,可见它的韵律和内涵是相同的,它的魅力让我们中国人倾倒,也让日本人倾倒。前几年,我在政协会、人大会上都呼吁过,我们陕西旅游文化发展和开拓,以及如何保持我们文化品位的问题,在看了舞剧《长恨歌》后我得到了印证,也感到了欣慰。
今天,在陕西省旅游集团和华清池旅游公司的全力操作下,我觉得从旅游方面开拓了我们一个大的思路,使我们感到了陕西文化的魅力。看了《长恨歌》,使我感到走进了历史的褶皱,这种历史的存在,在同一个愿望、同一种风的吹拂之下换作了我们,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曾经在这个场景中、在这块土地上是怎样演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的,我们和历史一下子拉近了,不光是拉近,而是使我们走进了历史,走进了陕西的文化,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同时我也希望《长恨歌》能够长久不衰,推到全国去,推到世界上去。
转贴于 实景与诗歌的高度契合
原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 王蕴明
陕西是一个戏剧大省,我们的话剧、秦腔都很发达,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看了很多陕西的戏,但是陕西的歌舞看得很少。看过舞剧《长恨歌》以后,使我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美好的夜晚,心情有点激动。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成功的艺术创造,是一个恢弘而典雅,时尚又浪漫的人文景观,是一种实景与舞蹈、实景与诗歌高度融合的艺术范例。
《长恨歌》作为一首长诗,为什么历千年而传下来?就是因为它有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还有很深刻的人生体验,里面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当然这个戏中“爱”是它的灵魂。本来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按照当时是不合乎社会伦理的,但是白居易的诗使大部分人对真挚的爱情难以忘怀,这就是艺术的伟大力量。
首先,我以为这部作品做到了四个方面的融合。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把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观念和当代审美观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第二,这个戏做到了雅与俗的结合。《长恨歌》是千古绝唱,是东方文化的骄傲。《长恨歌》关于李杨的爱情故事,在戏剧的舞台上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但是在大型歌舞项目上,就是我们所定位的这些,我看到的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创造。第三,做到了文化与市场的结合。出品人是一个旅游集团,旅游要讲市场。它既弘扬了民俗文化,又打开了市场,这是非常不简单的。第四,做到了科技和艺术的结合。我们看到了迷幻般的美丽景观。所以我想,这个作品会拥有长足的生命力的,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留下夺目的光彩。
这个戏在表现杨贵妃死以后,那一段凄婉的、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给观众的印象是深刻的。但我认为,它在充分利用歌舞的手段以及强烈的视觉造型的同时,还应该强化戏剧内涵和人生况味。也就是说,李隆基和杨玉环的人物性格特点在这里还应该进一步强化,应当给李隆基、杨贵妃设计特定的性格动作、性格舞蹈、性格音乐,这样,就会产生更强的艺术冲击力。
处处精彩步步生奇
中国舞蹈家学会主席团委员 赵国政
夜幕四合,万籁俱寂,伴随音乐陡然的鸣响,一道雪亮的追光射向深不可测的天穹。观众翘首仰望,只见一位乘风御气的美丽仙子,绰绰约约,徐徐款款,轻如羽翼般落于骊山脚下华清宫的九龙湖面(可升可降的水上舞台)。她不是天外来客而是大地的女儿,是华清宫曾经的主人,被唐明皇三千宠爱于一身的贵妃杨玉环。自安史之乱一别已是1300多年了,此次是探乡寻故,再忆前尘,见到这熟悉的山水,便情不自禁地踏着浪花舞蹈起来……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打造,薛丽娜、李捍忠、马波导演的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就是从这样一种真幻难辨、既似太真重返故里,又是玉环初近君王的那一刻开端的。它开端的精彩,开端的别致,开端的好看,能在开演的第一瞬间便牢牢地抓住观众眼球,也决定了这部舞剧总体上的笔触唯美和手法上的梦幻风格。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为其配套的演出产品也层出不穷。但其中经得起审美推敲,并能获得大众赞美的不算很多,潦草、简陋、浅薄,甚或是粗俗之作,屡有所见,致使资源浪费,口碑欠佳。实景舞剧《长恨歌》无疑是对这种现象的匡正,给旅游文化注入了景气昂然的活力和生机。它的成功有两点深值关注:其一是内容上的文化情怀,其二是呈现上的观赏效果。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中国诗坛上凄美浪漫的瑰丽之作,其文化光焰映照千古。尽管它写的是宫闱中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但他们坚贞不渝,即便劫难让他们身处两界,仍不改当年的初衷。因为作品对爱情的描写是超然的,将人性中不分帝王,不分百姓,无尊无卑,无贵无贱,奉爱情为至尊、至善、至珍、至诚的优良品德描画得真切逼人,刻骨铭心。以这样的诗篇为样本打造舞剧,其美学价值、文学价值、人文价值不言自明。尤其是在亲历过李隆基、杨玉环爱情故事的华清宫实地演出,其文化意义又有不同,因为宫中的杨柳顾盼过他们的款步悠然,莲花汤里沐浴过他们的金身玉体,亭台楼榭倾听过他们的燕语莺声,风雨骊山见证过他们的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悲欢经历……因而这里是舞剧《长恨歌》最好的表演舞台,最具历史感,现场感,文化感的演出宝地。全国独尊,不可置换。这种文化含量能不厚重,能不珍稀吗!
其次是观赏性愉悦性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予以考量。人们知道,旅游文化是相对物质的精神产品.其价值取向是最大化地招揽中外游客,最大化地宣扬本土文化的旖旎和精彩,最大化地树立起本土的文化品牌,最大化地博取市场效益以助力本地的经济发展。而如何实现上述四个最大化,只有高标准地打造出美轮美奂,震撼心魂的佳作,方可告成。为达预期,编导的做法是:对《长恨歌》的思想精妙坚守不放,在形式手法上,进行破格地变通。如处理李杨二人的情感戏时,由于观众席到庭院深深的后宫龙吟榭,隔着水上舞台,中心舞台,距离是四百米。在如此遥远的地方,看他们芙蓉帐里的双人舞,是看不清的。于是聪明的编导便创议出三到四组杨李组合,利用灯光的快速切换,采取蒙太奇手法,适才还在深宫的杨李,魔术般地便出现在你的眼皮底下;一不留神他们又流连于花荫柳浪之中;眼睑开合之际,四组杨李又同时表演在不同点上——远景是芙蓉帐里的缠绵缱绻;近景是华清池里的戏水弄风;左中是庑廊下的花港观鱼;右中是花前月下的夜半私语……重叠表演,互为呼应,像四对紫燕呢喃出在天愿作比翼鸟的玄想故事。
作者还特别擅长用场面、用水景、用音效、用楼阁、用骊山山体、用电脑灯、频闪灯、成像灯、染色灯、激光灯以及目前亚洲最大的LED屏幕等高科技,以突然性,爆发性的手段,制造出陡然的壮观,难测的神秘,绚烂的华美,意想不到的突奇。如空空的水面,突然间便沸腾着无数美女的胡旋舞;黑漆漆的骊山倏忽间便有蓝宝石般的星斗满山。而山头上那弯冷月最为诡异,像历史老人以独目凝视着人间古往今来的风声水起,花落花发……冲击力最强的要数安禄山作乱的那场戏了。在“缓歌慢舞凝丝竹”的安适中,渔阳鼙鼓突然惊天动地,烽火台上狼烟四起,胡人的兵勇冲入宫中,九龙湖上火焰四溅,三个大型LED屏幕上战马萧萧,铁骑横扫;整个环境全方位地轰鸣、燃烧、爆裂、厮杀呐喊,连观众座席都上下颤抖,颠簸不定。一时间浑然不知自己是身在戏里还是戏外。
演出结束的那一刻,只听到观众席里一阵阵掌声,一声声赞叹,他们是被这出实景剧征服了。因为他们的所得是剧场里得不到的,他们的所见是剧场里见不着的。于是我想,钟情于陕西一游的中外旅客,在饱览那片热土的好山好水,阅尽远古以来的文明胜迹,不妨到骊山脚下的华清宫在实景舞剧《长恨歌》中,品尝一次既如梦如幻又雷霆万钧的精神大餐,否则便难圆古都之行的完美句号。
陕西旅游文化之树上的长青藤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吕品田
历史和自然天赐给这里两个不可复制的资源,即骊山脚下的自然资源,白居易的长诗和那一段历史的人文资源,这两个资源混合在一起,出现了《长恨歌》这样一台实景舞剧艺术。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诠释一千多年前的故事,来告诉参观华清池的游人,告诉他们站在这样一块土地上曾有过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这是陕西旅游文化一个不可忽视的成果,是陕西旅游文化之树上的长青藤。
舞剧《长恨歌》给我带来了一个审美的高峰体验,让我在骊山脚下感受到了一种现代审美文化的强烈冲击。在我看来,《长恨歌》这部实景历史舞剧,是旅游文化经典,它把历史文化中的华清池,把地理文化中的华清池,还把科技文化中的华清池,以及景观文化中的华清池,还有包括在大众心中存在的华清池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非常具有时代感的审美激发力的旅游文化经典,这种经典性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 电影《如果·爱》;音画结合;心理活动
从100多年前电影出现一直到现在,电影艺术创作中的音乐和电影画面之间关系由最初简易、粘贴,到现在专业化的艺术创作;由简单音乐和电影画面动作的一致、情感方面的融合,一直到现在的复杂构建,电影音乐由于它自身的艺术特点、功用的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表演形态,早已是电影创作中无可替代的一部分。由众多艺术元素完美融合入电影作品之中,电影画面和音乐在紧密结合之中极大增强了二者的艺术表现力,进而它们在共同充实的过程中最终达到了新的审美创造之目的。影片《如果·爱》运用的是音乐剧艺术表现形式,运用华美的舞台、闪烁霓虹灯、优美动听的音乐与朗朗上口的台词让人沉溺其中。电影中三个主角:一位貌若天仙且为了心中理想不惜一切代价的女子;一位蔑视他喜欢的人而又必须爱的男人;一位急切得到爱而又成全别人的男人,这三人运用音乐自身的美妙乐彩展现情歌动人心魄的感动。本文以影片《如果·爱》的电影插曲为探讨目标,从电影音乐的实质、类型和功用方面分析,然后由此找出该影片应用音乐的特色,还有就是视觉感官艺术怎样和听觉感官艺术实现完美融合。
一、电影画面内外音乐的合二为一
事实上,电影音乐之实质就是其音乐依照影视画面的特殊场景、特殊生活场面之要求,准确把握电影的具体事物、人物角色、场景与影音之特点,给电影画面展现某种声音之造型,且创造电影画面的动作之功效还有电影的时代之氛围。一般情况下,电影音乐大致有下面两种:(1)电影画面之内的音乐(融入故事之中的、写实音乐)。它能够起到抒发人物角色的情感、相互交流感情以及推动电影故事情节正常发展之功用,且让电影极具诗意。(2)电影画面之外音乐(外在表现的、非写实音乐)。它能够表现场景、营造氛围、设置悬念,刻画事物特点,乃至能够展示作者的主观评判与诠释。影片《如果·爱》很好地把电影画面之内和电影画面之外的音乐合二为一。影片伊始就应用了光怪灿烂眩晕的音乐剧当做电影画内之音乐,对应的电影画面是杂技表演和极具浓重百老汇艺术风格的音乐舞蹈,唱词中不停地唱着“现在是这么的近,记忆又如此遥远;回忆是这么的近,现在又是这么地远”,告知人们此乃以回忆和爱情为基本主轴的影片。与此同时影片里面也很好地应用电影画面外音乐来推动电影故事情节发展、渲染电影气氛。故事中孙纳为实现其理想,为了变成著名电影明星,为了过上好日子以及事业成功,结束了以前的恋情,不计后果不择手段。观众看见孙纳疯狂去追某国外导演轿车却被拦开的时候,一种酸痛涌现出来,心灰意冷的孙纳无奈地躺在冰冷的地面上,凄凉而绝望,此时电影中《外面的世界》委婉的歌声响起来,也营造了凄凉又悲伤的气氛。此时的电影画面外音乐和电影画面的完美结合让电影画面形象愈发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真实感人,增强了电影艺术魅力。
二、电影音乐给人物角色标明身份,
也展现人物内心活动
就音乐实质来说,它最不擅长展现人们视觉感官上能够把握的现实生活中真实客体,其优点是能够很好展现人的内在心灵体会和人类情感状况。运用音乐展现人物角色的心灵体会,也是电影运用音乐的基本目的。人物角色的心灵感受,指的就是电影中人物角色在某种环境氛围之中丰富多样、细微的情感状态以及那种厚重情感色彩的骤然内心变化,这里面包括回想、虚幻、联想等。内心体会性音乐和电影画面中人物角色外在形象相互间的关系却是相对紧密与深刻的,由于此音乐和电影里面人物角色的内心活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知道,音乐能够运用特别方法来展现人物角色丰富多样之情感状况。该影片插曲《外面》之中,很简单明了唱道“改变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我会找到自身的存在,离开以后再也回来”,这让人们能够触碰到孙纳的心灵与感情状态。孙纳是一位除了名利能够将一切舍弃的女人,孙纳把自己作为筹码,为了梦想她不择手段,由最初北漂的时候她就很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东西,那就是要进入上流社会,要变成人人渴望的名人,以至于她牺牲自己的纯洁爱情,去除了她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光,乃至使她自己最终走向迷失。孙纳是一位尤其喜爱在外奔跑的女人,给人极度诱惑的外在世界,她十分好奇与渴望,孙纳为了其自身的所谓追求而放弃其幼时的梦想,放弃其纯真恋情。《外面》这首歌和曾经风靡一时的老歌《外面的世界》遥相呼应,让电影人物角色形象更加有血有肉化,愈发感人,也最终让人们去倾听愈发鲜明活泼、形象生动的孙纳。
三、电影音乐能够推动电影故事剧情顺利发展,
渲染观众情绪
电影音乐可以推动电影故事剧情顺利发展,渲染观众情绪等,也起到前后一致的作用以及强化蒙太奇特殊功能,运用音乐将电影里面很多分散的电影镜头联合而成完整的艺术作品。音乐的作用在电影分镜头剧本形成时期就早已被有意地、很好地去安排:电影主题音乐要在何种位置出现,音乐在电影中怎样安排、怎样变换、怎样处理等方面全部做了缜密的计划安排,紧紧围绕电影故事剧情的有序展开,让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充分表现,进而让观众有很深的印象与浓重的艺术感受。《如果·爱》此部影片完美地把记叙和音乐二合一。片中导演聂文面对观众也坦白地承认其与孙纳间的交往犹如严寒冬天里相互帮扶相互获取温暖的两个小动物,“他渴求一个人物角色,你渴求一个伙伴”。因此他们自然而然地相互走到一起,而相濡以沫的现实生活使他最容易受伤害的部分有了安息之地,此种二者互相密不可分的依赖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爱情。影片的伴随音乐《命运曲》的慢慢响起,饱含解脱自我也帮助他人解脱内心的聂文导演慢慢走向长长的梯子,当孙纳伸出双臂想紧紧抱住聂文的时候,人们看到聂文那无泪的双眼里面展现出的刚毅与坚定信念,聂文满脸微笑,让自己面对困难,成全别人。该影片以《如果这就是爱》这首歌曲为结束,优美动听的旋律告诉观众,没人能肯定爱情是不是存在,如爱到底是挑选忘记还是珍爱;如爱是要拥有还是放弃;而对曾经深爱过又选择放弃的人是心存哀怨还是怀念;运用非正常方法进行报复,是爱还是放弃爱。此首歌不但使电影故事剧情迈向,正好展示了此部影片的中心主题,有学者指出:“声音不但是画面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声音会变成中心主题,变成动作之源与成因。也就是说,声音会变成电影里面的一个重要元素。”而音乐在电影里面是左右电影故事剧情的重要因素,其作用是一般声音不能比的。
四、电影音乐之中的音乐和电影画面的一致性
画面和音乐同步就是:画面和音乐里面展现的内容是相同的感情与情调,在相同变化节奏里面《如果·爱》此部电影除了中心音乐,还运用了别的场景音乐,且在音乐和画面相互关系方面运用很多音画一致的方法,演奏出电影中心主题之旋律。《如果·爱》以戏中戏为基本框架,运用三角恋爱为主轴。这几个人要一同演绎的爱情故事,就是电影要运用音乐剧来尽情展现的。而戏中戏这种构造为该片构筑了几个时间和空间,首先是现实中的过去时空,就是10年前的北京幸福路,其次是当前的现在时空就是10年以后的上海电影市场,最后就是电影描绘的幻境时空。在这几个时空里面全部运用了音乐和画面同步之表现方式。电影里面放着《外面的世界》的音乐和电影画面里面陈旧简陋的饭馆、空中飘着雪花的幸福路同步,影片画面对人物角色面部表情、画面光线、美术色彩精准掌控的时候,这首歌展现出孙纳心中所想,孙纳不想继续住在冰冷的简陋住所,她想去外面的世界开辟新天地,再也不回头。歌曲《十字街头》表演背景、她10年前的背叛和歌曲“现实原本邋遢不要害怕,爽不爽瞬间天堂地狱是一家”同步,让人们觉得社会就是那么残酷,有时候人就是那么丑陋。可是孙纳是一位由农村走出来的姑娘,她的漂亮脸蛋就是其资本,孙纳认为唯有舍弃爱情而挑选功利,这样才能生存下来。电影没有从道德角度对她来批判,只是运用中间人的角度审视此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姑娘对她人生成功的期盼。和孙纳比起来,林见东却非常简单单纯。对林见东来讲,雪花飘飘的冬夜,在黑暗寒冷的屋子里,纯洁的爱情让他永生难忘; 林见东是不坚强的,他担心的是孙纳从来就不爱他,可林见东等了她10年。这些年来他经常回到这个小屋,来录下其那时的声音,有伤心有痛苦有痛哭,然后就是冷漠,这一切,展现出10年间林见东的改变。“我等了你10年,你最终回来了。”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讲,他坚持等待和寻觅的,不是孙纳,只是他自身罢了,这是因为,他心中最大的痛苦,就是10年前他深爱的人没理由、没借口,就抛弃了他。这些时时刻刻袭扰着他,林见东不知道如何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应该由孙纳来给林见东画个终止符。电影中林见东发疯似的到处寻找孙纳,林见东觉得报复能够使他救赎自我,可他依然深爱他所看不起的世俗女孩,且比10年前过犹不及。就像他所歌唱的一样:“爱你不是错误,恨你不是觉悟,我不要回忆,谁在乎,我们把一切结束。爱是假如,不是幸福,我要你流着眼泪说你假如能回到最初,我说不出口。”歌曲和电影画面同步让人们感动异常,电影场景更形象,人物角色更活泼,这恰恰是该电影的成功地方。
电影与音乐文化发展到现在,许多电影和它所应用的音乐全部有一个突出特点,乃是对观众思想领域的开发与多样展现方式的集中运用;从另一方面说,电影音乐恰是在此方面给音乐拓展了艺术表现空间。电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应用音乐烘托电影气氛,展现内心体会,重点凸显人物动作与那些自然动态等全部是展现现实实际和人物内心活动的最优方法,音乐所表现出的特殊功能,有的时候会变成电影导演的某种语言。影片《如果·爱》,就是运用音乐在影片之中所起的独特功能来展示影片里的人物角色,真实地展现了该片的思想内涵,也让电影音乐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实现了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 郭兰兰.电影与音乐[J].综艺观景台,1999(05).
[2] 曾田力.影视剧音乐的文化价值取向[J].现代传播,2002(06).
关键词:凯瑟琳;希斯克利夫;人物性格;双重性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一部描写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的浪漫主义作品;是作者的神秘主义哲学观的阐释;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呐喊;是穷人对富人的斗争;是压抑后的爆发。这部小说写的是一出发生在荒野山地上的爱情悲剧,以及座落在这荒野中的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两户人家前前后后近半个世纪的恩怨纠葛,体现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异教徒精神。
这部小说是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于1847年出版的她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刚问世时极受冷落,更遭到评论家们的漫骂和讽刺,称之为“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由于写作上的失败,还有由此所带来的巨大舆论压力,艾米丽死于肺病。作者因为《呼啸山庄》而被戴上非常荣耀的桂冠是在她的作品发表近半个世纪之后,人们充分认识到了作者非凡的创作天才,这部巨著也被公认为英国文坛上独一无二的奇书。初读此书可能会使人感觉到惊讶和恐怖,但经过仔细的推敲,就会发现和其他小说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呼啸山庄》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倾向,这种浪漫主义避开现实主义的世俗、呆滞,放纵主观想象,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意气消沉,沉湎于神秘而强大的激情和狂暴行为。这使这本书完全区别于当时的文学主流。
凯瑟琳与希斯克厉夫从小就志趣相投,相知相爱。她与希斯克厉夫生死攸关,希斯克厉夫对凯瑟琳的爱则更加执着专一以至疯狂可怕。他们的爱情如浓烟烈火直冲云霄,如狂风暴雨席卷大地。尽管他们的爱情极端狭隘和自私并且带有太多的病态,及其狂热和歇斯底里,然而他们的爱却是超凡脱俗的精神之爱。小说中两个具有双重冲突个性的人物-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一、凯瑟琳性格的双重性
凯瑟琳-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她不是维多利亚时期传统意义上的美人。虽然漂亮、苗条,但她叛逆、任性、脾气暴躁而且随心所欲。孩提时的凯瑟琳就野性十足,倔强大胆,身上充满了反叛精神。她最喜欢玩鞭子,喜欢在荒原上自由地嬉戏。要是有谁不如她所愿,她就会不吃不喝折磨自己直至生病。当辛德利让凯瑟琳读《圣经》时,她却将圣书踩在脚下、扔进狗窝。但凯瑟琳也不完全是个反面角色,她有其进步意义。她把男人和女人至于相等的高度,不愿听命于男人,有自己的思想。
有评论家认为凯瑟琳是整部小说的中心,认为真正的魔鬼般的情人是凯瑟琳而不是希斯克厉夫。凯瑟琳的性格具有双重性。在凯瑟琳决定嫁给林顿之前,她对耐莉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林顿英俊、富有,我会成为方圆数英里最尊贵的女人。”“……我对林顿的爱,就像树林中的树叶。我很清楚,当冬天使树木发生变化时,时光也会使叶子发生变化。”可见,在她的内心,凯瑟琳拥有着与她哥哥(辛德利)一样的贵族优越感,想嫁给一个体面而又富有的绅士过着浪漫的生活。“我这么爱他(希斯克厉夫),并不是因为他长得英俊,而是因为他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样的”;“我在这世上最大的苦恼就是希斯克厉夫的苦恼,我生命中最大的思念就是他。即使其他一切都毁灭了,独有他留下来,我依然还是我。假使其他一切都留下来,独有他毁灭了,那整个宇宙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陌生人,我再不像是它的一部分了”。凯瑟琳接着说到。她是从灵魂深处爱着希斯克厉夫的、是根深蒂固的。事实上,她的婚姻选择是她一生中致命的错误,是对自己人性的背叛。三年后,希斯克厉夫的归来使凯瑟琳欣喜若狂。然而,她与希斯克厉夫之间的情爱是她的合法丈夫所不能容忍的,林顿坚持要凯瑟琳做出选择。她一直到死也没有在希斯克厉夫与林顿之间做出抉择,她也不愿意,因为两个人能够满足其不同层面的爱。凯瑟琳的一系列行为都暗示着她充满了矛盾冲突、倍受折磨的精神世界,她那性格自我分裂的深重的悲剧生涯。事实上,凯瑟琳有两个自我,两个本性。这就是凯瑟琳的悲剧,具有感人肺腑的悲剧魅力,展示出小说无与伦比的丰富内涵。
二、希斯克历夫性格的双重性
正如小说开头所描写的荒野之树,它是扭曲变态的,却是最不加修饰、自然生成的。希斯克厉夫的一切都是环境造成的,他就是那荒野之树,努力地生存,抗拒着狂风暴雨,在变成了这样的丑态之后,用丑恶对抗、报复这制造丑恶的严酷环境。而希斯克厉夫这个名字由“长满蔷草的荒原”和“陡崖”组成,由此可见,作者在塑造这个角色的时候,是揉合了很多自己的个人色彩进去的。希斯克厉夫原是利物浦街头的弃儿、私生子,被呼啸山庄庄主老恩肖先生收养。他从小受到周围人们的歧视和虐待,又被小主人亨德利贬为奴仆,不许和凯瑟琳接近、说话,常被饿饭、关押和毒打。在离开呼啸山庄的那个晚上,希斯克厉夫一无所有,除了被一场激情折磨得痛彻心肺,被一场绝望的爱撕裂得身心俱碎。希斯克厉夫回来了!带着财富。他开始疯狂地复仇,复仇才是他全部生活的唯一理由。他利用手段让辛德利倾家荡产,又连踢带踩弄死了他。他甚至把魔掌伸向辛德利的儿子-无辜的小哈里顿,让他变成一个目不识丁、粗俗无知、傻乎乎的庄稼汉;希斯克厉夫对于伊莎蓓拉,这位深爱着他的姑娘毫无爱意,他骗她私奔后又冷落、厌恶她;希斯克厉夫对凯瑟琳的女儿凯茜和自己的儿子小林顿也要折磨毒打,他扬言要把凯茜和小林顿两个人来个活体解剖。他用圈套和暴力强迫凯茜和奄奄待毙的小林顿成婚。希斯克厉夫用两代结亲的骗局把两个家族剥夺得一无所有,又焚毁书籍,企图造成年轻一代的精神荒漠。他不是冲着个人,而是冲着整个世界说出那样可怕的话:“我不懂得怜悯!虫子越是扭动,我越是恨不得挤出它们肠子来。”希斯克厉夫的罪行十恶不赦,但是最终他却得到了大多数读者的原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读者深知他不仅是一个报复狂而且是一个痴情的恋人,他对周围一切人的憎恨和报复来自他那受挫折的爱。他曾说:“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我的未来了: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狱里。“凯瑟琳自始至终控制着希斯克厉夫的感情,正如她曾经对希斯克厉夫说:“但愿我能一直揪住你,知道我们两个都死了为止!我可不管你受着什么样的罪”。希斯克厉夫认为,林顿是山庄的窝囊废,他贬低林顿对凯瑟琳的爱:“他八十年的爱抵不上我一天的爱。”不论是活着还是死去,她对希斯克厉夫的影响都是同等重要的。他咒骂她,带着绝望、痛苦的火焰和泪水不肯宽恕她,甚至在她死后十八年,希斯克厉夫掘开凯瑟琳的坟墓去查看她的脸,当看到她安静地躺在坟墓中时,希斯克厉夫深深感到一种安慰。他诅咒她灵魂永无安宁,永远追随他、纠缠他、折磨他,直到他生命终结。
希斯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主要体现在他自身所具有的强烈的爱和深切的恨之中,他爱凯瑟琳胜过他自己,却又是一个残暴的人。他长期以来一直渴望在天堂同凯瑟琳重聚,最后带者微笑死去。正是这种爱使他变成了一个怪物!地狱的恶棍,也正是这种爱扭曲了他的一切,使他具有了一种可怕的世界观甚至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死不后悔。由此可见,希斯克厉夫的性格是矛盾的、复杂的,是具有双重性的。
最后,希刺克厉夫终于离开了人世,他们的灵魂不再孤独,黑夜里在旷野上,山岩底下散步。爱到用恨来维系爱,爱到用怨念来维系思念,爱到用幽灵来维系生命,何其悲凉!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性格的双重性体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现实的残酷复杂。人对现实幸福的渴望出于人的本性,然而社会现实使这些被压抑的欲望畸形滋长,其恶果是使人性中那些健康的、积极的因素畸变为病态的、消极的因素。希刺克厉夫正是这样一个被资本主义社会所扭曲的灵魂,他的双重性格完全是当时社会摧残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同乐,毕铭.《呼啸山庄》—一部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小说[J].外国文学研究,1999,(01).
[2]刘再复.性格组合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3]弗.伍尔芙.论小说与小说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4]杨静远.勃朗特姐妹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5]Emily Bronte1947:Wuthering Heights.Londo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