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组合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具有风气正,学风浓,纪律严明,同学团结,师生和谐,习惯良好,方法科学,积极上进,成绩突出。因此,能否在实践探索中有效地培养班级成员的团队精神,进而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意识与能力是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关键因素。
在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时,老师教育学生,学生教育学生,学生教育老师,集体影响个体,个体带领集体过程中班级的凝聚力也就诞生了。
那么怎样进行小组合作管理呢?
小组自主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的基础上,根据所设学科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班级的卫生、纪律等一日常规管理,以及学校、班级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量化考核评比;在此基础上给每个学习小组、每名学生制定阶段学习目标,按时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优秀的学习小组进行奖励。这种有制度、有落实的自我管理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劲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小组建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更好的帮助班级管理。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一以下作为重要依据。
分组原则:1、平均总分要尽可能的无限接近;2、优秀生与后进生要合理搭配;3、兼顾性别、个性差异(如每个小组均要设置一个发言积极的学生)。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也常采用量化考核的办法,但通常的办法也是只考核班级中的每位学生,往往忽视对小组的整体考核。这样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来推进班风的好转,更主要的是一些细节的制度与要求很难落实,如保持课桌上学习用品摆放整齐,如何保持教室内、厕所、卫生区、餐厅、寝室等公共活动场所的文明行为及卫生,如何保证每位学生都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端正的坐姿、写字姿势等。如果这些细节要求得不到落实,学生就不会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最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效果。
制定全面而详细的小组竞赛规则。竞赛内容尽可能全面:课堂纪律、寝室纪律、出勤情况、作业收交、学习成绩、劳动卫生、体育比赛、文娱活动、为班争光等等。同时竞赛规则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积分量化,如如每小组迟到一人次,扣1分,代表班集体参加体育比赛每人次加2分等。竞赛规则还要体现对后进小组的鼓励,如在单元测试中不仅对前一二三名的小组加分,还要对 “成绩进步名次”,前一二三名的小组也要分别加分。做到一月一评,对于评比中的优胜小组的组员进行表彰。
在实施小组合作之初,忽略了小组的分工,就会出现小组内部,所有的事务无论是学习还是班级活动,都由组长去做,个别学生会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表现得有点儿漠不关心,而组长也老是为自己鸣不公平,这样就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严重挫伤整个小组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小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而小组分工就意味着每个组员都要有为小组学习和组间竞争出力的责任心。一旦组员都有了这种责任心,组员的主人翁意识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样,小组内部,人人参与小组管理,既达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小组管理目标,也在很大程度减轻了组长的工作负担。
一、建立组内、组际交流制度,
实现
为了提高同学们交流的有效性,我们建立了组内交流和组际交流制度,使交流突破了各自为政的局面。
1.建立组内金点子大赛
为了有效获得有助于本小组发展的建议,同时,又为了使这些建议能获得本组绝大多数同学的支持,我们设立了组内金点子评选大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由小组内每位同学提供两个点子,然后由组长将本组所有的点子汇集到一起,经过本组所有组员的探讨,以投票的方式产生排名前三的金点子,并对这三个金点子在本组实行一个学期的实践,最后根据实践效果在期末时再由本组同学将这三个金点子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对原作者进行奖励。实践证明,组内金点子大赛对于激发本组同学的智慧,实现组内非常有效。比如有一段时间,某个小组的同学们学习热情不高,该小组就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一次金点子大赛,经过一番激烈的比拼,最后投票产生了三个金点子。第一,引入小组成员积分制,将每个组员的学习、纪律等表现进行量化;第二,把美丽的大学校园和精彩的大学生活通过视频的形式放给组员们看,激发同学们的大学梦;第三,让每位组员轮流做一天的组长,管理本组一整天的学习和纪律。这三个金点子极大地激发了该组同学的学习热情,最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2.举办组内和组际辩论会
为了解决组内一些棘手的问题,同时让组员们彼此之间能敞开心扉,每个小组在每个学期会举办一次组内辩论会,针对分歧较大的问题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班主任和其他小组的组长作为裁判兼嘉宾观摩和学习,让大家在辩论中弥合分歧、达成共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到班主任处。针对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组际辩论会来解决,组际辩论会可以看成是组内辩论会的放大版,即将辩题扩大到所有小组。为了在辩论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双方代表会事先对各自代表方的观点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和归纳。最后通过大家的辩论,达成共识,从而有效地解决棘手的问题。
3.建立组际经验PK精英赛
为了实现有效的组际交流,让各组的经验在相互碰撞中实现融合,我们建立了组际经验PK精英赛。每个组总结自身最具代表性和借鉴性的经验,并派本组代表对本组的经验进行公开介绍。每个组根据自身情况选择1~3个大家认为最适合自己组发展的经验进行一个学期的实践。在一学期的实践结束后,全班会举办一场优秀经验评选大赛,各个组根据自己的实践评选出典型的引入式经验,最后根据得票的多少排出一个经验采纳榜,并对排名前三的小组进行重奖。另外,这些经验不仅将在各个组进行推广,还会被收录在我们班的经验风云榜,为下一届学生服务。我们曾为了让各组交流学习方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组织过一次组际学习方法PK精英赛,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优秀小组长,打造小组核心动力
一个班如果有个好班长,那么这个班的班主任就会轻松很多,同样,一个小组如果有一个优秀的组长,那么对小组合作的推进就非常有利。但是未必每个组都有天生的好组长,为了确保每个组都有一名好组长,我们必须在每个组选择一个好苗子,并把他们培养成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小组长。如何培养优秀小组长呢?经过实践证明,以下四个方法比较有效。第一,着力培养小组长的领导力,使其能够知人善任。一名优秀的组长应该不断勉励自己的每一位组员,提高组员的自信,而不是一味地求全责备,小组长一定要学会相信和尊重每一位组员。所以就要求组长们要学会让每个组员都有“参与其事”的感觉,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有人欣赏自己,所以,只有帮助他们获得他们想要的,你才会得到你想要的。只要组员们一旦开始尊重你,就会跟你到底。他们跟随你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你在跟随他们的想法。第二,激发小组长的主观能动力,尽力鼓励小组长提出实际的想法和建议。我们会让小组长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和富有建设性的想法,并在他们形成具体的想法前,尽可能不去干预和影响他们的设想。另外,组长们需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书面文字,以便使这些想法具体化,针对其中好的想法,要鼓励小组长大胆地去尝试,并在实践过程中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第三,培养小组长的奖惩技巧,使他们善于团结组员。我们建议小组长如果想要表扬小组成员,最好选择书面方式,因为书面表扬能体现对成绩的看重和肯定。如果是批评,则最好选择单独见面时,或者使用电话,这样要使被批评者不至于过分难堪;第四,培养小组长激发组员效能的能力。小组长激发组员效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小组长要经常与组员交流。小组合作就是要发动组员去做事,一个小组运转得好,就是那个组的人发动得好,而发动人的唯一办法就是与他们交流。小组长要实行定期检查制度。每一个月小组长都要同组员们坐下来开一个会,检查过去的成绩和差距,并计划下一个月的学习目标。小组长要学会激发和保持组员的进取精神。在组员成功的时候,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他们不得意时,千万不要过分严厉,否则会挫伤他们的进取精神。
三、激发小组凝聚力,打造高凝聚力团队
如果想要打造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小组团队,就需要在培养小组凝聚力上去下功夫。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小组凝聚力呢?
第一,打造人性化的小组文化。人性化的文化很容易把一个小组甚至一个班级凝聚起来,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尊重,所以只有对组员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才能充分挖掘组员的巨大潜能,并调动组员的积极性,从而为本组创造更大成绩。所以,小组长一定要学会相信和尊重每一位组员。另外,我们会特别提醒所有的小组长都力求让每个组员都觉得“自己是重要的”这一点。
第二,建立小组成长照片墙。在班级的墙壁上给每个小组划分出一个区域,让他们把自己小组在这个学期的所有具有代表性的照片按时间顺序贴在属于他们小组的墙壁上,并加以简单文字说明。我们建立这个小组成长墙的目的是记录每个小组的成长过程,同时也让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成长,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同学们对自己小组的归属感,增加小组的凝聚力。
第三,建立“360度全方位评价方式”。每个小组不仅依靠小组长个人主观意见来评价每个组员的学期表现,还会整合与该组员共同学习生活的同学的意见以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意见。因为小组长的评价很可能带有主观因素,特别是情感因素,而全面的评价才是最科学和最公平的。
第四,建立组内“一帮一共进计划”,打造命运共同体。我们的“一帮一共进计划”是这样的:每个小组组内优生和他们所需要对口帮助的同学共同制定阶段性学习计划和提升目标,若目标达成,除了班级的奖励之外,被帮助同学要请帮助他提高的同学吃一顿饭以表示感谢,若未能达成目标,那么优生需要请他帮助的同学吃一顿饭,作为未能有效帮助的惩罚。为了避免被帮助同学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我们会给他们一些压力,若连续三次未能达成目标,那么被帮助的同学将被调入特别强化小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特别强化训练。当然,在这个特别强化组肯定没有在原来那个组那么舒服,若在这个月内能顺利提高则调回原组,若不能,则继续留在特别强化组进行磨炼直至达到满意的目标为止。
在目前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面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临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于是,课堂上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先布置一些学习任务,然后简单的让前后桌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这样的学习场面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的养成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结果就导致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组。因此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班级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分组形式,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
1 异质分组模式
即在学生分组时, 依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情况、思想品德、个性特征、性别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4人或6人为一组来安排学生的座位。这种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分组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分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凝聚力的学习活动。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2 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分组模式
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以一般以4-6个人左右为宜。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以有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的题材、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3 ‘专家组’分组模式
专家组合作学习小组是建立在4-6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的更高一级的合作模式。主要方法为:每小组4名或6名同学可编成1-4号或1-6号,必要时可把每一组相同号的同学组成一组,专门研究一个问题,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就形成了这个问题的‘专家组’。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打破了各小组之间的界限,增进了组租之间的交流,可以有效地沟通组与组之间的信息互补。这种分组在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每组不可能都有时间发言讨论、交流,专家组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4 ‘参观组’分组模式
在解决一些较难或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时,个别小组可能比较弱,感到比较困难,为了这部份比较薄弱的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时,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这些学生分散到其余不同的小组“参观”学习,这些学生要把别的组的经验、方法、思路等信息带回本组,并在本组再次互相交流,最终形成自己本组的意见。这种分组模式对薄弱小组和学生有很好的效果,有利于各组互助,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5 ‘指导组’分组模式
这是在专家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中,由于专家组对问题研究的比较透彻,有一定的深度。这时,可以让专家组成员上讲台以记者招待会的方式公开解答各小组存在的问题与疑惑。也可以让这一组同学分别深入到其他组中,对各组进行指导和辅导,恰当的对合作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提示,帮组其他组完成学习目标。这种小组合作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互动性,便于形成良好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气。
下面谈谈小组组建中需要的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合作小组人数问题
人数过少交流的信息量必然有限,人数过多,交流的时间又受限,参与机会减少并出现个别学生的怠工,研究秩序容易混乱,有的学生也趁机溜号,搞小动作。根据以上存在现象,小组合作人数一般以4-6为宜,一旦超过这个极限,就会产生个别学生依赖心理,某些学生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小组也难以管理。
②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因此,有规律的小组调整,有利于整个小组从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学生也有机会学习如何与新同学合作,也有利于形成小集团。
③明确学习任务,精思熟虑选好小组合作的课题。
合作学习的成效是由学习内容决定的。教师在采取这一教学方式时,一定要深思熟虑,对那些该合作学习,那些问题不该合作学习,组织几次合作学习,何时进行,一定要认真备课,不能主观随意,最终造成课题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合作学习内容毫无价值,思维含金量很低,浪费了大量的课堂宝贵时间。因此在小组合作任务时:①任务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创意;②只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掌握和完成的,教师不需要讲解;③教师要仔细观察并记录学生的问题,以便及时反馈和纠正;④小组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进行教育;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④明确的组内分工
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明确个人的责任。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小组配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维纪员。小组长承担小组各成员的分工,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任务,指导和培训小组长主持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发言离题的同学,小组长要给予提醒,违纪的要能给予批评:记录员承担记录小组各成员意见的任务:发言人在小组学习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阐明见解;维纪员负责控制小组纪律,协调讨论和交流的进行。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可以通过小组得分来量化管理,使小组成员充分意识到:小组的综合实力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任何一个成员的表现都与小组息息相关。
⑤建立恰当的激励评价制度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同学们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个人都能主动参加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一些不是很主动的同学们,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我认为,小组合作性学习,最大的优点就是,培养了学生们合作团队精神,例如,老师们说的一个问题,有的人会回答,而有的人一点也不懂,在这里就可以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直到把问题解决。
分组之后,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1号是组长,2号是副组长,协助组长管理好本小组,3号是记录员,4号是资料收集员,各有各的特点,合作刚好把各个成员的思维想法总结起来,正如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人多力量大嘛,同学们如果可以理解到这种合作精神,就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就可以学得更好。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同学们都可以以积极的、主动的心态去完成。在这期间,使学生们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从而有了“我要努力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也让老师们减轻了负担。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有不少的优点,可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它也不例外,小组合作学习也的确存在着一些小问题。例如:在同一个小组里面,学习水平高的同学,发言机会总是有很多的,而相对于学习水平低一点的同学们,有些问题会难倒她们,从而失去信心,不敢发言;有时小组内会因为意见和观点不同,从而产生分歧,给部分同学带来压力,甚至厌倦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政策;也可能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有问题请教组长,而耽误太多组长的时间,让组长没有好好地学习……等等一些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辅助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在看到小组合作的优点之后,将之应用于教学,效果挺好,但是却也发现了新的问题:有些学生根本就无法和别人合作,因为他们的基础差,在小组里插不上话,或者别人根本就不在乎他们的观点,时间一长,他们就变的不去讨论,不去合作,反正我说了也是白说,还是等着别人把结果说给自己听,抄上应付了事。经过调查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那么如何才能让所有人都能在小组内发挥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方法很简单,就是竞争,我们的时代无处不存在着竞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人们要生存发展,要适应社会,就必须具备竞争意识,必须学会竞争,所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有危机感,从而主动去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下面作者就自己的教学体验,谈一谈提高小组竞争的一些方法。
一、选择小组合适的对手。
按每个班8个组算,第一周通过小组的表现将分数算出级别,第二周开始第一名小组和第二名小组比赛,第三和第四比赛¨¨¨以此类推,水平差不多的两个组就安排好了对手。每两周小组评比一次,输了的组给赢者提供奖励,比如一支圆珠笔,一支冰糕,一本笔记本(奖品不宜过大,教师要控制)。然后再根据全班8个组的共同排名情况,重新选竞争对手,进行下一轮的竞赛。这样,有了对手后,组员们就会想方设法的多得分,少扣分,对于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上课走神,卫生、纪律情况等自然会由这个小集体自行教育,形成他们自己的文化氛围,从而改变小组的状况。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随时了解各个小组的情况,把准衡量的标准,给他们找到选择合适的对手。
二、解决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偷懒思想
很多学生并不在乎小组的得分,最常听到的话就是“无所谓”,“关我什么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将比赛的奖励和惩罚与他们自身利益绑在一起,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按照每组6个人算,在和别的组比赛的时候,根据学生自己为小组的贡献值分为六个等级,如果小组获胜,将得到相应的奖励,比如,小组贡献值最多的同学可获得全组6/21的奖励,依次类推,贡献值最少的同学将得到1/21的奖励;同理,如果失败了,贡献值最少的同学将上缴全组6/21的惩罚,贡献值最大的同学只须上缴1/21惩罚,以此来体现公平和按劳分配。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所有学生明白竞争的残酷性,知道竞争要凭借自己实实在在的苦干才能赢得成功。
三、选择自己恰当的竞争对手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他们往往选择班级最优秀的同学作为竞争的对手,但是由于差距大,加之自制力低,竞争往往是半途而废,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不利于竞争意识的形成。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让学生选择小组内和自己水平相近的同学最为对手来竞争,好处有:1、对手整天在自己身边,可以随时提醒自己要努力。2、对手的优缺点自己可以看清楚,有利于自己针对性的学习3、对手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可以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这种“优惠政策”给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设置了相对宽广的比赛空间,他们在希望的天空中展翅翱翔,同样能获得理想的竞争效果。时间上同样以两周为一个阶段,奖励惩罚方法同上,不做多述。
四、教学生学会自我总结